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

冲压部分:多孔垫圈

名称:多孔垫圈

材料:45#钢

件数:100w。

要求:

1)确定冲裁工艺方案

2)选择模具结构形式

3)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包含冲裁间隙选择、冲裁模刃口尺寸计算、冲压力及压力中心计算、

排样方案选择等)

4)选择与确定模具的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尺寸

5)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参数

6)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冲压工艺过程: 一、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1)冲裁件结构工艺性

如图 1 所示:该冲压件没有过长的悬臂和狭槽,结构简单、对称。有一个Ф12 的圆孔和两个 Ф20 的圆孔。但是该冲裁件四个角为尖角(清角),不易加工,需要修正。

2)冲裁件的精度与端面粗糙度

冲裁件的经济公差等级不高于 IT11 级,一般要求落料件的公差等级最好低于 IT10 级,冲孔件最好低于 IT9 级。查冲裁件内形与外形尺寸公差表(《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表 2-3)看出,该冲压件圆孔精度达不到冲压工艺要求,需要修正。而长度尺寸 14、46.5没有公差,无法对冲裁件进行检验,所以需要查表确定。

3)冲裁件的材料分析

该冲裁件选用45钢,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强度,冲压性能好,机加工性能好。

4)修正冲裁零件

由参考文献 1 可知,冲裁件清角应改采用 r>0.5t 的圆角,即 r=1.5;由参考文献 3 表2-8

对冲裁件Ф12 的圆孔和两个Ф20 的圆孔精度修改为: Ф08.0012+、 Ф08.0020+ 。长度尺寸

140

62.0-、0

62.05.46-。修正后零件图如下。

5)生产批量

100w 件,属于大批量生产 6)总结

材料为 45 钢、t=3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的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精度要求,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 1.5t ,最小孔径也符合工艺要求。由于工件的尺寸精度比较高,采用高级冲裁模才能满足要求。

二、冲裁方案的确定

通过查阅《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资料得到,可能的工艺方案有三种: 方案一:单工序模,先落料得到67X66的矩形板料,后冲孔得到完整零件。 方案二:复合模,冲孔落料在压力机的一个冲程中完成。

方案三:级进模,将冲孔、落料组合在一副模具中,先冲孔再落料。

单工序模的优点是单个模具简单,但需要设计两套模具,两台压力机,成本显然最高。生产过程中,半成品零件需从一个模具转移到另一个模具,加工工时最长,生产效率最低。

复合模和级进模都只需要一台压力机,级进模相当于两个模具的串联,所占体积较复合模大。级进模的废料、成品都可以从下模的孔洞中掉出,省去了顶出机构,结构大卫简化。但级进模的模具是非对称的,压力中心不在几何中心处,对设计和调试不利。

复合模是轴对称的,降低了设计调试的难度。其成形部分由凸模、凹模和凸凹模组成,另废料和成品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脱出,必须设置顶出机构,故复合模的结构是三者中最复杂的,但考虑到目标零件本身并不复杂,凸凹模结构相对简单,复合模的优势最大。

综合考虑几种方案,选用复合模工艺方案。

三、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为了适应大批量生产和满足高精度生产,采用复合模。由于此冲裁件精度比较高,端面质量要求高,需采用小间隙冲裁。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落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型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荐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此冲裁件材料较薄,卸料力不大,应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另外此冲裁件冲裁时工位少,为了节省材料,不采用侧刃定位,而采用固定挡料销定距,具体结果选用GB2872.1-198 纵向送料典型组合。

四、工艺计算

1、冲裁间隙选择

经查阅《简明冲模设计手册》得到,当板料厚度t=3mm时,凸凹模间隙的最大值=0.54,最小值=0.48。

2、排样方案:

1)排样方案有多种,因生产批量较大,为了简化冲裁模的结构,便于定位,采用单排排样方案。

刃剪板机下料精度得: B = 745

.07.0+-mm 。

2)确定搭边值:

查参

考文献 4 表 4-12,取搭边值:工件间 a1= 3.0mm ,沿边 a=3.5mm 。 3)确定条料间距:步距 S=b+a=(66+3)mm=69mm

4)条料带宽 :宽度 B=l+2a1=(67+2*3.5)mm=74mm ,查参考文献 4 表 4-10 斜

5)调料的利用率

一个进距的材料的利用率:

n={S/A*B}*100%={(66*67)/(74*69)}*100%=86.60% 6)排样图如图所示:

3、冲裁力的计算

1)落料力:K=1.3 L=66*2+67*2+2*20*π+12π=429.36mm T=3mm ε=600MPa F=KLt ε=1.3x429.36x3x600=772.8KN

2)卸料力:经查阅《通用模具设计简明手册》得到,当t=2.5-6.5,卸

K =0.045

=0.045x772.8=34.776KN

3)推料力:经查阅《通用模具设计简明手册》

得到,当

t=2.5-6.5,

推K =0.05,n=h/t=8/3=2.6,取n=3

F 推= nK 推F 冲=0.05x772.8x3=115.92KN 4)冲压力:

F 总 = F 落+ F 卸+ F 推=772.8+34.776+115.92KN=923.5KN 4、冲模压力中心的计算 1)各个凸模压力中心

确定 x-y 坐标轴,画出每一个凸模刃口轮廓的位置,确定各段压力中心点及各段压力中 心点的坐标值,并标注如图所示。

2)各个凸模轮廓周长

由各凸模冲裁力 F=KLt ε ,因为各段 K 、 t 、ε相同,所以只需计算各凸模周长 L 。 冲裁压力计算中心计算数据如表所示。

3)冲模压力中心

根据理论力学可知,合力对某轴的力矩等于各分力对同轴力矩的代数和,由此可求得压力中心坐标(0x ,0y )

各段 基本要素长度L/mm

各基本要素压力中心坐标 X/mm Y/mm 67*66 266 33 33.5 Ф12 37.70 33 53 Ф20 62.83 18 20.5 Ф20

62.83

48

20.5

0x =266

83.6283.6270.37332664883.621883.623370.3+++?+?+???=33

0y =266

83.6283.6270.375.332665.2083.625.2083.625370.37+++?+?+?+?=31.40

得压力中心:(33,31.40) 5、冲裁刃口的计算

1)采用凸凹模配作法,模具各个尺寸可分为三种,如下表

A 类 062.066-

062.067- 062.014-

062.05.46-

B 类 08

.00

12+Φ 08

.00

20+Φ C 类

12.030±

2)磨损系数x ,统计如下(《实用模具设计简明手册》)

062.066-

062.067-

062.014-

062.05.46-

08

.0012+Φ 08

.00

20+Φ 12.030±

0.5 0.5

0.5

0.5

0.75 0.75

0.5

3)计算 A 类 ?+?-=41

max )

(x A A j

B 类

04

1

min )(?

-?+=x B B j

C 类 ?±?+=8

1

)5.0(min C C j

计算结果: 零件尺寸 062.066-

062.067-

062.014-

062.05.46-

08.0012+Φ 08

.0020+Φ 12

.030±

模具尺寸

155

.00

59

.65+ 155

.00

69

.66+ 155

.00

69

.13+ 155

.00

18

.46+

002

.006.12-φ 002.006.20-Φ

03

.030±

五、模具主要零部件设计

1.工艺零件设计 1)工作零设计

① 落料凹模 凹模采用整体式。

凹模厚度 H:H = Kl ,查参考文献 3 表 2-19 得系数 K=0.35mm H = Kl=67?0.35=23.45 凹模壁厚 C:

C=(1.5~2)H=35.17~46.9mm,取H=30mm,C=36mm 凹模宽度 B:

mm c b B 138362662=?+=+= 凹模长度:

mm c b L 139362672=?+=+=

所以凹模轮廓尺寸为:160mmx160mmx30mm 凹模洞口高度 h:

查参考文献 3 表 2-18 取凹模洞口高度 h=8mm 。 ② 冲孔凸模

根据图样,工件上有有三个孔,其中 2 个孔大小相等,因此需设计 2 支凸模。为了固 定方便,都采用阶梯式,如装配图所示:长度 L 计算公式为

h h h h L +++=321

式中, 固定板厚度:25mm 中垫板厚度:10mm 凹模厚度:30mm

凸模进入凹模洞口深度1mm

所以凸模厚度为:mm h h h h L 661301025321=+++=+++=

③ 凹凸模

凸凹模工作尺寸:

①凸凹模的长度:L=h 自由-h 预+H 卸+H1

h 自由——凸凹模的自由高度,取h 自由=34 mm ;

h 预——橡胶的预压高度,一般情况下,取h 预=2 mm ; H 卸——卸料板的厚度,取H 卸=30 mm ;

H1——凸凹模固定板厚度,H1=(0.6~0.8)H ,取H1=25 mm 。 所以,L=h 自由-h 预+H 卸+H1=34-2+25+30=87 mm 。 ②凸凹模的壁厚校核

查资料知道,倒装复合模的最小壁厚Cmin=6.7(板厚3 mm ),该凸凹模中最小壁厚: C=7.856﹥6.7

所以凸凹模壁厚校核合格,所设计的凸凹模复合要求。

其他零件尺寸的确定 1)凸模固定板:

凸模固定板将凸模固定在模座上,其平面轮廓尺寸与凹模板外形尺寸相同,但还应考虑紧固螺钉及销钉的位置。固定板的凸模安装孔与凸模采用过渡配合H7/m6、H7/n6,压装后将凸模端面与固定板一起磨平。凸模固定板为矩形,厚度一般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材料为Q235

凸固定H =40 mm

2)垫板:

冲裁时,如果凸模的端部对模座的压应力超过模座材料的许用压应力,这时需要在凸模端部与模座之间加上一块强度较高的垫板。即下列情况下需要加垫板。

q=A F

<[σ]

q ——凸模固定端的压力(Mpa ) A ——凸模固定部分最大剖面积(mm 2

F ——冲模冲孔的冲裁力(N )

[σ]——模座材料许用压应力(Mpa )

垫板的外形轮廓与凸模固定板一致,厚度一般取4~12 mm 。垫板淬硬后两面应磨平,表面

粗糙度Ra ≤0.32~0.63。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本模具在上模座与凸模固定板之间必须安装垫板,厚度取为10mm 。 3)卸料板

卸料板为矩形板,外形尺寸一般取与凹模相同,厚度为30mm 。卸料板材料选A3或45#钢,不用热处理淬硬。卸料板上设置4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10 mm ,螺纹部分为M10×10 mm 。卸料螺钉尾部应留有足够的行程空间。卸料螺钉拧紧后,应使卸料板超出凸模端面l mm ,有误差时通过在螺钉与卸料板之间安装垫片来调整。

4)橡胶垫

为保证橡胶垫不过早失去弹性而破坏,其允许的最大压缩两不得超过摘要高度的45%,一般取自由高度的35%~45%。橡胶垫的预压缩量一般取自由高度的10%~15%。

经查表可得:橡胶垫的自由高度为

2025.0==

s

h 自由mm ,取20mm

预压缩量取为

=预h 2mm

5)模座

根据凹模板的尺寸,模座采用标准的后侧导柱模架,材料采用HT250。 标记为: 模架160×160×160~200 I GB/T2851.3 上模座160×160×40 GB/T2855.5; 下模座160×160×45 GB/T2855.6。

凹模周界L=160mm ,B=160mm ,闭合高度H=160~200 mm ,I 级精度的后侧导向模架。校核模具闭合高度及压力机参数:

冲裁压力的选择应比计算的冲压力大30%左右,故所选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904.1KN , 在此经查表选择J23-63型压力机,具体参数如下表:

型号 J23-63 公称压力 1000KN 滑块行程 100mm 最大封闭高度 380mm 最小闭合高度 280mm 模柄孔尺寸 60mm 模柄孔深度 75mm 工作台宽度 710mm 工作台左右长度度

1080mm

七、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零件图:

参考文献:

[1] 王德拥. 简明锻工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吕炎. 锻造工艺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55.

[3] 程里. 模锻实用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08.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习题题目练习(附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 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 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 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 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 起口部质量更差。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 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16.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有:材料的力学性能、板料的相对厚度、拉深条件等。 17.一般地说,材料组织均匀、屈强比小、塑性好、板平面方向性小、板厚方向系数大、硬化指数大的 板料,极限拉深系数较小。 18.拉深凸模圆角半径太小,会增大拉应力,降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因而会引起拉深件拉裂,降低 极限变形。 19.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大,允许的极限拉深系数可减小,但过大的圆角半径会使板料悬空面积增大,容 易产生失稳起皱。

连接器壳体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53)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连接器壳体注塑模具设计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 1.1 研究意义 模具作为工业之母,其重要性无需多言,包括我国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将其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大的行业,而随着塑料制品的大规模应用,塑料注射模具更在这一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这一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并非不可弥补的,作为21世纪国家青年,我应当为此而努力,所以现在我理所当然的选择了注射模具毕业设计这一课题。 通过这一课题使我能运用已学的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学会分析和解决学术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某一学术问题的能力。a塑料件制品涉及及成型工艺的选择b一般塑料件制品成型模具的设计能力c塑料制品质量分析及工艺改进、塑料模具结构改进设计的能力d掌握模具设计常用的软件(如AutoCAD、Pro/E等)及同实际设计的结合的能力e使自己在文档组织与检索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f掌握写论文的一般步骤及格式方法,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的模具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大型模具方面,已能生产大屏彩电注塑模具、大容量洗衣机全套塑料模具以及汽车保险杠和整体仪表板等塑料模具。机密塑料模具方面,已能生产照相机塑料件模具、多型腔小模数齿轮模具及塑封模具。

在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行模、高效多色注塑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业取得了较大进展。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的使用更趋成熟。热流道模具开始推广,有些单位还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难度针阀式热流道模具。 当前国内外用于注塑模具方面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a热流道技术它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成型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而且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模具设计和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这一技术在大批量生产塑件、原材料较贵和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尤为适用。热流道注塑成型技术应用范围很广,基本上,适用于冷流道模具加工的塑料材料都可以使用热流道模具加工,许多产品如手机壳、按键、面板、尺寸要求精密的机芯部件等都是采用热流道技术成型。一个典型的热流道系统一般由如下几大部分组成:(1)热流道板(MANIFOLD);(2)喷嘴(NOZZLE);(3)温度控制器;(4)辅助零件。 b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它是向模腔中注入经准确计量的塑料熔体,在通过特殊的喷嘴向熔体中注入压缩气体,气体在熔体内沿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推动熔体充满型腔并对熔体进行保压,当气体的压力、注射时间合适的时候,则塑料会被压力气体压在型腔壁上,形成一个中空、完整的塑件,待塑料熔体冷却凝固后排去熔体内的气体,开模退出制品。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技术的关键就是怎么合理的把握注入熔融的塑料的时间与充人气体的时间的配合。气体辅助注射可以应用在除特别柔软的塑料以外的任何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应用气体辅助注塑成型技术,可以提高产品强度、刚度、精度,消除缩影,提高制品表面质量;降低注射成型压力以减小产品成型应力和翘曲,解决大尺寸和壁厚差别较大产品的变形问题;简化浇注系统和模具设计,减少模具的重量.减少塑件产品的重量,减少成型时间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成型效率等。气体辅助成形周期可分为如下六个阶段:塑料熔体填充阶段、切换延迟时间、气体注射阶段、保压阶段、气体释放阶段、推出阶段。 c共注射成形技术它是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注射系统的注塑机,将不同品种或者不同色泽的塑料同时或者先后注射进入同一模具内的成形方法。国内使用的多为双色注塑机。采用共注射成形方法生产塑料制品时,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是注射量、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1]。 反应注射成形技术它是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既有化学反应活性的液态塑料(单体)同时以一定压力输入到混合器内进行混合,在将均匀混合的液体迅速注入闭合的模具中,使其在型腔内发生聚合反应而固化,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通

PROE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7
模具體積塊 與 元件

7-1 7-2 7-3 7-4 模具體積塊 建立體積塊-分割 建立體積塊-聚合 模具元件


7-1 模具體積塊
在分模面完成之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準備將工件一分為二。利用分 模 面 可 將 模 具 組 合 中 的 工 件 ( Workpiece ) 分 割 成 兩 塊 , 即 公 模 (Core)和母模(Cavity)。一般而言,利用 Split(分割)的方式來建 立模具體積塊是較為快速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分割時卻有一個先決條 件,那就是先前所建立的分模面必須是正確且完整的,否則將會造成分 割的失敗。 此 外 , Pro/E 同 時 也 提 供 了 手 動 的 方 式 來 建 立 模 具 體 積 塊 , 即 Create(建立)。Create(建立)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 Gather(聚 合)及 Sketch(草繪)。Gather(聚合)指令是藉由定義曲面邊界及封 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特徵的建構方 式來產生。利用手動的方式來建立模具體積塊並不需要事先建立好分模 面,因此,在使用上並不如分割那樣容易、快速,但是卻可以省下建立 分模面的時間。 模 具 體 積 塊 是 3D、 無 質 量 的 封 閉 曲 面 組 , 由 於 它 們 是 閉 合 的 曲 面 組,故在畫面上皆以洋紅色顯示。 建立模塊體積與元件的指令皆包含在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選單中,選單結構如【圖 7-1】所示。
7-2

【圖7-1】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選單結構
Mold Volume(模具體積塊) 在 Mold Volume ( 模 具 體 積 塊 ) 選 單 中 有 十 個 指 令 , 分 別 為 Create( 建 立 ) 、 Modify( 修 改 ) 、 Redefine( 重 新 定 義 ) 、 Delete ( 刪 除 ) 、 Rename ( 重 新 命 名 ) 、 Blank ( 遮 蔽 ) 、 Unblank(撤銷遮 蔽)、Shade(著色) 、 Split(分 割) 以及 Attach(連接)。 Create(建立) 建立一個模具元件體積塊。在輸入體積塊名稱後便可進入模具體 積選單中,可利用 Gather(聚合)或是 Sketch(草繪)的方式 來建立模塊體積。使用 Gather(聚合)指令必須定義曲面邊界 及封閉範圍來產生體積,而 Sketch(草繪)則是透過一些實體
7-3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研究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研究,本次研究首先对模具设计的继承框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设计研究的进程动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模具设计和制造有一定的帮助。 标签: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制造研究 精密自动级进模具设计和制造实际上就是利用一系列大型的、大规模的金属零件器具,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工程技术,实现了对现有模具的改善和开发挖掘的过程。本次研究主要提出了一种设计和制造创建,进一步对下游元件和器具的加工或者计算辅助处理进行规划,因此,整个模具从设计到开发是呈现出高度的集成化。 一、集成框架的设计研究 1.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 明确集成框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原来离散设计过程提供一种数据集成和过程集成的作用。在之前的设计和制造研究过程中,这些功能的体现都是在一系列的设计和工具制造过程中完成的。在整个框架中,对于数据集成功能的发挥,在终端的用户采用了一种全局性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采用了一系列完全配套的设备和系统元件管理实施进行支撑。在整个框架中,对于特定的项目数据集成会将其立即的收集并进行不断的优化,方便用户对数据信息的搜集、共享,并在系统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避免数据在储存过程中产生冲突,而对于集成功能的终端,用户可以采用标准的工程序列的方式进行体现。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应的模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终端用户需要不断对每一个设计流程进行咨询和关注,保证每一个项目中的任务以及采用的数据都是正确的,当每一位独立的项目完成任务之后,相应的数据输出就会自动的对数据进行储存,并作为相应配置数据被保存下来。 2.框架环境和功能 在本次研究的这个框架中,框架的工程环境主要包括基金模具设计和制造以及最后的集成框架等内容。在这个框架中还纳入了一个共享台、框架内核以及两个数据库。在框架中,管理数据储存主要包括了原始數据的库指针的原始数据,而框架内核主要是指将其设计成为一种制定的交易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其作用主要是保障好系统使数据库的功能在工作台应用程序的直接干预之下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工作。而CAX工具能够在整个框架的监督之下自主的进行运行,其展示出的各种项目成果的进度情况都会被框架放置于一个集成的储存模块中,但是,在设计过程中,目前该框架的主要问题就是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复杂的数据和管理功能,因此,在框架制定过程中,框架的内核功能应该被划成为四个单元,也就是数据管理单元、进程管理内核以及原始数据处理单元

拉延模设计手册

拉延模设计手册 一、拉延模的分类 拉延模分双动拉延模与单动拉延模两类 1、双动拉延模是在专用的双动压力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为凸模,下模为凹模,压边圈安装在压机的外滑块上,其结构如下图,此种结构拉延模压边力较为稳定,但由于需要专用的压机,安装较为烦琐,且结构尺寸较大,现在已经运用的越来越少。 2、单动拉延模是在单动压机上生产的拉延模,通常上模是凹模,下模是凸模,压边圈由下气垫或其它压力源(例于氮气弹簧)提供压料力,其结构如下图,由于模具通用性好,现大部分拉延模为此种结构。 工作台 下模 上模 压边圈 上模垫板 内滑块 外滑块 下模 上模 工作台 压边圈 上滑块

二、拉延模的主要零件(主要为单动拉延模) 拉延模一般有上模、下模、压边圈三大部件组成(根据结构的不同要求,可能增加一此部件,例于局部的小压料板),以及安装这三大部件上的其它功能零件,主要有以下零件: 1、导向零件:耐磨板、导向腿,导柱; 2、限位调压零件:平衡块、到底块; 3、坯料定位零件:定位具、气动定位具; 4、安全装置:卸料螺钉(等向套筒,也起锁付的作有)、安全护板; 5、拉延功能零件:到底印记、弹顶销、通气管、CH孔合件; 6、取送料辅助零件:辅助送出料杆、打料装置。 三、单动拉延模的设计 (一)模具中心的确认与顶杆的分布 模具中心的确认通常依据顶杆的布置的需要设定。一般在工艺设计时,会按钣件的中心确定一个数模中心。顶杆的分布需尽量靠近分模线,并均匀布,通常两根顶杆之间最多空一个顶杆位,顶杆数量要尽可能多。在模具设计时首先以数模中心与压机工作台中心重合,如顶杆分布满足上述要求,则以数模中心做为模具中心。如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侧在需要更改的方向上移动(最大1/2顶杆间距),确认一个最优化的方案,同时以工作台的中心做为模具的中心。 (注:在试模压力机与工作压力机顶杆孔不致时,需设置试模顶杆,并在优先保证生产顶杆的要求下,优化顶杆部置) 模具中心与数模中心重合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设计与模具制图教程 模具图样的绘制 在绘制模具装配图时,初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图面紊乱无条理、结构表达不清、剖面选择不合理等,以及作图质量差,如引出线重叠交叉,螺钉销钉作图比例失真。上述问题除平时练习过少外,更主要的是缺乏作图技巧所致。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技巧,这些错误均可避免。1. 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精密模具设计要点

轿车精密塑料件成型模具的设计要点 轿车的塑料零部件如线圈骨架、基座、保险丝盒、灯座、片式熔断器、中央配电盒、护套、推动架、簧片排组件及外罩等大都采用注射成型,由于这些塑料件本身具有较高的设计精度,使得对这些塑料件不能采用常规的注射成型,而必须采用精密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为了保证轿车精密塑料件的性能、质量与可靠性,注射成型出质量较高、符合产品设计要求的塑料制品,必须对塑料材料、注塑设备与模具及注塑工艺不断进行改进。 1 影响精密注塑的主要因素 判定精密注塑的依据是注塑制品的精度,即制品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进行精密注塑必须有许多相关的条件,而最本质的是塑料材料、注塑模具、注塑工艺和注塑设备这四项基本因素。设计塑料制品时,应首先选定工程塑料材料,而能进行精密注塑的工程塑料又必须选用那些力学性能高、尺寸稳定、抗蠕变性能好、耐环境应力开裂的材料。其次应根据所选择的塑料材料、成品尺寸精度、件重、质量要求以及预想的模具结构选用适用的注塑机。在加工过程中,影响精密注塑制品的因素主要来自模具的精度、注塑收缩,以及制品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幅度等方面。 在精密注塑中,模具是用以取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精密塑料制品的关键之一,精密注塑用的模具应切实符合制品尺寸、精度及形状的要求。但即使模具的精度、尺寸一致,其模塑的塑料制品之实际尺寸也会因收缩量差异而不一致。因此,有效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收缩率在精密注塑技术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模具设计得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塑料制品的收缩率,由于模具型腔尺寸是由塑料制品尺寸加上所估算的收缩率求得的,而收缩率则是由塑料生产厂家或工程塑料手册推荐的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它不仅与模具的浇口形式、浇口位置与分布有关,而且与工程塑料的结晶取向性(各向异性)、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到浇口的距离及位置有关。影响塑料收缩率的主要有热收缩、相变收缩、取向收缩、压缩收缩与弹性回复等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与精密注塑制品的成型条件或操作条件有关。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与注塑条件的关系及其表观因素,如注塑压力与模腔压力及充模速度、注射熔体温度与模具温度、模具结构及浇口形式与分布,以及浇口截面积、制品壁厚、塑料材料中增强填料的含量、塑料材料的结晶度与取向性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的影响也因塑料材料不同、其它成型条件如温度、湿度、继续结晶化、成型后的内应力、注塑机的变化而不同。 由于注塑过程是把塑料从固态(粉料或粒料)向液态(熔体)又向固态(制品)转变的过程。从粒料到熔体,再由熔体到制品,中间要经过温度场、应力场、流场以及密度场等的作用,在这些场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塑料(热固性或热塑性、结晶性或非结晶性、增强型或非增强型等)具有不同的聚合物结构形态和流变性能。凡是影响到上述"场"的因素必将会影响到塑料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尺寸、形状、精度与外观质量。 这样,工艺因素与聚合物的性能、结构形态和塑料制品之间的内在联系会通过塑料制品表现出来。分析清楚这些内在的联系,对合理地拟定注塑加工工艺、合理地设计并按图纸制造模具、乃至合理选择注塑加工设备都有重要意义。精密注塑与普通注塑在注塑压力和注射速率上也有区别,精密注塑常采用高压或超高压注射、高速注射以获得较小的成型收缩率。综合上述各种原因,设计精密注塑模具时除考虑一般模具的设计要素外,还须考虑以下几点:①采用适当的模具尺寸公差;②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③防止发生注塑变形;④防止发生脱模变形;⑤使模具制造误差降至最小;⑥防止模具精度的误差;⑦保持模具精度。 2 防止产生成型收缩率误差 由于收缩率会因注塑压力而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单型腔模具,型腔内的模腔压力应尽量一致;至于多型腔模具,型腔之间的模腔压力应相差很小。在单型腔多浇口或多型腔多浇

连接套注塑模具设计(新)

第一章绪论 一、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塑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结构泡沫注塑模和反应成型注塑模等之别。 1、压塑模 用于塑料制件压缩成型的模具简称压塑模,俗称压模。压塑模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的成型,但也可用于热塑性塑料制品成型。另外,还可用于冷压成型聚四氟已稀坯件,此种模具称为压锭模。 2、传递模 用于塑料制件传递成型的模具称为传递模或称压注塑,俗称挤胶模。传递模多用于热固性塑料制品的成型。 3、挤塑模 用于连续挤出成型塑料型材的模具通称挤塑模,简称模头,俗称机头。这是又一大类用途很宽、品种繁多的塑料模具。主要用于塑料棒材、管材、板材、片材、薄膜、电线电缆包覆、带丝、复合型材及异性材的成型加工。也用于中空制品的制坯成型,此种模具称为型坯模。 4、中空吹塑模 将挤出或注射出来的尚处于塑化状态的管状型坯,趁热放置于模具型腔内、立即在管状型坯中心通以压缩空气,致使型坯膨胀而紧贴于模腔壁上,经冷却硬化即可得一中空制品。凡此种塑料制品成型方法所用的模具,称为中空吹塑模。中空吹塑模主要用于热塑性塑料的中空容器类的制品成型。 5、热成型模具 热成型模具通常以单一的阴模或阳模形式构成。将预先制备的塑料片材周边紧压于模具周边上,并加热使之软化,然后于紧靠模具一侧抽真空,或在其反面 充以压缩空气,使塑料片材紧贴于模具上,经冷却定型后即得到一热成型制品。此类制品成型所用的模具通称热成型模具。

第二章模具工艺规程的编制 零件图如图所示,本塑件的材料采用聚丙稀(pp),其生产类型为大批量. 1. 塑件的工艺分析: 1.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塑件的材料采用聚丙稀(乳白色)属热塑性塑料,从使用性能上看,该件刚度好,吸水性小,耐热性强,是理想的套类零件的材料,从成型性能上看,该塑件熔料的流动性好,具有铰链特性,成型容易,但收缩大,另外该塑件成型时容易产生缩孔,凹痕,变形等缺陷.成型温度低时,方向性明显,凝固速度比较快,易产生内应力,即模温太低时制品取向显著,熔接强度低,表面无光泽,并会出现流痕;模温太高时,易发生翘曲变形,因此在成型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浇注系统应该比较缓慢散热.冷却速度不宜过快. 1.2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1.2.1结构分析

拉伸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日用品、仪表、航空和航天等各种工业部门的产品生产中,不仅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如图4.1.1所示。 a)轴对称旋转体拉深件b)盒形件c)不对称拉深件 图4.1.1拉深件类型 拉深可分为不变薄拉深和变薄拉深。前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各部分的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基本不变;后者拉深成形后的零件,其壁厚与拉深前的坯料相比有明显的变薄,这种变薄是产品要求的,零件呈现是底厚、壁薄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不变薄拉深。本章重点介绍不变薄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叫拉深模。拉深模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大的圆角,表面质量要求高,凸、凹模间隙略大于板料厚度。图4.1.2为有压边圈的首次拉深模的结构图,平板坯料放入定位板6内,当上模下行时,首先由压边圈5和凹模7将平板坯料压住,随后凸模10将坯料逐渐拉入凹模孔内形成直壁圆筒。成形后,当上模回升时,弹簧4恢复,利用压边圈5将拉深件从凸模10上卸下,为了便于成形和卸料,在凸模10上开设有通气孔。压边圈在这副模具中,既起压边作用,又起卸载作用。

图4.1.2拉深模结构图 1-模柄2-上模座3-凸模固定板4-弹簧5-压边圈 6-定位板7-凹模8-下模座9-卸料螺钉10-凸模 圆筒形件是最典型的拉深件。平板圆形坯料拉深成为圆筒形件的变形过程如图

图4.2.1拉深变形过程图4.2.2 拉深的网格试验

拉深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凸缘区起皱是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传力区的拉裂是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同时,拉深变形区板料有所增厚,而传力区板料有所变薄。这些现象表明,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应变状态是不同的,因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研究拉深过程中坯料内各区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图4.2.3是拉深过程中某一瞬间坯料所处的状态。根据应力与应变状态不同,可将坯料划分为五个部分。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作者:无维网gaoch 参考文献:SolidWorks 高级教程:模具设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内容提要: ●型心和型腔 通过检测面的拔模角度对模型进行分析; 利用收缩率调整塑料产品的大小; 修复塑料产品中的未拔模面; 明确分型线和创建分型线曲面; 创建关闭曲面; 创建分型面; 创建连锁曲面; 创建切削分割。 ●修复和曲面 在输入几何体上修复未拔模面 使用直纹曲面创建拔模面 创建复杂关闭曲面 手工创建连锁曲面 使用放样曲面添加曲面 ●多个分型方向 利用底切检查; 创建侧抽芯,斜顶杆和型芯销。 ●改变方法进行模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之具体步骤: 型心和型腔 模具设计是由多个步骤组成。一旦你想为创建的模型设计模具,你就需要遵循几个步骤去创建型心和型腔。下面用一个实例示范了怎样为塑料畚箕零件创建一副简单的两板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 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 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连接座注塑模模具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 目 连接座注塑模模具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模具设计与制造 ********** ********** ********** **** ^年 * 月 * 日 目录 前言 (4) 一、 零件工艺性分析 (5) 二、 注塑模的结构确定 (6) 三、 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1) 四、 模具调节温度设计 (14) 五、 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 (16) ********* 学院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 师: 时 间:

六、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16) 七、绘制模具总装图 (17)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引言 注塑模具课程设计比较全面的训练,其意义在于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基础,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其在设计思想、方法和技能等各方面均获得锻炼和提高。 经过一学期对塑料模具整体结构和细节的学习和了解,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模具制造和加工,利用所学模具知识设计一套简单的注塑模具,来巩固所学模具知识。 通过完成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应用和巩固模具设计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产品零件的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非标准模具零件的设计等模具设计基本方法。 同时,学会准确运用技术标准和资料,培养了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了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从而形成了从业的基本职业素质。 第二部分:模具设计实例 一、零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为ABS尺寸精度为4级,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技术要求:表面光亮无划伤痕迹 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材料采用工程塑料ABS属热塑性塑料,是 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三不共聚物。本身耐热性和溶性比HIPS佳,且具有光泽性。由于丙烯腈的腈基极性较强,所以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塑料件的表面硬度均较HIPS佳。综合物理-力学性能更是优良。ABS树脂为浅黄色粒状或珠状树脂,熔融温度为217-237 C ,热分解温度为250C以上,无毒,无味,吸水率低, 具有优良的综合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低温抗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电性能,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染色性,成型加工和机械加工较好。 ABS树脂耐水,无机盐,碱和酸类,不溶于大部分酸类溶剂,而容易溶于醛酮, 脂和某

SolidWorks模具设计教程

SolidWorks 模具设计 1. 拔模分析 为了创建可以实现注塑的模具, 塑料产品必须被设计和拔模正确才能从围绕在周围的模具中顶出。要对模型产品进行拔模分析,使用拔模分析命令有助于发现拔模和设计的错误。对前视面进行向上拔模分析。 来看看各分析面的含义:跨立面:是横跨分型线的面。用户必须把跨立面分割成 两块以分开模具的表面。 跨立面可以通过跨立面命令手工处理或者通过单击分型线命令中的分割面选项自动完成。 正陡面:这些表面中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如果整个面的拔模量都不够,它将被归类为【需要拔模】。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正侧找到。负陡面:这些表面包含部分拔模量不够的区域。这些面能在模具中的负侧找到。 2. 调整收缩率 模具上产品型腔部分的加工要略微比从模具中生产出来的塑料件大些。这样做是为了补偿高温的被顶出的塑料件冷却后的收缩率。在通过塑料产品创建模具之前,模具设计者需要放大塑料产品来解决收缩率。不同的材料,收缩率也是不同

的,SolidWorks 用比例缩放命令在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零件我们以ABS 材料来做,5%的收缩率。 3. 确定分型线分型线是注塑类塑料产品中型腔与型心曲面中相互接触的边界。分型线是那些用来分割型心和型腔曲面的边界。它们也构成了分型面的内部边界。 型腔面(正拔模)是绿色的,型心面(负拔模)是红色的。任何一条被红色和绿色面共用的边都是分型线边界。 当拔模分析完成后,所有的被绿色和红色边共用的边被自动选中并被添加到分型线列表中。单击确定。 手动添加分型线:在这个例子中,当分型线命令运行时,分型线边被自动的选中。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分型线边界,这些边界被自动添加到位于分型线PropertyManager 的边线列表中。有时分型线可能会更复杂以致于软件无法自动搜索到分型线。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使用位于边线列表框下方的边线选择按钮去选择分型线。 4. 关闭孔和开口 在分型线建立后,下一步是决定塑料产品上哪些开放的成型区域需要关闭曲面。一个开放的成型区域或者是一个孔或者是一个开口,在注塑产品上就是模具型心型腔完全吻合形成的孔。如图所示一个简单的关闭曲面。它创建在拔模后开口较小的一侧。关闭曲面命令自动关闭塑料产品中的开放孔。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精密垫片精冲工艺与模具设计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精密垫片精冲工艺与模具设计 摘要分析了精密垫片的冲压工艺性,介绍了精密垫片的精冲工艺和精冲压力的计算及在普通冲床上实现精密冲裁的精冲复合模的设计。该模具投入生产后,冲出的零件毛刺极小,断面平整光滑,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精密垫片精冲工艺模具设计 1、引言 精冲又称精密冲裁,是一种对模具有特殊要求的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这种冲裁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与形状精度以及完全光亮的冲裁面。甚至可以直接装 配使用。它具有优质、高效、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容易实现自动化生产。精冲是在普通冲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精密板料加工工艺,精冲成型工艺是在普通压力机或者专用压力机(精冲机)上,通过专用的精密冲裁模具,在强力压料状态下对金属板料进行冲压,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由原材料直接获得比普通冲压零件精度高、光洁度好、平面度高、垂直度好,并拥有光洁剪切面及所需形状和质量特性的产品。 精密冲裁的本质是将冲裁模具的凹凸模具之间的间隙调整到普通冲裁模具的10%,甚至实现负间隙(即凹凸模之间产生过盈),从而大幅度提高冲裁件的精度。图1为冲裁间隙对冲裁件精度的影响关系图,图中,曲线与=0的交点为最合理的间隙值。此时,冲裁件的尺寸与模具刃口的尺寸完全一致,当曲线位于交点右边时,冲裁件与模具间存在间隙。间隙越大,会使冲裁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所需要的冲裁力也小,但会造成冲裁件的变形增大,影响冲裁件精度。 (a) 落料 (b) 冲孔 精密冲裁理论的核心是:固体在多向受压的情况下比在单向受压时塑性好、变形状态更好,更易变形。因此在板料精密冲裁时,利用精冲模特殊结构,在板料的剪切分离区,三向施压形成立体压应力状态,对材料进行纯剪切分离,实现精密冲裁。根据该理论发明的使用V型齿圈强力压边进行精冲的工艺技术简称FB精冲法。 因此,近年来精冲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机械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2 精冲工艺过程及特征 用普通冲裁所得到的工件,剪切断面比较粗糙;而且还有塌角、毛刺,并带有斜度,同时制件的尺寸精度也较低。当要求冲裁件的剪切面作为工作表面或配合表面时,采用一般的冲裁工艺往往不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这时,就可以采用精冲模具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精冲是直接从板料上一次冲出公差等级高、断面质量好的冲裁件。达到通常需后序精加工才可达到的精度要求,无需后序车、磨、铣等机加工。剪切面粗糙度Ra=1.6~3.2μm尺寸公差达IT8级,而且保证零件的高平面度,大大降低了生产的加工成本。图2为

圆筒件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模两件)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圆筒件注塑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目录 第 1 章工艺分析 1.1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1 塑件结构的工艺性分析 1.1.2 成型材料性能分析 1.2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第 2 章注射机的选择 2.1 注射量的计算 2.2 塑件和流道凝料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2.3 选择注射机 第 3 章注射模具结构设计 3.1 模架的确定 3.2 各板尺寸的确定 3.3 浇注系统设计 3.3.1 主流道设计 3.3.1.1主流道尺寸 3.3.1.2 定位圈的选取 3.3.1.3主流道衬套形式 3.3.2 分流道设计 3.3.2.1分流道布置形式 3.3.2.2分流道长度 3.3.2.3分流道及浇口的尺寸设计 3.4 成型零件设计 3.4.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3.4.2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3.4.2.1型腔径向尺寸 3.4.2.2型腔深度尺寸 3.4.2.3型芯径向尺寸

3.4.2.4型芯高度尺寸 3.4.2.5型腔壁厚计算 3.5 导向与定位机构设计 3.5.1机构的功用 3.5.2导向机构的设计 3.5.2.1导柱 3.5.2.2导套 3.6 推出机构设计 3.6.1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6.2塑件的推出方式 3.6.3塑件的推出机构 3.7 排气系统设计 3.8 冷料穴设计 3.9 冷却系统设计 第 4 章注射机的校核 4.1 安装参数的校核 4.1.1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4.1.2 喷嘴尺寸及定位圈尺寸校核 第 1 章工艺分析

1.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1.1.1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 如图1.1所示,该塑件为一小尺寸圆筒件,形状简单;壁厚t=1.5mm,壁厚内径比(t/d)为1/60小于 1/10,该塑件为薄壁塑件,并且各处壁厚均匀。塑件为旋转体结构,结构相对 简单,而且塑件质量相对较小。该塑件表面粗糙度全部为Ra0.8mm,材料为聚氯乙烯,该 种塑料流动性中等。通过查阅资料该种塑料制件未注公差时应选用MT5级精度。 2. 该模具是圆筒形零件的注射模具。该塑件无侧凹、侧孔等,不需设计侧抽芯装置,相应模 具结构简单。从零件图看,制件比较简单,没有苛刻的精度要求和尺寸公差要求,因此对模 具的要求也较低。从生产批量考虑,本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模架和模板尺寸均根据标准选取。其中模架从标准中选取A2型模架。由于塑件比较简单,所以模具采用一次分型, 不设有二次分型与侧向分型机构。推出系统采用推杆推出,并设有复位杆复位。为了加快模 具的冷却,使模具冷却均匀,本模具设有4个冷却管道,均开在定模部分。排气利用分型面 和配合处的间隙排气。为了减少成本,本模具90%的零件选用标准件。 图1.1塑件图 1.1.2成形材料性能分析

连接器模具设计-测试题

连接器塑胶模具设计试题 部门: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产品设计的胶槽特征,反应在模具中是凸模结构,此类模仁外形一般考虑设计(B)尺寸, 便于后续产品试配过松时,模仁多一次直接修改的机会。 A 、基准值 B 、上限值 C 、下限值 D 、不确定 2、细水口模与大水口模在模具结构的主要区别是(D)。 A 、进胶点较小 B 、适合成型较小的产品 C 、进料分流道截面较小 D 、较大水口模多一块水口推板 3、模穴号设计一般会选在模仁的正面上,当正面没有适当位置时,会选择在模仁的侧面,这 样考虑便于脱模和模穴字的清晰度,一般情况下字的深度会考虑在(A)。 A 、0.05-0.08mm B 、0.2mm C 、0.3mm D 、0.5mm 4、考虑模具零件便于加工,产品的logo在塑胶上一般设计为(D)结构。 A 、凸字 B 、凹字 C 、凸块凹字 D 、凹块凸字 5、产品有内钩结构时,模具设计一般会考虑用(C)方式项出。 A 、强脱 B 、一般顶出 C 、斜顶 D 、推板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下列哪些是模具设计时需考虑的情形( ABCDE )。 A、分模面的选择 B、模腔的排位方式 C、产品的公差范围和精度要求 D、模具材料的选用 E、顶针的规格及布置位置的选择 2、下列哪些塑胶料适合产品过IR制程(CDEF )。 A、PBT B、PA66 C、LCP 6808 D、PA46 E、LCP 147i F、PA6T 3、解决产品粘母模的方式:(ABCD)。 A、尽量将产品针槽结构设计在公模上 B、部分针槽适当加点倒钩结构 C、公模模仁尽量减小斜度 D、母模模腔壁增加或尽量加大斜度 E、改善排气

文献综述 - 壳体拉深模具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壳体拉深模具设计 作者所在系别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年11 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壳体拉深模具设计》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本文介绍了冲压工艺的发展背景、概念及特点,冲压模具现阶段国内及台湾的发展前景和冲压行业信息化、数字化的状况以及先进成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讨论了我国冲压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思路,而且从模具的结构、生产工艺方面阐述了金属冲压拉深成型工艺,力图通过改善冲压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模具设计现状发展趋势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程

第1章前言 1.1冲压的历史渊源、概念及优点 1.1.1冲压的历史渊源 冲压加工技术始于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初年,因为产业革命促成了动力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机械化方式来加工金属板就逐渐成为主流,其后,由于辊轧机rolling mill 的发明,生产者利用它来高速、连续的生产金属板,利用表面光滑,厚度均匀的金属板来制造各种装饰品,家庭用品及机械零件的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产业化。[1] 1.1. 2.冲压加工及拉伸的概念 所谓冲压加工,就是指利用钣金加工机械(sheet metal working machine),泛称冲压机械,即冲床(press),及其专用的工具,及模具(die),对薄钣金属施行冲裁、成型、弯曲、拉深等加工,借以制造各种工业用及家庭用钣金零件与制品。 拉深(俗称拉延)是利用专用的模具将平板毛坯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一种冲压工艺方法。拉深过程中,在模具凸模的作用下,毛坯被拉进凸、凹模之间的间隙里形成圆筒件。工件的直壁部分是由毛坯的环形部分转变而来,拉深时,毛坯的外部环形部分是变形区,而底部是不变形区,被拉入凸、凹模之间的直壁部分是已变形区。[2]用拉深方法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如果与其它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可能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拉深件的可加工尺寸范围相当广泛,从几毫米的小零件直到轮廓尺寸达2—3米,厚度达200—300毫米的大型零件,都可以用拉深方法制成。因此,在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器、仪表、电子等工业部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冲压生产当中,拉深工艺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1.1.3冲压的优点 冲压是高效的生产方法,采用复合模,尤其是多工位级进模,实现由带料开卷、矫平、冲裁到成形、精整的全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劳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3]。主要表现如下。 (1)可以常温加工,对于形状复杂难以加工零件同样适用(2)使用压延材料为主几乎不经过变形加工,韧性好,因加工产生加工硬化,可提高零件强度(3)加工精度高、适用大批量生产,(4)生产效率高(5)利用率高,剩余废料变形少,可用来加工小零件(6)操作简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