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摘要]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近年来,对丹参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临床应用表明,丹参功能广泛、作用明显,已经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代对丹参药理作用的一些新的发现以及最新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情况。

[关键词] 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修复与再生

[中图分类号] r28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011-02

丹参,属唇形科植物,性微苦微寒。其属于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对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同时还被列为上品。据记载丹参具有保肝消痛、安神宁心、活血化瘀之功效。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分析,其主要含有丰富的丹参酮a、丹参酮b、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等。

1 药理作用

1.1 抗肿瘤功效

丹参内含有丰富的丹参酮,其属于重要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在治疗肿瘤方面可起到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之功效。丹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增强抗癌药物的作用功效,进而直接消除肿瘤细胞[1]。丹参中的丹参酮内有着广泛的菲醌结构,其是细胞毒作用之基础,而其中的菲环结构若与dna分子进行结合,而醌类结构、呋喃环可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dna的损伤,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

苯巴比妥片说明书

抗癫痫药物-苯巴比妥片 [英文名] PHENOBARBITAL TABLETS [主要成分] 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 [分子式及分子量] 分子式:C12H12N2O3 分子量:232.2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学特征] 本品为镇静催眠药和抗惊厥药。对中枢抵制的程度,承受剂量而表现有镇静、催眠、抗等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阻断脑干网状结构上秆满打满算系统,阻断冲动传致脑,从而使大脑细胞从兴奋转入抑制,产生困倦、镇静和催眠作用。抗惊厥作用机制在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也啬运动的电刺激阈值,从而提高发作的阈值,抵制放电冲动从致痛灶向外扩散。本品亦可能通过诱导葡萄糖醛酸转化酶结合胆红素,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 [药代学特征]口服本品后易由胃肠道吸收,约0.5~1小时起效,2~18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6~12小时。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内,脑组织中浓度最高,骨骼肌内最大,并能透过胎盘。约40%与血浆蛋白结合,羊衰期成人为50~144小时,小儿40~70小时,肾功能不全时羊衰期延长。有效血浓度为10~40μg/ml可出现毒性反应。在肝内代谢,转化为羟基巴比妥,大部分与葡萄糖酚醛或与硫酸雪上加霜结合后经尿排出,原形药约占27~50%。[适应症] [作用与用途]用于焦虑、失眠、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运动障碍,也可用于高胆红素血症。 [服用方法] 常用量口服 镇静:一次15~30毫克一日2~3次 催眠:30~100毫克晚上一次顿服 抗惊厥:一次30~60毫克一日3次,或90~180毫克,晚上一次顿服。抗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毫克一日3次 极量口服一次250毫克一日500毫克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用于化脓性和外科感染;用于痤疮;用于宫颈糜烂;用于麻风。下面来介绍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丹参酮的药理作用1.抑菌作用体外实验丹参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比小檗碱强,对结核杆菌H37RV株(最低抑菌浓度可达 1.5mg/ml以下)对两种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大白鼠经灌胃给丹参酮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在炎症第一期模型上对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蛋清、角叉菜胶和右旋糖酐所致急性关节肿有抑制作用;对渗出性甲醛腹膜炎有抑制作用。在炎症第二期模型上,对明胶所致小白鼠的白细胞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急性甲醛性关节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第三期炎症模型,棉球肉芽肿实验无抑制作用(即慢性期无作用)。丹参酮能使大白鼠血中PGF2α和PGE水平降低,可能与丹参酮的抗炎作用机制有关。 3.抗凝血作用丹参酮有抗凝作用。作用较原儿荼醛强。 4.其他作用丹参酮能提高小鼠在低压缺氧下的存活率或延长生存时间。丹参酮有抗雄激素作用,降低皮脂产生,有抗痤疮丙酸杆菌作用,减轻由细菌代谢所加剧的炎症。可用于治疗痤疮。丹参酮对伤寒菌苗致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小鼠实验表明丹参酮有较温和的、通过卵巢起作用的雌激素活性。

5.体内过程观察丹参酮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药物进入肝脏并由胆汁排出的情况,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h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h左右。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在肝内排泄速度不相同。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在用氯仿提胆汁的丹参酮后,胆汁的水溶液部分有变性蛋白析出,其含量与不同给药组之间有一定联系。 丹参酮的简介丹参酮亦称总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根)中提取的具有抑菌作用的脂溶性菲醌化合物,从中分得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等10余个丹参酮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Ⅱ,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ⅡB 5个单体具有抗菌作用,尚有抗炎、降温作用。丹参酮ⅡA的磺化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溶于水,经临床试用证明治疗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小,为一治疗冠心病的新药。总丹参酮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长期服用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丹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在丹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胃痛、食欲减少,口咽干燥,恶心呕吐,与丹参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关,宜停药,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鲁苯辛等药,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个别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患者在服用大剂量丹参后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停用丹参,并给予止血剂、维生素等。丹参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寻麻疹,有的还伴见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则恶寒、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随即面色苍白、肢冷汗出、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谷 雨 谷 巍 (武警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长春?130051) 于淑莲 (吉林人参研究院?通化?134001) 摘 要:丹参提取的化学成分,有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脂溶性分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有原儿茶醛、丹参素(丹参酸甲)、丹参酸乙、镁-丹参酚性酸B (L SA-R)等。近来对丹参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心、肝、肺、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细胞的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变、肝癌的作用;调节免疫应答;抗感染和抗肿瘤等方面。 关键词:丹参 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泥土,润透后切片,晒干。生用或酒炒用。1 天然抗氧化作用 丹参酮Ⅱ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它对DNA的保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消除脂类自由基而阻断脂质过氧化的链式反应,抑制DNA加成物的生成,从而减少了后者的细胞毒性。丹参酮能消除心肌线粒体膜自质过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脂类自由基,使线粒体呼吸功能不受影响。 2 对心血管药理作用 211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2 缩小心肌梗死面积 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硬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硬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 2.3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2.4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徐长庆等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丹参酮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证明,丹参酮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陶军等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 -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 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 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 (5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 K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由此推测消除氧自由基是丹参酮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买长江用离体大鼠工作心模型,研究了丹参酮对心肌保护效果,并与异搏停对比。证实丹参酮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异搏停,作用机制与减少氧自由基有 52 人参研究 RENSH EN YANJ IU 2007年第1期

药理简答题答案详解

1、简述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 2、简述可乐定的降压作用机制 3试述治疗高血压联合应用氢氯噻嗪、肼苯哒嗪和普奈洛尔的优点。 4简述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5.改变心肌的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供血 6简述普萘洛尔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7简述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8试述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包括哪类,各举一代表药。 9利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10述高效能和中效能利尿药的不良反应? 11比较各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部位、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12血的类型及抗贫血药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13双香豆素可与哪些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为什么? 14常用抗凝药物肝素和双香豆素的抗凝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及过量的解救药。 15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及局部雾化吸入的主要不良反应。 16简述茶碱类平喘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7平喘药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18试述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用途? 19.简述多潘立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意义? 20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作用机理,并各举一代表药物。 21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疗程及适用情况。 22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代谢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23状腺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24碘化物的不良反应。 25胰岛素主要用于何种糖尿病?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剂型? 26胰岛素过量所致的低血糖有何症状?如何预防? 27格列本脲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28试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29抗甲状腺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0试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 3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举例说明 33简述青霉素G的抗菌谱、抗菌机制及临床应用。 34试述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35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及其共同特点有哪些? 36.CCBs(钙通道阻滞药、钙拮抗药)的分类、代表药、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1章)。37.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2章) 38.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及代表药。(25章) 39.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26章) 40。硝酸酯类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8章) 41.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27章) 42尿药的分类、每类药的作用部位及代表药。 43.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22章)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丹参是具有很多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 要成份是丹参酮(I、H A、H B)、异丹参酮(I、H )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综述 Abstract:Red sage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fun cti on for activating blood to remove stasis , its main component is tanshinone (I, II A, n B) and iso 拟tanshinone (I, II) , etc.The article makes summary on its pharmacology by differe nt parts. Key words:red sage ; pharmacological function ; review 丹参为中国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丹参以唇型科鼠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 (SaiviamiltiorrhizaBu 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为临床之常用 药物,尤以治疗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常用,且疗效颇佳,但 若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

动过速、脑血栓等,已被现代临床实验和药理实验研究所证实活血化 瘀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1] 1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可减轻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的心脏循环障碍,促使冠状动脉间桥式或侧枝血管开放,使梗塞区内毛细血管损伤减轻。心肌梗塞1周的实验犬应用丹参后,梗塞区域内以成熟的肉芽组织为主]2]。丹参组的动物心肌梗塞区内再生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姜传仓等报道丹参素能诱导人成纤维细胞LDL受体m RNA水平升高;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血清T C及LD L;1C水平降低,而T C及LDL以C降低在改善血浆粘度中起一定作用。对小鼠缺氧心肌、兔局限性心肌缺血及犬低温停搏全心心肌缺血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4]。张淑芳等报道,蟾蜍及兔耳血管灌流实验,表明丹参煎剂有扩张血管作用。另据报道, 丹参素有缩小犬冠状动脉结扎后心肌梗塞范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 2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丹参中主要的水溶性成分一丹参酸乙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采用体外四氯化碳熏蒸直接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该成分直接保护细胞膜,影响花生四烯酸级联过程及抗氧化作用有关]5]。丹参单体 IH764拟3可显著减轻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程度,能明显降低肝羟脯氨酸和、型前胶原mRN含量,降低血 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素(LN)水平,改善肝功能。组织学检查也显示

丹参的临床应用

丹参的临床应用 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将白花丹参晒干切碎压为细末,用白酒55度浸泡15天,配制成5~10%白花丹参酒。每次服20~30毫升,日服3次;如病情较重,疼痛剧烈,而且会饮酒者,每次可服50毫升,每日2~3次,或顿服药酒以醉为度。试治34例,单纯服用药酒者8例,其余26例 以药酒为主,在不同时期配合其它中药。结果,临床治愈15例,显著好转9例,进步3例,无效7例。多数病人服后有止痛作用,能改善患肢症状,四肢有发热感觉,或有明显 发热感向肢体远端冲动,对游走性浅静脉炎也有效果。大多数病人服后无不良反应,个别 有皮肤瘙痒;长期服用可发生胃痛、胃纳减退等,应暂停药观察。对肝炎、溃疡病、高血 压病、肾炎等忌用。 治疗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采集丹参根晒干后切片,水煎2次,过滤,滤液合并煎成30~50%煎剂,临用时酌加 糖浆。分甲、乙、丙三组共治疗41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0.3~0.5克、0.6~0.9克、 1.O~1.6克给药,分别连服42、30、30日为一治程。对照组8例,每日服酵母片1.5~2克。对照结果表明丹参对肝脾大小及性质的改变有相当效果。27例肝肿大患者,治后12 例缩小,15例变软,12例无改变;脾肿大41例,治疗后缩小者20例,变软者22例,无 改变者19例。其中以丙组用量大及甲组疗程长者疗效较为显著,一般在治疗lO~15日后 见效。但所有病例末见肝脾缩小到正常者。本品似对病期较短,病情较轻者易于见效。如 配合合理的饮食与休息,必能提高疗效。丹参的毒性极低,曾将剂量提高至每日45克, 连用83天,亦无不良后果。但有1例剂量并不大每日30克,用至第9天即发生原因不明 的上消化道出血;故认为凡有呕吐、便血、咯血、血尿、紫癜等出血倾向者忌用丹参。 治疗冠心病 用丹参提取物制成片剂每片含提取物0.2克内服,每次2片,每日3次每日量相当原 生药2两。以两周至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323例,服药1~9个月不等。结果心绞痛的 总有效率为82.3%,其中显效率为20.3%;疗效以中、轻度较好;服药2个月者疗效比1个 月的为高。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53.2%,显效率占14.8%;其中慢性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疗效 较优于心肌梗塞病变,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及可疑阳性病例疗效高于一般心电图缺血病变 病例,中、轻度患者疗效优于重度病例。停药后之疗效估价,有待进一步观察。对绝大部 分病例无明显副作用,仅对很少数病例的周围血象、胃肠道、肝功能SGPT等似有一定影响。 另曾以丹参、降香制成复方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各1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0余例,结果症状的有效率在82%以上,心电图的有效率为50%左右。用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采 用三种注射方法:㈠静脉滴注-注射液4毫升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毫升内

苯巴比妥片

苯巴比妥片 核准日期:2006年12月20日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苯巴比妥片[药典] 【英文名称】 Phenobarbital Tablets [药典] 【汉语拼音】 Ben Ba Bi Tuo Pian 成份: 苯巴比妥钠。化学名称: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 12H 12 N 2 O 3 分子量:232.24 所属类别: 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抗惊厥药>> 巴比妥类化药及生物制品>> 神经系统药物>>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用于睡眠时间短早醒患者)、癫痫及运动障碍。是治疗癫痫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的重要药物。也可用作抗高胆红素血症药及麻醉前用药。 规格: 30mg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催眠,30~100mg,晚上一次顿服;镇静,一次15~30mg,每日2~3次;抗惊厥,每日90~180mg,可在晚上一次顿服,或每次30~60mg,每日三次;极量一次250mg,一日500mg;抗高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mg,每日三次。小儿常用量:用药应个体化,镇静,每次按体重2mg/kg,或按体表面积60mg/m2,每日2~3次;抗惊厥,每次按体重3~5mg/kg;抗高胆红素血症,每次按体重5~8mg/kg,分次口服,3~7天见效。 不良反应: 1.用于抗癫痫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但随着疗程的持续,其镇静作用逐渐变得不明显。 2.可能引起微妙的情感变化,出现认知和记忆的缺损。 3.长期用药,偶见叶酸缺乏和低钙血症。 4.罕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骨软化。 5.大剂量时可产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严重的呼吸抑制。 6.用本品的患者中约1~3%的人出现皮肤反应,多见者为各种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和多形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极为罕见。 7.有报道用药者出现肝炎和肝功能紊乱。 8.长时间使用可发生药物依赖,停药后易发生停药综合征。 禁忌: 禁用于以下情况: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史、贫血、哮喘史、未控制的糖尿病、过敏等。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巴比妥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2.作抗癫痫药应用时,可能需10~30天才能达到最大效果,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如有可能

药学论文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的药理作用新用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丹参的药理作用及其广泛,包括扩张血管,抗血栓,对心肌的保护,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外周循环,改善缺血在灌注损伤,保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消炎等作用。结论:丹参的药理作用疗效确切,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值得更深入研究。 关键词:丹参;植物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前言丹参为唇形科鼠尾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1]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丹参的药理活性主要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如扩张血管加快血流、改善微循环、改变血液黏滞性、抗氧化、抗凝血、增加心肌供血等,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脑血管病[12]。现就丹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为丹参酮类,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羟甲酯、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以及异丹参酮Ⅱ、异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Ⅰ;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酸甲、已、丙[1]。 2药理作用 2.1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扩张血管的作用陈士良等[2]自制微米缩窄器造成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模型,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直接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血供的作用。 2.1.2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白细胞与血栓形成的关系很早就引起极大关注。富血小板栓部位常有白细胞聚集,白细胞通过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过氧化氢等激活血小板。白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在炎症、血栓形成、组织损伤及性播散凝血中起重要作用。姜开余等[3]考察丹参素对血小板,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各种细胞黏附分子,包括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姓名: 万沙桐 专业: 药学 班级: 122 学号: 125242624 指导教师: 闫晓菲职称: 副教授 2015年04月02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万沙桐指导教师:闫晓菲 摘要:硝酸甘油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应用中有着或不可缺的地位,对于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硝酸甘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受机制;毒理作用 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Wan Shatong Tutor:Y an Xiaofei Abstract:nitroglycer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or is the posi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itroglycerin, this article will b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nitroglycer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Clinical application; Tolerance mechanisms; strychnos 1

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中医中药 ? 291 秋季腹泻是我国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常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甘草锌系由甘草提取的有效成份与锌结合制得的有机锌制剂,甘草中的甘草酸、黄酮等能加速上皮的修复。锌能加速肠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肠黏膜,有利于肠黏膜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使水和电解质分泌减少,缓解腹泻症状[3] 。锌还是多种酶的辅酶,可增加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酶水平及活性,是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免疫机制,动物研究表明,锌可提高细胞免疫反应及增加肠道分泌型IgA的分泌,促进肠黏膜功能的恢复[4]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在腹泻的治疗中推荐使用锌元素20 mg/d(6个月以下者10 mg/d),连续治疗10~14d [5] 。指出补锌治疗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症状、以及预防未来3个月内腹泻病的复发。补锌作为一项较新的腹泻病辅助治疗措施,已被WHO和UNICEF推荐到全球儿童腹泻病治疗的全过程。 复合脉冲磁疗仪是引进国外经皮给药电离治疗系统的先进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集电疗、热疗、针灸、磁疗为一体具有消炎、镇痛、收敛、止泻、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该仪器通过复合脉冲波,直接作用在病灶部位,结合中医理论,同时通过终极电极作用于相应穴位上,进行复合波刺激,达到疏通经络、健脾益气,活血止痛、收敛止泻、调节胃肠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具有治疗时间短、安全有效,无痛、无创的特点,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本结果显示于常规补液、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口服甘草锌联合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治疗秋季腹泻可明显缩短腹泻的病程,提高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吴瑞平,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240. [2] 全国腹泻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 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384. [3] 陈丽琼,包芸芸,高淑强.口服锌制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秋季 腹泻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26-27.[4] 卢宏柱,伍晓红.锌佐治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中国 当代儿科杂志,2002,4(4):315-316. [5] WHO/UNICEF jiont statement.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R].Genera;The United Nating's Children's Fund/World Health Orgarnization,2002:1-8. 表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χ— ±s)组别体温正常呕吐消失腹泻消失住院时间治疗组(100例) 3.13±1.3 3.41±1.19 6.25±1.327.81±1.82对照组(100例)3.57±1.184.14±1.35 6.76±1.258.85±2.0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 <0.01 表2 两组疗效对比(例) 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879587%96%对照组 54 30 15 55 % 84% P <0.01 丹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赵仁霞 (山东省新泰市中医院,山东 新泰 271200) 【关键词】丹参;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丹参制剂 中图分类号:R282.7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2-0291-02 丹参及其制剂具有活血化淤、通脉养心、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等功效。近20多年来,其各种制剂和剂型已经应用于临床。希望对丹参药理研究的阐述,加大对丹参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提高这传统中药的应用价值,造福于人类健康。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和栽培,现多为栽培,主产于安徽、江苏、四川、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省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成厚片,晒干,多生用或酒炙用。以根条粗壮、色紫红、无霉虫蛀者为佳,以根中含结晶性呋喃菲醌衍生物的色素类成分(如丹参酮等)含量高者为优。其含量测定多用高效液相色普法。现代研究丹参中含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丹参酮II、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丹参醇、丹参酚等,水溶性成分主要含有丹参素、丹参酸甲、乙、丙,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等[1] 。1 现代药理研究 1.1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用细胞模型来对丹参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降低,同时还有对抗脂蛋白氧化的作用。 1.2 对慢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通过对35例严重慢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彩超和其他检验项目对 照,显示使用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的,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网状内皮系统活性明显提高,肝部血液循环明显加快,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明显降低,肝细胞解毒活性和再生功能明显提高。1.3 对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对11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肺纤维化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和配合丹参的辅助治疗15d后,对照治疗前后CT片或磁共振片后,肺纤维化病变程度明显受到了抑制,肺泡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各种肺脏体征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1.4 对心、脑缺血和能量代谢的作用 临床实验证明,对心、脑供血不足患者,经静脉点滴丹参注射夜后,各种胸闷,胸痛,心绞痛和头晕,头痛等等病症有明显的改变,这可能由于心、脑动脉血管的病变如心、脑动脉硬化,致使局部心、脑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心、脑血流供应不足。丹参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实验证明其作用的大小和剂量有相应的关系。同时,静脉滴注丹参后,心肌和脑组织中的ATP含量明显增加,这样对其能量的消耗起到保护作用。1.5 抗炎作用 高骥援等[2]通过对4种不同剂量的丹参酮,作用于人体白细胞化学运动影响的实验观察,证明一定浓度(10mg/mL以上)的丹参酮能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一、总论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操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调经止痛、凉血消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代广泛用于心血管、血液类的疾病。丹参为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x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参素、丹酚酸以及脂溶性成分丹参酮,另含丹参新酮及鼠尾草酚等。 二、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性方面,现已得到40余中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分为两类,即丹参酮类和罗列酮类。丹参酮类化合物多数属于二萜化合物,其部分是二萜醌类化合物,如丹参酮I、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丹参酮Ⅲ、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甲、左旋二氢丹参酮I、丹参新醌乙、丹参新醌丙等。另外有新的二萜醌结构的新丹参酮类化合物及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如新隐丹参酮Ⅱ,环酚乳酰胺、油酰新隐形丹参酮和油酰丹参新醌A等。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均具有酚酸性结构,其中最早发现的丹山素,化学名称为3,4-二羟基苯乳酸。此后发现了一系列酚酸类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并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主要水溶性成分有丹参酚酸A、B、C、D、E、F、H、I、J,四甲基丹参酚酸C,还有迷迭香酸、紫草酸等。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都是丹参的有效成分。脂溶性的丹参酮类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菌和抗炎为主,而水溶性的丹酚类则以抗氧化、抗凝血、抗血栓形成、调血脂和细胞保护作用明显。 三、丹参的药理作用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 丹参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脂质过氧化,清除有害的自由基,调节血液在心肌重新分布。通过上述综合作用而保护缺血的心肌。丹酚酸 B 在高钾、高钙和组胺刺激的离体冠状动脉环收缩模型中均表现出舒作用,这一作用通过阻断钙通道来实现。丹酚酸B可通过多条通路增加冠状动脉NO生成,扩冠状动脉血管。2抗心律失常作用 细胞钠离子、钾离子失衡及钙超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丹参酮ⅡA 使正常心肌钙离子降低,明显抑制细胞钙超载,有钙通道阻滞作用。丹参酮ⅡA 对大鼠心室肌细胞上的钾通道具有抑制作,瞬时外向电流主要参与动作电位的复极1期,向整流钾电流主要参与静息膜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复极3期。这两种电流的抑制应使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据报道,动作电位时程是缩短的,这主要是由于丹参酮ⅡA能显著地阻断向钙电流,进而引起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苯巴比妥片使用说明书

苯巴比妥片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苯巴比妥片 汉语拼音:Benbabituo Pian 英文名:Phenobarbital Tablets 曾用名:鲁米那片 商品名: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苯巴比妥,其化学名称为:5-乙基-5-苯基-2,4,6,(1H,3H,5H)-嘧啶三酮化学结构式为: NH NH O O O CH 3 分子式:C12H12N2O3 分子量:232.24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为镇静催眠药、抗惊厥药,是长效巴比妥类的典型代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随着剂量加大,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及抗癫癎。大剂量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明显的抑制。过量可麻痹延髓呼吸中枢致死。体外电生理实验见苯巴比妥使神经细胞的氯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过极化,拟似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治疗浓度的苯巴比妥可降低谷氨酸的兴奋作用、加强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单突触和多突触传递,抑制癎灶的高频放电及其向周围扩散。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张力。通过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结合胆红素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浓度。可产生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在消化道吸收完全但较缓慢, 0.5~1小时起效,一般2~18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组织,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40%(20%~45%),表观分布容积为

0.5~0.9L/kg,脑组织内浓度最高,骨骼肌内药量最大,并能透过胎盘。有效血药浓度约为10~40μg/ml,超过40μg/ml即可出现毒性反应。成人T1/2约为50~144小时,小儿约为40~70小时,肝肾功能不全时T1/2延长。约48%~65%的苯巴比妥在肝脏代谢,转化为羟基苯巴比妥。本品为肝药酶诱导剂,提高药酶活性,不但加速自身代谢,还可加速其他药物代谢。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盐结合,由肾脏排出,有27~50%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可透过胎盘和分泌入乳汁。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失眠(用于睡眠时间短早醒患者)、癫癎及运动障碍。是治疗癫癎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的重要药物。也可用作抗高胆红素血症药及麻醉前用药。 【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催眠,30~100mg,晚上一次顿服;镇静,一次15~30mg,每日2~3次;抗惊厥,每日90~180mg,可在晚上一次顿服,或每次30~60mg,每日三次;极量一次250mg,一日500 mg;抗高胆红素血症,一次30~60mg,每日三次。小儿常用量:用药应个体化,镇静,每次按体重2mg/Kg,或按体表面积60mg/m2,每日2~3次;抗惊厥,每次按体重3~5mg/Kg;抗高胆红素血症,每次按体重5~8mg/Kg,分次口服,3~7天见效。 【不良反应】 1.用于抗癫癎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但随着疗程的持续,其镇静作用逐渐变得不明显。2.可能引起微妙的情感变化,出现认知和记忆的缺损。3.长期用药,偶见叶酸缺乏和低钙血症。 4.罕见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骨软化。 5.大剂量时可产生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和严重的呼吸抑制。 6.用本品的患者中约1~3%的人出现皮肤反应,多见者为各种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和多形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极为罕见。 7.有报道用药者出现肝炎和肝功能紊乱。 8.长时间使用可发生药物依赖,停药后易发生停药综合征。 【禁忌症】禁用于以下情况:严重肺功能不全、肝硬化、血卟啉病史、贫血、哮喘史、未控制的糖尿病、过敏等。 【注意事项】 1.对一种巴比妥过敏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2.作抗癫癎药应用时,可能需10~30天才能达到最大效果,需按体重计算药量,如有可能应定期测定血药浓度,以达最大疗效;3.肝功能不全者,用量应从小量开始;4.长期用药可产生精神或躯体的药物依赖性,停药需逐渐减量,以免引起撤药症状。 5.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合用,对中枢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应注意。 6.下列情况慎用: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症、低血压、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功能减退、心肝肾功能损害、高空作业、驾驶员、精细和危险工种作业者。

精选-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一般在服药后6?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 —K +—ATF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阻碍N a + 转运吸收, 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Co nA)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抑制C onA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 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 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 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 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 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I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1.4 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 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 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途径, 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

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

丹参的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介绍丹参的临床应用范围、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综合分析多年来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丹参的临床应用成就及发展趋势。结果:丹参被认知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以治疗冠心病、中老年性脑血管疾病、各种类型心衰、小儿肺炎作用突出,治疗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血管性头痛、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作用明显,辅助治疗慢性咽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眩晕、细菌性阴道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难治性皮肤病作用肯定。丹参不能与藜芦合用、丹参注射液不能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合用,也不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结论:丹参的临床应用广泛,但要注意合理应用。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丹参制剂为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中药制剂。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值得关注,现就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1 丹参制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理作用

1.1 药物组成 丹参常用的剂型有:复方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降香等量;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片,含丹参浸膏0.1 g、三七、冰片适量;丹参酮片,含0.2 g;复方丹参滴丸等。 1.2 药理作用 丹参性苦微寒、有活血化瘀、养心除烦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具广泛的药理作用[1]。抗凝、促纤溶;扩血管,尤以扩冠状动脉作用强;改善微循环;钙通道阻滞剂作用;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抗菌作用;抗感染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其他:有保肝、保肾、保护胃黏膜,防止上消化道出血,降压、降血脂、镇静、解热,祛痰,促进组织修复,抗癌等作用。丹参酮还具有雌激素活性。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冠心病 马爱贞[2]报道冠心病65例,轻者给予复方丹参片2片/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6个月~12个月,重者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15 d~30 d。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复方丹参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综述 1 前言 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中药组成,该方由上海中药二厂于1975年研制,中国药典1977年版至2010年版均有收载。临床运用40年,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本文对复方丹参片近5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2 现代药理作用 2.1 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kt-eNOS信号通路,活化Akt促进eNOS的磷酸化,促进NO的释放,降低氧自由基的生成,减少促凋亡因子的活化,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途径中的Bcl-2家族蛋白及Casps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1]。 2.2 抗脑缺血 余小平等[2]认为,复方丹参片可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大鼠脑内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组织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梗死灶周围的血管新生。 2.3 抗老年痴呆 复方丹参片可通过调节Aβ25-35诱导所致的老年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BDNF与RACK1的表达,从而改善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3]。复方丹参片可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淀

粉样蛋白生成。覃仁安等[4]研究证实复方丹参片可通过减少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AD模型大鼠脑内的表达来改善AD的症状。同时还可以降低AD转基因细胞模型中淀粉样前体蛋白mRNA 的表达[5]。实验还发现复方丹参片可以减少AD转基因细胞模型Aβ的生成[6],减少AD转基因细胞模型Tau蛋白表达[7]。 2.4 抑制血小板聚集 朱艳芳等[8]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可抑制高脂血症小鼠血小板高活化状态和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从而降低血脂。 2.5 其他 肖彦燊等[9]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组大鼠骨组织中的骨量增加,骨质疏松程度明显缓解,说明复方丹参片能够有效增加骨量形成,减轻骨质疏松。此外实验研究发现复方丹参片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它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增强糖尿病大鼠对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能改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促进血糖代谢,抑制摄糖后血糖持续升高[10]。 3 临床研究 3.1 冠心病、心绞痛 刘准[11]临床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现150例患者进行复方丹参片治疗后,其中显效70例,有效为50例,无效30例,有效率占80%。蔡桂英[12]用复方丹参片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缺血表现、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3.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姬晓鹏等[13]运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90例,疗程2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患者血浆中环磷酸腺苷、前列环素、前列腺环素合酶mRN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