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

西方经济学——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

西方经济学——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
西方经济学——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

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国内扩大内需政策1、政策出台的背景

始于次贷危机的美国金融危机像传染病一样,从2008年9月开始向外传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及欧盟各国家,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实体经济表现出经济衰退的一些典型症状,如投资率下降、消费不足、失业率上升等。尤其进入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工业生产、出口、财政收入、CPI和PPI等经济指标显著下滑,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经济刺激的方案。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是: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从2008年9月,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开来,在11月初中国政府就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财政政策。为什么政策的出台需要如此之快?面对经济的衰退,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又为什么能拉动国内需求?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两个问题,让我们把目光从政策转向背后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看看通过简洁的经济学模型,我们能否对国家的政策有更清晰的理解。

二、扩大内需政策的宏观经济学原理

我们首先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来说明金融危机使我国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表达式为:

GDP=C + I + G +NX

其中,C表示消费,I表示投资,G 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现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减少导致消费减少,再加上投资下降等原因,我国GDP的增长率明显减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2008年第一季度、前两季度、前三季度和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同期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分别为10.6%、10.4%、9.9%和9.0%。

这说明名义产出PY比预期的在减少,又由于在短期内物价水平P 是固定的,这导致名义收入Y的减少,也就是说需求曲线在朝预期需求曲线的左方移动。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当经济出现短期波动时,国家可以出台财政和货币政策,使经济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学中,把旨在降低短期经济波动严重性的宏观政策行为叫做稳定政策。我们首先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说明国家迅速出台扩大内需的稳定政策的必要性。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图1 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根据货币数量论,我们可以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1;由于在长期中,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固定的资本和劳动量以及可

获得的技术,而不取决于物价水平,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为一条垂直的直线;在短期中,一些物价是黏性的,我们用一条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SRAS来代表这种情况。一开始,长期均衡位于总需求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A。价格调整实现了均衡,因此,当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必定也在这一点相交。整个模型见图1。

现在,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体经济衰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2,如图1所示。在短期中,物价是黏性的,因此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产出与就业下降到低于其自然水平。如果政府对经济放任自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会对低需求做出反应,工资与物价下降。物价水平的逐渐下降使经济向下沿着新的需求曲线AD2移动到C 点,这是新的长期均衡。这说明经济能够自我恢复,但其代价却是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衰退期。现在,中国政府迅速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其目的就是要利用增加政府购买和减税刺激居民消费等一系列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AD2尽快恢复到原先AD1的水平,避免经历一个较长的经济衰退期。这正如《经济》杂志社在采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时,李主任所说,“财政政策是一副猛药,这副猛药下去后,它对经济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问题在于你这个猛药要快,如果你慢的话,等经济体已经热起来了,已经自己走出低谷的时候,你再起作用的话,劲用反了,就不起作用了。”

(二) IS-LM模型

我们已经说明了政府出台政策的目的是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接下来,我们利用构成总需求曲线理论基础的IS-LM模型,来看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底是怎样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

1.财政政策

 我们以增加政府购买为例,减税等其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讨论类

图2凯恩斯交叉图

图3 IS曲线向右移动

现在,假设政府购买增加了G,那么在凯恩斯交叉图(图2)中,计划支出曲线向上移动G,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由于政府购买对收入有乘数效应,收入从Y1增加到Y2,其中Y2-Y1=G/(1-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由于在任何给定的利率上,政府购买增加G使收入水平增加 G/(1-MPC)。因此,正如图3所示,IS曲线向右等量移动,经济的均衡点从C 点移动到D点。收入从Y1 上升到 Y3,而利率从 r1上升到 r3。由于利率的上升,企业削减其投资计划,投资的这种减少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增

加的扩张效应。因此,在IS-LM模型中,政府购买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Y3-Y2 小于凯恩斯交叉图中收入的增加 Y2-Y1。

最后,由于IS曲线的移动是针对给定的物价水平而言的,这说明在任意一种既定的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Y3-Y1 。

2.货币政策

现实中,政府在出台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下降。于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利率并不上升反而下降,那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我们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例来讨论扩张性货币政策讨论。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增加了流通中货币的数量,于是货币的供给M增加。因为在短期物价水平P是固定的,M的增加使实际货币余额M / P增加。根据流动偏好理论,对于任何给定的收入水平,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使利率下降。因此,正如图4所示,LM曲线向下移动,均衡点从A点移动到B点

图4 LM曲线向下移动

由于货币供给M的增加同时提高了产出PY的名义值。对任何一个给定的物价水平P而言,产出Y增加。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同样也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三、政策效应的决定因素

上述分析表明,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实能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现在的问题是,当局在采取政策时,如何把握政策的度?或者说,采取扩张性政策后,IS-LM曲线会移动到什么位置?直观的分析告诉我们,它取决与IS、LM曲线的斜率。

图5曲线的斜率决定政策的效应

如图5,当 IS1曲线向右移动到 IS2位置时,收入 Y1移动到 Y2。现在假设LM曲线是一条更平坦的曲线LM2 ,则要使Y1 移动到Y2 ,只需使IS曲线移动到IS3 即可。这说明,在LM曲线更平坦的条件下,只需采用较小的政策力度,就能达到增大产出的效果。

对于lS曲线,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即当IS曲线更平坦时,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只需采取比IS更陡时较小的货币政策力度。

四、中国的IS-LM模型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IS、LM曲线的斜率决定着政策作用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分析当前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我们需要知道中国的IS、LM曲线的斜率。

任太增(2000年)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但我国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没有一般市场经济敏感等原因,使得中国的IS 曲线虽然已经具备了市场经济条件下IS曲线的一般特征,即向右下方倾斜,但在目前,它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IS曲线更陡。在经济萧条时

期,由于预防性货币需求的无限膨胀,投机性货币需求在整个货币需求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这时LM曲线的斜率主要由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函数决定,是一条相当平坦的曲线。

由于现阶段中国的IS曲线的斜率较大,LM曲线的斜率较小,由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可知,在相同的政策力度的条件下,我国采用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要更有效。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当前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与中央的决策是一致的。

五、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经济明显下滑的情况下,我们确实要迅速采取扩大内需政策。而且由中国IS、LM曲线的斜率知道,在当前我们应主要采取财政政策,并辅以相应的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具体来说:IS2

在财政政策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赤字,增加发行国债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增加投资总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投资的方向:要进一步增加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民生”行业投资;此外,要增加农村投资,释放农村消费能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仍可采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工具。可以考虑单方面降低贷款利率,缩小存贷差。央行可以通过减少发行或回购商业银行的票据,进一步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失业现象 失业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中国这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008年8月的华尔街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更是使中国的失业现象雪上加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将是一个长期现象。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一、失业问题的成因 失业的成因很多,有体制型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等。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经济背景下,有不同的失业特点。我国目前失业的主要原因应是体制型和结构性失业。 1、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体制型失业 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和不同的制度框架里,失业内涵不同。我国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因体制轨轨引起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使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产业和地区间进行重新配置,进入就业——失业——就业的运行过程中,当失业者不能即时就业就形成体制型失业,包括公有经济内部的隐性失业以及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导致的失业现象。体制型失业正是造成我国“下岗”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城镇劳动力资源采取了国家统包统配、安排就业的行政性配置方式。于是大量的潜在劳动力资源过量的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冗员”和“在职剩余劳动力”广泛存在。其结果是在旧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简答题(复习题部分答案) P22./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购买者的1元钱支出等于卖者1元钱的收入,买卖双方的交易是等价交换,因此交易对买卖双方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因此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都相等。 5、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净出口等于外国人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减国内购买的外国物品(进口)。国内企业卖给另一个国家的买者,如波音公司卖给中国航空公司飞机,增加了净出口。 6、为什么经济学家在判断经济福利时用实际GDP,而不用名义GDP? 答:经济学家计算GDP 的目的就是要衡量整个经济运行状况如何。由于实际GDP 衡量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所以,它反映了经济满足人们需要与欲望的能力。这样,实际GDP 是比名义GDP 衡量经济福利更好的指标。 8、为什么一国有高的GDP是合意的?举出一个增加了GDP但并不合意的事情的例子。答: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GDP是过上好生活的必要条件,但高的GDP并不是福利的完美衡量指标,因为存在着5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1)无工作的增长。(2)无声的增长。(3)无情的增长。(4)无根的增长。(5)无未来的增长。 P39/2.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 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 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课程序号: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授课教师: 提交时间:2015年1月6日 成绩:

一案例描述 201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国际财经的头条发布了一条令全球震动的新闻,美国商务部周二公布美国第三季度GDP终值为年化增长率5%,远超此前市场所做的3.9%的二次估值,成为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速最快的一个季度。此前,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4.6%,结合今次5%的增长率,美国季度GDP增长已连续两季度突破4%,创11年来最好纪录。 二原理描述和分析 GDP是什么?为什么它的变化能够震动全球?GDP的英文全称翻译成中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而这个词语代表着什么呢?书上说,它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通俗点说,就是指就是服务和商品的总值。我们举个例子,A卖了一辆车给B,B付出了10万元人民币,然后B转手卖给了C,C付出了11万人民币,此时车从不怎么需要的B手里到了迫切需要它的C手里,虽然车还是那辆车,但是车的价值增加了1万元,这是我们就有理由认为GDP增加了1万元,所以,GDP的原理是交换产生财富,财富的增加导致GDP的增加。 而一个国家的GDP到底是要如何计算的呢?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用这种方法计算GDP所要用到的公式为:行业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GDP=Σ各行业增加值。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而它所需的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利息和租金以及其他财产收入。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这种方法所运用到的公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GDP=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在这三种方法里最常用的的是最后一种方法:支出法。也就是我们从书上学到的那个公式:GDP=C+I+G-NX。 三案例分析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了解了GDP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计算得出的,那么,问题来了,

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目前就业难的形成原因并设想成为有用人才的着力点

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目前就业难的形成原因并设想成为有用人才的着力点【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就业体系的尚未完善,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中国经济的现状,从大学扩招、中国高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以及现在的金融危机、国家用人体系的变革和用人单位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等原因分析就业难的问题。从中引出在如何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怎样成为有用的人才。我们会从每个人对人才的认识,学习能融合学习方法的思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对就业思考来确定人才的着力点。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着力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的突变决定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然人才需求的改变必然决定就业形势的变革。然在我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就业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形成了企业招不到人,待业人员找不到工作这一现实的问题。 特别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以近几年为例: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年增到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7万,2009年610万,2010年750万。这背后带来的问题是现在将近2000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更不用说千万计的高中生、中专生和农村劳动力等。大多说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我们将用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经济的现状 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二、大学扩招 高校扩招使大学生“飞入平常百姓家”,虽然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起到延缓高中学生的就业困境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进程。但无止境的扩招背后是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速平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再加上就业体系的不完善,致使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重。需求与供应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和其他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 三、学校教育脱钩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四、经济危机 众所周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知特别是这次的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 案例一:国防支出与经济 数的作用。80年代前期里根执政开始,美国国防开支急剧扩张,国防预算从1979年的2710亿美元飞速增长到2010年的636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2%,国防建设对经济增长起了很强的刺激作用,帮助经济走出了1981—982年的衰退,并且推动了8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的形成。从1990年开始,美国加快了对国防开支的削减。到90年代中期,国防开支已经被削减到低于GDP的5%的水平。这时乘数的作用就相反了,削减国防开支导致90年代初产出增长缓慢,从飞机制造业来说,从1990年到1993年,至少损失掉170000个工作机会。 问题: 1、解释什么是政府购买乘数,并写出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2、说明乘数发生作用的机制。 案例二:货币的需求动机 业,骆明进了某国家机关,待遇很是不错,每个月可以拿7500元左右工资,可惜,遇到住房政策的改革,不能分到房子了,这是美中不足。而小欣进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对外贸易工作,它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起,每个月大概有10000元。看来这对情侣的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前几天,他们为了将来存钱的问题着实大吵了一架。 骆明以为现在他们刚刚大学毕业,虽然单位都不错,工资也不低,但将来用钱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要从毕业开始,除了留下平常必需的花费以及预防发生意外事件的钱外,剩下的钱要定期存入银行,不能动用,这样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又没有损失的风险。而小欣大概是受在外企的工作环境的影响,她以为,上学苦了这么多年,一直过着很节俭的日子,现在终于自己挣钱了,考虑那么多将来干什么,更何况银行利率那么低。她说发下工资以后,先要买几件名贵服装,再美美地吃上几顿,然后她还想留下一部分钱用来炒股票,等着股市形势一好,立即进入。大学时看着别人炒股票她一直很羡慕,这次自己也要试试。但骆明却认为中国股市行情太不稳定,运行不规范,所以最好不进入股市,如果一定要做,那也只能投入很少的钱。 问题: 1、根据上面两个人的争论,说明有哪些货币需求动机。 2、分析上述动机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给出货币的总需求函数。 案例三:蜜蜂的寓言 1929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大危机。3000多万人失业,三分之一的工厂停产,整个经济倒退回了一战前的水平。经济处于极度混乱之中,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更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理论界纷纷进行探讨,这时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一则古老的寓言中得到了启示。这则寓言说:从前有一群蜜蜂,他们在一个蜂王的领导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难现象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经济的高增长没有带来高就业。一般而言,一定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也是一定的,然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明显。中国目前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存在大量的大学、大专毕业生面临就业选择,甚至毕业即失业的境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就是失业这一悲惨现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如何造成这种就业难,招工难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难的形成的几个原因: 一、众所周知,经济危机往往导致就业难。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是直接原因。特别是美国的次贷金融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到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打击。所以在此形势下近几年中国的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二、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中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已经有了上千的历史。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变革才有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近三十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大部分人民还处在旧思想和新变革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经济体系正在从粗犷型到技术性的改变,这也决定了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变化。由于教育体系更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这就使大部分体力劳动力闲置。 特别是在经济学中,人就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便是商品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体现在商品的价值之中,这就决定了人必须提高自身价值,才 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 三、中国的产业状况影响,中国现在主要以生产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次,这个是主要原因,而制造业人才的招聘非常简单,只要你懂这个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大多公司宁要学历比较低的员工,也不想要学历高的大学生,因为大学生要求待遇高,而且容易跳槽,这样公司会留不住人才。 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社会脱钩。一方面科技发展飞快,知识更新过快,学校的课程和专业所讲的知识无法与时俱进,常常出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中国以前处于计划经济之下,高校实行“统包统分”,而在市场经济下,则改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相对之下,高校的问题就暴露出来。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接着,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够硬;最后,学校低投资使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滞后,特别是高校老师在工作中,科研压力大,没时间精心备课,不讲究教育方法,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考试一锤定音。使学生在专业知识极大欠缺; 五、国家用人体系的变化往往决定就业形势的改变。国家在不断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下和应对就业难的形势不断变革用人体系。特别是考虑到在短期内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国家在军队、武警以及其他社会服务事业单位增加对毕业生雇佣量。特别是公务员的考试使万千毕业生趋之若鹜,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公务员考生,带来的是上千为之一的录取率。近日,国家把公务员考试前提是两年的就业经验,是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学生)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选作一题,要求逻辑思路明晰,分析透彻)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 案例内容提示: 中国经济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后的AD—AS模型分析。从1996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谨慎地启动经济,以避免经济的过度衰退。然而,企业经营困难和亏损面的扩大导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收入减少。这种情况使无论下岗的还是仍在岗的工人都对未来收入产生不确定性预期,而社会保障、住房、教育等领域改革的推进却清楚地预示着未来支出的增加。于是人们就合理地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储蓄更多的钱以备未来之需,消费需求也进一步萎缩。再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产品出口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没有发生变化。 案例2:利用“总需求”原理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案例内容: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在多年迅速增长和极度繁荣之后经历了长期衰退。由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等因素,日本历史上的失业率是极低的,但这次失业率却从1990年的2%上升到1998年的4%。在1990年以前的20年中,日本的工业生产翻了一番,但1998年和1990年GDP仍然一样,实际GDP停滞,有时甚至还下

降。在政府治理持续性经济衰退过程中,日本经济出现了典型的零利率、负通货的经济局面。1995年9月,为了促进经济复苏,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把贴现率降到0.5%的超低利率政策;1999年2月,中央银行为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和刺激国内消费,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将短期利率0.25%降到0.15%;同年3月份以后,日本央行大规模发行超出市场需求的货币,促使市场利率基本降到了“零”。同期,日本的消费物价指数自1999年第三季度开始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999年全年物价水平与上年持平,2000年负增长0.4%,2001年负增长0.9%。 日本为摆脱经济衰退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 案例评析: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利用总供给与供给冲击、滞胀的原理) 案例内容: 中东盛产石油,却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虽中东用至全世界石油储量排在前两位的国家。依据《油气杂志》2001年的统计,沙特的石油储量占整个世界石油储量的35%,而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则为151.11亿吨,超过了美国、独联体国家和欧洲的总和。 在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一直被美孚、埃克森、壳牌等人称“七姊妹”的西方七大石油公司所垄断。从1945年起,中东各国逐渐掌握了本国的石油资源,各国经济也依靠石油逐渐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中东国家也开始利用西方对石油的依赖,将石油作为意识形态武器来使用。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宏观经济学 ??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主讲人:黄文平 在历史上、货币一直都这样的困惑着人们;要么很多却不可靠,要么可靠但又稀缺,二者必居其一。 ——加尔布雷思《不确定的年代》 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新制度学派的领军人物 * 11>.物物交换及货币的起源 一、以物易物 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 交换 * 二、商品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 三、现代货币

纸币 银行货币 电子货币 我国货币量度量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指经济中企业和居民手持现金。单独设置现金层次是我国货币量度量体系的特色,它反应出我国金融业仍处于发展中,信用制度不够发达,现金在M1中所占比例较高,具有特殊重要性。 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 +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农村存款 + 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1与M7><2之差称为准货币。 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 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 + 外币存款 + 信托类存款。 M3 : M<2 + 金融债券 + 商业票据 +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布M0、M1、M<2数据,M3指标是考虑到未来金融创新而增设的,目前尚未公布数据。 * <2.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 货币中性与货币非中性之争: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经济有无实质性影响,能否影响实际产出、收入和就业量的问题。 ——无影响:货币中性,货币政策无效。 ——有影响:货币非中性,货币政策有效。

mba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材料1 我国国有企业的2010年上半年的经营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据财政部企业财务快报初步统计:1-6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3723.4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利润7535亿元,同比增长31.5%;上缴税金7769.4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中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1244.3亿元,同比增长20.2%;实现利润5418.3亿元,同比增长29.6%;上缴税金5587.6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79.2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利润2116.7亿元,同比增长36.5%;上缴税金2181.8亿元,同比增长18.9%。 同时,国有企业盈利水平和资本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1-6月,国有企业销售利润率为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资产运营质量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存货周转率为2.8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1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1次,比上年同期加快0.3次。资产负债率为55.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增幅较高。从实现利润看,钢铁、石化、机械、化工、电力等行业实现利润增幅超过50%,分别为116%、95%、73.6%、63.7%、59.4%。国有煤炭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国有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5.6%,国有石油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7%。从上缴税金看,钢铁、石化、汽车、建材、有色等行业上缴税金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4%、43%、35.4%、35.3%、34.2%。 在效益和质量保持同步提高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成本费用增长过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等。1-6月,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23%、16.1%、15.5%、16.9%;存货增长18.7%,其中,国有冶金、煤炭、汽车、轻工等行业存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9%、22.4%、15.9%、15.1%。 材料2 “蒜你狠”“豆你玩”又杀回马枪 重罚一月后绿豆价格强劲反弹:2010年以来的绿豆价格异常波动,引起各方关注:先是持续高涨,至5月中下旬达到高点,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后,绿豆价格应声下跌。然而,这一行情仅仅稳定了一个月,进入7月后即出现强劲反弹。 涨势看不懂部分农产品价格再现过山车:大蒜从去年开始涨价,绿豆价格从4月开始飙升,这两种农产品价格在短暂的回落后再度“起势”,让坊间戏称的“蒜你狠”和“豆你玩”又一次被提上台面。 发改委重拳出击“豆你玩”“蒜你狠”照涨不误:发改委拟对牟取暴利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处罚最高200万元的罚款。这无疑是又一次重拳出击。记者走访菜市场、超市等大蒜、绿豆的零售商了解到,与上周相比,才两三天的时间绿豆、大蒜的价格涨两到三成,“大蒜两天前还是7元一斤,今天就要9元一斤。”一位在福今肉菜市场买菜的阿婆表示。“过几天还要涨呢。” 蒜价重现高位:尽管正处于新蒜大量上市的时节,蒜价却如坐上“过山车”,连连冲新高。超市和农贸市场目前在售的几乎全是新蒜,价格却已从一周前的7元涨到10元一斤。 豆来蒜去先得认识市场的基本面:几乎在重拳打击串通涨价的同时,大蒜价格却再度飙升。治什么,涨什么。这当然不能怨职能部门的初衷有了问题,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轮又一轮炒作性价格反弹中,已然隐喻着治理能力与效果的某种定论。 价格监管体系应是长期机制:专家表示,真正要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稳定,还需要国家从宏观经济调控入手,从根本上遏制流动性泛滥,以防止一些产品的市场价格再次出现大跌大涨。(材料来源于法制网:财经时评/经济https://www.wendangku.net/doc/e93954146.html,/economical/content/) 据凤凰网7月1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制定本特别规定的原因是:一是处罚力度不足以教育和惩戒违法经营者。二是执法程序不适应价格异常波动时期监管工作的需要。三是处罚对象局限于经营者,不利于强化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四是对哄抬价格等行为的界定也需要进一步作出细化;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大了惩治力度:首先,《特别规定》对各种违法行为提高了罚款数额。其次,重申了从重处罚原则。第三,

从宏观视角分析

从宏观营销环境视角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宏观营销环境指会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文化等因素。企业及微观环境的参与者,无不处于宏观坏境之中。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来分析更宏观环境主要是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科技环境四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经济环境 1、国际经济状况 2008年9月以来.近200年来逐渐形成的华尔街金融版图,正遭遇“地毯式”的巨变。破产和另类成为华尔街的关键词。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轰然倒下,美林集团易主美国银行,大摩也寻求合并;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在为避免破产苦寻买主……受这次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金融危机使本来就不稳固的沃尔沃市场雪上加霜,销售量下滑的情况十分严重。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其重要市场之一——美国的销量骤降51%。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对吉利公司来说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2、国内经济环境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从销售情况来看,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2008年吉利汽车国内销量22万多辆,比去年依然有一定涨幅,吉利的增长

远远高于行业标准。当前的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便是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天时。 3、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重。 2008年巨亏15亿美元,其销量相比07年降幅达20%以上。沃尔沃公司09年欧洲及北美重卡市场将减30%到50%,不过需求下滑趋势似乎已开始走平。首席执行官雷夫约翰森在发表的声明中说“在第二季度,需求继续疲软,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沃尔沃集团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内,重点是要加强盈利能力。”沃尔沃集团总裁莱夫·约翰松也表示,由于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仍未复苏,是导致该集团出现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需求形势在今年下半年依然严峻。 吉利自身连续五年保持较高速增长,金融危机决计抄底海外。 二、政治法律环境 (1)、政治环境 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号称建设的是民主社会主义.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②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2)、政策干预 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

《宏观经济学》案例 导论 案例1:绿色GDP 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 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 2.绿色GDP如何核算? 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 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 ——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分配关系未理顺,市场体系下的分配方式不尽合理,严重挫伤了各方的积极性。从二000年起,中国的基尼系数开始超过零点四的国际警戒线。

袁志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 第1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本章提要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 1.宏观经济学导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经济增长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围,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显然,在这四部分中,除了政府购买是外生决定的,我们不易描述其变化的行为方程外,其他三部分都会发生波动,因而,会导致实际总产出在短期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当实际总产出大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反之,当实际总产出小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来实现;另一种是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投资。 在中期,我们仍假定潜在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们放弃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而让价格能自由波动。一旦价格可以变化,我们马上可以发现,市场自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经济萧条时,整个社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此时,借助菲利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版)高鸿业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自存量,又归于存量,存量由流量累积而成。拿财富与收入来说,财富是存量,收入是流量。 4.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解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将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用作生产经营,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这样这笔钱就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因此要计入GDP。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