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说明以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说明以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说明以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说明以

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说明以及相应的支撑材料

一、 多项改革措施并举,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1、积极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多年来,本专业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开展多层次双语教学,即全英语式的原版教材课、采用原版教材汉英教学语言交替使用的整合式双语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随堂提供英文专业语汇的渗透式双语课三个层次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受到专家的肯定和学生的普遍欢迎。该项成果于2004年1月获辽宁省“十五”首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同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于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教学国际化是我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切入点,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具有跨国公司就业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本专业多年扎实有效的双语教学改革和建设为推进课程教学国际化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素材。为了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质量提高工程,进一步强化双语教学特色,巩固双语教学成果,学校开展了双语教师师资资格评审工作。为了提高学校双语教师的双语授课与应用能力,学校利用外专局资助经费,连续五年圆满完成各项国内外的培训计划。在2010年6月,举行了双语教学观摩推进课程教学国际化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1年进行了32项双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双语教学积极性。我专业李锡祚、王德高老师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其中的2项研究工作。

三个层次融为一体的双语教学模式,已经过多年运作,学生获益、教学相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后,我们又进一步提出了互动型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成果获得了2009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报告“语码转换理论在普通高等院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2010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报告《语码转换理论在民族高等院校多层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2006年9月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帮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词汇和知识。例如,在专业课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李锡祚、王德高等教师采用板书、

课件、教学语言、互动等教学手段,对词汇、语句、语篇等进行语码转换,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详见支撑材料【2,5,6,7】。

2、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近年来,本专业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交换生或联合培养项目中。2011级李珍龙、李晓明、2006级李香花到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2010级吴凤英同学到韩国崇实大学等,作为交换生学习一年的时间等等。

与此同时,随着我院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引起了境内外学生的关注。2010年9月,俄罗斯留学生伊乃萨(学号2010083135)到我专业读书,开始留学生活。通过招收留学生进一步扩大了我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国际化人才培养。

此外,自2009年12月以来,计算机学院一直聘请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计算与信息科学系David Swayne 教授为计算机专业讲授《知识与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课程。Swayne教授在圭尔夫大学一直活跃在教学与科研第一线,教授过多门专业课,包括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并行算法、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Swayne教授自2009年受邀为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讲授知识与数据挖掘及机器学习课程以来,一直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2010年8月和2012年8月,计算机学院两次邀请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Ivan Stojmenovic教授来我校进行为期2周多的学术交流,来校期间与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多次学术交流。报告中Ivan教授对当前移动云计算算和绿色计算进行了综述,并讲述了他所带领的团队在该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相关领域参加讲座的师生受益匪浅。

2012年4月,英国西伦敦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Peter Komisarczuk等来我校访问。Peter Komisarczuk院长介绍了英国西伦敦计算机学院的相关情况,并欢迎我校师生赴西伦敦大学留学进修。双方还就进一步合作达成了意向。

2012年9月,我院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士元教授参观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被我校聘请为名誉教授。在参观活动期间,王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language,brain,computer”主题学术报告,并就有关学术合作、人才培养等问题和我院师生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

为推动和促进计算机学院与国际著名学者在计算机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我院

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分布式与高性能计算中心主任A. Y. Zomaya教授来我校进行为期1周(2012年9月24日至2012年9月30日)的学术交流,来校期间与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学术交流。Prof. A.Y. Zomaya来校期间为学校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与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就云计算相关问题和科研方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做了题为“Cloud Computing: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的报告。报告结束之后,Prof. A. Y. Zomaya与参加的教师、学生对话题做了深入的讨论。Prof. A. Y. Zomaya来校期间和计算机学院教师和硕士生进行了多次讨论,帮助修改师生的学术论文,对提高论文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次学术交流对提高学部计算机领域的水平,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升我校知名度具有深远影响。

为积极推进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进程,搭建友好交流平台,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展现我校各民族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2012年9月,学校选派师生代表团赴韩国进行为期六天的文化交流访问。我院梁利老师和10级张译心同学参加了此项文化交流活动。在韩国期间,代表团一行参观了韩国嘉泉大学仁川校区和城南校区,与嘉泉大学部分师生进行友好交流和座谈,并同台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韩国诚信女子大学,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学生食堂、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等,并与我校留学生进行了座谈,全面了解留学生在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晚,我校与诚信女子大学举行了传统艺术联合演出,我校艺术团表演的藏族热巴舞、蒙古族筷子舞、维吾尔族舞蹈以及诚信女子大学表演的韩国传统太平舞、长鼓舞、扇子舞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在韩国建国大学,双方就合作领域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代表团参观了图书馆、大学生事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博物馆、留学生公寓等。在韩国东义科学大学,双方就合作办学、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在更多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我校师生以及我校在韩留学生与东义科学大学中文系学生举行了座谈会,就两国的学习、生活、文化、风俗习惯进行了畅谈交流。在韩国东义科学大学的专场演出中,我校大学生艺术团表演了精彩的传统歌舞,展现了我校各民族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2012年5月,由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和澳门青年联合会等14家澳门青年社团共同主办的“澳门青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暨青年民族文化周”活动在澳门举行。我校代表团师生一行共32人,同中央民族大学、台湾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共76人共同参加本次活动。我院07级刘畅同学和08级战

宇同学参加了此项活动。活动旨在让澳门青少年进一步认识中国各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感受纯朴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特色,增强澳门青少年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共同构建民族团结大家庭。

详见支撑材料【1】。

3、积极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为提高我专业教师双语双语授课与应用能力,提高教师的国际化交流程度,开拓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视野,感受国际化教学模式,增强应用国际化教学手段来培养新型人才的能力,我专业先后选派李锡祚、王德高、王波老师到新西兰伊甸斯学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英语培训工作,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获得了英国圣三一学院颁发的国际认可的第二外语教学教师资格证书(Trinity Certificate),为提高我专业双语教学和专业外语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姜楠老师积极参加辽宁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师培训班,经评审通过双语教师资格认证,获得了辽宁省高等学校双语教师资格证书。

详见支撑材料【3】。

二、 改革效果显著,师生共同受益

多年来,我院一直重视开放式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积极为拓展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搭建平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站在世界的高度,与国外大学加强联系,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共享教育资源,扩大国际影响力。双语复合式网络工程人才在专业技术、就业、个人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联合培养模式将对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经过多年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大量毕业生进入国际化IT企业,收到用人单位好评

随着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方式方法的实施,也为我专业毕业生走向世界级企业单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专业很多毕业生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近年来,有30多人进入IBM、HP或Accenture,30多人进入Infosys公司,有2人进入Microsoft,1人进入Intel 公司,有10多人进入百度公司、10多人进入阿里巴巴公司,30多人进入东软集团工作,并获得了用人单位较高的评价。

2、出国留学、交换生或联合培养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随着国际化视野的不断拓展,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先后有多名同学

在毕业后选择到国外留学,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成叶芃、彭则然、李桐伟等同学申请到奖学金或到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等等。近年来,我专业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换生或联合培养项目中。2011级李珍龙、李晓明、2006级李香花到韩国成均馆大学(Sungkyunkwan University)、2010级吴凤英同学到韩国崇实大学等,作为交换生学习一年的时间等等。、

3、学生参加国际学科竞赛,取得丰硕成果

近四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0人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励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1次。

此外,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011级孙丹琦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本专业历届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校、大连高校英语辩论会、英语科技文献翻译、英语论文竞赛、英语实验报告评选等活动。在我校《科技英语译丛》2008年第7期(总第17期)中的全部21篇、2010年第5期(总第27期)中全部9篇译文、2013年1期 (总第30期)中的5篇,均由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完成。

详见支撑材料【4,6,7】。

相应的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1】——本专业国际交流活动一览表

支撑材料【2】——本专业教师主持2项双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览表

支撑材料【3】——本专业教师出国培训证书

支撑材料【4】——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出国留学名单一览表

支撑材料【5】——本专业教师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支撑材料【6】——本专业学生《科技英语译丛》译文撰写情况一览表

支撑材料【7】——本专业学生美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一览表

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表现也更为突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办学模式的进程,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高大学知名度的重要突进[1] 。 1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应用与推广普及, 信息化企业面临的IT 人才需求问题也日益凸现,尽管IT 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增长,但真正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人才匮乏,从而造成许多信息岗位的需求缺口并长期处于虚位以待的情形。这种急需的IT 应用型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以及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造成上述IT 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合作、产学合作中IT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强调专业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专业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经济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重要的是脱离国际化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中外合作领域专业分布不合理;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模式单一;涉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国内外教学体制及学科设置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留学生及国外留学生在专业对应和学分替换上都遇到很大困难,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留学机会。 2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国际 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标的必然要求[2],也是加速高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 )和运作(Operate ),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更细致的化分,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合作目标,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合作定位,有利于大规模培养国际型人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和科研能力。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与创新的主要思想为:一体化的国际合作规划与CDIO 的结合→积极的 国际合作项目的市场开拓→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实施→形成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拉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的开展→国际化大学氛围的构建,开发出国际业务与市场拓展体系、国际合作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国际合作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三大体系为一体的立体化国际化大学交流合作平台。 2.1基于CDIO 理念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CDIO 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详尽定位和准确描述,积极开拓国际资源,以务实为准则,开发一体化的国际合作项目。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继续提高交流层次,创立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2.2基于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 基于STP (Segment Target Positioning )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2.2.1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匹配合作院校模式 对国际合作环境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国际化合作院 校与专业的细分(Segment ),合作目标的确定(Target )以及合理的合作定位(Positioning )。结合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国际合作院校,例如:应用型人才培养寻找应用能力强的国际院校合作,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寻找研究、实验能力强的合作院校。 2.2.2制订基于STP 的系统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STP 定位结果确定培养模式,可灵活选取采用3+1、2+2 或者2+1+1模式。根据培养模式制订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执行培养体系时充分发挥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2.3制订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课程国际化,分层分类,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大力加 强外语教学,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外文化的比重,变内向式、专业式、本土式的课程为外向式、通才式、国际式的课程,以逐步构建现代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体系[3],并打造项目从策划、实施到反馈、改进的长效机制。 2.2.4开发多元化国际合作模式 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建立国外高校学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 认知程度,从而拉动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如留学生项目、学分互认项目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图1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的多元化的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年2月第16卷第4期 Feb.,2013Vol .16,No .4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黄川林,陈伟卫,田惠怡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 要]随着IT 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信息化企业要求IT 人才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本文根据应用型信息化 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研究了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搭建了国际化大学交流平台,从而增强高等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IT ;人才培养;CDIO ;国际交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4.067[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4-0108-02 [收稿日期]2012-11-10 108

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1).doc

人才培养项目方案 一、目的 为满足公司的人才发展需要,打造人才梯队,保证人才供应,避免因人才建备不足影响公司发展。同时,更好的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特拟定本方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宏原关系企业所有分子公司。 三、管理职责

四、具体内容 1、人才梯队 1.1各单位根据公司实际,设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经理级、第二梯队为课长级、第三个梯 队为组长级,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人员结构比例分别是1:3:9; 1.2为保证人才池的充裕性,所有目标岗位人员与培养对象按1:3的比例进行培养和训练, 择优选拔; 1.3三大梯队的培养比例与人数由各单位根据公司架构和未来业务发展情况自行拟定,提报 行政系统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 2、培养对象的选拔 2.1原则上,培养对象的选拔由各单位自行提报,四大系统对提报的人员审查不合格的,可 由四大系统联合各单位一同选拔,物色合适人选; 2.2培养对象的选拔注重基本素养、价值观和可塑性,选拔出的名单进入公司的《预备人才 池名录》,并按统一的规划进入人才培养程序实施培养。

3、师傅、顾问、徒弟的权责 3.1师傅由徒弟的上级主管或部门资深骨干担任,负责徒弟的成长教育和训练;师傅每周/ 月须拟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报顾问审议通过后,按计划开展培训; 3.2师傅对徒弟的培养须纳入当事人的绩效考核中,考核标准和计分方式见《师傅/徒弟绩 效考核表》; 3.3顾问由被培养对象的上上级主管或部门内具备顾问资质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员培养过程 的监督、指导和咨询工作; 3.4徒弟是具体的被培养对象,负责在师傅和顾问的指导下,按具体的培训计划实施训练和 教育,并定期提交学习总结,与师傅、顾问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学习计划顺利达成。4、人才培养 4.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轮岗、参与项目、职务代理、培训 学习等方式培养; 4.2为培养人才,保证管理干部技能的全面性,所有管理干部都应无条件执行公司的轮岗机 制,具体由人才培养组负责人提出,按权限核准后执行; 4.3师傅带徒弟时,师傅须根据徒弟的工作任务、岗位任职资格和综合条件拟定《人才培养 计划》。其中,能力培养包含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化业务流程培训和通用素质能力培养等三个方面: ①.专业技能培养主要由师傅、顾问进行传授和培训,以工作任务形式进行训练,专业技能、 知识教育培训相结合,快速达到胜任工作岗位; ②.标准化业务流程培训,由各岗位序列统一收集部门知识文件提交知识管理组备案存档, 供公司内部有需要的员工查阅学习,知识文件不限于部门的制度、流程和表单; ③.通用素质能力培养主要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通用素质能力项目,开展通用管理培训, 如:人际沟通、团队建设、目标计划管理和情绪管理等。 5、稽查 5.1项目管理办公室定期和不定期对人才培养组、知识管理组和资格认证组的工作进行稽 查,保证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5.2针对人才培养组的工作稽查主要从《人才培养计划》方面进行稽查,以促进学习计划的 有效达成; 5.3针对知识管理组,主要从知识文件的收集、整理和管理方面进行稽查,以确保知识文件 的统一管理,降低因人员流动产生的风险;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教学体系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我系实验实习体系由野外教学实习和课程教学实习两个模块组成。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技能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按照教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导读:范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实现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现就全省技工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技工教育教学质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依据职业标准,对接产业发展,开展职业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评价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提升学生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育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加强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本术语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是详细阐述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着力培养一批符合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会计行业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会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内的会计标准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会计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并影响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为我国经济走出去服务,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应当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二、目标任务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会计国际化要求,按照“服务大局、内外兼顾、培用结合、统筹协调”的原则,力争用五年时间,着力打造一支国际视野开阔、实务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突出、英语应用娴熟的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更好地服务我国会计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在企业会计准则领域先行先试,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会计领域。 三、组织领导 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由财政部会计司组织领导;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受财政部会计司委托,具体负责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国家会计学院承担具体培养工作。 四、人才选拔 (一)选拔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3.政治素质高,服从大局,维护国家利益; 4.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 5.具有充足时间、精力参与相关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 6.具有一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实务经验和会计理论基础,在某一个或几个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见解; 7.沟通能力强,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专业讨论; 8.获得本人所在单位的同意和支持。 最近5年内因执业活动违法、违纪受过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或因直接过失给本单位造成不利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不得参加选拔。本人所在单位最近5年内存在严重违反会计法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且与本人执业活动或职权范围有直接关系的,不得参加选拔。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的培养、使用,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满足企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培养坚持“甄才、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用人方针,实行目标管理策略,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落实,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企业人才队伍。 第三条:为充分调动各子公司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研究,设立人才培养基金,主要用于鼓励、支持企业及各子公司在人才培养、管理、使用过程中经费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人才培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办法。党支部负责企业人才需求计划的制定及引进,并负责对各子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措施的指导、监督及考评工作。 第五条:各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在党支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负责对本单位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企业本部人才的管理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 具体工作职责: 1、审定列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名单; 2、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的制定及落实; 3、做好人才培养基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工作; 4、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三章管理实施 第六条: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对每年引进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都要列为人才培养对象,并根据所学专业和特长制定培养目标及措施,做好人才培养规划。 第七条:人才的跟踪考评。对纳入人才培养规划的各类人员要实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应跟踪考评,要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考评记录,纳入人才培养档案;每季度要对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评,并根据培养人员的工作表现及思想情况在培养方式上进行适当的调整,激励人才增强自我完善意识,珍惜机遇,自我加压,早日成才。 第八条:人才的培养方式: 1、以老带新。对新引进的各类毕业生和专业人才,在培养期内,要安排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对其思想政治、业务技术上的指导帮助,使他们能快速的成长,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的有用之才。 2、加强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积极组织人才培养对象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增强其综合知识水平,使其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3、加强锻炼,促其成长。对人才培养对象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在用人机制上,应提供更多的竞争上岗机会,可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通过挂职、定岗等多种形式,促进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 4、提供学习深造机会。企业将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组织、选送部分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优秀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继续深造,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支柱人才。 5、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有计划地选送青年人才到其它省市单位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参观访问或进修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 6、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文明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二)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14542276.html,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江琦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文章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实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实践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间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从而有效提高教育實力和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简称天河学院)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践行教育国际化理念,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学校的定位,科学地制定了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确定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和国际化办学方向,明确了国际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从管理国际化、平台模式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环境国际化五个方面着手,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制度和管理架构,搭建平台、多样化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师资,构建国际化校园环境,探索实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天河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管理国际化 1.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天河学院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院所为平台”的国际交流运行机制,树立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理念,健全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制度,使国际化发展战略真正成为推动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动力。学校出台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学分制实施办法》《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管理办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执行方案》

目录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2) (一)建设类别 (2) (二)建设目的 (2) (三)建设原则 (2) (四)组织形式 (2) 二、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程序 (3) (一)战略地图 (3) (二)甄选程序 (3) (三)梯队对照表 (4) 三、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实施 (4) (一)培养原则 (4) (二)实施方式 (5) (三)内容来源 (6) (四)培养内容 (6) (五)过程管控 (7) (六)培养考核 (7) 四、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激励 (7) 五、退出及处罚机制 (8) 六、费用投入及约束机制 (8) 七、补充内容 (9) 八、附件 (9)

xx地产人才培养“飞鹰计划”执行方案 ——暨中高层后备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概要 (一)建设类别 1、针对现职高层管理者——“火车头计划” 2、针对高层梯队人才(在职中层人员)——“接班人计划” 3、针对中层梯队人才(在职骨干员工)——“精英计划” (二)建设目的 1、将一批有发展潜质的人才纳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通过实施基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培养计划,发挥xx地产各梯次核心人才中坚力量的作用。 2、指导和规范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工作,建立后备人才的造血机制。 3、解决如何尽快发掘培养新干部的问题。 (三)建设原则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管理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2、持续性原则。后备管理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实施主体单位制定、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推荐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推荐部门因业务发生变化等原因没有任用的,公司可帮助推荐任用。 5、“三个性”。需要体现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深化、逐渐递进性;层级间的系统性。 (四)组织形式 1、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并为各部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支持。 2、各部门负责所在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并配合人力资源部实施相关人才培养工作。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XXX公司 国际化人才管理办法 1目的 明确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的编制内容、流程和方法。 2适用范围 公司及所属各单位、部门。 3编制依据 4释义 4.1国际化员工 国际化员工是指熟悉国际惯例、掌握前沿知识与运行规则、专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精通化肥、化工领域的管理、技术和技能,具备国际化运作能力的人才。 4.2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是指根据公司海外战略发展需要,对国际化员工队伍未来3-5年的人员规模、人员结构、人员分布、人员素质及人员开发培养等方面进行的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5职责分工 5.1人力资源部 a)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发布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 编制的要求和规定; b)负责编制公司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经公司同意后上报上级公司批准并按照下达的文件要求执行; c)负责推荐、审核公司国际化员工名单。 5.2各单位、部门 a)负责推荐本单位、部门国际化员工名单; b)分析人才状况并做好动态管理,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方式、内容、周期及责任人,配合公司完成培养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达到培养要求。

6工作内容与程序 6.1国际化员工的标准和分类 6.1.1国际化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a)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政治素质高; b)国际化员工在所从事的专业上应该具有较为资深的工作经验,具备国际行业认可的专业能力; c)国际化员工应认同海油核心价值观,融于公司企业文化,了解公司战略,能够自觉维护公司的利益;熟悉公司的管理、运作或操作制度和流程并能主动遵守; d)国际化员工应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独自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海外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能够妥善应对; e)国际化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当地文化,并具有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 f)国际化员工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并熟悉国际惯例以及行业内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6.1.2国际化员工的分类 a)海外引进高层次人员:按照上级和上级公司海外引才管理办法的要求 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员; b)核心管理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机构、办事处或海外项目的负责人;派驻海外岗位经理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 c)核心技术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资深工程师及以上等级技术人员; d)核心技能人员:派驻上级公司海外技师及以上等级技能人员。 e)后备人员:具备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具有培养潜质的管理、技术、技能人员。 6.2国际化员工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 6.2.1内部培养为主。指对公司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国际化培养潜力的员工进行国际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国际化员工。 6.2.2外部引进为辅。指对于公司缺乏的高层次员工,利用国家政策从外部引进,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人才培养方案(最新整理)

淮海控股集团 人才培养管理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一、目的 1、有效承接淮海哲学的人才理念,践行“高层专家化、中层职业化、基层专业化、员工精益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淮海人才培养体系。 2、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职责,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 3、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储备人才培养管理; 4、规范储备干部的培养模式,建立历练模式和挂职、轮岗制度; 5、降低由于干部未经岗位实践,就直接任命,造成的用人风险。 二、适用范围 1、各级高、中、基层管理人员; 2、各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3、外部招聘中、高管。 三、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1、人才培养的标准:使员工认同淮海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具有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核心能力。 2、人才培养的关键:动态调整各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使之与公司战略和经营发展相匹配。 3、人才培养的机制:持续优化集团阶梯状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各层次人才的孵化功能,保证集团所需人才的不断输出。

四、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明确集团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指导集团各部门进行人才培养管理。 2、为各类人才建立清晰的学习路径和平台,使其明确发展方向。 3、明确各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和义务。 五、人才培养的路径图 (一)、路径图 无论员工处于管理岗位还是专业岗位的任何层级,都能找到对应的学习内容。如下图所示: 1、晋级包:职业生涯纵向跃迁的学习包,帮助员工更好适应更高层次工作。 2、轮岗学习内容:员工在不同岗位间转换时学习的内容,帮助员工更好实现新岗位工作。

3、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培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发展计划、在职培训、储备培养、轮岗都是重要形式。如下图所示: (二)、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 根据能力素质模型,无论对管理人才还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分为价值观体系、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部分。 1、价值观体系:是每位员工都必须理解和认同的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包括愿景、核心价值观、淮海经营理念等。 2、专业能力:是为履行某职能的岗位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本职能领域内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根据职位发展,会有掌握广度和深度的差异要求。淮海的专业能力分为经营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研发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指对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实施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围绕一定人才培养目标而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教学、学习、训练等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规划;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人才的重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文件。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81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就2015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潘燕晶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8年第5期 【摘要】当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需要调整自身的模式,来适应国际化背景下社潘燕晶 会对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从国际化背景出发,简要分析我国应用型会计 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 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国际经济活动相对更为频繁和密切,而这些国际化的经济 活动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更为紧迫,尤其是对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并具有丰富的国内会计从 业经验的高级人才。据统计,我国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数已经达到2000 万,从业人员的数 量是巨大的,但是在2000 万的从业人口中,只有不到40 万人从事的是高层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不断向好发展,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受到重视,经济全球化催生大量 跨国企业和国内外企业间开展国际业务,会计实务的需求进一步催生了高等教育界对会计专业 人才培养理念的国际化、培养视野的国际化转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会计专业适应新的国际化 市场规则,在具备一定本土会计经验的基础上,熟悉国际市场的会计准则,更利于在企业日益 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参与企业决策,并作出积极的投资和预测建议。从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 方案角度来看,高校应以培养新型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会计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在具体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 教学方法上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从业基础技能,还要注重对国 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缺乏国际视野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管是国际化人才还是服务于本土的会计人才都只重 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以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视角设定培养目标时需囊括最全面的会计 专业知识体系,涉及会计、管理和经济等各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在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也 有面向公司和事务所等高级别的会计学历教育,甚至是会计硕士等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在后续 的继续教育方面也可提供广阔的深造平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重视会计专业人才的知 识理论和专业技能为主,但是忽视了学生在工作后所应具备的分析表达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 培养。这一点在我国的“营改增”税制改革实施后显露得非常明显,经济领域的理论和改革发 展是日新月异的,会计专业人才即使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快速变化的实际会计事务 工作中要迅速地适应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一般是三到五年的培养时间,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到学生毕 业循序渐进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知识,课程内容涉及财务管理、资本 运营和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得到满足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会计综合事务,但是缺点是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方面缺乏合理性。例如,在销售领域的售后回购业务中,按照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方案两份 【篇一】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