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
嵇康和阮籍

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王粲,字仲宣,三国时期汉臣《七哀诗》

曹植,《七步诗》。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陈寿,字承祚(zu 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被誉为“建安之杰”。

应玚(?~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阮籍 (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

潘岳 (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与《文赋》作者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左思 (约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时著名文学家。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被誉为“太康之英”。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被誉为“元嘉之雄”。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鲍照 (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家”。成就高于二者。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与谢灵运同族,亦称小谢。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

刘勰(约465~520),南朝梁人。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

钟嵘(约468~约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区。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势,溯本穷源,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补文献不足,从而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杨炫之,生卒年不详,北平 (今河北) 人。北朝北魏散文家。著《洛阳伽蓝记》,是与《水经注》、《齐民要术》齐名的北魏三部杰作之一。它以洛阳佛寺四十年的兴废为题,再现了历史时期的一个王朝,一座京城,乃至一种宗教的演变过程。

吴均 (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何逊 (?~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东周至南梁诗歌共769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

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主要成就在于山水诗。由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祖父谢玄,晋车骑将军;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幼年便颖悟非常,《宋书》本传称其“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善书,“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东晋时,他18岁袭封康乐公,刘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谢灵运因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但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在朝不得志,曾外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后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弃市,时为元嘉十年,终年四十九岁。墓葬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里泉村。子谢凤,同徙岭南,早卒;孙谢超宗,被宋孝武帝认为是“灵运复出”。其诗意境新奇,辞章绚丽,影响深远。因此,他被后世誉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

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元嘉十年(433)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

嵇康和阮籍 2010-06-11 10:08:22晋代士族风尚有几个明显特点:一是以貌取人,重形象,嵇康父子,潘岳,王衍,谢安等等都是大帅哥;二是推崇谈吐,清谈就是靠上面这些人搞起来的:三是推崇至孝,王祥没什么大本事,就是靠着老实忠孝,官至极位。

嵇康长的帅不用说,“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是晋代能排进前三的美男子。阮籍虽是酒鬼,年轻时也“容貌环杰”,至少也是英气逼人;至于其二,二位都是辩才高手,善谈吐,"不臧否人物",也就是善于捣糨糊,说了等于没说。

关键在第三点。

阮籍为东平相时候,有人杀母,阮籍说:“杀父尚可,不好杀母”,司马昭问他怎么能说这么大逆不道的话,阮籍回答说:“禽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杀父不过是禽兽,杀母却是禽兽不如”明显是调戏皇帝。

还说他母亲死了,故意食肉饮酒,有人吊唁也不哭为礼。不尊礼教。

而嵇康更是公然宣称父母对儿女无恩,生儿育女不过是自己快活的结果(没有避孕手段的古代,儿女确实是性生活的赠品)。宣称要越名教而任自然。

凭着共同的大逆不道,嵇康与阮籍无疑是晋代一百多年反政府力量的精神领袖。

晋代忠义不存,底气不足,只有举孝治国,以孝劝忠。《晋书》人物传中,正面人物几乎都会提到“性至孝”之类,而象王祥为继母卧冰求鲤孝到变态,却是当时社会极力提倡的。孝悌就是统治阶级的主流价值观。虽然自晋武帝以后,八王之乱,皇族兄弟相残,兵连祸接,证明孝完全是司马氏虚伪之极的表面文章。

但是越是虚伪越是怕揭穿。嵇康阮籍公然举反旗,就是找死。

嵇康是曹氏的女婿,不被司马所用再正常不过。但遭杀身,纯是自取,也是必然。钟会为司马指出杀嵇康的充分理由,阮籍却得以不死完全是装疯卖傻的本事好些,运气也好些,遭正人君子何曾怒斥,皇帝还保他一保。

清谈论虚,游山玩水还是喝酒打铁,都是避世。但是嵇康和阮籍的避世却始终是抗争。

在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看出他也曾崇尚出世建功,却又无法和现实同流的矛盾。

一边说“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一边又说庄周子虽达观,却“捐身弃中野,乌鸢做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还是应该建功立业好。

而嵇康却态度更明确而坚决,始终不合作,最好的朋友山涛荐他代己为官,他却写了言辞激昂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向友人坦明心志。儒道成了伪饰门面的朱红,只有拾起老庄。

时代的疾病,他们无力医治,老庄玄学是最好的止痛丸,黄老玄学之风经由他们偶像地位的影响,之后晋士大夫开始人人清谈。到后来王衍之辈,病却已被视而不见,嗑药只是自我麻醉。晋代为后世景仰的名士风,好比美国六十年代的嬉皮风,不同的是,美国嗑药的是年轻人,晋代嗑药的却是整个统治集团,蔚为壮观到万世景仰

所以阮籍登广武而感概:“世无英雄,令竖子成名”。指的当然是阴构取政的司马氏时代,英雄无出,相继争权逆篡的八王,王敦,恒榅也都只是竖子之辈。即便是打赢了淝水之战的谢安,也是运气成分多些,也终难挽不断颓败下去的后晋局面。

琴賦并序

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南風之薫兮,可以解吾人之慍。是舜歌也。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

嵇叔夜

臧榮緒晋書曰:嵇康,字叔夜,譙国人。幼有奇才,博覧無所不見。拜中散大夫。以呂安事誅。

余少好音声,長而玩之。

杜預左氏傳注曰:玩,習也。

以爲物有盛衰,而此無變;

文子曰:夫物盛則衰。

滋味有厭,而此不倦

荘子曰:声色滋味之於人心,不待学而樂之。左氏傳,閻没,女寛曰:及饋之畢,原以小人之腹,爲君子之心,属厭而已。説文曰:厭,従甘,田犬,会意字也。

可以導養神気,宣和情志,

管子曰:導血気而求長年。淮南子曰:古之人,神気不蕩乎外。

處窮独而不悶者,莫近於音声也。

孟子曰:柳下惠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

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則寄言以広意。

毛詩序曰: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杜預左氏傳注曰:肆,申也。尚書曰:詩言志。

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歴世才士,并爲之賦頌。其体制風流,莫不相襲。

淮南子曰:晩世風流俗敗,礼義廢。仲長子昌言:乘此風順此流而下走,誰復能爲此限者哉?孔安国尚書傳曰:襲,因也。

称其材幹,則以危苦為上,賦其声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尽其理也。

高誘戰国策注曰:麗,美麗也。

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覧其旨趣,亦未達礼樂之情也。

趣,意也。礼記曰:故知礼樂之情者能作。

衆器之中,琴徳最優,

桓譚新論曰:八音広博,琴徳最優。馬融琴賦曰:曠三奏而神物下降,何琴徳之深哉。

故綴叙所懷,以爲之賦。其辞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

毛詩曰: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毛萇曰:椅,梓属也。史記曰:龍門有桐樹,高百尺,無枝,堪爲琴。

披重壤以誕載兮,参辰極而高驤。

披,開也。重壤,謂地也。泉壤称九,故曰重也。毛萇詩傳曰:誕,大也。載,生也。爾雅曰:北極,北辰也。孔安国尚書傳曰:襄,上也。驤與襄同。

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

謂包含天地醇和之気,引日月光明也。周易曰:天地絪縕,万物化醇。

郁紛紜以独茂兮,飛英蕤於昊蒼。

説文曰:蕤,草木花貌,汝誰切。

夕納景于虞渊兮,旦晞乾予九陽

納,藏也。淮南子曰:日入于虞渊之汜。又曰:入于虞渊,是謂黄昏。高誘曰:視物黄也。晞,乾也。幹,本也。楚辞曰:夕汜余身乎九陽。王逸曰:九陽,謂九天之崖也。

經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足寺]跱而永康。

論語,子曰:我待價者也。價者,物之数也。康,安也。

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石崔]磪嵬岑嵓

盤,曲。紆,屈。隱,幽。深,邃也。崔嵬,高峻之貌。岑嵓 ,危嶮之形。字林曰:嵒,山岩也

互嶺巉岩,[山乍]岝[山咢]崿嶇崟

皆山石崖巘嶮峻之勢。

丹崖嶮[山戯]巇,青壁万尋。若乃重[山献]巘増起,偃蹇雲覆,

偃蹇,高貌。言高在上,偃蹇然如雲覆下也。

[辷貌]邈隆崇以極壮,崛巍巍而特秀。

巍巍,高大貌。広雅曰:秀,出也。

蒸靈液以播雲,据神渊而吐溜。

蒸,気上貌。言山能蒸出雲,以沾潤万物。播,布也。孔子曰:夫山者興吐風雲,以通乎天地之間。説文曰:津,液也。溜,水流也。

爾乃顛波奔突,狂赴争流。触巌牴牴隈,郁怒彪休。

牴,至也。隈,水曲也。彪休,怒貌。

洶涌騰薄,奪沫揚涛。瀄汨澎湃,[ /虫]蟺相糾。

瀄汨,去疾貌。澎湃,相戻之形也。[ /虫]蟺,展轉也。糾,繚也。[ /虫],於阮切。蟺,音善。糾,虬切。

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肆,猶縱也。中州,猶中国也。

安回徐邁,寂爾長浮。

安回,波静遠去象。上林賦曰:安翔徐回。又曰:寂漻無声。

澹乎洋洋,萦抱山丘。

説文曰:澹,水搖也。

詳觀其区土之所産毓,奥宇之所宝殖。

広雅曰:奥,藏也。毛萇詩傳曰:宇,居也。

珍怪琅玕,瑤瑾翕赩。

高唐賦曰:珍怪奇偉。尚書曰:球琳琅玕,皆美玉名。説文:瑾,玉名。翕赩,盛貌。詩傳曰:赩,赤色貌。

叢集累積,奐衍於其側。

蒼頡篇曰:奐,散貌。衍,溢也。

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

楚辞曰:春蘭兮秋菊。山海經曰:昆侖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而黄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御水人食之使不溺。

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

列仙傳曰:涓子者,齊人,好餌術,著天地人經三十八篇。釣於澤,得符鯉魚中。隱於宕山,能致風雨。造伯陽九山法。淮南王少得文,不能解其音旨。其琴心三篇有条理焉。楊雄泰玄賦曰:茹芝英以御飢,飮玉醴以解渇。宋玉笛賦曰: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

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巓。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

邊讓章華台賦曰:惠風春施。

竦肅肅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閑。

爾雅曰:謐,静也。微微,幽静也。

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原愛樂矣。

東都主人曰:闕庭神麗。

於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畴,

周易曰:遁世無悶。列子曰:孔子游於泰山,見榮啓期行乎邾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爲樂?曰:天地万物,惟人爲貴,吾得爲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爲男,二樂也;生有不見日月,不充繦褓者,吾年九十,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處常得終,復何憂乎?孔子曰:能自寛也。班固漢書曰:漢興,有東園公、綺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当秦之時,避世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即四皓也。皇甫謐高士傳曰:四皓皆河内軹人,一曰在汲。

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

飛梁,橋也。甘泉賦曰:歴側景而絶飛梁。

援瓊枝,陟峻崿,以游幽壑

荘子曰:南方生樹名瓊枝。

周旋永望,邈若凌飛。

言若鳥之凌飛。左氏傳,史克曰:奉君以周旋。

邪睨昆侖,俯闞海湄。

説文曰:睨,邪視也。昆侖,山名也。闞,視也。毛萇詩傳曰:水草交曰湄。

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

漢書有蒼梧郡。山海經曰:南方蒼梧之丘,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洞簫賦曰:回江流川而漑其山。韓詩曰:周道威夷。

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餘輝。

高士傳曰:堯讓位於許由,由辞曰:鷦鷯巣在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飮河,不過滿腹。隱乎沛澤。堯讓不已。於是遁於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死因葬於箕山之巓十五里,堯因就封其墓,号曰箕公。子仲武,陽城槐里人也。呂氏春秋曰:昔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曰:請属天下於夫子。許由遂之箕山之下。

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

西京賦曰:赫桧[日戸]々以弘敞。爾雅曰:恺慷,樂也。史記曰:穆天子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情舒放而遠覧,接軒轅之遺音。

軒轅,黄帝也。遺音,謂琴也。

慕老童於[馬鬼]騩隅,欽泰容之高吟。

山海經曰:騩山,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音。郭璞曰:耆童,老童也,颛頊之子。山海經曰:生老童。思玄賦曰:太容吟曰念哉。騩山,在三危西九十里。

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

荘子曰:不以身假物。

乃斲孫枝,准量所任。

説文曰:斵,斫也。張衡應問曰:可剖其孫枝。鄭玄周礼注曰: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盖桐孫亦然。

至人攄思,制爲雅琴。

荘子曰:不離於真,謂之至人。又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郭象曰: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劉向有雅琴賦。

法。淮南王少得文,不能解其音旨。其琴心三篇有条理焉。楊雄泰玄賦曰:茹芝英以御飢,飮玉醴以解渇。宋玉笛賦曰: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

玄雲蔭其上,翔鸞集其巓。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

邊讓章華台賦曰:惠風春施。

竦肅肅以静謐,密微微其清閑。

爾雅曰:謐,静也。微微,幽静也。

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原愛樂矣。

東都主人曰:闕庭神麗。

於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畴,

周易曰:遁世無悶。列子曰:孔子游於泰山,見榮啓期行乎邾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曰:先生何以爲樂?曰:天地万物,惟人爲貴,吾得爲人,一樂也;男貴女賤,吾得爲男,二樂也;生有不見日月,不充繦褓者,吾年九十,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終,處常得終,復何憂乎?孔子曰:能自寛也。班固漢書曰:漢興,有東園公、綺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当秦之時,避世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即四皓也。皇甫謐高士傳曰:四皓皆河内軹人,一曰在汲。

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

飛梁,橋也。甘泉賦曰:歴側景而絶飛梁。

援瓊枝,陟峻崿,以游幽壑

荘子曰:南方生樹名瓊枝。

周旋永望,邈若凌飛。

言若鳥之凌飛。左氏傳,史克曰:奉君以周旋。

邪睨昆侖,俯闞海湄。

説文曰:睨,邪視也。昆侖,山名也。闞,視也。毛萇詩傳曰:水草交曰湄。

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

漢書有蒼梧郡。山海經曰:南方蒼梧之丘,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洞簫賦曰:回江流川而漑其山。韓詩曰:周道威夷。

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餘輝。

高士傳曰:堯讓位於許由,由辞曰:鷦鷯巣在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飮河,不過滿腹。隱乎沛澤。堯讓不已。於是遁於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死因葬於箕山之巓十五里,堯因就封其墓,号曰箕公。子仲武,陽城槐里人也。呂氏春秋曰:昔堯朝許由於沛澤之中,曰:請属天下於夫子。許由遂之箕山之下。

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

西京賦曰:赫桧[日戸]々以弘敞。爾雅曰:恺慷,樂也。史記曰:穆天子見西王母,樂之忘歸。

情舒放而遠覧,接軒轅之遺音。

軒轅,黄帝也。遺音,謂琴也。

慕老童於[馬鬼]騩隅,欽泰容之高吟。

山海經曰:騩山,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鐘磬音。郭璞曰:耆童,老童也,颛頊之子。山海經曰:生老童。思玄賦曰:太容吟曰念哉。騩山,在三危西九十里。

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託心。

荘子曰:不以身假物。

乃斲孫枝,准量所任。

説文曰:斵,斫也。張衡應問曰:可剖其孫枝。鄭玄周礼注曰:孫竹,枝根之未生者也。盖桐孫亦然。

至人攄思,制爲雅琴。

荘子曰:不離於真,謂之至人。又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郭象曰:無己故順物,順物而至。劉向有雅琴賦。

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

孟子曰:離婁,黄帝時人。黄帝亡其玄珠,使離婁索之,能視百里之外,見秋毫之末。離子,離朱也。淮南子曰:離朱之明,察針末於百歩之外。按慎子爲離珠。周礼,禁督逆祀者。鄭玄曰:督,正也,字書曰:督,察也。荘子曰:匠石之齊,見櫟社樹,觀者如市,匠石不顧。司馬彪曰:匠石,字伯。

夔襄荐法,般倕騁神。

夔及師襄、班、垂,并已見上文。

鎪会裛厠,朗密調均。

鎪会,謂鎪鏤其縫会也。裛厠,謂裛纏其填厠之處也。説文曰:裛,纏也。広雅曰:厠,間也。

華繪彫琢,布藻垂文。

孔安国尚書傳曰:繪,会五彩也,胡?切。

錯以犀象,籍以翠緑。

犀、象,二獸名。翠、緑,二色也。

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鍾山之玉。

列仙傳曰:園客者,濟陰人也。常種五色香草,積数十年,食其實。一旦有五色神蛾止香樹末,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時有好女夜至,自称我與君作妻,道蚕状。客與倶蚕,得百頭,繭皆如瓮。縿繭六十日乃尽。訖則倶去,莫知所如。淮南子曰:譬若鍾山之玉。許慎曰:鍾山,北陸無日之地,出美玉。

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

西京雜記曰:趙后有宝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爲龍螭、鸞鳳、古賢、列女之像。

伯牙揮手,鍾期聴声。

広雅曰:揮,動也。呂氏春秋曰:伯牙鼓琴,鍾子期聴之,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太山。須臾,志在流水,子期曰:湯湯乎若流水。子期死,伯牙破琴絶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賞音。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鍾子期聴伯牙鼓琴,毎奏,鍾期輒窮其趣。伯牙舍琴而嘆曰:善哉子之聴。夫志相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声哉?

華容灼爚,発采揚明。何其麗也!

裳鰲:紋淅鮃玻

説文曰:灼,明也。又曰:爚,火光也。

伶倫比律,田連操張。

漢書曰:黄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嶰谷,断兩節間而吹之,以爲黄鍾之宮,制十二簫,以聴鳳凰之音,以比黄鍾之宮,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韓子曰:田連,成竅,天下善鼓琴者也。然而田連鼓上,成竅酎片下,而不成曲。或曰:成連,古之善音者。琴操:伯牙学琴於成連先生,先生曰:吾能傳曲而不能移情。吾師有方子春,善於琴,能作人之情,今在東海上,子能與我同事之乎?伯牙曰:夫子有命,敢不敬従。乃相與至海上見子春受業焉。進御君子,新声嘹亮。何其偉也!

嘹亮,声清徹貌。亦與聊字義同。

及其初調,則角羽倶起,宮徴相證。

王逸楚辞注曰:證,驗也。

参發并趣,上下累應。[足甚][足卓][石累][石各]。美声將興。

広雅曰:,無常也。,壮大貌。與磊同,力罪切。

固以和昶,而足耽矣。

広雅曰:昶,通也,敕兩切。

爾乃理正声,奏妙曲。揚《白雪》,發《清角》。

淮南子曰:師曠奏《白雪》而神禽下。《白雪》,五十弦瑟樂曲,未詳。韓子曰:昔衞公之晋,於濮水上宿。夜有鼓新声者,召師涓撫琴寫之。公遂之晋,晋平公曰:試听之。師曠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来舞》,再奏而列,三奏延《頸鳴》,舒而舞。音中宮商。師曠曰:不如《清角》。師曠奏之,有雲从西北方起之,大風起,天雨随之。此言感天地,《清角》爲勝。宋玉對問曰:其爲《陽春》《白雪》。韓子,師曠曰:《清徴》之声,不如《清角》。

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属。

広雅曰:奕奕,盛貌。王逸楚辞注曰:岌岌,高貌。

沛騰[辷咢]而競趣,翕[韋華][日華]而繁縟。

盛貌。繁縟,声之細也。郭璞爾雅注曰:[辷咢],相触[辷咢]也。

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峩峩。

列子曰: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已見上文。

怫胃煩冤,紆餘婆娑。

怫[心胃]煩冤,声蘊積不安貌。怫,扶味切。[心胃],音渭。風賦曰:勃郁煩冤。上林賦曰:紆餘委蛇。

陵縱播逸,霍曚紛葩。

言声陵縱播布而起,霍曚然似水声。紛葩,開張貌。霍曚,盛貌。魯靈光殿賦曰:霍曚滄茅乾

檢容授節,應變合度。兢名擅業,安軌徐歩。洋洋習習,声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餘響乎泰素。

含顯媚之声,以送曲終也。列子曰:太素者,質之始也。

若乃高軒飛觀,広夏閑房;

軒,長廊之有窗。

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

子虚賦曰:翕呷翠粲。張揖曰:翠粲,衣声也。班自傷賦曰:紛翠粲兮素声。洛神賦曰:披羅衣之粲。字雖不同,其義一也。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郭璞曰:今之香纓也。

於是器冷弦調,心閑手敏。

毛萇詩傳曰:閑,習也。

触如志,唯意所擬。

説文曰:批,反手撃也,與同;蒲結切。如志,謂如其志意。

初渉《[水緑]水》,中奏《清徴》。

[水緑]水,已見上文。韓子曰:師曠奏清徴,有玄鶴二八集廊門。

雅昶《唐堯》,終咏《微子》。

七略,雅暢第十七曰:琴道曰:堯暢逸。又曰:達則兼善天下,無不通暢,故謂之暢。昶與暢同。又曰:《微子操》,微子傷殷之將亡,終不可奈何,見鴻鵠高飛,援琴作操。

寛明弘潤,優游躇。

躇,躊躇竦。

拊弦安歌,新声代起。

楚辞曰:翔江州而安歌。王逸曰:安意歌吟也。漢書曰:李延年善歌,爲新變之声。

歌曰:

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爲好仇。

爾雅曰:扶搖,風也。荘子曰:扶搖而上者九万里。史記曰:瀛洲,海中神山也。列子曰:勃海之中有山曰瀛洲。荘子:列子御風然者,風仙也。劉向上列子表曰:列子者,鄭人,與鄭繆公同時。漢書曰:列子,名御寇,先荘子,荘子称之。毛詩曰:窈窕淑女,君子好仇。

餐[水亢][水]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

鄭玄曰:餐,夕食也。説文曰:餐,呑也。楚辞曰:餐六気而飮兮,漱正陽而食朝霞。凌陽子明經曰:夏食。,北方夜半気也。広雅曰:薄,至也。

齊万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荘子有齊物篇。楚辞曰:漠靈静以恬愉,澹無爲而自得。服鳥賦曰:縱躯委命,不私與己。

激清響以赴会,何弦歌之綢繆!

会,節会也。論語曰:子之武城,聞弦歌之声。毛詩傳曰:綢繆,犹纏綿也。

於是曲引向闌,衆音將歇。

引,亦曲也。半在半罷謂之闌。

改韵易調,奇弄乃發。揚和顔,攘皓腕,

舞賦曰:嚴顔和而怡懌。洛神賦曰:攘皓腕於神滸。

飛纖指以馳,紛以流漫。

声多也。不及也,師立切。説文曰:疾言也,徒合切。

或徘徊顧慕,擁郁抑按。盤桓毓養,从容秘玩。

広雅曰:盤桓,不進貌。从容,舉動也。毓與育同。

闥爾奮逸,風駭雲乱。

闥,疾貌。七發曰:波涌而雲乱。

牢落凌,布曚半散。

牢落,犹遼落也。洞簫賦曰:翩綿連以牢落。劉遂初賦曰:過句注而凌。上林賦曰:布曚宏澤。甘泉賦曰:半散照爛,粲以成章。

豐融披離,斐[韋華]奐爛。

豐融,盛貌。風賦曰:被麗披離。斐明貌。斐,敷尾切。于鬼切。風賦曰:奐粲爛。

英声發越,采采粲粲。

広雅曰:英,美也。

或間声錯糅,状若詭赴。

言其状若詭詐而相赴也。鄭玄礼記注曰:糅,雜也。

双美并進,駢馳翼驅。

駢,并也。翼,疾貌。蒼頡篇曰:随後曰驅。

初若將乖,後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

左傳,呉公子季札聞歌頌曰:直而不倨,曲而不屈。杜預曰:倨,傲也,居預切。

或相凌而不乱,或相離而不殊。

左氏傳曰:武城人断其後之木而不殊。漢書音義曰:殊,犹絶也。

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

説文曰:掎,偏引也。,嬌也,子庶切,或作姐,古字通,假借也。姐,子也切。韓詩曰:愛而不見,掻首躊躇。躊躇,犹躑躅也。

忽飄揺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言扶疏四布也。

或参譚繁促,復疊攅仄。

参譚,相随貌。参,七感切。譚,徒感切。一音并依字。攅仄,聚声。長笛賦曰:攅仄。

从横駱驛,奔[辷盾]相逼。

魯靈光殿賦曰:从横駱驛。

拊嗟累贊,間不容息。

淮南子曰:時之反側,間不容息。高誘曰:不容気息,促之甚也。

泡艷奇偉,殫不可識。

高唐賦曰:譎詭奇偉,不可究陳。

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

説文曰:閑,雅也。毛萇詩傳曰:都,閑也。

清和条昶,案衍陸離。

案衍,不平貌。上林賦曰:陰淫案衍之音。衍,弋戰切。広雅曰:陸離,参差也。

穆温柔以怡懌,婉順叙而委蛇。

毛萇傳曰:婉然,美貌。委蛇,声長貌。鄭玄毛詩箋曰: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或乘險投会,邀隙趨危。

会,節会也。邀,要也。

[貝貝言]若離[昆鳥]鳴池,翼若游鴻翔曾崖。

蒼頡篇曰:■■,鳥声也。琴道曰:操似鴻雁咏之声。張衡舞賦曰:含清哇而吟咏,若離??姑耶。

紛文斐尾,慊[糸参]離[糸麗]

紛文斐尾,文彩貌。慊[糸参]離[糸麗],羽毛貌。

微風餘音,靡靡猗猗。

靡靡,順風貌。猗猗,衆盛貌。

或[手][手]櫟[手],縹繚插冽。

■櫟,皆手撫弦之貌。爾雅曰:,牽也。劉煕孟子注曰:,牽也,力頭切。説文曰:■,反手撃也。広雅曰:櫟,撃也。毛詩曰:薄言之。傳曰:,取也。縹繚插冽,声相糾激之貌。説文曰:繚,纏也。上林賦曰:轉騰插冽。插冽,水波浪貌,言声似也。

輕行浮彈,明[女畫][目癸]慧。

説文曰:軌,静好也。祭,察也。七祭切。

疾而不速,留而不滯。

左氏傳,呉公子札觀頌曰:處而不底,行而不流。淮南子曰:流而不滯。

翩綿飄。微音迅逝。遠而听之,若鸞鳳和鳴戲雲中;迫而察之,若衆葩敷榮曜春風。

古本葩字爲此莞,郭璞三蒼爲古花字。今讀音于彼切。字林,音于彼切。張衡思玄賦曰:天地烟泄[B091]含■,鳴鶴交頸,雎鳩相和。以韵推之,所以不惑。

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字書曰:贍,足也。封禪書曰:豈不善始善終哉。毛詩曰:高朗令終。令,善也,

嗟[女交]妙以弘麗,何變態之無窮!

西京賦曰:尽變態乎其中。

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

班固終南山賦曰:三春之季,孟夏之初。纂要曰:一時三月謂之三春,九十日謂之九春。西京賦曰:麗服揚菁。

乃携友生,以遨以嬉。

毛詩曰: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又曰:以遨以游。説文曰:嬉,樂也。

渉蘭圃,登重基。

春秋運斗枢曰:山者地之基。

背長林,翳華芝。

甘泉賦曰:登夫鳳皇而翳華芝。

臨清流,賦新詩。

楚辞曰:窃賦詩之所明。王逸曰:賦,鋪也。

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

樂動声儀,孔子曰:風雨動魚龍,仁義動君子。歸田賦曰:百卉滋榮。

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重華,謂舜也。琴道曰:舜操者,昔虞舜聖徳玄遠,遂升天子,喟然念親,巍巍上帝之位不足保,援琴作操。

若乃華堂曲宴,密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

邊讓章華台賦曰:蘭肴山竦,椒酒渊流。毛詩曰:旨酒思柔。醇,厚也。

進南荊,發西秦。

南荊即荊艷,楚舞也。古妾薄命行歌曰:齊謳楚舞紛紛。漢書有秦倡員。

紹《陵陽》,度《巴人》。

宋玉對問曰:既而曰《陵陽》《白雪》,国中唱而和之者弥寡。然集所載與文選不同,各随所用而引之。又對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始曰《巴人》。

變用雜而并起,竦衆听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籥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広陵》《止息》,《東武》《太山》。

《広陵》等曲今并犹存,未詳所起。應與劉孔才書曰:听《広陵》之清散。傅玄琴賦曰:馬融譚思於《止息》。魏武帝樂府有《東武吟》。曹植有《太山》梁甫吟。左思齊都賦注曰:《東武》、《太山》,皆齊之土風謠歌,謳吟之曲名也。然引應及傅者,明古有此曲,轉以相證耳,非嵇康之言出於此也。佗皆類此。

《飛龍》《鹿鳴》,《[昆鳥]鶏》《游弦》。

漢書曰:房中樂有《飛龍章》。毛詩序曰:《鹿鳴》,宴群臣也。蔡琴操曰:《鹿鳴》者,周大臣之所作也。王道衰,大臣知賢者幽隱,故彈弦風諫。古相和歌者有《[昆鳥]鶏》曲。《游弦》,未詳。

更唱迭奏,声若自然。

高唐賦曰:更唱迭和。

流楚窈窕,懲躁雪煩。

言流行清楚窈窕之声,足以懲止躁競,雪蕩煩懣也。懲,直陵切。

下逮謠俗,蔡氏五曲。

歌録曰:空侯謠俗行,盖亦古曲,未詳本末。俗傳蔡氏五曲:《游春》、《水》、《坐愁》、《秋思》、《幽居》也。

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犹有一切承間[竹辷告]乏。亦有可觀者焉。

琴操曰:王襄女,漢元帝時献入後宮,以妻單于。昭君心念郷土,乃作怨曠之歌。歌録曰:石崇楚妃嘆歌辞曰:楚妃嘆莫知其所由。楚之賢妃能立徳著勳,垂名於後,唯樊姫焉,故令嘆咏声永世不絶,疑必爾也。相鶴經曰:鶴一舉千里。蔡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爲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嘆別鶴以舒其慎懣,故曰《別鶴操》。鶴一舉千里,故名千里別鶴也。崔豹古今注曰:《別鶴操》,商陵牧子所作也。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母將爲之改娶。妻聞之,中夜起,聞鶴声,倚戸而悲。牧子聞之,愴然歌曰:將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遠路漫漫。攬衣不寝食。後人因以爲樂章也。漢書音義曰:一切,權時也。,已見上文。

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

非夫渊静者,不能與之閑止;

荘子,老曰:其居也,渊而静。

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吝;

説文曰:吝,亦貪惜也。

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

周易曰:非天子之至精,其熟能與於此。荘子曰: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

若論其体勢,詳其風声。器和故響逸,張急故声清。

説苑曰:應侯與賈子坐,聞有鼓瑟之声。應侯曰:今瑟一何怨也?賈子曰:張急調下,使之怨也。夫張急者,良材也;調下者,官卑也。取良材而卑官之,能無怨乎?蔡月令章句曰:凡弦之緩急爲清濁,琴緊其弦則清,縵則濁。

間遼故音,弦長故徽鳴。

間遼,謂弦間遼遠也。弦長,謂徽闊而弦長也。阮籍樂論曰:琵琶、筝、笛,間促而声高;琴、瑟之体,間遼而音。義與此同。鄭玄周礼注曰:,短也,音婢。傅毅雅琴賦曰:時促均而増徽,接角徴而控商。

性静以端理,含至徳之和平。

礼記曰:静精微,易教也。孝經曰:昔者先王有至徳要道。礼記曰:樂行血気和平。

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那印

説文曰:泄,除去也。舞賦曰:幽情形而外揚。

是故懷戚者聞之,莫不藻懍惨凄,愀愴傷心。

字林曰:惨,毒也。漢書音義,郭璞曰:愀,變色貌。説文曰:愴,傷也。藻,七感切。惨,七敢切。愀,七小切。含哀懊,不能自禁。

字林曰:懊,内悲也。列子曰:喜惧箪舞,不能自禁。懊,於六切。,音伊。

其康樂者聞之,則[勾欠]愉歓釋,[手卞]舞踊溢。

説文曰:γ惨玻鮎小

留連瀾漫,[口][口]終日

服虔通俗篇曰:樂不勝謂之? 歟小`澹小

若和平者听之,則怡養悦帥,淑穆玄真。

広雅曰:養,樂也。

恬虚樂古,弃事遺身。

荘子曰:虚静恬趨抔頼輪烈病衷虎浩略尾煥汀

是以伯夷以之廉,顔回以之仁,

論語,子曰: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又曰:顔回問仁,子曰:克己復礼爲仁。列子,子夏問孔子曰:顔回之爲仁奚若?子曰:回之仁賢於丘。

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

論語曰:比干諫而死。荘子,盗跖曰:尾生與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高誘注淮南子曰:尾生,魯人,與婦人期於梁下,不至而水溺死。

惠施以之辯給,万石以之訥慎。

荘子曰:惠施多方,其書五車。高誘曰:惠施,宋人,仕魏,爲惠王相。漢書曰:万石君奮,恭謹,舉朝無比。奮長子建,次甲,次乙、慶,皆以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舉集其門,凡号奮爲万石君。建郎中令奏下,建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譴死矣。其爲謹,雖佗皆如是。服虔曰:作馬字下四而爲五,建上書奏,誤作四。慶爲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几馬,慶策数馬,舉手曰:四馬。孔安国曰:訥,遲鈍也。

其餘触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

周易曰:引而伸之,触類而長之。又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礼記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總中和以統物,咸日用而不失。

礼記曰: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周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感人動物,盖亦弘矣!

礼記曰:樂其感人深。

于時也,金石寝声,匏竹屏気。

孔安国曰:屏,除也。

王豹輟謳,狄牙喪味。

孟子,淳于曰:昔王豹處淇,而河西善謳。説文曰:謳,齊歌也。淮南子曰:、之水合,狄牙嘗而知之。

天呉踊躍於重渊,王喬披雲而下墜。

山海經曰:朝陽之谷,有神名曰天呉,是爲水伯,其形首足尾并人面而色青。楚辞曰:譬若王喬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舞於庭階,游女飄焉而来萃。

説文曰:,鳳属,神鳥也。国語曰:周文王時,鳴於岐山。韓詩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薛君曰:游女,漢神也,言漢神時見,不可求而得之。列女傳曰:游女,漢水神。鄭大夫交甫於漢皋見之。聘之橘柚。張衡南都賦曰:游女弄珠於漢皋之曲。

感天地以致和,况行之衆類。

礼記曰: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礼以應地,此則樂者天之和也。洞簫賦曰:蟋蟀蠖,行喘息,垂喙■轉,忘食。説文曰:,行也,凡生之類行皆曰。

嘉斯器之懿茂,咏茲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懿,美也。傅毅雅琴賦曰:明仁義以己,故永御而密親。

乱曰:[心音]々琴徳,不可測兮

劉向雅琴賦曰;游予心以広觀,且徳樂之蹟幀:虎鄭駄妹病I虎漢途裁病

体清心遠,[辷貌]難極兮。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衆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

古詩曰: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

能尽雅琴,唯至人兮。

賈逵曰:唯,独也。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素材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 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竹林七贤之一。(一)人物事略: 博才嵇康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 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二)话题运用: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

嵇康性格分析

.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 ` 题目:嵇康性格分析——以《世说新语》为例 学院:文学院 专业年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生姓名:李佳芯学号:20130502182 指导教师:何亮职称:副教授 2016年 3 月20 日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嵇康性格分析 ——以《世说新语》为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李佳芯 20130502182 指导老师:何亮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礼崩乐坏,人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当时的文人之士们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凡事不因循守旧,放荡不羁,因此长期受压抑的人性、人情张扬开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解放和释放个性的运动。处于这种历史关头的知识分子、人士大夫们,或深陷社会政治运动的漩涡,不能自拔;或寄情于山水之中,远避灾祸;或悟言于一室之内,参理谈玄。嵇康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世说新语》;嵇康;性格 引言:嵇康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一些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①。而后他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在《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条目有24个,其中直接与嵇康相关的有10多条。从中可以看出,《世说新语》对嵇康这个人物并没有做详细的描述,但是我们却是可以透过其中简明而又扼要的记述,并经过悉心的梳理,描画出一个形象较为鲜明,性格较为丰满的嵇康来。我们知道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相当复杂的,它包含了很多甚至相互矛盾的侧面,这些侧面交织成一张暧昧难辨的人物性格图景,因此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就不能仅仅选取其中的一面或一时的言行,来以偏概全的归纳出他的性格内涵。《世说新语》虽只有小部分描写了嵇康与其事迹,但它的体例和写人记事的方法,对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所以从《世说新语》之中一些语句对嵇康的刻画,可以大致刻画出嵇康的形象,表现出嵇康的性格特征。 一.嵇康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嵇康阮籍论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前言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 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⑴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在前一首诗中,感情基调慷慨昂扬,表述极其明快朴实,表达了阮籍自视甚高,“志气宏放”⑵的一面。方东树云:“此以高明远大自许,……言己本欲建功业,非无意于世者。” ⑶这说明阮籍儒家的政治理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一直沉淀在其心灵深处,一有机会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后一首诗中,阮籍塑造了一个“临难不顾生”的壮士形象,他所称颂是儒家忠义气节。他向往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也于此流露无遗。即便是身处易代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⑷但其内心的政治热情亦未完全泯灭。还是苏轼说的好:“嗣宗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为酒。”⑸看来苏轼是看到了阮籍内心中被压抑着济世理想所带来的痛苦。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是嵇康著名的反儒家思想的言论,不少学者以此来判定嵇康思想属于儒家的对立面。的确,嵇康是非常推崇老庄,曾明言“老子、庄周,吾之师也”,⑹其诗文著作中也有颇多引用道家典籍之处。于是有很多学者就从

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阮籍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

解读嵇康

魏晋玄学的现代价值之 ——解读嵇康 作者:陈伟学号:2010010131 班级:结02 摘要:自古以来,嵇康以其独特的高洁俊雅的人格魅力被无数人所景仰。可以说在封建社会中,嵇康作为一个主体人格觉醒的存在,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无可替代的。“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以自己对生活的探索,对自身内心的发掘,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格觉醒的篇章。嵇康最后的悲剧让他的思想以及其探索人生、超越自我的独特风范深深的渗入这片土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魏晋风度”高大典型。那种人格魅力之美,直至今日,仍然能够令我们动容,也令人反思。 本文从其文学人格魅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他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具体分析他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并从音乐角度分析他的人格美,从而对其人格魅力进行一次还原。首先申明,在本文中有很多纯属个人观点,如有错误还望老师指正。魏晋时期,许多知识文人纷纷涌现,然而真正上可以称为名士者,仅有嵇康一人。本文希望通过对嵇康思想的解读,来整体体现魏晋玄学的价值,以及其流传不绝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音乐、人格魅力 嵇康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思想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每一种理论,都是历史的产物。的确,魏晋时期,玄学的发展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为滋生玄学提供了历史的土壤,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魏晋玄学开始蓬勃发展。换句话说,其实我认为,玄学的出现在与儒家的失落,或者说由于局势的动荡,士人心中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开始动摇是相互关联的。但是这种带有被动的玄学思想我

认为只能说与早期的庄子相似,所以对于嵇康师承庄子这一说法我并不认同,相反,二者其实有很大的区别,在下面的论述中会涉及到。冯友兰说:“玄学的辨名析理完全是抽象思维,从这一方面说,魏晋玄学是对两汉哲学的一种革命。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人,从两汉到魏晋,觉得耳目一新,这是因为玄学的精神面貌和两汉哲学比较起来,完全是新的……在中国哲学史中,魏晋玄学是中华民族抽象思维的空前发展。” 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由于思想的变动,当时的玄学学者普遍有反对儒家思想的注重礼法道义以及名教等思想,而推崇道家的自然无为、旷达任放,不拘礼法的个性自由,尊重个性与自由。在这样一个时代成长,为嵇康的理论水平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有奇才”,“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一般认为其在哲学上上承何晏王弼之自然观思想,下启郭象《庄子注》之精神内涵。其作品文有两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赋有四篇:《琴赋》,《酒赋》,《蚕赋》,《怀香赋》。论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及《答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及《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诗,现存50多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诗歌包括:《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十九首,《幽愤诗》一首,《叙志诗》二首,《游仙诗》一首,《六言诗》十首,《重作四言诗》七首,《思亲诗》一首,《答二郭诗》三首,《与阮德如诗》一首,《酒会诗》七首,《杂诗》一首。其他的还有《琴赞》,《灯铭》,《卜疑》,《太师箴》,《家诫》,《普贤高士传赞》,《春秋左氏传音》。 在那个时代,相貌十分重要,世说新语中写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

嵇康玄学思想成因新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 收稿日期:2013-05-07 作者简介:张立恩,男,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①余敦康先生认为“ 稽康原来也是以名教与自然相结合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的”,“在原来的精神支柱崩溃以后承受了巨大的内心痛苦继续从事新的探索。”后即“在《释私论》中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此说甚是。见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302—306页 ②外缘因素即可然因素, 无此可然因素则必无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玄学思想。嵇康玄学思想成因新探 张立恩 (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将嵇康玄学思想置于竹林时期特殊的政治现实与玄学思潮之中并结合嵇康本 人的性格气质,探讨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内核的玄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 政治环境是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玄学思潮构成了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文化条 件, 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则是其玄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关键词:嵇康;名教;自然;玄学思潮;气质;政治现实 一、竹林时期的政治现实 竹林玄学所在的历史时期大约在魏齐王曹芳嘉平初至魏元帝曹奂景元年间(250-263 )。在这段时期,司马氏与曹魏氏两集团间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国家政权日趋分化,政局动荡不安。晋宣帝司马懿 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1]17-18。正始十年(249) 正月,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迫使曹爽交出大权,并以谋反罪诛曹爽兄弟。嘉平三年(251) ,王凌欲拥楚王曹彪为帝,以伐吴为名请求发兵。司马懿以谋反罪发兵讨凌,凌事败被害。之后司马懿进军寿春,开挖王凌坟墓,剖棺暴尸,并将与王凌事牵连者诛灭三族。“司马懿父子的坚忍阴毒,连子孙也感到羞耻,以至怀疑 晋祚能不能长久保持下去。”[2]15“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及文帝 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1]18正元二年(255) ,魏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镇东将军毋丘俭起兵寿春,称“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园,举兵反”[3]486,司马师 率军10万征讨,杀死毋丘俭,文钦逃入孙吴。甘露二年(257 ),魏征东将军诸葛诞于寿春反。司马昭督军26万征讨,三年(258 )正月,诸葛诞兵败被杀。甘露五年,魏帝曹髦预感司马昭篡权之心,率宿卫百人讨昭,被司马昭亲信杀死,司马昭遂立曹奂为元帝。至此,魏政权已被司马氏所控制,魏名存实亡。 这种政治现实严重破坏了名教的社会功能,在客观上成为嵇康玄学思想生成的外部条件,激发嵇康玄学思想的形成。通过嵇康的诗文材料来看,其玄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名教与自然合一到“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演变过程①,促成这一演变过程的外缘因素②则是司马氏伪名教统治。司马氏借名教之名而行毁名教之实的做法将名教与自然的冲突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名教失范的残酷现实,对一般人而言大可不必理会,甚至一些陋儒还可借此诛除异己,成为“一批与时代精神相背离的‘寡廉鲜耻贪冒骄奢6 9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咏此万古怀且邀琴月来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曾有段这样的经历,一读阮籍的《咏怀》诗,就不自觉地想起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反之,先听《广陵散》亦然。后来,慢慢地有些明白了,这诗心和琴心一样,都是在倾诉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古情怀啊!《广陵散》,听起来是那样的压抑、沉重、冷涩,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幽咽旋律,让人隐约感到,这背后有难以言表的人生苦难,有说不尽的哀怨与愤懑。但音乐毕竟是抽象的艺术,旋律是“能指”,那么旋律的“所指”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嵇康知晓。相较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用文学的意象,形象生动地诉说悲剧时代诗人的心曲。 阮籍与嵇康是挚友,他们都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司马氏的黑暗统治时期。高贵乡公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父子,不仅篡逆之心早萌,而且为人更虚伪,猜忌心更重,在其高压统治下,鹰犬遍地,文网密布,曾使嵇康罹难,文士人人自危,欲苟活于世,也是难事。面对灾难人生,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首领的阮籍,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现实的怨望和不满,任诞使酒,放浪形骸,尽使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迫于司马氏的淫威,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不得已还要与统治者做某种合作或交换,但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阮籍感到,在司马氏专制的这块大地上铺就的人生道路是绝望之路——“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穷途末路,无路可走。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阮籍嵇康身上,而且体现在其他的古代诗人作品里,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李白不是借醉酒写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吗?阮籍的《咏怀》(其一),就非常具有原典意义。 金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却久久地难以成眠,这定是由于心事沉重吧?起身小坐片刻,或是披衣徘徊一番,也不妨为一种消愁的办法。但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如此端坐弹琴,却肯定不是文人一时的雅兴了。阮步兵所弹的这把古琴,肯定也有嵇叔夜那把的神韵——嵇康不是也写过“目送归鸿,手抚五弦”的诗句吗?也用古琴宣泄了难言又难忍的痛苦吗?琴是诗人可亲可敬的朋友,是他倾诉心曲的对象,是他向世界表明情感态度、传达信息的媒介。前此,“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过《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后世的岳飞《小重山》中有“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我们可以想见,

浅论嵇康

浅论嵇康 一、嵇康生平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竹林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卒于魏元帝景元三年,终年四十。嵇氏本姓奚,原为会稽上虞人,因为避怨,移居谯郡铚县,便改姓嵇。嵇康的家世虽世代儒学,但并不显赫,在曹魏末年算是庶族。《嵇氏谱》载:“康父昭,字子远,督军治书侍御史。”嵇昭所任治书侍御史,属于六百石的中下层官员。嵇康在少时,父亲便去世了,靠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嵇康在其著作中,屡次提及母兄的养育之恩。如嵇康在《忧愤诗》中说:“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嵇康有兄嵇喜,“字公穆,晋扬州刺史、宗正”①,且“有当世才”。嵇喜积极入世,希望有所作为,而嵇康则终身无意仕途,希望过自由放达的生活。嵇康的妻子是魏沛王曹林的女儿,所以嵇康算是魏宗室的女婿了,而且也因此被授官为郎中,拜中散大夫。 二、嵇康的性情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仪,天质自然”②。嵇康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不加修饰却能有自然之美,真是不同寻常之人。在性情上,嵇康恬静寡欲,如嵇喜在为嵇康所作的传中说:“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魏氏春秋》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玡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到后来袁宏作《名士传》,便称他们七人为“竹林名士”。 嵇康为人尚奇、任侠。“尝在洛阳太学写石经,有兵家子赵至,年十四,问嵇康名,康具告之。后来赵至亡命至山阳投康,康不在,至乃游邺,于康相见,遂随康还山阳。”③《文士传》中记载“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就锻者,康不受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美学思想 摘要:魏晋至隋唐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特色,开始探索音乐的特殊性、音乐内部规律的突出代表作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地位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出它的深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嵇康声无哀乐美学思想 一、《声无哀乐论》的背景 中国古代魏晋时期是一段社会混乱且黑暗的时期。魏末,司马氏假借禅让之名篡夺魏氏政权,这在当时的社会道德观下,是对君臣之道的极大扭曲,诸多有志名士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将才能寄情于山水之间,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要首推嵇康。由于他与魏宗室姻亲,所以在反对司马氏专权方面就比其他文人更为激烈执着。 嵇康的音乐思想集中体现在他所著的《声无哀乐论》上。文章通过一秦客向东野主人发难,东野主人逐个解答来展开。实际上东野主人暗指的就是嵇康本人,秦客是那些所持观点与他不同的人。《声无哀乐论》的中心思想是推崇音乐的自然之理,它独立于天地之间,有自己的自然本性,而与人的哀乐无关。即同一音乐有人听了会哭,有人听了会笑,哀乐并非音乐所给,而是人心在音乐开始之前就有了哀乐之情。人心作用于音乐,从而产生不同的燥静效果,而唤不起相应的感情。音乐客观存在,哀乐是主观的,二者不相经纬。这些都是对庄子“法天贵真”思想的继承。同时还认为“声以平和为体”,即具备哀乐正等,没有倾向特征的音乐就是好音乐。这是在老子“自然无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嵇康有志不能伸,他极力反对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认为六经、礼法、名教束缚人性,与人的本性相对立。能与他的现状与思想相呼应的只有老庄的无为思想,他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因此他的理论更多充斥的是唯心主义,这有一定的消极意义。但嵇康同时也是以为音乐的实践者,当他在接触实践而对某些个别的音乐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时候,他的理论往往特别发出光彩。总的来说,嵇康的理论在他的时代中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 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 等。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 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 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咏 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 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 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 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 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 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⑵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 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 示极大愤慨。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 嵇康(223—262年),字叔夜,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封建社会秩序经过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的打击而一度遭到破坏之后。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社会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状态,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在思想上,以五经博士为代表的汉儒正统思想随着东汉政权的崩溃已无法维持其 统治的地位,统治阶级纷纷对它重新估价,并寻求为新的门阀士族服务的思想武器“清谈玄学”来代替它。 嵇康就是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曹氏拥有实权的时候,以曹魏宗室的关系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司马氏掌权以后,他以反对派的姿态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等人号称“竹林七贤”,避居曹魏宗室聚居的河北山阳,与司马氏相对抗。在众人之中,嵇康对司马氏的攻击尤为激烈,因而被司马氏所杀害。 《声无哀乐论》从“秦客”问“东野主人”开始,引出本篇的主旨问题,这是一篇以提问开始,阐述主人的观点,其中对方从不同侧面反对主人的观点,这样一正一反的对话方式,每个人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对音乐与人的内心情感的是否存在影响,进而对音乐的本质做了细致的论述。结构如下: 一,第一轮的论战由反方代表秦客先提问开始,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提问,主要以声音是否具有哀与乐的属性。主人认为曾经的理论都已经是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使得后世的人

混淆了名称与本质的关系,世间的万物,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论从视觉到听觉还是味觉,不会因外物的侵蚀而有所改变,既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不变。声音当然不会因为人们的爱与憎,悲与乐有所改变。这就是作者的论点,万事万物是因其自然规律而独自存在,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既“声无哀乐”。 世间的事物以其自己应有的状态存在,作者还从味觉方面举例说明,味觉分为甜和苦两类,如果由于某甲聪明而喜爱甜或苦,某乙愚笨而讨厌甜或苦,两者之间并不相干,喜欢、讨厌是一回事,聪明、愚笨又是一回事,难道可以用我的口味标准去衡量,与我口味相同的人我就喜欢他,与我口味不同的人我就讨厌他,我喜欢的味道就是好的味道,我讨厌的味道就是坏的味道吗?由此得出外界和内心应该区别开,客观和主观也各有其名。衡量音乐的标准应当以好与不好为主,与悲哀和快乐的感情无关,悲哀和快乐自然是先有情感的存在然后才会发生,和音乐没有必然联系,名称和实质去掉之后自然就显现出来。作者的观点很鲜明,自然之理不因为外物和人的内心情绪变化而变化,音乐只是表达自身所具有的基本属性,人类的情绪包括高兴、愤怒、悲哀、快乐、喜爱、憎恨、惭愧、恐怖。这些事人们在接触事物表达感情时有所区别而无法超越的范畴。这一切都是独立存在的。 这是他们第一轮唇枪舌战,看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谁也无法说服谁而达到一致的统一认识。

半道半儒-论嵇康思想的不纯粹性

半道半儒 ——论嵇康思想的不纯粹性 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07304794 姓名:刘前帅 摘要: 笔者在引言中略述选题的原因与论文目的,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嵇康的道家哲学与老庄思想的差异;在正文中通过运用材料分析的方法,对嵇康诸多重要文学作品和记载其生平事迹的史料进行解读研究,同时对嵇康和老庄的世界观(物质观)、学术观(学士主张)、人生观(人生理想人格)和政治观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对嵇康的哲学思想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论断:嵇康的思想并像老庄那样彻底和纯粹,他的哲学是半道半儒的。 关键词:老庄庄子嵇康魏晋名教 引言: 嵇康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有奇才”,“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1虽然在不惑之年即遭横祸而殒命,但是他仍然淋漓尽致地展露了各个领域的才学。哲学上上承何晏王弼之自然观思想,下启郭象《庄子注》之精神内涵,文学上,有大量的四言诗和多篇著名的答难问辩行世;音乐方面,《声无哀乐论》将音乐的纯粹性从儒家传统礼乐之中提炼出来;社会思想方面,“非汤武而薄孔周”,“越名教而任自然”,对现实的批判意识尤为明显。毫无疑问,在那个魏晋玄谈的时代,嵇康是当之无愧的真名士,一身名采竞风流。后世普遍认为,嵇康的思想来源于老庄,他自己也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2但笔者以为,嵇康的哲学思想,与老庄的哲学思想是存在着很大出入的。这些差别,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嵇康对道家思想的推崇,虽能视作他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慰藉和心灵上的信仰,但却充满了悖论,是一个很复杂的矛盾集合体,他绝非是一个正宗的道家思想者。在道家哲学观念上,他的许多观点与老庄思想有近乎本质的不1[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九?嵇康》,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版,第1369页

比较阮籍和嵇康人生经历有感

比较阮籍和嵇康人生经历有感 诸葛孔明一对,对出三国鼎立,政局稳定,群雄辈出,固有建安七子积极入世,每个人都有着奉献、追求、成功的机会:司马仲达一出,三家归晋,战乱频仍,人才零落,使得竹林七贤消极避世,以自我为关照对象,抒发个人情感。而也正是这时中国文坛出现了阮籍和嵇康这对“瑜亮”,演绎出不一样的人生。 “党锢之争”将阮籍和嵇康这对弱弱书生卷入政治旋窝中,但对待政治嵇康和阮籍却体现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曹魏争取覆灭之后,司马氏掌权,阮籍和嵇康无法逆时代之潮流,也只能低下头颅响应司马氏集团的征召,告别竹林到京城来,给司马氏装潢门面。虽然满肚子的不情愿,但也只好应承,既勉为其难,亦无可奈何。但在司马氏的昏暗统治下,两人走向了不同的反抗道路。 嵇康,鄙视权贵,面对钟会的笼络,不改其狂放本性,依旧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令其悻悻而回,钟会便怀恨在心,加之嵇康向来反对司马氏篡权,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在一曲《广陵散》的哀声中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阮籍,抱着匡扶济世的之志,志在从戎,但是正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加之在政治上的举棋不定让他没能得到专权者的太多赏识,于是便托病辞官归里。政局险恶,世事不可为,此刻的阮籍只能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与世无争,宠辱不惊,放浪佯狂,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一个在沉默中爆发,一个在沉默中溺没:一个轰轰烈烈的死,一个平平淡淡的生。没必要争论孰优孰劣,政治介入也好,回避也罢,都需要周旋一番,而周旋是需要才能和智慧的,两者体现了不同的智慧与才能,一刚一柔。 而在文学造诣上两者又大有不同,这是由于家世出身、个人性情、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嵇康,清心寡欲,恬淡自然,受社会风气的濡染,嵇康好老、庄之学,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鄙视物质享受:服膺儒学,鄙弃虚伪名教;嵇康家世儒学,他对家传之学厚爱有加,对儒学仁爱忠恕之道信仰尤笃;越名教而任自然,出于对司马氏倡导奉行的虚伪礼教的深恶痛绝,嵇康公然宣称要“越名教而任自然”;其思想代表了魏晋名士最具个性和魅力的思想境界。 阮籍,蔑视礼俗,放达荒诞;言辞曲折,消极避世,使得他的诗歌首首氛围枯寂,情感低沉,对人生充满悲剧意识。但是这并没有降低了它的文学价值,更体现出他对黑暗时代深刻的控诉和呐喊。 两人文学上造诣的不同亦分不出孰优孰劣,但是他们都代表了东晋名士所特有的风骨,放荡不羁,任意妄为,违背礼教,思想自由。

嵇康性格分析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 ` 题目:嵇康性格分析——以《世说新语》为例 学院:文学院 专业年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生姓名:李佳芯学号:20130502182 指导教师:何亮职称:副教授 2016年 3 月20 日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姓名李佳芯学号20130502182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题目嵇康性格分析——以《世说新语》为例 指导教师何亮职称副教授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指导教师评分:指导教师(签字):

嵇康性格分析 ——以《世说新语》为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李佳芯 20130502182 指导老师:何亮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礼崩乐坏,人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当时的文人之士们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凡事不因循守旧,放荡不羁,因此长期受压抑的人性、人情张扬开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解放和释放个性的运动。处于这种历史关头的知识分子、人士大夫们,或深陷社会政治运动的漩涡,不能自拔;或寄情于山水之中,远避灾祸;或悟言于一室之内,参理谈玄。嵇康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世说新语》;嵇康;性格 引言:嵇康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一些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①。而后他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在《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条目有24个,其中直接与嵇康相关的有10多条。从中可以看出,《世说新语》对嵇康这个人物并没有做详细的描述,但是我们却是可以透过其中简明而又扼要的记述,并经过悉心的梳理,描画出一个形象较为鲜明,性格较为丰满的嵇康来。我们知道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相当复杂的,它包含了很多甚至相互矛盾的侧面,这些侧面交织成一张暧昧难辨的人物性格图景,因此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就不能仅仅选取其中的一面或一时的言行,来以偏概全的归纳出他的性格内涵。《世说新语》虽只有小部分描写了嵇康与其事迹,但它的体例和写人记事的方法,对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所以从《世说新语》之中一些语句对嵇康的刻画,可以大致刻画出嵇康的形象,表现出嵇康的性格特征。 一.嵇康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嵇康的儒家情怀_孙亚军

2008年第1期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21期No.1,2008Journal o f Fuyang Teacher s Co lleg e(Social Science)Sum No.121 嵇康的儒家情怀 孙亚军 (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嵇康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来研究者对其思想多有论述,但大多集中于其玄学家的一面。而忽视其思想中“儒”的一面。这显然把嵇康的思想简单化,不利于全面认识嵇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嵇康儒家情怀的具体体现及其成因。 关键词:嵇康;忠;孝;义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310(2008)01-0034-03 儒道之矛盾,是中国古代文人们普遍面临的困境。真正做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人则少之又少。大多数文人在出入问题上主要对儒道进行调和,即后来我们耳熟能详的儒道互补。这种情况在魏晋时代也不例外。魏晋时期的儒学衰微和玄学兴起已被学界所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文人们纷纷弃儒从玄。相反,儒家文化仍深深潜藏在文人们的心理结构中,使他们在超然物外清谈玄理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儒家情怀。 一 关于嵇康,历来的评论家们几乎作了相似的定位: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玄学代表人物,“竹林七贤”之领袖。由于嵇康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的具有重要地位,历来研究者对于嵇康思想多有论述,但大多集中于其玄学家的一面。尤其是对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惊世赅俗大加赞赏,并由此断定嵇康的人生选择是偏出世的。这显然把嵇康的思想简单化,忽视其思想中“儒”的一面,不利于全面认识嵇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嵇康言行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情怀及其原因。 纵观嵇康短暂的一生,我们发现,儒家文化的“忠”、“孝”、“义”等核心理念在其言行中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 嵇康的儒家情怀最为突出的表现为他对曹魏集团的“忠”,与司马氏集团势不两立。 嵇康与曹魏集团发生联系源于其婚姻。这次联姻意义十分重大。它首先改变了嵇氏家族的尴尬处境并抬高了嵇氏家族的身份和地位。关于嵇康的姓氏来历与先世,虞预晋书记载:“康家本姓奚,会稽人。先自会稽迁于谯之钅至县,改为嵇氏。取稽字之上山从为姓,盖以志其本也。一日,钅至有嵇山,家于其侧,遂氏焉。”王隐晋书记载“嵇本姓奚,其先避怨徙上虞,移谯国钅至县。以出自会稽,取国一支音同本奚焉。”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嵇氏家族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向我们解释了与曹氏集团联姻的必要。其次,凭借这次婚姻,嵇康很快跻官场生涯。关于嵇康的婚姻,史书上只有零星的记载:世说德行第一法引文章叙录:“康以身于士大夫之列。并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取得了加官进爵的机会。嵇康也由此开始了他短暂的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晋书?嵇康传》:“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记载虽语焉不详,但意思却相当清楚。怀着报答知遇之恩和“士为知己死”的心态,嵇康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命运和曹氏集团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即便在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后,当大多知识分子甚至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阮籍等都相继走出竹林依附司马氏集团的时候,嵇康仍旧表现出对曹魏集团无比忠诚。其实这时的嵇康不是无路可走他既可以逍遥于山林之间也可以与其他人一样服务于司马氏集团,但从嵇康后来的言行中,我们知道,嵇康并没有做。前者因为司马氏集团的笼络、威逼和利诱,名士们的活动空间日趋狭小,归隐山林变成了永远的梦:后者意味着他要放弃原先的济世理想,背叛曾经依附的曹魏集团,将陷于不忠不义的境地。对于家世儒学同时又贵为曹魏女婿的嵇康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 正是怀着对曹氏集团这份特殊感情,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司马氏集团提倡“以孝治天下”(晋书三十三,列傅第三,何曾传,何曾谓司马昭语),而嵇康却居丧饮酒食肉,非毁礼法;司马氏企图以暴力手段夺取魏之天下,而嵇康“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以为“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与山巨源绝交书》):司马氏欲借禅让以文饰篡夺,而嵇康“轻贱唐虞而笑大禹”(《卜疑集》),朝廷任用王凌、毋丘俭、诸葛诞于外,而司马氏一一加以剪灭,嵇康则借周公诛管蔡的事,声辩管蔡无罪,为王凌毋丘俭等张目。“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斯乃愚诚愤发,所以侥祸也。”(《管蔡论》)在言论上,嵇康处处与司马氏过不去,揭露其政治阴谋。 基金项目:安徽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魏晋嵇氏家族研究(2007sk119);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2007jqw087). 收稿日期:2007-10-19 作者简介:孙亚军(1972-),安徽六安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 34 ?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阮籍与嵇康之比较 摘要: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选择不同,性格和诗歌创作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关键词:阮籍;嵇康;名教 阮籍和嵇康生活于魏晋之交的乱世,是竹林名士中的两个代表人物。二人既是好友,又同好老庄,自古论阮籍者必论嵇康,论嵇康者也必谈及阮籍。我们通过对阮籍和嵇康的认真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在黑暗政治环境中思想上的不同选择 魏明帝时,曹魏政治日坏,之后政权发生重大变化,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逐渐夺取了朝中大权。这一时期曹丕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中正一职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持,成了他们培养自己势力的工具。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仕途之路的扭曲,对那个时代的文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司马氏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以示笼络,一方面与其他氏族联姻,另一方面大肆杀戮异己。士林也笼罩在“天下名士少有全者”的血腥之中。魏晋之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之一。黑暗的生存环境“使一部分较为正直而失意的士人从正统的立场上游离出来,转而从一种具有反叛色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著论立说和立身行事,嵇康阮籍就是这种倾向的代表性人物”。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大统一的东汉帝国陷入分崩离析之势,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社会秩序也发生严重危机,重群体而轻个人的儒学思想因而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遂陷于哀微,道学、玄学又借机兴起。故个体摆脱群体意识的束缚而崛起,借自然之名张扬个性,反对儒学及名教之风大盛。文士经历了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反复无常,饱尝痛苦后开始渴望自由和永恒。在乱世中人们急切地探索协调社会与个体矛盾冲突的方式。 司马氏政权大力宣扬以君臣、父子伦理为基础的名教,意在维护社会群体秩序,这与魏晋思想解放潮流和个性张扬之风针锋相对。司马氏口口声声不离名教,实则是名教的亵渎者。司马氏集团以“名教”的旗帜,蛊惑人心,欺骗士人,这就不能不使阮籍、嵇康以及其他正始诗人失望与愤慨。正直的文人难以抵御强大的外部压力,就试图寻求精神上的超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