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期末复习

绪论:

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水文学是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水文学的体系

作为基础科学(6):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

作为应用科学(5):工程水文学、农业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农业水文学、都市水文学

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水循环永无止尽;

水循环时间变化上:周期性、特殊性

地区分布:相似性、特殊性

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

三阶段:蒸发、降水、径流

五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

?水循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基本动力

?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

?水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期运动

2、水文循环的类型

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垂向交换:空中降水、蒸发;横向交换:径流、水汽输送)

小循环:海洋小循环(海面蒸发和降水)、陆地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处自身水分交换,还有多余水量,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输送给海洋】、大陆内流区【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

3、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

?与地球圈层构造:与其他圈层相紧密联系。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

演变与发展。

?与全球气候:1)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2)水循环通

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3)水循环的强弱、路径会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各地气候特征

?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

平衡

?与生态平衡: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命活动;2)制约一个地球生

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3)水循环强度的变化,是洪灾、旱灾的主要原因

?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永继利用的特点

4、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

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水体,在任意时间内,其收入的水量和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为该时间内该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及在水循环过程中,收支平衡

|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化量|

闭合流域、全球(陆地、海洋)【笔记本】

5、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6、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

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路径:西北方向入,东南方向出);

南海水汽流(有广东福建入,至长江中下游偏转);

孟加拉湾水汽流(北部湾入,长江中下游出海)。

7、降雨要素,影响降雨的因素

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8、下渗阶段划分,下渗的影响因素

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透水性和前期含水量】;2)降水特性【降水强度、历时、降水过程、降水空间分布】;3)流域植被和地形【坡度越大,水量越小,滞留时间短,下渗量小】;4)人类活动

9、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子过程,特点?

1)流域蓄渗过程:水的运行均受制于垂向运行机制;

2)地面产流过程:

超渗产流【边蓄流边产流】蓄满产流【先蓄满再产流】

3)坡地汇流过程:

?坡地汇流【第一次再分配】

i.坡面汇流:接受降水补给、不断消耗于下渗和蒸发。在蓄渗容易得到满足的地方

先发生;

ii.壤中流:水的流速不等、主要发生在近似地面透水性较弱的土层中,比坡面径流慢,但比地下径流快很多

iii.地下水汇流

?河网汇流【河网的调蓄作用,又一次再分配】

i.河岸调节:一部分河水补给河岸地下水

ii.河槽调节:地下水补给河槽水

10、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的影响因素?

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

11、流域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表现?

流域对垂向运行的水的再分配,形成了不同径流成分;对侧向运行的水的再分配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因此相对于降水是径流的源泉来说,流域则是径流的发生场和分配场,也是径流形成中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河流

1、河流、流域及水系的概念

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的水流。

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

水系: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众多的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2、河流上、中、下游的分段依据?

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依据:

a、按河槽的纵比降划分;

b、按河槽的形态与组成物质划分;

c、按地貌形态划分;

d、按支流的汇集和河道的弯曲状况及流向

3、河流的特征参数

河流落差:河流上、下游两地的高程差。河源与河口的高程差,即为河流的总落差。某一河段两端的高程差,称之为河段落差;

大断面:是指最大洪水时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

过水断面:某一时刻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

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值。

侵蚀基准点:指河流在冲刷下切过程中其侵蚀深度并非无限度,往往受某一基面所控制,河流下切到这一基面后侵蚀下切即停止,此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水面的交点称为侵蚀基准点

4、过水断面形态要素

过水断面面积F,湿周P(即过水断面上被水浸湿的河槽部分长度),水面宽度B,平均深度 H,水力半径R(),糙度n。

5、水系的特征参数

河网密度:水系总长和水系分布面积之比,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

河系发育系数:各级支流总长度与干流长度之比

不均匀系数:干流左岸支流总长度和右岸支流总长度之比

湖泊率:水系内湖泊面积或沼泽面积与水系分布面积之比

6、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

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

7、河流的特征水位和相应水位

特征水位:1)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2)平均水位;3)平均最高水位和平均最低水位;

4)中水位

相应水位:河流上、下游站位相相同的水位叫做相应水位

8、天然河道中的流速分布特点。【谢才公式:,R:水力半径=F/P,I河段水

面比降】

受河床地势倾斜、粗糙程度、断面水力条件的影响

1)垂线流速分布:最大流速在0.1-0.3m处;平均流速出现在0.6m处;水面:空气的摩擦力,流速较小;在河底,流速趋于零

2)断面流速分布

河底和两岸流速最小(糙度影响);岸边流速最小,向最大水深方向增加;流速从水底向水面增加(有冰盖时例外)

9、河流冰情的阶段划分。

结冰、封冻、解冻

10、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雨水补给类型:

?分布地区:分布普遍,尤其是湿润地区

?补给时间:取决于降雨时间,主要发生在雨季

?补给特征:【取决于降雨量和将与特性】;间断不连续性、集中在雨季,补给过程来

的迅速和集中;年内、年际变化大

融水补给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分布地区:中高纬地带和高山地区

?补给时间:发生在气温回升的春季,春汛、桃花汛

?补给特征:时间性和连续性

?冰雪融水补给

?分布地区:高山地区和两极地区

? 补给时间:与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一致

? 补给特征:时间性、连续性;补给水量比雨水补给稳定

湖泊沼泽水补给类型:

? 分布地区:与湖沼分布区一致,分布普遍

? 影响因素:湖沼位置【山区湖沼:河流源头,决定河流水量大小;河流中、下游湖

泊:汇集湖区来水、流出补给干流】

? 补给特点:由于湖沼的调节作用,湖沼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较为均匀,流量过程

线较平缓、变幅小

11、 径流的特征值及其计算(流量、年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流量Q :( )

径流总量W :W=QT

径流深度R :R=

/1000( ) 【流域面积F ( )】 径流模数M : 【 】 径流系数α:

P<200 干旱;200800 湿润

12、 年径流量的表示方法(重点知道正常年径流量)。

年平均径流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 正常年径流量∑=∞→=n i i n Q n Q 101lim

? 资料充分(>30年);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代替正常年径流量

? 资料不足:相关分析法;参证站点流域,进行相关分析

? 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间接推求法;可以用径流等值线法或经验公式法估算

13、 频率与重现期的概念。

频率是指某一数值随机变量出现的次数与全部系列随机变量总数的比值,用符号P 表示

,

以百分比(%)作单位。频率是随机变量出现的机会

随机变量出现频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重现期,即通常所讲“多少年一遇”。用T 表示,单位“年”

丰水年

平水年

枯水年

14、 径流的年内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完全年调节系数)。

? 计算各月径流量所占百分比 月

?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 Vy )【C Vy

越大,离散程度越大,越不均匀】 12)(112)1(12121212∑∑==-=-=i i i i Vy k k k

k k C ? 完全年调节系数( Cr )【V 为调节库容;W 为年径流总量】

15、 洪水波的推移和变形。

? 洪水波的推移:洪水波上任一位相的水位,在河流下游断面出现的时间总是迟于在

上游断面出现的时间。这个时间差,称为洪水波的传播时间(t )

?洪水波的变形:由于洪水波面存在附加比降,使得洪水波不同位相的点的运动速度

不同,造成洪水波的变形。

?展开变形:波长不断增大,波高不断减小,洪峰流量减小

?扭曲变形:洪水波前段长度不断减小,比降不断增大;洪水波后段长度不断增

大,比降趋于平缓。

16、河水环流运动的类型及其对河床的冲淤影响。

?纵轴环流:【截弯取直,牛轭湖的形成】

?旋转轴呈水平状并基本上与主流方向平行。它多与主流结合在一起,形成螺旋

?对河道影响:岩质河岸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沙质河岸,会造成河流改道。

?横轴环流:

?旋转轴呈水平状,但与纵向的主流方向垂直

?发生地方:有挡水建筑的地方;河流纵比降突变的地方

?对河道影响:一般造成河床冲刷

?斜轴环流:

?旋转轴和纵向主流方向有一个夹角

?竖轴环流:(漩涡流)

?旋转轴成铅直方向,与主流及河底垂直,是相对封闭的回旋流

?发生地方:河道突然展宽的地方;洪水时的凹岸撇弯现象形成的回流

?对河道的影响:堆积还是冲刷,取决于环流挟沙能力;对于洪水时撇弯形成的

环流,多在河道凸岸造成河床堆积。

17、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和区别。

推移质:沿着河床被水流推动向下运动的泥沙或卵石

悬移质:悬浮在水体中,随水流而运动的泥沙。

区别:

?运动规律不同:

?推移质:运动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

?悬移质:运动不仅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还受悬浮作用的影响。

?能量来源不同:

?推移质消耗时均能量,悬移质消耗紊动能量。

?对河床的作用不同:

?推移质:增加河床稳定性,影响河床颗粒本身。

?悬移质:加大了水流的静水压力,可传递到河床颗粒孔隙间的水体,影响河床

颗粒间的水体。

18、河流泥沙运动的方式,携沙能力、输沙模数。

?运动方式: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

滚动;河床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携沙能力:单位水体积饱和含沙量

?输沙模数: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

第三章地下水的结构和运动

1、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介质: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

?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土体,

如砂层、砂砾石层等;

?隔水层:含水,但是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体。火成岩、变质岩

2、孔隙度、裂隙率和溶隙率

?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影响因素:

颗粒形状和大小【颗粒离球形相差越大,孔隙越大;颗粒越大,孔隙越大,但孔隙度小】;颗粒的分选度【分选度越好,孔隙度越大】;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度大】;胶结和压实程度【会使孔隙度变小】

?裂隙率:裂隙的体积和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之比

?分类: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溶隙率:溶隙体积和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的体积之比

?特点: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律【大裂隙主要分布在褶皱带】;溶隙比孔隙、裂

隙都大,地下水丰富

3、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及其含义?

?水理性质:含水介质中与水的贮容、释出、运移有关的岩土体性质

?容水性

?【岩土体容纳水量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岩土体的空隙量】

?容水度:岩土体完全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体体积的比值。容

水度与孔隙度相当,但对膨胀性粘土,充水后体积增大,可容更多的水,容水

度大于孔隙度。

?影响因素:孔隙度

?给水性【重力作用下,饱和岩土体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饱水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

?影响因素:空隙直径

?持水性【指在饱水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

水分的能力。】

?持水度:保持水的体积

岩石总体积

?透水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体允许水通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表示,单

位为(cm/h,m/h,或m/d)】

?影响因素:首先与空隙的直径大小和连通性有关,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贮水性【承压含水介质的贮水性能】

?贮水系数:承压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介质柱体中释放出来的

水的体积

4、包气带的垂直分带

5、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

?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由于包气带中局部

隔水层,受隔水层党的阻碍赫尔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没有连续的水面,没有稳定隔水层;分布范围小

?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连,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动态大,分布区与补给区

一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承压水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动态稳定

6、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形成条件及其动态特点?

孔隙水

形成条件:松散岩层连通性好,含水层内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具有统一水面,

动态特点:透水性和给水性变化小,多呈层流运动状态。

裂隙水

形成条件:

动态特点:裂隙水动力性质比较复杂;

岩溶水

形成条件:

动态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匀;水流动态不稳定

7、洪积扇中的潜水的形成条件及分带特征?

埋藏和水源条件:沉积物的结构条件,上粗下细。有利于河水渗透和地下水的蓄积。

有充分的山区水源补充。

潜水径流带:洪积扇上部,接受大气降雨及山地水流补给,为洪积扇主要补给区;

潜水溢出带:洪积扇中部,组成物质颗粒变细,径流条件差,适宜条件下以泉或沼泽溢出地表;

垂直交替带:洪积扇下部逐渐过度到平原,沉积物为细粒亚砂土和亚黏土。径流条件极差,以垂直方向水量交换为主。

8、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

补给来源:降水入渗、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人工补给

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相互转换就是地表水成为地下水,地下水成为地表水的一个转换过程。

当地表水(如河流、池塘、水库等位于表面的水体)经过入渗、泄漏等作用进入地下水层时,我们就说地表水转换成了地下水;

当地下水(如暗河、泉等地表以下的水体)流出到地表时,我们就说地下水转换成了地表水

9、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点状排泄——泉(上升泉、下降泉)

上升泉:水受静水压力而流出地表

下降泉: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地表

线状排泄——河流、湖泊

面状排泄——蒸发

10、达西定律的基本描述及其物理意义。

反应渗透的基本规律,与水力梯度、过水断面面积呈正比关系

11、水力梯度和渗透系数的概念。

水力梯度是沿渗透途径上水头损失和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

水头损失的原因:克服水质点间的摩擦阻力;

水头损失的表现:消耗水势,水头降低。

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一方面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方面还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可以理解为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K的大小取决于岩土的空隙特性

12、地下水的主要矿化过程。

溶滤作用;吸附交换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

13、地下水的化学分类(库尔洛夫表达式(化学成分)和舒卡列夫表达式(离子))。

第四章湖泊与沼泽

1、我国湖泊的主要分区,内流湖与外流湖的特点。

主要分区:我国湖泊众多,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

内流湖特点:内流湖咸水湖、蒸发

外流湖特点:外流湖淡水湖、外流河流出

2、水库的特征水位及相应库容

死库容和死水位(设计最低水位);兴利库容(有效库容)与正常高水位【满足灌溉……】;

防洪库容与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汛前限制水位【在汛前放空一部分】

3、水库异重流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

形成过程,在雍水端,掺杂泥沙得失水流由于水库底部平面倾斜,水中的泥沙沉降在底部,较粗的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淤积,较细的泥沙保持悬浮状,在B点形成明显清浑水交界面,在该时段出现两种重量不的水流,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层水流携带泥沙向前运动形成异重流

4、潜育层的概念。

在整个土体或土体下部,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缺少与空气接触,从而保持还原状态,如二价Fe、Mn,从而形成一层颜色呈蓝灰或青灰色的还原土层

5、沼泽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冰川

1、冰川的类型及其分布。

●大陆冰川(冰盖)

面积大、冰层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常淹没规模宏大的山脉,只有极少数山峰在冰面上出露,形成冰原岛山。

●山岳冰川,

分布在中低纬度山区,冰川规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冰川形态和运动受下伏地形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由高处向低处流动

●海洋性冰川

降水丰沛的湿润气候区【暖冰川】

●大陆性冰川

干冷的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的冰川【冷冰川】

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

3、冰川对全球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冷、湿,利于降水,稳定反气旋

●冰川进退将影响海平面升降

●冰川常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重要外营力。

●冰川的进退不仅影响着气候、水文、地形,而且也影响着生物和土壤

第六章海洋

1、海水的化学组成。

●其中Cl、Na、Mg、S、Ca、K、Br、C、Sr、B、Si、F等12种元素占海水化学元素总

含量的99.8-99.9%。

●该12种元素的比例几乎保持不变;

2、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平分布规律

?地带性分布,赤道附近较低,辐热带高压区最高(20°N,20°S)然后向高纬和

低纬降低。

原因:受降水(P)和蒸发(E)的共同影响。分布线与E-P线基本一致。

?在副热带高压区出现了闭合的高盐中心。

原因:受大洋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大洋西岸的盐度梯度大,东岸的梯度小。

原因:不同性质的洋流交汇

?盐度分布的地带性,南半球地带性比北半球强。

原因:A、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水在纬向可以充分交换。B、南半球的洋流

以纬向的西风漂流为主,环流较弱,对盐度分布的地带性影响小。北半球洋流

以环流为主,地带性遭到破坏。

●垂直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结冰、融冰、垂直环流】

?①在低、中纬区(40°N—40°S)

A、表层0-150m,对流作用强,盐度均匀而且较高。

B、400-800m,受极地来的低盐舌影响,出现最低值。

C、在深层或底层,受影响不大,盐度保持较高,而且上下分布均匀。

?②40°N或40°S以上的高纬区

A、在混合层以上盐度较低,因为表层受冷,溶解度减小,而使盐类物质下沉,

同时表层受极地冰雪融水的冲淡,而使盐度降低。

B、在混合层以下分布较均匀。

3、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

●水平分布规律

①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南北回归线之间等温线较稀,

在40°S和40°N附近等温线较密

原因:A.热力条件:B.洋流影响:在40°S和40°N附近西风漂流带,是冷暖洋流

交汇之地,所以温差大。

②同样纬度上北半球水温高于南半球,而温度的梯度小于南半球。

原因:

A.热赤道北移(在3°N附近)北半球受热量多于南半球;

B.南半球一部分热带海水通过洋流进入北半球,如大西洋的湾流;

C.北半球的大洋海水受极地低温海水的影响较小。

D.北半球大洋的环流势力较强,使高低纬之间的海水能够充分混合,南半球主要以

西风漂流为主,高低纬之间的海水交换不够充分,因而南北温差大。

③A、在北半球,大洋西侧的温差大,等温线密集,东侧温差小,等温线稀疏。B、

最新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培训资料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 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平,垂直) 2)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单位为克每百帕平方厘米秒。 12.可能最大降水:所谓可能最大降水(PMP)或可能最大暴雨(PMS),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 13.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渗润阶段;渗漏阶段;渗透阶段。 15.径流的含义及组成: 1)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称为径流。 2)根据形成过程及径流途径不同,河川径流又可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表层流)三种径流组成。(填空)

水文预报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预报: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2、水文预报内容:洪水预报、旱情预报、估计径流预报、融雪径流预报、冰清预报。 第二章降雨产流量预报 1、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式R=P-E-W P -W S - Δ W±R 交 ±R 引 ±R 其他 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式R t =P t -E t +W t -W t+1 2、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区别:超渗产流在一次洪水过程线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地下径流,而蓄满产流的地下径流比例大。 3、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流量过程线区别:地面径流的运动路径短,汇集速度快,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小,流量过程线呈陡涨陡落,对称性好;地地下径流的水流汇集过程运动于土壤空隙中,流速小,受流域的调蓄作用大,流量过程线呈缓涨缓落变化,时间上滞后于地面径流。 4、不对称系数计算要求: 1)进行过程线转化2)孤立洪水,不适用于复式洪水 6、影响土壤蒸发主要因素?土壤蒸发三阶段特征? 1)因素:气象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土壤结构 2)特征:第一阶段:θ>= θc1(田间持水量)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表层土壤因蒸发而减少的水量通过毛管作用由下层得到充分补充,主要取决于气象因素,蒸发量等于流域蒸发能力第二阶段:(毛管断裂含水量)θc2<θ<θc1 ,E继续,θ减小,上层土壤毛管水开始断裂,随着θ减小,毛管水断裂程度越来越严重,下层对上层供水速率变慢,蒸发受气象因素和土壤含水率影响第三阶段:θ<=θc2 毛管输送水分完全破坏,只能以膜状水或气态水形式移动,速度慢,数量小,E小而稳定,取决于气象因素和地下水的埋深 7、 KC包含哪几方面影响?:1)反应水面与陆面蒸发的差异K1 2)水面与陆面所在的地理位置差异K23)器皿与水面的蒸发差异K3 8、水面蒸发量估计常用方法:水库水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彭曼公式,经验公式法 10、一层、二层、三层蒸发模式优缺点 三层蒸发模式计算的额蒸发量最大,二层次之,一层最小。从模式的计算结构和蒸发物理机制看,二层模式简化了深层结构,忽略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蒸发作用,导致蒸发量计算值比三层模式的蒸发量小;在久旱之后,当ML很小且持续无雨时,用二层模式计算出的蒸发量常是偏小的。一层蒸发模式中,既没有考虑深层蒸发与植物根系扩散作用,也没有考虑充分供水时应按蒸发能力蒸发,使得计算的蒸发量偏小的更多。 11、不同水源成分汇流特点有何不同? 1)地面径流:由坡面直接汇入河网,运动速度快,流程短、受到调蓄作用小;形成的流量过程呈陡涨陡落,是涨洪和洪峰附近流量过程的主体部分 2)地下径流:由渗透到潜水面的水流缓慢流出,运动速度慢、流程长、受到调蓄作用大、变化平缓,汇流时间长;洪水退水尾部主体部分,常延续至后续洪水过程中 3)壤中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进一步划分:快速部分壤中流与地面径流合成一起,称直接径流,慢速部分与地下径流合并,称地下径流。 12、K的物理意义:泄完蓄水量Wt所需的时间或者流域水流平均汇集时间 13、Cg的物理意义: Cg为常系数,反应退水速率的快慢,又称流量消退系数

水文学重点内容习题答案

1、某站控制流域面积F=12100km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767㎜,多年平均流量Q平=822 m3/s,试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年平均流量模数、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 2、设有一数据系列为 1、 3、5、7,用无偏估值公式计算系列的均值x 、均方差σ、离势系数Cv?3、 4、 5、某水库坝址处有1954年至1984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四年洪峰流量依次为:15080m3/s,9670 m3/s ,8320 m3/s和7780 m3/s。此外,调查到1924年发生过一次洪峰流量为16500 m3/s的大洪水,是18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且1883年到1953年间其余洪水的洪峰流量均在10000m3/s以下,试考虑特大洪水处理,用独立样本法和统一样本法推求上述五项洪峰流量的经验频率。 6、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如图所示,试: (1)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雨量。 (2)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FA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的平均雨量公式。 7、某流域等流时线如下图所示,各等流时面积ω1 、ω2 、ω3、ω4 分别为 20 km2、40 km2、35 km2、10km2,时段Δt=Δτ=2h。若流域上有一次降雨,净雨在流域上分布均匀,其净雨有两个时段,各时段净雨依次为 18mm,36mm,试求该降雨形成的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及总的地面径流历时。(洪峰流量以m3/s计,时间以h计) 解:地面径流洪水过程计算表 时间△t 净雨Rs,i(mm) [Q~t]Rs,1 [Q~t]Rs,2 Q~t 0 0 1 18 *18/2*20 0 2 36 *18/2*40 *36/2*20 3 *18/2*35 *36/2*40 4 *18/2*10 *36/2*35 5 0 *36/2*10 50 6 0 0 0 洪峰流量为287.7m3/s,峰现时间为第三时段末。 地面径流历时T=Ts+ιm=(2+4)*2=12h。 1、是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B_____。

工程水文学_复习题及答案_FXT392210_1112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 一、概念题 1、标准地下退水曲线: 2、径流系数: 3、洪峰流量模数: 4、露点: 5、流域面积: 6、对流雨: 7、河网密度 8、连序系列 9、水文测站 10、水循环 11、重现期 12、设计洪水 13、流量历时曲线 14、推移质输沙率 15、单位水样含沙量 16、多年平均输沙量 二、填空题 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4.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6.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_____流域;否则,称流域。 7. 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等。 8. 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______雨。 9. 对流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 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1.流域总蒸发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12.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及知识点整理

2012年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 《工程水文学》考试大纲 一、理解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意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 化量,这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列出水量平衡方程。对某一区域,有 I?O=?S 式中: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二、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上可分为成因规律和统计规律两类,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也有将水文规律分为三类的,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三、试述水文学的定义。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满足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迫切需要,水文工作者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量的、深入的试验研究,使水文学发展到工程水文学阶段。 水文计算、水利计算、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及水文预报)。 四、何谓年径流?它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是什么? 一年期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或流域出口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可以用年径流总量W(m3)、年平均流量Q(m3/s)、年径流深R (mm)及年径流模数M(mm/s·km2)等表示。

五、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有哪些?水文循环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2. 水循:水具有固、液、气三态互相转化的物理特性。 3. 水循:太阳辐射和地球的重力作用。 六、简述水文测站的类型并说明水文测站布设的基本内容。 :基本站和专用站。 2. 布设 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1)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地水位观测。 (2)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若不能重合时,已不能相距过远。 (3)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测流仪测流断面重合。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离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4)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七、什么是流域?流域的分水线是什么?简述流域的类型。 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有地面、地下之分。 八、径流的形成过程如何?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是哪三个? 是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径流形成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便于分析,一般把它概括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两个阶段。

水文学(考试重点)

1.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 .(1)水本身性质 .(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 水文学的特点: 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 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 学、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 宏观性: 综合性: 区域性: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 文现象: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 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 :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 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 自然属性 1,.可再生性 2 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 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 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4 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社会属性 1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 2利与害的两重性 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 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 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 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 复量 水循环基本过 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 下,通过蒸发、 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 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第五, 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 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 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 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 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 水圈处于主导地位, 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 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 4 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 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 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 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 再次, 水循环的强弱 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 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o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重

水文学原理-中英文专业词

水文学原理Principle of hydrology Chapter 1 绪论 绪论:introduction 大气圈(aer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 人类圈(anthroposphere) 中国四大水问题(four major water issues in China) 水多(more):洪水(floods)水少(less):干旱(droughts) 水浑(turbid):水土流失(soil and water losses)水脏(dirty):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水平/垂直结构(horizontal/vertical structure) 河流学(potamology/river hydrology) 湖沼学(limnology/lake hydrology) 水库(reservoir) 冰川水文学(glacier hydrology) 地下水水文学(groundwater hydrology) 水文气象学(hydrometeorology) 积云(cumulus) 河口水文学(estuary hydrology) 流域水文学(basin hydrology) 全球水文学(global hydrology) 水文学中的环境同位素(environmental isotopes in hydrology) Chapter 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海洋蓄水(water storage in oceans) 蒸发(evaporation)凝结(condensation) 大气蓄水(water storage in the atmosphere)冰雪蓄水(water storage in ice and snow) 降水(precipitation)散发(transpiration)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 升华(sublimation)凝华(desublimation)地表径流(surface/direct runoff) 融雪径流(snow melt runoff to streams)河川径流(streamflow)泉水(spring) 淡水储存(freshwater storage)下渗(infiltration)地下水出流(groundwater discharge) 地下水储存(groundwater storage)大/中/小尺度(macro-scale/mesoscale/microscale) 开放/封闭系统(open/closed system)截留(interception)洼地储蓄(depression storage) 地下径流(groundflow)壤中流(interflow)总水量(total water)海洋/大陆(oceans/continent)咸水/淡水(saline/fresh water)沼泽(marish)大气水(atmospheric water) 生物水(biological water)土壤水(soil water)

工程水文学试题-考试专用复习(客观题).

(一)填空题 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 预测、预报各种水文现象的变化情势。 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 (二)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D ]。 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 c. 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 4.水资源是一种[B ]。 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再生资源 c.非再生资源 d.无限的资源 9.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 a杂乱无章. b.具有统计规律 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10. 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 C]。 a.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b. 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 c.具有成因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三)判断题 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 F] 4. 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T]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五)填空题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____循环和__小______循环。 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38. 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___蒸发___,__植物截留_____, ___填洼___, ___补充土壤水分。 39.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产流___________过程和 ____汇流________过程。 40. 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__地面径流__、 __壤中流_和 __地下径流____。 (六)选择题 2. 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4. 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 。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7. 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 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 13.日降水量50~100mm的降水称为[D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 17. 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 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 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 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43. 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 ]。 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 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

水文地质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水文地质学基础》 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 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4) 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9) 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15) 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20) 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22) 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29) 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35) 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37) 第十章孔隙水 (40) 第十一章裂隙水 (42) 第十二章岩溶水 (45) 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48) 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49)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4.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5.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7.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8.小循环: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 9.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10.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1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 13.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 14.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 14.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15.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的总体构成的一个地表径流系统。16.水系的流域:一个水系的全部集水区域。 17.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18.流量:单位时间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9.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20.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的流量。 2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 22.径流系数:同一时段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 二、填空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信息载体。 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6.水循环是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7.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8.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判断题 1.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一部分。(√) 2.海洋或大陆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3.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水。(√)4.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循环。(×) 5.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而水质得以净化。(√) 6.水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7.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均是H O分子态水的转换。(×) 2 8.降水、蒸发与大气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原理 名词解释 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 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 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 5、凋萎系数: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 6、水系: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 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 R=A/L2 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 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M=Q/F ,m3/s·km2 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 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 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 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 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 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13、下渗能力(下渗容量):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14、稳定下渗率: 当下渗锋面推进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稳定的常值,此时下渗率称为“稳定下渗率”。 15、下渗容量曲线: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流域下渗能力过程。 16、蓄满产流(饱和产流): 是指在土壤缺水量未满足以前不产生径流,而在土壤缺水量满足 以后则全部产生径流。蓄满产流以满足包气带缺水量为产流的控 制条件,降雨强度不是这些地区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17、超渗产流:超渗地面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于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 超渗地面径流的产生条件:①要有供水,它是一个必要条件; ②要有一个界面,即地面。它是包气带的上界面,也是一个必要条件; ③要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它是产流的充分条件。 18、流域最大损失量: 流域最大损失量(Im)可以理解为一定入渗深度的最大、最小土壤蓄水量之差,或影响土层的田间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完整word版)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重点总结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第一章 1、水文学概念:水文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循环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2、水文循环 (1)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有无明确的“终了”的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水分由海洋输送到大陆又回到海洋的循环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水分在陆地内部或海洋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为区分这两种小循环,将前者叫做陆地小循环,后者叫做海洋小循环。 (3)内因——水的三态在常温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4)四个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 3、水文循环的时空分布变化特点(简答—扩展) (1)水循环永无止境 (2)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具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 4、水量平衡原理概念:水量平衡是指在自然水循环过程中,任意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的蓄水变化量。 第二章 1、河流基本特征(看透书P15—P17、小题) (1)河流长度(L) 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长度。 深泓线(中泓线):河槽中沿流向各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2)河流的弯曲系数(Φ) 河流的弯曲系数等于河流长度与河源到河口之间的直线距离之比。 (3)河槽特征 1)河流的断面 河流横断面 河谷 河槽:基本河槽洪水河槽 过水断面 河流的纵断面 2)河流平面形态 (4)河流纵比降(J) 河流纵比降指任意河段首尾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 河段纵断面近于直线:J=(Z1-Z2)/L 河段纵断面呈折线:J=[(Z0+Z1)L1+(Z1+Z2)L2+…+(Z n-1+Z n)L n-2Z0L]/L2 (5)河流分段 一条河流按照河段不同的特征,沿水流方向可划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2、流域的概念:流域是指汇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是相对河流的某一端面而言。

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复习资料

幻灯片1 《水文学》 ●陈广斌(137********)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621010 四川绵阳) 幻灯片2 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 1.流域——河流某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 2.中泓线——河流各横断面最高水深点的连线。 ● 3.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重量。 ● 4.桥孔长度——设计水位条件下,两桥台前缘的水面宽度。常以L表示。 ● 5.桥孔净长——扣除全部桥墩宽度后的长度,称为桥孔净长,以Lj表示。 ● 6.雨强——时段雨量除以时段长度得的平均降雨强度简称雨强。 幻灯片3 ●7.设计净雨——设计净雨扣除相应损失,即得设计净雨。 ●8.水量平衡——就是指对于任一地区或任一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 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幻灯片4 总复习(续) ●二、判断改错题。 ● 1.河床由主槽和边滩构成。(×) ●河槽由主槽和边滩构成。或河床由河槽和河滩构成。 ● 2.河槽是河流宣泄洪水和输送泥沙的主要通道,往往常年流水。(√)● 3.流域形状宽阔呈扇形的径流过程历时较长。(×)短 ● 4. 水文现象具有周期性。(√) ● 5. 河流的上游、中游的比降一般都比下游的比降小。(×)大 幻灯片5 总复习(续) ● 6.桥位选择必须服从路线的走向。(×) ●特殊情况下路线的走向应服从桥位。 ● 7.当相关系数R很小或接近于0时,说明两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直线相关 ● 8.实测水文资料一般只是一个样本,系列中的最小值一般要比总体中的最小值小。 (√) ● 9.河床自然演变冲刷、桥下断面一般冲刷、墩台局部冲刷是完全独立的,按先后顺 序进行的三个部分。(×)不是 ● 10.如果桥位选在支流河口的下游,桥下将产生大量的淤积。(√) 幻灯片6 总复习(续)

水文预报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预报:根据已知得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得水文状态做出定性或定量得预测。 2、水文预报内容:洪水预报、旱情预报、估计径流预报、融雪径流预报、冰清预报。 第二章降雨产流量预报 1、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式R=P-E-W P-W S- Δ W±R交±R引±R其她 闭合流域得水量平衡式R t=P t-E t+W t-W t+1 2、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区别:超渗产流在一次洪水过程线中没有或者基本没有地下径流,而蓄满产流得地下径流比例大。 3、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形成流量过程线区别:地面径流得运动路径短,汇集速度快,受流域得调蓄作用小,流量过程线呈陡涨陡落,对称性好;地地下径流得水流汇集过程运动于土壤空隙中,流速小,受流域得调蓄作用大,流量过程线呈缓涨缓落变化,时间上滞后于地面径流。 4、不对称系数计算要求: 1)进行过程线转化2)孤立洪水,不适用于复式洪水 5、产流方式论证中综合分析内容及含义 6、影响土壤蒸发主要因素?土壤蒸发三阶段特征? 1)因素:气象因素、土壤供水条件、土壤结构 2)特征:第一阶段:θ>= θc1(田间持水量)蒸发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表层土壤因蒸发而减少得水量通过毛管作用由下层得到充分补充,主要取决于气象因素,蒸发量等于流域蒸发能力第二阶段:(毛管断裂含水量)θc2<θ<θc1 ,E继续,θ减小,上层土壤毛管水开始断裂,随着θ减小,毛管水断裂程度越来越严重,下层对上层供水速率变慢,蒸发受气象因素与土壤含水率影响第三阶段:θ<=θc2 毛管输送水分完全破坏,只能以膜状水或气态水形式移动,速度慢,数量小,E小而稳定,取决于气象因素与地下水得埋深 7、 KC包含哪几方面影响?:1)反应水面与陆面蒸发得差异K1 2)水面与陆面所在得地理位置差异K23)器皿与水面得蒸发差异K3 8、水面蒸发量估计常用方法:水库水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彭曼公式,经验公式法 10、一层、二层、三层蒸发模式优缺点 三层蒸发模式计算得额蒸发量最大,二层次之,一层最小。从模式得计算结构与蒸发物理机制瞧,二层模式简化了深层结构,忽略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得蒸发作用,导致蒸发量计算值比三层模式得蒸发量小;在久旱之后,当ML很小且持续无雨时,用二层模式计算出得蒸发量常就是偏小得。一层蒸发模式中,既没有考虑深层蒸发与植物根系扩散作用,也没有考虑充分供水时应按蒸发能力蒸发,使得计算得蒸发量偏小得更多。 11、不同水源成分汇流特点有何不同? 1)地面径流:由坡面直接汇入河网,运动速度快,流程短、受到调蓄作用小;形成得流量过程呈陡涨陡落,就是涨洪与洪峰附近流量过程得主体部分 2)地下径流:由渗透到潜水面得水流缓慢流出,运动速度慢、流程长、受到调蓄作用大、变化平缓,汇流时间长;洪水退水尾部主体部分,常延续至后续洪水过程中 3)壤中流: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进一步划分:快速部分壤中流与地面径流合成一起,称直接径流,慢速部分与地下径流合并,称地下径流。 12、K得物理意义:泄完蓄水量Wt所需得时间或者流域水流平均汇集时间 13、Cg得物理意义: Cg为常系数,反应退水速率得快慢,又称流量消退系数

水文学(考试重点)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水 .(1)水本身性质 .(2)水与地理环境、人类的联系 水文学的特点:一方面,具有自然属性,属于地球科学的范畴;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属 性,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 水文学:地球物理水文学、工程水文学、地理水文学 地理水文研究的特点:宏观性:水体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总体演化趋势 综合性:与其它自然地理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研究 区域性:各水体的区域差异性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永无止尽,水文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水文现象在时间上既有周期性又有随机性。 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水文效应:由于自然或认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成为水文效应。 水资源的特性 自然属性1,.可再生性 2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但这种可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年内与年际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衡 社会属性1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2利与害的两重性 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重复量 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机理: 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第五,地球上的水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者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水循环的实质 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试述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 1 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水圈处于主导地位,水圈中的水通过周流不息的循环运动,积极参与了圈层之间的界面活动,并深入4大圈层内部,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2 水循环与全球气候:首先,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其次,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经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再次,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