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1 总论 (1)

任务由来 (1)

必要性和意义 (2)

编制依据 (5)

实施期限 (9)

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0)

指导思想 (10)

基本原则 (10)

3 调查与评价 (12)

自然地理概况 (12)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15)

4 目标与指标 (70)

总体目标 (70)

阶段目标与指标 (70)

5 主要任务 (7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与设计 (72)

矿区毁损地植被及景观恢复 (73)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 (74)

大气污染防治 (7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76)

矿区土地复垦与土壤污染防治 (77)

水土流失控制 (78)

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78)

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 (78)

6 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 (80)

治理工程 (80)

经费概算与资金筹措 (100)

工程实施与执行计划 (100)

7 效益分析与评价 (102)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2)

生态效益 (104)

8 保障措施 (105)

政策保障 (105)

组织保障 (105)

资金保障 (106)

技术保障 (107)

附件:

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委托书

2、采矿许可证

3、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3号“关于晋中市和顺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

4、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10]66号“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

5、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行发【2010】31号“关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审查的批复”及评审意见书

6、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市煤规发【2010】161号“关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7、山西省环境保护厅晋环函【2012】826号“关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8、和顺县城乡建设局“关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建设与县总体规划相符认可的说明”

9、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中心晋林管函【2011】4号关于云龙山省级森林公园范围现状图予以备案的函

10、矸石综合利用协议

1 总论

任务由来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3号“关于晋中市和顺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同意以和顺云龙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为整合主体,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关矿区)作为单独保留矿井,由山西和顺北关煤业有限公司新增北部关闭矿井山西和顺腾信煤业有限公司而成;后根据晋煤重组办发[2010]66号“关于调整晋中市灵石等四县(市)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的批复”,项目整合主体变更为山西和顺隆华煤业有限公司。

整合前,山西和顺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3年,1985年投产,批准开采8号、15号煤层,井田面积1.5555km2,设计生产规模9万t/a,8号煤层已基本采完,现开采15号煤层。煤矿于2007年进入30万t/a 资源整合停产阶段直至2009年11月,后进入兼并重组整合停产阶段;山西和顺腾信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4年,批准开采8号煤层,井田面积0.9172km2,设计生产规模9万t/a,8号煤层已基本采完,煤矿已于2007年9月关闭。

整合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6号、8-15号煤层,井田面积2.4729km2,生产规模30万吨/年,8#煤层资源已枯竭,设计仅开采15#煤层。煤矿自2009年11月始处于兼并重组整合停产阶段,于2011年进入30万吨/年兼并重组整合工程基建期至今。煤矿自2008年至今共计提取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万元。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

有限公司2010年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12年4月27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2】826号文对《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为了贯彻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要求,于2012年5月正式委托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受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委托之后,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北关矿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煤矿生态环境现状,编制完成了《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必要性和意义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遇到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煤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为了促进山西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晋政发[2007]9号)及《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晋政发[2009]40号);山西省环境保护保厅制定了《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试行)》(晋环发[2009]280号);国家环境保护部编

制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环办[2012]154号),作为企业编制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规划、计划和方案的参考依据。根据以上文件以及导则的具体要求,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编制完成了《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万吨/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开采符合《和顺县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具体分析如下:和顺县位于山西省东部,隶属晋中市。根据《和顺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和顺县城的性质定位为:“和顺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以旅游业、商贸为主,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小城镇”。本项目工业场地不在和顺县城规划区内,本项目井田部分范围在县城规划区。根据规划区范围,本项目对井田范围的的规划区部分留设了保护煤柱。根据和顺县城乡建设局“关于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建设与县总体规划相符认可的说明”,本项目开采符合《和顺县县城总体规划》的要求。

和顺县县城总体规划图见图1-1。

同时,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煤炭开采项目同《和顺县生态功能区划》相符合,具体分析如下:根据《和顺县生态功能区划》,北关矿区位于“ⅡA-5-3-1和顺县中部城乡协调发展生态功能小区”。“ⅡA-5-3-1”生态功能小区的发展方向是:壮大优势产业,调整工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环境。其保护措施为:1.合理调整城乡功能布局,严格执行水、气、声、渣污染排放控制管理,实现区内各企业达标排放,加大基础设施等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培育规模化特色高新技术龙头企业;2.搞好城区环境绿化工作,

将河流两岸林带建设与城镇景观建设相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防护林带建设;3.发展集约化养殖业,如白珍村养鸡场、牛川村刘瑞斌万只养鸡场,以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循环利用模式,采用堆肥,沼气池发酵和粪尿浓缩干粒法等措施,治理畜禽养殖废物污染,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污染物达标排放;4.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5.加强煤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煤矿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本方案的实施,将对项目区受破坏生态环境进行积极保护与恢复治理,同《和顺县生态功能区划》中制定的“ⅡA-5-3-1”生态功能小区的“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环境”的发展要求以及“加强煤矿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煤矿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的保护措施相符合,项目与《和顺县生态功能区划》相符合。

和顺县生态功能区划图见图1-2。

随着本方案的实施,沉陷裂缝区受破坏土地将得到合理恢复治理,工业场地以及专用道路将实现良好绿化,矸石场将实现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程的实施,此些工程都将对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一定的贡献,能够起到改善矿区环境质量的作用,而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利于增强矿工的健康状况,利于矿工劳动积极性的促进,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间接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编制依据

1.3.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修改,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11)《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

(12)《山西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13)《土地复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2号)

1.3.2 有关政府和部门政策文件与规范

(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2)《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4)《矿山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国家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三家共同发布,)

(5)《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

(6)《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蓝天碧水工程的决定》(晋政发[2006]15号)

(7)《关于开展全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7]59号

(8)《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晋政发[2007]9号,)

(9)《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08]35号)

(10)《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晋政发〔2009〕40号)

(11)《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晋政办发〔2009〕190号)

(12)《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导则(试行)》(13)《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试行)(晋环发[2009]280号)

(14)《关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专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晋财煤[2008]15号)

(15)《山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提取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晋政发[2007] 41号)

(16)《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和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提取使用管理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99号)

(17)《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环办[2012]154号)

1.3.3 相关技术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技术标准》(SL190-96)

(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 50434—2008)

(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1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

(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DZ/吨0245-2004)(1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吨-200l)

(15)《造林技术规程》(GB/吨15776-2006)

(16)《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7)《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GB50465—2008)

(18)《防洪标准》(GB 50201—94)

(1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 6000—1999)

(2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1.3.4 投资估算依据

(1)《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晋建标字【2003】86号),(2)《山西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标准》(晋建标字【2009】9号),(3)《山西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1年

(4)《山西省园林绿化工程预算定额》,2011年

(5)《山西省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1年

(6)“关于发布《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调整系数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建标字(【2011】494号)

1.3.5 参考资料

(1)《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2)《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晋中市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8月

(3)《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大同市绿锦水保生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4)《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大同市绿锦水保生态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11年10月(5)《山西和顺隆华北关煤业有限公司300k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2年2月

实施期限

方案以2012年为基准年,2013~2015为方案的实施期限,近期2013年,中期2014~2015。2015年后,另行制定下一个方案。

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北关煤矿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矿区生态环境安全为重点,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以及产生的沉陷裂缝区土地受损、工业场地及专用道路绿化欠缺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时治理受损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危害,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防治结合

北关矿区要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的破坏,努力减少已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对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通过生物、工程和管理措施及时开展恢复治理。

2、景观相似,功能恢复

根据北关矿区矿山所处的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技术经济条件,按照“整体生态功能恢复”和“景观相似性”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藤植藤、宜景建景、注重成效,北关矿区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恢复区域整体生态功能。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对于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北关矿区应该分清轻、重、缓、

急,分步实施,优先抓好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点恢复治理工程,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进行。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有计划地推广试点经验,稳步推动《方案》的全面实施。

4、科技引领,注重实效

矿区应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原则,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方法,选择适宜的保护与治理方案,努力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成效和水平。

3 调查与评价

自然地理概况

3.1.1 位置、交通

北关矿区位于和顺县城北约1km处,北关村至云龙山省级森林公园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和顺县义兴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2′33"~113°33′48",北纬37°19′23"~37°21′06"。工业场地位于义兴镇九京村东南0.8km处,南距和顺县城1km,工业场地东北侧约50m处为清漳东源(北河)及义紫公路;风井场地位于义兴镇西窑村(属于北关村)西0.3km处,距离工业场地约1.4km。

矿区内有乡镇公路直通和顺县城,从和顺至榆次、阳泉、左权等有干线公路相通,阳(泉)—涉(县)铁路从县城通过,矿区东侧有阳(泉)-黎(城)207国道通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北关矿区交通地理位置见图3-1。

3.1.2 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属中山侵蚀区,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发育,切割剧烈,矿区西部基岩大部分裸露,坡度为20°左右,东南部多为黄土覆盖,呈现黄土侵蚀地貌,区内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部高东部低,最高处位于矿区西部的山梁顶端,海拔标高1405.9m,最低处位于矿区东部北关村以北的河滩中,海拔标高1259.0m,最大相对高差146.9m。

3.1.3 河流、水系

北关矿区属海河流域清漳河水系,主流全长70km,流域面积999km2。

井田东北部至南部为清漳东源,跨过井田西侧相邻矿井正邦煤矿以西又称张翼河,俗称北河,属漳河水系。清漳河发源于昔阳县少山大龟谷,清漳东源多年河川平均径流量为2767万m3,最大年河川径流量为19148万m3,发生于1963年,最小值为293万m3,发生于1999年。历史最大洪水发生于1913年,洪峰流量692m3/s,近年来最大洪峰流量发生于1996年8月4日,洪峰流量258m3/s。

清漳东源从北关矿区东北方向边界外流过,本项目工业场地位于清漳东源西侧台地上,场地边界距河流20m。

北关矿区周围河流水系情况见图3-2。

3.1.4 气候条件、地震

本地区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夏季降雨相对偏多集中,秋季凉爽、阴雨。

根据和顺县气象站近20年气象资料统计,县境的年平均气温为7.3℃,极端最高气温为37.3℃,极端最低气温为-26.7℃;年平均相对湿度63%;年平均降水量为502.4mm,降水多集中于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619.2mm,最大月份为4、5、6三个月。全年平均风速为1.9m/s,最大风速为17m/s。当地静风频率很高,全年静风频率为%,次多风向为SW,频率为%。

根据山西省地震局颁布的《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Ⅷ度。

3.1.5 社会经济概况

1、和顺县社会经济概况

和顺县东西长75km,南北宽35km,总面积2250km2,耕地面积25万亩。现辖5镇5乡,330个行政村。201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0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407元。

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北关矿区行政区划隶属于义兴镇管辖。义兴镇地处和顺县中部,县城位于镇域中心,北依昔阳县,南接喂马乡,东邻平松乡、李阳镇、牛川乡,西毗马坊乡、阳光占乡。地理座标位置为东经113°03′33″,北纬37°03′44″,南北宽约20km,东西长约,总面积384km2,平均海拔1260m。全镇辖7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7718人,农户9072户。

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8%;生产原煤252万吨,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40%、50%;上缴各种税费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2。2008年底全镇人均纯收入2648元。650元以下的共198人,占总人口的%,650-1200元的共3056人,占总人口的11%,1200元以上的共24464人,占总人口的%。

全镇共有土地万亩,其中:农业用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林地万亩,草地万亩,果园地万亩,水域万亩;未利用土地万亩。全镇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谷子、土豆、豆类、莜麦、荞麦等,经济作物由油料、蔬菜组成。

北关矿区范围内及矿区外周边村庄分布情况见表3-1。

表3-1 矿区周围村庄及居民情况一览表

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3.2.1 矿区地质构造

3.2.1.1 区域地质简况

1、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沁水煤田北东侧,太行山中南段西翼,和顺普查勘查区中段。根据和顺普查勘查区资料,区域地层自东而西由老至新为: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

2、区域含煤特征

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如下:

⑴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厚105-165m,平均145m,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其中含煤11层,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上、8、9上、9、10、11、12、13、14、

14下、15,其中15号煤层全区可采,8、14号煤层虽层位稳定,但零星可采,其余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含石灰岩或泥灰岩3~4层,底部白灰色K1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⑵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本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由各粒级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厚39-70m,平均为54m。主要含煤7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2下、3上、3、4、6号,其中3号较稳定,大部可采,2号煤层虽层位较稳定,但零星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以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与下伏太原组相比,本组内无石灰岩,多砂岩,色略浅,交错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其特点。

3、区域构造

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层走向总体显示为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区域内地层平缓,倾角一般6°-12°。从区域构造形迹的展露看,南部较北部简单,西部较东部简单,东部断褶并存,西部主要为宽缓、稀少的长轴褶曲,断层和褶曲走向基本平行地层走向,属典型的新华夏系构造,但亦有少数北西、北东东、近南北或东西向短轴褶曲和小断层。受区域断褶带和沁水拗陷的影响,背斜一般东缓西陡,向斜一般东陡西缓。断裂一般为张性和压扭性正断层。

3.2.1.2 矿井地质

1、地层

矿区位于沁水煤田的北东侧,和顺普查勘查区中段东部边缘。井田内东部大面积被黄土覆盖,西及南部有基岩出露,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下段。赋

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

北关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3-3。

2、构造

井田为一背斜构造,轴部位于井田的东南部,轴向主要为南西至北东,背斜轴部开阔,产状平缓,两翼对称,两翼倾角5°-9°;井田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在井田中西边缘有一条小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断距11m,倾角65°,井田内延伸170m。未发现有陷落柱。井田构造属简单类。

3、岩浆岩

本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

4、含煤地层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其中: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117.57m,煤层总厚10.85m,含煤系数%,主要含煤9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9上、9、11、12、13、14、15号煤层,其中8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65.07m,煤层总厚2.72米,含煤系数%,山西组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煤层,其中6号煤层稳定,为全区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矿区可采煤层为6、8、15号煤层。

6号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K7砂岩上10m左右,本井田利用的四个钻孔揭露均为可采,井田东南部大面积剥蚀。煤层厚度—1.47m,平均

1.17m,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0-1层,为本井田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为中砂岩、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煤层厚度-2.15m,平均1.56m,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0-2层,为本井田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煤层厚-6.94m,平均5.56m。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矸0-4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及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泥岩。为厚度和层位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3.2.2 水文地质概况

3.2.2.1 区域水文地质

本区处于沁水盆地北东部,区域深层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属娘子关域之左权-和顺单斜蓄水构造的补给迳流区,其地下水在该单元内由南西流向北东,单元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与排泄系统的岩溶含水地块。北关矿区属娘子关泉域的南部径流区,地貌上处于中山区山间沟谷中,该处岩溶地下水类型属埋藏型。

3.2.2.2 矿区水文地质

1、主要含水层

⑴中奥陶统岩溶含水组

本统在矿区以东大面积出露,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白云岩及石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 复治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 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为强化非煤矿山整治与生态修复,严厉打击违法采矿行为,防止非煤矿山突出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严格贯彻执行《矿山安全法》、《XX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执行、环保措施落实、安全隐患整治为重点,使开采设计得以全面执行,防尘收尘、废水、固废处理等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安全隐患得到全面整治,矿山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快速修复;以强化执法监管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及时查处非法采矿、乱采滥挖等违法案件。XX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平稳有序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工作重点 以问题为导向,监督矿山企业严格按照“一设计(含安全专篇)、一报告、两方案”要求进行矿山建设、开采、生产和修复,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规范矿山生产建设。监督非煤矿山企业依据《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进行建设和生产,加强非煤矿山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核准(备案)管理,强化非煤矿山建设施工与竣工管理,查处基建期内边基建边生产,国家和省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技术工艺、设备,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违法行为。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或者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二)严格环保措施落实。以露天矿山未按环评要求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及环保督察发现问题为重点,对矿山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落实相关环保措施的,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依法立案查处。 (三)推进安全隐患整改。以露天矿山台阶、坡面角、工作平台等方面是否符合标准,地下矿山逃生、通风、排水等系统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开采初步设计(含安全专篇)》。对拒不执行或整改的,暂扣直至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 (四)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水则水、宜留则留和以自然恢复为主,与工程修复相结合原则,编制矿山治理恢复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方向、方法和植被重建方式,加快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进度,推进在册矿山边生产边治理,统筹协调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五)严厉打击违法采矿。重点打击无证非法采矿,兼顾越层越界采矿违法案件查处,做到勤巡查、快调查、速立案、严查处、快修复,并做好“三断一清一恢复”工作。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开采、涉黑涉恶等犯罪行为,及时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XX年2月底前)。各区县政府要制定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综合实施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期限,并按照一矿一策要求,制定整治方案,细化工作时序进度安排。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矿产规划专题)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 市、县矿山环境现状及保护与治理对策 (编制参考提纲)

目录 一、前言 (1)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1)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1) 二、报告编写依据 (2)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原则及指标 (3) (一)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目的 (3) (二)矿山环境现状评价原则 (4) (三)矿山环境现状评价的指标 (4) 四、XXX市(县)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4) (一)XXX市(县)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整体现状 (4) (二)矿山环境现状描述 (5) 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 六、减缓措施与推荐方案 (6) (一)减缓措施 (6) (二)推荐的方案 (6) 七、新建矿山 (6) (一)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6)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政策措施 (7) 八、生产矿山与闭坑矿山 (8) (一)生产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 (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8)

一、前言 (一)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存四难题 目前我国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四个主要难题。 地方政府和企业缺少环境保护意识:一些地方政府在宏观决策中,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重项目审批,轻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环保执法行政干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矿山企业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要进行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恢复的相关规定。 矿山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形成矿山环境保护统一监管体系,没有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责任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及办理相关证照时,未将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作为前臵条件,使矿山环境监管在很多地方出现“空白点”。 矿山环境环境保护执法能力薄弱:矿山多处于偏远地区,污染物排放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发现,这给矿山环境保护执法带来了更多困难。环保部门普遍存在人力、经费、监管装备严重不足、执法手段无法保障等问题,矿山环保执法能力薄弱。 矿山环境环境历史欠账严重:由于历史原因,不少矿山未预留环境恢复治理资金,地方政府也未能有效履行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职责,造成许多矿山环境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治理。 (二)我国矿山环境三大治理措施 据介绍,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下一步将采取三大措施,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是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其次是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使矿山环境环境保护与治理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执法能力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水平。第三是建立矿区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市场机制,秉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财政产业政策的调控作用,明确地方政府是当地矿山环境治

矿山环境治理方案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绿色矿山开发模式,治理矿山开采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将XXXXXXXX县XXXXXXXX铁矿尾矿堆、选矿厂附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工作区附近国道、县级公路发达,交通便利。(见图1工作区附近交通位置图) 该矿山1993年建矿,1995年投产,投资500万元,次年选矿厂建设完成,设计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年。2006年9月XXXXXXXX县对该矿山进行了储量核查,考虑矿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和废石混入,按矿块采矿回收率85%,废石混入率15%计算,可获得采出矿石量23.96万吨,据此计算矿山尚有服务年限不足2年,预计2006年初闭坑。 矿山经过10多年的开采,选矿厂目前已经产生近40万L3的尾矿,全部堆积于矿体西南侧的XXXX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尾矿堆,晴天风起处,粉尘飞扬,阴天雨过后,污水四溢,对工作区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污染了工作区周围的空气和水环境,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雨季形成泥石流,将直接威胁山脚下XXXXXX村的耕地和人员;废石的随意堆放,占用了耕地,破坏了植被,为此,对该矿山尾矿堆、废石的治理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恢复已迫在眉睫。 按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规定以及XXXXX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文件,XXXXXXXX国土资源局计划对XXXXXXXX铁矿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以达到消除地质灾害,改善附近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2、工作区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2.1.1气候条件 该矿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时刮西北风或西南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经常因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暴发,秋季晴朗少云,昼暖夜冷,气温变化显著,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多年平均气温10℃,最高气温38.7℃(1972.7.17),最低气温-29.2℃(1962.2.13)。区域内降水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700LL,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平均无霜期152~170天,季节性最大冻土深度为1.09L。 3.1.2地形地貌 工作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侵蚀构造低山区,区域上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标高150~500L,地形总体坡度25~30°,地表出露多为变质岩,在河谷、沟谷有第四系残坡积和冲洪积物存在。工作区位于山脚处,西、南面为低山,向东、北面急倾,地面标高170~220L,坡度较陡,沟口处向东北存在第四系残坡积、冲洪积物。 2.1.3河流水系 工作区附近的水系主要有大狗河。大狗河发源于XXXX县东南边缘处低山区,自南向北流经XXXXXX,XXXXXXXX,汇入赵河,全长约40kL。该河从工作区南、东、北三面流过。河床标高170L,低于工作区标高最小处约15L。 另外,狗河、赵河是区域上较大的河流,距离工作区都较远,对其不会产生影响,这里不在详述。 2.2地质环境条件 2.2.1地层岩性 工作区所在区域除第四系坡积、冲洪积分布于沟谷及河漫滩外,地层大部分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的指导意见 财建【2006】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局(厅): 为了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促使矿山企业合理负担其资源与环境成本,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根据《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中有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的有关要求,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保总局就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提出指导意见如下: 一、从2006年起要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煤炭等行业的矿山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先行在所有矿山企业普遍推开。 二、地方环境保护、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资质的机构对试点矿山逐个进行评估,按照基本恢复矿山环境和生态功能的原则,提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目标及要求。地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新建和已投产矿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达到矿山环境治理及生态恢复目标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地方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依据新矿山设计年限或已服役矿山的剩余寿命,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所需要的费用等因素,确定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由矿山企业分年预提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并列入成本。 三、各地要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由企业在地方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保证金帐户,并按规定使用资金。地方财政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预提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进行监管。具体办法由各地根据本地区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有关规定自行制定。 四、对本通知发布前的矿山环境治理问题,各级政府要制定矿区环境治理和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 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设计》 结课论文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姓名:

浅谈矿山环境问题 摘要 五十余年来,我国矿业开发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对矿山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山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的破坏,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要对矿山环境如何治理改善,以及如何综合防治提出新的方法。 关键词:矿山环境,防治措施,水污染,综合防治 矿山的开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生产效益,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它不仅产生大量三废,而且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站历年来对全国区域内的矿山企业监测数据显示,目前主要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资源破坏、矿山灾害及环境污染三类。 (一)资源破坏矿山开采是以矿山地质条件为背景的,以矿产开发为诱发因素,受矿区构造特征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控制。矿山开采由于采矿回采率低、贫化率高和选矿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低,许多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白白流失无回收;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存在,破坏矿产资源的埋藏条件,使许多矿山的开采寿命急剧缩短等原因,矿产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使许多矿山迅速贫化枯竭,导致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流失。同时,矿山资源开采导致土壤结构以及地表植被的完全破坏,并且其造成的土壤环境破坏几乎不可恢复。由此而引发的水土流失加剧,淤塞污染水体,增加扬尘,导致植被破坏、地质遗迹破坏、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影响破坏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资源。 (二)矿山灾害无论是地下采矿还是露天开采,都要剥离覆盖岩层,开掘大量的井巷,将会产出大量的废石、排土和尾砂(露天开采一吨矿石通常削离5-10吨覆盖的岩土),堆存它们将需占用大量的地表面积。因此,矿山的长时间开采,累计开采厚度的增大,废石和尾矿的堆存不当和矿山开采不当极易造成崩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目的 制订《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目的在于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广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二)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009~2015年)》(国土资发[2010]44号]; 《广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广西省“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广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十二五”规划》; 《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百色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矿山环境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12~2015年)》;

《百色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三)技术依据: 《省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编制指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5]119号文附件); 《百色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2009年); 《百色年鉴》(2011年);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 0223-2011)。 三、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广西省百色市近期与中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市辖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2011—2020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扩建、新建、闭坑矿山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四、规划期与规划基准年 规划基期为2010年。 规划期2011~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 近期规划为2011~2015年; 中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第二章社会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 百色市位于广西省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东与广西省衡阳市的常宁,郴州市的临武、嘉禾、桂阳相连;南与广东省清远市的连州、广西省贺州市、桂林市的富川交界;西与广西省桂林市的恭城、灌阳、全州接壤;北与衡阳市的祁东,邵阳市的邵阳、新宁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6′~112°21′,北纬24°39′~26°51′,南北最长距离245公里,东西最宽距离144公里,土地总面积22441.43km2,占广西省总面积的10.59%。全市地貌类型多样:山地面积11044.53 km2,占49.45%;丘陵3242.00 km2,占14.45%;盆地3979.13 km2,占17.81%;平原3191.13 km2,占14.29%。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分析

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 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硏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积极推进绿色勘查标准的研究及制走,大力推进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工作。各地通过规划、标准、政策的制走实施,谋划部署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矿山生态修复 为形成〃加快还旧账,不再欠新账〃的治理局面,对于生产矿山,通过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制度, 推进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探索建立动态监管制度,推动形成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对于废弃矿山”通过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指导省级财政专项投入”加强政策激励与引导,不断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 (一)完善和推进各项制度 完成中央深改委确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制度改革任务,完善〃二合一"方案审查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三合一〃改革,突出矿山环境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 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改基金制度改革。督促各地按照〃应返尽返〃原则加快返还企业保

证金,截至2019年4月,全国返还保证金 292.5亿元。同时,指导各地加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 (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 落实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等重大部署。2019年4月,印发《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19〕33号)。2019年5月,召开重点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部署会,部署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岸各10 千米范围内和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等7个省(区、市)34 个重点城市周边20千米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拟于2020年底完成。 (三)落实治理资金、开展工程试点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通过前两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计划治理面积约2.58万公顷。 自然资源部与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共同完成第三批工程试点竞争性评审等工作。经报国务院批准同意,支持内蒙古等14个省(区、市)实施试点,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40 亿元,其中包括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内容。 (四)矿山恢复治理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最新)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为持续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我县矿山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如期销号,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省环保督查整改要求,切实做好X 生态保护工作。 二、预期目标 通过治理确保中省环保督查反馈矿山问题按时销号,确保媒体和社会关注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整改,确保全县矿山更加注重生态修复,自觉走绿色矿山的发展道路。 三、实施方案 (一)治理范围。 重点围绕中省环保督查、“绿盾行动”、环保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矿山问题,各类新闻媒体聚焦负面反映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X年排查出的其它矿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重点包括X矿破坏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及保护区退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对其它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僵尸”矿山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整治。 (二)治理措施。 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施策、量力而行的原则办理。对于三类治理范围内的5个重点矿山统一由县国土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技术单位针对矿山破坏生态环境具体问题做出工程设计,然后按照设计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修复生态环境。鼓励激励企业投资自行治理,从市县财政补助资金中适当予以奖励。 对于类似X铁矿的“僵尸”企业,为了尽快完成环保督查销号,由县国土局直接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企业承担的资金可以采取欠账措施,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对于无主矿山破坏生态环境的历史遗留问题及全县范围内废弃矿洞封堵工作由县国土局组织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所需费用从市县财政补助的矿山治理资金中解决。 (三)资金来源。 本方案资金来源于市县两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共320万元。其中:市国土局下达市级财政补助150万元(分别以安国土资发〔X〕309号文件下达50万元,安国土资办发〔X〕48号文件下达100万元),县财政局下达X年市级X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补助20万元,县国土局报告政府拨付50万元,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 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 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 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 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2019

*****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提交单位:*****(公章) 编写单位:*****公司(公章) 提交日期:二○一九年五月

*****矿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提交单位: *****(公章) 总经理: 王** 项目负责人: 左** 编写单位: *****公司(公章) 项目经理: 王-- 总工程师: 王-- 项目负责人: 王- 编写人: 王-- 提交报告日期: 二○一九年五月

目录 前言 (2) 一、任务由来 (2) 二、方案编制依据 (2) 三、方案适用年限 (5) 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法及工作量 (5) 五、上期《方案》编制情况与恢复治理情况 (6)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4) 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4) 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5) 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7)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21) 一、自然地理 (21) 二、地形地貌 (23) 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24) 四、水文地质条件 (25) 五、工程地质条件 (28) 六、环境地质条件 (28) 七、矿体形态、规模及产状 (29) 八、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30)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0) 一、评估范围及级别 (30) 二、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32)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38)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48) 一、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及方法 (48) 二、分区评述 (49)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目标和任务 (50)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50)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52)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 (53)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54)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 (54) 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59)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60) 一、经费估算 (60) 二、资金安排 (65) 三、进度安排 (65)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66) 一、保障措施 (66) 二、效益分析 (68)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69) 一、结论 (69)

恒源煤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1 总论 0 1.1任务的由来 0 1.2编制依据 0 1.2.1法律 0 1.2.2标准法规 0 1.2.3参考文件 (2) 1.3指导思想与遵循的原则 (3) 1.3.1指导思想 (3) 1.3.2遵循的原则 (3) 1.4方案涵盖范围 (4) 1.5方案执行时限 (4) 1.6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 (4) 2 区域概况 (6) 2.1区域自然条件 (6) 2.1.1企业位置 (6) 2.1.2井田范围 (6) 2.1.3气象及地震情况 (7) 2.1.4河流水系 (7) 2.1.5土壤 (8) 2.1.6植被 (8) 2.2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8) 2.2.1地形、地貌 (8) 2.2.2水文地质条件 (8) 2.2.3工程地质条件 (10) 2.2.4地层 (12)

2.2.5含煤地层 (14) 2.2.6地质构造 (15) 2.3社会经济状况 (16) 2.3.1行政区域与人口分布 (16) 2.3.2国民经济概况 (16) 3 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17) 3.1矿山开采基本情况 (17) 3.1.1企业生产的历史沿革 (17) 3.1.2资源状况 (17) 3.1.3煤质 (18) 3.1.4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3.1.5井田四邻关系 (19) 3.2项目基本组成 (21) 3.2.1生产系统 (21) 3.2.2辅助生产系统 (22) 3.2.3公用工程 (23) 3.3生产现状 (24) 3.3.1总体布置 (24) 3.3.2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24) 3.3.3开拓布置 (24) 4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 (26) 4.1调查范围及方法 (26) 4.1.1调查范围 (26) 4.1.2调查内容 (26) 4.2调查方法 (26) 4.3生态破坏 (27) 4.3.1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 (27)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战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地质灾害控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一、避免和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实行矿山开发"六个禁止,三个限制"的准入条件。禁止在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限定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批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和不可恢复利用的矿产资源开采的新建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炼油、炼焦、炼硫。限制新建、改建含硫大于1.5%的煤矿,禁止新建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多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地区采石、采砂、取土,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取土烧砖,严禁在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露天开采活动,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采矿。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价,采取生态环境保护及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源、土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必须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时,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二、加强现有矿山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义务。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停产或者关闭。建立相对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和法制管理体系。开展全区矿山环境调查评价,建立国有重点矿山地质环境档案和矿山环境数据库系统。监督、引导、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对废弃矿山要积极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快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实施试点工程??? 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矿山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十五"期间选择石嘴山矿区、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镇北堡矿区及灵武东山矿区等五个环境破坏较严重的矿区,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附表10,附图5),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矿山开发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采空区及煤层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勘查与整治。通过示范工程,总结经验,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及矿区减灾防灾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任务由来 1 第二节方案编制地依据 1 第三节方案编制地目地及义务 1 第四节方案地实用年限 1 第五节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 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 1 第一节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 1 第二节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1 第三节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1 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第一节自然地理 1 第二节地形地貌 1 第三节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 第四节水文地质条件 1 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 1 第六节矿体(层)地质特征 1 第七节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1

第八节矿山已开展地地质环境工作及治理工程 1 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 第一节评估区范围和级别 1 第二节现状评估 1 第三节预测评估 1 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1 第一节分区原则及方法 1 第二节分区评述 1 第五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任务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工作部署 1 第六章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1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设计参考地规范及标准 1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1 第三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 第七章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 1 第一节经费估算 1 第二节进度安排 1 第八章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 1

第一节保障措施 1 第二节效益分析 1 第九章结论与建议 1 第一节结论 1 第二节建议 1 附图: 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比例尺1:5000)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比例尺1:5000) 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部署图(比例尺1:5000)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任务的由来 (1) 1.2编制依据 (2) 1.2.1任务依据 (2) 1.2.2相关法律法规 (3) 1.2.3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与环境保护发展规划 (4) 1.2.4 有关技术标准与规范 (4) 1.2.5投资估算依据 (4) 1.3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5) 1.3.1指导思想 (5) 1.3.2基本原则 (5) 1.4方案范围与规划时限 (6) 1.5方案技术路线 (6) 第二章矿区概况 (8) 2.1区域自然条件 (8) 2.1.1地理位置与交通 (8) 2.1.2气象气候 (8) 2.1.3地表水 (9) 2.1.4地下水 (9) 2.2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9) 2.2.1地形地貌 (9) 2.2.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0) 2.2.3矿区工程技术条件 (10) 2.2.4矿区地质构造 (10) 2.2.5区域地层 (12) 2.2.6矿带及矿床特征 (15) 2.3区域社会环境简况 (18)

2.3.1人口及行政区划 (18) 2.3.2社会经济概况 (18) 2.3.3风景文物保护区划 (18) 2.3.4环境功能区划 (19) 第三章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 (20) 3.1历史沿革 (20) 3.2项目组成 (20) 3.2.1主体工程及辅助工程 (20) 3.2.2环保工程 (20) 3.3生产现状 (22) 3.3.1井田境界 (22) 3.3.2资源/储量及服务年限 (22) 3.3.3总平面布置 (23) 3.3.4生产工艺 (23) 3.3.5剥离废弃土石排放系统 (25) 3.3.6采场防、排水及供水系统 (26) 第四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 (27) 4.1调查方法概述 (27) 4.1.1调查范围 (27) 4.1.2调查内容 (27) 4.1.3调查方法 (27) 4.2矿区生态破坏情况调查及评价 (28) 4.2.1矿区生态系统类型与植被分布 (28) 4.2.2矿区动物资源 (29) 4.2.3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现状及评价 (29) 4.2.4尾矿库、废石场对生态的破坏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1) 4.2.5临时性不稳定边坡 (32) 4.2.6铁矿生产造成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需要优先解决的生态问题 (33)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以下简称《国务院批复》)及《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以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的观念,建立我省“不欠新账、渐还旧账”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事先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基本原则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 明确煤炭生产企业保护与恢复治理生态环境的义务与责任。按规定把保护与恢复治理费用列入企业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在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 新、改、扩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发放

生产许可证的条件。通过开展矿山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年度审核,矿区生态环境质量季报、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环境评估和监理等工作。强化煤炭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管理。各相关单位按其职责,加快推进恢复治理工作和项目实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制订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及企业矿山生态环境保 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典型示范和以点带面的方式,整体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2010年建立和不断完善我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2010年以前重点推进汾河沿线6个市、27个县的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确定大同、阳泉、临汾、太原等市为重点矿区区域治理地区,使矿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强力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建立完备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使之制度化、法制化,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环境效益开始显现,全省矿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炭工业步入环境污染少、生态恢复快、经济效益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社会发展。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浅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具体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场所,矿山生态环境是矿山生产活动所影响的环境空间,也是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立法及规划工作的相对滞后,在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轻自然环境保护的影响下,为求一时之发展,造成了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导致一定范围的生态失衡,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我们既不能盲目压制矿产资源开发,更不能以牺牲环境效益的代价去片面追求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而必须寻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受到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长期以来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因忽视环境保护积累起来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矿山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新途径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矿山环境”乃当务之急。 1 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1 引发塌陷危险 矿山开发活动还可以引发地质灾害,使地面遭受塌陷危险。首先,地面塌陷对道路和铁路的具有较大破坏作用。其次,地面塌陷对桥涵的影响和破坏。随着采煤的塌陷,受到影响的桥梁或涵洞由于下沉的速度较慢和随沉随治理的观念盛行没有得到及时重视,将随着井田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大面积积水甚至全部变成水域的现象。再次,地面塌陷对河流堤坝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最后,地面塌陷对村庄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1.2 引发地质灾害 在矿山资源开发时,能诱发很多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矿山开发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现象。矿业开采,特别是露天矿业开采,加上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使得坡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岩土变形,直接诱发崩塌和滑坡;矿山开采中的矿渣随意堆放,不做科学治理,容易发生堆积体滑塌;矿业开采中的废弃物遇暴雨天气,易发生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 1.3 地貌景观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