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塑料手册note

塑料手册note

塑料手册note
塑料手册note

定义:

EC1935/2004

1、预期、已经、预料会与食品接触;正常或可预料的使用条件下,会接触

2、附录Ⅰ中列出17 类,活性与智能、辅助材料(清漆与涂料/粘合剂/印刷油墨/蜡)、无机

非金属(陶瓷/玻璃)、木质(软木/木头)、高分子材料(塑料/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纤维素、橡胶/硅有机化合物)、金属类(金属与合金)、纺织品类、纸和纸板类

3、需要时可“对附录I 中所列的/复合物/生产它们时所用的回收材料和制品”采取或修订特定措施,这些特定措施包括物质清单,物质纯度标准、迁移限量及其使用条件,抽样和分析方法的规定,可追溯性的规定等。

FDA

1、是否属于食品添加剂

2、合理的预期用途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会成为食品的成分或影响食品特征,则作为食

品添加

3、某些可豁免(包装材料作为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受控,而某些家用器具则只受联邦食品

药品化妆品法的一般安全条款的控制。陶瓷餐具和炊具另有法规约束)

GB

1、食品安全法: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

设备”称为“食品相关产品”。

2、安全卫生技术规范、检验规程(包含合格评定标准)、检测分析方法三个层次

3、国标的缺陷:活性智能材料不在其范围之内。

机构:

1、在美国,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机构为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2、在欧盟,食品接触材料由欧盟委员会下设的欧盟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SANCO)

主管。德国的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VL)、丹麦的兽医与食品管理局(DVFA)。

3、日本则由劳动厚生省负责监管。

管理模式:

欧盟

1、欧盟监管模式: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管理、风险评估与风险交流

2、风险评估机构是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德国BVL是食品安全和消费者保护领域的

认证和管理机构;风险评估机构则是联邦风险评估所(BfR)

3、检测监测网络体系,由欧盟基准实验室、国家基准实验室和常规检测实验室三级构成美国

1、入关登记

我国

1、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管则由多个部门共同实施。

“新物质”,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进行毒理学试验、迁移试验等。

卫生安全规范和标准

欧盟

1、安全规范大多不作为“标准”,而是以法规指令的形式发布。法规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适用于所有食品接触材料的“通用措施”,包括法规(EC)No 1935/2004 和(EC)No2023/2006;第二层次为适用于某类材料的“特定措施”,如2002/72/EC 指令,84/500/EEC 指令等;第三层次则是针对某些特定物质的“单独措施”,如78/142/EEC 指令,(EC)No 1895/2005 指令等。

欧盟理事会:“政策综述”,通常包括决议和技术文件。决议中含有对该类材料的通用规范条款,技术文件则主要是关于决议的使用指南,以及生产时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及其限量指标清单,良好生产规范(GMP),检测方法及测试条件指南等

2、塑料

委员会2004/1/EC 指令《就暂停使用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发泡剂而修订2002/72/EC 指令》

委员会2002/72/EC 指令→委员会2004/19/EC 指令→委员会2005/79/EC 指令→委员会2007/19/EC指令→委员会2008/39/EC 指令

委员会(EC)No 372/2007 法规《瓶盖密封垫中增塑剂的过渡性迁移限量》→委员会(EC)No 597/2008 法规

理事会82/711/EEC 指令→理事会85/572/EEC 指令

理事会78/142/EEC 指令→委员会80/766/EEC →委员会81/432/EEC 指令

委员会(EC)No 282/2008 法规《关于拟与食品接触的再生塑料材料和制品暨修订(EC)No 2023/2006 法规》

欧洲理事会和部长委员会AP(89)1 决议《着色剂的使用》

欧洲理事会和部长委员会AP(92)2 决议《聚合助剂(工艺助剂)的控制》

3、橡胶

委员会93/11/EEC 指令《关于弹性体或橡胶奶嘴和安抚奶嘴中释放的N-亚硝胺和N-亚

硝基化合物》

ResAP(2004)4 决议《关于与食品接触的橡胶产品》

2 号技术文件-ResAP(2004)4 决议的用户指南

附录Ⅰ用于制造拟与食品接触的橡胶产品的物质目录清单

4、硅有机化合物

ResAP(2004)5 决议《关于食品接触用品中使用的硅有机化合物》

1 号技术文件-硅有机化合物的物质清单

美国

1、FDA基本法→CFR(70~74 和170~199)

2、173 部分的A 分部食品处理中所用的聚合物和聚合物辅料(包括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膜等)

174 部分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总论)

175 部分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粘合剂和涂料组分)

176 部分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纸和纸板组分)

177 部分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聚合物),其中:

177.2600 节拟重复使用的橡胶制品

177.2800 节纺织品和纺织纤维

177 部分间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辅料、生产助剂和消毒剂)

179 部分的C 分部用于辐照食品的包装材料

180.22 节丙烯腈共聚物

181 部分过去批准的食品配料

国标

GB 9685其中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添加剂种类增加到1000多种,塑料用添加剂增加到580 种欧美特点:时效性、自我管理(需符合性声明)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

1、迁移试验

(1)食品分类与食品模拟物

通常分为非酸性、酸性、含醇的和油性四大类(如日本),

欧盟在此基础上还另有一类“冷冻或干食品”。

美国FDA 虽分为非酸性水质产品、酸性水质产品、含游离油脂的水质产品、乳制品(分“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低含水量的油脂、饮料(分含醇与不含醇)、焙烤食品、表面含游离油脂的干固体、不含游离油脂的干固体等共8 类。

美国和日本都以pH值大于或不大于5 为界,欧盟以pH 4.5 值为界,我国则未明确规定。

(2)迁移试验的条件(接触温度与时间)

欧盟:82/711/EEC “可预见的最差接触条件”;对同一测试对象进行100℃以下的常规迁移试验(即仅使用表2-1 中的模拟物);如果同一产品经历了不同的使用条件,则需按照对应的试验条件连续进行不同条件的迁移试验。

美国:21CFR 175.300 和176.170。其特点是根据使用温度(如高温杀菌或冷藏)分类规定试验条件,每一类中,不同模拟物的接触温度和时间各不相同。

我国卫生标准则是按塑料品种分别规定模拟物和试验条件;每种模拟物(浸泡液)只规定一种试验条件,大多数情况下为:水和4%乙酸——60℃/30 分钟,65%乙醇——20℃/2小时,正己烷——20℃/2 小时(不同塑料品种可能略有不同)。“高锰酸钾消耗量”为60℃/2 小时。不似欧美那般复杂,但测试结果有时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如高温处理或低温长时间保存的使用条件,或者接触食品类型单一的情况。

日本大多数塑料品种的模拟物和试验条件为:水、4%乙酸和20%乙醇——60℃/30 分

钟,庚烷——25℃/1 小时,但注明这四种模拟物分别适用食品pH 值超过5、食品pH 值不

超过5、酒精类饮料、油脂及脂肪性食品的情况,即可根据实际接触的食品类型选择模拟物;当样品使用温度超过100℃时,水和4%乙酸的试验条件为95℃/30 分钟。

(3)食品模拟物体积与材料接触面积之比

我国GB/T 5009.156《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对各类不同形状

的制品规定了面积计算方法和使用的浸泡液体积:

常用的容器,如碗、杯等,浸泡液用量为注入容器后至口缘距离0.5cm 处的体积;

对板、膜、片等材料和扁平制品、可计算面积的橡胶制品,体积面积比为2mL/cm2,

不可计算面积的橡胶制品则按20mL/g 模拟物计算。

测定结果通常以mg/L表示。

欧盟规定当已知实际使用时的体积面积比时,按实际比值计算试验所需模拟物体积;

如果试验的体积面积比与实际不一致,则测得结果需根据实际比值换算。

当不知时,采用常规的比值:1 L/6dm2。

测定结果以mg/dm2,也可每千克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物的毫克数(mg/kg)表示美国21 CFR 175.300 :

对容积为1 加仑以下的容器,0.63cm处。

根据所用的提取液量和容器尺寸得出单位材料接触面积的提取物量(mg/in2),

或提取物以容器水容量计的质量分数(mg/kg)。

日本使用的体积面积比一般也为2 mL/cm2。

(二)检测项目

(1)总迁移量

欧盟2002/72/EC:

60 mg/kg

小于500 毫升或大于10 升的容器类制品,以及薄片、膜或其它不可填充的,无法

估算其表面积与所接触食品量之间关系的材料或制品,10 mg/dm2。

对用于婴幼儿食品的产品,60mg/kg。

85/572/EEC 1~5 之间的“模拟物D 缩减换算系数”(DRF)

我国多数情况下为≤30 mg/L,也有≤15 mg/L 的规定(如ABS、AS);

对高压锅密封圈以外的橡胶制品,4%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限量为≤2000 mg/L。

美国FDA 规定庚烷提取后应将提取物量除于5,再与限量指标比较;

对某些材料还规定了氯仿提取物的限量指标,0.5mg/in2,但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如

一次性使用还是重复使用)

对相当多的材料未规定制品的指标,而是对树脂原料及其它辅料进行规范日本对各种塑料的总迁移量指标大体是:水、乙酸和乙醇溶液的蒸发残渣多为30mg/kg,正庚烷蒸发残渣按具体塑料品种从30~240mg/kg 不等。

(2)特定迁移量

欧盟物质清单中未规定限量的物质,其迁移量不得超过总迁移限量。欧盟还规定各种物质迁移量之和也不得超过总迁移限量。

(3)材料中物质含量

欧盟称为“QM”,mg/kg;“QMA”,mg/6dm2;“QM(T)”或“QMA(T)”。见欧盟物质清单。

日本对塑料的通用要求是铅、镉含量都不得大于100 mg/kg。

PVC中二丁烯化合物≤50mg/kg(以二丁锡氯合物计),磷酸甲苯酯≤1000mg/kg,氯乙烯≤1mg/kg;PC双酚A 的迁移限量(≤2.5 mg/kg),含量≤500mg/kg,碳酸二苯酯≤500 mg/kg,

胺类(三乙胺和三正丁胺)≤1mg/kg;对橡胶哺乳器具则要求铅、镉含量都不得大于10 mg/kg。

美国FDA 规章中大多是对原料如PS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含量,尼龙6/12 树脂中的残留己内酰胺含量等。

我国现有卫生标准中规定物质含量的项目不多,有PVC 残留氯乙烯单体(分别为

≤5mg/kg 和≤1mg/kg)、PC 树脂中的残留苯乙烯单体(≤0.5%)、PET 树脂中的铅和锑(分别为≤1mg/kg 和≤1.5mg/kg)。

(4)高锰酸钾消耗量

日本和我国的迁移物指标中还有一项“高锰酸钾消耗量”。

美国FDA 规章中对某些塑料(如丙烯酸塑料)有一个称为“高锰酸钾可氧化浸提物的吸光度”的指标.

(5)着色剂与脱色试验

欧盟2002/72/EC 指令中不包括着色剂,其“通用规范”中要求塑料材料和制品释放的

芳香伯胺不应达到可检出量,检出限为0.01mg/kg。

芳香伯胺的主要来源一是芳香族异氰酸酯(如聚氨酯的原料甲苯二异氰酸酯),另一个就是着色剂中的偶氮染料。

着色剂的AP(89)1 决议中除有关芳香胺的要求外,对重金属的含量要求见表2-2。该决议还要求炭黑中的甲苯可萃取物含量不得超过0.15%。

美国FDA 在CFR 21 第73、74、81 和82 部分中对各种着色剂的质量规格和使用条件作了详细的规范,限制的成分包括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有些偶氮染料还有苯胺、4- 氨基联苯等芳香胺的限量。

我国检验着色剂是否迁移,“脱色试验”:一是用沾有冷餐油(色拉油)或65%乙醇的棉花,擦拭;二是浸泡液是否染色。欧盟、美国指标中虽没有这一项,但都有材料成分迁移不得造成食品感官特性发生劣变的通用要求,

日本要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使用食品卫生法中规定的着色剂。塑料着色剂常用的钛白粉,欧、美、日均允许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且无限量。

有些产品兼有玩具性能,如色彩鲜艳或带卡通图案的小碗、小勺等,虽然彩色涂层或图案是在制品的非接触食品表面,也应符合有关玩具规范,如欧盟的EN 71 第三部分或美国标准ASTM 963 的相关要求。

(6)重金属元素

欧盟允许塑料使用的物质清单中未列入铅、镉、汞、砷类化合物,可用有机锡,但2002/72/EC规定以锡计的SML(T)从0.04 mg/kg 改为0.006 mg/kg。

欧盟物质清单中还对铜、铁、锌、钴等SML(T)指标,如以铜、锌、钴计的SML(T)分别为5、25、0.05 mg/kg。有些允许使用的酸、醇、酚的锌盐未列入清单中,也适用相同的限制。

我国目前的塑料橡胶卫生标准中除对橡胶、PET 等少数几种制品或树脂有锌、铅、锑等元素的特定迁移限量外,一般以“重金属(以铅计)”≤1 mg/L的指标进行限制。硫化铅溶液进行比较判定,故称“以铅计”。

日本对塑料树脂中重金属的限制主要是铅、镉含量,以及锌(对橡胶)锑

和锗的迁移量指标。

德国BfR 建议PP 成品中由催化剂带来的金属元素含量不超过10(铬)、20(锆)、100 (钒)、100(铪)mg/kg。

(7)丙烯腈ABS 和AS

欧盟物质清单中迁移量不得检出(检出限为0.020 mg/kg),未规定残留量

我国残留量ABS 中≤11mg/kg,AS 中≤50 mg/kg,未规定丙烯腈的迁移限量

美国FDA 对丙烯腈共聚物迁移限量(见CFR 180.22 和181.32),

残留量,如ABS 和丁苯橡胶改性的AS 中都为≤11mg/kg(21CFR 177.1020 和

177.1050),AS 中按不同使用情况≤0.10~80 mg/kg 不等(21CFR 177.1040)。

(8)挥发性组分

日本要求PS 中的五种挥发性物质苯乙烯、甲苯、乙苯、丙苯和异丙苯总量≤5000mg/kg;

对用于热水的发泡PS,五种挥发性物质总量≤5000mg/kg,其中苯乙烯、乙苯分别

≤1000ppm。

我国GB9692-1988 中分别规定了挥发物、苯乙烯、乙苯的限量指标,其中“挥发物”采用溶剂溶解-干燥减重法测定。

德国BfR 建议书中对硅橡胶及苯乙烯共聚物等材料规定了有机挥发物总量的要求。

(9)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欧盟2002/72/EC

我国GB 9685-2003

(三)检测方法

欧盟关于塑料EN 1186(15个部分) 和EN 13130(28个部分)。EN 13130 系列中只有前8 个部分为欧盟标准,其余为临时性的技术规范。

美国FDA 规章中,对材料和物质进行规范的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检测方法。还有许多方法见诸于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法定分析方法》及ASTM 标准。

日本劳动厚生省有关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370 号告示中,也在规范材料的同时对检测方法进行规定,包括“材质试验” “溶出试验”(迁移试验)。

我国卫生标准的每个检测项目都有相应的分析方法国家标准。

欧盟及主要成员国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一)欧盟

对活性和智能的材料和制品的特殊要求

(1)活性材料和制品可以导致食品感官特性和组成发生变化,但应符合适用于食品的共同体规定;

(2)不应导致食品组成或感官特性的变化,如掩饰食品的酸败,这可能误导消费者;(3)信息:是否是活性智能、食品状态、是否可食

(二)德国

LFGB 30,禁止任何日用品含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材料;

LFMBG 31,禁止含有危害人体健康或影响到食品的气味和味道的物质由材料转移至食品。(气味如氨气迁移,外观如颜色迁移,味道如醛类迁移);

LFGB 33,与食品接触的材质若有资讯误导或标示不清的情況可能无法上市。

日标

塑料通用项目:

铅100ppm 样品

镉100ppm 样品

蒸发残渣纯水, 60℃,30min:≤60ppm

4%乙酸,60℃,30min:≤60ppm

20%乙醇, 60℃,30min:≤60ppm

正庚烷, 25℃60min:≤60ppm

重金属(以Pb 计) 4%乙酸, 60℃,30min:≤1ppm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 60℃,30min:≤10μg/ml

酚树脂、三聚氰胺制品(无高锰酸钾)

通用项目,高锰酸钾除外

甲醛水, 60℃,30min:阴性

苯酚水, 60℃,30min:≤5μg/ml

甲醛合成树脂

通用项目,蒸发残渣萃取液为4%乙酸

甲醛水,60℃,30min:阴性

苯酚水,60℃,30min:阴性

PVC

通用项目,正庚烷的蒸发残渣时使用温度低于100度时,限量为150,否则30

氯乙烯单体≤1.0μg/g

DEHA(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 不得检出

二丁锡(以二丁基锡氯计) ≤50μg/g

磷酸甲苯酯类≤1mg/g

PE PP PVA

通用项目,正庚烷的蒸发残渣时使用温度低于100度时,限量为150,否则30

PS

通用项目,正庚烷的蒸发残渣限量为240

苯乙烯≤1mg/g

乙苯≤1mg/g

总挥发性物质(苯乙烯、甲苯、乙苯、异丙苯、正丙苯)≤5mg/g(当制品是聚苯乙烯泡沫时,限量为≤2mg/g)

PVDC

通用项目

钡≤100μg/g

偏氯乙烯单体≤6μg/g

PET

通用项目

锑4%乙酸,60℃,30min:≤0.05μg/ml

锗4%乙酸,60℃,30min:≤0.1μg/ml

PMMA

通用项目

甲基丙烯酸甲酯20%乙醇, 60℃,30min:≤15μg/ml

尼龙

通用项目

己内酰胺20%乙醇, 60℃,30min:≤15μg/ml

PMP

通用项目,正庚烷的蒸发残渣限量为120

PC

通用项目

双酚A迁移量,同蒸发残渣四种,≤2.5μg/ml

双酚A 含量≤500μg/g

碳酸二苯酯≤500μg/g

胺类(三乙胺、三丁胺)≤1μg/g

非奶嘴橡胶制品

通用项目,除掉高锰酸钾;蒸发残渣没有正庚烷,而且限量为≤60μg/ml

甲醛水,60℃,30min:阴性

酚水,60℃,30min:≤5μg/ml

锌4%乙酸,60℃,30min:≤15μg/ml

2-巯基咪唑(仅限于含氯橡胶):阴性

橡胶奶嘴

镉≤10μg/g

铅≤10μg/g

蒸发残渣水,40℃,24hr:≤40μg/ml

重金属(以Pb 计) 4%乙酸,40℃,24hr:≤1μg/ml

甲醛水,40℃,24hr:阴性

苯酚水,40℃,24hr:≤5μg/ml

锌4%乙酸,40℃,24hr:≤1μg/ml

玻璃、搪瓷

深度≥2.5cm 且容积<1.1L: 4%乙酸,室温24hr(暗处):铅≤5μg/ml 镉:≤0.5μg/ml

深度≥2.5cm 且容积≥1.1L:铅4%乙酸,室温24hr(暗处): 铅≤2.5μg/ml 镉:≤0.25μg/ml 深度<2.5cm 器皿(不可灌注)4%乙酸,室温24hr(暗处):铅≤17μg/ml 镉:≤≤1.7μg/cm2金属罐制品(除盛水装干性食品制品)

砷(以As2O3 计):0.5%乙酸,60℃,30min:≤0.2μg/ml

水,60℃,30min:≤0.2μg/ml

镉:0.5%乙酸,60℃,30min:≤0.1μg/ml

水,60℃,30min:≤0.1μg/ml

铅:0.5%乙酸,60℃,30min:≤0.4μg/ml

水,60℃,30min:≤0.4μg/ml

蒸发残渣,四种

甲醛水,60℃,30min:阴性

苯酚水,60℃,30min:≤5μg/ml

氯乙烯迁移量乙醇,≤5℃,24hr:≤0.05μg/ml

环氧氯丙烷戊烷,25℃,2hr:≤0.5μg/ml

欧盟

通用要求:

不损人和食品、标签

总迁移:水、3%乙酸、15%乙醇、橄榄油限量10/60

深颜色塑料制品、黑色聚酰胺(尼龙)制品、复合包装袋

食芳香伯胺迁移限量:不得检出(检测低限:0.01 mg/kg 模拟液)

PVC

氯乙烯单体含量限量:1 mg/kg(最终产品)

DBP 总量500ppm 迁移量0.3mg/kg

BBP 1000 30

DEHP 1000 1.5

DIDP 1000 9

DINP 1000 9

DNOP+DNDP 5

DEHA 18

ABS

丙烯腈迁移量不得检出0.02 mg/kg

丁二烯迁移量不得检出0.02 mg/kg

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迁移量30 mg/kg

甲醛迁移量15 mg/kg

PC

双酚A迁移量0.6 mg/kg

聚酰胺制品

己内酰胺迁移量15 mg/kg

人造橡胶和橡胶奶嘴

N-亚硝胺总迁移量迁移限量:0.01mg/kg

N-亚硝胺可生成物总量限量:0.1mg/kg

环氧衍生物类涂层

总迁移限量:9mg/kg 或者9mg/6dm2:BADGE、BADGE.H2O 、BADGE.2H2O

总迁移限量:1mg/kg 或者1mg/6dm2:BADGE.HCl 、BADGE.2HCl、BADGE.H2O.HCl BFDGE,NOGE 及其衍生物:不得检出

常用塑料助剂

1、润滑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聚乙烯蜡(CH-2A、CH-4A、CH-6A) 油墨、涂料专用助剂20KG 编织袋聚乙烯蜡(CH-100)20KG 编织袋 微粉聚乙烯蜡(WF-101、WF-102)15KG 编织袋聚丙烯蜡(WPP蜡)20KG 编织袋聚丙烯蜡(CH-200)20KG 编织袋微粉聚丙烯蜡(微粉WPP)15KG 编织袋 氧化聚乙烯 氧化聚乙烯(OPE)20KG 编织袋 20KG 编织袋 (乳化型高酸值)(OPE) 硬脂酸丁酯(DL-100)165KG 铁桶硬脂酸辛酯(DL-110)170KG 铁桶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25KG 编织袋油酸酰胺20KG 编织袋芥酸酰胺20KG 编织袋硬脂酸酰胺20KG 编织袋一氧化铅(黄丹)PVC内润滑剂(G-16) PVC外润滑剂(G-74)

2、改性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 (HY-316) 新型PVC 复合型加工助剂25KG 编织袋 PVC加工改性剂 (DS-106、DV-6树脂、M-80) 25KG 编织袋 PVC加工改性剂 (ACR-201、ACR-401、ACR901) 25KG 编织袋PVC改性剂(V-276)200KG 铁桶PVC抗冲剂增强剂(CPE-135A)25KG 编织袋增光型剥离剂(V-2)200KG 铁桶塑料光亮剂(GL-101、GL-102)25KG 塑料桶 3、稳定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PVC 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亚磷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硬脂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20KG 编织袋硬脂酸锌20KG 编织袋硬脂酸铅20KG 编织袋 硬脂酸钙20KG 编织袋硬脂酸钡20KG 编织袋硬脂酸钠(胶状)10KG 纸盒钾锌催发泡液体稳定剂(HY-101)200KG 铁桶镉锌催发泡液体稳定剂(HY-201)200KG 铁桶钙锌液体稳定剂(HY-501)200KG 铁桶钙锌液体稳定剂(白润滑)HY-511 200KG 铁桶钡锌液体复合稳定剂(HY-801)200KG 铁桶

常用塑料助剂简介

常用塑料助剂简介 一、稳定助剂 1.热稳定剂 热稳定剂 聚氯乙烯由于能和许多其它材料如增塑剂、填料及其它聚合物相容,因而被认为是最通用的聚合物之一。其主要缺点就是热稳定性差。 添加剂的使用可改变聚氯乙烯(PVC)的物理外观和工作特性,但不能防止聚合物的分解。虽然在物理的(如热、辐射)和化学的(氧,臭氧)因素作用下总是会使聚合物材料逐渐地破坏,但叫做稳定剂的一类物质可有效地阻止、减少甚至基本停止材料的降解。 关于PVC的破坏过程,人们提出了各种机理:热氧化分解;无氧情况下增长大自由基的交联;立构规性对降解的影响;光降解;氧化脱氯化氢;辐射降解;加工过程引入的临界应力导致的分子链断裂;以及PVC分子中支化点对降解的影响等。 从化学上来说这些机理是非常相似的,并且可以直接与PVC的物理状态相联系。PVC 降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脱氧化氢,表示如下: 随着脱氯化氢过程的继续,出现共轭双键,聚合物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当在一个共轭体系中出现6或7个多烯结构时,PVC分子吸收紫外光,从而呈现黄色。这里最多能产生0.1%的氯化氢。随着降解过程的继续,双键增加,吸收光波长变化,PVC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深黄色,摇拍色,红棕色,直至完全变黑。当聚合物进一步受损时,继而发生氧化,链断裂,最后交联。 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PVC均聚物和共聚物的严重缺陷,需要用稳定剂消除引起开始脱氯化氢的不稳定部位;或作为氯化氢的清除剂;或当自由基产生时便与之反应;或作为抗氧剂;或改变多烯结构以阻止颜色变化、分子链断裂和交联。稳定剂必须与PVC体系相容,不会损害材料体系整体的美感,并且还应具有调节润滑的性能。 对某一具体的树脂、复合组份、最终用途选定好稳定剂,可得到优良的PVC掺混物。PVC 树脂的敏感性以及各种添加剂的稳定作用或有害效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逐一加以注意。 因此,必须注意到像树脂的锌敏感性,金属皂润滑剂的稳定性能,环氧及磷类增塑剂的工作特性,以及各种颜料及其它组份的影响等现象。加工技术和产品用途决定了对最终稳定性的要求,因此也决定了具体配方的稳定剂类型和用量。必须对加工设备的类型、剪切速率以及PVC掺混物可能经受的热过程给予重视,在必须知道管理机关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制成品的物理外观和耐久性。 稳定剂种类 PVC稳定剂通常是无机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一术语本身就表明含有阳离子,或有机化合物,通常按化学类别进行分类。通常,无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基本的(或主要的)稳定剂,而有机物则是次要的或辅助的稳定剂。 稳定剂主要根据锡、铅以及血A族金属的混合物如钡、铜、锌进行分类。 锡稳定剂:含有1个或2个碳一锡键,其余价键为氧或硫-锡阴离子键饱和的四价锡化合物,是PVC的最有效稳定剂。这些化合物是有机锡氧化物或有机锡氯化物与适当的酸或酯反应的产物。 稳定剂协同的混合物很普遍,通常包括各种流基有机锡化合物和波基盐(化合物)以及辅助的添加剂,如锌皂,亚磷酸盐,环氧化物,甘油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显 4

常用塑料添加剂手册

常用塑料添加剂手册基本资料 常用塑料添加剂手册 作者:周玉芳 出版社: 出版年:1986 年07 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1.75 装帧: ISAN : 书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目录 第一章增塑剂 第一节邻苯二甲酸酯类 第二节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第三节磷酸酯类 第四节环氧增塑剂 第五节聚酯类增塑剂 第六节含氯增塑剂 第七节烷基磺酸酯类 第八节多元醇酯类 第二章热稳定剂

第一节铅盐类稳定剂第二节金属 皂类稳定剂第三节有机锡类稳定 剂第四节亚磷酸酯类稳定剂第五节复合稳定剂第三章光稳定剂第一节紫外线吸收剂第二节其他光 稳定剂第四章抗氧剂第一节主抗氧剂第二节辅助抗氧剂第三节铜抑制剂第五章阻燃剂第一节添加型阻燃剂第二节反应型阻燃剂 &11 第六章发泡剂第一节物理发 泡剂第二节化学发泡剂第七章抗静电剂第八章填充剂和增强剂第一节碳酸钙类第二节硅酸盐类第三节硫酸盐类第四节二氧化硅类 第九章偶联剂第一节硅烷类偶联剂第二节钛酸脂类偶联剂第三节络合物类偶联剂第十章冲击改性剂第十一章润滑剂第一节金属皂类第二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第三节石蜡类(饱和烷烃)第十二章着色剂第一节红色类着色剂第二节黄色类着色剂第三节蓝色类着色剂第四节绿色类着色剂第五节白色类着色剂第六节黑色类着色剂第七节金属类着色剂第八节常用塑料着色剂的选择第十三章其他添加剂第一节交联剂第二节防霉(菌)剂第三节鼠避剂第四节防白蚁剂附录: 一、国内塑料制品配方参考 (一)PVC农用塑料薄膜 (二)PVC工业用薄膜

(三)PVC鞋类 (四)PVC人造革 (五)其他聚氯乙烯制品(板、管) (六)PO(PE、PP)制品 二、国外部分塑料制品配方参考 (一)压延制品 (二)挤出制品 (三)吹塑瓶 三、塑料及树脂缩写代号 四、增塑剂名称缩写代号 1

塑料中使用的添加剂

用于塑料成型加工品的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 增塑剂一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混溶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它们能够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以及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增塑剂分子对聚合物分子链间引力的削弱。 增塑剂是最早使用的塑料助剂。19世纪下半叶,就曾采用樟脑和邻苯二甲酸酯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约80%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天然和合成橡胶。软质聚氯乙烯平均外加45%~50%(质量,下同)增塑剂。由于不需或仅少量添加增塑剂的硬质聚氯乙烯的迅速发展,增塑剂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低于聚氯乙烯。中国聚氯乙烯软质制品仍占很大比例,故增塑剂仍将有较快的发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是最重要的品种。生产规模较小的增塑剂有:己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具有良好耐寒性),磷酸酯类(具有阻燃作用),环氧油和环氧酯类(与热稳定剂有协同作用),偏苯三酸酯和季戊四醇酯(耐热性较好),氯化石蜡(辅助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 热稳定剂主要功能是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也有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的作用。用量较大的是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剂。热稳定剂在软质制品中的用量为2%左右,而在硬质制品中为3%~5%。 热稳定剂的主要类别有盐基性铅盐、脂肪酸皂、有机锡、有机辅助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①盐基性铅盐(即碱式铅盐)如三盐基碳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使用最早,目前仍大量采用。其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均较好,价格低,但有毒,不透明,分散性差。②脂肪酸皂,主要是硬脂酸和月桂酸的镉、钡、钙、锌、镁盐。通常将镉皂和钡皂,钙皂和锌皂并用,以产生协同效应。镉皂毒性大,钡皂也有一定毒性,但钙皂和锌皂无毒。③有机锡,是近来发展最快的类别。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许多品种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十分突出,是硬质透明制品必不可少的热稳定剂。二巯基醋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是应用最广的无毒稳定剂。④亚磷酸酯和环氧化合物,作为辅助稳定剂常用作复合稳定剂的组分。复合稳定剂有通用的镉-钡(锌)、耐硫化污染的钡-锌、无毒的钙-锌以及有机锡复合物等类型,多为液态。 抗氧剂即抗氧化剂。在室温和较高的温度下,大多数聚合物都会发生速度不等的自动氧化反应,它引起塑料发黄、降解和强度下降,凡能抑制或延缓此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抗氧剂。1918年开始用酚类抑制橡胶的氧化。30年代烷基酚类、对苯二胺类等现代抗氧剂的最初品种陆续问世。抗氧剂在塑料中虽用量较少(0.1%~1.0%),但却是聚烯烃、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缩醛等大吨位塑料的重要助剂。在橡胶工业中,抗氧剂仍习惯称为防老剂。 塑料用抗氧剂主要是酚类主抗氧剂和硫代二丙酸酯、亚磷酸酯等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又称链终止剂,其功能是捕获氧化降解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降解反应,其代表性品种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264)和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辅助抗氧剂又称过氧化物分解剂,其作用是将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

谈谈塑料加工用助剂

谈谈塑料加工用助剂 摘要:塑料加工用助剂是指专用于塑料工业为使聚合物配料能顺利成型加工及获得所需应用性能而添加到塑料基材—树脂中的化学品,又被称为“塑料添加剂”。塑料加工用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针对塑料加工用助剂的功用种类和性能特点,分别介绍了塑料加工主要助剂的结构性能、应用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塑料加工、主要助剂、应用技术、发展前景。 塑料助剂又称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化合物。例如,为了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制品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又如为了制备质量轻、抗振、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而要添加发泡剂;有些塑料的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不加入热稳定剂就无法成型。因而,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塑料加工助剂的功用种类和性能特点 众所周知,塑料加工助剂的门类繁多,品种各异,它们或者用于改善树脂的加工性能,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制品成型的整个过程,并达到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的目的;或者提高聚合物树脂的稳定性能,防止其在加工和应用中老化降解,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助剂能够赋予制品新的功能。利用助剂来实现塑料改性是一条经济、简便而且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化学结构来看,塑料加工助剂囊括了从无机到有机、从天然化合物到合成化合物、从单一结构的化合物到由多种化合物复合而成的混合物、从低分子量的单体化合物到高分子量聚合物等基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塑料加工助剂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其使用功能分为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发泡剂等。其中,增塑剂是加进塑料体系中增加塑性同时又不影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对促进塑料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和其他含氯的聚合物,既不影响其加工与应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其热分解的作用的一类助剂。而由主稳定剂、铺助稳定剂与其他助剂配合而成的复合稳定剂品种,在热稳定剂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阻燃剂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阻燃剂可以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润滑剂是指为了减少高分子内摩擦和外摩擦,从而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的粘附现象,保证制品表面光洁度而加入的物质。润滑剂作用分为外部润滑作用和内部润滑作用。抗静电剂是指添加在树脂、燃料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和液体燃料静电危害的一类化学添加剂。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加型和涂敷型两种类型。着色剂是指为了美观或特定要求而使塑料显示人们所要求颜色的物质。着色剂包括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某些染料,以及能产生特殊效果的物质。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黏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目前广泛使用的发泡剂有过十几种,而且都是有机化学发泡剂。 2塑料助剂的发展前景 目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塑料助剂发展的前提条件。许多新型功能性助剂必须在体现环保节能的基本原则上才能考虑其功能性、高效性、差异性、领域扩展性等要求。所以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是助剂无害化及高分子化、多种助剂与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组分间协同作用、利用新的化合物和新的研究手段,研究助剂的作用机理、高性能工程塑料助剂的研究等。 3结语 总之,品种众多的塑料助剂为蓬勃发展的塑料工业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韧、增强、增塑、阻燃、抗静电、抗菌、抗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守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解析常用塑料助剂的分类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3987055.html,) 解析常用塑助剂的分类 塑料助剂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广义的塑料助剂是指在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所有添加在树脂基体中,可用于降低制品成本、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使用性能,或者是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都可称为塑料助剂。包括有机、无机、小分子和大分子。狭义的塑料助剂又称为塑料添加剂,特指可以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或者是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性能的化工原料。如润滑剂、抗氧剂和阻燃剂等。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广义上的塑料助剂。 二、常用塑料助剂分类 目前,塑料常用助剂大致分为以上三大类。狭义上的助剂其实就是指上图中的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并不包括填料。接下来,变宝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每一类助剂。 1、加工类助剂 塑料加工类助剂,根究用途可以分为三类: ①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润滑剂按作用可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实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塑剂和脱模剂。只是在不同树脂中叫法不一样,如增塑剂通常是在pvc树脂加工中应用较多,实质也是其内润滑的作用。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常用的润滑剂有饱和烃类(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微晶石蜡和低分子量聚乙烯等)、金属皂类(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脂肪族酰胺(EBS、油酸酰胺等)、脂肪酸类(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脂肪酸酯类(PETS、单硬脂酸甘油酯、多硬脂酸甘油酯等)及脂肪醇类(硬脂醇、季戊四醇等)。 ②热稳定剂:塑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因加热、摩擦或剪切等产生热量,或因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性能变坏。为了防止塑料受热发生降解老化,需要添加一种使塑料在受热时不会引起分解和变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 树脂的加工。 纯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以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当温度达到120℃后,即发生明显的热分解,使PVC树脂颜色逐渐加深。PVC的热降解机理十分复杂,但PVC的热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断裂。 常用热稳定剂品种:铅盐类热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二盐基硬脂酸铅、碱式碳酸铅等);金属皂类热稳定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含硫有机锡类、有机锡羧酸盐等);稀土热稳定剂。 ③发泡剂:所谓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CO2和N2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2、功能性助剂

常用塑料助剂英文缩写

常用塑料助剂英文缩写 英文简称中文全称作用AC 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R 丙烯酸酯加工助剂兼抗冲改性剂BaSt 硬脂酸钡热稳定剂B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增塑剂BPBG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增塑剂 BR丁二烯橡胶 BS硬脂酸正丁酯增塑剂CaCO3碳酸钙填充剂CaSt硬脂酸钙热稳定剂CdSt硬脂酸镉热稳定剂CPCB双季戊四醇己二酯增塑剂CR氯丁橡胶 DA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增塑剂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DBS癸二酸二丁酯增塑剂DBTL月桂酸二丁基锡稳定剂DCP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增塑剂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增塑剂DHP邻苯二甲酸二庚酯增塑剂DIBA己二酸二异丁酯增塑剂DIBS癸二酸二异丁酯增塑剂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增塑剂DIHP邻苯二甲酸二酯增塑剂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DIOA己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S癸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Z壬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辅助抗氧剂DMEP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增塑剂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增塑剂DN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增塑剂DNP邻苯二甲酸2,3-二甲基己酯增塑剂DNP苯基对苯二胺抗氧剂DOA己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DOS癸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OT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DOZ壬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POP磷酸二苯异辛酯增塑剂

DSTP硫代二丙烯二硬脂基酯辅助抗氧剂DTB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交联剂DTDP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增塑剂 ED3环氧脂肪氧酸辛酯增塑剂兼稳定剂ELO环氧亚麻籽油增塑剂EPDM乙烯-丙烯-二烯类三元共聚物 (三元乙丙胶)抗冲改性剂EPM 二元乙丙胶 EPR 乙丙橡胶 ESO 环氧大豆油增塑剂兼稳定剂HSt 硬脂酸润滑剂 IIR 丁基橡胶 K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抗冲改性剂M-50 烷基磺酸苯酯增塑剂MPCS 五氯硬脂酸甲酯增塑剂NBR 丁睛橡胶抗冲改性剂NR 天然橡胶 ODP 磷酸二苯-辛酯增塑剂PbSt 硬脂酸铅热稳定剂PCL 氯化石蜡增塑剂兼阻燃剂PCP 五氯苯酚防霉剂PDOP 亚磷酸苯二异辛酯螯合剂SBR 丁苯橡胶 Sb2O3 三氧化二锑阻燃剂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三元嵌段共聚物抗冲改性剂SiO2 二氧化硅(白碳黑)填充剂兼增强剂T-50 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TBP 磷酸三丁酯增塑剂TCEP 磷酸三(乙-氯乙)酯增塑剂TCP 磷酸三甲苯酯增塑剂TEP 磷酸三乙酯增塑剂TiO2 二氧化钛(钛白粉)着色剂兼光稳定剂TNP 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抗氧剂TOP 磷酸三辛酯增塑剂TOTM 偏苯三酸三辛酯增塑剂TPP 磷酸三苯酯增塑剂TPR 热塑性橡胶 TVS8813,8831 有机锡稳定剂热稳定剂TXP 磷酸三(二甲苯)酯增塑剂UV-9,531,327 抗紫外线剂光稳定剂WAX 石蜡润滑剂ZnO 氧化锌光稳定剂ZnSt 硬脂酸锌热稳定剂

塑料助剂_百度文库.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陈海婷 魏丹毅 郭智勇 (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宁波 , 315211 摘要介绍了近 5年来不同种类的基体中所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检测方法的研究情 况 , 总结了聚氯乙烯、食品、大气、水、土壤、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技术 , 并展望了分析方法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 分析 前处理 综述 Progress in the Analysis of Phthalic Acid Esters Chen Hai-ting Wei Dan-yi Guo Zhi-yong (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Abstract:The progress in the analysis of 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 in various matrices in recent 5years is reviewed. The pre-treatment and detection methods for PAEs in PVC, foods, air, water, soil and cos-metics have been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analysi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plasticizers; phthalic acid esters; analysis; pre-treatment; review 收稿日期 :2007-10-24 浙江省新苗人材计划项目 (2007G2070042 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科研计划项目 (项目编号 :2007F70009 随着塑料制品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 增塑剂已成为环境中几乎无所不在的物质 , 在所有环境类样品中几乎都能检测到其存在。近年的研究结果已表明 :邻苯二甲酸酯类 (PAEs 和己二酸酯类 (AEs 具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性 , 影响体内分泌 , 导致癌细胞增殖 ; 可干扰人体激素的分泌 , 在体内长期积累可导致畸形、癌变和致突变 [1,2] 。因此 , 增塑剂的分析检测方法已成为近几年的 研究热点之一 , 其中尤以 PAEs 为研究对象居多 , 本文拟就近 5年来不同种类基体中 PAEs 的分析检测方法作一回顾和评述。 1增塑剂的分析测定方法简介 对增塑剂检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 即 :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文献介绍过的样品前 处理方法主要有 :液 -液萃取、柱层析、固相萃取 (SPE 、固相微萃取(SPME 、微波溶出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等。由于具有萃取效率高、消耗溶剂

第六章 塑料助剂

第六章塑料助剂 概述、增塑剂、阻燃剂、习题 概述 塑料工业: 塑料生产(树脂,半制品的生产) 塑料制品生产(成型加工业) 塑料的主要组分是高分子树脂,在整个组分中起着胶粘的作用,树脂不仅决定了塑料的热力学性质(热塑性或热固性),还决定了塑料的主要性能,如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电性能等,塑料中的树脂含量为40~100%。 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有机玻璃)、聚氯乙烯等主要以树脂为主 .加入少量的助剂加工而成. 塑料助剂是精细化学品的一个类别,它包括多种能赋予塑料及其加工产品以特殊性能的化学品,在塑料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使塑料产品改进性能、提高质量、扩大用途. 塑料助剂主要有;增塑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发泡剂、填充剂等 . 当前,发展塑料助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断地开发高效、低毒新品种,用于取代那些不适应各种卫生、劳动保护等法规的老品种,同时用优质高效品种取代剂量大,功效差的老品种。 增塑剂 一、增塑剂的定义 增塑剂是一种可与塑料或合成树脂兼容的化学品,它能使塑料变软,并降低脆性——即增塑,还可简化塑料的加工过程。 二、增塑剂的塑化作用机理即具有增塑作用的基本原理 增塑剂具有增塑作用的基本原理在于它本身的极性基因,这些基因有与高分子化合物链相互作用的能力,其结果是促使高分子链间的吸引力减弱,增加高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高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树脂的塑性。 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PVC树脂为例说明: PVC分子链的各链节是极性的,因此分子链会相互吸收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当PVC受热时,其分子链的热运功会加强,因而分子链间的作用削弱,间隔增大,此时若将增塑剂分子插入PVC分子链的间隔中,PVC分子链的极性部分和增塑剂分子的极性部分就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PVC—增塑剂体系即使在冷却时,增塑剂分子也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妨碍了PVC分子链间的相互接近,使PVC分子链的微小热运动变得容易,PVC就成为柔软的塑料了 如用DOP增塑剂塑化PVC,当升高温度时DOP的偶极相互作用,并使DOP的分子插入PVC链中间,DOP 与PVC分子链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由于DOP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亚甲基链不极化,它夹在PVC分子链之间,显著地削弱了PVC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PVC树脂在变形时链的移动就容易了。 因此,增塑剂分子内部必须包含着能与极性聚合物如PVC,硝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稀、ABS等相互作用的极性部分(如酯型结构)和不与聚合物作用的非极性部分(如亚甲基链)。 三、选用增塑剂的要求 1、相容性(可混用性):在树脂成型过程中,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是基本条件。正常情况下,每100份树脂与150份主增塑剂相混容。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与增塑剂的极性、分子构型和分子的大小有关。一般地说,增塑剂的分子结构与树脂结构类似时,两者的相容性较好。 2、挥发性低;液体增塑剂的挥发性与其沸点、蒸气压等有关,通常增塑剂的沸点都在300~400℃范围内,成型温度下的蒸气压较低,可减少损失,又可避免制成制品后在分子间的迁移,影响机械性能 . 3、非燃性:由于塑料成型过程中的温度较高,因此增塑剂应是非燃性或难燃的,有时可借助于添加阻燃剂来提高这一性能。 4、低温柔韧性,一些塑料制品常在低温环境中使用,为了提高其低温下的柔韧性,增塑剂的耐寒性效应往往是主要的,通常多为已二酸,壬二酸的丁酯等。有时也借助于添加助增塑剂增强协同效应。

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简介

常用塑料材料的特性简介 一、聚乙烯类塑料 聚乙烯是指由乙烯单体自由基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英文名简称PE。PE的合成原料来自石油,自1965年以来一直高居世界塑料树脂产量第一位。目前,聚乙烯的主要品种有: 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茂金属聚乙烯(m-PE) 还有其改性品种: 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氯化聚乙烯(CPE)。 1、聚乙烯类塑料的结构性能 PE为线性聚合物,属于高分子长链脂肪烃;分子对称无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小,力学性能不高、电绝缘性好、熔点低、印刷性缓谩 E的结构规整,线性度高,因而易于结晶。结晶度从高到低排序:HDPE,LLDPE,LDPE。随结晶度的提高,PE制品的密度、刚性、硬度和强度等性能提高,但冲击性能下降。 (1)一般性能 PE树脂为无味、无毒的白色粉末或颗粒,外观呈乳白色,有似腊的手感;吸水率低,小于0.01%。PE膜透明,透明度随结晶度提高而下降。PE 膜的透水率低但透气性较大,不适于保鲜包装而适于防潮包装。PE易燃,氧指数仅为17?4,燃烧时低烟,有少量熔融滴落,火焰上黄下蓝,有石蜡气味。PE的耐水性较好。制品表面无极性,难以粘合和印刷,须经表面处理才可改善。 (2)力学性能 PE的力学性能一般,其拉伸强度较低,抗蠕变性不好,耐冲击性能较好。PE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不好,但随分子量增大而改善。PE的耐穿刺性好,并以LLDPE最好。 (3)热学性能 PE的耐热性不高,随分子量和结晶度的提高而改善。PE的耐低温性好,脆化温度一般可达-50℃以下;随分子量的增大,最低可达-140℃。PE 的线膨胀系数大,在塑料中属较大者。PE的热导率属塑料中较高者。 (4)电学性能 PE无极性,因此电性能十分优异。介电损耗很低,且随温度和频率变化极小。PE是少数耐电晕性好的塑料品种,介电强度又高,因而可用做高压绝缘材料。 (5)环境性能 PE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可耐酸、碱、盐类水溶液的腐蚀,具体有稀硫酸、稀硝酸、任何浓度的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及乙酸等,但不耐强氧化剂如发烟硫酸、、浓硫酸和铬酸等。PE在60℃以下不溶于一般溶剂,但与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等长期接触会溶胀或龟裂。温度超过60℃后,可少量溶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松节油、矿物油及石蜡中;温度超过100℃后,可溶于四氢化萘。 PE耐候性不好,日晒、雨淋都会引起老化,需加入抗氧剂和光稳定剂改善。2、聚乙烯类塑料的应用范围 (1)薄膜类制品 薄膜类制品是PE的最主要用途。LDPE树脂用于膜类制品可占50%以上,可用于食品、日用品、蔬菜、收缩、自粘、垃圾袋等轻质包装膜及农业用地膜、棚膜等。HDPE树脂用于膜类制品可占10%以上。因其薄膜强度高,主要用于重包装膜、撕裂膜及背心

塑料助剂的选择与应用高分子材料用添加剂(PolymerAdditives)属于

塑料助剂的选择与应用 高分子材料用添加剂(Polymer Additives)属于精细化工的范畴。按照分子量大小和玻璃化温度的大小高分子材料可分为纤维、塑料、橡胶,相应的就有纤维用助剂、塑料用助剂、橡胶用助剂等。这三类助剂没有严格的区分,可以相互使用,在品种上也有相互交叉,但在选择上只有一条,即“适用”,要适应制品材料、适应加工工艺、适应使用环境等。 一、塑料助剂的类别 塑料助剂是一类可保证高聚物树脂通过加工工艺或赋予塑料制品以特定功能的添加剂。其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依据相应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1、根据定义:加工助剂、功能性助剂 凡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可保障树脂抵御热、氧、剪切等因素破坏,或改善树脂的加工性的助剂统称为加工助剂,如:抗氧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可赋予塑料某一特定功能或使用性的助剂称为功能助剂,如:抗静电剂、防老化助剂、阻燃剂、爽滑剂、抗菌剂等。某些助剂在两类助剂中均有作用,这样存在着类别上的重复,比如成核剂即可有助于缩短成型周期、有利于脱模,还可提供刚性、透明性和挺性等外部功能特征,兼具两种助剂的作用。同样的还有抗氧剂、爽滑剂等。 2、反应型、添加型 反应型助剂多使用于带官能团的树脂结构中,如环氧树脂、聚酯、

聚酰胺、不饱和树脂等,其本身结构也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结构的单体。如阻燃剂中的四溴双酚A、DOPO及其衍生物等。利用自身结构体现功能性,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出现化学反应的为添加型助剂。 3、树脂品种对应的助剂:根据使用的树脂不同,而使用的助剂相应品种也不尽相同,主要有聚烯烃类助剂、PVC助剂、聚酯用助剂、尼龙用助剂。比如PVC用热稳定剂、PVC用增塑剂、尼龙专用光稳定剂、聚酯耐水解剂等。针对不同的树脂,所用的助剂体系也不相同。PVC用流滴剂体系和PE用流滴剂体系和EV A用流滴剂体系之间由于这两种树脂极性的不同就有很大的区别。而易水解的树脂响应比聚烯烃等非水解树脂要用到耐水解剂。半结晶性树脂对成核剂的响应性比非结晶性树脂的响应性要高,等等。因此,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所体现的结构特征、性能特征等均决定了所用助剂的不同。 4、按结构特点注明的助剂:结构决定性能,不同种类的助剂其应用主要决定于其结构。按照结构可以明确助剂的使用方向。比如润滑剂的酰胺结构、受阻胺光稳定剂的甲基哌啶结构、阻燃剂的溴系、磷系结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酯、胺结构、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酯结构、成核剂的环状磷酸酯盐和甲基取代苯亚甲基山梨醇结构等等。 5、助剂体系的构成:单一助剂体现的功能比较单一,不同种类助剂的混合或者同一类助剂的混合可以更好的体现高分子材料的工艺性或功能性。比如耐老化助剂体系由光稳定剂、抗氧剂和协效剂组合而成,流滴剂则由同一类但不同结构的助剂组合而成,成核剂需要

常用塑料添加剂

几种常用的塑料添加剂 塑料添加剂按其特定功能可分为七大类:①改善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热稳定剂、润滑剂等。②改善机械加工性能的添加剂,如增塑剂、增韧剂等。③改善表面性能的添加剂,如抗静电剂、偶联剂等。④改善光学性能的添加剂,如着色剂等。⑤改善老化性能的添加剂,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等。⑥降低塑料成本的添加剂,如增量剂、填充剂等。⑦赋于其他特定效果的添加剂,如发泡剂、阻燃剂、防霉剂等。添加剂是指分散在塑料分子结构中,不会严重的影响塑料的分子结构,而能改善其性质或降低成本的化学物质。添加剂的加入,能促使塑料改进基材的加工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功能和增加基材的物理、化学特性。 添加剂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 1、抗氧化剂(Antioxidant)塑料中的不饱和双键受氧原子、热与光的侵袭而引起断裂产生自由基,由此引起连锁反应,使分子链断裂或形成链交联,而导致塑料成品的强度降低或变脆。抗氧化剂的功能就在于延缓塑料因氧化而分解,延长塑料产品的寿命。塑料工业所用的抗氧化剂依功能可区分为:(1)氧化连锁反应抑制剂:如烷基酚(Alkyl phenol)、丁基化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简称BHT)、芳香胺类(Aromatic amines)、苯基–B-耐胺(Phenyl –B-Naphthylamine)、烷对锟(Alkyl Quinone)、烯基双酚(Alkylene bisphenol)、烷基酚硫醚(Alkyl phenolthioether)、水杨酸苯指(Phenyl salicylate)等。(2)过氧化物分解剂:如刘醇急硫醚系、硫丙酸酯(Thio propionate ester)、有机亚磷酸化合物(Organic phosphites)、二硫磺酸盐系等。(3)重金属不活性化剂:如酰胺化物、联氨化物、芳香族胺系化合物等。 2、抗静电剂(Antistatic agent)抗静电剂的主要功能是赋予塑料产生导电性,以使其避免因摩擦而造成静电的积存。常用的抗静电剂有四级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salt)、乙氧化胺类、脂肪酸酯类与磺化腊类(Sulfonated wax)等。 3、发泡剂(Blowing agent)塑料用发泡剂主要有三类:①氮气、二氧化碳、及空气,直接压入塑料熔胶中使发泡;②挥发性液体如丁烷、戊烷、石油醚、二氟二氯甲烷等,在升温后即挥发膨胀,而使塑料体发泡,常见的聚苯乙烯泡绵即属于这类型;③分解性化学发泡剂,这类发泡剂一般为固体粉末,它们在加热时即分解放出气体(通常为氮或二氧化碳),而使塑料产生细胞状结构,并减轻重量。该类发泡剂多为有机的偶氮化合物,如偶氮双甲酰胺(Azodicarbonamide)、偶氮双异丁晴(Azobisisobutyro-nitrile简称AIBN)。发泡的塑料主要有:ABS、PS、PVC、PU、EVA、PE、PP等。 4、阻燃剂(Flame retardant)当添加难燃剂的塑料暴露于火焰时,能自行抑制火焰的蔓延,防止烟雾的形成,当火焰去掉时燃烧便会停止。塑料使用的难燃剂原理大致可分三种:(1)反应型(Reactive type)的难燃剂可与氧反应形成惰性气体,笼罩在燃烧物四周,降低燃烧物氧气含量,以达到终止燃烧的目的。凡是燃烧时能产生CO、CO2、NH3及卤素化合物,如PVC、PU泡绵、聚酯或环氧树酯等均选用本法。(2)非反应型(Non-Reactive type)的难燃剂是含有卤素、磷、氮或硼的化合物,当发生燃烧时,就能分解出一种惰性物,

几种常见塑料简介

PE塑料(聚乙烯)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 成型收缩率:1.5-3.6% 成型温度:140-℃ 物料性能: 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成型性能: 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灼伤. 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 适用: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 PP 聚丙烯均聚物(1) 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于19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中的第一个。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它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热塑性塑料,1991年它的世界总产量达到240亿磅。它在热塑性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和长丝、薄膜挤压、注塑加工等方面。 化学和性质 PP是以金属有机有规立构催化剂(Ziegler-Natta型),使丙烯单体在控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化学结构,数量也不一样。这三种结构是指等规聚合物、间规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在等规聚丙烯(最常见的商品形式)中,甲基原子团都处在聚合物骨架的同一侧,这一结构很容易形成结晶态。等规形式的结晶性赋予它良好的抗溶剂和抗热性能。在前十年期间所用的催化剂技术使非等规异构体的生成达到最少程度,消除了对无价值的无规组分进行分离的必要性,简化了生产步骤。 生产聚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相法;一种是液体丙烯淤浆法。此外,还有一些老式淤浆工艺装置在运行,它们采用一种液态饱和烃作为反应介质。 比较而言,高密度和低密度聚乙烯都有较高的密度,相当低的熔点和较低的弯曲模量即刚度。这些性能差异导致了最终用途不同。刚度和易定向性使聚丙烯均聚物适合制作各种纤维和用于延展带,而它们较高的耐热性使它们能用于制作硬的高压容器和器具及汽车的模塑部件。 影响聚丙烯均聚物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量(通常用

塑料成型添加剂

塑料成型添加剂 塑料成型加工添加剂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 增塑剂一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混溶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它们能够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以及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增塑剂分子对聚合物分子链间引力的削弱。 增塑剂是最早使用的塑料助剂。19世纪下半叶,就曾采用樟脑和邻苯二甲酸酯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约80%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天然和合成橡胶。软质聚氯乙烯平均外加45%~50%(质量,下同)增塑剂。由于不需或仅少量添加增塑剂的硬质聚氯乙烯的迅速发展,增塑剂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低于聚氯乙烯。中国聚氯乙烯软质制品仍占很大比例,故增塑剂仍将有较快的发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是最重要的品种。生产规模较小的增塑剂有:己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具有良好耐寒性),磷酸酯类(具有阻燃作用),环氧油和环氧酯类(与热稳定剂有协同作用),偏苯三酸酯和季戊四醇酯(耐热性较好),氯化石蜡(辅助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 热稳定剂主要功能是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也有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的作用。 用量较大的是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剂。热稳定剂在软质制品中的用量为2%左右,而在硬质制品中为3%~5%。热稳定剂的主要类别有盐基性铅盐、脂肪酸皂、有机锡、有机辅助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 1.盐基性铅盐(即碱式铅盐)如三盐基碳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使用最早,目前仍大量采用。其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均较好,价格低,但有毒,不透明,分散性差。 2.脂肪酸皂,主要是硬脂酸和月桂酸的镉、钡、钙、锌、镁盐。通常将镉皂和钡皂,钙皂和锌皂并用,以产生协同效应。镉皂毒性大,钡皂也有一定毒性,但钙皂和锌皂无毒。 3.有机锡,是近来发展最快的类别。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许多品种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十分突出,是硬质透明制品必不可少的热稳定剂。二巯基醋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是应用最广的无毒稳定剂。 4.亚磷酸酯和环氧化合物,作为辅助稳定剂常用作复合稳定剂的组分。复合稳定剂有通用的镉-钡(锌)、耐硫化污染的钡-锌、无毒的钙-锌以及有机锡复合物等类型,多为液态。 抗氧剂即抗氧化剂。在室温和较高的温度下,大多数聚合物都会发生速度不等的自动氧化反应,它引起塑料发黄、降解和强度下降,凡能抑制或延缓此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抗氧剂。1918年开始用酚类抑制橡胶的氧化。

塑料助剂大全

本文由zxshilong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塑料助剂 百科名片 塑料助剂又叫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些化合物。例如,为了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制品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又如为了制备质量轻、抗振、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而要添加发泡剂;有些塑料的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不加入热稳定剂就无法成型。因而,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目录简介发展塑料助剂的分类PVC加工助剂系列产品简介PVC发泡调节剂新型PVC改性加工助剂系列产品PVC加工内外润的平衡方法简介发展塑料助剂的分类PVC加工助剂系列产品简介PVC发泡调节剂新型PVC改性加工助剂系列产品PVC加工内外润的平衡方法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编辑本段简介用于塑料成型加工品的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编辑本段发展编辑本段发展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纪60年代以20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编辑本段塑料助剂的分类编辑本段塑料助剂的分类塑料助剂的分类塑料助剂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比较通行的方法是按照助剂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在功能相同的类别中,往往还要根据作用机理或者化学结构类型进一步细分。增塑剂增塑剂是一类增加聚合物树脂的塑性,赋予制品柔软性的助剂,也是迄今为止产耗量最大的塑料助剂类别。增塑剂主要用于PVC软制品,同时在纤维素等极性塑料中亦有广泛的应用。增塑剂所涉及的化合物类别大致包括邻苯二甲酸酯、脂肪二羧酸酯、偏苯三酸酯、聚酯、环氧酯、烷基磺酸苯酯、磷酸酯和氯化石蜡等,尤以邻苯二甲酸酯类最为重要。热稳定剂如果不加说明,热稳定剂专指聚氯乙烯及氯乙烯共聚物加工所使用的稳定剂。聚氯乙烯及氯乙烯共聚物属热敏性树脂,它们在受热加工时极易释放氯化氢,进而引发热老化降解反应。热稳定剂一般通过吸收氯化氢,取代活泼氯和双键加成等方式达到热稳定化的目的。工业上广泛应用的热稳定剂品种大致包括盐基性铅盐类、金属皂类、有机锡类、有机锑类等主稳定剂和环氧化合物类、亚磷酸酯类、多元醇类、个二酮类等有机辅助稳定剂。由主稳定剂、辅助稳定剂与其他助剂配合而成的复合稳定剂品种,在热稳定剂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工改性剂传统意义上的加工改性剂几乎特指硬质PVC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旨在改善塑化性能、提高树脂熔体黏弹性和促进树脂熔融流动的改性助剂,此类助剂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ACR)为主,在硬质PVC制品加工中具有突出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加工改性剂概念已经延展到聚烯烃(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工程热塑性树脂等领域,预计未来几年茂金属树脂付诸使用后还会出现更新更广的加工改性剂品种。 抗冲击改性剂广义地讲,凡能提高硬质聚合物制品抗冲击性能的助剂统称为抗冲击改性剂。传统意义上的抗冲击改性剂基本建立在弹性增韧理论的基础上,所涉及的化合物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各种具有弹性增韧作用的共聚物和其他的聚合物。以硬质PVC制品为例,目前应用市场广泛使用的品种主要包括氯化聚乙烯(CPE)、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乙烯—乙烯基醋酸酯共聚物(EVA)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聚丙烯增韧改性中使用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亦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