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基于GIS的镇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以乡村聚落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选择位于广州市边缘区的江高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镇域的卫星遥感地图,先用密度分析功能,分析出江高镇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通过缓冲区分析等手段,探究江高镇各村落沿城镇、河流、交通路线的分布规律,利用SPSS软件对圩镇、河流、交通线路等变量相关分析,得出各变量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交通线路、河流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较强,相关系数较大;(2)圩镇对乡村聚落的辐射能力有限,对乡村聚落的辐射影响仅限于一定范围,随着中心圩镇规模的扩大,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扩张影响将加强;(3)铁路、高速公路等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不明显,且对乡村聚落的扩张起阻隔作用。

关键词:乡村聚落、分布特征、GIS、密度分析、缓冲分析,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K901.2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重视,乡村聚落地理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乡村聚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体系、聚落规模、

聚落形态、聚落分布区位因素分析、聚落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聚落空间演化等领域。

部分学者重视乡村聚落区位研究,关注乡村聚落的分布位置、特征以及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如冯文兰等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的乡村聚落集聚特征作了定量化研究,乡村聚落沿水源、交通等因素的分布规律;马利邦,郭晓东采用景观格局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高程、河流、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单勇兵等利用ArcGIS软件对空间分析模块对徐州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得出乡村聚落沿水系、道路的分布特征。当今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研究关注的影响因素不再集中于自然因素,而是结合城镇化、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发展、地域文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李全林等运用密度分析工具,对苏北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总结出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这些研究都重视arcgis 空间分析工具的运用,重点分析水系、地形、交通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但没有对这些因素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程度以及两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行比较。

另有部分学者关注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认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由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引起的,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过程。邢谷瑞对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

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类型和特征;范少言等在分析我国乡村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作出了研究。

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对山地、丘陵区的乡村聚落进行分布特征和形态结构分析,很少涉及到发达城市地?^周边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大,基础设施、市场发展、地域文化等逐渐成为影响乡村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而地形等因素将降于次级地位。本研究基于此背景,对位于广州大城市边缘区的江高镇乡村聚落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核密度分析法以及缓冲分析法,探讨江高镇乡村聚落的总体分布特征以及交通线路、圩镇、河流等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并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各因素与乡村聚落分布的相关程度。

2研究区域概况

江高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面积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64401人,辖区内共有10个居民委员会,以及35个行政村。镇域内地势低平,南面临流溪河,西面临巴江河,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山前残丘分布区,平均海拔仅

2-7.5米。作为近郊农业镇,江高镇既受广州大城市的辐射影响,同时也保留着近郊农业乡村聚落的传统特征。

现今的江高镇由原江高镇和原神山镇在2004年合并而

成,两镇合并后原神山镇改称为江高镇神山管理区。由于两镇合并时间较短,相互之间地域观念的融合尚未形成,因此本文在进行城镇辐射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研究时对其分

作两个独立的村镇体系进行研究。根据行政级别、历史传统、乡村聚落的面积大小等因素,将江高镇的乡村聚落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自然村,第二等级为行政村,第三等级为城镇。第一等级的聚落共有101个,第二等级共34个,第三等级共2个。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及处理

3.1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用缓冲区分析法分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先对卫星遥感图进行人工解译,然后对河流、聚落、交通线路等进行矢量化,以城镇、河流、交通线路为中心,分别作城镇、河流、交通线路缓冲区分析,计算缓冲区范围内的聚落点的个数以及聚落的斑块面积。探讨城镇、河流、交通线路等影响因子对乡村聚落居民点分布特征的影响程度。

3.2数据采集及处理

本文采用2012/2013年的江高镇卫星遥感图像,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坐标配准以及解译、矢量化处理。具体处理过程包括:提取江高镇各乡村聚落的用地边界,建成乡村聚落用地图层;利用ArcGIS软件中的featureto point工具,提

取各乡村聚落的中心点;提取江高镇域内公路、铁路等交通线,建立交通线图层;提取河流信息,建立河流图层。

4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4.1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

利用Arcgis9.3软件中的feature to point模块,提取聚落斑块的中心点,采用Kemel方法生成江高镇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的密度图,得出江高镇乡村聚落总体分布特征如下:(1)江高镇域内乡村聚落的平均密度为1.43个/km2,整体分布较为密集;

(2)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部密集,南北稀疏”的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3)江高镇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存在显著的沿交通线

分布的特征,在一般的公路经过的地方,居民点的分布要比远离公路的地区密集;但在高速公路两侧、京广铁路两侧乡村聚落的分布较为稀疏;(4)河流沿岸,居民点分布密集,且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4.2乡村聚落缓冲分布特征

4.2.1沿圩镇缓冲区分布特征

根据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村落之间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会形成商业贸易集散中心,进而发展成城镇甚至城市。农村商业贸易中心即圩镇,其对周边乡村聚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周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扩张。受圩镇规模大小以及交通

便利程度的影响,圩镇对乡村聚落的辐射作用限于一定范围之内。

现江高镇由原江高镇和原神山镇合并而成,在镇域南部和北部各有一个圩镇,分别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村镇体系。原江高镇圩镇位于南部流溪河北岸,神山圩镇位于中北部。根据距离与历史沿革,将乡村聚落划分为两个村镇体系,即原江高村镇体系和原神山村镇体系。

数据表明,乡村聚落的分布数量与城镇的距离呈正对数非线性关系,标准系数为0.9;乡村聚落的分布数量与城镇

的距离相关系数为0.4,显著性水平为0.3,相关程度不大。随着与城镇距离的增加,乡村聚落的分布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根据乡村聚落数量变化趋势,可知本区两个圩镇的辐射影响范围是4000千米左右,在这个距离范围内,乡村聚落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密集,圩镇附近的乡村聚落,与圩镇公路相连,共用基础设施,加之新建成的工业区多建在圩镇与附近村落之间,填补了圩镇与村落之间的空白,使圩镇附近的村落逐渐与圩镇连成一片,聚落空间紧凑。在这个范围外,交通落后,人口较少,圩镇的辐射能力弱,所以乡村聚落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分散。

大城市边缘区相比于中心区,低价低廉,可利用土地广,外来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建设的推进,由于拥有便捷的

交通以及充足的建设用地,两个圩镇附近建成规模较大的工业区,如神山工业区、江高镇私企区等,新工业区的建成为两个圩镇添加了新职能,使两个圩镇的辐射能力加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两个圩镇之间大量耕地将成为城镇建设用地,乡村聚落分布特征将进一步改变。

4.2.2沿交通线路缓冲区分布特征

交通运输用地是乡村聚落景观斑块之间和乡村聚落景

观与其它类型景观进行物质和信息传递的景观廊道。交通通过改变乡村聚落的交通区位,使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聚落的分布形态,直接影响着交通流量和交通线路的走向,交通线路的分布格局会改变聚落空间分布结构。随着乡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深刻影响着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对截获的遥感地图提取信息,进行矢量化,提取县级以上的主要公路,建立交通线图层。对提取的公路图层建立缓冲区,缓冲区范围是:300m以下、300m-600m、600m-900m、900m-1200m,分别计算每个缓冲区范围内的乡村聚落板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面积占景观比重以及平均斑块面积等。

公路缓冲区300m范围内是聚落集中的地方,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聚落数量减少,聚落面积随之减少,说明大部分乡村聚落居民点离主要交通线较近,公路的布局直接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布在交通线附近的村庄,对外联系方便,人员往来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结构多样,

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远离交通线的地区,居民点数量较少,空间分布比较分散,规模较小。

根??spss的软件的统计结果,乡村聚落的数量与公路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显著性水平为0.005,相关系数大,显著性水平低,交通线路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密切。不同级别和类型的交通线路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程度不同。与国道、省道、县级公路、村镇公路等距离越近,乡村聚落数量越多;与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距离越小,乡村聚落数量越少;铁路、高速公路等大型运输线路,不会对居民的就近出行提供方便,对区域联系起切割作用,不利于小范围内的物质和信息传递以及乡村聚落的空间扩张。乡镇公路、县级公路、省道、国道等级别的公路作为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沟通了小范围内的人口和物质流动,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和空间扩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短,聚落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交通线路,交通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影响程度会越来越高。

4.2.3沿河流缓冲区分布特征

河流两侧的平原地区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便利

条件。流经江高镇域的河流有巴江河和流溪河及其支流,这两大河流都属于珠江水系的一部分。巴江河在镇域西部自北向南流经,流溪河自东向西流经镇域南部。

根据spss的统计结果,乡村聚落的数量与河流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5,显著性水平为0.007,相关系数略低于交通线路因素,但远高于圩镇因素。从微观上看,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加,乡村聚落的数量呈线性减少,聚落的斑块面积减少;乡村聚落主要集中在距离河流600m的范围内,600m以内区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多,规模大,分布集中;600m以外的区域,乡村聚落数量少,规模小,分布分散,

体现了河流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作用。河流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乡村聚落形成的初始时期。乡村聚落刚形成时,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河流沿岸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人类生存居住以及农业生产,具有良好的生存条件;加之河流具有航行运输的作用,河流沿线对外联系方便,人口往来频繁,商业贸易发达,促进了河流沿岸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5.结论

(1)江高镇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城镇、交通、河流等因

素相关。乡村聚落的分布与河流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与城镇的距离扩大,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与圩镇的距离呈非线性相关关系,随着与城镇距离的增大,乡村聚落的数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乡村聚落规模缩小,分布越来越分散;随着与河流的距离增大,乡村聚落数量呈现不断减少的格局,大部分聚落集中在距离河流600m以内

的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大,乡村聚落规模越来越小,分布越来越分散;随着与公路的距离增加,乡村聚落的数量减少,规模不断缩小,分布越来越分散。

(2)研究发现,交通线路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787,其次是河流,相关系数为-0.9709,最后是圩镇辐射因素,非线性相关系数为0.9。因此,在进行乡

村聚落建设和布局的过程中,应当加强交通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交通线路对乡村聚落分布的积极影响,合理引导乡村聚落规模和形态的演变,优化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

(3)河流等自然因素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占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再成为影响乡村聚落的分布的主导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交通因素,但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河流不仅为乡村聚落提供水源,而且可以作为对外联系通道,乡村聚落的分布与其对外联系的密切程度有关,占据了物质、信息等对外联系的通道,乡村聚落就能得到发展,因此河流沿岸乡村聚落分布密集;作为物质流、信息流的主要通道,交通线路附近乡村聚落分布密集,但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交通线路并不直接为乡村聚落服务,反而阻碍了对外联系交流,因此铁路等交通线路附近,乡村聚落分布较少。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酒店功能分区布局及流程知识分享

酒店功能分区布局及 流程

精品资料 宾馆流线组织 宾馆客人的活动过程都有一定规律性,在时空中体现出一系列过程,因而根据内部空间的使用程序,宾馆环境有不同的空间序列布局。如宾馆客人从进入宾馆大门后到进入客房放下行李为止,在各功能区的活动前后顺序包括了门口的迎接、大堂总台的入住登记、电梯厅乘电梯、客房层里的标识引导、客房走廊,一直到客房门和客房等,由此客人产生对一系列空间效果的感受。宾馆设计的空间方面要合乎这样的功能序列,按照它来进行平面布局。 宾馆公共空间构成通常包括公用空间、私用空间和过渡空间。公用空间包括门厅、中厅、休息厅、酒吧、茶座、接待厅、餐厅、会议室、娱乐空间、美容美发、健身室等,供旅客、服务人员活动的区域。私用空间包括客房、各类服务用房等客人单独使用的空间。过渡空间是指用来连接公用空间和私用空间的走廊、庭院、楼梯等。 商务酒店、会议展览酒店或是休闲度假酒店。不同类型的酒店,餐饮、娱乐、客房的设计与功能布局均有所区别。比如:入住商务酒店的团体客人,他们常以会议、专业联会、销售、培训为主,一般留宿2-4晚,大多为男性,客人对单床,双床无过多要求,而入住的单个客人一般留宿1~2晚,这种客人从事商务活动的较多,而且喜欢客房是单人床且有浴室和工作区。入住休闲度假酒店的客人,大多以夫妻或家庭为主,多以度假、观光、旅游、运动为主,客房除有双人床以外,还要有露台、进餐区、储藏间和大浴室。因此,设计师通过市场的调查,可以了解目标市场的具体需要和顾客们的选择特点。总体说来,商务客人喜欢单人间,会议、团体客人喜欢双人间,休闲旅游客人可以多人住一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1.4.2 遵从农民意愿,适度集中。 1.5 规划原则 1.5.1 依托城镇,城乡统筹; 1.5.2 集约用地,提高效率; 1.5.3 规划引导,重点倾斜; 1.5.4 产业支撑,带动发展; 1.5.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1.5.6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5.7完善功能,改善环境; 1.5.8尊重自然,保护历史。 1.6 编制依据 1.6.1 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1.6.2 城镇总体规划; 1.6.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4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6.5 其它相关的专项规划或专业规划; 1.6.6 《村镇规划标准》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1.7 本编制要点的适用范围 本规划编制要点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域范围内建制镇以下的农村地区的村庄布局规划编制。 1.8 本编制要点的解释权 本编制要点由四川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乡村与城镇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案

第21讲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一、聚落的外部形态 1.聚落 聚落人类聚居的乡村和城市的统称从宏观来看聚落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基本一致 从微观来看聚落一般建在有充足水源和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定义聚落在空间分布的平面形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水源、地形 形态团块状 在地形比较完整、平坦和开阔的平原地区,如 成都市 条带状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受水源和地形的综合 影响,聚落沿河谷伸展呈条带状,如兰州市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 (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分布 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 ? ?地租的高低 ?? ? ??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 ? ?? ?? ? ??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四、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等的关系 城市 等级 城市 规模 职能 级别 职能 种类 服务 范围 城市 数目 相互 距离高大高多大少远低小低少小多近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少,相距较远;等级低的城市,数目多,相距较近。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河流、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宗教、经济基础等。 4.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 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城市能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或达到一定等级,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微点1 乡村的分布、形态、规模和建筑等受当地水源、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反映出人类对周围环境的某种适应和利用。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 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2)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无锡市五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43145858.html, 无锡市五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颖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3期 摘要:以无锡市为例,在调查市内五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数据的基础上,从五星级饭店总体特征、区域差异、空间密度等方面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有旅游吸引物、CBD、交通条件和地产项目。 关键词:无锡市;五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饭店业发展迅速,千年古城无锡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星级饭店数量也越来越多,星级饭店是饭店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饭店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本文拟对无锡市市域范围内的所有五星级饭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了解无锡市饭店业发展情况及生存空间,找出影响因素。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无锡市市域范围内的所有五星级饭店。五星级饭店的名称及数量等来源于无锡市旅游局、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的资料,空间分布情况主要来源于酒店官方网站和百度百科。 二、星级饭店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为提高城市旅游配套设施档次、推动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建设,锡城高端酒店业加速进入“提档升级期”。短短数年内,希尔顿、洲际、华美达、喜来顿、万豪、凯宾斯基、日航、千禧等全球著名品牌酒店集团,纷纷来锡开拓发展。据悉,全球十大酒店集团及其旗下品牌,已有半数进驻锡城。目前全市市域内有星级酒店3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酒店10家,三星级酒店18家。 (一)无锡市五星级饭店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第一,以三阳百盛广场所在的市中心为核心,呈同心圆结构聚集,并沿着几条主干道向外扩散,距离市中心越近,五星级饭店分布越密集。主要原因是该区域是全市最重要的CBD,金融、商贸、服务业发达,对商务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且有火车站、汽车站这样的交通主干道,人流量大。第二,近年来,沿湖风景区五星级酒店不断增多,原因是无锡“向南走”战略使得滨湖区得到大力发展,各种广阔的水域面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丰富,酒店邻水而建,采景取景,对高端客人具有很大吸引力。第

长沙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沙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邓思远指导教师:刘晓燕 摘要:酒店的空间布局是衡量一个地区甚至国家的酒店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社会,酒店业的规模扩张,整体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逐渐不合理,不利于酒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长沙市为例,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着重分析了当前长沙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一条长沙市星级酒店选址的科学思路,对长沙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促进长沙在两型社会发展背景下,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星级酒店;空间分布;选址;长沙 Abs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otels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nd districts, at mean while,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factor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Nowadays, the uncontrollable scale expansion of star-hotels will leads to the unreasonable overall struc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Which is not conductiv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otel-industry. Adopt Arc GIS space analysis tool, this paper focus on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factor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ar-hotels in Changsha city, taking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To find a sciential method of address selecting of star-hotel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te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wo-oriented society of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Key words:Star-hotels; spatial distribution; location selecting; Changsha 1.引言 星级饭店集住宿、餐饮、购物、健身、娱乐、商务活动等众多功能于一体[1],酒店的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潜力的有力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酒店业在发展模式和内部经营管理上都借鉴了外国经验,为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带来了后发优势[2]。然而,国内的酒店规模结构呈现不健康的发展态势,对酒店业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国外相关理论 第 1 页共11 页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2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 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 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 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 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 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 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 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 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 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 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 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

035“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林志明汤品森彭俐李松平 【摘要】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以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探讨“多规协调”下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协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乔口镇 引言 综观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种类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各级的规划,也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的规划,其中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最为典型和常见[1]。各种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各层面的规划缺乏协调,彼此冲突,导致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存在很多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整合,甚至融合是我国规划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关于规划协调的研究已有大量论著,主要集中在“三规”[3]- [5]以及“两规”[6]-[9]的协调和实践,对“多规协调”的论述亦有涉及[10]- [11],但在镇(乡)域层面的“多规协调”研究,尚处探索阶段。 本文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以推进村镇布局规划更好的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分类规划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编制,最终达到有效指导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的目的,使“多规”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层面有效协调,为相关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浅析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现状

浅析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现状 一、经济型酒店静态空间的阐述 经济型酒店是近几年发展出来的新兴产物,世界上众多规模较大的酒店公司基本上在其品牌谱系中包括了一个甚至多个经济型酒店品牌,如法国雅高集团下面的宜必思,美国圣腾集团下属的速8等。而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对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学者从价格的因素考虑划分标准,也有专业认为从服务提供的范围和种类上进行划分,经济型酒店只是提供简单的“有限服务”。对于众说纷纭的概念界定,本文认为经济型酒店是指能够提供基本酒店功能的专业化连锁型品牌经济型酒店。而一些单体的小型旅店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中. 同时,酒店空间分布具有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的涵义。而静态的空间分布是指在特点时期内,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酒店建筑的分布和聚合以及其形成的空间格局。那么城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的静态分布就是在对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经济型酒店的数量、酒店业态的差异、特色,社会资源配置、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述的基础上,分析特定时期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状态。本文的研究途径就是以空间分布的静态现状作为研究切入点,发掘规律指导实践,进一步分析

城市经济型酒店的合理空间分布与优化布局。 二、苏州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现状和特点 2.1苏州经济型酒店在各行政区分布现状 表1.苏州各区经济型酒店分布现状 苏州市区下共辖6个行政区分别是: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同时还有一个国家级工业园区。在各个区域中,为了更加清楚的显示各个酒店的分布情况更加准确的了解品牌酒店的分布特点,本文特别选取2009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前6名并将其标注。如表1所示,首先是位于苏州市古城区西北部的金阊区,其拥有经济型酒店18家,汉庭,如家,格林豪泰等品牌酒店均有分店设立。平江区则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各大经济型酒店纷纷在此设立,共有27家之多,位列各区第一。如家汉庭依然拥有4至5家店在此区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7天酒店将其全部4家酒店都开在了这个区域。吴中区则位于苏州南部,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有17家酒店落户于此。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在正式的行政区化中,没有明确该区,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用,故特此将其列为一个行政区来研究,在调查中,发现诸多本土品牌尚未进入园区,但是国际品牌如速8酒店,宜必思等国际连锁经济型酒店均已在园区开设。与园区齐名的苏州新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名8466)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名8466)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例3】(03全国卷)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该等温线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0169.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0169.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高文杰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不断减少,但村庄数量却不减少,使得村庄的村均人口减少、空心村增多、耕地缺少精耕细作甚至撂荒。乡村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就需要有相应的村庄空间布局。城中村和位于镇区、乡政府驻地的村庄,要与城镇统一规划建设,使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大的改善。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带动能力的村庄,着眼于培育区片中心,联手周边村庄,集中规划、联片建设,向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小城镇发展。对少数地处偏远,人口较少,有地质灾害或其他不宜生存和发展的村庄,逐步向城镇和有条件的村庄集中,使村民解决生存安全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空间布局;良性循环;适度规模化 实施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21世纪的战略抉择,也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1.1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指数量增加上的满足,更应指农产品质量上的满足。 农村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村发展、农村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村发展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村发展于农村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努力控制农村人口过快的增长速度,以便减轻农村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力发展

文化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形成自觉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 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和品质优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低耗,变原来的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不单纯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村社会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2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2.1 生态可持续性 要保证农村生产的物质基础――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只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保持生态平衡,才能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1.2.2 经济可持续性 农村可持续发展是指农业产量稳定持续增长,农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1.2.3 人口适度性 人口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但是作为消费者又给农村资源、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资本存量,才能保证农村可持续发展。 1.2.4 农业增长方式的集约性 科学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农业增长从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增长的科技含量。

xx镇村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 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状综述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 (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

(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状况 2.1.1区域位置 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镇域总面积67.6km 2,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 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2。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