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次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设计与反思

湘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二次函数》1.5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单位:湖南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姓名:谭云奇

课题:二次函数的应用三《利润最值问题》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的应用是九年级下册数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实例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充分感受到应用性问题的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求解;能够利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二次函数转化为方程进行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即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经历“微课引领——问题情境——自主探究——交流与讨论——拓展提升——得出结论”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最值求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微课

教学过程:

一、【快乐起航】:

观看微课《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回答下列问题:

(1)二次函数当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时,求最值的方法有配方法、顶点法。(2)二次函数当自变量x的取值有范围时常用的办法为图像法。

二、【合作探究】:

例:某网络玩具店引进一批进价为20元/件的玩具,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一个月内可以售出180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即销售单价每上涨一元,月销量将相应减少10件。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店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

(1)题中有哪些量?其中哪些是变量?

(2)填出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方法一:直接设法

解:设每件商品的销售单价上涨x元,月获利润为y元

利润=单件利润×销量

)

10

180

)(

20

30

(x

x

y-

-

+

=

)

18

(≤

x

)

18

(

1800

80

102≤

+

+

-

=x

x

x

y

方法一:配方法求最值(配成顶点型) . 方法二:公式法求最值(用顶点公式) .

方法二:间接设法

解:设每件商品的销售单价为x元,月获利润为y元

[]

)

48 (

9600 680

10

180

10

)

20

(

2≤

-+

-=

+

-

-

=

x

x x

y

x x

y

方法一:配方法求最值(配成顶点型) .

.

方法二:公式法求最值(用顶点公式) .

.

变式探究一:

例:某网络玩具店引进一批进价为20元/件的玩具,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一个月内可以售出180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即销售单价每上涨一元,月销量单价将相应减少10件(供货商规定售价不低于36元)。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店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

变式探究二:

例:某网络玩具店引进一批进价为20元/件的玩具,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一个月内可以售出158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即销售单价每上涨一元,月销量单价将相应减少10件(规定售价为整数)。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该店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

三、【拓展挑战】

例:某网络玩具店引进一批进价为20元/件的玩具,根据销售经验,销量y是售价x

的一次函数480

y,当销售单价x多少时,该店能在一个月内获得最大利润W ?

=x

10+

-

【设计意图】对比前面两种情况,理解一次函数的实际意义,展开讨论,做出判断。再独立解题。(学生独立计算结果,与同学交流计算结果,得到正确的结论,选代表回答问题。)

四、【梳理巩固】

一、内容:涨价和降价引起的利益最大化问题

二、解决方法和步骤:

1、找到问题中涉及的量,分析哪些是常量,变量。

2、列表分析数量关系,不知道的量设为未知数。

3、建立二次函数的模型,求出自变量的范围。

4、根据自变量的范围,采用、求最值。

五、【幸福达标】

1、练习:某商场购进一种单价为40元的篮球,如果以单价50元出售,那么每月可售出500个,根据销售经验,售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响应减少10个:

(1) 假设销售单价提高元,那么销售每个篮球所获得的利润是元;这种篮球每月销售量是个.

(2)8000元是否为每月销售这种篮球的最大利润?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求出最大利润,此时篮球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

【设计意图】又一贴近生活实例,体验二次函数在市场中的运用。在学生已作过类似练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由学生分析,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式:

销售利润=(单价-进价)×销量

2 、(中考题)某公司经销一种绿茶,每千克成本为50元,市场调查发现,在一段时间内,销售量w(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千克)之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关系.设这种绿茶在这段时间内的销售利润为y(元),解答下列问题:

(1)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

间内获得2250元的销售利润,销售单价应定为多少元?

【设计意图】将此类问题的中考题进行简单变型,将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相结合,在相应提示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前两个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并讨论,第三问的解题方法,以及对解的取舍问题。(前两问由学生独立解决,第三问带领学生一起分析。)

解:(1)根据题意,设b kx w +=,因为图象经过(50,140) (100,40),可得:

???=+=+4010014050b k b k 解得:???=-=2402b k 所以:w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2+-=x y (2)由题意可知:()()240250+--=x x y

整理可得:1200034022

-+-=x x y

配方得:()24508522+--=x y 所以:当x=85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2450。

(3)当y=2250时,22501200034022=-+-x x

即:071251702=--x x

解得:95,7521==x x

因为公司要求x ≤90,所以x=75

即,公司要想获得2250元的销售利润,应该把单价定为75元。

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达到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课堂教学紧凑,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的时间与空间,但课后发现还有许多不足:

1、体现出学生的以下薄弱点:

(1)对于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求最值的求解过程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需要加强对利润问题的练习。

2、对课堂气氛调动不够,学生因为紧张发挥的也不好,气氛有点呆板,不利于学生的积极学习。应该多增加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气氛活跃起来,让整堂课讲的更有精神。

3、课堂上给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4、对于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错误点出了,但点的不够透彻。

总之,应用性问题的教学是体现一个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在这一方面我还有待进一步学习与提高,希望在一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也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三视图教案

29.2 三视图(一) 一、教学目标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 系、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 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 物体的正投影从一个方向反映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为了全面地反映一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我们常常再 选择正面和侧面两个投影面,画出物体的正投影。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 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 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 个投影面内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内 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 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 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 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 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 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 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 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 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

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二)应用新知 例1画出下图2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分析: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三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 1.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2.在主视图正下方画出俯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长对正”。 3.在主视图正右方画出左视图.注意与主视图“高平齐”,与俯视图“宽相等”. 解: 例2画出如图所示的支架(一种小零件)的三视图. 分析:支架的形状,由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体构 成的组合体.画三视四时要注意这两个长方体的 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解:如图29.2-7是支架的三视图 3右图是一根钢管的直观图,画出它的三视图 分析.钢管有内外壁,从一定角度看它时,看不见 内壁.为全面地反映立体图形的形状,画图时规定; 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实线.因被其他那分遮挡 而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图29.2-9 解.图如图29.2-7是钢管的三视图,其中的虚线表示钢管的内壁.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6.1二次函数教案

6.1 二次函数 一.学习目标 1.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分析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意义。 2.了解二次函数关系式,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二.知识导学 (一)情景导学 1.一粒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的圆的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是 。 2.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怎样围可使小兔的活动范围较大? 设长方形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变量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要给边长为x 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 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 为多少元? 在这个问题中,地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踢脚线的费用与 有关,为 元;其他费用固定不变为 元,所以总费用y (元)与x (m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二)归纳提高。 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它们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有什么不 同? 。 一般地,我们称 表示的函数为二次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函数。 一般地,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你能 说出上述三个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 (三)典例分析 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如果是,指出其中常数a.b.c 的值. (1) y =1— 23x (2)y =x(x -5) (3)y = x 21-23x +1 (4) y =3x(2-x)+ 3x 2 (5)y = 12312++x x (6) y =652++x x (7)y = x 4+2x 2-1 (8)y =ax 2+bx +c 例2.当k 为何值时,函数1)1(2+-=+k k x k y 为二次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⑴正方体的表面积S (cm 2)与棱长a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⑵圆的面积y (cm 2)与它的周长x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 ⑶某种储蓄的年利率是1.98%,存入10000元本金,若不计利息,求本息和y (元)与所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案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巩固并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会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进一步体会如何应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进而提高理解实际问题、从数学角度抽象分析实际问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动手、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经历求最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利用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难点 能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相关知识回顾 1.函数223y x x =+-的最值是,是最(填“大”或者“小”)值. 2.说说你是如何做的? 3.将函数2245y x x =+-化成顶点式,并指出顶点坐标,对称轴. 二、新课引入 1.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的边上. (1)如果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那么AD 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 m 2,当x 取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1)设AD的长度为a m,则:BC=a m BC∥AD(已知) ∴ 40 3040 a x - = ∴ 3 30 4 a x =- 即 3 30 4 AD x =- (2)∵ 2 2 3 (30) 4 3 30 4 3 (20)300(040) 4 y x a x x x x x x =? =?- =-+ =--+<< 当20300 x y == 最大 时, 2.变式训练,灵活运用 议一议:如果把上题中的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 解:由勾股定理可得,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为50m 易求得斜边上的高为24m.

二次函数教案设计(全)

课题:1.1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 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现有一根12m 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 ,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 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 (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 (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 (一)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1、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 (3) y = (60-x-4)(x-2)=-x 2+58x-112 (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x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应用 浦 桂 花 学习目标: 1、会运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2、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数学建模以及函数和方程互相 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激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与二次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如:投篮后篮球运行的路线,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路线和喷池中水流的路线等等。今天就运用以前学过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 小明参加铅球比赛,已知铅球的运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铅球 出手时的高度是 米,铅球最高处离地面3米,距离出手时的水平距离是4米. 试推测小明这次铅球的比赛成绩. 35

例2:某越江隧道的横断面的轮廓线是一段抛物线. 已知隧道的地面宽度为20米,地面离隧道最高点 C 的高度为10米. (1)、请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求出这段抛物线所表 示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这隧道设计为双向行驶,现有一辆宽为5米,高为6 米装满货物的卡车,问这辆卡车能否顺利通过? C A B 三、巩固练习: 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型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的宽是20米,如果水位上升3米时,水面CD的宽为10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质的货车从甲地出发,要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到此桥280千米,(桥长忽略不计)货车以每小时 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到1小时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 前方连降大雨,造成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 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

(九年级数学教案)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会从投影角度深刻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简单几何体组合的三视图。 数学思考 1.通过具体活动,积累学生的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 2.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讨论、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三视图中位置及各部分之间大小的对应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解决问题

会画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重点 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 2.会画简单几何体及其组合的三视图。 难点 1.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 2.正确画出三棱柱的三视图和小零件的三视图。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情景设计导入新课

活动2 形成知识引出定义 活动3 演示操作探索规律 活动4 应用实践解决问题 活动5 小结知识拓展升华 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并且明确正投影画视图的意义。 对长方体的六个面进行正投影,讨论比较全面研究几何体至少需要研究几个不同的视图。引出三视图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学习三视图的意义。 通过教师课件演示,学生合作探究,发现三视图位置关系及大小的对应关系。 采用多种形式学习和解决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模型(小零件)的三视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收获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1.情景引入制作小零件。 张师傅是铸造厂的工人,今天我有事情拜托他,想让他给我制作一个如图所示的小零件,我如何准确的告诉他小零件的形状和规格? 2.给出视图的定义。 3.欣赏工程中的三视图。 4.介绍视图的产生。 教师提问: (1)如何准确的表达小零件的尺寸大小? (2)除了用文字的语言,可不可以用图形的语言表示? (3)你们生活中见过三视图吗?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 学生是否理解将立体图形分解成平面图形来表达的意义。 明确学习三视图的作用,并且为明确正投影画视图的意义?

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滨泉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22.1 二次函数(1)课时 1 设计教师李春丽备课组长 学科书写授课班级9.2 课型新授课审核领导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 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认识二次函数,认识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教学 方法 自主学习辅导法 教学 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一、试一试 1、设矩形花圃的垂直于墙的一边AB的长为 xm,先取x的一些值,算出矩形的另一边BC的长, 进而得出矩形的面积ym2.试将计算结果填写在下 表的空格中, AB长x(m) 1 2 3 4 5 6 7 8 9 BC长(m) 12 面积y(m2) 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3、我们发现,当AB的长(x)确定后,矩形的面积 (y)也随之确定, y是x的函数,试写出这个函数 的关系式, 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 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 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 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 发现什么?(2)对前面提 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 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 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 识。 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交 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表 意见。形成共识,x的值 不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 围,其范围是0 <x < 10。 实际问题导入, 体现新知识的产生 源于生活实际的需 要。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试讲-推荐下载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 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 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 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运用二次函数的实例? 生:老师,我见过好多。如周长固定时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与它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师:好,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否解决: 活动1:如图34-10,张伯伯准备利用现有的一面墙和40m长的篱笆,把墙外的空地围成矩形养兔场。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设矩形一边的长为x m,试用x表示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2.设矩形的总面积为y ,请写出用x表示y的函数表达式。 3.你能利用公式求出所得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坐标,并说出y的最大值吗?4.你能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借助图像说出y的最大值吗? 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 解:已知周长为40m,一边长为x m,看图知,另一边长为() m。 由面积公式得y= 化简得 y= 代入顶点坐标公式,得顶点坐标x=( ),y=( ) 。y的最大值为( ) 。画函数图像: 通过图像,我们知道y的最大值为( )。 师:通过上面这个例题,我们能总结出几种求y的最值得方法呢? 生:两种;一种是画函数图像,观察最高(低)点,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另外一种可以利用顶点坐标公式,直接计算最值。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看来同学们是都理解了,也知道如何求函数的最值。总结:由此可以看出,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需

[初中数学]三视图教案3 人教版

《三视图》教案 内容简介 本节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6?道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画圆柱、圆锥、球、直棱柱.?(仅限于直三棱柱和直四棱柱的三种视图) (2)通过画三视图,体会几何体及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物的拼摆及不同方向的观察,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视图的学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对待和分析问题,学会全面认识事物,而不能片面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 进一步体会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体味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几种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的画法. 2.难点:根据三种视图,画出原几何体. 教学方法 由于本节课是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的提升,画三视图时应注意三视图的位置要准确,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这是画三视图的一种规定. 第1课时物体的三种视图 复习引入 教师讲解: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

也可以看作物体在某一角度的光线下的投影.对于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所得到的视图可能不同. 我们知道,单一的视图通常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面的形状,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生产实践中往往采用多个视图来反映物体不同方面的形状.例如课本图29.2-1中右侧的视图,可以多角度地反映飞机的形状. 探究新知 三视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究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需要几个视图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呢?让学生联系自己所见过的图纸发表意见,然后教师总结:一般此就,一个简单的几何体只需要3个视图就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形状.本章中,?我们只讨论这种三视图. 教师提问:课本图29.2-2是同一本书的三个不同的视图,你能说出这三个视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观察这本书时得到的吗?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提问,由学生派代表回答.回答后教师总结: 当书立在桌面上时,左上方的视图是正面观察时的视图;右上方的视图是人站在左方侧面观察时的视图;左下方的视图是从上往下观察时的视图. 教师讲解:为了沟通方便,我们必须给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视图加上专用的术语.如课本图29.2-3(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例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

最新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1

22. 5二次函数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 (a^ 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 (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 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 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 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那么此时用40m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 (1)能够为202m2吗?

《三视图》教案

《三视图》教案 杜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模型,从而进一步熟悉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教具准备: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仪《题西林壁》诗,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横看、侧看、近看、身处其中看)这类似于本节课所研究的内容——三视图。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中: 某此军事活动中展示出我国不少先进的武器,聪明的同学校你发现他们是从哪些角度看的吗? 问题1 你知道他与正投影的关系吗? 活动1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 (1)按你观察到方向,想象一束平行光线正对着物体投射过去,那么会留下什么样子的影子(正投影) (2)请在三视图标出对应长方体的长宽高(方式:学生参与思考,提问个别学生。) 由学生归纳推理三视图的三个视图在量上的关系 (3) 思考: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不是唯一的,为什么? 例子:正方体的背面ABCD平行于投影面,把正方体旋转一定的角度,ABCD 与投影面不平行, 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认真观察动画,形成结论简单介绍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2探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画法, 方式:交流合作探究 思考:三视图的画法 三视图画法: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讲解例题: 教材的例1见教材110页 A、确定主视图的位置,画出主视图;

(公开课一等奖)二次函数复习课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学案 班级:初三18班年级:九设计者:李玲时间:2015年10月16日

关基础知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基础知识之基础演练 二次函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函数,它有着自己固有的性质,反映的是轴对称性和增减性; 我们要突出反映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顶点坐标,我们就可以把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如果想知道抛物线与x轴两个交点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一般式写出交点式; 刚刚我们回顾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我们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能够直观地反映函数的特性,而数又能细致刻画函数图像的大小和位置,下面就让我们遵循着数形结合的线索,继续对二次函数进行深入的研究。

难点突破之思维激活1、如果把抛物线绕 ()4 12+ + - =x y顶点旋转 180°,则该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是 . 若把新抛物线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向下平 移3个单位,则得到的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 是 . 抛物线的平移——点的平移 难点突破之聚焦中考2、问题①,结合图像思考: 方程 ()1 4 12= + + -x 有几个实数解? 问题②,结合图像思考: 当m为何值时,方程 ()m x= + + -4 12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问题③ 其实方程、不等式本身就 有一个代数的解法,我们现在 也用图像解法 我们通过三个题目把这 个知识的层次性展示出来,方 程、不等式都可以转化成函数 的图像来解

若直线 m kx y +=1与抛物线 c bx ax y ++=22交于A (1,0) 、B (-1,4) 两点,观察图像填空: 1)方 程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2)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3)不等式 m kx c bx ax +<++2的解 为 ; 反思与 提高 1、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函数学习,你认为自己 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高的? 3、在下面的函数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注意 哪些问题? 教者归纳本章知识网络图示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节课的得失,教者进行适当的点评.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今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由此达到数学教学的新境界——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数学素养.

二次函数的应用_教案1

二次函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够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小)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与态度: 1.经历探究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的过程,获得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模型思想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2.能够对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反思,形成个人解决问题的风格.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运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最大面积问题. 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放幻灯片2、3、4) 1.(1)请用长20米的篱笆设计一个矩形的菜园. (2)怎样设计才能使矩形菜园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图形,引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解决最大面积问题的一般思路. 2.如图,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二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米,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3)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求围成花圃的最大面积 .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情境进行变化,增大难度,同时板书解题过程,让学生明确规范的书写过程. 二、探究新知(放幻灯片5、6、7) 探究一: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画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AN=40m,AM=30m. (1)设矩形的一边AB=x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当取何值时,的最大值是多少? 探究二:在上一个问题中,如果把矩形改为如图所示的位置,其顶点A和点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BC在斜边上.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矩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探究三:如图,已知△ABC是一等腰三角形铁板余料,AB=AC=20cm, BC=24cm.若在△ABC上截出一矩形零件DEFG,使得EF在BC上,点D、G 分别在边AB、AC上.问矩形DEFG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由学生讨论怎样用直角三角形剪出一个最大面积的矩形入手,由学生动手画出两种方法,和同学一起从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的模型,并求其最值,同时通过两种情况的分析,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方法,也是这类问题的难点所在,即怎样设未知数,怎样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变式三进行探究,进而总结此类题型,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9年级下册数学 三视图教案与教学反思

29.2 三视图 第1课时三视图 【知识与技能】 1.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 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活动等使学生掌握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了解三视图的位置、大小关系.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绘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从投影的角度理解三视图,会画简单几何体的视图 【教学难点】 画简单组合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象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视图可看作物体在某个角度下的正投影.为了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单一的视图能达到目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说明】设置上述问题,旨在通过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单一视图不能全面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为引出三视图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通常应从三个方面来观察物体. 1.三视图 如图(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如墙角处的三面墙壁)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做正面,正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面上同时进行正投影,在正面得到的由前到后观察

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 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2.三视图的特征 (1)三视图的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左上边,它的下方应是俯视图,左视图坐落在主视图右边; (2)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左视图和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 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3)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应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且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教学说明】在探讨三视图的特征时,教师可用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来展示一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分析和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应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勇于创新的过程中树立人生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以上两个函数,哪个函数有最大值,哪个函数有最小值?说出两个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有了前面所学的知识,现在就可以应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1.要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的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是多少时,围成的矩形面积S最大? 解:设矩形的一边为Lm,则矩形的另一边为(30-L)m,由于L>0,且30-L>O,所以O<L<30。围成的矩形面积S与L的函数关系式是 S=L(30-L) 即S=-L2+30L

(有学生自己完成,老师点评) 2.练一练: 某商店将每件进价8元的某种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一天可销出约100件,该店想通过降低售价,增加销售量的办法来提高利润,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这种商品单价每降低0.1元,其销售量可增加约10件。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多少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请同学们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每件商品降价x元(0≤x≤2),该商品每天的利润为y元。 商品每天的利润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10-x-8)(100+1OOx) 即y=-1OOx2+1OOx+200 配方得y=-100(x-12)2+225 因为x=12时,满足0≤x≤2,所以当x=1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225. 所以将这种商品的售价降低0.5元时,能使销售利润最大。 三、课堂小结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教案 20.5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 教学目标: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已有二次函数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数学建模能力,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索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感悟二次函数中数形结合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获得成功,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行解二次函数,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分组复习旧知。 探索:从二次函数y=x2+4x+3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可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如何画图 (2)顶点、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3)所形成的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面积 (4)对称轴 从上面的问题导入今天的课题——二次函数中的图象与性质。 (二)新授: 1、再探索:二次函数y=x2+4x+3图象上找一点,使形成的图形面积与已知图形面积有数量

关系。例如:抛物线y=x2+4x+3的顶点为点A,且与x轴交于点B、C;在抛物线上求一点E 使S∆BCE= S∆ABC。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F,使∆BCE与∆BCD全等。 再探索:在抛物线y=x2+4x+3上找一点M,使∆BOM与∆ABC相似。 2、让同学讨论:从已知条件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一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C(2,1)且与x轴交于点A、点B,已知S∆ABC=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提高练习 根据我们学校人人皆知的船模特色项目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让班级中的上科院小院士来简要介绍学校船模组的情况以及在绘制船模图纸时也常用到抛物线的知识的情况,再出题:船身的龙骨是近似抛物线型,船身的最大长度为48cm,且高度为12cm。求此船龙骨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解题中的作用。 (四)让学生讨论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点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k-5)x-(k+4)的图象交x轴于点A(x1,0)、B(x2,0)且(x1+1)(x2+1)=-8.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将上述二次函数图象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设平移后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C,顶点为P,求∆ POC的面积。 2、如图,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x-1的交点A、B分别在x、y轴上,点C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且CB⊥AB,CB=A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卢浦大桥拱形可以近似看作抛物线的一部分,在大桥截面1:11000的比例图上,跨度AB=5cm,拱高OC=0.9cm,线段DE表示大桥拱内桥长,DE∥AB,如图1,在比例图上,以直线AB为x轴,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以1cm作为数轴的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

29.2 三视图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会根据三视图画出实物图。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 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物体的三视图 3. 教学用具 画图工具、多媒体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一些图形,情境,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板书课题:三视图 二、新知探究 如图 (1),我们用三个互相垂直平面作为投影面,其中正对着我们的叫做正[来面,正 面下方的叫做水平面,右边的叫做侧面.一个物体(例如一个长方体)在三个投影面内同时进

行正投影,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如图(2),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在一个平面内,得到这一物体的一张三视图(由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组成). 三视图中的各视图,分别从不同方面表示物体,三者合起来就能够较全面地反映物体的形状.三视图中,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长,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高. 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宽,因此三个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相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物体的三视图实际上是物体在三个不同方向的正投影. 正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主视图,水平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俯视图,侧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就是左视图

二次函数的性质教案教案

2.3二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1.从具体函数的图象中认识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 2.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相互关系. 3.探索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掌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及函数的增减性的概念,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并能根据性质判断函数在某一范围内的增减性 重点: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增减性的理解和求法. 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二次函数: y=ax2 +bx + c (a ≠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开口由什么决定呢? 补充: 当a 的绝对值相等时,其形状完全相同,当a 的绝对值越大,则开口越小,反之成立. 二,新课教学: 1.探索填空: 根据下边已画好抛物线y= -2x 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时,函数y 最大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2. 探索填空:根据上边已画好的函数图象填空: 抛物线y= 2x2的顶点坐标是 , 对称轴是 ,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在 侧,即x_____0时,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当x= 时,函数y 最小值是____. 当x____0时,y>0 3.归纳: 二次函数y=ax2+bx+c(a ≠0)的图象和性质 (1).顶点坐标与对称轴 (2).位置与开口方向 (3).增减性与最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 而增大;当 时,函数y 有最小值 。当a ﹤0时,在对称轴的 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当 时,函数y 有最大值 4.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a 2b x -=a 2b x -=a 4ac 4b 2-a 4ac 4b 2 -

(完整版)二次函数的应用教案

22.5 二次函数的应用 岑川中学龙小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学习,巩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理解顶点与最值的关系,会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象,理解顶点的特殊性,会把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动手动脑,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了解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探索,建立合作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性质,求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1、正确构建数学模型 2、对函数图象顶点、端点与最值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 由于本节课是应用问题,重在通过学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以“启发探究式”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解决问题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为主,必要时加以小组合作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不但使学生学会,而且使学生会学”的目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适当地辅以电脑多媒体技术。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由二次函数y= -x2 +20x的解析式我们能够想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是…?(2)根据同学们描述信息,画出函数的示意图为:

(二)讲解新课 1、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做一做] 1)、你能够画一个周长为40cm 的矩形吗? 2)、周长为40cm 的矩形是唯一的吗? 3)、谁画出的矩形的面积最大? 4)、有没有一个矩形的面积是最大呢?最大面积为多少? 2、在解决问题中找出方法 [想一想]:某小区想用40m 的栅栏围成一个矩形花园,问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米,才能使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3、在巩固与应用中提高技能 变式一:如果矩形的一面靠墙,(墙的最大利用长度为18m ) 那么此时用40m 的栅栏可以围成矩形的面积 (1)能够为202m 2 吗? (2)能够为200m 2 吗? (3)此时还会有最大面积吗?如果有,请说明最大面积为多少?画出示意图。 在(想一想)的基础上,我在此设计了一个条件墙长18米来限制定义域,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一个道理,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估计大部分学生在求解时还会在顶点处找最值,导致错解,此时教师再提醒学生通过画函数的图像辅助观察、理解最值的实际意义,体会顶点与端点的不同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通过此题的有意训练,学生必然会对定义域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又为今后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师生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在实际问题中求解最值,你有怎样的收获? 2、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