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rnou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内容摘要:

职业倦怠是在助人行业中,由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及个人因素中消极成分导致对职业形成一种厌恶情感,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本研究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幼儿教师收入高低的倦怠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2.22±0.31,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比较严重,但个人成就感降低与人格解体问题尚不严重;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来看,严重倦怠的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为27.5%,有较明显倦怠的幼儿教师比例较高,仅少数幼儿教师没有表现出倦怠感;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影响。本研究主要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三方面对职业倦怠成因进行分析,并主要针对个人因素具体探讨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职业倦怠;归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职业倦怠的概念进行了介定,而国内学者基本引用国外学者的概念。Freedenberg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职业倦怠”,用来专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后来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职业倦怠”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而国内的学者基本没有超出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认识,基本都是引用国外学者的概念来定义职业倦怠。尽管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点:

1、职业倦怠与工作紧密相关。

2、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负荷过度或应激的持续进行而出现的一种身心状态。

3、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疲劳、对工作失去热忱甚至厌恶、工作效率降低等等。

4、职业倦怠产生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工作效能感降低以及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的增长即个人成就感降低。

职业倦怠多发生在助人行业中,目前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认识也主要从早期教育领域出发。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于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及个人因素中的消极成分长期作用于幼儿教师,当这种消极影响转化为深远影响时,个体长期持续处于极度疲劳的情绪状态,就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并对学生表现出冷漠的行为,而教师本身在工作中效能感不断降低及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持续增长,即出现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目前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的中小学教师,很多学者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深入研究,却很少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研究。而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在生活方面,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会影响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在工作方面,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势必对教学产生消极情绪,工作的热忱也会下降,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不关心幼儿,甚至疏远幼儿,严重者更是厌恶幼儿,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尝试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从理论、实践两方面为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有价值的理论知识。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市选取了200名幼儿教师,皆为女性,年龄范围在18—38岁之间。其中,小中大各年龄班的教师分别为:72名、68名、60名;不同办园体制的教师分布为:公办园53名、民办园43名、企事业园47名、集体园57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Mustache的职业倦怠问卷MBI问卷,该问卷的三个维度和各自包括的题目数分别是情绪衰竭维度(9个)、人格解体维度(5个)和个人成就感降低(8个)。大多数题目侧重表达的是被调查者的内心感受和体验,采用4点记分法,从“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记14分。各维度得分为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其中成就感降低维度的题目是反向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倦怠程度越高。

(三)施测过程

本研究事先征得被试和学校领导的同意,进行集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

(四)统计方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材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

表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不同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维度平均值标准值

情绪衰竭2.8253 0.6126

人格解体1.8232 0.7120

低成就感1.9236 0.4136

职业倦怠2.2268 0.3124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整体状况问卷采用5点记分,分值为0-4分,中数为2,如果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得分在1.5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1.5分以上表明存在,而2.5分以上则表明严重存在。从表1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2.22±0.31,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幼儿教师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是:2.82±0.61、1.82±0.71、1.92±0.41,这表明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但个人成就感降低与

人格解体问题尚不严重。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

表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总体分布

倦怠程度人数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

严重倦怠55 27.5%

有较明显倦怠102 51%

基本无倦怠43 21.5%

总计200

表2显示,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来看,职业倦怠分为三个层次,严重倦怠、有较明显倦怠、基本无倦怠。严重倦怠的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为27.5%,有较明显倦怠的幼儿教师比例较高,这说明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倦怠感。基本无倦怠的比例较低,仅占21.5%,表明只存在少数幼儿教师没有表现出倦怠感。

(三)幼儿教师收入高低的倦怠感比较

图1: 不同收入水平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比较

通过对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收入水平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表现出异同。由图1可以看到,高收入水平的幼儿教师呈严重倦怠感较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比例低,中等收入的幼儿教师呈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比例最高,低等收入的幼儿教师基本无倦怠感的比例最低。这说明,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影响。

四、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现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这一现象的高发人群,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也无法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幼教事业及幼儿的发展。有课题组于2004年3月-8月,采用半开放式问题和随机谈话法,随机选取公立幼儿园10所,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素质和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于幼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等问题,许多教师选择了比较消极的回答。只有23.8%的幼教认为幼教的地位高。有42%的教师认为将会离开工作岗位,从事其他行业。47.7%的教师感觉太枯燥,太累了,没有精神头。

本研究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总体分布情况、幼儿教师收入高低的倦怠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2.22±0.31,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普遍存在。幼儿教师在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是:2.82±0.61、1.82±0.71、1.92±0.41,这表明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但个人成就感降低与人格解体问题尚不严重。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来看,严重倦怠的占样本总数的百分比为27.5%,有较明显倦怠的幼儿教师比例较高,这说明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倦怠感。基本无倦怠的比例较低,仅占21.5%,表明只存在少数幼儿教师没有表现出倦怠感。高收入水平的幼儿教师呈严重倦怠感较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比例低,中等收入的幼儿教师呈明显的职业倦怠感比例最高,低等收入的幼儿教师基本无倦怠感的比例最低。这说明,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影响。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在生活方面,产生职业倦怠教师会影响同事关系,领导关系,甚至会影响到家庭关系;在工作方面,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势必对教学产生消

极情绪,工作的热忱也会下降,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不关心幼儿,甚至疏远幼儿,严重者更是厌恶幼儿,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幼儿方面,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幼儿在这样的教师在成长学习,可以想象,师幼关系肯定是不理想的,教师的消极情绪必然会影响到幼儿的情绪,这对成长的幼儿是不利的。因此职业倦怠的存在不仅给幼儿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疾患,更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因素分析

教师,特别是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会给教师本人,幼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消除或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势在必行。而要针对性地消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则必须先了解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目前关于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的研究,一般从三个方面: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而研究者在查阅了一定数量的文献后,以及针对我国早期教育领域的特点,对三方面的因素主要归结为以下:

(1)社会因素

1、社会期望值高,工作压力大

Dunham、Maslach、Mark.A.smylie(1999)都在这个成因上进行了研究。社会期望值太高,工作压力太大,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的产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其社会期望值比较高,特别是现代社会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日益多元,教师不是仅仅教授知识就够的,还要包括各种生活技能,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交给你了,那你就得为他的一生发展负责。特别是幼儿教师,一方面很多家长还无法改变传统的观念,认为幼儿教师是最轻松的工作,比较轻视幼儿教师,另一方面又特别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然而他们对教育成果又是期望立竿见影的,而幼儿教育的特点决定了真正有用的教育应该是长远的,而不是短期或即刻的,这势必导致幼儿教师来自家长及社会的期望在与日俱增,压力也较之以前要大的多,当有些教师不能有效的缓解工作压力,就会使之处于一种负面情绪中,这种情绪产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种典型过程。

2、社会支持水平低

Greenglass等(1997)研究发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绪性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和人格解体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Farber(1991)的

Education:Stress and Burnout in American teacher>中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也有很多相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提到了缺乏领导支持这个因素,公众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水平可以较大程度上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但是因为在国内,素有尊师的传统,相对来说,家长对教师比较尊重,即使有些家长还是会比较轻视幼儿教师,一般也只是针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而不是教师本身,所以在国内,发生职业倦怠的教师很少是因为受到公众的不理解;但是缺少家长的支持配合却很容易成为幼儿教师对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很多关于幼儿教师对工作满意或不满意的研究中都可以看到,家长的支持配合是教师对工作是否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缺乏领导支持也同样是产生职业倦怠的诱因之一,领导的不支持,可能让教师对工作产生厌恶或对工作失去热情,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成为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2)组织因素

1、工作量大

Blase(1986)的研究提出了该原因;Borg&Riding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都发现了相似的结论.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人口因素,幼儿园的一个班级的人数大致在33左右,而一般只有两名教师,甚至普通幼儿园还没有保育园,两个老师负责33个3~6岁的幼儿,可见她的工作量是非常大,当前又非常重视早期教育,为了不被社会淘汰,在幼儿园还要设置各种兴趣班,还要教英语,识字等等,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时间又很紧,家长的热切期望,有时任务甚至会超出教师的能力范围,这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压力从而形成“角色超载”的现象,这也很可能成为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之一。

2、学生问题

197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转自唐芳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第99页)对于幼儿教师,学生问题主要表现在师幼互动方面,幼儿对教师的影响中有一种是消极的深远影响,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笔者也做了关于这方面的访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幼儿的非亲社会行为对老师会产生消极影响。

3、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国外很多学者对这个原因都有过深入的研究,都指出角色混乱、角色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所谓角色混乱,是指从业者不清楚自己的责任、权利、目标地位和

应尽的义务,这种现象往往是因其所在的组织未能对其职责明确规定或未能按规定操作而造成的。而角色冲突常常发生在从业者感到组织所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或不恰当的时候。而当前对早期教育正在发生观念上的变革,从以前的教师中心转化为儿童中心,对儿童的潜能开发给予很高的评价,教师的职责正在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授业者,在幼儿园,教师被认为是指导者,要与幼儿平等,可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而没法放弃教师的权威,在这样的过渡时期,势必有很多教师会产生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而这样的教师就会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个体因素

1、人格坚韧性

“个人因素特别是人格特征等因素在职业倦怠的产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格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管理相同,教育和经验背景相同的个体对相同的压力通常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而言,一个人对压力的反应是他所面临的压力和人格特征相互结果。许多研究表明,某些人具有的人格特征很容易受到倦怠的伤害。这些特点是: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低、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客观评价等。”①教师,当然包括幼儿教师通常都有利他精神,往往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赋有理想主义,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很容易导致目标或理想的丧失,而最终陷入倦怠。尤其是低人格坚韧性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更能够体会到倦怠。Pierce和Molloy研究表明,高人格坚韧性教师体会到低水平的职业倦怠。Maddi 和Kobasa的研究表明,人格坚韧可以以四种方式来影响个体的倦怠过程,首先,人格坚韧性能够促进积极的应对方式;其次,人格坚韧性可以改变个体对于应激②事件的认识评价,如高坚韧性的个体更多地将应激看作是个体成长和挑战的机会;第三,人格坚韧可以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地作用于个体的应对方式;最后,坚韧性的人特征引发习惯的改变有利于个体健康,最终会减少疾病。还有很多研究和实际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着高人格坚韧性的教师在面对失败挫折时,更能将之看作是中成长和挑战的机会,不会颓废,反而会更能充满斗志,能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从而改变自己,这样的教师是不大容易产生倦怠,相反,低人格坚韧性的教师,比较容易使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而无法自拔,将自己长期持续的置在一个消极情绪中,而且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长期的负面影响环境中,低人格坚韧性的教师就很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2、控制点类型

控制点一般分为外控型和内控型,在相关教师个人的因素中,控制点类型被认为是预测教师压力和职业倦怠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普遍发现,“外控型”教师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倦怠。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空的人更多地体会到倦怠。外控型的人遇到问题会从他人和环境找原因,认为外界的原因强有力,个人很难去改变,或者说个人面对个大环境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之任之,导致她在困难和消极情绪中比较容易采用消极的手段,因此更容易体会到倦怠。“Gold考察了教师的倦怠与其对学生的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那些报告在学生控制能力方面有困难的老师更有可能感知较高的人格解体和较低的个人成就感。Fred等对191名城市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教师倦怠与教师的控制点和学生控制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那些外控的、对学生怀有监督主义观念的老师具有更高水平的人格解体和低自我效能感。

3、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当人们进行某中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韦纳认为,个体在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因此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归因时是各不相同的,而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决定了她对教学行为的归因方式,教学归因是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的

解释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归因对人的行为,情绪和期待有重要影响人们对其行为的自我归因,都能产生一种情绪体验及自我效能感,如果归因积极就能提高动机水平,增强自信心及教学效能感,如果归因消极,比如把失败归结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不但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还会产生倦怠心理。这个因素是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3~6岁的幼儿,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会遇到比小学,中学教育更多的意外,甚至会无法将教育内容顺利完成,而教师的归因方式就会很大的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教师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幼儿非常难教,甚至没法教,久而久之这种消极情绪很转化为深远的消极影响,教师会对幼儿教育产生倦怠,对幼儿教育的情感耗竭,从而体会到高水平的人格解体和低自我效能感,即归因方式消极的教师容易体会到高水平的倦怠。

4、专业能力发展

幼儿教师的技能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现代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不仅在技能(唱歌、

跳舞、绘画,钢琴、手工)要具备一定的水平,在专业知识上的要求也很高,幼儿教师不再是能唱能跳就可以了,必须学习一定儿童理论,掌握教育理论等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高低就会影响到教学水平,如果能力不强的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遇到更多的挫折,在与幼儿的互动方面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困难,而与幼儿互动水平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对教师自身的情绪也会产生影响,如果此时教师的归因风格不恰当,比如认为这种能力不够是无法弥补的,是先天素质决定的,认为自己不具备成为幼儿教师的能力,从而导致倦怠的产生。再者很多关于幼儿教师对工作是否满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中,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专业得到再教育的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满意程度要比没有再教育的幼儿教师高。因此,专业水平的高低及是否得到再发展很大的影响着教师对工作的态度,认为自己专业能力差,得不到发展的教师更容易体会倦怠。

5、满足感和价值感

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级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包括成功需要、成就感需要以及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潜能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其中包括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被他人看作专业人员的需要。Andson和Iwanicki的研究以及Fber和Maslach等人的研究也都证实了,教师的自尊需要与倦怠之间存在着高相关。(转自梁慧娟、冯晓霞的《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冯晓霞和梁慧娟的研究也发现“满足感”是个人因素中对职业倦怠影响最大的变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满足感,是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在工作中越得到满足感就觉得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概率;相反的,自我满足感低的教师,则会对工作失去兴趣,觉得自己不胜任这个工作,从而增加了职业倦怠产生的概率,而且,“满足感”与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归因方式之间还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五、对策

针对以上成因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一)让社会了解幼儿教师,做好家长工作

1、幼儿教师化被动为主动,让社会了解幼儿教师。教师不要被动的等待社会来了解你们的压力,要建立恰当的社会期望,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社会的信息工具,比如建立自己的网站,发表各种形式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压力,问题,以求社会能真正了

解现在教师面临的压力,从而建立恰当的社会期望值。

2、做好家长工作。笔者通过对两名教师和一名园长的访谈得知,家长的配合支持对教师的鼓舞很大,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的压力。得到家长的支持会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动力。教师首先要尊重家长,即使家长目不识丁,也应该得到尊重;或者家长一时情绪失控,甚至有言语攻击,教师应冷静处理;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应该尽量满足。要尽心尽力的对待每个幼儿,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家长就会愿意配合你的工作,家长才能成为你工作的支持者。

(二)增加幼儿教师岗位,提高师幼关系的质量

1、社会增加幼儿教师岗位。现在的幼儿园一个班级大致有30个幼儿,比较好幼儿园会有3个老师,1个保育员。相对差的幼儿园则只有2个教师和1个流动的保育员,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育局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将幼儿园教学小班化。应该增大就业,招聘更多的幼儿教师,同时减少班级的幼儿数量。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从而减少教师的压力,避免倦怠的产生。

2、提高师幼关系的质量。幼儿对教师倦怠的产生是有影响的,所以教师要提高师幼关系的质量。教师把幼儿当作是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就会与幼儿建立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与同伴的正向交往。当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导致师幼关系的不理想,甚至影响到教师的情绪时,教师要学会改变互动策略,对这样的幼儿更要充满耐心,要全面了解师幼关系不理想的原因,当然也要注意,不要把他们对你的消极影响转化为深远消极影响。

(三)建立人格坚韧性,学会调节情绪

1、建立高人格坚韧性。人格坚韧性低的教师更容易体会到倦怠感,因此建立高人格坚韧性是可以很好的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那么如何建立呢?人格坚韧性是一种人格特质,要改变是很不容易,个人认为可以针对低人坚韧性的特点,具体的改变一些做法和想法:

(1)建立现实的期望。低人格坚韧性的人往往会建立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所以当你建立一个理想和期望时可以告诉你比较信任的同事或朋友,家人也可以,让她们评价下你的理想,给你建议,以免你给自己订制的期望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性。

(2)建立自信心。低人格坚韧性的教师往往对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心,这样的教师可以每天给自己找5个优点,更可以让好朋友说说你的优点,每当要评价自己时,可以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可以运用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是很棒的,如果这件事我办不好,别人也一定也很难做好,不要一味的去想负面的东西。

(3)勇敢面对失败。低人格坚韧性的人往往会将失败变成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从而不去改变自己,要想减少倦怠感的产生,改变应对失败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当你面临失败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消沉,或者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消沉,然后你必须振作起来总结失败的原因,如果你觉得有难度,可以请你的好朋友一起来帮你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要努力去改变或避免自己不当的地方。

2、相信自己,学会调节情绪。针控制点类型也属于个人的人格特点,所以改变很难的,但是同样可以在行为上去改变,从而减少体验倦怠感。外控型的教师遇到问题和挫折会从他人和环境中找原因,她会扩大环境的力量,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从而容易采用消极手段对待自己的失败,这样的教师可以让自己要改变自己可以从行为上去改变:

(1)相信自己的能力。当你成功时,不要将原因归于机遇,而是尽量去表扬自己,可以买些小礼物奖励下自己,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自己的成就。当你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先不要去想环境给你造成的不利因素,而是从自己找原因,看哪些做法可能会影响你的结果,记下来。然后请你的信任的同事帮你分析环境中不利因素,比较下,然后找出可以用哪些方法去克服环境的不利。

(2)学会发泄情绪。如果你已经处于严重的消极情绪中,可以去参加娱乐活动,听听音乐、散步;甚至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耍,那会给你带来无限乐趣,忘却不快;也可以找个朋友倾诉,去KTV放声唱歌等等,当然这种方式的放松只是一时的,所以当你情绪有所好转时,不妨再试试上面的方法。

(3)充满爱心,以幼儿为前提。当你遇到的问题是在控制幼儿方面的,你可以去观察那些很能控制幼儿的教师是如何做的,可以去请教一些有能力的老教师,幼儿的年龄特征的确会让很多教师体会到无力感,如果你把这个原因看作无法逾越,那的确会容易消极,但是大量事实证明,教师是可以很好的去控制幼儿的情绪。关键是你如何去控制,如何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你可以从声音上去改变,在幼儿面前要的不是大嗓门而是温柔的,抑扬顿挫的,有表情和感情的声音;其次,当你制定一个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喜好,本班幼儿的特点。最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把幼儿放在首位,

要对幼儿充满爱。

3、改变归因风格,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心理学家希尔博士指出,人与人之间只是很小的差异,但有时很小的差异有时会导致巨大的差异。这里,很小的差异就是指人的心理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巨大的差异就是指成功和失败。显然,归因方式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的差异也体现在归因方式中,可见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是必然的,那么如何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呢?

(1)当认识某个事件时,无论成败,先可以找支笔,考虑事物的两面性,并将它记录下来。因为很多问题只放在脑中想是容易混乱,容易将一个因素扩大,而写下来是个不错的方法,容易客观些,考虑时也比较清晰。具体可以列下下面几个原因:自己的能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幼儿的情绪,幼儿的智力,等等。然后比较的客观写下原因,再做比较,将能够改变和改善的挑出来,给自己做个计划表。

(2)求助同事,当你在教学中遇到麻烦,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分析能力,那么可以请教你的同事,一班幼儿园一个班有2~3个教师,她们也和你一样,了解同一个班的幼儿,也同处一个教学环境的,当然你应该找一个比较积极乐观的同事帮你分析,这可以称为借助她人的积极归因方式。

(3)咨询心理医生,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消极归因方式是很难改变的,那么你可以请教心理医生,在我国,还有很多人不喜欢或者是不相信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不是万能,不可能去改变所有人的心理,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得到健康的心理,也不可能去改变一切,但可以在很大的限度内改善你的心理,相信它的人可以得到很大帮助,因此,当你觉得自己的消极已经影响了你的生活,不妨去咨询心理医生,大胆的吐露你的想法和困惑,让心理医生帮你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

4、提高专业水平。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纵贯整个职业生涯的历程,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整个生涯中都应该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努力发展自己的专业。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包括很多,这里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就要把握好,否则更容易体会倦怠。

(1)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幼儿园,幼儿需要全面发展,五大领域的教学,教师不可能样样做到精通,因此,你应该找到一样你能做的非常好的技能,比如你对音乐教育非常精通,你可以在这方面形成特色,不断研究新的音乐教育方法。同样,你也可以是在舞蹈、美术、语言或者英语等等,总之,要努力去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并且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

(2)进行再教育。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会组织进修班,让部分教师进修,从而提高她们的专业能力,如果你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不要浪费掉,不要把进修当作是走走形式,如果你认真的看待进修,学习可以提高你专业能力的理念、技能。相信你一定会有所获得,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即使在理念上得到提升,对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你可以在一个比别人高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你可以更少的体验无力感,从而减少倦怠感。

(3)给自己创造条件提高专业能力。现在是信息时代,幼儿教育也在发生着变革,在网上有很多教育经验和教育理念,如果你闭塞自己的思想,那么你肯定是得不到发展的,作为幼儿教师也应该利用网络带来的好处,多多浏览幼教网站,学习别人好的,可行的经验。教师也应该多看专业杂志,和书籍,实践固然重要,理论的铺垫也是很重要的,而且观念的更新也是专业水平的提高,所以不要进入工作,就把在学校里学的知识抛弃。再者,如果你有经济条件,还可以自己去进修,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5、确立恰当的信念,具有献身精神。信念是一个人内心坚持的观念,是做事的出发点,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和教师的某些高级需要有关系的,这些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教师如果没有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或者被尊重的需要,会很容易对工作失去热忱。而这中自我满足感和自己所确立的信念是相关的,一个恰当的信念能让你在很多时刻感受到满足感。相反则会让你失去满足感。那么要确立怎么样合理的信念呢?不要给自己定一些空的、又理想化的信念,那样反而使自己陷入迷惘中,得不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将自己的信念具体化,有以下几点做参考:

(1)将自己定位于是幼儿成长中一个重要他人。幼儿的启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未来。教师在其中扮演重要他人的角色,孩子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就是你,这是多么光荣的职责,相信自己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你见证了幼儿成长,在幼儿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功劳,这样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情感上的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又可以分为情感和知识的教授上,在情感上,你可以将自己看作是孩子“妈妈”,如果你将每个孩子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即使看到他们学会说一句新的话,你也会感到幸福,因为是你亲自教授的,那也是种成就感,当你无时无刻的体会到这种自己的价值时,对自己的职业也会越来越热爱,从而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3)知识教授上的重要他人。教师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信念,不要说我要把我所

知道的教给孩子们这样的空话,或许你只要给自己这样一个信念,我让幼儿学会快乐的增长知识。那么你并不是非得让幼儿学会认识很多汉字,会说英语,让幼儿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当幼儿在获得知识时感受到快乐时,你也会感到满足,你或许没有教授他们大智大慧,但你的信念是让他们快乐,而他们正在体验快乐,那你的价值在体现着,你的自我实现在得到满足,同样,你也会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职业,倦怠的体验也会更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确定不同的信念,但是不要把自己定位于高不可攀的位置,也不要确立那些空的不现实的理想,把那种太伟大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信念,那样反而会破坏你体验到自己的高级需要,会让你在职业中得到更多的压力和挫折。

总之,职业倦怠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许多不利,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幼儿教应该努力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以健康的心态去培育祖国的未来,要想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15--17

2、杨秀玉,教师职业倦怠根源探析——以巴利A法伯的研究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05,6:10--13

3、唐贵芳,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7:35--38

4、李培忠,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3--26

5、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14--15

6、孙惠利,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36--37

7、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7:20--21

8、但菲,王红艳,吴琳,冯璐,幼儿教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2:12--14

9、董淑花,黄依林,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0:3--5

10、李婵娟,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审视幼儿教师职业困境[J].早期教育,2005,9:12--16

11、莫源秋,幼儿教师如何避免职业的倦怠状态——兼谈幼儿教师的心理自我保健[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6:10—14

附录

职业倦怠问卷(MBI)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这里是一个职业倦怠量表,旨在测量职业倦怠水平。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校类别: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民族:语种:来自地区:教龄:月收入: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

1.我感到自己的感情已经在工作中耗尽了。 ( ) ( ) ( ) ( )

2.每天下班时,我通常感到已经精疲力竭了。 ( ) ( ) ( ) ( )

3.早上起床的时候我感到很疲劳,还是不得不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 )( )( )

4.我很容易理解学生对事物的感受。 ( ) ( ) ( ) ( )

5.我感到对待有些学生象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 ) ( ) ( ) ( )

6.整天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实在是对我的考验。 ( ) ( ) ( ) ( )

7.我总是很有效地处理学生地问题。 ( ) ( ) ( ) ( )

8.我感到工作使我精疲力竭。 ( ) ( ) ( ) ( )

9.我感到自己能够通过工作积极地影响他人的生活。( ) ( ) ( ) ( )

10.自从我干了这份工作后,就变得对人冷淡了。 ( ) ( ) ( ) ( )

11.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变得感情麻木。 ( ) ( ) ( ) ( )

12.我感到精力很充沛。 ( ) ( ) ( ) ( )

13.工作中我经常有挫折感。 ( ) ( ) ( ) ( )

14.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太努力。 ( ) ( ) ( ) ( )

15.我不在意某些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 ( ) ( ) ( ) ( )

16.与人直接打交道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 ( ) ( ) ( ) ( )

17.与学生相处时,我很容易就创造一个轻松的气氛。( ) ( ) ( ) ( )

18.能够与学生一起工作我感到很高兴。 ( ) ( ) ( ) ( )

19.在工作中我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事。 ( ) ( ) ( ) ( )

20.我感到自己好像已经竭尽全力了。 ( ) ( ) ( ) ( )

21.在工作中,我能很镇静地应对一些情绪问题。 ( ) ( ) ( ) ( )

22.我感到学生们会把自己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我。 ( ) ( ) ( ) ( )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感谢恩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您的治学态度,思维方式以及对学生

的无私关怀都让我感触颇深。您百忙之中帮助学生修改论文,大至文章结构,小到每一处注释,都严谨待之。这也激励着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老师为榜样,追求扎实的学术,砥砺高尚的品格。

时光荏苒,大学生活行将结束,我要感谢学院各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学院同学对我的帮助!感谢我的父母!我是靠着很多人的辛苦、操劳与付出才完成学业的。四年的学习,让我感受到学术的博大精深,领略了母校的文化底蕴,这些让我成长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唯有不懈地追求进步,才能报答恩师、父母和朋友

们的关怀。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学者颇具见解的学术论文或论著,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思路让我受益匪浅,在此无法一一列明,亦表示衷心的感谢。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研究 开题报告 专升本0401 赵娜 指导老师:秦金亮教授一.选题意义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我国现处知识经济文明的时代,高科技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教育就更显其重要,而在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基础教育。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然而对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⑴。”同样地,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要想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因为生命活力的激发需要有活力的生命⑴。”那么如今的幼儿教师是否具有有活力的生命,一则调查让我们堪忧。陈珠玲在对广州市和深圳市的120名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忙而且特别累、“保育事故”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过多、工作时间过长、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⑵。在这样的生存状况下,幼儿教师很难拥有强烈的工作热情,更别提具有活力的生命力了。在我们对幼儿教师做预调查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教师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在工作上回避困难,遇事推诿,缺乏进取心,认为工作没有意义,觉得前途暗淡。这些就是明显的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或称工作倦怠最早是由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提出,他采用“倦怠”一词来描绘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⑶。而在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的职业倦怠的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的症状⑷。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成为一种科普性的知识。但是在对各个行业(主要是服务业)的人们进行倦怠研究时,常常把它看作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获得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状况、表现、以及原因分析,以此作为管理者进行调整、改进的依据。然而职业倦怠并不是以静态的形式存在的,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倦怠并不只是在某一时期出现,它是运动的、发展的,随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不断运动、不断发展。显然,它是以动态形式存在的,它是个运动体。在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主要也局限于了解职业倦怠的状况、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避免或应对的策略。只把握了它的静态形式,对于它的动态意义没有过多的关注。事实上,职业倦怠作为一个运动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进行运动,当然它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那么它的运动规律是怎样的,是直线上升、螺旋上升,还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把教龄、年龄作为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本文主要是研究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中职业倦怠的特点。 二、文献综述 1.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研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倦怠”一词从Freuderberger提出至今已有三十一个年头,在这漫长的三十一年内,它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许多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感慨:刚开始时热血沸腾、豪情壮志,可时间一长,就变得安于现状、平淡无为、还有得过且过的想法;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山村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现就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工作者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中小学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社会舆论及期望值过高 社会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得学校成了“无限公司”,教师也成了“无限责任人”。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在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的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2、经济收入偏低 近年来,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得教师的经济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收入仍然是偏低的,尤其是小学教师。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小学教师入不敷出。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心理失衡,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则心绪不宁。乡镇山村的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3、工作强度过大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刚参加工作时,人们一般工作热情度高、资源充足,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榆林市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交流谈话等方式了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等方面。社会、幼儿园和个人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以保证幼儿教师队伍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对策 引言: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幼儿教师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不能有效地缓解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据研究表明,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自身带来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幼儿的发展,最终受害者将是幼儿。为了了解榆林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交流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幼儿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榆林市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现状比较严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倦怠现象。 一、榆林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教育在当今社会与个人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教师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技术职业,是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根基,但在制度认定上又不在义务教育范围之列,社会历史原因长期的影响,使大众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教师的关注度也不够。根据国家政策,教育改革不断地推进,学前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与考验。榆林市是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地区,较东南部发达城市起步更晚,幼儿教师多趋于年轻化,多缺乏经验。面对压力,幼儿教师无措的同时也产生了较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多数的教师有明显的倦怠倾向。教师职业倦怠对幼儿教师自身和教育幼儿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 二、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 1、幼儿教育具有主动性和不成熟性。由于幼儿具有主动性,他的活动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活动范围时常会超出预想,这就使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经常会遇到许多不可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消极的工作心态和生活心态,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行业之中,教师也不例外。而造成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七个原因: 一是职业压力感。当今社会,教师承担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教学成绩的排队,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行,评聘分开竞聘上岗,教师聘用制,趋于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钩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在教师评聘机制的冲击下,传统的“同行是对头”等自私狭隘观念和“业务封闭、专业保守”等不良现象在教育领域内不断滋生。从而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沮丧、压抑和对工作、生活悲观冷漠,表现出失去工作热情,以消极、否定甚至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二是教师考核因素。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情绪越来越消极。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考核的分数在运转,采取填空式的对号入座。考核考什么,教师就要准备什么。以前我们经常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而现在分数也成了教师的命根。 许多教师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往往得不到合理肯定与认可,各种荣誉往往与他们无缘。这样,他们的心灵都被扭曲了,

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三是校长“一言堂”。在学校管理上,往往是校长“一言堂”,都由他说了算,各种评优评先,也是校长意图的体现,教师敢怒不敢言,工作的挫败感也就油然而生。学校校长“家长作风”等问题,造成教师对工作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出现职业倦怠。 四是没有上升机会。由于多数学校暂时没有位置可上升,许多有进取心的教师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得到后备的培养。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就逐渐麻木了。这样,教师就逐渐丧失工作热情与上进心,难免产生职业倦怠。 五是工作没有动力。许多农村学校,关起门来办教育。几十年如一日,工作上没有新意,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许多工作沿袭旧例,依靠惯性,凭借所谓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如一潭死水,既没有新水注入,又没有浪花激起,在这样环境里工作,怎能不出现职业倦怠呢? 六是学生因素。在这个法制年代,学生被过多地保护,教师的利益被漠视,在师生冲突中,教师永远是弱者。如,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教师完全有权利进行批评教育,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权利也被剥夺了。因为教育学生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来麻烦,受到处分,甚至会招来报复。为此,教师害怕批评学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为此,产生职业倦怠也在所难免。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为此我采用了访谈交流的调查方式与泸水县老窝中学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了老窝中学教师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看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为: 1、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对缺乏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要么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要么将问题夸大化,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了两个极端措施,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悉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疏于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抱着“混饭吃”的心态进行工作,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对未来没有信心。工作过程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教学工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接受同事和领导的建议。永远停留在现状,无法在工作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3、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经常带着情绪上课,动辄对学生乱发脾气,甚至还会将生活中或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 4、在人际交往上逐渐疏远他人,经常与人发生争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论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封面、本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研究提纲、课题研究计划、本课题研究现状及主要参考文献要求打印。 2、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要求手写。 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论文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的时间安排。 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 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6、指导教师意见、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均要有“同意开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学 学生学号: 系别: 教育科学系专业: 学前教育 届别: 指导教师: 本 课

题 研 究 目的 、 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的 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让人震惊的教师虐童事件,一个女教师居然满脸微笑着,两手拎着五岁孩子的耳朵并提起离地!这个事件发生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都在思考这个教师为什么会这么做,而我认为,职业倦怠感是导致这起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词,”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现象,具体而言,“职业倦怠“是指那些长期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事件过长、工作压力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一种身心耗竭的状态。而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这一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对幼儿教师的概念有各种阐释,根据《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理论卷》,幼儿教师是指“在幼教机构中,对 3~6 岁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即指受社会的委托,在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从事教育和保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我们都知道,教师是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而幼儿教师更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极大的危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同时,对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职业倦怠的原因个人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结果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外因可以分为一下四点: 第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其高的,一个家庭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子女,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于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学生的德育水平导致教师的教育效果不显著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指导,所以虽然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效果是很难显现的。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培养的学生需要至少十年后(小学教师则需要的时间更长)才能地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的,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兴趣的丧失。 第三: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导致收入不高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中的知识分子。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而言意义已并不大了,屈服于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第四:教师的社会交往环境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同时,由于缺乏校长或上级(如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等)支持,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使得教师产生工作极没有意思,工作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内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过重的职业压力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大量的备课与批改作业,

浅析幼儿教师流失严重及其原因分析

浅析幼儿教师流失严重及其原因分析 【字体:大中小】【打印此页】【返回】【关闭】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流失职业倦怠社会地位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流失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下、保教工作负担过重、幼儿在园安全责任大和职业倦怠严重等。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主体之一,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积极探寻解决办法。 随着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幼儿教师队伍。然而这只队伍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调查结果表明,想改行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为57.8%,而年轻教师中想改行的人数比例更是高达66.1%。①据天津师范大学韩映虹介绍,从1998年开始,天津师大共培养了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2000多名,目前一直从事幼教工作的不到1/4。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主体之一,解决好幼儿教师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造成幼儿教师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多重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社会地位不高 1.1 待遇普遍偏低 幼儿教师的收入偏低已是众所周知,这种情况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中都存在,尤其是聘用制的老师。据了解,江苏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的年薪是3-5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年薪平均仅有1-2万。我国现有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其中90%以上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②即有100多万的幼儿教师生存在体制外,她们与编制内的老师同工不同酬,甚至干的多拿的少,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严重打击了编制外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有研究对福建省沿海部分地区的52所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生存状态作了调查:“36.4%的教师月收入在500元以下,进一步访谈得知,月收入500元以下的教师实际收入仅为二三百元;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教师也大多限于五六百元。”农村小学教师的基本收入平均每月1000元左右,而幼儿园教师平均每月五六百元左右(无编制教师的工资只有三百元左右)。跟当地农村的整体收入水平相比,幼儿园教师的收入偏低。③ 1.2 专业化程度不高和入职条件低 尽管《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教师的任职标准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并未”依法”执行。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了一些学历较低、也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作为幼儿教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城市和农村,许多初高中毕业生走上了幼教岗位,由此来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幼儿教师的入职条件低;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使人们认为幼儿教师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和技能。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入职条件较低、经济待遇又不高,从而导致了其低落的社会地位。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社会地位的根本在于加强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和入职标准的建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政策。”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的努力才是关键。幼儿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才能保障其社会地位。 1.3 大众对教师缺乏理解与尊重 学前教育专业实质上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它涵盖了心理学、儿科学、人类

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在长期的幼儿园走访工作中,笔者除了切身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纯真无邪,也深深地感到幼儿园老师的工作很辛苦!在得到这些收获地同时也发现了幼儿园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家长和孩子甚至笔者的同事一直反映的幼儿园老师好“凶”、老师的脾气发的是很没有道理、老师的牢骚没完没了等问题。家长和孩子普遍认为是因为老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出了问题,所以她们会将脾气发在孩子身上。但是笔者通过走访以及在和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园领导水平低未能调动起老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感受也时时在困扰着众多的幼儿园老师。通过查证大量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很多研究结果和笔者走访得到的结果都是非常相似的。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就在思考本来开朗活泼的幼儿园老师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们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符合老师的职业要求的。因为情况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幼儿园里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是笔者决定要弄关注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从“金太郎”变成了“大灰狼”? 一个偶然的巧合,在与朋友的学术沙龙中,“职业倦怠”这个话题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听着朋友们的讨论,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我们的幼儿园老师,隐约觉得大多数幼儿园教师都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且有的老师程度已经很深了。从笔者查的一些资料来看,有的幼儿园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有的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问题。 二、分析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丛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工作压力,或深感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而表现出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关注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了。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原因主要有教师没有专业发展和拓宽的机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过于局限老师的生活和工作发展等原因。研究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的文章很多,但是笔者发现,真正探讨如何解决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 三、建议 1.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 随着二期课改、教学优化等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专业素质的发展了,因此他们也要求自己所在的幼儿园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的竞争中更加有竞争力,所以幼儿园是否能够为老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就直接会影响到老师对所在幼儿园的满意程度。如果幼儿园不能为老师提供这样的机会,或者是对机会的分配严重不公平都会加重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作为管理者应该密切关注每个老师的发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身心健康和学生。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组织、职业、个人等四个方面的因素。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作为教师个体,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征兆时,应勇于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职业倦怠的症状,查处自己的压力来源,主动寻求帮助,设法加以化解。教师应学习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及时疏导、排解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困扰。 关键字、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一、引言 职业倦怠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明显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精神状态 和工作效果。因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和消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师管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职业倦怠是指对长期的工作压力作出反应的心理综合症状。最早把倦怠引入临床心的研究领域,用以描述生理和心理枯竭的助人者,后来有关职业倦怠的涵义扩展到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教育行业。将倦怠定义为一种心理的综合

症状,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1)中小学教师是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的职业。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其中情绪衰竭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2)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日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工作,被动应付。 (3)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的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 (4)因此,为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未来,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了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种种压力,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完整版)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选题缘由 1、研究者对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职业是现代人家庭之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社会背景,是表现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谋求自我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研究发现,职业倦怠不仅给教师个人带来了生理、心理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最终的牺牲者”。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承担着日益重要和艰巨的任务,而教师又在这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根基,但在制度认定上目前又不在义务教育之列,加之社会历史原因的影响,造成大众对幼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幼儿教师的关注程度不够。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普便存在职业倦怠感。研究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找到更好的缓解策略或解决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从定义方面 关于“职业倦怠”一词的最初界定是由纽约的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的,用以描述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含义与成因研究综述》作者:梁慧娟来源:《学前教育》2005年01期 综合Freudenberger和Maslach的定义,将职业倦怠看作是:“个体无法应付职业活动中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3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 ),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又diminish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其中情绪衰竭是这一系列症状的主要方面,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教师常常表现出疲劳感,烦躁易怒,容忍度低,敏感紧张等,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非人性化的教师表现为:不愿意与幼儿接触,对幼儿表现出冷漠、厌烦,也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还易于攻击他人,讽刺同事,对幼儿进行挖苦、漫骂,甚至滥施惩罚。个人成就感降低表现为:教师们开始感觉到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再有什么值得去做,感觉他们无法给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大变化,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于是产生无助感。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指:因为长期从事幼儿教育职业,导致幼儿教师情绪和精力消耗过多,而出现的身心疲惫状态和对工作以及工作对象的疏离感。——《昆明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作者:王欢 (二)在成因方面 1. 主观因素 (1)个体的个性 性格内向、安静少言的幼儿教师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幼儿教师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性格开朗豁达的幼儿教师对人对事持乐观态度,自信心强,能很好自我调适工作中的压力。相反,性格孤僻内向的幼儿教师面对职业压力就显得尤为被动、无所适从,从而加重了压力,诱发职业倦怠的发生。 (2)个体期望值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如何认识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所谓的教师职业倦怠从字面理解即是教师们厌倦了该行业,并在该行业的各项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懈怠的情绪。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2、教学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 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环境的原因。 1、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2、环境原因: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1]范文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一)

浅谈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身心衰竭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社会认同不高、自我价值不能实现以及幼儿教师个人心理承受状况差异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要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可依靠幼儿教师提高自我干预自我调节能力、幼儿园科学管理以及社会正确评价幼儿教师这三种途径。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冯晓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中有2.9%处于严重的职业倦怠中,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具有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瑞典作家爱伦·凯说道:“教育一个小孩,就等于把一个灵魂的生死之权握在手里。”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担负着保育与教育的双重责任,其喜怒哀乐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某一次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对幼儿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消除对策就显得特别重要。 倦怠指的是一个人因精力、能量或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变得效率低下的个体特征。而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分为三个核心成份:第一,情绪衰竭,指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第二,去个性化,指人际关系倦怠,个体以消极、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第三,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评价降低。相应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类型主要有精疲力竭型、狂热型、能力富余型。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意表现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的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之一。幼儿教师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最近公布的一份“中国工作倦怠指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比例在所有职业中位于第三,高达50.34%,而幼儿教师在所有的教师中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绝大多数属于精疲力竭型,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对他人情感的疏远和冷漠。生理方面的表现为:累、头疼、发牢骚、心绪不宁、浮躁不安、不想说话、面色苍白、血压、心率升高。心理方面的表现为: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暴躁、没有信心、个人成就感低、自我效能感低。当幼儿教师进人职业倦怠时,往往会造成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严重的可能还表现出某些过激行为,例如体罚幼儿、自闭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进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没有保障。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笔者经过与多名在职幼儿教师访谈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一)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 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龙头中心小学李艳林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某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不少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作为教师,心里都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教育蓝图:社会是我们生存的土壤,为我们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领导、同事、学生,为我们营造和睦的工作环境;学生是我们精神的“粉丝”,时刻追随我们的思想之光……在这迷人的画卷中,我们积极进取,大胆探索,辛苦但不疲惫,忙碌却也快乐!然而,事与愿违,在社会现实的洪流中,部分教师正走进一种情绪衰竭、热情减退和成就感低落的职业倦怠的怪圈。职业倦怠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客观原因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教师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浅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浅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摘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不高、幼儿教师个人心理承受状况的差异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要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可依靠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整、幼儿园科学管理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加强社会支持这三种途径。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压力;调节 职业倦怠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据了解,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就是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我国有些研究人员曾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过一些调查,其情况也证明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的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呢?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经过与多名同行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社会因素 1.1 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事实上,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已经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为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幼儿教师也大有人在,本科生进幼儿园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然而人们对幼师的概念一直认为“就是哄孩子的阿姨”。 1.2 社会形势对幼师的要求较高。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2 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2.1 工作量大。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