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路理论第二章总结

电路理论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总结
深刻理解等效的概念、等效的对象和等效的目的。
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P60小结)
N个电阻串联, 。电阻串联电路常被用做分压。
N个电阻并联, , 。电阻并联电路常被用做分流
注意使用三点技巧:根据电压电流关系判断串并联、伸畅或压缩短路线、连接或断开等电位点。
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P60小结)

两电路互为等效,其等效条件是: ,
注意:(1)、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不能相互等效。
(2)、等效只是对外电路而言。
(3)、含阻受控源也可以做类似的变换。但在使用这种变换时注
意不要使控制量消失。
(4)、注意根据电源元件的特性,对电源和电阻元件的其他各种连接方式进行简化。
3. 电阻的星形与三角形联结(P60小结)

当三个电阻相等时,则有: ; 。
特别注意等效电阻不要接错位置。
4. 电源的转移
转移电源法可以用于对电路进行画简,也可以用于支路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中对无伴电流源的处理、节点电压法中对无伴电压源的处理。
5. 支路电流法
步骤:
(1) 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
(2) 对(n-1)个独立节点列KCL方程。eeeeeeeeeeeeee
(3) 选取[b-(n-1)]个独立回路,并指定回路的绕行方向,列回路的KVL方程。(选择独立回路的方法:网孔法、添新支路法)
(4) 求解线性方程组,得b条支路电流的解。
(5) 根据元件特性方程求得b条支路的电压。
注意点:
(1)当电路中存在有伴电流源时,将其变换为有伴电压源。或视为一条支路看待,其端电压U=R(I-IS)。
(2)当电路中存在无伴电流源时,方法一:把电流源两端电压作为待求量,增加一电流源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约束方程。方法二:是合理选择独立回路,减少方程数量(技巧:1、让无伴电流源中仅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则IL=IS;2、回路不经过无伴电流源,就不会增加电压变量)。方法三:采用转移电源法,把无伴电流源转移到其他电阻支路构成有伴电流源。
(3)当电路中存在受控源时,先当作独立源对待,然后再把控制量用支路电流来表示。
6. 支路电压法
把支路电流用支路电压表示,然后代入KCL方程,连同支路电压的KVL方程,可以得到以支路电压为变量的b个方程,这便是支路电压法。
7. 回路电流法
步骤:
(1) 根据给定电路,选择一组独立回路,并指定各回路电流的参考方向。(选择方法:网孔法、添新支路法)
(2) 用自阻、互阻的办法列出回路电流方程。
[自阻′本回路电流+互阻′相邻回路电流=本回路电源电压升的代数和]
(3) 对于平面电路可

选择网孔作为独立回路,这便是网孔电流法。
(4) 求解线性方程组,得[b-(n-1)]个回路电流的解。
(5) 由回路电流计算出支路电流,再由元件特性方程计算支路电压。
注意点:
(1)——(3)同支路电流法。
(4)自阻总是正的。互阻视通过相邻回路共有电阻的回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是否相同而定,相同时互阻为正,相反时互阻为负。当电路中不含受控源时,Rik=Rki。
(5)当电路中存在电压源并联电阻的支路时,该电阻不计入自阻和互阻。
8. 结点电压法
步骤:
(1) 指定参考节点,其余节点对参考节点之间的电压就是节点电压。
(2) 按自导、互导的方法列出节点电压方程。注意自导总是正的,互导总是负的;方程右边各电流源的符号看其是否流入节点而定,流入节点为正,流出节点为负。
[自导′本节点电压+互导′相邻节点电压=流入本节点电源电流的代数和]
(3) 求解线性方程组,得(n-1)个节点电压的解。
(4) 由节点电压计算各支路电压,再由元件特性方程计算支路电流。
注意点:
(1) 当电路存在有伴电压源时,将其变换为有伴电流源。或视为一条支路看待,支路电流I=(Unx-Uny±US)/R。
(2) 当电路存在无伴电压源时,方法一:选择无伴电压源的一端作为参考节点,则另一端的节点电压已知。所以恰当选择参考节点,可减少方程数。方法二:将电压源电流作为待求量列入KCL方程,增加一个电压源电压与节点电压之间的约束方程。方法三: 取一个包含这两个节点的封闭面列写KCL方程,同时增加一个电压源电压与节点电压之间的约束方程。方法四:采用转移电源法,把无伴电压源转移到其他电阻支路构成有伴电压源。
(3) 当电路中存在受控源时,先当作独立源对待,然后再把控制量用节点电压来表示。
(4) 当电路中存在电流源串联电导的支路时,该电导不计入自导和互导。
9. 几种方法的比较(同学自己比较)
(1) 方程数量
(2) 使用限制
(3) 列写规则
(4) 节点电压较独立回路易选择。用网孔作为独立回路简便、直观,但仅适用于平面电路。
10. 计算机在求解高阶代数方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