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
阅微草堂笔记中考版9篇(全新篇目)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训练(中考版)9篇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其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耶!”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有蠕动。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也?”竟不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但.稍乱()

(2)及.归途再.宿()

2.划分句子节奏(断一处)。

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3.翻译句子。

时盛夏,延坐书屋,其轩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本文后可以看出曹竹虚的族兄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罢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只

(2)等到第二次

2.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3.略。(见译文)

4.勇敢、机智、不迷信。

5.示例: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参考译文:

曹竹虚说,他的同族兄弟从安徽歙县到江苏扬州去,道上经过一个朋友家。当时正是夏天,朋友请他在一间书房中休息,这间书房高大爽洁。到了晚上,他请求在书房中住宿,他的朋友说:“这间书房闹鬼,晚上不能居住。”他的同族兄弟一定要住,(他的朋友就同意了)。到了半夜,有东西从门缝爬进来,薄得像一张作夹带用的纸。进来后,伸展开成为人的形状,是一个女人。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一点也不害怕,那女子忽然散开头发,吐出舌头,模仿吊死鬼的样子。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着说:“散开的还是头发,只是有点乱;伸出的还是舌头,只不过有点长,有什么可怕的!”忽然她又把脑袋摘下来放在案几上。曹司农的同族兄弟笑着说:“你有脑袋我都不害怕,何况你现在已经没了脑袋!”这个鬼没有了办法,眨眼间就没有了。等到曹司农的同族兄弟从扬州回来再住朋友家的这间书房,到半夜时,门缝又有东西在蠕动。等到鬼刚刚露出脑袋,他就唾了口唾沫说:“怎么又是这个令人扫兴的东西啊?”最后鬼没有进来。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山门圮.于河圮()

(2)湮.于沙上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于()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圮(倒塌)(2)湮(埋没)

2.(1)于(介词,在)(2)之(代词,指代二石兽)

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参考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凭空判断吗?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①,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②,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

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汩③其灵,故智出物下

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袭:全套的衣服。②伥鬼:古时迷信,传说人被虎咬死后,鬼魂为虎服役;虎行求食,伥为鬼前导。③汩:掩盖、埋没。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不省.其何故()

(2)非人可及.()

(3)则一虎伏焉.()

(4)衣所食者之遗.也()

1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项是()(2分)

A.力倦小憩

..B.宛转

..至山坳

C.沿路

..地死于虎矣

..弃之D.闻某村某甲于是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

14.通读全文,说说老虎聪明在何处?(2分)

1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1.⑴知道,明白⑵比得上,赶得上⑶留下的

12.D13.那条路不是人们日常的必经之路,可知他是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这里。

14.知他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偏僻之处吃掉15.对比。用来表现老虎的狡猾。

参考译文:

有个樵夫,在山冈上砍柴,累了休息,远远看见一人拿了许多衣服,沿途丢弃,不明白是做什么。仔细看他翻越险阻如同平地,走得十分迅速,人所难能,相貌也很惨淡,不像是人,怀疑是妖魅。爬上大树俯身看时,人已经不见了。顺着他丢弃衣物的道路,转弯抹角地来到一处山坳,有一只猛虎卧在那里。这才明白那人是伥鬼,衣服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剩下的。他急忙丢掉木柴,从山冈后面逃走。第二天,听说某村某甲在这个地方被老虎吃了。那条路不是人们日常的必经之路,可知他是用衣服做诱饵,把人引诱到这里。

万物没有比人更聪明的,人总是用诱饵捉动物,现在是动物用诱饵捉人,难道是人不聪明吗?被利益泯灭了人的灵性,所以智力反而在动物之下了。

姜三莽吓退鬼魅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吾今乃.知鬼可缚()

即素.称有鬼之处()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 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2020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专题

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南京【古文阅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 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 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陕西【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中考历年语文考题——文言文阅读(课内)真题与答案解析

中考讲义 文言文阅读(课内) 学习课内文言文阅读。 1. 能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2. 能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3. 能对文本的整体、部分或细节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把握。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理解)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 二、具体内容 (一)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就是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两个知识点:一是一词多义现象,二是重点文言实词的释义。从近三年中考来看,考查的内容都是一词多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是所选文段的重点词语,题量一般为 1 题,分值为 3 分。 【答题指导】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1.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如“亡”的本义是“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 w 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过知识梳理

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2.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3)词义转移。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3.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4.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打洞”。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另外,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还是“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左句词语的意思代入右句,看是否解释得通,以此来判断异同。2.排除法把自己有把握的选项进行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二)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就是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中的句子,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一般是一句话,主要是文段中的重点句、关键句、难句、特殊句、特色句、主旨句等。 【答题指导】 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 (1)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 (2)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3)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2019年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2019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集 七上 11 ★《观沧海》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诫子书》诸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夜雨寄北》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语文】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梳理篇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知识梳理九上一非课标篇目四十一订鬼

【关键字】语文 四十一、订鬼 王充 【原文】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鬼之击: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 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泄于目,目见其形;泄于耳,耳闻其声;泄于口,口言其事。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独卧空室之中,若有所畏惧,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译文】 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像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棒鞭子殴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像)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像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像)看见鬼在打: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像)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像)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像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全文中心】本文针对“人死为鬼”的世俗观念,用简洁流畅的语言,伯乐相马无非马、疱丁解牛不见生牛的事例,有力论证了“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的论点,表达了作者

2019年全国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四) 上传: 章杰明更新时间:2012-12-9 18:26:59 (浙江嘉兴) (三)义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③:扫,清理。橐③,钱袋。④冲循:交通要道。 21.(1)已经(2)离开(3)快速(4)丢失 22.(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23.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浙江丽水) (三)(7分) 海鸥与巷燕 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 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选自刘熙载《寤崖子》) 【注】①病:困苦。②忮(zhì):嫉妒。③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我至子所 (2)不乐依人焉 (3)燕不喻而去 2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鸥于海渚遇巷燕贤于材人远矣 B、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C、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D、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安陵君其许寡人 25、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2分) (三)(7分) 23、(3分)(1)处所(2)依附,依靠(3)知道,明白 24、 (2 分) B 25.(2分)示例一:劝告人们要自主自强,不要依附他人,以免受制受辱。 示例二:说明爱与恨、祸与福相互倚伏,相互转化的道理。(大意写出即可)

2020年中考初三背诵古诗文篇目默写(43篇全)

1/43【观沧海】曹操 1、水何澹澹,。 2、,洪波涌起。 2/43【望岳】杜甫 1、,阴阳割昏晓。 2、,决眦入归鸟。 3/4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山色空蒙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 4/43【迢迢牵牛星】无名氏 1、纤纤擢素手,。 2、,泣涕零如雨。 3、,相去复几许。 4、盈盈一水间,。 5/4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孤山寺北贾亭西,。 2、,谁家新燕啄春泥。 6/43【黄鹤楼】崔颢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 ? 烟波江上使人愁。 7/43【山居秋暝】王维 1、,清泉石上流。 2、,莲动下渔舟。 8/43【送友人】李白1、此地一为别,。

2、挥手自兹去,。 9/43【雨晴】王驾 1、,雨后全无叶底花。 2、,却疑春色在邻家。 10/43【卖炭翁】白居易 1、满面尘灰烟火色,。 2、卖炭得钱何所营? 。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夜来城外一尺雪,。 5、,回车叱牛牵向北。 6、半匹,。 11/4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禅房花木深。 2、,潭影空人心。 3、,但余钟磬音。 12/43【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 1、望极春愁,。 2、,无言谁会凭阑意。 3、衣带渐宽终不悔,。 13/4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1、,浓睡不消残酒。 2、知否,知否? 。 14/43【题都城南庄】崔护 1、,人面桃花相映红。 2、,桃花依旧笑春风。

15/43【诉衷情】陆游 1、,匹马戍梁州。 2、关河梦断何处? 。 3、,心在天山,。 16/43【归园田居】陶渊明 1、,带月荷锄归。 2、道狭草木长,。 3、衣沾不足惜,。 17/43【观书有感(其二)】朱熹 1、昨夜江边春水生,。 2、,此日中流自在行。 18/43【天净沙·秋】白朴 ,,一点飞鸿影下。 19/4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断肠人在天涯。 20/4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1、僵卧孤村不自哀,。 2、,铁马冰河入梦来。 21/48【行路难(其一)】李白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 22/4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1、怀旧空吟闻笛赋,。

中考文言文重点篇目

中考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 《陈涉世家》选段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9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①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②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②戮:杀。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县狱掾(yuàn)曹咎写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了结。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起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项籍的嘴,说:“不要胡

历年中考文言文

近4年江西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骑数千四面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1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4104502.html,]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2012)(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pdf

2019古诗文背诵篇目全集 七上11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七下15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答案版)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4)惟吾德馨惟:只 (5)谈笑有鸿儒鸿:大 (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

201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带答案解析

2017文言文中考真题汇编 答案解析 一、【2017届中考省六盘水市卷】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 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 之谓乎?(《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 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 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学不可以已.④故.木受绳则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 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答案】 (1)①甘美②勉励③停止④所以,因此 (2)C (3)①《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②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5)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就是教和学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进步.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就会慢慢发现一 些不足,然后再学习,再提高,就会弥补以前的不足。 【解析】 (1)试题分析: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 味道的甘美.旨:甘美.②句意: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强, 勉励.③句意:学习不可以停止.已:停止.④句意:所以木材 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困:所以,因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中考古诗文背诵篇目40篇(原文+翻译+目录)

古诗文背诵篇目40

1、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quǎn 亩之中,傅说fù yuè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 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论语十则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 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4 桃花源记晋桃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 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a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

2019年中考语文分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课内篇目 2019.4 一、(中考真题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一、【答案】1.B 2.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登山的过程所见的景色 【解析】1题考查的是古文的文学常识,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B姚鼐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澈:到水底;句意为: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3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登山的过程和所见的景色。 【参考译文】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二、(中考真题黑龙江哈尔滨)阅读《五柳先生传》选段,回答问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详:⑵期: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新人教版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亡: (2)宜多应.者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10.答案:(1)逃亡(逃走)(2)响应 11.答案:(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1)B (2)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古诗词背诵篇目 七年级上册: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 1《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古诗: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