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涟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涟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涟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涟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湖南省涟源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目录

总则 (1)

一、现状与形势 (2)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2)

(二)上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6)

(四)形势与要求 (6)

二、指导原则和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规划目标 (9)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产业布局 (11)

(一)矿业空间布局 (1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与总量调控 (11)

(三)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15)

(四)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16)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退出机制 (17)

四、绿色矿业发展 (20)

(一)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 (20)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0)

(三)矿山用地与复垦 (21)

(四)矿业循环经济 (22)

(五)绿色矿山建设 (22)

(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 (23)

(七)绿色矿业管制措施 (23)

五、部省市级发证矿业权设置区划 (24)

(一)探矿权设置区划 (24)

(二)省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25)

(三)市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25)

(四)勘查开发监督检查 (25)

六、县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27)

(一)县级发证采矿权开采总量 (27)

(二)县级发证采矿权开采布局 (27)

(三)县级发证采矿权设置区划 (29)

(四)县级发证采矿权准入退出条件及监管 (29)

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31)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1)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机制 (33)

八、重点工程 (36)

(一)基础性矿产勘查评价工程 (36)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 (36)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程 (36)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37)

(五)绿色矿业发展建设工程 (38)

九、规划实施管理 (39)

(一)落实规划目标,完善考核制度 (39)

(二)强化规划审查,严格规划调整 (39)

(三)制定激励政策,保障规划实施 (40)

(四)实施动态监管,完善评估机制 (40)

(五)完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40)

附则 (41)

附表目录

附表1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2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矿区(床)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主要探矿权现状表

附表6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涟源市主要采矿权现状表

附表7 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区规划表

附表8 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勘查分区表

附表9 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产资源探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10 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开采分区表

附表11 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产资源采矿权设置区划表

附表12 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项目规划表

附表13 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和“三率”规划表

附表14 湖南省涟源市主要矿区最低开采规模和“三率”规划表附表15 湖南省涟源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图目录

总则

“十三五”时期,涟源市将迎来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先行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省应急产业基地等发展机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促进矿政管理方式的转变,科学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促进矿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娄底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涟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相关要求,结合全市矿产资源特点、勘查开发利用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编制《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以下称《规划》)。

《规划》是涟源市(以下称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指导性文件,是审批和监督管理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绿色矿山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依据。

《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景展望至2025年。

《规划》适用全市所辖行政区域范围。

一、现状与形势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行政上隶属娄底市,土地总面积1911.80平方千米,下辖19个乡镇、1个街道,总人口117.48万,2015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240.5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为20.5∶45.9∶33.6;第二产业的比重特别大,为典型的依赖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全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素有“煤炭之乡”的美称。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30种(36亚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8种(10亚种)。列入湖南省储量表有7种(8亚种),分别为煤、铁、锰、石灰岩(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膏。

本市优势矿产有煤、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石膏,截至201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煤326789.70千吨、水泥用灰岩110104千吨、熔剂用灰岩51286千吨、冶金用白云岩82421千吨、石膏67371千吨。

铁、锰、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具有潜在优势。

煤层气、页岩气、方解石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矿产资源总体特征矿种较多、但小矿多、大矿少,煤、非金属矿产多,金属矿产少,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现状

基础地质调查。全市已实现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化探、水文地质普查、地质灾害调查、成矿区划全覆盖,已完成1:10万全市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已完成1:5万全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已完成田坪幅、七星街幅、涟源幅、娄底幅、坪上幅、杨家滩幅6个图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覆盖全市1911.80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勘查。全市已上表矿区41个,其中大型矿区(床)4个、中型5个,达到勘探程度矿区(床)18个、详查矿区(床)16个、普查矿区(床)7个。现有探矿权19个,其中煤矿15个、锰矿2个、铁矿1个、铅锌矿1个。按勘查阶段计11个为普查,5个为详查,3个预查。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市41处上表矿区已有10处开发利用,涉及矿种有煤、铁、锰、石膏、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7种。其它未上表矿区已开发利用矿种有建筑石料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水泥配料用粘土3种。截至2015年矿山企业105家,部省级发证矿山47家,市级发证矿山6家,县级发证矿山52家。矿山开采规模大型1个,其余为小型,从业人员9045人,采矿石量857.74万吨,采选业总产值16.25亿元,矿业总产值(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8.51亿元,矿业增加值38.99亿元。

矿山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开发矿种中煤开采回采率平均为78%;石膏是房柱式开采,回采率50%,冶金用白云岩采矿回收率90%,

选矿回收率90%,水泥用灰岩开采及生产工艺先进,采矿回收率90%;煤炭开采、选、冶生产体系较全面。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现状

全市各类地质灾害302处,由采矿引起地质灾害91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处,泥石流3处,地面塌陷56处,地面不均匀沉陷16处,地裂缝9处,影响面积225.94公顷;矿山年产废渣量58.24万吨,年排放量50.67万吨,累计积存量914.67万吨,年矿山废渣综合利用25.374万吨。矿业矿山企业年产出废水6227.80万m3,年排放5399.60万m3,年治理量2424.55万m3,年循环利用量881.20万m3。矿山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累计387.76公顷。

全市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体系,开展了矿山环境污染整治、尾矿库专项整治和历史遗留重金属废渣治理行动,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了一定进步,人居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受资金制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进展缓慢。截至2015年全市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17.5%、矿区土地复垦率9.96%、还绿率8.30%。(二)上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上一轮规划基期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年-2015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绿色矿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矿政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矿产资源勘查取得了一定成果。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已分体运行,新增一批矿产资源勘查成果,湖南省涟源市渣渡矿区东段深部煤炭预查,提交煤炭334资源量81820千吨(中

型远景规模);湖南省涟源市万家坪矿区锰矿预查,提交334锰矿石量540万吨;湖南省涟源市太平寺矿区富田桥中段万宝—峡山溪地段煤炭普查,提交煤炭332资源量172.5万吨、333资源量390.1万吨。

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创建枫坪镇青树二矿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为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新成效。矿山总量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底持证矿山总数105家,完成了上一轮规划期内矿山总数157家的调控目标;煤矿山总数已从2007年的97家减少到2015年底的41家。调控矿种的开采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煤产量为328.4万吨,在上一轮控制产量指标(煤497万吨)以内;积极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201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为46.93%,相比提高了7.19%,全市废渣、废水年综合利用率分别为43.56%、14.15%。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进步,完成全市第一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初步建立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监测率达90%;全面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保护治理方案制度和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等制度,所有新建矿山都严格执行了新建矿山环境准入条件,现有和闭坑矿山执行了矿山环境保护目标和有关指标的要求。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复绿行动,完成土地复垦38.62公顷,复绿32.20公顷。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矿区土地复垦率、矿山复绿率相比提高了15.5%、7.56%、6.30%。

矿政管理逐步规范。建立了矿业权交易市场和服务机构,规范了市场和中介组织的行为,所有矿山采矿权都已实行有偿使用;进一步

完善了矿业用地管理制度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开展了矿山超深越界开采专项行动,无证采矿、超深越界、非法转让等行为得到整治,进一步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明确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勘工作程度不平衡。除煤勘探程度较高外,其它矿种普遍偏低。对找矿潜力较好的锑、铅、锌、锰、铁、页岩气等探明储量少。

矿产品结构有待进步优化。具有优势资源的冶金用白云岩和熔剂用灰岩矿床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潜在优势矿产石膏、铁、锰矿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深加工不足。

矿山企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全市矿山企业105家,除1家水泥用灰岩矿山企业生产规模为大型外,其余矿山均为小型,规模化生产程度低。矿业技术结构水平参差不齐,全市个别地方小矿山技术装备较落后,存在采厚弃薄、采富弃贫等浪费资源现象。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问题较严重。历史上老矿山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较多,需治理的工程量大,任务仍较艰巨。上轮规划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未能得到全面实施。

(四)形势与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较疲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降缓,矿业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产能过剩,矿产品价格下降,人力和物资成本提升、环保压力加大、市场疲软为全市矿业经营带来新的困难,矿山地质环境问

题、资源枯竭问题将成为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但随着湖南省3+5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等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实施中部崛起,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建设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引领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对能源与原材料矿产,尤其是煤炭、水泥原料等矿产,其需求量仍将不断增长,作为资源供给型城市的涟源,优势矿产品的市场前景仍然看好。

当前能源矿产煤、非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灰岩、溶剂用灰岩等)可满足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少量可外调。富铁、富锰因资源不足,需要外省、外市进口矿石,以维持企业生产所需。

在新形势下,应严格按照本规划统筹谋划涟源市矿业经济布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布局及绿色矿山建设等。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调整和优化资源勘查开发的方向和布局,进一步加大上游资源开发与下游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在保障资源有效供应的同时,形成倒逼机制和退出机制,更好发挥矿产资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补齐发展短板的支撑保障作用,加快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对矿产资源储量以不动产进行登记管理,建立矿产资源储备,确保矿产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及时性、安全稳定性以及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增强矿业活力。

规划期内,稳定对重点调查评价与勘查区的地质勘查基金和商业性勘查投入,增大资源保证程度;支持对煤层气、页岩气调查与勘查,加大对矿山环境治理,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

展,促进矿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明确矿业经济发展方向,力争地质找矿取得新突破,矿产开发利用与保护取得新成就,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矿业转型升级,转变矿产开发利用结构与方式,切实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监管依据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全面统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重点对煤重点矿区调控和引导矿产勘查开发的方向、时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勘查开发合理布局。

坚持矿业转型与升级发展原则。优化提升煤、水泥灰岩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煤、锰、铁、石灰岩等高效开发利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探索非常规能源利用,培育新的矿业经济增长点,促进转型发展。

坚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引导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立足煤、水泥灰岩等资源优势矿产,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发展工矿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绿色矿山的原则。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统筹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调整矿业结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创建绿色矿山,推动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绿色矿业的方向转变。

(三)规划目标

稳步推进3个重点调查评价区的工作,加大2个重点勘查区投资力度,到2020年,新发现重要矿产地3处,采矿权个数控制在108家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9%,实现矿业总产值165亿元;实施5个重点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工程,建设绿色矿山30家,建设全市绿色矿业示范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形成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具体指标见(专栏一)。

专栏一湖南省涟源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标体系表

展望至2025年,完成全市基础性地质调查,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布局,资源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新增3~4个重点勘查成果可以进一步转为开发利用,4~6个勘查区可供进一步勘查。采矿权数量控制在8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到11%,矿业经济发展更加健康。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产业布局

(一)矿业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分区、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全市共确定1个矿产资源产业基地:锡矿山-金竹山-禾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涟源段)。以提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保障矿产资源供给。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与总量调控

1、开采总量调控

规划期内固体矿产年开采产总量1600万吨以内。对优势矿产资源煤实行开发总量控制,防止过渡开采,控制煤炭年产量568万吨以内;保持锰、铁、石膏、耐火粘土产能,适当提高产量。水泥用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产量按市场需求进行调节。

2、矿山数量调控

规划期内,全市矿山总数不超过108个,省市级发证矿权严格执行上级调控指标,其中省级发证矿山43个,市级发证矿山7个;县级发证砂石类采矿权按照布局优化原则,结合民生需求,合理调控采矿权数量,控制县级发证矿山在58个以内。

3、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方向调控

⑴勘查开发矿种

重点对区内锰、锑、铅、锌、铜、方解石等矿种开展勘查工作;

限制煤的商业性勘查。

重点开采锰、耐火粘土;适度提高产量,锰矿开采矿石量7万吨/年,耐火粘土5万吨/年。煤炭为限制性开采矿种,严格控制采矿权数量和年度开采总量。同时争取煤层气、页岩气调查评价工作有所突破,加快方解石勘查开发利用,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稳定产能。

⑵勘查规划分区

①重点勘查区

落实上级规划,全市规划勘查区2个(专栏二)。优先安排国家、省级财政投资的矿产勘查项目和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项目;合理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依法进行矿产勘查,提高资源勘查程度。力争在铅锌、锰等矿种的资源储量上有较大成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资源产业基地。

专栏二湖南省涟源市重点勘查区

②限制勘查区

规划限制勘查区7个,包括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限制勘查区6个、具有资源保护功能限制勘查区1个(专栏三)。

专栏三湖南省涟源市限制勘查区

具生态保护功能的限制勘查区和重要市政、水利、交通等基础工程设施一定范围内,原则上不再新设探矿权,已设探矿权应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各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等保护区、县级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已设探矿权应依法有序退出。

解限条件:随着限制勘查区功能的退出而解限。

具有资源保护功能的限制勘查区内:涟源凹陷煤限制勘查区(涟源部分),区内明确规定受国家规定保护性开采的限制勘查矿种,原则上不新设商业性探矿权,已设探矿权不得扩界,完成勘查工作后有序退出,区内其他矿种严格执行规划准入、退出要求。

解限条件:随着限制勘查区功能退出而解限。

⑶开采规划分区

①限制开采区

规划限制开采区4个,包括具有资源保护功能的限制开采区1个及

具有生态保护功能限制开采区3个(专栏四)。

专栏四湖南省涟源市限制开采区

管制措施及解限条件:

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限制开采区内,不得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国家级公益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采矿权的新设、延续、调整和保留,须征得所涉及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同意。另外,湘江流域保护区一定范围内限制开发非金属露天开采矿。

具有资源保护功能的限制开采区:涟源凹陷煤限制开采区(涟源部分),原则上不新设限制开采矿种采矿权(可依法延续),确需新设或扩能、扩界的,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区内其它矿种严格执行规划准入、退出要求。

解限条件:随着限制开采区功能的退出而解限。

②禁止开采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政策和相关规划,规划禁止开采区3个(专栏五),包括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禁采区2个和重要城镇及基础设施保护功能禁采区1个。

专栏五湖南省涟源市禁止开采区

管制措施:具有生态保护功能的禁止开采区和重要市政、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一定范围内,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各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等自然与历史文化保护区、县级以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原则上不再新设采矿权,已设采矿权应有序退出。

解禁条件:随着禁止开采区功能的退出而解禁。

其它说明: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水流域及重要城镇、军事禁区和交通主干线、输电线路等重大基础工程设施周边一定范围禁止矿业开发活动的区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禁止开采区范围,不在规划图中标示。

(三)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

1、重点矿区

落实上级规划部署,划定1个重点矿区(专栏六)。引导和支持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促进规模开发、高效利用;重点培育中大型骨干矿山企业,优先配置资源,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小矿山,引导其优化重组或限期关闭;优先安排国家和省级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重大工程项目。

专栏六湖南省涟源市重点矿区

2、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公益性基础地质调查:落实上级规划部署,全面启动全市新一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配合完成区内重要成矿带1:5万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配合完成娄底地区岩溶塌陷灾害综合地质调查;配合开展娄-邵盆地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实施区内方解石、锑、金、煤层气、页岩气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引导和服务商业性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在涟源凹陷、七星街、荷塘、金石等区域开展煤、锰、方解石等矿种的勘查工作,到2020年新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矿产地3处,新增矿产资源储量:煤矿石量1000万吨煤、方解石矿石量700万吨、锰矿石量100万吨。

(四)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

优化矿山规模及产品结构。按照集约高效原则整合各类矿山,促进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重点实施煤矿山升级改造,建设高效矿井,到2020年,全市采矿权总数严格控制在108个以内,力争大中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编制的依据 (1) (二)指导思想 (1) (三)基本原则 (2) (四)规划定位、期限及适用范围 (3) 二、规划背景 (4) (一)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矿产 (4)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7) (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2) (四)社会经济背景 (14) 三、规划目标 (15) (一)总体目标 (15) (二)2016—2020年规划目标 (15) (三)2021—2025展望期目标 (19) 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20) (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种 (20)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20) (三)矿产资源勘查 (22) (四)勘查准入条件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矿 (28) 五、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32) (一)调控开采总量 (32)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33)

(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40) (四)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和开采规划区块 (42) 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4) (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 (45)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 (47) (三)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保证措施 (47)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8)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布局 (48)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重点治理工程 (51) (三)矿山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53) 八、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55) (一)完善规划体系 (56)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56)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实施 (58) (四)加强规划基础建设 (58)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发布部门:规划处发布人:发布时间: 2011-11-16 14:21:22 浏览次数:8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矿产资源概况 (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2)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障能力 (4) (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5)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指导原则和规划目标7 (一)指导思想 (7) (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1 (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1) (二)矿产资源勘查 (12) (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 (14)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5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15) (二)有序集约开发矿产资源 (16) (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 (16)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8) (五)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9) (六)矿产资源保护 (19) 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20 (一)矿业经济空间布局 (20) (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 (21)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2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2) (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22)

(三)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 (22)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23) (五)实施重点工程 (23)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 (一)推进规划的法制建设 (24) (二)完善规划的管理体系 (24) (三)健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25)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 (25) (五)推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26)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完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来了! 2017-09-29 23:5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总则第1条指导思想(略) 第2条主要规划依据(略)第3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第一章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布局第一节战略定位第5条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节发展目标(略)第三节城市规模第14条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分布 按照以水定人的要求,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1.调整人口空间布局 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降低城六区人口规模,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约15个百分点,控制在1085万人左右,到2035年控制在1085万人以内。城六区以外平原地区的人口规模有减有增、增减挂钩。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2.优化人口结构 形成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功能疏解提升相适应的人口结构。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3.改善人口服务管理 构建面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常住人口2300万人控制规模的基础上,考虑城市实际服务人口的合理需求和安全保障。 4.完善人口调控政策机制 健全分区域差异化的人口调控机制,实现城六区人口规模减量与其他区人口规模增量控制相衔接。加强全市落户政策统筹,建立更加规范的户籍管理体系,稳步实施常住人口积分落户制度。强化规划、土地、财政、税收、价格等政策调控作用,加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人口调控工作责任制。 5.转变发展方式,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到2020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由现状19.6万元/人提高到约23万元/人。 第15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第16条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略)第四节空间布局第17条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着眼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完善城市体系,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形成“一核一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朝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朝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朝阳市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编制的依据 (2) 二、指导思想 (2) 三、基本原则 (3) 四、规划定位、期限及适用范围 (4) 第二章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6) 一、朝阳市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矿产 (6)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7) 三、主要矿产资源形势分析 (13) 四、社会经济背景 (14) 第三章规划目标 (14) 一、总体目标 (14) 二、2008—2015年规划目标 (15) 三、2015—2020展望期目标 (18) 第四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18) 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种 (18)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9) 三、矿产资源勘查 (21) 四、勘查准入条件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矿 (24) 第五章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29) 一、调控开采总量 (29)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30)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37) 四、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和开采规划区块 (39) 第六章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2) 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 (42)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 (44) 三、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保证措施 (44) 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5) 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分区 (45)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布局 (47) 三、矿山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50)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重点治理工程 (52) 第八章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55) 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 (55) 二、建立和完善《规划》体系 (56) 三、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56)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56) 五、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和产业政策 (56) 六、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 (57) 七、加强矿产资源法制建设 (58) 第九章附则 (58)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是中华人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由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河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基期为2007年,规划期为2008~2015年,展望到2020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等指标规划到2015年。 2010年1月5日,国土资源部批复,准予发布。 《规划》共分七个章节。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我省现行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2010年),自2002年发布实施以来,促进了矿产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在加强矿产勘查、促进矿山合理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在矿产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找矿难度增大,主要矿种储量不足;二是矿山企业“小、散、乱”的情况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三是矿山开发强度大、地质环境遭到破坏,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艰巨;四是统筹调控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总量调控指标未得到有效落实。现行规划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第二章、规划编制思路、基本原则、规划目标 编制思路:《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准确评价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面向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确立了“明确一个目标、突出五项内容、贯穿一条主线、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规划编制思路。即: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突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总量调控、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优化、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五项内容,以合理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等五大关系。 基本原则:规划编制遵循着开源节流、保障发展;注重保护、合理开发;突出重点、优化布局;依靠科技、完善机制的原则。 目标:规划确定了五大目标

舟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6年—2010年) 总则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新一轮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06〕35号)的精神编制第二轮《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0)》、《市经济发展规划》、《省新一轮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和《省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为依据进行编制。 《规划》是全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市属两区(定海、普陀)、两县(嵊泗、岱山)整顿、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资源开发整合、矿山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展望远期2011年—2020年。 一、规划背景 是我省唯一以群岛组成的一个地级市,在全省各市中,陆域面积最小(125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最大(2095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岛屿1390个(其中人居岛94个)。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交汇入,是我国沿海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要冲,位于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镇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东部,与、等城市仅一水之遥。随着大陆连岛工程、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以及湾跨海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推进,市在“长三角”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十一五”时期将步入一个又好又快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阶段。 陆域矿产资源贫乏(矿产地见附表1),开采的矿种单一,可供开发利用的矿种仅为火山凝灰岩类和花岗岩类的普通建筑石料,它为市的城市建设、改善人居条件、交通网络建设、滩涂围垦工程以及支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生态市建设的推进、交通及人居环境条件的不断改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海岸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普通建筑石料资源的开发凸现三大矛盾:即石料需求要求就近取材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劈山采石的山体“白化”和建设山海秀美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交通、水利、土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普通建筑石料需求量大与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域越来越少之间的矛盾。针对三大矛盾,本轮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效益统筹,环境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调整矿山布局和优化结构;遵循与生态市建设相一致的原则,整治与保护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控制开采总量和压缩矿山数量,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 2001年,市编制和实施了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下,国土资源、安监、公安、环保、交通、水利等相关部门步调一致,通力协作,全面完成了规划的既定目标,为“十一五”时期矿产资源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范本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范本

福建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 )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安排矿产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纲要>以及<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适用范围 <规划>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适用范围为福建省所辖行政区域(未包括金门、马祖)。 <规划>的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件中福建省分布的矿种。

三、规划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规划>以为基期, —为规划期,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一、首轮规划实施成效 首轮规划期间( — ),福建省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强化规划 实施管理,基本完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各项规划目标 与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一)初步建立福建省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真开展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完成了九个设区市和80多个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并适时开展了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建立省级、设区市、县级三级矿产资源规划体系,标志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进入规划管理的轨道。 (二)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丰硕 首轮规划实施期间,完成6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7 平方千米,31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面积14000平方千米。沿海经济带 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积极开展战略性矿产资 源调查评价工作,新发现尤溪峰岩、建瓯八外洋、永春上姚、安溪铅山、顺昌山后、永定大排、浦城金竹坑、顺昌黄梓厂等铅锌(银)矿床,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法规名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颁布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4-02-27 【是否有效】有效 【批准部门】国务院【法规文号】【实施日期】1994-02-27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批准日期】1993-10-0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1994年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发布) 总则 一、城市性质 二、经济发展 三、社会发展 四、城市规模

五、城市总布局 六、卫星城和建制镇的建设 七、市区的调整和改造 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九、住宅和社区建设 十、城市交通 十一、对外交通 十二、城市能源 十三、城市水源和供排水 十四、城市通信和广播 十五、城市环境和绿化 十六、城市防灾 十七、近期建设 十八、实施措施 总则 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

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2.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 (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 (3)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4)完善市域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化系统。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1991年至XX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的长远发展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本世纪末。 4.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

2019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4页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字号大中小】 二〇一二年七月 目录 序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第二节发展形势和要求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功能分区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三节功能分区 第三章四类功能区域 第一节首都功能核心区 第二节城市功能拓展区 第三节城市发展新区 第四节生态涵养发展区 第四章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管制原则 第三节发展任务 第五章政策机制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保障机制 第六章规划实施 第一节部门职责 第二节区县职责 附件1: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表1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表 表2 自然保护区表 表3 风景名胜区表 表4 森林公园表 表5 地质公园表 表6 重要水源区 附件2: 图1 北京市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 图2 重要水源区分布图

序言 自2019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分类指导区域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北京市确定为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发展。 《北京市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落实了国家对北京市整体优化开发的定位,深化了各功能区域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北京市科学推进功能区域建设、丰富发展内涵、更好发挥首都职能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参考《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202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0年)》等相关规划编制,是本市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本规划的基准年为2019年,主要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任务是更长远的,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规划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国土面积16410.5平方公里。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规划基础 2019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19〕6号,以下简称《意见》),率先探索实行了区县功能定位和区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区域差异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市、区县两级政府共同谋划、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域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首都功能的履行。 ——区域差异化主导功能逐步明晰。四类功能区域差异化的主导功能更加强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四个服务”①和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拓展区自主创新和外向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新区承接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升,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涵养功能日益增强。

【新编】临沂市矿产资源年度总体规划

临沂市矿产资源 总体规划 (2001-2010)

临沂市人民政府 二OO三年三月 目录 一、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形势 (1)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 (二)矿产资源特点 (3) (三)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6) (四)勘查、开发、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8) (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影响和要求 (10) (六)供需形势和保证程度 (13)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规划原则 (18) (三)规划目标 (20) 三、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25)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 (25)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27) 四、重点治理对象 (28)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8)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29)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31) (三)开采规划分区 (33) (四)优化矿业结构 (34) (五)提高资源利用率 (37) 六、利用外部资金、资源和市场 (38) (一)利用外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 (38) (二)利用外部矿产资源和市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 (39) (三)发展矿产品进出口贸易 (39) 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0) (一)总体要求 (40)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41) (三)在建、生产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2) 八、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 (43) 附表 附表1 临沂市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1) 附表2 临市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2) 附表 3 临沂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11) 附表4 临沂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13) 附表 5 临沂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表 (26) 附表6 临沂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 (27) 附表7 临沂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28) 附表8 临沂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 (29) 附表9 临沂市重点矿产开发利用最低开采规模表 (30) 附表10 临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31)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株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株洲市人民政府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总则 (1) 一、现状与形势 (2) (一)矿产资源概况 (2)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 (四)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6)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规划原则 (8) (三)规划目标 (9)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2) (一)公益性地质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2) (二)矿产资源勘查总体布局 (12) (三)勘查规划分区 (13) (四)探矿权规划区块设置 (16)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8)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 (18) (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18) (三)开采规划区块设置 (22) (四)矿产资源集约有序开发 (23) (五)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23) (六)新建矿山开采准入条件 (24) (七)矿产资源开采退出机制 (25)

(八)矿产资源保护 (25) 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 (26) (一)矿业经济分区 (26) (二)矿业产值目标与园区建设 (26) (三)采矿权数量调控 (27) (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整 (28) (五)矿山企业规模的结构调整 (29) (六)矿产产业结构调整 (29)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0)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0)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30)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分区 (31) (四)新建、改建和扩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32) (五)已建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32) (六)绿色矿业发展 (33) 七、重点工程 (34) (一)公益性调查项目 (34) (二)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34)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35)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 (35) (五)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 (36) (六)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 (37) 八、规划实施管理 (38)

XX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年) (批复稿)

目录 总则............................................. 第一章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矿产资源及矿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 第三节面临形势 ..................................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 第一节指导思想 .................................. 第二节基本原则 .................................. 第三节规划目标 ..................................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一节优化勘查开发布局 .......................... 第二节明确勘查开发主要方向 ...................... 第三节建设矿产资源产业基地 ...................... 第四章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 ..................... 第一节加质调查评价 .............................. 第二节加强矿产资源勘查 .......................... 第三节严格矿产资源勘查管理 ...................... 第四节加强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质资料服务............. 第五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第一节调控开采矿种与开采总量..................... 第二节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20.

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8-2015年) 目录 一总则1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1 (一)矿产资源特点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现状3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6 (六)矿业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7 (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基本原则9 (三)规划目标10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4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方向14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布局15 (三)探矿权设置、投放及现有探矿权处置方案20 (四)重点勘查工程及科技攻关21

(五)勘查准入条件22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23 (一)开发利用方向及总量调控24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30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38 (四)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41 (五)开采准入条件44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5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45 (三)矿山环境恢复重点治理工程47 (四)矿山环境监测网络47 (五)新建、改、扩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环境保护48 (六)停办、关闭或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48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8 (一)法制保障机制48 (二)行政保障机制49 (三)经济保障机制50 (四)社会保障机制52 (五)科技创新与人才保障机制52

(六)建立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机制53 (七)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手段53 (八)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矿产资源忧患意识54 八附则54 一总则 “十一五”及其后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速迈向现代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省内相关行业和部门发展规划,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55号)要求,编制《2008-2015年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总体部署,是我省“十一五”及其后10年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期为2007年,近期为2008-2010年,中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湖北省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现状与形势 (一)矿产资源特点

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及大纲2020版

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要点及大纲2020版 (一)现状与形势 分析本行政区域内矿产资源概况和主要特点,对上一轮规划实施取得成效进行评估,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客观判断本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矿区生态保护修复、矿业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 (二)指导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和省(区、市)的宏观政策导向和有关要求,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等提出规划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根据地方实际确定规划基本原则,要体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统一、体现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体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要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 3.规划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矿业经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与保护、矿业高质量发展、矿区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目标,细化和落实上级规划的目标指标,相关约束性指标须在上级规划的控制范围内。同时,可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其他预期性指标。 (三)矿产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 1.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调控方向。落实上级规划的管控要求,明确本行政区内重点、限制和禁止勘查开采的矿种,细化相应管理措施。 2.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相关产业空间布局,确定本行政区内矿产资源开发及相关产业发展重点区域,提出矿产资源产业结构调整和矿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措施。 3.勘查开采与保护布局。明确勘查开采与保护布局优化调整的方向和措施,全面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确保边界范围、政策和监督管理措施落地。科学布局和合理划定本级审批发证矿业权的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并明确相关管理措施。对于砂石土类矿产,划定集中开采区,明确区内采矿权投放总量、最低开采规模、矿区生态保护等要求,促进资源规模集约开发、合理利用。对确实需要对砂石土类矿产进行详细安排的市县,也可划定开采规划区块进行合理布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