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的实施意见》、《吉林省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整校推进实施细则》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规范和指导全县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中小学校(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培训的考核评价。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二)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制

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二、考核内容

校本应用考核侧重“整校推进”考核,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落实情况、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情况、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以及教师微能力通过率等。

(一)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制定科学性和有效性

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校长或主任、学科骨干、信息技术教师等 4-5 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管理团队要在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理论,瞄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确保学校提升工程 2.0 培训规划得到有效落实。

(二)校本研修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教师微能力选择的合理性和发展性。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制定校本研修规划,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规范》中选取 8-10 项微能力作为校本研修主要内容,选取的内容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指导教师选择三项微能力,要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

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常态化和普遍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在骨干引领、学科联动、互帮互学、整体提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围绕学科课程标准,以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情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 8-10 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所选的微能力,参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

(五)学区教研示范引领和互帮互学情况

以学区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在学区成员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幅射带动和学习借鉴的效果等情况。

(六)创新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情况

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实际,在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STEAM 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方面进行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情况。

(七)乡镇中心校对教学点的帮扶措施

乡镇中心校对乡村教学点通过走教、直播课堂,或引进网络公益课堂、互联网校等建立帮扶关系,通过现场帮扶、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形式进行精准帮扶的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对比等情况。

(八)教师的微能力合格率等情况

(九)校内培训资源建设情况

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校本研修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县域练功竞赛、教师微能力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相融合,遴选能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优质培训资源,校内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

三、考核实施

(一)重点考核“整校推进”的实施效果。依据《永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2016——2017学年)陶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陶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如下: 培训阶段主要目标任务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2周)研修 学员选学确定研修主题并选择相应 的课程 学员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8周) 研修与实践 选学课程 提升教师组织和参与校本 研修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按研修主题 和活动计划完成相应任务。 网络校本混合研修 开展学用结合活动 第三阶段(2周)资源建设 整合资源生成性资源分类梳理后,作 为学校资源和区域资源建 设的补充。 建设资源 优化资源 第四阶段(2周)成果总结 社区研修汇集成果 1.总结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与 成果;优秀成果作为区域教 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补充。 2.利用自主研修的常态化和 优质资源等共享机制,促进 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校本研修机制建立 五、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内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 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 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 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上表所列五项研修任务的具体活动安排见下表: 活动一:研修准备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参加平台的诊断测评,完成测试题目 2.结合诊断测评报告,完成个人反思并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3.完成项目导学课程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1周 1.形成完整的学员个 人信息 2.工作坊研修计划 活动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支撑专业发展”模块课程 2.参与“技术支持专业发展”案例分享,并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2周 工作坊集体成果:“技 术 支持专业发展”案例故

古坳完小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

古坳完小2019年下学期“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工作方案为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浏阳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读书工作系列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全校“教师读书工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以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目标,引导教师端正学风,更新观念,提升文化品位,实现教师理论素养与学科机能的综合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读书工程,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 2、通过实施读书工程,使教师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通过实施读书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 三、读书活动内容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此次读书活动内容包括教育局年初下发的“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读书读本以及以下四类书籍: 一是关于教育家的图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可以对教师具体工作有多方面的启发指导作用。 二是教育专业类图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鲜活。 三是学习方法类图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成功关键,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动,时常发表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教师阅读计划工作方案

教师阅读计划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响应并继续推行桂城街道教育局桂教研【2016】5号桂城街道“营造书香校园、促进教师发展”教师阅读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的教师读书活动。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桂江小学制定本学年教师阅读计划工作方案。 二、目的意义 读书,是人们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是人们创造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率教学的必要前提。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知识。读书,可以使人更有修养,思考问题更全面,借鉴前人所犯的错误。使自己不要再犯,看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等。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读一些有关工作方面的书籍,可以纠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所以一定要读书。 三、实施内容 (一)勤学习,营造氛围 建立学习性组织,推进全校行动,形成新的校本文化,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目标,也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学校努力营造学习化的氛围,倡导“集中与分散、辅导与自学”相结合原则,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做到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书读旧,把人读新,与大师对话,与专家探讨,让自己的大脑充满思想者、智慧者的声音,让教师用先进的理论,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 (二)多交流,学习研讨 要经常性地组织教研组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专题讨论会等交流研讨活动,学校将定期组织老师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研讨的氛围。 (三)常反思,提升智慧 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参加交流、讨论等活动,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 六、活动安排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一线教师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研修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特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满的成果。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盛了教学经验。详尽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完成了必修课24学时,选修课28课时,撰写研修日志20篇,上传个人资源3个,每月发表了研修反思,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并发起了6条话题,回复了6个话题,参与了互助研讨及特色活动,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共享资源微课程被推荐为优异,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2、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设计和技能作品2篇,参与小组磨课和课例研析回帖6次。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我勤劳地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上传的教学资源值得借用,方法行之有效、适合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数学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及思考。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 篇 引导语:在某些事情我们会有所体会,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 1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

学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读书,是教师创造未来的学习方式,是实现高效率教学的必要前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欢迎参考! 学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篇一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扎实专业知识、良好教学方法、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打造书香校园,特制定我校教师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重点,以营造浓郁书香校园文化氛围为目的,在学校形成读书热潮。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逐步推进学习型校园建设,为学校建设增添活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进一步弘扬敬业奉献的精神。 、通过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形成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氛围。 、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支师德高尚、

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以读书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标准,对比发现自己教育思想、教学行为之不足,引发读书之欲望。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能用书中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体验到读书的好处,从而养成坚持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读书,增加教师的课外阅读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教师的人生底色;努力建设教师的精神家园,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通过实施读书工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三、读书方式 1、个体研读。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研读,精读的力争读深、读透,读有思考,读有感受,并且要读写同步,每月至少写好两篇有质量的读书笔记。 、集体阅读。写摘记、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 、交流汇报。教师们互相推荐新书好书,无障碍发表争鸣,更多的时候发表指导学生读书以及自己读书的有感,通过师间心际交流,将读书思考向更广的时空延伸。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完整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个 人 研 修 计 划 单位:铁渠完小 姓名:张慧霞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 今年我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这无疑将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提升和改善。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真才实学,我制定了如下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英语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

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提升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育科研能力。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全旗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使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明显提升,教学成绩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新课改进程,提高教学质量,深化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本着“结合实际,注重课堂,突出重点,立足实际”的方针,通过各种活动和制度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活动步骤: (一)、动员学习阶段(到2015年3月初) 认真组织学习《兴和县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师中形成一种非“提”不可的共识,为各个阶段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在学习动员的同时,切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检查、评价、考核制度,保证方案的有效实施。 (二)、师能提升第一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1、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和教学专业知识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每学期每位教师选择两本自己喜欢的书和一本新时期教育理论书籍作为案头书精读、细读。要组织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

示会,促进读书学习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并将教师的读书笔记纳入常规化考核体系。 2、组织开展研究教材活动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融会贯通的能力和驾驭水平。要求组织组织金榜的学习、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学促教。 3、组织开展教育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课程专项培养培训,指导教师确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熟悉新教材,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改革方法。要求教科室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组织教师展示、研讨,每学期至少一次。 4、以外出学习和研修、访学为重点,加强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开展名师塑造工程,逐步推行首席教师制度。学校制定培训计划,并预算一定的培训经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修活动。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充分发挥其带头和辐射作用。发挥中心教研组的骨干力量,以本中心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 5、组织开展教师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考试。达到以考促学目的。根据本校学习内容,每学年至少一次业务能力考试,强化教师以大纲指导教学的能力。 6、开展以教学反思、问题研究、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听评课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以“问题研究”为形式,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科研课题,防止摆形式走过场。规范使用《单元教案本》,逐步提高教案备写质量。在备写过程中,备写内容重在组织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研究活动,并保证持续有效。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

“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

XX学校“真阅读工程”实施方案 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真读书是每一所学校的天责,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为倡导读书学习的校园风尚,决定从2016年秋季开始,在我校实施“真阅读工程”。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真阅读工程”以保证学生阅读真正发生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自觉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品质为追求,以优化学生家庭阅读环境为辅助,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感受领悟阅读文化的魅力,提高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搭建内容充实、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为载体,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引导全校师生以书为友,努力营造全校师生良好读书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让师生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塑造美好心灵,打好人生底色,不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 三、主要措施 1. 以办学理念为引领,营造“真阅读”氛围。要把我校“学经典文化,做向善之人”的办学理念融入到“真阅读工程”中去。采用阅读经典作品的方式,结合德育活动和学校文化建设,提升“真阅读工程”的质量,让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 2. 以多元化阅读为保证,创造“真阅读”条件。结合我校“三风一训”,在校园张贴与“水”相关的名句名篇。班级加强“书香班级”环境建设,完善读书角, 以黑板报形式,开辟“读书园”(如设“格言栏”、“成语苑”、“诗歌园”“读书摘录卡”等),营造符合班级特点的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开放图书室,学生可借阅图书。在校宣传栏开设“好书推荐”、“活动掠影”、“师生随笔”、“家长寄语”等栏目。成立学生文学社团。通过一封信向全校师生、家长发出倡议,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亲子交流搭建平台。集我校语文教研组群力,编著一本美文诵读集,供学生每日诵读。 3. 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升“真阅读”能力。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真阅读工程”的支撑与提升作用,我校开设阅读指导课,重视发挥课堂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迫在眉睫。在5月11日非常荣幸参加了2019年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第三期的培训,通过当天的培训和后续的网络课堂的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以前的我不认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会对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此次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了一个更新,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上所起到的帮助,也意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够,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知,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烂熟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用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优良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专题讲解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严重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 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 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 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 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 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 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 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 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 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 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 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 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4331359.html,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史鹏越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09期 笔者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论文为样本,构建分析框架,量化统计各维度指标,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州区整体的教育发展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注入通州,高标准、高定位是通州教育的新标签。教育信息化为通州教育腾飞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通州区目前紧抓“互联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融合项目,而能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教学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转变。怎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命题。 二、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分析框架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评判,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2014年5月27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基本能力围绕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展开,发展性能力围绕技术促进学生的学展开。 笔者将借鉴此能力标准,并结合通州区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注点,形成框架,具体分析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二)分析样本 已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反映了教师的主观意愿,但对教师的客观教学场景反映不足,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的体现不够。本研究选取教师的教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教学场景,总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笔者随机选取了全区4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总计117篇,除去抄袭、雷同、主题不符论文外,有效样本82篇。样本论文的选题均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内容基于實际课堂教学情境,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