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四章 专题强化五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四章 专题强化五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四章  专题强化五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四章  专题强化五

专题强化五 地球同步卫星 双星或多星模型

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行中的特殊运用,同步卫星是与地球(中心)相对静止的卫星;而双星或多星模型有可能没有中心天体,近年来常以选择题形式在高考题中出现.

2.学好本专题有助于学生加深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活应用,加深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3.需要用到的知识: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等.

命题点一 地球同步卫星

1.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2.“七个一定”的特点

(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24 h.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高度一定:由G Mm (R +h )2=m 4π2T 2(R +h )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 =3.6×107 m. (5)速率一定:v =

GM

R +h

=3.1×103 m/s. (6)向心加速度一定:由G Mm (R +h )2=ma 得a =GM (R +h )2=g h =0.23 m/s 2

,即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7)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例1 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1 h B .4 h C .8 h D .16 h 答案 B

解析 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开

普勒第三定律r 3

T 2=k 可知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

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它们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 =R

sin 30°=2R

由r 31T 21=r 32

T 22得 (6.6R )3242=(2R )3

T 22. 解得T 2≈4 h.

解决同步卫星问题的“四点”注意

1.基本关系:要抓住:G Mm r 2=ma =m v 2r =mrω2

=m 4π2T 2r .

2.重要手段:构建物理模型,绘制草图辅助分析. 3.物理规律

(1)不快不慢:具有特定的运行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不高不低: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

(3)不偏不倚: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须处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只能静止在赤道上方的特定的点上. 4.重要条件

(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其自转周期为1天(24小时),地球的表面半径约为6.4×103 km ,表面重力加速度g 约为9.8 m/s 2.

(2)月球的公转周期约27.3天,在一般估算中常取27天.

(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半径最小为r =6.4×103 km ,运行周期最小为T =84.8 min ,运行速度最大为v =7.9 km/s .

1.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如图1所示,1970年4

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图1

A .a 2>a 1>a 3

B .a 3>a 2>a 1

C .a 3>a 1>a 2

D .a 1>a 2>a 3

答案 D

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

得出,r 1a 2>a 3,选项D 正确.

2.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 .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 .向心加速度变大 C .线速度变大 D .角速度变大 答案 A

解析 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大,则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变大.由GMm (R +h )2=m 4π2

T 2(R +h ),得

h =

3

GMT 2

4π2

-R ,T 变大,h 变大,A 正确. 由GMm r 2=ma ,得a =GM

r 2,r 增大,a 减小,B 错误.

由GMm r 2=m v 2

r

,得v =

GM

r

,r 增大,v 减小,C 错误. 由ω=2π

T

可知,角速度减小,D 错误.

3.(多选)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半径为R ,则下列比例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 1a 2=r R B.a 1a 2=(r R )2 C.v 1v 2=r R D.v 1v 2

=R r

答案 AD

解析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 1,在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为m 2,根据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有a 1=ω21r ,a 2=ω22R ,又ω1=ω2,故a 1a 2=r

R ,选项A 正确;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1r 2=m 1v 21r ,G Mm 2R 2=m 2v 22R ,解得v 1v 2=

R

r

,选项D 正确.

命题点二 双星或多星模型 1.双星模型

(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2)特点:

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 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 2=m 2ω2

2r 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 1=T 2,ω1=ω2

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

r 1

. 2.多星模型

(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

(2)三星模型:

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3甲所示).

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

图3

(3)四星模型:

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

例2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4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

图4

(1)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A;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 B;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 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

答案 (1)23G m 2a 2 (2)7G m 2a 2 (3)7

4

a (4)π

a 3

Gm

解析 (1)由万有引力定律,A 星体所受B 、C 星体引力大小为F BA =G m A m B r 2=G 2m 2

a 2=F CA

方向如图所示

则合力大小为F A =F BA ·cos 30°+F CA ·cos 30°=23G m 2

a 2

(2)同上,B 星体所受A 、C 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 F AB =G m A m B r 2=G 2m 2

a 2

F CB =

G m C m B r 2=G m 2

a 2

方向如图所示, 由余弦定理得合力为: F B =

F 2AB +F 2CB -2F AB ·

F CB ·cos 120°=7

G m 2

a

2 (3)由于m A =2m ,m B =m C =m

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 在BC 的中垂线AD 的中点 则R C =

????34a 2+????12a 2=74

a (4)三星体运动周期相同,对C 星体,由F C =F B =7G m 2a 2=m (2π

T

)2R C ,可得T =π

a 3

Gm

.

4.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 A.

n 3

k 2

T B.

n 3k

T

C.

n 2k

T D.

n k

T 答案 B

解析 设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距离为L , 双星靠彼此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G m 1m 2L 2=m 1r 14π2T 2 G m 1m 2L 2=m 2r 24π2T 2 并且r 1+r 2=L 解得T =2π

L 3

G (m 1+m 2)

当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两星之间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时 T ′=2π

n 3L 3

Gk (m 1+m 2)

n 3k

·T 故选项B 正确.

5.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如图5所示,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 1和S 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它们的运动周期为T ,若已知S 1和S 2的距离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两星的总质量M .

图5

答案 4π2r 3

GT 2

解析 设星体S 1、S 2的质量分别为m 1、m 2,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则运动的角速度为ω=2π

T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 G m 1m 2

r 2=m 1ω2R 1=m 2ω2R 2 又R 1+R 2=r

联立解得两星的总质量为

M =m 1+m 2=ω2r 2R 2G +ω2r 2R 1G =ω2r 3G =4π2r 3

GT

2.

一、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比较

如图6所示,a 为近地卫星,半径为r 1;b 为同步卫星,半径为r 2;c 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半径为r 3

.

图6

二、卫星追及相遇问题

典例 (多选)如图7所示,三个质点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M 远大于m 1及m 2),在c 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 、b 在同一平面内绕c 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轨道半径之比为r a ∶r b =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图7

A .a 、b 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 a ∶T b =1∶8

B .a 、b 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 a ∶T b =1∶4

C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 、b 、c 共线12次

D .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 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 、b 、c 共线14次 点评 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

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而本题中a 、b 、c 三个质点初始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在列式时要注意初始角度差. 答案 AD

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的平方与半径的三次方成正比,则周期之比为1∶8,A 对;设图示位置夹角为θ<π

2,b 转动一周(圆心角为2π)的时间为t =T b ,则a 、b 相距最远时:

2πT a T b -2π

T b T b =(π-θ)+n ·2π(n =0,1,2,3,…),可知n <6.75,n 可取7个值;a 、b 相距最近时:2πT a T b -2π

T b T b =(2π-θ)+m ·2π(m =0,1,2,3,…),可知m <6.25,m 可取7个值,故在b 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 、b 、c 共线14次,D 对.

题组1 同步卫星

1.(多选)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其定位、导航等功能加入到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工作,为指挥中心调度部署人力、物力提供决策依据,保证了搜救船只准确抵达相关海域,帮助搜救船只规划搜救航线,避免搜救出现遗漏海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高

度均约为36 000 km 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及高度约为21 500 km 的4颗中轨道卫星组网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大 B .所有卫星均位于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 C .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 .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答案 BC

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半径较小的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小,A 项错;由题意知,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轨道高度一定,因此卫星均位于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B 项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的最大运行速度,C 项正确;赤道上物体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由a =ω2r 可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大,D 项错. 2.如图1所示,轨道Ⅰ是近地气象卫星轨道,轨道Ⅱ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设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 1和v 2,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 1和a 2,则( )

图1

A .v 1>v 2 a 1

B .v 1>v 2 a 1>a 2

C .v 1

D .v 1a 2 答案 B

解析 根据G Mm

r 2=m v 2

r

=ma ,可知v =

GM r ,a =GM

r

2,所以v 1>v 2,a 1>a 2.选项B 正确. 3.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神舟九号”绕地球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 ,则“神舟九号”与“同步卫星”各自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 )

A.

42

3

223

(2)()()R h GMT π+ B.

22

3

43

()()(2π)GM R h T +

C.22342

3

()

(2π)()GMT R h + D.43

22

3

(2π)

()()T GM R h +

答案 C

解析 设“神舟九号”与“同步卫星”各自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神九、g 同步,则m 神九g 神九=G Mm 神九(R +h )2,m 同步g 同步

=G Mm 同步r 2同步=4π2

m 同步r 同步T 2,联立可得g 神九

g 同步=(GMT 2)

2

3(2π)43

(R +h )

2

,故C 正确.

4.“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如图2所示,图中标明了飞船相继飞临赤道上空所对应的地面的经度.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

轨道半径为r 1,地球同步卫星飞行轨道半径为r 2.则r 31∶r 32等于(

)

图2

A .1∶24

B .1∶156

C .1∶210

D .1∶256

答案 D

解析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飞船每运行一周,地球自转22.5°,故飞船的周期为T 1=22.5°360°×24

h =1.5 h ,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 h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 31r 32=T 21

T 22=(1.524)2=1256,故选D.

题组2 双星、多星模型

5.(多选)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3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

图3

A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Gm R

B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3Gm

R 3 C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

R 3

3Gm

D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 答案 ABC

解析 由图可知,每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R 2cos 30°=3

3R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Gm 2R 2·2cos 30°=m v 2r =mω2

r =m 4π2T 2r =ma ,可解得v =Gm

R

,ω=3Gm

R 3

,T =2πR 3

3Gm

,a =

3Gm

R 2

,故A 、B 、C 均正确,D 错误. 6.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新视角,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在如图4所示的双星系统中,A 、B 两个恒星靠着相互之间的引力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恒星A 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29倍,恒星B 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36倍,两星之间的距离L =2×105 m ,太阳质量M =2×1030 kg ,引力常量G =6.67×10

-11

N·m 2/kg 2,π2=10.若两星在环绕过程中会辐射出引力波,该引力波的频率

与两星做圆周运动的频率具有相同的数量级,

则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估算该引力波频率的数量级是( )

图4

A .102 Hz

B .104 Hz

C .106 Hz

D .108 Hz 答案 A

解析 A 、B 的周期相同,角速度相等,靠相互之间的引力提供向心力, 有G M A M B L 2=M A r A 4π2

T

2①

G M A M B L 2=M B r B 4π2T 2② 有M A r A =M B r B ,r A +r B =L , 解得r A =M B M A +M B L =3629+36

L =3665L .

由①得T =4π2L 3×

36

65GM B ,

则f =1T

GM B 4π2L 3

×

36

65

6.67×10

-11

×36×2×1030

4×10×(2×105)3×

36

65

Hz ≈1.6×102 Hz. 7.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成孤立系统来处理.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 (1)计算出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

(2)若该实验中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且T 观测∶T =1∶N (N >1).为了理解T 观测与T 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这种暗物质.若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答案 (1)πL

2L

GM (2)3(N -1)M 2πL 3

解析 (1)双星均绕它们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 2

L 2=M ????2πT 2·L 2,解得T =πL

2L

GM

. (2)N >1,根据观测结果,星体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

1

N

T

L 2+G MM ′(L 2)2=M ????2πT 观测2·L 2

, 代入T =πL

2L

GM 并整理得M ′=N -14

M .

故所求的暗物质密度为ρ=M′

4 3π(

L

2)

3

3(N-1)M

2πL3.

【步步高】2017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选考题专练(选修3-3)

近四年全国Ⅰ卷选考题涉及的考点与内容 命题形式 例题展示 (1)(2016·全国乙卷·33(1))(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2)(2016·全国乙卷·33(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

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 =2σ r ,其中σ=0.070 N /m.现让水下10 m 处一半径为 0.50 cm 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 (ⅰ)求在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ⅱ)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解析 (1)气体内能的改变ΔU =Q +W ,故对气体做功可改变气体内能,B 选项正确;气体吸热为Q ,但不确定外界做功W 的情况,故不能确定气体温度变化,A 选项错误;理想气体等压膨胀,W <0,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 =C ,p 不变,V 增大,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 大,ΔU >0,由ΔU =Q +W ,知Q >0,气体一定吸热,C 选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D 选项正确;根据热平衡性质,E 选项正确. (2)(ⅰ)由公式Δp =2σ r 得Δp =2×0.0705×10-3 Pa =28 Pa 水下10 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是28 Pa. (ⅱ)气泡上升过程中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V 1=p 2V 2 ① 其中,V 1=43πr 31 ② V 2=43 πr 32 ③ 由于气泡内外的压强差远小于10 m 深处水的压强,气泡内压强可近似等于对应位置处的水的压强,所以有 p 1=p 0+ρgh 1=1×105 Pa +1×103×10×10 Pa =2×105 Pa =2p 0 ④ p 2=p 0 ⑤ 将②③④⑤代入①得,2p 0×43πr 31=p 0 ×43πr 3 2 2r 31=r 32 r 2r 1 =3 2 答案 (1)BDE (2)(ⅰ)28 Pa (ⅱ)3 2 命题分析与对策 1.命题特点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考点网络化、系统化 通过知识网络结构理解知识内部的联系。因为高考试题近年来突出对物理思想本质、物理模型及知识内部逻辑关系的考察。 例如学习电场这章知识,必须要建立知识网络图,从电场力和电场能这两个角度去理解并掌握。 二、重视错题 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往往是考生知识的盲区、物理思想方法的盲区、解题思路的盲区。所以考生要认真应对高三复习以来的错题,问问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儿,今后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分析错题可以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成果,反思失败教训,及时在高考前发现和修补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漏洞。充分重视通过考试考生出现的知识漏洞和对过程和方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学生不够重视错题本的建立,都是在最后关头才想起要去做这件事情,北京新东方一对一的老师都是非常重视同时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建立错题本,在大考对错题本进行复习,这样的效果和收获是很多同学所意想不到的。 三、跳出题海,突出高频考点 例如电磁感应、牛二定律、电学实验、交流电等,每年会考到,这些考点就要深层次的去挖掘并掌握。不要盲区的去大

量做题,通过典型例题来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重视“物理过程与方法”;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全面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定量规范、有序的训练来提高应试能力。 四、提升解题能力 1、强化选择题的训练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查,在选择题上的失手将使部分考生在高考中输在起跑线上,因为选择题共48分。所以北京新东方中小学一对一盛海清老师老师建议同学们一定要做到会的题目都拿到分数,不错过。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训练,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高考命题将加大落实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力度,更加注重通过对解题过程和物理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甄别考生的综合能力。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物理运动过程、条件、特征,要有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条件分析、结构功能分析等。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是一般要定性分析可能情景、再定量分析确定物理情景、运动条件、运动特征。 如物体的平衡问题在力学部分出现,学生往往不会感到困难,在电场中出现就增加了难度,更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在电

2018年全国卷1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 cm,bc=3 cm,ca= 4 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衡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 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 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 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心,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 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 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步步高】2018版浙江省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模块检测卷一-必修1

模块检测卷一必修1 第Ⅰ卷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一组是() A.质量、加速度B.位移、速度变化量 C.时间、平均速度D.路程、加速度 答案 B 解析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而加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A错误;位移和速度变化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B正确;平均速度是矢量,而时间是标量,故C错误;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加速度是矢量,故D错误. 2.如图1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 B.刹车时,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 答案 B

解析10 s内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100 m/s,加速度为10 m/s2;2.5 s内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30 m/s,加速度大小为12 m/s2,故汽车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 3.杭州第二中学在去年的秋季运动会中,高二(9)班的某同学创造了100 m和200 m短跑项目的学校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10.84 s和21.80 s.关于该同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同学100 m的平均速度约为9.23 m/s B.该同学在100 m和200 m短跑中,位移分别是100 m和200 m C.该同学的200 m短跑的平均速度约为9.17 m/s D.该同学起跑阶段加速度与速度都为零 答案 A 解析100 m是直道,而200 m有弯道. 4.一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2,则汽车在0~2 s内和2~3 s内相比() 图2 A.位移大小相等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D.加速度相同 答案 B 解析由图象面积可知位移大小不等,平均速度均为v 2=2.5 m/s,B正确;速度变化大小相等, 但方向相反,由斜率可知0~2 s内加速度小于2~3 s内加速度. 5.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施廷懋凭高难度的动作夺得三米板女子跳水冠军.起跳前,施廷懋在跳板的最外端静止站立时,如图3所示,则()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五步走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选考模块的复习不可掉以轻心,抓住规律区别对待。 选考模块的复习要突出对五个二级知识点的加强(选修3—4中四个,

选修3—5中一个)。由于分数的限制,该部分的复习重点应该放在扩大知识面上,特别是选修3—3,没有二级要求的知识点,应该是考生最容易拿分的版块,希望认真钻研教材。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几部分的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弄透,一次不够就两次,两次不行需再来,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等,因为大多的信息题是从这里取材的。 实验部分一直是高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实验的理论部分一般在第一轮中进行,我们把“走进实验室”放在第二轮。历年来尽管在实验部分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掌握的情况往往是不尽如人意,学生中高分、低分悬殊较大,原因在于很多学生思想重视不够、学习方法不对。实验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实验目的和原理,特别是《课程标准》下,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即使是考查教材上的原实验,也是改容换面而推出的。原理是为目的服务的,每个实验所选择的器材源于实验原理,电学中的控制电路与测量电路之间的关系是难以把握的地方。复习中还要注意器材选择的基本原则,灵活地运用这些基本原则是二轮实验复习的一个目的。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选做题中考实验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忽视这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知识,狠抓主干知识,落实核心知识 二轮复习中我们不可能再面面俱到,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时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第五章第1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考试内容范围及要求 高考命题解读 内容 要求 说明 1.考查方式 能量观点是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三大方法之一,既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在综合性的计算题中应用,常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基础知识融入其他问题考查,也常将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作为解题工具在综合题中应用. 2.命题趋势 通过比较,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的应用在近两年有增加的趋势,常将功和能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其他问题考查,情景设置为多过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9.功和功率 Ⅱ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 10.动能 动能定理 Ⅱ 11.重力势能 Ⅱ 12.弹性势能 Ⅰ 1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14.能量守恒 Ⅰ 实验四: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验证机械能守恒定 律 第1讲 功 功率 动能定理 一、功 1.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3.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计算公式 (1)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一致时:W =Fl .

(2)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成某一夹角α时:W =Fl cos_α. 5.功的正负 (1)当0≤α<π 2 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 (2)当π 2<α≤π时,W <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3)当α=π 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 6.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 做功情形 图例 备注 都做正功 (1)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与参考系无关 (2)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W =Fl cos α.l 是相对位移,α是F 与l 间的方向夹角 (3)一对相互作用力做的总功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都做负功 一正一负 一为零 一为正 一为负 ]7.一对平衡力的功 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若物体静止,则两个力都不做功;若物体运动,则这一对力所做的功一定是数值相等,一正一负或均为零.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1)P =W t ,P 为时间t 内物体做功的快慢. (2)P =F v ①v 为平均速度,则P 为平均功率. ②v 为瞬时速度,则P 为瞬时功率. ③当力F 和速度v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可以将力F 分解或者将速度v 分解. 深度思考 由公式P =F v 得到F 与v 成反比正确吗?

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理综物理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 生物:1-6、29-32、37-38 化学:7-13、26-28、35-36 物理:14-21、22-25、33-3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2713Al ,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X : 2713α+Al n+X 。X 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 15.为了探测引力波,“天琴计划”预计发射地球卫星P ,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6 倍;另一地球卫星Q 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4倍。P 与Q 的周期之比约为 A .2:1 B .4:1 C .8:1 D .16:1 16.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 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 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 0,周期为T ,如图所示。则Q 方: Q 正等于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

专题定位 本专题解决的是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问题.高考对本专题内容的考查主要有:①对各种性质力特点的理解;②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条件的应用.考查的主要物理思想和方法有:①整体法和隔离法;②假设法;③合成法;④正交分解法;⑤矢量三角形法;⑥相似三角形法;⑦等效思想;⑧分解思想. 应考策略 深刻理解各种性质力的特点.熟练掌握分析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各种方法. 1. 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 摩擦力 (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0

(1)大小:F洛=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当B∥v时F洛=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总不做功.6.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 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1.处理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 2.常用的方法 (1)在判断弹力或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确定方向时常用假设法. (2)求解平衡问题时常用二力平衡法、矢量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图解 法等. 3.带电体的平衡问题仍然满足平衡条件,只是要注意准确分析场力——电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 4.如果带电粒子在重力场、电场和磁场三者组成的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因为F洛⊥v. 题型1整体法和隔离法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 例1如图1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 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4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20 N,整个系统平衡,g=10 m/s2,则以下正确的是() 图1 A.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B.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0 N

2018年高考物理全国I卷(精美解析版)

1 b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Ⅰ) 物 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答案】B 15.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 作用在P 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 表示P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 和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力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由牛顿运动定律,F-mg-F 弹=ma ,F 弹=kx ,联立解得F=mg+ma + kx ,对比题给的四个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 【点睛】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贯穿高中物理。 16.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 、b 和c ,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 ,bc=3cm ,ca =4cm 。小球c 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 、b 的连线。设小球 a 、 b 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 ,则 A B C D

A.a、b的电荷同号, 16 9 k=B.a、b的电荷异号, 16 9 k= C.a、b的电荷同号, 64 27 k=D.a、b的电荷异号, 64 27 k=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对小球c所受库仑力分析,画出a对c的库仑力和b对c的库仑力,a对c的库仑力为排斥力,ac的电荷同号,b对c的库仑力为吸引力,bc电荷为异号,所以ab的电荷为异号。设ac与bc的夹角为θ,利用平 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关系、库仑定律可得,F ac F bc=k tanθ=3/4,tanθ= F bc / F ac,ab电 荷量的比值k k=64/27,选项D正确。 【点睛】此题将库仑定律、受力分析、平行四边形定则有机融合,难度不大。 17.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位置并固定(过程I);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 到B'(过程II)。在过程I、II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B B ' 等于 A.5 4 B. 3 2 C. 7 4 D.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感应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过程I回路中磁通量变化△Φ1 πR2,设OM的电阻为R,流过OM的电荷量Q1=△Φ1/R。过程II回路中磁 通量变化△Φ2(B’-B)πR2,流过OM的电荷量Q2=△Φ2/R。Q2=Q1,联立解得:B’/B=3/2,选项B正确。【点睛】此题将导体转动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有机融合,经典中创新。 18.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 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 自a点处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P 2

高2021届高2018级版步步高3-5高中物理第四章 4-5

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 不确定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说的内容, 知道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粒子动量的关系.2.知道粒子和光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了解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3.初步了解不确定关系的内容, 感受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一、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1.德布罗意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 小到电子、质子, 大到行星、太阳, 都有一种波与它相对应, 这种波叫物质波, 又叫德布罗意波. (2)德布罗意波的波长、频率的计算公式为λ=h p , ν=E h . (3)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宏观物体的波动性, 是因为宏观物体的动量太大, 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太小. 2.电子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实验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如果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则在一定条件下, 也应该发生干涉或衍射现象. (2)实验验证:1926年戴维孙观察到了电子衍射图样, 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3)汤姆孙做电子束穿过多晶薄膜的衍射实验, 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二、氢原子中的电子云 1.定义:用点的多少表示的电子出现的概率分布. 2.电子的分布:某一空间范围内电子出现概率大的地方点多, 电子出现概率小的地方点少.电

子云反映了原子核外的电子位置的不确定性, 说明电子对应的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三、不确定关系 1.定义:在经典物理学中, 一个质点的位置和动量是可以同时测定的, 在微观物理学中, 要同时测出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太可能的, 这种关系叫不确定关系. 2.表达式:Δx·Δp x≥h 4π.其中以Δ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 以Δp x表示粒子在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 h是普朗克常量.

2018高考理综全国1卷及答案解析清晰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NO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 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一直线运动

专题一直线运动 『经典特训题组』 1.如图所示,一汽车在某一时刻,从A点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途经B、C两点,已知AB=3.2 m,BC=1.6 m,汽车从A到B及从B到C所用时间均为t=1.0 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为0.8 m/s2 B.汽车恰好停在C点 C.汽车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2.4 m/s D.汽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为3.2 m/s 答案C 解析根据Δs=at2,得a=BC-AB t2=-1.6 m/s 2,A错误;由于汽车做匀减速 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所以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 B=AC 2t=2.4 m/s,C正确;根据v C=v B+ at得,汽车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 C=0.8 m/s,B错误;同理得v A=v B-at=4 m/s,D错误。 2.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 B.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比a车的大 C.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答案A

解析在t1时刻之前,a车在b车的前方,在t1时刻,a、b两车的位置坐标相同,两者相遇,说明在t1时刻,b车追上a车,A正确;根据x-t图线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B错误;由x-t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图线斜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所以b车的速率不是一直比a车的大,D错误。 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1+v2 2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v-t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运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正确,C错误;匀变速 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1+v2 2来表示,由图象可知乙的位移小于初速度为v2、 末速度为v1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v1+v2 2,B错误;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甲、乙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D错误。 4.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答案

实验基础知识 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1.构造:如图1所示,B为固定刻度,E为可动刻度. 图1 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3.读数: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如图2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而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最后的读数为:2.0mm+15.0×0.01mm=2.150mm. 图2 二、游标卡尺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3所示)

图3 2.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3.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mm.常见的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的、20个的、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mm. 三、常用电表的读数 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问题,首先要弄清电表量程,即指针指到最大刻度时电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压或电流,然后根据表盘总的刻度数确定精确度,按照指针的实际位置进行读数即可. (1)0~3V的电压表和0~3A的电流表的读数方法相同,此量程下的精确度分别是0.1V和0.1A,看清楚指针的实际位置,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 (2)对于0~15V量程的电压表,精确度是0.5V,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即读到0.1V. (3)对于0~0.6A量程的电流表,精确度是0.02A,在读数时只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两位,这时要求“半格估读”,即读到最小刻度的一半0.01A.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2019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计划(一)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②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③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二轮复习的思路模式是:以专题模块复习为主,实际进行中一般分为如下几个专题来复习:(1)力与直线运动;(2)力与曲线运动;(3)功和能;(4)带电体(粒子)的运动;(5)电路与电磁感应;(6)必做实验部分; (7)选考模块。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识结构分析;(2)主要命题点分析;(3)方法探索;(4)典型例题分析;(5)配套训练。具体说来,专题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①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动力学和天体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②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如利用牛顿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 中的运动、利用牛顿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③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用力与运动观点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④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如通过粗略地计算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等。对以上知识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分别安排不同的专题重点强化,这是我们二轮复习的重中之重,希望在这些地方有所突破。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含答案 及详细解析)专题复习题 (2套“微专题”题+1套章末综合练习题,共3套题) 第十一章交变电流 1.考点及要求:(1)交变电流、交变电流的图象(Ⅰ);(2)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峰值和有效值(Ⅰ).2.方法与技巧:(1)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改变一次;从中性面开始转动时,i-t图象为正弦函数图象;(2)交变电流的求解一般选择一个周期,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求解. 1.(交变电流的产生)如图1甲所示,矩形线圈abcd在匀强磁场中逆时针匀速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如图乙所示,设沿abcda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 图1 A.乙图中Oa时间段对应甲图中①至②图的过程 B.乙图中c时刻对应甲图中的③图 C.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1 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了50次 D.若乙图中d等于0.02 s,则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2.(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和图象)(多选)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

的转动轴匀速转动,如图2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t=0.01 s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小 B.该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11 2 V C.该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2sin(100πt) V D.电动势瞬时值为22 V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45° 图3 3.(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一台小型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正弦规律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发电机线圈内阻为5 Ω,仅外接一只电阻为105 Ω的灯泡,则() A.线圈从垂直于中性面的位置开始转动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每秒改变50次 C.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20 V D.发电机线圈内阻每秒产生的焦耳热为20 J 图4 4.(交变电流的“四值”)如图4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可变电容器C、理想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线圈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ω=100π rad/s.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0.2 m、ad=0.4 m,电阻不计.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 侧,磁感应强度大小B=2 16πT.电容器放电时间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峰值为50 V B.该线圈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5 2 V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新选)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顶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00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2.(6.00分)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A.B.C.D. 3.(6.00分)如图,三个固定的带电小球a,b和c,相互间的距离分别为ab=5cm,bc=3cm,ca=4cm,小球c所受库仑力的合力的方向平行于a,b的连线,设小球a,b所带电荷量的比值的绝对值为k,则() A.a,b的电荷同号,k= B.a,b的电荷异号,k= C.a,b的电荷同号,k= D.a,b的电荷异号,k=

4.(6.00分)如图,导体轨道OPQS固定,其中PQS是半圆弧,Q为半圆弧的中点,O为圆心。轨道的电阻忽略不计。OM是有一定电阻。可绕O转动的金属杆,M端位于PQS上,OM与轨道接触良好。空间存在与半圆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现使OM从OQ位置以恒定的角速度逆时针转到OS 位置并固定(过程Ⅰ);再使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以一定的变化率从B增加到B′(过程Ⅱ)。在过程Ⅰ、Ⅱ中,流过OM的电荷量相等,则等于() A.B.C.D.2 5.(6.00分)如图,abc是竖直面内的光滑固定轨道,ab水平,长度为2R;bc 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与ab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小球,始终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的水平外力的作用,自a点处从静开始向右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从a点开始运动到其轨迹最高点,机械能的增量为() A.2mgR B.4mgR C.5mgR D.6mgR 6.(6.00分)如图,两个线圈绕在同一根铁芯上,其中一线圈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另一线圈与远处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在纸面内的直导线连接成回路。将一小磁针悬挂在直导线正上方,开关未闭合时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闭合后的瞬间,小磁针的N极朝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转动

【步步高】2020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高考热点探究

高考热点探究 一、运动学图象 1.(2020·海南·8改编)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为40 m 图1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 2.(202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 规 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 方 向分别为( ) A.0.25 m/s 向右B.0.25 m/s 向左 C.1 m/s 向右D.1 m/s 向左图2 二、运动情景的分析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3.(2020·新课标全国·15改编)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不可能 ( )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4.(202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 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5.(2020·山东·18)如图3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 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从距地面h处由静止释 放,两球恰在h 2 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图3 C.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动能的增加量 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做功功率和对球b做功功率相等6.(2020·课标全国·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 m和200 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为9.69 s和19.30 s.假定他在100 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 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 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度时间与100 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度只有跑100 m时最大速率的96%.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度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

高考物理二轮专项:功和机械能压轴题训练 1.(10分)如图21所示,两根金属平行导轨MN和PQ放在水平面上,左端向上弯曲且光滑,导轨间距为L,电阻不计。水平段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Ⅰ左边界在水平段导轨的最左端,磁感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方向竖直向下。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的金属棒a和b垂直导轨放置在其上,金属棒b置于磁场Ⅱ的右边界CD处。现将金属棒a从弯曲导轨上某一高处由静止释放,使其沿导轨运动。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1)若水平段导轨粗糙,两金属棒与水平段导轨间的最大摩擦力均为mg,将金属棒a从距水平面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求: 金属棒a刚进入磁场Ⅰ时,通过金属棒b的电流大小; 若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能在导轨上保持静止,通过计算分析金属棒a释放时的高度h应满足的条件; (2)若水平段导轨是光滑的,将金属棒a仍从高度h处由静止释放,使其进入磁场Ⅰ。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a在磁场Ⅰ运动过程中,金属棒b中可能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2.(8分)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悬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现将此装置放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小球静止在A点,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重力加速度为g,sin37°=0.6,cos37°=0.8。 (1)判断小球的带电性质;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 (3)若将小球向左拉起至与O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细绳刚好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 3.(10分)如图甲,MN、PQ两条平行的光滑金属轨道与水平面成θ = 30°角固定,M、P之间接电阻箱R,导轨所在空间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轨道平面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 = 0.5T。质量为m的金属杆a b水平放置在轨道上,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现从静止释放杆a b,测得最大速度为v m。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v m与R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轨距为L = 2m,重力加速度g取l0m/s2,轨道足够长且电阻不计。 (1)当R = 0时,求杆a b匀速下滑过程中产生感生电动势E的大小及杆中的电流方向;(2)求金属杆的质量m和阻值r;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