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塑机关服务文化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1

建塑机关服务文化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1

建塑机关服务文化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1
建塑机关服务文化  促进和谐矿区建设1

建塑机关服务文化促进和谐矿区建设

机关党委

2007年,机关党委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塑工作指导意见,大力建设机关服务文化,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党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和部署,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年初,机关党委班子召开专题党委中心组学习会,认真学习了《集团公司2007年企业文化建塑工作指导意见》和主要领导关于企业文化建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达成共识:只有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统筹内外,均衡发展;精细管理,提高双效”工作思路,结合精细化管理年的目标任务,以培育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提高员工素质为根本,以强化凝聚力、执行力、学习力、创新力“四力建设”主要内容。完善建塑方式,丰富建塑载体,营造和谐共生、目标同向的价值追求导向,力求员工进一步把企业价值观印刻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结合机关实际,确立了机关文化建塑主题:服务文化建塑。机关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服务、协调、沟通、监督。如何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来打造机关文化品牌,对于促进和谐机关建设,凝聚机关员工思想,充分发挥机关在集团公司各项工作中的龙头示范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2007年党委工作意见中,机关党委对建塑机关服务文化作了精心安排和部署,并将其作为党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着力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重视文化教育,使文化理念扎根在员工群众心灵深处,为机关文化建塑奠定思想基础。教育先行,思想开路。2007年机关党委通过网络教学、支部教育、部门学习、市民学校、老

年大学等形式,加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灌输和教育。机关党委政工科肩负着日常教育的组织和监督工作。平时,机关党委政工科及时地将集团公司的有关文件和领导关于企业文化建塑

的重要讲话、企业文化管理经典案例、成功管理经验等学习资料上传到内网,方便机关各部室员工进行下载和学习。同时要求各党支部和各部室利用三会一课、部门学习例会时间对员工进行文化理念、价值体系、企业愿景等的辅导和讲解。社区群众教育方面,协同居委会开办市民学校,每周排定课时,开展文化讲座和论坛。双退人员学习方面,利用老年大学,开展文化学习、宣传和讨论。同时通过评选学型个人和单位等,鼓励员工进行自学。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集团公司文化理念和建塑目标深入员工和群众心里,得到了深度的认同,为机关服务文化的建塑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以6S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员工行为训练,规范机关服务行为。一是严格执行《机关员工行为规范》,从政治行为、业务行为、工作行为、涉外行为四个方面规范机关员工日常行为举止,保持机关员工队伍精干、廉洁、高效。二是持续开展企业文化礼仪。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礼仪补充规定》,要求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场合、频率和动作要求,规范地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如每周一升旗仪式、重要庆典仪式、会议及培训等,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相关文化庆典和仪式内容等进行调整和补充,使之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更加贴近员工群众要求。三是强化6S管理,按照机关6S管理实施办法,完善管理标准体系,把6s管理的20个要素分配到所有岗位上,根据不同的岗位对每个要素进行分解细化,制定出符合不同岗位作业要求、能够实际操作的具体标准,从而形成完备的6s管理标准体系。四是加大对员工行为的监督考核。制定严格的岗位考核标准和细则,不定期地对机关员工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兑现。通过监督考核,固化优良行为,使之逐步形成习惯。目前,机关已经把员工行为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之中,直接与个人收入和“三工并

存、动态转化”挂钩,员工的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持续培育员工竞争意识,使机关服务工作与时俱进。学习是提高机关员工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企业的学习力、竞争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007年机关党委继续深入的开展了学习型个人和集体评选表彰活动,持续培育机关员工的学习力和竞争力。4-5月份,机关党委开展了部室讲评活动,通过自荐、网上互评、党委和工会委员联席会综合评议、结合2006年度部室绩效考核等方式,共评选表彰奖励了8个先进部室,22个先进科室,26名优秀员工,推荐淮北市劳动模范1人。5―7月份,机关党委开展了学习型红旗党支部、学习型模范班子评选表彰活动,对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先进党支部及党支部班子进行表彰奖励。9-11月份,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投票方式表彰了一批学习之星。

(四)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机关服务品质。一是进一步规范员工考核。在认真总结2006年考核工作基础上,上半年,机关党委对员工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制定了“三工并存”评比标准,使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责任更加明确。通过季度实施和考核,员工责任感、使命感有所增强,对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认同。二是积极参与集团公司部室绩效考核工作。在集团公司部室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参与了一至四季度机关部室绩效考核的日常动态考核及定性定量考核材料的收集、修改、整理和考核结果汇总统计工作。三是积极参与机关日常精细化管理与督查工作。参与机关精细化季度创优检查和考核,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机关员工参加升旗仪式等工作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四是开展CIA“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经过精心筹划和充分酝酿,8月下旬,机关党委、机关工会、机关精细化管理推进办公室联合,在机关范围内开展了CIA“创新成果”评选活动。活动旨在

提高机关部室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效益、提升工作效果,评选结果纳入部室绩效考核进行奖惩兑现。11月中旬,机关党委与集团公司精细化办公室等联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部室申报的20个创新项目进行了评比表彰,共评出技术创新奖、工作创新奖、管理创新奖、优秀创新奖各数名并予以奖励。

(五)开展“皖煤人标准”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机关员工标准化服务理念。为深化机关文化建塑,促进企业价值观和员工行为的有效统一,按照皖北煤电党发【2007】33号文件要求,机关党委在全体员工中深入开展“皖煤人标准”主题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从2007年9月20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止,历时15个月,共分学习教育阶段、主题实践阶段、总结检查阶段三个阶段进行。学习教育阶段,机关党委所属各党支部利用三会一课、部门学习例会等时间,借助报刊、网络、电视宣传专栏、悬挂标语等,在机关掀起如火如荼的学习标准内涵的热潮。12月底,机关党委和各基层党支部对活动第一阶段工作进行认真总结。目前,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

(六)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将服务文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一为职工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制定了机关困难、伤病职工救助、慰问办法。看望慰问遗属及困难、大病职工、家属98人(户),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共计金额30200元。办理企业年金参保登记627人。共为机关员工办理“职工意外互助保障”退保508人次,为10名职工办理了出险理赔,赔付金额为59600元。开展大病医疗互助保险的续保工作,07年参保人数为673人,参保率达80%,为8名参加大病医疗互助保险的出险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办理赔付手续。积极推行《在职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参保率达66%以上,超额完成上级参保率达50%的要求。为机关社区居民388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与协调工伤善后事宜,协助安排亡故职工、离退休人员丧葬抚恤等事宜。二开展职工文体娱乐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知识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以及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等,

进一步丰富机关运功和居民的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公民道德意识和抗不良社会习气侵蚀能力,自觉养成讲文明、求和谐的生活习性,为推进和谐皖北建设作出贡献。

三、主要成效

1、通过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机关员工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形象明显改善,机关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2、通过服务文化建塑,机关作风明显好转,一种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机关风气在已经悄然形成,机关各项工作稳步攀升。

3、通过6S员工行为训练和皖煤人标准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机关员工服务意识和归属感明显增强。

4、通过企业文化建塑,达到了员工个人发展愿景与企业发展远景的协同,员工能够快乐地工作,并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自己也享受快乐人生。

5、企业文化建塑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通过无障碍沟通协调、无隔阂关怀和各种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开展等,机关内部形成了积极、进取、平等、和睦、友爱、互助的和谐氛围。

一年来,机关企业文化建塑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集团公司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机关党委将向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塑先进单位学习,进一步创新建塑工作载体和思路,结合机关工作实际,将机关文化建塑工作推上新台阶。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行政管理专业(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培养方案

行政管理专业(企事业行政文化建设方向)培养方案 (2015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知识;良好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崇高的敬业精神,在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中,从事企事业行政管理及文化建设(工会工作、文化建设、品牌推广、管理咨询)的复合性、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文史类、高中起点的大学本科。培养规格和要求是:(一)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拥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敢于挑战、富于创新的精神。 (二)人才规格 1.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方法论;掌握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及其基础应用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管理学、企业文化学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动态、企业文化最新理论,掌握最前沿的企业文化信息。 2.能力结构: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逻辑分析、文字写作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企业文化咨询、设计能力和管理咨询能力;具有组织机构设计与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技能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岗位拓展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具备独立从事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够独立进行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咨询、策划和文案制作。 3.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爱国守法,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交礼仪素质,尊重别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专业素质:掌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能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法律基础知识,能运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利益;掌握专业技术基础知识,能利用管理学和企业文化学知识设计和管理组织文化建设;能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知识解决员工团队问题;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姓名:刘章旭 班级:建筑工程zk1102班学号:2011701717 辅导员:周建林

关于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文化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我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省的部署,我市自今年以来全面推进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调研中了解到,目前,莒县、五莲县已经建成了县级支中心,东港区、岚山区、日照开发区支中心正在建设中;全市80%以上的村建成了基层服务点。乡镇、农村的做法是,同党员远程教育基层点相结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终端设备接受合播放共享工程文化信息,实现了二者的共建共享,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随时点播收看精彩的文化类节目。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莲村投资170万元建成了文化广场、戏台,添置了多媒体投影机,每晚7点至9点定时播放“共享工程”内容;岚山区岚山头街道王家庄充分发挥服务点的功能,向农民群众播放科普知识和文化类节目;莒县招贤镇董家坡村投资4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5000㎡的文化广场,并在广场安置了大屏幕背投电视,接通了共享工程节目信号,每天晚上向村民开放;五莲县许孟镇院西村共享工程与党员教育、文化科技信息服务、瓜菜销售“四位一体”,成为助推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平台;日照开发区车家村服务点配有20多台微机,有专门的管理员,每天对村民开放。共享工程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力保障了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32.6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6.71亿元,市级投入2 3.5 亿元,区县(自治县)投入2.45亿元。首先保障文化事业投入法定增长。全市各级财政把文化事业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年初预算和超收收入分配均体现法定增长的要求。2006一2008年,市财政对文化投入高速增长,累计投入25.29

行政部文化建设计划

行政部文化建设计划 第一部分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 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与存在不足,结合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和今后趋势,行政部计划从十个方面 开展年度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 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争取做到组织架构的科学适用,再做大 的调整,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的组织架构中运行。 2、完成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 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薪酬制度; 迁制度,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养雇员主 人翁精神和献身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6、在现有绩效考核制度基础上,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考 评办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与正常运行, 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有效性。 7、大力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训,加大内部三年不 3、完成日常行政招聘与配置; 4、推行薪酬管理,完善员工薪资结构,实行科学公平的 5、充分考虑员工福利,做好员工激励工作,建立内部升

人才开发力度。 &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 人; 9、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调动公司所有员工的 主观能动性,建立和谐、融洽的企业内部关系。 集思广益,为企业发展服务。 10、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 和根本利益。 二、注意事项:行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行政部在设计制订年度目标时,按循序渐进的原 则进行。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行政部将无法对目标完成质 量提供保证。 2、行政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 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 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 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行政部在制定年度 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协助。

5.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蕴涵着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在现代社会,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当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种单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物质生活提高,甚至不惜付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代价的做法,是与和谐文化所倡导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和谐文化来指引和推动。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帮助人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们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文化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对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摩擦,如果不注意协调、妥善解决,就会引起思想混乱,甚至导致社会危机。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 三、建设和谐文化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经济条件、社会地位、个体背景的差异,各阶层之间、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乃至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需要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调解机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调解和整合的功能,社会越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越需要发挥思想文化、道德规范沟通思想感情、调节人们行为、整合社会关系的作用。和谐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敌视、相互欺诈、相互对抗。建设和谐文化,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就能够形成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认识、处理社会关系的新方法,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互谅互让、友好协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典型经验介绍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典型经验介绍 近年来,我市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念为指导,以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等化、标准化为目标,夯实了城乡文化设施基础;以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地挖掘城乡各地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展示不同的文化亮点,分类指导,梯级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科学性;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文化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探索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强化保障,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优质服务惠及群众”的公共文化发展之路。为把德兴建设成为赣浙皖三省交界最具魅力山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我市按照完善城区一批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场馆,再建设一批乡镇文化站,最后实现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政府主导,全力完善城区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按照《德兴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德兴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细则》的标准要求,先后建成了德兴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城乡科技规划馆、文广新办公大楼、德兴市图书馆和文化馆新大楼、江西矿冶博物馆、德兴市艺术中心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大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尤其是江西矿冶博物馆,占地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布展面积达2000度平方米,成为江西省十大主题博

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二是以乡镇文化站设施建设为抓手,逐步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效能。十一五期间建成了达到“三室一厅”功能要求的12个乡镇文化,实现了乡镇文化站全覆盖,并全部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乡镇街道文化站每个面积都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每个文化站阅览室配备了电脑、阅览架、期刊架、2000册以上图书,并有电子阅览功能。教育培训室配备了电子琴、二胡、笛子、锣鼓等音乐教学器材。多功能厅配备了投影机、点歌系统和各类艺术培训设施和室内健身器材。文化站成为当地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最佳场所之一。三是重心下移,力争实现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我市按照各村(社区)设施条件、服务辐射范围、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进行示范先行、标准分类、梯级推进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市128个村居按一类点16个、二类点48个、三类点64个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今年内力争完成80%的建设任务,2018年基本全面完成。一类村居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十个一”标准进行建设。既一个文化礼堂或戏台、一套专业演出音响、一套舞台灯光设备、一套投影设备和点歌系统、一条文化长廊(含带身边好人榜阅报栏)、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室、一个村史馆、一套网络广播系统、一套体育健身器材、一个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体育、健身广场(含一条健身路径)。在16个一类村居文化建设点中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居率先实施网络广播系统覆盖每个自然村的广播“村村响”示范工程,力争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市、乡、村三级广播系统全覆盖;

浅议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建设

行政管理廖小波 201007064068 浅议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行政文化建设 【摘要】政府行政是一种“生态现象”,服务型政府也是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生成、运行和变革的,构建服务型政府在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行政文化的建设将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型社会的建设模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行政文化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在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文化还处在继续摸索的阶段,本文将对行政文化的建设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字】服务型政府行政文化行政观念创新建设一、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不良行政观念分析 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观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根本目标。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本着眼点,树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和价值观。然而,传统行政文化中的一些不良行政观念,如“官本位”等,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障碍。因此,克服传统行政文化中的糟粕,建设服务型行政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行政人员的价值观念,从而指导服务型行政活动的开展,推动服务型政府构建。 在弄清“官本位”之前,有必要解释下行政文化的含义,那么何为行政文化呢?行政文化即是社会文化在行政领域的表现,是人们关于行政组织的价值观念以及与该价值观念相对应的行政组织的行为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官本位”意识导致的权力崇拜的社会心理偏好影响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实现。我们所说的“官本位”是指做官的处于中心位置,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在社会运行与调整过程中,以官员的意志和利益作为轴心的社会权力结构;(二)是指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就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以做官为享受特权、谋取私利的手段;(三)是在价值观念形态上,其内容和本质特征是以官阶的有无与大小作为判断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本标准,把获取更高的官位作为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的过程中,这种渗入骨髓的对权力的心理崇拜——“官本位”具有久远的历史根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在短时期也不可能消除。 首先,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政治生活,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管文化,而官文化的内核就是官本位; 其次,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传统,是在文化心理上彼此不能将对方视为与自己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公民,实际上就是一种等级观念;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否认个人作为主体的基本权利,强调君主和官吏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再加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普通民众的社会关联度和自组织程度极差,无力抗衡强大的官僚势力,从而更加重了人们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二、行政文化对服务型政府的影响 中国行政文化发展经历了统治型行政文化、管理型行政文化和服务型行政文化三个阶段。以儒学思想为主体的传统行政文化既有其历史合理性,也有其根本的现实缺陷,从整体上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行政文化处于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转化的过程,其特征表现为依循守旧与开拓创新,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了新时代的重要位置。 农村文化发展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必须紧扣十九大提出的“完善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农村文化建设,逐步提高农民文化 生活质量。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市通过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设 施变得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一是按照“整合资源、综合利用、 共建共享、统一管理、服务群众”的原则,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三县 (区)20 个乡镇全部建成综合文化活动站,设置率达 100%,全部达到国家西部建 设标准。站舍面积达到 300㎡,单独设置率 100%,均设有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 图书室、培训教室和共享工程活动室并配备相应设备及室外活动场地;全市 194 个行政村均建有基层公共文化活动中心,补齐了文化站服务不到的地区,提升了 服务半径。二是实施品牌活动走进基层,常年组织开展“我为乡亲送戏来”、三下乡” 、百姓健康舞培训等活动,建立了文化辅导员下派制度。按照“资源下移、重心下 移、服务下移”的原则,积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 公里。实施品牌活动走进基层,常年组织开展广场文化艺术节、春节秧歌社火展演、 百姓健康舞大赛、全市群众性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全市 90%以上的乡镇、 村都有群众自发成立的文艺团队活跃在各类舞台,为市民带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 品,成为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市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我市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较南部地区还有差距。XX 年自治区人 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建设规划》,XX 年自治区人民 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其中对基 第 1 页 共 6 页

行政文化的特点

行政文化的特点 一、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特点 消极的特点 第一,中国行政文化属伦理型文化,当代中国行政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历史上德治传统的影响。德治源于周朝的行政文化模式。德治提倡以治国者的自身道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抽象的品德修养为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味强调管理者的抽象品德和修养。 第二,中国行政文化突出表现为人格取向,在行政管理中具体地表现在人格化的权威服从关系和人格化的人际交往关系。 第三,中国行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封闭与排他的特征。行政体系缺乏与其他社会体系的经常性交流,行政活动也就缺乏相应的透明度,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来自社会有效的监督。 第四,中国行政文化中形式主义非常明显。行政活动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常规,因循故习,做官样文章,公文旅行,办事拖拉,久而久之,养成了很大的惰性。 第五,中国行政文化带有浓厚的官本位色彩。由于泛道德主义,个人取向,封闭排他,形式主义等因素,行政活动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有时行政权力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

积极的特点 1、导向性。行政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行政目标的确立。同时,行政文化还能使行政人员、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引导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2、约束性。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借助其微妙的作用,以看不见的形式操纵着行政组织的活动,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 3、自律性。中国行政文化所固有的自律性,是现代行政管理所不可或缺的。道德作为行政权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整合性。行政人员坚守的价值观和信念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 5、人本性。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与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中国行政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特色也是现代行政管理所需要的,它对于增强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对于改进行政管理方法,对于强化人们的主人翁意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当代行政文化创新的意义和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公共行政内外部环境的全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 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 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引言: 无论什么社会,在一个时期中总有一种文化起主导作用,同时又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的。例如中国封建社会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中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正是这些思想与封建统治紧密的相结合才造就了中国5000年的辉煌历史。同时又有道家、法家、佛教的共存并立;在现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与土著文化的多元共存。在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应当树立、新时代和谐文化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一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建设和谐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对和谐文化的认知 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左传·襄》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在字典中和谐是:融洽,调和的意思。实际上和谐是指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均衡,协调,整体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然而,由于世间中非均衡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和谐与不和谐成为伴随人类发展的永恒矛盾。造成人来为了短期利益而导致社会自然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发生。如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过大,阶级对立,以及国际间时刻发生的流血事件。在中国近几年这种不和谐现象更加突出。沙尘暴,荒漠化,水土流失,非典,禽流感,甲流,地震。等等每一起事件都在震撼着国人的心,而这一切都根源于源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经济与文化不协调所致。所以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那就是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

第14课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 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自觉投 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 化的作用,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文化的作用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古今中外的实例讲授、教师启发、引导,课上案例分析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设计] 【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 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 【教师讲评】: 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大约有四类。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文化部等部门正在起草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今后在城乡社区街道,将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说,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能,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受各种因素影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是相对比较弱的。一些基层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公共文化设施,导致一些基层群众在温饱无忧之际,闲来无事,经常没日没夜地打麻将、打网络游戏等,

渐渐丧失了武装头脑、丰富人文情怀的意识。文化部提供的数据也彰显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15万个行政村没有文化设施,占总数的26%;仍有2014个街道和38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30%和11%。 基层公共文化配套状况,让笔者想起了“木桶定律”: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前,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其中不少成绩是在“城市”层面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仍有诸多不足。假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那根板短得可怜,一座城市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从何而来?城市的文明建设又将何以为基? 一个地方文明的标志,或许不是大楼有多高、有多少家高级商场,而是有多少家图书馆、文化馆,以及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运作状况;评价一个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或许不是看闹市中的

硬件建设,而是看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生活。原因很简单,在公共文化配套、服务方面,基层往往是“最短的那块木板”。以此论之,筑实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亦是开启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腾飞新里程”。 因为,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远远并非“一公里”那么简单,它还牵系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全局,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也体现着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惠及全民的大方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建设状况,不仅事关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亦关系到社会未来公共文化服务新起点、新局面。 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指标体系,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产

浅谈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

浅谈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制胜成为行政管理的时代主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改革已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在改革进程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些原有行政文化要素所起的消极作用,感觉到外来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领域的冲击,逐渐认识到行政文化的重塑对中国行政改革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本文把我国现代行政文化为特定研究对象,阐释了行政文化的概念,以及我国当今行政文化弊端,为现代中国行政文化的重塑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探讨了重塑中国现代行政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同时给予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中国;行政文化;重塑;研究 一、引言 在新中国成立后,现代行政文化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为指导,这既是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现代的延续,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的结果。近代以来,随着外来行政文化的引进和传播,最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一方面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摒弃,而另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融合。但是,行政文化毕竟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必然受到制约和影响。但是,一个社会要想从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来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求新,其结果必然招致失败。所以现代行政文化在传承古代优秀行政文化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良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行政文化的概念 所谓行政文化是行政体系中的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行政体系及其行政活动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原则、行政传统和行政习惯。其内容包括行政意识、行政观念、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行政道德、行政原则、行政传统、行政习惯等。行政文化是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以及其他行政行为时时、事事、处处都碰到的最深层而又最现实的问题,是公共行政之魂。 行政文化在行政组织的形成和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包括:第一,目标导向功能。行政文化对行政组织和组织内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趋于一致。 第二,聚合功能,通过共同创造的精神文化,在组织成员中达成共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第三,激励功能。以组织文化为组织的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信自强,团结进取。 第四,调节控制功能,通过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共同价值准则规范约束成员的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

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历史证明,宣传思想战线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建设和谐文化的重任,理清思路,发挥优势,坚持创新,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没有和谐的文化,便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发展方向。可见,有没有和谐的文化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尺度。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面向时代,立足现实,与中华民族和谐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这种和谐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的发展本身要求有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实际上就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和谐文化的建设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沁源县图书馆张笑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特别是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程度。我们要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解放思想,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文化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文化功底薄,农村文化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山西属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各方面都亟待改善提升。 一、我省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2011年,我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就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目前,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都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提供。

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山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体系,农村文化建设呈上升态势。 公共图书馆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726个,其中省级馆1个,地方级图书馆7个,县市级118个,从业人员1554人,近年来,县市级图书馆访问率有了大幅提高,县市级图书馆在建立可供群众浏览的网站、培养群众上网浏览信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公共图书馆一直在积极寻求更全方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图书馆早已不是单纯的提供借还书、查阅资料的地方,它同时还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文化信息。 文化馆、文化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特别是扎根在广大农村的乡镇文化站对农村文化的普及、活跃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科技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省共有文化馆131个,其中县文化馆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96个。从业人员1802个,其中县文化馆972人,乡镇文化站2153人。全省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遍布全省每个县、乡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含义 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的是由国家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所提供,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从而为公民提供相关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基层公共文化建设试卷

1 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 )(分值:3/得分:3) 经济问题 社会问题 文化问题 政治问题 2 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的会议是( )(分值:3/得分:3) 十七届六中全会 十七届四中全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 3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 )(分值:3/得分:3) 第三大经济体 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大经济体 第四大经济体 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 )(分值:3/得分:3) 市场主导、政府参与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社会主导、政府参与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 5 2007年中办的21号文件明确提出来,从城市住房的开发投资中提取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比例为( )(分值:3/得分:3) 1% 6% 4% 2% 6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以及政策落实的情况是( )(分值:3/得分:3) 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策落实到位 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政策落实到位 7 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 )(分值:3/得分:3) 基本文化需求 独特文化需求 高端文化需求 差别化文化需求 8 在下列文化场所中不属于免费开放的是( )(分值:3/得分:3) 博物馆

纪念馆 图书馆 电影院 9 属于公共文化硬件建设的是( )(分值:3/得分:3) 文化制度标准的建立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产品的供给与文化服务 10 第一次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在( )(分值:3/得分:3) 十五届五中全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 十四届五中全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 11 当前文化事业费约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 )(分值:3/得分:3) 30%-40% 0.3%-0.4% 0.03%-0.04% 3%-4% 12 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 )(分值:3/得分:3) 专业骨干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同为补充 专业骨干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同为主体 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主体,以专业骨干文化队伍为补充 以专业骨干文化队伍为主体,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补充 13 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的是( )(分值:3/得分:3) 人民群众需求的日益旺盛 服务型政府建设 科技创新和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 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14 公共文化服务要形成竞争机制,改变目前公益性事业单位的( )(分值:3/得分:3) 从属地位 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垄断地位 15 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要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文化设施共有( )(分值:3/得分:3) 五级 四级 七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