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题: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I 学习目标

1. 描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能够理解的知识:向光性的原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

II 学习重难点

1. 能够熟练掌握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III 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首先设计实验探讨植物向光性的科学家是,首先为生长素命名的科学家是。2.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部位运到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3.生长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即,简称,除生长素之外,植物激素还包括、、和等。

4.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分是、和,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是。5.生长素只能从运输到,即只能进行单方向运输,称为,属于细胞的。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3、练习

1)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2)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将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转一周,则一星期后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3、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左侧,然后置于黑暗处,胚芽鞘将()

A、向左侧弯曲

B、向右侧弯曲

C、直立生长

D、向前弯曲

4、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C、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下面部分

D、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尖端

三、【迁移应用】

5(2004江苏13题)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十单元第1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含解析

第1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无锡模拟)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 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 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2. (2016·泰州中学)下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黑色方框)做的两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可以测到含有生长素的是( ) A. 琼脂块A和B B. 琼脂块B和C C. 琼脂块C和D D. 琼脂块B和D 3. (2016·东台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与生长素作用无关 B.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C.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D. 温特实验中的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4. (2016·海安模拟)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下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近根端属于形态学的下端,近苗端属于形态学的上端 B. 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C. 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D. 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5. (2016·淮阴检测)把一株植物培养在装有营养液的透明容器中,给 予单侧光刺激,一段时间后,该植物生长状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根的背光生长与营养液的成分有关 B. 根的背光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 茎的向光生长与叶片需要光照有关 D. 茎的向光生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动运输有关 6. (2016·南京六校联考)下图表示某植物幼苗中生长素相对含量的分布,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达尔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2、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能促 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二、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产生部位: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方向:从植物形态的上端向下运输,不能反向。 3.分布情况:生长旺盛部位。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两重性的现象是() A.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 B.顶端优势 C.根的向地性和向水性 D.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 解析:出现“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现象都是生长素的适宜浓度促进茎生长。出现“顶端优势”是由于低浓度促进顶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出现“根的向地性”是高浓度抑制根生长,低浓度促进根生长,但向水性与生长素无关。“含羞草的小叶受刺激立即下垂”属于感性运动,不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B。 目标检测: 1.下图表示一项生长素的研究实烟,以下哪一 项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是正确的() A.M长得比N长 B.N长得比M长 C.M弯向一侧而N不弯曲 D.N弯向一侧而M不弯曲 2.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2)(3)5)B.(2)(3)(5)(7)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

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月日星期第节 【课前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巩固练习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课型】新授课【教具媒体】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的】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二、【导入新课】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窗台上就不移动的盆栽植物,让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呢?从而引出今天的内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三、【自主学习】 看教材P46-49,完成学案上的探究点一、二、三、四、五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这个问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五、【展示点拨】 一、达尔文实验 1、取材: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 2、条件:单侧光照射。 3、操作及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实验④ 处理:单侧光处理:去掉顶尖条件:锡箔罩上尖端条件:锡箔罩 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现象:胚芽鞘 4、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光照射使胚芽鞘的产生某种,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面比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二、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通过传 递给下部。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 芽鞘生长情况应是怎样? 三、1914年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 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 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四、1928年温特的实验 首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1、实验组: (1)处理:把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2)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生长。 2、对照组: (1)处理:把______________琼脂放于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 (2)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能产生_________,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 五、后续发现 1、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IAA)。 2、植物激素的含义: 由植物体产生,能从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课后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最新精品)

案例名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参考课时为1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植物的激素调节》这一章的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之一: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所以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内容,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阐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技能目标: ①了解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②根据本节相关原理,尝试设计一些独特盆景方案并思考操作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日常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关于植物生长素的感性认识,虽然在学习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 ③说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和植物激素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家的工作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历程,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公开课教案郑茂喜 2017.04.2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关注生活细节,养成严谨细心的科学研究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难点 1、植物向光性的机制。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向着窗户生长的盆景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向光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红杏出墙是植物的向光性,那继续提问“红杏出墙对她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新课讲授: 一、植物向性运动: 1、通过“红杏出墙”的现象,得出红杏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继而引导学生简述向光性的定义。 2、由植物的向光性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向性运动还有哪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结合生活现象。随后,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向重力性、向触性、向化性和向水性等。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图解剖析“植物生长素发现”的探索历程

图解剖析“植物生长素发现”的探索历程 植物生长素是科学家通过植物向光现象的探究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3章第1节以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为线索,选取关键史实进行组织,以引

导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各位科学家的实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分析各位科学家的实验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找出各组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产生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该图解还捋顺了各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间的关系。下面对该图解解析如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源于植物的向光现象,科学家为了弄清引起植物向性运动的原因,先后进行了数十年科学研究。 达尔文的实验 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并设计实验来探讨其中的原因。他做了两组对照实验: 第一组:用单侧光照射植物胚芽鞘,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①);切去顶端后再照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②)。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有无尖端,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有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能够向光弯曲生长(①),无尖端的胚芽鞘在单侧光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②),通过比较即可得出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的结论。 第二组:在胚芽鞘尖端罩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胚芽鞘就会直立生长(③);在远离尖端的胚芽鞘下面围上不透光的锡箔,胚芽鞘就会向光弯曲生长(④)。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尖端能否感光,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如果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光的话,胚芽鞘会直立生长(③),否则向光弯曲生长(④),通过比较即可得出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结论。 达尔文同时还观察到,植物生长的部位不是尖端,而是尖端下部伸长区一段,通过这一现象再结合上面得出的两个结论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尖端会影响到下部生长弯曲呢?为了解释该问题,达尔文做出如下推测:⑴尖端不长而下部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⑵胚芽鞘在单侧光下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一侧生长得快。 为了证实达尔文所做出的推测是否正确,1910年和1914年詹森和拜尔分别做了实验。 詹森的实验 将胚芽鞘顶端切开,其中接上一块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胚芽鞘便失去了向光性(①);用一块可以让化学物质通过的明胶块插入切开部位,胚芽鞘仍然可以向光弯曲生长(②)。 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尖端与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因变量是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两者之间建立的联系是:如果胚芽鞘尖端与下部联系被阻断的话,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①),如果胚芽鞘尖端与下部联系没有阻断的话,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②),通过比较即可得出下部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结论,从而证明了达尔文的推测⑴是正确的。 拜尔的实验 拜尔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不照单侧光,胚芽鞘会向放置胚芽鞘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图解教材2016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必修3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人教新课标)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 如图所示,①②③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③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 B.①中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C.④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④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方法规律】用“两看法”判断植物生长弯曲状况 (1)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①能则生长;②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2)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①若均匀则直立生长;②若不均匀则弯

曲生长。 2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微探究】 (1)若随太空飞船进入太空中,植物还能发生极性运输吗?还具有向光性吗? 提示:极性运输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即使在太空中也会发生极性运输,也具有向光性。(2)若加入呼吸抑制剂,则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会受到影响,由此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什么? 提示:主动运输。 3 [2014全国高考] 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一组探究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每组处理方法不同,其中能说明“感 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是 () 扎②与③ B.①与② C ①与③ D.③与④ 2.匈牙利学者拜尔(Paal )在1914 一 1918年间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曾在黑暗条件 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 实验主要证实 A .顶端能产半,臬种“影响闕r B 合成**影响物初不需夏光 U “齡响物:冥有促进胚芽梢牛怅的效应 a 使背光一IT 影响分布芈 3?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全部给予右侧光照结果不向光弯曲生长的 是 A. ( 2) ( 3) ( 5) C. ( 2) ( 3) ( 5) ( 6) ( 7) 4?如图表示一项关于生长素的研究实验,关于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M 灶谒比N tfe K N 怏得比M 快 C. M 哼向一悌而N 下畔曲 l>. N 蚣㈣一宿伺M 不育曲 5?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 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 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① 未经处理 。这个 () it 三 B. (2) ( 3) (5) ( 7) D. (2) ( 3) (5) (6) P 的I 实骑 三 三 I

九貢立生兴*向右弯曲生悅、弯向盒片口力向生検 B. 向左弯曲生长、饉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阿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民、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空长*肓立牛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6.如图将胚芽鞘X尖端以下切取PQ—段后倒放构成胚芽鞘Y,右侧光照,胚芽 鞘Y的弯曲情况将是 九向左 B.向右 向下 D.彳、驾曲 7 ?右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对此图的叙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将暗箱放在旋 10.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面一段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 D.单侧光照能使生长素在向光一侧分布多 扎空快當由①向③務勒 由②向①科功 「住氏真曲①向③移动 9.从图中直接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股时电§ 甲乙 富件生怅 It 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切去墀端 的胚芹鞘 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则一星期后幼苗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为 叨去尖饶I 的莊聲銅u

(完整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题

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答案D 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 2.如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生长素不能透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 答案B 解析由于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偏下,不影响尖端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因此,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胚芽鞘弯向光源的方向生长。 3.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答案C 解析由实验甲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含生长素,胚芽鞘直立生长,而实验乙中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端放置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胚芽鞘不生长,可推知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答案C 解析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 5.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如图。这个实验能证明() A.顶端在光下产生某种“影响物” B.“影响物”具有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效能 C.合成“影响物”不需要光 D.背光一侧“影响物”分布多 答案B 解析本实验是置于黑暗条件下的,所以A、C、D错误。 知识点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6.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 A.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D.机械组织 答案C 解析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这些部位属于分生组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大连第二中学王猛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4.重点及分析: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5.难点及分析: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

人教版生物必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稿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课标要求: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考纲要求:Ⅱ。 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原理和应用知识,与第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内容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其中包含的实验思想、方法、探究过程等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及分析: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同时还是能力培养的好材料。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几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在此节能得到很好的训练。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练习必修3

教育资源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 (2)进行实验。 ①取材:金丝雀草的胚芽鞘。 ②条件:单侧光照射。 ③操作及现象。 (3)得出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背光面比______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现象: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________传递给下部。 (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胚芽鞘生长情况一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拜尔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与现象。 1

教育资源 实验条件:______中。 (2)实验结论。 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__________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 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5.1946年人们才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 6.植物激素的含义:由________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答案:1.(1)单侧光光源 (2)③向光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 (3)胚芽鞘的尖端向光面 2.(1)不生长不弯曲向光弯曲生长 (2)琼脂片不一样。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3.(1)黑暗 (2)分布不均匀 4.朝对侧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长生长素 5.吲哚乙酸 6.植物体内生长发育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 教育资源 1.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 2.来源:由________转变而来。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长素发现过程 (2)掌握植物向光生长的知识 (3)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 (2)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分析实验 教学方法教师的“过程式”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生物体随时都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这些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又能对外界刺激变化做出非常精确的反应:向日葵的幼茎随着太阳转动,植物的幼苗破土而出,秋天的树叶随风飘落。这些都依靠生物体自身的调节作用。那么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是什么? (关于植物激素的发现和研究,最早的是生长素) 二、简介:(多媒体)在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1880 达尔文(英国) 1910 詹森(丹麦) 1914 拜尔

1928 温特(荷兰) 1934 郭葛(荷兰) 讲述科学家的生平简介和研究成果。 从1880年至1954年,前后经过五十四年的研究,最终发现了生长素。一项科学发明、科学发现需要几年、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艰辛努力,这就需要我们不仅理解科学家的科学方法、实验过程,理解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特点。更要有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实验教学流程: 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从其中经典的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科学思维的巧妙性。 (多媒体)生长素的发现 实验关键步骤 向光性现象——向光性研究——感光部位研究——研究性实验设计实验一观察在黑暗、单侧光下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1、(多媒体)呈现Flash动画: a、大小和形态相同的两个暗室 b、暗室内有大小和形态相同的完整胚芽鞘 c、暗室壁上有大小、形态和位置相同的两个孔 2、教师对实验关键点讲解并设问: 将两孔一个打开,另一个关闭,给以单侧光照射,请大家预测可能发 生的现象。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3、观察现象:小孔打开的暗室中,胚芽鞘发生了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小孔关闭的暗室中,胚芽鞘直立生长。 验证推测,引起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外界刺激是单侧光 4、结果分析:胚芽鞘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讲解)上述实验中用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学生分析)实验装置中的单一变量:单侧光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课后练习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与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就是() A、将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与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与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与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将胚芽鞘尖端与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的同一侧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就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只有C项能形成对照实验,由此得出的结论才能确切地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 答案:C 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给予不同方向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就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解析:甲遮住了尖端,因而无法感受光刺激,但不影响生长素的产生,因而直立生长;乙遮住了尖端下方,可尖端下方不感光,因而不会影响胚芽鞘对单侧光照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因而乙会向右弯曲生长;丙用云母片纵向插在胚芽鞘尖端,因而单侧光下生长素无法在尖端向背光侧转移,因而丙直立生长;丁用云母片横向插在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方之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无法向下运输,不能引起尖端下方的生长,因而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用云母片横向插入尖端与尖端下方之间,但不插透,因而只遮挡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左侧依然可以生长,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D 3、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作实验材料,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就是() 解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就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因此,可通过尖端下面一段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判断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由于生长素能透过琼脂,不能透过玻璃片与云母片,故A 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直立生长。 答案:B 4、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就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导学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方法。 4.解释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5.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6.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养成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课前预习】 一、据图思考作答 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 3.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结论:在________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________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实验 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将;单侧光照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单侧光照射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如果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 实验结论:。 2.温特实验 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 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 实验结论:。 3.:分离出了促进胚芽鞘生长的物质,经鉴定是,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 4.植物激素:由植物________产生,能从___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__部位,对植物的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有机物。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外,还有__________等。 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1.产生部位:主要是、嫩叶和发育中的。

2.分布特点:大多集中在的部位,而在趋向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极少。 3.运输:从植物体形态学端向形态学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 【课堂探究】。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①~④) 实验材料:单侧光;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锡箔(遮光) 实验现象: ①胚芽鞘_________ ;②胚芽鞘________;③胚芽鞘_________;胚芽鞘_________。 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它下面一段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部位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______,并传递到胚芽鞘尖端以下时,会造成_______ 面比______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 思考: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________(猜一猜)。 3.1914年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造成的。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旁栏思考题1〗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顶端。这说明,是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人教版必修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业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40分钟课时作业棒罚现范调塚学习強果评估 [基础过关] i?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 尖端、尖端、尖端 B. 尖端、尖端、尖端以下部位 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下面的部位 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 答案B 解析若除去尖端,在单侧光下植物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部位,可通过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放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时表现出生长现象来证明。 2. 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 曲生长。 3. 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给予不同方向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屮乙丙 A. 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 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 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 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答案D

1) 解析 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转移。 但甲图中,云母片从胚芽鞘尖端插 入后,阻止了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的转移,胚芽鞘两侧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乙 图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从尖端向下运输, 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丙图光照均匀,但云母片 阻断了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4?下列是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 ) A. 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 B. 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 C ?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有关, 首次将该物质命 名为生长素,但并不知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D.首次分离出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 答案 B 解析 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不能透过玻璃片,能透过琼脂片。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 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 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 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答案 C 解析 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 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 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 应设置④⑤进 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 6?如图甲是对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在图 2的①②③图示位置时,其生 长情况依次是( ) ① ② ③ ⑥ ⑤ ⑥ 去险冥晶 图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