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中国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

-----------------------------------------------------------------------------------------

中生代新生代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

上新世N2 5.00

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

渐新世E3 37.5

始新世E2 50

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

中生代

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

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

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

-----------------------------

元古代

新元古代

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Nh 800 晋宁运动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Ch 1800

古元古代吕梁运动

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

五台纪Wt 2500 阜平运动

-----------------------------太古代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Ar 4600 地球形成

----------------------------------------------------------------------------------------------------------------------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

地质年代表

列。”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时代单位有代、纪、世、期、时。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代的名称和界的名称相符合,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纪——代的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纪的名称和系的名称符合,如寒武纪、奥陶纪等。

地质年代的命名

震旦纪——很早以前,在我国(特别在北方)就发现在古老变质岩系(即前震旦亚界)之上,含有丰富化石的寒武系之下,发育了一套巨厚的完整的没有变质的或变质程度很低的沉积岩系,其中除含有大量藻类化石外,很少发现其他生物遗迹,当初就把这套地层命名为震旦系,其时代称震旦纪。震旦是中国的古称。中国是震旦系发育最好的国家,地层完整,剖面清楚,分布广泛。因此,我国很早就把震旦系列入我国地质年代表中。

寒武纪——是因英国的寒武山脉(今译坎布连山脉)而得名。

奥陶纪和志留纪——是根据英国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名称和古代民族名称命名。

泥盆纪——是因英国西南部泥盆州(现译为得文郡)海相岩系而得名。

石炭纪——因英格兰的高山灰岩及其含煤层而得名。

二叠纪——最初得名于乌拉尔山西坡的彼尔姆州,“二叠”则因该时代德国南部地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套而得名。

三叠纪——当初按德国南部地层的三分性特点而命名。

侏罗纪——按法瑞交界地方侏罗山(现译为汝拉山)地层研究而命名。

白垩纪——按英吉利海峡两岸主要由白垩土地层构成而命名。

地质年代歌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详细划分

地层系统dìc?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a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

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níp?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ardi?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ardi?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a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sāndi?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

附:第四纪名称来历。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全新世(Q 4/Q h ) Holocene 0.012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人 类 出 现 约2-3 更新世(Q 1Q 2Q 3/Q p ) 2.48(1.64 ) Pleistocene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上新世(N 2) Pliocene 2.82 5.3 新近纪 (N)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上 Upper 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统Series 下Lower 世Epoch 早 Early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中新世(N 1) Miocene 18 23.3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渐新世(E 3) 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 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12 65 ( 新阿尔卑斯阶段 ) 喜 马拉雅阶段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古近纪 (E) 哺 乳 古新世(E 1) Palaeocene 动 物 繁 盛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晚白垩世(K 2)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白垩纪(K) Cretaceous 早白垩世(K 1) 70 135(140)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晚侏罗世(J 3) 中侏罗世(J 2) 侏罗纪(J) Jurassic 早侏罗世(J 1)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晚三叠世(T 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中三叠世(T 2) 42 250 印支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三叠纪(T) Triassic 裸 子 植 早三叠世(T 1)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物 繁 晚二叠世(P 2) 盛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 1) 40 290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晚石炭世(C 3) 中石炭世(C 2) 石炭纪(C) Carbonifero us 早石炭世(C 1) 72 362(355) 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晚泥盆世(D 3) 蕨类 植物 繁盛 中泥盆世(D 2) 晚 古 生 代 (Pz 2) 泥盆纪(D) Devonian 早泥盆世(D 1) 47 409 印 支|海西阶段 海 西 阶 段 鱼类繁盛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晚志留世(S 3) 裸蕨 植物 繁盛 中志留世(S 2) 志留纪(S) Silurian 早志留世(S 1) 30 439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晚奥陶世(O 3) 中奥陶世(O 2) 奥陶纪(O) Ordovician 早奥陶世(O 1)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 华北升起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早 古 生 代 (Pz 1) 寒武纪(∈) Cambrian 早寒武世(∈1) 60 570(600)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 量发展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联 合 古 陆 形 藻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 晚期海侵加广 新元 古代 (Pt 3) 青白口纪 200 1000 蓟县纪 400 1400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中元古代(Pt 2) 长城纪 400 1800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成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绿藻) 地 台 形 成 吕梁 阶段 新太古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出现 Archaean 太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 岗岩侵入 冥古宙(HD) 4600 2800 陆核形成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 始形成

中国地质调查局预算标准

目录 第一章地形测绘 0 第一节地形测量 0 一、操纵测量 0 (一)工作内容 0 (二)困难类不 0 (三)操纵测量预算标准 0 二、地形测量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不 (2) (三)地形测量预算标准 (2) 第二节制图 (2) 一、地形图编绘 (2) (一)工作内容 (2) (二)困难类不 (3) (三)地形图编绘预算标准 (3) 二、地形图数字化 (4) (一)困难类不 (4) (二)地形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4)

三、地质图数字化 (5) (一)困难类不 (5) (二)地质图数字化预算标准 (5) 四、地质图计算机成图 (5) (一)困难类不 (5) (二)地质图计算机成图预算标准 (6) 第二章地质测量 (7) 第一节区域地质调查 (7) 一、工作内容 (7)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7) 三、区域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7) 第二节专项地质测量 (8) 一、工作内容 (8)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8) 三、专项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8) 四、地质剖面测量预算标准 (9) 第三节区域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9) 一、工作内容 (9)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9)

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四、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0) 第四节专项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测量 (11) 一、工作内容 (11)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1) 三、专项水文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1) 四、专项生态环境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2) 第五节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12) 一、工作内容 (12)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3) 三、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3) 四、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预算标准 (13) 第六节专项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难测量 (14) 一、工作内容 (14) 二、地质复杂程度分类 (14) 三、专项工程地质测量预算标准 (14) 四、专项环境地质、地质灾难测量预算标准 (15) 第三章遥感地质 (16) 第一节航空遥感彩色摄影 (16)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信息一览 表 1.岩土与工程地质系 导师姓名职称 导师 类别 性 别 出生 年 招生专业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唐辉明教授博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数值模拟、地质灾害治理tang 殷坤龙教授博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 工程及防护工程 滑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岩土体稳定性 研究 yink 项伟教授博导男195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xian 晏鄂川教授博导男1969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理与利用,滑坡监测与 信息化防治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演化过程描 述与模拟 yecy 余宏明教授硕导男1952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地质灾害分析研究、预测、防治,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 yuh 方云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动力学,岩土文物保护dsz@ 刘佑荣教授硕导男1955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力学,岩土工程liuy 冯晓腊教授硕导男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工程特性,城市工程地质fdgs 邓清禄教授硕导男1962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地质,地质灾害防治deng 林彤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软土地基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预 报与治理 linto 李云安教授硕导男1965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地基基础岩土工程,滑坡灾害地质工程,地 面变形环境工程 liyu 谭松林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软基处理,地灾评估tans 王洪兴副教授硕导男1957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hxw 滕伟福副教授硕导男1963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岩土体稳定性,地灾评估teng 唐朝晖副教授硕导女1964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公路岩土工程,环境岩土工程zhta 简文星副教授硕导男1967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研究,滑坡的监 测、模拟、预报与防治技术研究,环境岩土 工程,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wxj 胡新丽副教授硕导女1968 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斜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及效 果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及治理工程 设计 hux 吴益平副教授硕导女1971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GIS在岩土工程 中的应用、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 ypw 马淑芝副教授硕导女1974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土测试技术,水岩耦合数值分析及工程应 用 jhbm 贾洪彪副教授硕导男1969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 工程 岩体结构网络面模拟,地灾评估jhbm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 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选) 印刷: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传抄的办法; 始于明代中后期民间报房的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此后出现“黄皮京报” 发行: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因此,邸报又称驿报;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 京报有人专送 6.邸报与现代报纸的区别。(主观)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 积极作用:①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②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梁发、王韬、钱昕伯)受到新闻 工作的职业训练; ③在印刷设备和技术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最早的中文铅字和印刷 机,都是从国外进口,首先在外报使用的) 2.简要评述王韬的主要贡献。 ①鼓吹国人办报。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②重视报刊政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集 ③致力于革新文风。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 3.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外报可报道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古代报纸只记载朝廷政事 ②在板报思想上,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古代报纸却没有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方针的

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611地球科学概论2008(B)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质年代: 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 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岩浆: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矿物: 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成矿作用: 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称为成矿作用 风化作用: 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断层: 岩石破裂并且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者称为断层 构造运动:

内营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位移的作用 克拉克值: 地质学上把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称为元素的克拉克值。 大陆漂移说: 原由魏格纳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古生代时全球惟一的“泛大陆”,于中生代时开始分裂,轻的硅铝质大陆在重的硅镁层上漂移,逐渐达到现今位置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 地质灾害: 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二、简答题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目前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的反演等进行研究。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简述海洋的沉积作用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古代 1官报 邸报定本制度《读开元杂报》印刷技术应用----宋代 P9 两份进奏院状《天变邸抄》P28 《急选报》 2 小报(非官报) 内容:封建官报不准备报道和未来得及报道的事情P18特点P19第四段商品性(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宋代) 3京报 清代(明代中叶开始产生我过民间报房办的报纸P21 P38 京报的内容 辕门抄,京门抄的概念P40 为什么说京报是古代最完备的报纸?发行,内容P38 近代 1 外国人办报 A 鸦片战争以前 代表报刊 境外《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米怜3条原则P45 境内《东西洋考》〈新闻纸略论> 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转文 -<天下新闻>------印刷 2外文报纸 第一家<蜜蜂华报> <广州记录报> <中国丛报> <各国消息>------第一个石印 这一时期报刊的性质 B 鸦片战争以后 1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遐尔贯珍> P53 <万国公报> 2商人资本家半的中文报刊申报,,上海新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所办副刊<消闲报> 3外文报刊P51得臣报,士蔑西报, 耔剌报, 字林西报----旧中国影响最大 天津<时报> eg: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论述) 答:1过程(鸦片战争前后) 2 性质(两个方面) 中国人办报 上海<隳hui报> <西国近事汇编> P77 1873年8月<昭文新报> P76 <述报> ---印刷 (重点)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三个第一--------政论著称,报刊政论家,政论文集 写作原则及其意义 维新派办报: <万国公报>---à<中外记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创办时间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各个代表报,创办时间,创办人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P109—110 <大公报>,<京话日报>,<时报>,<东方杂志> 需注意: 1时务文体 2 梁启超的板报活动极其新闻思想,舆论观(对他这个人物要能够串起来),可分为两个时期: 戊戌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规范

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2、D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20-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3、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4、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5、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6、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214-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6、《探矿工程地质编录讲义》 编写:陈子裘山西省地矿局二一四队总工办 7、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8、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9、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958-8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 GB/T17412.1-1998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质图用色标准( 1 ∶ 500000 ~、 1 ∶ 1000000 )( GB6390-1986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1 ∶ 50000 )( GB 95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中国地质概况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Km2,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珠穆郎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第一高峰;西北有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峰峦峻拔,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涛浪翻滚,蜿蜒东流;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丘陵与盆地纵横交错,沃野与河湖相映生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之地,更为现代中国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重要基地。 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公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层: 中国幅员广阔,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中—下太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出露总面积粗略统计为860261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9.6%。 其中:太古宇出露面积为737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0.9%; 元古宇出露面积为5963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6.9%; 下古生界573500Km2,占6.7%; 上古生界945600Km2,占11%; 中生界2457700Km2,占28.5%; 新生界3955810Km2,占46%。 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显生宙生物化石丰富。太古宇、大都元古宇以及部分活动带的显生宙地(岩)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 岩浆岩 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吕梁期: 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侵入岩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吕梁期: 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地质信息技术实验室 基于IP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 究成果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一二年七月

基于IP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成果报告 项目名称: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 场景流媒体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项目负责人:诸云强 项目联系人:诸云强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起止时间:二O 一一年八月~二O 一二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课题基本情况 (1) 第一节课题背景 (1) 第二节目标与任务 (1) 第三节主要工作量及成果 (2) 第二章项目实施及数据源 (2) 第一节项目组织与实施 (2) 第二节数据来源 (3) 第三章工作内容与实现 (4) 第一节系统分析与功能设计 (4) 第二节系统功能实现 (5) 第四章质量监控体系与质量保证 (11) 第一节组织保证 (11) 第二节质量评述 (12) 第五章取得成果与建议 (13) 第一节主要成果 (13) 第二节问题与建议 (14) 附件 (15)

第一章课题基本情况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为满足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服务需求,基于已经建立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及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实时传输系统,进行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野外地质调查场景流媒体管理核心技术研究,为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提供可行的实时多源(点)音视频调度、管理、存储、实时广播及历史点播流媒体发布解决方案,开 发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进行野外试点应用,初步实现远程野外工作验收的多点调度管理及全网实时广播。 通过本项目课题研究,依托已有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和卫星资源网络体系,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管理及远程验收等应用场景,专家组通过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就可以观看现场工作组汇报,实时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情况,实现各野外节点视音频的调度管理及实时发布,提升野外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水平及管理能力。 目前基于双向视频会商的管理调度技术和流媒体发布已较成熟,而本课题现阶段选用的多点单边会商是利用编解码设备实现的,编解码设备在基于卫星传输的多级网络上的管理调度及流媒体发布尚无成熟技术平台支持,本课题在对现有编解码设备通信控制及传输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管理调度平台开发,选用成熟的流媒体发布技术,解决单边会商视音频在多级网络上的调度管理、实时发布及存储点播,搭建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音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 第二节目标与任务 基于已经建立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及野外地质调查数据实时传输系统,为地质调查信息网格服务平台提供可行的实时音视频调度、管理、存储及流媒体发布解决方案,开发基于IP 技术的多点单边会商音视频管理及流媒体发布原型系统,进行野外试点应用,初步实现远程野外工作验收的多点调度管理及网络实时发布。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国人早期办报主张: 1、林则徐译报汇编《澳门新闻纸》。 2、洪仁玕《资政新篇》(近代新闻史上最早的新闻理论设计)、郑观应《盛世危言·日报》、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二、国人早期办报活动: 1、《昭文新报》,1873年,汉口,艾小梅,国人在国内所办的最早的近代报纸。 2、王韬和《循环日报》: (1)王韬:①中国近代第一个报刊政论家,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循环日报》; ②早年游历欧洲诸国,是我国最早提倡学习西方、变法自强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 ③提出了一系列办报主张,并撰写数百篇政论文章,直陈时弊,内容广泛,所著《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④确立了报刊政论文风,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循环日报》:①1874年于香港由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创办的我国第一家政论报刊,在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②其宗旨为“强中以攮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 ③首创以政论作为报纸的灵魂,对报刊政论文体的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3)报刊政论文体:①是我国近代中文报刊出现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政论文体; ②其特点是:直陈时事,浅显通俗,不附典雅; ③在这一文体发展中著名政论家王韬作用最大; ④报刊政论文体对后代影响深远,尤其为梁启超的“时务文体”奠定了基础。 四、维新派报人报刊: 1、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1)1895年8月17日,维新派第一家报纸《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11月中旬)更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主编),成为其机关报。(康有为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其生平第一篇政论文章《强学会序》) (2)1896年1月在上海创办《强学报》作为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2、《知新报》,康广仁,1897年2月22日,创刊于澳门,是维新派在华南重要的舆论阵地。 3、《湘学报》,谭嗣同、唐才常,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特点:①言论最为大胆;②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湘报》,谭嗣同、唐才常,1898年3月7日创刊于长沙,是华中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报刊,被成为全国最好的维新报纸。 4、《国闻报》,严复,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是维新派在华北重要的舆论阵地。特点:①维新党人第一张日报;②严复翻译的《天言论》发表于其旬刊《国闻汇编》;③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报纸书刊,讲究斗争策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新闻传播学考研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学考研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 真题 1、清华大学考研真题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与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9=45) 1.精确新闻学 2.棱镜门事件 3.拟态环境 4.二级传播理论 5.尼尔·波兹曼 6.观点的自由市场 7.蒙太奇 8.美国便士报运动 9.史量才 二、简答题(15×3=45) 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与意义。 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 三、论述题(20×3=60)

1.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举两个例子。 3.关于大V责任运动,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8新闻与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9=45) 1.精确新闻学 答:精确新闻学又称精确新闻体、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美国学者、新闻记者菲利普·迈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特点是用精确的数据、概念来分析新闻事件,尽可能避免主观的、人为的错误,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公正、令人信服。这一新闻报道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风行于美国新闻界,后传遍世界各国新闻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界开始运用这种新闻报道理论和方法报道新闻信息。 2.棱镜门事件 答:棱镜门事件是指发生在2013年的美国情报局泄密事件。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诸多秘密被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

2020最新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2020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地质工程专业介绍 地质工程专业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并分析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 主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地质学基础、工程力学、工程数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岩土钻掘机械基础、岩土钻掘工程工艺原理、地质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地质工程试验测试技术、地质工程数值模拟。 核心课程示例: 1.示例一 (1)工程地质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弹塑性力学基础(56学时)、建筑制图(5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普通地质学(48学时)、岩石学(32学时)、矿物学(32学时)、构造地质学(64学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32学时)、岩体力学(48学时)、土力学(56学时)、水文地质学基础(40学时)、地下水动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8学时)、工程地质勘察(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工程钻探与取样技术(32学时)、工程物探(24学时)、工程建筑概论(40学时)、岩土工程监测(24学时)、工程招标投标与概预算(32学时)、地质灾害防治(32学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32学时)、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专业讲座(32学时)。 (2)岩土钻掘方向: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72学时)、流体力学(40学时)、液压传动(48学时)、机械制图(96学时)、测量学(4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6学时)、金属材料与零件加工(32学时)、地质学基础(72学时)、岩体力学(40学时)、土力学(40学时)、工程地质学基础(40学时)、岩土钻掘工艺学(48学时)、钻井液与工程浆液(48学时)、岩土钻掘设备(40学时)、基础工程学(56学时)、基础工程施工技术(40学时)、岩土测试技术(32学时)、新技术专题报告(16学时)。 2.示例二:基础地质(51学时)、构造地质(3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土力学(34学时)、岩体力学(51学时)、水文地质学(34学时)、工程力学(1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测量学(51学时)、弹性力学(34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载荷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34学时)、数理方程(34学时)、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算法(34学时)、弹性力学中的有限元(34学时)、地基处理(34学时)。

中国新闻事业史大事年表

中国新闻事业史大事年表 1815.8.5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22.9.12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创办葡文周刊《蜜蜂华报》这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1827.11.8英国鸦片商人马蒂讯和美国商人伍德在广州创办英文报刊《广东纪事报》这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1833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是中国本土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53..9.3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 1858.1.由《子子刺报》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香港最早的商业报刊1850.8.3英国商人奚安门创办上海首家报刊——英文报刊《北华捷报》 1872.4.30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申报》以营利为目的,不同于之前的宗教报刊 1882字林洋行创办中文报《字林沪报》 1893.2.17英国商人创办《新闻报》上海报坛形成“申,沪,新”三报鼎力的局面 1874王韬创办早期国人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循环日报》这是第一份完全由中国人管理而取得成功的报纸 1895——1898年间形成了我国第一次报刊出版高潮 1895.8.17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他们最早的报刊《万国公报》这是维新派“欲开民智,先开官智”的理论实践 1895.11维新派成立了具有政党性质的社团“强学会”12.16日《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文》 1896.8.9维新派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1898.12保皇派在日本横滨创办《清议报》其宗旨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1900.1.5革命派兴中会第一份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 1902.2.8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其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 1903.4革命家邹容写了一个小册子《革命军》《苏报》连续发表,震怒清廷,著名的《苏报》案发生P21 1905.8.20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1905.11.26《民报》在东京创刊,其后《民报》和《新民丛报》展开论战P16 1907.4.2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第一份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报纸同时,于右任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创办了《民呼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被称为“竖三民” 1911.1.3詹大悲创办《大江报》 1911.10.10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创办了影响较大的报刊《大汉报》《中国民国公报》 1912史量才接办《申报》在各方面进行改革P73 1913葵丑报灾P34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评审暂行办法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的质量,依据有关标准、要求和国土资源部成果报告评审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按本办法进行评审。 第三条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探矿工程、实验测试、测绘印制、信息技术等各类项目的成果报告。 第四条 报告评审应坚持实事求事、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保证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五条 报告评审依据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及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第六条 报告评审工作由地调局统一组织,分级实施。重点项目由地调局直接组织评审,一般项目由地区地调中心(地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或委托其它有关单位组织评审。 第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完成成果报告编写后,应按地调局统一安排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第八条 申请报告评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 (二)通过了野外验收; (三)形成文字报告和各类正规图件; (四)技术资料齐全。 第九条 报告评审前,项目实施单位应准备好以下资料: (一)野外验收意见书和补充工作的报告; (二)项目合同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 (三)文字报告(送审稿)及附图、附表; (四)初审意见。 第十条 组织评审单位收到成果报告评审申请后,应及时确定评审形式,评审委员会组成,并与申请评审单位商定评审时间等有关事项。申请评审单位应提前15日将被审成果报告送达评审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 评审委员会一般由5—9人组成,经费较少项目,人数可酌情减少,组成人员应覆盖野外工作涉及的主要专业。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不得少于总人数的50%,其中评审委员会主任必须由地调局聘任的监督审查专家担任。 第十二条 报告评审一般采用会议审查形式。审查组通过听取项目组介绍、答辩,审查各类资料,经过讨论后形成评审意见书(附件3)。 经费较少、不需答辩则可对报告作出评价的项目亦可采用函审。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

内容简介 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面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石地层划分、生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生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层型剖面位置,生物化石标志,层型剖面岩性特征,同期岩石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比,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一部分 地层概述 前言 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工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立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一般概念 1.1 地层学(Stratigraphy) 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而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一门基础地质学科。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石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方式和演化历史。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石——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火山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 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体。能以明显界面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面与相邻的岩层和岩石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石体的不同方面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因此,地层划分的类别也是多样的。如,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等。 1.4 地层区划(Stratigraphic regionalization)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个地区的地层发育特征和状况颇不相同,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加以对比研究,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之处,阐明其原因,并划分出不同的地层区域,这即是地层区划。这种划分不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而且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地层工划主要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来划分。而决定和影响这些特征的,主要是地壳的活动性、古地理与古气候条件、古生物群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其中构造环境起着控制作用。现行的地层区划,是综合各个层系共同特点的综合地层区划。 地层区划可分为两级。一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一级构造单元(或构造域);在同一地层区内,“系”级以上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区系上应可对比,“统”级地层单位可基本对比。二级地层区划(即地层分区),相当于大地构造分区上的二级构造单元(地块、褶皱带);在同一地层分区内,要求“统”级地层单位在岩相和生物组合上完全可以对比,“组”级单

中国地质发展史(短小精悍)

中国地质发展史 ——思想与知识的准备 Xueyezi 2007.8.19(七夕节) ——出自:小木虫 十八世纪后,西方工业勃兴。英国的生铁年产量,从1700年的12,000吨,上升到1840年的139万吨;而仅过四十年,到1880年即又增到775万吨。(Loverimg,T.S.,Minerals in World Affsirs 1943,附表23)英国煤的年产量,也从1700年的261.2万吨,上升为1836年的3,000万吨;1854年,即仅过十八年,便再翻了一番多,达到6,450万吨。(杨异同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条件、方法和特点》1959,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页20)包括地质学在内的矿学日益精进,1830年英国莱伊尔(Lyell,Sir Charles. 1797-1875)的《地质学原理》开始出版,地质学作为逐渐形成的基础学科,活跃在科学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中国社会还沉湎於“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之中。开明一点的,也仅仅把科学视为“外夷”的“形而下”的技艺,更不知地质学为何物。尽管开采了几千年的矿产,但并未弄清这些矿产是怎样形成的,还认为地下有“龙脉”,怕犯“风水”,不用说不敢在皇帝的陵墓附近开矿,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坟墓也得让它三分。以至曾纪泽(1839-1890)有“吾华开矿较西人为难者,厥有二端:一曰股本难集;一曰风水难避”之叹。(1889年12月29日致盛宣怀函1984,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盛宣怀档案之四》页8)曾纪泽曾出使欧洲八年,通英语,懂一些科学,所以有此感慨。 西方的地学思想与知识,在明末清初通过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带来了那个时代西方对地球的新认识,如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大地是球形乃至地球是绕日运行之类。中国人以惯用的“此乃中国古已有之”的态度接受了下来。但当时地质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西方也尚未确立,称得上属於地质学范围的知识,传来的不多,有的还杂有谬误,如1659年来华的比利时籍耶稣会教士南怀仁(V erbist,Ferdinadus 1623-1688)在所著《坤舆图说》中介绍维苏威火山时,说它“昼夜出火,爆石弹射他方,至百里外”现象是描述出来了,但其实这不是燃烧生成的火,原因他就没讲清;接着说:“后移一圣人遗蜕至本国,其害遂息。”还说罗马南边所产铁矿挖尽后,二十五年又会再生等等,更是信口开河了。但就这本书总体来看,书中对地球的重力,大气圈,地下水和地面水的关系,侵蚀作用和地震成因等等,都从科学的角度有所介绍,并已有了地层构造的模糊概念,反映了地质学在孕育时期所达到的水平。(南怀仁,《坤舆图说》大东书局据道光二十一年木刻本影印《指海》第十二集)可是此后由於清廷闭关锁国,特别是雍正(1723-1735)时放逐传教士,致使译事中断百馀年,而此时在欧洲正是地质学兴起的“英雄时代”。中国社会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大门被迫打开,情况才有了变化。 地质科学的传入中国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此时地质学在西方也是新兴的学科。 1853-1854年,英国教会在上海举办的兼有翻译印刷出版功能的“墨海馆”,出版了一本用中文编写的《地理全志》。从现已找到的历史材料来看,它是第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地球科学知识的中文书。据李鄂荣查证,在中文中“地质”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是本书首先使用,日文中的“地质”一词,也可能即源出於此。(李鄂荣:“地质”一词何时出现於我国文献1986,地质学史论丛(一)页100-10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