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麻醉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docx

麻醉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docx

麻醉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docx
麻醉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范文.docx

金寨县中医医院麻醉科

麻醉前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地点: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住院号床号

术前诊断拟施手术主持人汇报人

参加人员

(签名)

病史汇报简要病史,

诊断(包括 ASA 和心功能分级)手术方式

主要辅助检查,

发言记录

包括麻醉方式,主要监测项目,并发症处理,注意事项,与相关部门科室沟通

总结意见

记录

麻醉方法,麻醉中处理,麻醉后苏醒与转归等

麻醉总结

记录人:

麻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内容关于术中补液的讨论时间2017.01.18 地点麻醉科办公室主持人孙柳生记录人杨善林 参 加 人 员 麻醉科住院医师徐琴琴:麻醉病人术中补液,应包括以下三大部分: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短时,即补禁食禁水期间的丢液;②手术开始后,每小时应补人:a.不显性丢水;b.术野蒸发量;c.渗入第三间隙的液体;③视具体情况应补的液量:a.小量失血,以液代血。较多量的失血,须补液及适量补血。b.麻醉引起的血管扩张,应适量补液以保持正常至低循环量(大约是500ml)。 麻醉科住院医师颜查根:小儿术中补液: 一、手术期间输液 1、正常维持液量:正常维持量(ml)=每小时需要量×估计手术时间。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术前禁食液体缺失量(ml)=禁食时间×每小时需要量,此部分液体可在第一小时输入1/2,第2、3h各输入1/4。 3、麻醉丢失量:麻醉后的血管扩张、不显行失液。 4、手术创伤所致液体丢失:一般按小手术补充2ml/(kg/h);中等手术4ml/(kg/h);大手术6ml/(kg/h);腹腔大手术可达15ml/(kg/h)。 5、电解质需要量:每100ml水需要量应补充电解质:Na+2.5mmol,K+ 2.5mmol,CL- 5.0mmol。 二、液体选择 输1%~2%葡萄糖平衡液(可自配),可提供适当的热量和液体,也可手术开始时用5%GS平衡液输注,输完250~500ml后改用平衡液输注,可以满足术前失液、术中维持及第三间隙失液的需要。 三、估计血容量、失血量及其补充 a、估计病儿血容量(EBV):新生儿80mg/kg,婴儿75ml/kg,小儿70ml/kg,肥胖小儿65ml/kg。 b、计算最大允许失血量(MABL):MABL=EBV×(病儿Hct-30)/Hct,如失血量<1/3MABL,补平衡液:失血量>1/3MABL,而<MABL用胶体补充,适当加用血液或平衡液;失血量>MABL,则必须输血。 c、补充:输注平衡液与失血量之比为3∶1,胶体液与失血量之比为1∶1。 对估计手术出血量较多的手术,麻醉中保证静脉通畅,手术开始即可输血,先按10ml/kg补充,并根据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四、补液监测 对出血较多的手术,应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外周静脉充盈度及囟门下陷等,保持尿量在1~2ml/(kg/h),必要时监测CVP。 麻醉科主治医师何家启:成人补液: (1) 禁食禁水的补充:开始禁食禁饮至手术当天早晨为止,在此期间只有水分的丢失而无补充,应在病人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的短时间内予以补入。其丢失量的补充为: ①按0.7ml/kg计量。

一、麻醉科质量控制内容及标准 (一)科室管理 1、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1)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2)所有在科室执业的医师、护士均已注册。 (3)执业医师、护士无超范围执业。 (4)无虚假、违法医疗广告 (5)卫技人员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6)护士与床位比例符合医院规定的要求。 (7)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红包。 (8)在一切医疗行为中无收受回扣。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1)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员工岗位职责。重点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内容包括首诊负贵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转科、转院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等。 (2)本岗位的工作人员熟知其工作职责与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工作制度》、《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士条例》,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办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医务人员在临床的诊疗活动中能遵循与其执业活动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4、制定本科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和非医疗事件)及医疗救援任务。 (1)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医疗救助预案。 (2)有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 5、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并组织实施。 (1)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目标、制度和实施措施。 (2)科室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目标。 (3)每年对本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专科技术、科研继续教育进行考评。 6、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技术水平领先。 (1)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具备承担县市级以上继续教育项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妇产科病区:妇科□√疑难□危重 入院时间:2016年08月22日08时10分 讨论时间:2016年 08月30日14时26分 目前诊断:1.子宫腺肌瘤 2.左侧卵巢囊肿 参加人(姓名、职称、职务):科主任管付娟副主任医师,赵娟娟、张艳、袁翠华主治医师 林雪梅、熊礼敏、章璐璐、程茜阳、朱俊住院医师。 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发言人的发言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赵娟娟主治医师汇报病史: 1.患者江方菊,女,37岁,已婚。2.渐 进性痛经10年,加重3月.3.既往史:G5P1A4,2008年右膝关节镜手 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 等病史。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5.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表面光滑, 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6.辅检:暂无。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 功能、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输尿管彩超示脂肪肝、

左肾囊肿;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腺肌症并腺肌瘤、宫颈囊肿。于2016年08月25日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侧卵巢囊 肿剥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补液1500m l,术毕测血压110/65mm Hg,术后行预防感染(美洛西林钠及奥硝唑)及对症治疗。术后病检示1.呈增生形象子宫内膜;2.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3.左侧卵巢黄体囊肿伴出血。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无 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他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分泌物。 赵娟娟主治医师意见: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电 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腹部立位片及上腹部C T 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呕吐未见明显好转。 张艳主治医师: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未提示异常,相关辅检未见明显异常,暂不考虑器质性病变,肠根阻不排除,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症状较前稍微减轻,仍有恶心呕吐不适。 管付娟副主任医师总结:我对上述意见均无异议,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入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指征,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可。恶心呕吐不考虑器质性病变,患者睡眠时无恶心呕吐等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陈玉荣主管护师:各位护理姐妹,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本次疑难病例讨论,本次讨论的病人是直肠癌术后伴多发转移的病人,本次讨论的重点问题是: 1.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癌症病人的疼痛护理 3.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处理及护理 4.病人长期卧床,癌症晚期,机体抵抗力低下,如何预防感染的发生及发展 5.病人较烦躁,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如何预防压疮的发生 6.病人是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病史: 基本资料: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 年龄: 主诉:直肠癌术后4年,伴纳差、乏力1月 入院诊断:1.直肠癌术后伴肺部转移、脑转移 2.肺部感染3.胸腔积液 既往史:有“左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史”4月余,有“右侧肱骨病理性骨折”病史1月余,有麻醉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 指脉氧:98%

神清,精神一般,全身皮肤粘膜未见明显黄染,腹平软,中下腹部可见一长约8cm的手术疤痕,无压痛及反跳痛,右上肢带入一根PICC导管,固定在位、畅通,外露4cm,穿刺点无渗血渗液,右上肢轻度水肿1+,双下肢无水肿。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头颅CT:脑内多发转移灶并瘤卒中;大脑镰下脑疝? 治疗:1.二级护理,软食,监测脉氧。 2.给予“氨溴索”止咳化痰,“头孢唑肟”抗感染,“参麦”益气固本,“甘露醇+地塞米松”脱水、降低颅内压,“氨基酸”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Morse:85分braden:13 分DVT:21 分NRS:3分Glasgow:14分 09-17:查血示:血小板计数39*10^9/L,白细胞计数12.60*10^9/L,超敏C反应蛋白190.0mg/L;白蛋白24.9g/l,补充诊断“血小板减少症” 09-18:体温38.6℃,升级抗生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控制感染 09-19:患者Glasgow评分8分,查体:血压:110/70mmHg.指脉氧:89%,嗜睡状态,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迟钝,压眶反射存在,心率90次/分;给予尼可刹米兴奋呼吸对症治疗,家属要求出院,予以办理出院。 病史介绍结束,请大家结合病例,对本次讨论的重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内容: 1.PICC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周萍主管护师:PICC的常见并发症有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感染等,

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患者姓名王 宗 丽 年 龄 33岁 性 别 女 科室/ 床号 急诊外 科/6床 住院号 16578 89 主持人马 海 平 规培住院医师 汇报人 王静地点一部远程会诊中心 讨论题目椎管内麻醉术后可疑并发症一例 病例摘要主诉:转移性右下腹痛四天 现病史: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痛,阵发性钝痛。无他处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 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期妊娠(孕27+6周)。 术前相关检查:白细胞:18.0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血红蛋白:100g/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胸片:未做,心超:未做 腹部B超:未见阑尾。 2016年8月13号行急诊阑尾切除术。10:00入室,血压:125/76mmg,心率78次/分,spo2 95%.麦氏点偏上压痛,双肺听诊呼吸音清。与患者充分沟通后行T11-12硬膜外腔置管术,穿刺部位皮肤完整,无局部感染灶,穿刺过程患者无不适,置管过程顺利。给与3ml利多卡因,5分钟后平面达T6,给与0.75罗哌卡因7ml。给药后31分钟,患者双腿麻木,手术区域无痛感,无呼吸困难,平面达T4水平,面罩加压吸氧,开始手术。手术切皮后,电刀切皮下组织时,患者自述撕裂样痛,不能耐受手术。请示上级医师,给予2%七氟醚,50mg氯胺酮,保留自主呼吸,面罩辅助给氧。术中1%七氟醚吸入维持,手术中吸出较多脓液,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清醒拔出硬膜外导管,送入pacu观察45分钟,患者无不适,双下肢麻木可轻微抬腿,术区无疼痛,送返病房。8月15日早上,患者自述胎动异常,急诊外科医师请产科会诊,会诊意见:胎心无异常,嘱左侧卧位,无需特殊处理。患者自述14日下午腰背部及双侧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处放射样针刺样疼痛。疼痛科会诊:腰部及右下肢放射样疼痛至右大腿前外侧,未过膝。建议来我科治疗,患者拒绝。8月20日晚七点患者疼痛不能忍受,请我科会诊,患者无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自述腰背部及双侧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处放射样针刺样疼痛。直立活动后缓解,理疗热敷缓解。查体检查穿刺点皮肤无红肿,已结痂。请示总住院医师及洪毅主任后,给与以下建议,1.行腰部深部B超或核磁。2.按照疼痛科会诊意见给予相关治疗。3.我科随访。 1. 8月22至23日,患者并未做相关检查,未给与相关药物治疗。 2. 与主管医师沟通后,主管医师不予处理。 3. 22-23日随访患者,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4. 24日患者自行出院。 5. 出院后电话随访患者双大腿外侧仍麻木。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表 ()科 二0 年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女,63岁,体重50 kg,ASAII级。术前诊断:左乳癌,拟在全麻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既往高血压10余年。麻醉前常规用药,入室后HR:94次/min,Bp:110/60 mmHg,R:12次/min,SpO2:99%,ECG:前壁陈旧性心肌缺血。建立静脉通路后面罩去氮给氧,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0.2 mg,阿曲库铵75 mg,丙泊酚100 mg,诱导。经口插入ID:6.5 mm 气管导管,过程顺利。听诊双肺无异常,固定气管导管后,接麻醉机行IPPV,吸入1%~2%异氟醚。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滴入,阿曲库铵间断静注维持麻醉,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开始后25 min,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当滴入50 ml 左右时,患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随之测不出值。SpO2持续下降(100~80~59)更换监护仪,血压仍测不到,SpO2:59,HR:42~38次/min,颈动脉搏动微弱,暂停手术,改为手控呼吸,听诊两肺弥漫性干啰音。分次静脉滴注麻黄素,6 mg、10 mg。阿托品0.5 mg 静脉滴注,无效。此时停用麻醉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改为两路输液,地塞米松10 mg 静脉滴注,50% GS 80 ml 静脉滴注,SpO2迅速回升95~100%。颈动脉搏动更加微弱,多巴胺2 mg、2 mg 分别静脉滴注,一路为升压药滴入,监测尿量。HR:130 次/min 左右,Bp:70/30 mmHg,排除机械失血、手术刺激、麻醉等因素,考虑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检查皮肤无明显改变。血气分析示:pH:7.30,BE:-5.7 mmol/L,PaCO2:42 mmHg,SpO2:99%,Bp:90/60 mmHg,用原药物加深麻醉,手术继续进行,之后无异常出现。手术结束后,清醒拔管,送回ICU。手术历时1小时40分钟(抢救时间5~7 min 左右)。讨论 2.1 过敏性休克属I型变态反应,发生于对某些变应原(完全抗原或半抗原),已经致敏的患者。一般休克早期都有微循环痉挛(缺血缺氧期),但过敏性休克例外,早期微循环呈淤血性缺氧期,血管床容量增大,回心血量减少,血压明显下降,这是过敏性休克的特殊血流动力学特点。 2.2 过敏性休克是围麻醉期较为常见急症,以上两例的特点为:①难以纠正的严重低血压,血氧饱和度迅速降低。低血压可能是全身麻醉下发生过敏反应的唯一早期表现。②呼吸道阻力增加,两肺弥漫性干湿啰音。③皮肤反应发展迅速,病情危急,经积极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3 体会 应加强对围麻醉期过敏性休克的足够认识,对于原因不明严重低血压,除外常见原因外还应想到药物过敏所致。立即停止可疑过敏原的输入,作者的经验认为预防是关键,围麻醉期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潜在严重性首先在术前需确认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食物过敏史,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16.1.7 地点:麻醉科示教室 参加人员: 主持人: 记录人: 病例简介:男性,77岁,体重70kg,,以“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入院诊断:1、左股骨颈骨折2、冠心病心肌梗塞3、支气管哮喘4、高血压”。既往病史:患者8年前诊断心梗在外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有6年的高血压病史,平时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硝苯地平缓释片),自诉血压控制可,有数年的哮喘病史,每年春秋季节发作,发作时自服药物治疗(药名不详,今年没有发作)。 入院前患者生活自理,能胜任轻体力劳动,偶有咳嗽咳痰,入院血压:156/82 mmHg 心率85次/分,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气基本正常,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心肌酶谱实验室检查报告如下: 麻醉经过:16时05分入室,测血压200/80mmHg,心率86次,SPO296%,心电监护如下,给咪唑安定1mgiv,乌拉地尔5mgiv ,硝酸甘油0.5ug/kg.min泵注,,局麻下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穿刺后及测血气基本正常),0.33%罗哌卡因15ml+2%利多卡因5ml行右侧髂筋膜注射,16:20血压162/68mmHg,心率82次/分,SPO297%,右侧卧位,L3-4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重比重0.5%布比卡因2ml),麻醉平面T10,16:40手术开始,16:53血压下降99/56mmHg,停止硝

酸甘油,给麻黄碱6mg,血压维持在130-150/60-85mmHg,术中输注甲强龙80mg+0.9%氯化钠100ml静滴,18:49分手术结束,术中共输注液体1450ml(晶体550ml,聚明胶肽500ml,,红悬2单位),出血约300ml,尿量400ml。术毕带静脉止痛泵(舒芬太尼150ug+昂丹司琼4mg+0.9%氯化钠至100ml)回病房。术后第一天回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镇痛效果良好,无特殊不适。目前患者一般情况可,近日出院 问题:1、对于这样极高危的患者,家属及本人强烈要求手术,作为麻醉医生的我们该怎么办?如何规避风险? 2、术前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术中有哪些不足?假如术中再发心梗该如何处理? x'x发言: 复习病史,患者8年前有心梗病史,治愈后长期服用药物巩固,没有介入或者搭桥的治疗史,近年来有没有再次心绞痛发作的情况不得而知。此次入院没有做冠脉的相关检查,但是冠心病的诊断是成立的,而且通过心肌酶谱的检查,心急缺血是存在的,不过诱发心急缺血的原因,可能是疼痛,焦虑,恐慌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所以适当的镇痛,镇静,骨科牵引可以降低心脏的氧号,对心急缺血有帮助。Xx发言: 通过心脏彩超的显示,患者心功能情况相当不乐观,由于心肌梗塞后的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功能失调,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传导异常,心肌重塑等作用,结合BNP检查,患者的心衰诊断是成立的,

2009 年中华麻醉年会投稿 作者姓名:童传耀, 医学博士 (Name in English: Chuanyao Tong, MD.) 工作单位:美国威克大学麻醉科 Dept. of Anesthesiology Wake Forest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Medical Center Blvd, Winston-Salem, NC 27157, USA 邮编: 2715719107 USA (美国) 美国联系电话: (336) 716-4498 电子邮件地址: cyt970@https://www.wendangku.net/doc/e418011760.html, 论文标题:围术期严重肺栓塞的诊断和抢救治疗 Intraoperative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diagnosis and resuscitation 论文分类:临床麻醉病例讨论 (PBLD-problem based clinical discussion)

Intraoperative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diagnosis and resuscitation Chuanyao Tong, MD, Dept. of Anesthesiology, Wake Forest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Winston-Salem, NC 27157, USA Objective: After attending this case, the participants will be able to: 1. Understand the circulatory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intraoperative acute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2. Learn the diagnosis modalities for intraoperative pulmonary embolism. 3. Understand the optimal hemodynamic management, the vasopressors and fluids to maximize the survival possibility. 4. Discuss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Stem Case: A 77 years old white female fell 3 days ago and was scheduled for left humeral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RIF) and left hip replacement. PMH: hypertension, type 2 diabetes, hyperlipidemia, hypothyroidism. SH: living with dementia husband, active and golfing regularly. Nonsmoker. PE (in ER): BP126/63, HR67, RR22, T95.3, SaO298% in room air. X-ray remarks: 1) complex humeral head and neck fracture with anterior displacement, and 2) mild displaced left femoral neck fracture. Labs: HH 13.4/38.9, Platelet 309; electrolytes were normal, Glucose 194. EKG: SR 80, borderline LAD (left axis deviation). Stress echocardiogram was negative in 1997. Disposition: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orthopedic floor, continuing her chronic medications, and heparin 5000 u was started, sc bid. On the day of surgery, a left 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catheter and a lumbar plexus block were performed with total of 0.5% bupivacaine 55 ml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General anesthesia was induced by iv propofol (100 mg), fentanyl (150 mcg), and rocuronium (50 mg). The patient’s intubation (7.0 ETT) was confirmed by ETCO2 and equal bilateral breath sounds, and maintained with 0.5% isoflurane in O2/air. Shortly after induction, her blood pressure was trending down to 80/45 mmHg, no changes in heart rate and SaO2, which responded to ephedrine (10 mg) and phenylephrine (120 mcg), then iv hetastarch 500 ml was started. ?Is this common in elderly patient? ?What could b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s planned preoperatively, a 2nd iv and a radial arterial line were placed, the patient was moved from stretcher to OR table, turned to right lateral position (20 min later). Arterial BP was again decreased to 75/40 mmHg with HR 95. This time, it did not respond to ephedrine (35 mg) and phenylephrine (600 mcg). The resident was watching the vital signs, noticed SaO2 was 80% with an ill looking ETCO2 waveform (22-27 mmHg). Immediately gave epinephrine (100 mcg, iv) and started hand bagging with 100% O2… ?What would b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gain? ?Which therapy should be initiated? Breath sounds and ETT position were re-checked, a chest x-ray ordered immediately, and TEE called. Meanwhile, the patient was turned to a supine position and started neophenylephrine and epinephrine

麻醉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a、估计病儿血容量(EBV :新生儿80mg/kg,婴儿75ml/kg,小儿70ml/kg,肥胖小儿65ml/kg。

①上腹部:10-15ml/kg. ②颜面、颈、胸、下腹、四肢部位,按5-10ml/kg计算。 ③脑外手术,可不额外补给, 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都可以。 (3) 不显性丢液及术野蒸发丢液其估计丢失量为: ①一般需补液量:每小时3-4ml / kg ②若病人出汗或有发热,须适量加量补入。 ③补液种类:5%葡萄糖液内加入1/2、1/3或1/4生理盐水。汗多的病人可输乳酸林格掖或生理盐水。 (4) 失血量的体液补充视失血多少而定补液的种类及补入量。 ①若失血量不足全身血量的10%,单纯用乳酸林格液或生理盐水即可补充。补充量视失血量而定,失血量<5%寸,以等量液体补人,失血量<10%而>5%时,须补入3倍的失血量。同时测血细胞比容,若其值不足25%?30%,应适量补血。 ②大量失血 (5) 麻醉所致血管扩张时的补液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一般用乳酸令格液或生理盐水。 麻醉科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李俊英:老年人对失血及低血容量耐受力较差,术中需保持稳定的血压,应及时给予输血补液,输血有利于保持循环功能的动态稳定。总的来说,术中补液要根据血压、心率、尿量、HCT CVP(有条件的地方)等指标综合分析来决定 患者术中的数量和种类。要分病人,病情和麻醉方式,外伤烧伤致大量失血失液又急需手术

直接补血,并要根据血压、心率、尿量、HCT CVP(有条件的地方)等指标综合分析来 决定患者术中的需补液数量和种类,慢性病人根据术中失血失液情况相应补充全血,血液制品,液体等,无特殊。小儿,老年病人(包括长期慢性病至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应注意补液速度种类少用或不用盐水。全麻或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皆可使全身血管或麻醉范围内的血管扩张,血压因而波动。此时可适量补液,使血压恢复或接近血压原水平即可。一般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妇产科病区:妇科□√疑难□危重 入院时间:2016年08月22日08时10分 讨论时间:2016年 08月30日14时26分 目前诊断:1.子宫腺肌瘤 2.左侧卵巢囊肿 参加人(姓名、职称、职务):科主任管付娟副主任医师,赵娟娟、张艳、袁翠华主治医师 林雪梅、熊礼敏、章璐璐、程茜阳、朱俊住院医师。 讨论目的:共同学习,集思广益,优化治疗。 讨论记录(详细记录每个发言人的发言及主持人小结意见): 赵娟娟主治医师汇报病史: 1.患者江方菊,女,37岁,已婚。2.渐 进性痛经10年,加重3月.3.既往史:G5P1A4,2008年右膝关节镜手 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传染病 等病史。4.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四肢活动自如。5.妇检: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宫颈表面光滑, 子宫增大如孕2月余大小,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 6.辅检:暂无。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 功能、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胆脾胰输尿管彩超示脂肪肝、

左肾囊肿;子宫附件彩超示子宫腺肌症并腺肌瘤、宫颈囊肿。于2016年08月25日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行经腹子宫次全切除+左侧卵巢囊 肿剥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ml,补液1500m l,术毕测血压110/65mm Hg,术后行预防感染(美洛西林钠及奥硝唑)及对症治疗。术后病检示1.呈增生形象子宫内膜;2.子宫腺肌症伴腺肌瘤;3.左侧卵巢黄体囊肿伴出血。患者自术后第一天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不适,无 腹痛腹胀、腹泻等其他不适。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分泌物。 赵娟娟主治医师意见:患者应用常规止吐药物后无明显好转,查电 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请消化内科会诊后建议行腹部立位片及上腹部C T 检查,各项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对症治疗,呕吐未见明显好转。 张艳主治医师: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检未提示异常,相关辅检未见明显异常,暂不考虑器质性病变,肠根阻不排除,予以芒硝外敷及止吐药物,症状较前稍微减轻,仍有恶心呕吐不适。 管付娟副主任医师总结:我对上述意见均无异议,患者目前诊断明确,入院后相关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有手术指征,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恢复可。恶心呕吐不考虑器质性病变,患者睡眠时无恶心呕吐等

麻醉科规章制度 一、麻醉记录单管理制度: 1、麻醉记录单是手术治疗病人的医疗档案,也是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珍贵资料。因此,要求麻醉医师必须认真填写。 2、麻醉医师应认真、如实把麻醉记录单各项填写完整清楚,要字迹清楚。 3、麻醉记录单专人负责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统计,统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制度: 1、对于疑难病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少见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进行术前讨论,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2、回顾性总结手术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抢救过程及经验教训。 3、院外会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高年主治医师担任,院内会诊由主治医师以上担任。 4、因病情或术前准备不足需停止麻醉应经主治医师以上会诊同意。 5、会诊病例和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在专用本上。 三、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 2、毒麻药品除有专人保管外,麻醉医师凭毒麻药处方领取。 3、急救药品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志,以利抢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药,需经负责麻醉的主治医师同意后才可应用。 5、麻醉药品(毒麻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按时如数还清。 四、麻醉机和仪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应认真检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仪器。 2、麻醉后应关闭各种开关,取下各种衔接管,消毒螺纹管,呼吸囊等。 3、麻醉机、监护仪等贵重仪器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及维护,

发现缺失或损坏立即报修,保证麻醉设备的完好率。 4、喉镜等麻醉器械专人管理,经常检修,以备随时应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纹管、呼吸气囊、舌钳等每次用完后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换。文秘114版权所有! 3、放置麻醉器械盘及盖单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后,由使用者浸泡、毁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医师与夜班医师交接日间麻醉工作及尚未结束的急诊手术。 2、交接抢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药品使用的情况。 3、主班负责日间急诊手术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内院内抢救工作。 4、主班或护士负责请领补充当日使用的药品。 七、麻醉恢复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复室是密切观察麻醉病人苏醒的场所,对手术、?麻醉后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手术麻醉后病人的安全性。手术后由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作用尚未消失,常易发生呕吐、误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常导致心血管功能与呼吸功能紊乱。因此,在麻醉恢复室内应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并及时记录。

肺心病人的麻醉 肺心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缺血性肺源性心脏病,由肺部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 一、肺心病临床表现: 1.症状: 1)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 2)乏力 3)呼吸困难 4)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2.体征: 肺气肿表现:桶状胸,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低,可有干湿罗音,心音轻,颈静脉怒张 3.可能并发呼衰和心衰 1)呼吸衰竭: a)紫绀 b)心悸胸闷 c)低氧血症 d)高碳酸血症 2)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 a)右心衰竭症状:心悸、少尿、紫绀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b)体征: 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 心前区奔马律 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 肝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水肿和腹水 休克 二、病理生理 1.支气管病变:支气管粘膜炎变、增厚、分泌亢进、纤毛上皮损害;细支气管平滑肌 肥厚、管腔狭窄。 2.肺泡病变:肺泡内残气量增多、压力增高,肺泡过渡膨胀,肺泡壁断裂、融合成形 成肺气肿。 3.肺血管病变:反复发作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炎;炎症波及动脉,出现肺细动脉肌化, 中膜肌肥厚。 4.心脏病变:右心室肥大、室壁增厚;心腔扩张、肺动脉圆锥膨隆、心肌纤维有肥大 和萎缩。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肺气肿 2)肺动脉总干弧突出 3)心力衰竭时可有全心扩大 2.心电图 1)右心室肥大表现

3.心超 1)肺总动脉舒张期内径明显增大,右肺动脉内径增大 2)三尖瓣返流及右室收缩压增高 3)肺动脉高压: mPAP 静息时 > 25mmHg或运动时 > 30mmHg;PCWP 或PLA ≤ 15mmHg, PVR > 3mmHg/L/min 四、治疗 1.急性期治疗:控制呼吸道感染 2.改善呼吸功能 1)缓解支气管痉挛 2)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 3)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 3.控制心力衰竭 1)利尿剂 2)在呼吸功能未改善前,洋地黄类药物疗效差,且在缺氧患者中易出现毒性反应。 3)血管扩张剂 4)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 4.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可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肺动脉高压治疗 1)低流量氧疗 2)利尿强心 3)抗凝 a)减少肺循环栓塞形成 b)华法令、肝素、阿斯匹林 4)扩血管 a)钙拮抗剂(CCB) b)ACEI:以肺血管收缩为主要原因 c)前列环素类似物(PGI/PGE) d)一氧化氮(NO)吸入 e)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 f)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I)西地那非 g)血管活性肠肽(VIP) 5)球囊房间隔造口术 6)心肺移植 7)基因治疗 五、肺心病人的麻醉 1.麻醉血流动力学控制目标 1)保持合适的前负荷 2)保证适宜的体循环阻力,不能太低 3)保持心肌收缩力(特别是右心室),以保证心输出量 4)避免肺循环阻力增高 a)低氧(低氧是引起肺毛细血管收缩的强烈刺激因素) b)高碳酸血症 c)酸中毒

病人,女性,33岁,周妊娠临产,引产程延长并胎儿宫内窘迫拟行剖宫产。产妇既往无循环、呼吸系统疾病,妊娠期无高血压病等合并症。入手术室时血压109/70mmHg,脉搏88次/分,硬脊膜外隙穿刺置管顺利,麻醉平面T8-L5,手术至清除胎盘过程中出血较多,血压下降到89/60mmHg,心率升至108次/分。10分钟后子宫收缩乏力,宫体内注入催产素20单位,同时自输液管滴入催产素20单位,3分钟后病人表情淡漠,心悸,呼吸困难,继而烦躁不安,颤抖,口唇发绀。测麻醉平面在T8 水平,血压60/40mmHg,心率128次/分。5分钟后病人极度呼吸困难,收缩压下降至26mmHg,立即快速输入右旋糖酐500ml,输血300ml,20分钟后血压上升到术前水平,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此后病人恢复顺利无后遗症发生。 讨论与分析 1.缩宫素是产科的常规用药,如用量和用法不规范,常引起全 身性作用。 2.子宫的收缩取决于子宫肌肉的功能状态、子宫血流供应和血 液回收,以及循环中催产素的浓度。产妇的许多病理问题可以影响子宫血流,麻醉减轻或消除子宫收缩痛,有课反馈性降低内源性催产素的分泌量,因此适当应用外源性催产素是适宜、合理的。但是催产素和麦角新碱都属于神经垂体激素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小剂量应用,病人可表现为一过性的心悸和呼吸加快,大量使用则可以引起不良后

果,甚至出现意外。 3.静脉注射催产素后,药物首先进入肺循环,对肺血管产生收 缩作用,尤其肺小血管的强烈收缩,可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反复大剂量使用则会引起病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及低血压等。 4.麦角新碱与催产素相似,过量使用也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外周血管收缩更为显着,导致血压迅速升高,对合并妊高症者极为不利。 防范与处理 缩宫药的使用剂量应规范,严禁随意大剂量反复使用催产素。催产素所致低血压、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易于羊水栓塞的表现相混淆,导致判断和处理错误。对于子宫收缩不良应分析其原因针对性进行综合处理,如果是母体低血压导致子宫血流减少,应用麻黄碱等药物升高血压增加子宫血流量。如果是内源性催产素不足,可以先子宫肌内注射催产素10单位,然后用1%催产素持续静脉滴入,维持有效的体内催产素浓度。如果病人有妊高症,应严禁使用麦角新碱。

外二科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男性,51岁,因摔伤头部、左肩等处后头晕头痛1小时入院。 初步诊断:1、双侧颞叶脑挫裂伤 2、颅底骨折; 3、双肺挫裂伤 4、左侧锁骨骨折; 5、左侧第2-9肋骨骨折; 6、全身多处软组织擦伤。 入院情况:病人诉1小时前摔伤头部、左肩等处,头部先着地,当时出现一过性神志不清,清醒后对受伤情况不能回忆。受伤后感头晕头痛;感恶心,无呕吐。下全身多处 擦伤创面少许渗血。 入院查体:强迫体位,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左颧部可见一面积约3.0×3.0cm2软组织红肿,局部血肿形成不明显,触痛明显,无波动感;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直径约2.5mm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左外耳鼻见少许血性液体流出,口腔内少 许积血;胸部对称,胸廓挤压综合征阳性;左侧胸背部少许青瘀,左胸叩压痛明 显;骨擦音骨擦感明显;左胸呼吸音略弱,右侧胸部检查无叩压痛,双肺暂未检 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左肩部明显肿胀,局部皮肤少许青淤,左锁骨前皮肤触压痛 (+);局部骨擦音,骨擦感明显,左锁骨肩峰端弹性隆起不明显,局部压痛(+), 左肩关节活动受限,左上肢无明显麻木,末梢血运好。 入院检查:急诊头颅及颅底CT平扫及颅底重建示:1、疑似双侧颞叶脑挫裂伤,建议复查; 2、左侧颞岩骨、蝶骨骨折并蝶窦及左侧乳突气房积液; 3、考虑右侧中耳乳突炎 症;4、双侧筛窦及上颌窦炎症;鼻中隔偏曲;5、左侧眼眶外侧壁改变:陈旧性 骨折?骨瘤?6、左侧泪腺后方占位性影:考虑脂肪瘤。胸部摄片示:1、左侧第 2-9肋骨骨折;左侧锁骨骨折;2、肺挫裂伤。腹部B超暂未见异常。 病情演变: 2017/5/5入院当天 (12:40):患者有头晕头痛,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大小,对光反射灵敏,有左耳漏,诉左肩部轻度疼痛伴轻度肿胀,左腰背部轻度疼痛,左侧背部有皮下捻 发感。医嘱暂禁食,绝对卧床休息,中流量吸氧4L/min,及抗炎抗破、营养脑 神经、消肿镇痛、测八联重症监护治疗。 (13:30):患者诉左肩部及左腰背部中度疼痛,疼痛评分6分,遵嘱曲马多100mg肌注,并实施疼痛护理。 (14:40):检验科电话报告危急值D二聚体28.19mg/l,报告医生,遵嘱地塞米松10mg静推。 2017/5/6入院第2天 复查胸部CT示:1 左侧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左侧第2-10肋骨多发骨折伴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10%)、胸壁挫伤积气,右侧少量胸腔积液;2 左肺下叶肺挫裂 伤、膨胀不全; 头颅CT平扫示:1 双侧颞叶稍高密度影消失;2 左侧颞岩骨、蝶骨骨折并蝶窦、左侧乳突气房积液,蝶窦积液较前增多;3双侧筛窦及上颌窦炎症;鼻中隔偏曲; 双侧鼻骨骨折; 患者仍有轻度头晕头痛,左肩部轻度肿胀及疼痛,左腰背部轻度疼痛,无 左耳漏。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停禁 食,改流质饮食,遵嘱超声雾化吸入。无明显呼吸困难症状,生命体征平

晋升麻醉科高级职称个人总结 ×××,男,××××年×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1996年7月毕业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科,在校期间任团支部书记,学生会秘书长,1998年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麻醉科进修,1999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注册资格,同年考入××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于2003年毕业,2004年取得麻醉学中级职称,2010年顺利通过麻醉学副高职称评定;二十多年的工作,始终坚守在临床麻醉一线岗位上,在医院领导的培养下,在多位上级医生的指导下,在科室同仁的帮助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2011年作为麻醉科骨干负责科室质量管理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2012年起担任麻醉科副主任,主持科室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麻醉质量管理等,2015年担任麻醉科主任,全面主持科室管理,人员排班,继续教育,科研立项等。争取机会外出学习,不失时机地与麻醉学专家、学者交流,充实、增长业务理论水平及管理经验,并把好的经验和感受与同事分享。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麻醉工作,博采众长,具备了扎实的麻醉相关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融入到思想中,把良好的医德医风落实到行动中,勇挑重担,廉洁行医,兢兢

业业,扎实肯干,精益求精,奋发有为。现将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信“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面旗指引一条路。在我的带动下,科室的多名党员同志都行动起来了,人人争做病人呼声的代言人,做病人利益的维护人,做病人病情的守护人,做医患和谐的知心人。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二在工作业绩方面 “无痛化、舒适化、有温度”是我们麻醉科全体工作人员始终坚持的理念。作为手术室内的全科医生,我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精神,秉承着“规范、创新、发展、提高”的宗旨,熟练掌握各种麻醉的操作技能,使麻醉方式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完善,见证了我院麻醉科从最开始的仅做硬膜外麻醉,偶尔开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多种麻醉方式。同时在有创监测,血气分析,超声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术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7年,通过外出学习引进的无痛分娩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起来,突出专科医院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