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学试题

病毒学试题

病毒学试题
病毒学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

.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

.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

.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E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33.麻疹病毒属于:B 34.流感病毒属于:A 35.甲型肝炎病毒属于:E 36.风疹病毒属于:C 37.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

【X 型题】

38.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有:

B .流感病毒

39.螺旋对称的病毒有

D .柯萨奇病毒 40.有包膜的病毒是:

C .柯萨奇病毒

D .ECHO 病毒

41.无包膜病毒有 A .森林脑炎病毒

D .巨细胞病毒

42.病毒非遗传性变异包括:

C .基因重组

E .基因突变

43.有关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E .易侵入肠道并在肠粘膜细胞中增殖

44.关于病毒复制叙述正确的是:

C .复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

45.病毒复制周期包括:

D .形成始体

46.持续感染类型包括:

A .隐性感染

D .急性感染

4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

D .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 E

.直接杀伤靶细胞 48.能垂直传播的病毒有: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49

.可能与持续感染发生有关的因素是:

E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形成包涵体

50.测定病毒在组织培养中增殖的指标是:

A .PFU

51.预防病毒病获得成效的疫苗是:

B .流感疫苗

E .风疹疫苗

二、名词解释

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

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

ts 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殖痕迹。

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理:稀释不同浓度病毒加入单层细胞培养瓶中,病毒吸附后加一层琼脂,使病毒在单层细胞培养中有限扩散,每个有感染性病毒,可形成病灶,经活性染料使活细胞着色,病变细胞不着色,肉眼可见蚀斑,

每个蚀斑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复制,称为蚀斑形成单位(PFU )。 凝集人或动物红细胞,称为血凝现象,血凝现象能被相应抗体抑制称为血凝抑制试验,原理是相应抗体与病毒结合后,阻止病毒表面HA 与红细胞结合,常用于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及黄病毒等的辅助诊断、流行病调查,也可用于鉴定病毒型与亚型。 10.血凝抑制试验 三、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1)体积微小;

(2)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 (3)严格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

(4)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2.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基本结构为核心和衣壳;辅助结构主要是包膜,有的病毒有其他辅助结构如触须样纤维。

核心成分为核酸其功能:

(1)决定病毒特性;

(2)病毒复制;

(3)具有感染性。总之核酸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衣壳的成分是蛋白其功能:

(1)保护病毒核酸;

(2)参与感染过程;

(3)具有抗原性。

包膜成分含蛋我糖和脂类,其功能:

(1)维持病毒结构完整性;

(2)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

(3)有病毒种、型抗原特异性。

3.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

ts株是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ts突变株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不能增殖。Ts株可用于疫苗株筛选

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

5.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

属DNA病毒的病毒科有:小DNA病毒科如细小DNA病毒B19;乳多空病毒科如人乳头瘤病毒;腺病毒科如腺病毒;肝DNA病毒科如HBV;痘病毒科如天花病毒;疱疹病毒科如单纯疱疹病毒等。

6.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

属RNA病毒的病毒科有:小RNA病毒科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黄病毒科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逆转录病毒科如HIV和HTLV;正粘病毒科如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如麻疹病毒;弹状病毒科如狂犬病病毒。

7.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主要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ELISA 试验及蛋白印迹技术。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特点

(1)抗病毒作用无特异性;

(2)干扰素作用有种属特异性;

(3)干扰素是作用于细胞,使细胞产生

抗病毒蛋白而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干扰素直接

作用于病毒。

四、论述题

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主要有:

(1)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或人工选择

法来筛选对人毒力低或无毒的变异株病毒,制

成活疫苗用于主动免疫,如牛痘苗、麻疹疫苗

等。

(2)灭活疫苗,经适当方法使病毒灭活

而不影响其抗原性制备的疫苗。

(3)亚单位疫苗,是用化学试剂裂解病

毒,提取其包膜或衣壳的成分,除去核酸而制

备的疫苗。

(4)多肽疫苗,用病毒表面抗原的多肽

成分制备的疫苗。

(5)基因工程疫苗,即利用生物工程技

术制备的疫苗。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免疫血清

和丙种球蛋白,或与细胞免疫有关的转移因子

等。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持续性感染包括:

①潜伏感染,其特点是长期潜伏在人体特

定组织或细胞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当受

某些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激活而

出现临床症状,如HSV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激

活后引起唇疱疹。

②慢性病毒感染是于急性感染后病毒仍

长期存在于体内,引起慢性过程。患者有临床

症状,并能经常地或间歇地排出病毒。如乙肝

病毒感染。

③慢发病毒感染,其特点是潜伏长,发病

慢。病原有两类:一类是逆转录病毒,如HIV;

另一类是朊粒,如库鲁病。麻疹缺陷病毒引起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也属慢发病毒感

染。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

(1)溶细胞作用,病毒感染细胞在细胞

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

(2)稳定状态感染,引起细胞膜成分改

变使

①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②细胞膜表面出现由病毒基因编码

的新抗原;

(3)细胞凋亡;

(4)包涵体形成;

(5)细胞转化和增生,肿瘤病毒感染细

胞后不导致细胞损伤和溶解,而是引起细胞转

化;

(6)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整合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

同。

细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细菌的侵袭力

和毒素的产生。

侵袭力包括细菌的吸附和侵入、繁殖与扩

散及抵抗机体的防御功能的能力。

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细菌相比有两个特点;

①病毒有严格的寄生性,它必须在活细胞

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的致病作用是以对宿主

细胞的致病作用为基础,包括引起溶细胞、细

胞膜变化、基因整合及细胞发生转化和增生

等。

②病毒性感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是因为

病毒有组织亲嗜性,造成官器包括免疫系统的

损伤,引起炎症和免疫病理性损伤,因此病毒

的致病机制较细菌复杂。

医学病毒学部分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

1.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核酸__和_

蛋白质_。

2.病毒体结构由_核心_和_衣壳_组成,又称

为_核衣壳_。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类型是__慢病毒

感染__,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常见感染类型是_

隐性感染_,发病可表现为_急性感染。疱疹病

毒在原发感染后都引起_潜伏感染_。

4.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吸附

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生物合成_。

5.鉴别病毒是否具有包膜,通常可采用_脂溶

剂。

6.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_出芽_,麻

疹病毒感染细胞后可形成_细胞融合_。

7.可将自身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的病

毒主要有_逆转录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

HBV)、疱疹病毒(CMV、EBV、HSV任一)_。

8.干扰素的主要功能有_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9.病毒的繁殖方式为__复制_,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_致细胞病变效应(CPE)_。

10.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__基因组(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_二大重要步骤。

1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_五个阶段。

12.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结构蛋白,功能蛋白_两类

13.病毒的穿入方式主要有_包膜和细胞膜融合,病毒胞饮_两种。

14.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细胞裂解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出芽_方式释放。15.正链RNA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_ mRNA _,在细胞的_核糖体上转译病毒蛋白质。16.单链RNA病毒的核酸类型有_正链RNA,负链RNA,含逆转录酶的正链RNA_ 三种。17.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_冷_不耐_热_。加热__56_℃_30_min即可使病毒失去_感染性_,称为_灭活_

18.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采用_1%~3%盐酸溶液_浸泡;保存含病毒的组织块可用_50%中性甘油盐水。

19.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人群中可通过_消化道__传播,在机体内通过_血液_播散。狂犬病毒在机体内通过_神经_播散。

20.病毒的持续感染包括_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感染__。21.病毒感染可引起的细胞病变包括_细胞裂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细胞转化

22.人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_ I型_型干扰素,T淋巴细胞产生_ II型_型干扰素。23.机体抗病毒免疫中,主要的非特异性因素是_干扰素_和_ NK细胞_。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主要依靠_ Tc细胞_。

24.抗体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主要包括_中和_作用和清除_游离(或细胞外)_病毒。

二、A型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字母填在括号里)

1.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光学显微镜观察

B.电子显微镜观察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E.超过滤法

2.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衣壳B.包膜C.核

酸D.刺突E.核蛋白

3.病毒的特征中不包括()

A.无细胞结构

B.含两种核酸

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必须在易感活细胞内增殖

E.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4.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可被脂溶剂溶解

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

E.具有抗原性

5.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组成病毒抗原

C.决定病毒的致病特点

D.裸露病毒体吸附细胞的结构

E.壳微粒数目是病毒分类依据

6.病毒体的定义是()

A.无感染性的前病毒

B.无包膜的裸露病毒

C.有刺突的包膜病毒

D.可独立生存的病毒

E.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

7.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

A.磷酸B.蛋白质C.核

酸D.类脂E.肽聚糖

8.病毒感染造成细胞损伤的因素中不包括

()

A.中和抗体直接溶解靶细胞

B.Tc细胞直接杀死靶细胞

C.病毒大量增殖损伤靶细胞

D.病毒引起细胞融合

E.包涵体干扰细胞正常代谢

9.病毒的致病物质是()

A.内毒素B.外毒素C.热原D.蛋白质

和核酸E.侵袭性酶

10.用于预防病毒感染的减毒活疫苗是

()

A.狂犬疫苗

B.乙肝疫苗

C.脊髓灰质炎口服糖丸疫苗

D.乙脑疫苗

E.卡介苗

11.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的病毒核酸类

型是()

A.单股正链RNA B.单股负链

RNA

C.双股RNA D.双股

DNA

E.单股DNA

2.与病毒复制中的隐蔽期有关的是

()

A.吸附B.穿入C.脱壳 D.生物

合成E.装配和释放

13.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

A.细胞裂解释放

B.细胞融合释放

C.通过细胞间桥释放

D.出芽释放

E.整合释放

14.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范围主要取决于

()

A.细胞表面的受体

B.病毒表面的接触蛋白

C.病毒表面的血凝素

D.病毒的衣壳

E.病毒的包膜

15.逆转录病毒的核酸类型为()

A.单股负链RNA B.单股正链

RNA

C.单股正链DNA D.单股负链

DNA

E.单股正链RNA 二聚体

16.逆转录病毒特有的酶是()

A.依赖DNA的DNA聚合酶B.依

赖RNA的RNA聚合酶

C.依赖DNA的RNA聚合酶D.依

赖RNA的DNA聚合酶

E.胸腺嘧啶激酶

17.病毒遗传信息从RNA转为DNA的过程称为

()

A.基因变异B.基因转

化C.噬菌体转导

D.逆转录E.基因重组

18.易发生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轮状病毒B.流感病

毒C.麻疹病毒

D.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

19.干扰素的本质是()

A.病毒抗原

B.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缺陷病毒编码的蛋白

D.抗病毒化学制剂

E.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20.下列抗病毒免疫因素中,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的因素是()

A.巨噬细胞B.NK细胞C.Tc 细胞D.补体E.抗体

21.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是()A.抑制病毒吸附

B.阻止病毒穿入

C.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阻止病毒释放

22.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阻止病毒吸附

B.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C.ADCC效应

D.降解病毒核酸

E.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活性

三、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吸附

3.核衣壳

4.干扰素

5.包涵体

6.病毒复制

7.复制周期

8.致细胞病变效应(CPE)

9.隐蔽期

10.缺陷病毒

四、问答题

1.举例说明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主要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具体包括:

(1)经黏膜侵入,常见

①经呼吸道,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

②经消化道,如甲型肝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

③经泌尿生殖道,如HIV、疱疹病毒。

④经眼结膜,如腺病毒。

(2)经皮肤侵入,包括经注射、输血、动物咬伤、昆虫叮咬、和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如

①乙型肝炎病毒、HIV经注射和输血侵入机体;

②狂犬病毒经疯狗咬伤侵入;

③乙脑病毒经蚊叮咬入侵;

④人乳头瘤病毒经皮肤微小伤口入侵。(3)经胎盘、产道侵入,由感染母亲经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传给其胎儿或新生儿,如疱疹病毒、风疹病毒。2.举例说明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

病毒在体内播散的途径:

(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HBV、

麻疹病毒等。

(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

毒。

(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

病毒。

3.简述病毒复制各期的主要特点。

病毒复制各期的特点主要有:

(1)吸附期:主要取决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

体;

(2)穿入期:主要以包膜融合和病毒胞饮方

式进入细胞。

(3)脱壳期:在宿主溶酶体酶和(或)病毒

脱壳酶作用下脱去衣壳,游离出核酸。

(4)生物合成:分病毒核酸复制和病毒蛋白

质合成二大步骤

①核酸复制:双股DNA病毒的基因复制

主要在细胞核内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酶,通过

半保留复制;RNA病毒的基因复制一般在细胞

质内,病毒自身携带或编码复制酶和转录酶。

②蛋白质合成:分mRNA转录和蛋白质翻

译两个过程。单股RNA病毒有三种类型:正链

RNA病毒的RNA可直接作为mRNA;负链RNA

病毒需先转录出正链RNA作为mRNA;逆转录

病毒先以病毒RNA为模板转录出DNA,然后

以前病毒的形式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再转

录病毒mRNA。

4.病毒侵入细胞后可产生哪些致病效应?

(1)细胞裂解死亡。如裸露病毒体的感染如

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的感染,由于病毒在

细胞内大量复制,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病毒,同

时病毒复制阻断了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细胞

裂解死亡。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感染。

(2)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包括

①细胞膜抗原改变,如带有病毒抗原,或

细胞膜损伤暴露新抗原。这些抗原可刺激机体

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对其进行识

别和杀伤。

②细胞膜融合,如麻疹病毒的融合蛋白可

是邻近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影响细

胞功能而使细胞死亡。

③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如疱疹病毒和狂犬

病毒均可在细胞内形成包涵体,影响细胞的正

常代谢。

(3)细胞转化。如肿瘤病毒、乙肝病毒等可

将病毒基因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上,引起宿主

细胞转化,成为肿瘤细胞。

5.举例说明病毒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区别。

(1)肠道病毒感染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如脊

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呼吸道

病毒感染约1/3表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一

般病毒最终被清除,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可抵抗再次感染。

(2)疱疹病毒的感染大多都可引起潜伏感染,

如VZV、HSV的初次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

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脊髓背根神经节、三叉

神经节。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便急性发作。在

潜伏期体内查不到病毒,即使体内有特异性抗

体也无法清除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无法阻止

潜伏病毒的再次发作。

6.简述病毒体的结构及化学组成。

(1)核心:由核酸(DNA或RNA)构成病毒核

心。病毒体的核酸由双股或单股DNA或RNA

分子构成,为病毒的基因组,蕴藏着病毒的全

部遗传信息,可控制病毒的复制增殖,亦是病

毒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并决定病毒对宿主细

胞的感染性和感染类型。某些病毒的核心内还

有蛋白和复制酶。

(2)衣壳:由包裹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组成。

衣壳由一定数量的壳微粒组成。不同病毒的壳

微粒可分别按立体对称、螺旋对称、复合对称

方式排列。核酸加衣壳构成核衣壳。裸露病毒

体即由核衣壳组成,是最简单的病毒体。

(3)包膜与包膜子粒(刺突):包膜病毒体

在核衣壳外尚有包膜,由类脂、蛋白和糖蛋白

构成。包膜是病毒从宿主细胞内出芽释放时从

宿主细胞获得的。在病毒包膜表面,有病毒编

码的蛋白呈钉状、棒状或蘑菇状突起,称为刺

突,也叫包膜子粒。

7.简述病毒衣壳和包膜的生物学意义。

(1)保护病毒。

(2)致病性:裸露病毒体的衣壳蛋白和包膜

病毒体的包膜刺突可吸附细胞,介导病毒感染

细胞并决定感染的宿主范围。有些病毒的衣壳

蛋白对细胞有毒性。衣壳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

原性可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导致宿主细胞损

伤。

(3)抗原性:衣壳蛋白和包膜蛋白均有良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分为保护性免疫如产生中和抗体;病理性免疫应答如引起超敏反应。抗原性还可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病毒的鉴定。

(4)病毒鉴定依据:根据衣壳的对称形式、衣壳壳微粒数目、有无包膜等对病毒进行分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病毒学总论习题(带答案)

病毒学总论习题 一、单选题 1.病毒的形态哪种多见: A.球形 B.杆状 C.丝状 D.蝌蚪形 E.弹头形 2.病毒核衣壳中核酸外面包绕一层结构称() A.细胞膜 B.包膜 C.衣壳 D.外膜 E.微荚膜 3.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结构称: A.细胞膜 B.包膜 C.衣壳 D.外膜 E.微荚膜 4.测量病毒的大小单位是: A.mm B.cm C.um D.nm E.dm 5.病毒严格胞内寄生是因为: A.在细胞外抵抗力弱 B.体积小,结构简单 C.只含单一核酸 D.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 E.以上均不是 6.下述哪一种结构就是病毒颗粒: A.核酸 B.核衣壳 C.衣壳 D.包膜 E.微粒 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二分裂法 B.多分裂法 C.芽生 D.复制 E.以上均不是 8.病毒抵抗力特点是: A.耐冷又耐热 B.不耐冷、不耐热 C.耐热不耐冷 D.耐冷不耐热 E.以上均不是 9.病毒的垂直感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感染: A.皮肤粘膜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接触 E.经过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 10.最简单的病毒结构是: A.核酸+衣壳 B.核酸+衣壳+包膜 C.核衣壳+包膜 D.核酸+包膜 E.以上都不是 11.下列能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是: A.病毒 B.螺旋体 C.放线菌 D.真菌 E.细菌 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生物的是: A.病毒 B.螺旋体 C.放线菌 D.真菌 E.细菌 13.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DNA和RNA B.DNA或RNA C.DNA D.RNA E.蛋白质 14.病毒的基本结构是: A.核心 B.衣壳 C.核心+衣壳 D.包膜 E.核心+衣壳+包膜 15.以下哪种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 A.支原体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可次体 E.细菌 16.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 A.分裂 B.分泌 C.分化 D.释放 E.分解 17.病毒以何种方式增殖: A.二分裂法 B.复制方式 C.裂殖方式 D.芽生方式 E.分枝繁殖 18.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下述哪一项机制是错误的: A.以宿主细胞获得能量 B.只在活细胞内复制 C.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培养 D.宿主细胞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 E.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合成

1生物学实验常用技术

生物学实验常用技术一、分子方面 1、基因工程 1)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二楼PCR仪器全部会用) 2)RT-PCR;Q-PCR 3)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 4)酶切/链接 5)转化 6)固体/液体LB培养基配制 (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方法) 7)质粒大/小抽原理及步骤 (手提、溶液I、II、III作用) 8)基因组DNA抽提 9)RNA提取; 2、蛋白质工程 1)蛋白收集 (蛋白裂解液+PMSF; 1×Loading 裂解(推荐)) 2)SDS-PAGE(电泳胶的配制) 2)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 3)Western blot 4)蛋白定量常用的方法及原理, 以及熟练操作Bradford法蛋 白定量 (TRIZOL法原理、注意事项及步骤) 二、细胞方面 1)细胞培养、传代 2)细胞冻存与复苏 冻存液配制: (1)DMSO:血清=1:9(推荐)

(2)DMSO:培养基:血清=1:3:6 均可 DMSO为细胞专用型;现用现配,效果最好;冻存时细胞在-80℃中不要超过一周,最好在24-48h内放入液氮罐中保存。 3)细胞培养基配制(过滤除菌)、胰酶配制(过滤除菌),PBS配制(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区别;谷氨酰胺(提供氮源),2周补充一次) 4)转染 5)MTT原理及操作(检测细胞存活率或死亡率) 6)碱性磷酸酶实验(ALP,检测细胞分化) (5、6 需学会SPSS软件及graphpad prism5软件使用) 7)Hoechst染色 8)结晶紫染色(不推荐) 9)苏木精/伊红染色 (9可以替代8,以后实验推荐使用9,图片漂亮) 10)荧光显微镜的使用 1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细胞固定,染色,洗脱) (7、8、9、10、11需学会Photoshop常用工具处理数据) 12)流式细胞仪样品制备(包括:转染效率与细胞凋亡染色标记)以及仪器操作(需学会FlowJo软件分析流式结果) 三、动物实验 1)小鼠的定制: 常见的小鼠: ICR小鼠(正常),9元/只

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docx

病毒学各论习题 、单选题 1. 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 E. 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危险的传染源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是: A. 蝇 B. 虱 C. 蚤 D. 革螨 E. 蚊 6. 可在人体CNS 细胞内增殖而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B. 脊髓灰质炎病毒 C. 狂犬病病毒 D. 森林脑炎病毒 E. 登革病毒 7. 防治狂犬病的措施错误的是: A. 捕杀病犬 C. 及时隔离病人 E. 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可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A. 核酸 B. 膜蛋白 C. 核心抗原 D. 刺突 E. 脂类 12.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 流感病毒 B. 副流感病毒 C. 鼻病毒 D. 流感嗜血杆菌 E. 腺病毒 A.流感病毒型别多 C. 甲型流感病毒形成了新的亚型 E. 以上均不是 2.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 沿神经传播 B. 经口感染 D. 经淋巴传播 E. 经皮肤感染 3.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昆虫叮咬吸血 B. 呼吸道 D. 粪—口途径 E. 经产道感染 4. 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型肝炎一般不能转为慢性也无慢性带菌者 B. 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D. 流感病毒抗原性不强 C. 经呼吸道传播 C. 输血—注射 B. 各型肝炎病毒均可经血源传播 D. 戊型肝炎患者多数出现黄疸 B.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时处理清洁伤口 D. 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8. 引起小儿麻痹症病原体是: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轮状病毒 9. 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是: A. 乙型流感病毒 D. 甲乙丙型流感病毒 10. 多次患流感的原因是: A. 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 C. 病毒抗原性弱 E. 以上均不是 11. 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由哪种物质决定: B. 柯萨奇病毒 E. 新型肠道病毒 B. 甲型流感病毒 E. 乙丙型流感病毒 C. 埃可病毒 C. 丙型流感病毒 B. 有不同亚型病毒因子的流行 D. 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

病毒学检验重点

病毒得特点: 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就是核酸与蛋白质 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得核酸(RNA或DNA) 4、因缺乏完整得酶系统与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得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与核酸 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得病毒颗粒 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得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得侵染性与复制性 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 8、有些病毒得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得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得基本条件: 1、条件要求高,培养液组分复杂,需要添加血清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2、避免微生物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 3、体外细胞培养得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细胞接种(尽量选择对数期细胞接种)、 4、培养液营养成分、 5、酸碱度(能耐受得ph范围为 6、6- 7、8,依靠缓冲系统调节)、 6、气体条件(细胞生长需要CO2 ,大规模培养需要有足够得氧气)、 7、温度(最适温度为35-37。C)、 8、水得纯度(一般要求去离子水或三蒸水)、 9、无菌条件等 实验动物得微生物控制分类: 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要求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与人兽共患病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在一级动物要求上,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得病原 体,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得有组织病理学病变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不得携带病原体外,还要求排除 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得感染 4、无菌动物,四级动物,要求在体内外不得检出其它生命体 实验动物得遗传学分类 1、近交系,指经过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培育得动物品系 2、封闭系,不从外界引入新得血缘,非近亲交配方式得实验动物群体 3、突变系,由于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些特殊形状得动物 4、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得后代 5、转基因动物,插入外源基因后能正常繁殖得动物 大鼠、小鼠得采血方法 1、剪尾采血,动物麻醉后,将尾端剪去约5mm,待血液流出采集,小鼠可每次采血0、1ml, 大鼠约0、4ml 2、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得皮肤固定,轻轻压迫颈部两侧,使眼 球充分外凸。采血管插入眼角与眼球之间,向眼底方向刺入,切开静脉丛,血流即流入取血管。 3、颈(股)动脉或颈(股)静脉采血,麻醉动物,剪去被毛,作颈静脉或劲动脉分离术后采血 4、摘眼球采血,采血时,用左手固定动物,压迫眼球,尽量使眼球凸出,右手用弯头镊子摘 除眼球,迅速采集血液 病毒得纯化方法: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 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 _病毒核酸 __和_病毒蛋白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 _包膜及突起 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_核酸 _____ 和___蛋白质 ___。 病毒体结构由 __髓核 ___ 和 ___衣壳 ___组成,又称为 __核衣壳 ____ 。 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 __螺旋对称 _____ 、___二十面体对称 ___、___复合对称 ___。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 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通常将 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 RNA ), 其相应的 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 DNA ) 。 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 ___吸附 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 __生物合成 ______ 。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__复制 __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 __致细胞病变效应 1、 2、 3、 4、 5、 6、 7、 8、 10、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11、 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 ___细胞裂解 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 ___出芽 ___方式释放。 12、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__吸附 _____ 、__侵入 _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 ___和___组织释放 ___五个阶段。 13、 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 ___注射式侵入 ___、___细胞内吞 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 ___四种方式。 14、 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 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 ___和___基因重复 ___。 15、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___慢性感染 ___、___潜伏感染 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 ___三种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 发生 __潜伏 _______ 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 ___慢发病毒 ___感染。 ? 16、 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 __凋亡的信号转导 ___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 ___四个阶段。 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 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 ___。 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 __杆状病毒 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 ___。 免疫应答分为 B 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和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_。' 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 。 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 __病毒的感染性 ___、 __合适的感染途径 ____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___。 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 ___特异性免疫 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 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 ___又包括 ___体 液免疫 ___和___细胞免疫 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 借助蛋白激酶PKR 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 二、选择题: 1、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 脂类 B. 多糖 2、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 DNA 和 RNA B. DNA 3、 对于病毒单链 DNA 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 A. 正链 DNA B. 负链 DNA C. 4、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衣壳B .包膜 C .核酸 D 5、 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 E.具有抗原性 6、 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 7、 逆转录RNA 病毒的基因组是 _B —。 A.单倍体B.双倍体C. 8、 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9、 RNA 病毒突变率远高于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 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 __E___ 。 凋亡基因激活 凋亡的 17、 18、 19、 20、 21、 22、 IAP 基因 .通过2' -5 '寡A 合成酶和RNaseL 降解病毒 mRNA___和 __A___ 。 C. 蛋白质 _B___。 或 RNA C. DNA D. RNA 双义 DNA __B___。 .刺突 E .核蛋白 三倍体 __C___。 D. 复制 E. 释放 DNA 病毒,主要原因是 _C___。 B___。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 题【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μm B.nm C.pm D.fm E.am 答案: nm 第一章 1、PCR反应的引物需要2条。 A:对 B:错 答案: 对 2、甲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A:对 B:错 答案: 错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A:对

B:错 答案: 对 4、乙肝大三阳时,以下哪些项应为阳性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c E:抗HBs 答案: HBsAg,HBeAg,抗HBc 第二章 1、可传播HIV的途径有 A:分娩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手术器械 E:皮肤接触 答案: 分娩,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手术器械 2、狂犬病防治措施有 A: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 B: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 C: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D: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答案: 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第三章 1、DNA的Tm值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温度的升高 B:酸碱度的改变 C:DNA的均一性 D:化学试剂 E:缓冲液 答案:B 2、下列哪项决定了PCR特异性与产量( ) A:变性温度 B:退火温度 C:延伸温度 D:循环次数 E:二价阳离子 答案:B 3、基因分型的传统方法是( )

病毒学检验

病毒的特点是: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4、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和核酸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的侵染性和复制性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细胞培养技术:是对由组织分散成的单个细胞或某一型细胞群进行的体外培养方法,即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条件,提供细胞适宜的营养条件和温度,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使离体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并进行传代的技术 二、单层细胞培养: 用于培养病毒的细胞有原代细胞、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 三、鸡胚的接种途径:1、羊膜腔接种2、绒毛尿囊膜接种3、尿囊腔接种4、卵黄囊接种 四、 间接计数在病毒检验过程中较为常用,是判定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空斑形成单位法,50%终点法,血凝试验和干扰测定 空斑形成单位(PFUs)试验:是将不同稀释倍数的动物病毒与平铺于平板表面的宿主细胞混合,当病毒颗粒在一大片宿主细胞上引发感染时,会造成细胞被溶解而形成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病毒颗粒所造成,计算空斑数目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得知原来的病毒感染单位的浓度 凡事能在细胞培养物中产生CPE的病毒都可用空斑技术来测定其滴度。 50%终点法:是将病毒悬浮液经一系列稀释后,接种至动物、鸡胚或培养成单层的细胞,将每个稀释度造成的动物、鸡胚致死量或细胞病变做曲线,找出造成50%动物、鸡胚死亡或病变的终点稀释度。 LD50:为造成50%动物或鸡胚死亡的病毒含量 ID50:即是指可造成50%动物或鸡胚感染的剂量 CCID50:造成50%细胞培养产生病变效应的剂量 五、病毒纯化的一般原则:1、释放病毒至细胞外2、去除细胞碎块3、病毒悬液浓缩 六、病毒的保存:1、用低温(-60~25℃)、超低温(-70以下)冰箱或液氮罐(-196~150)保存 2、冷冻干燥保存 七、血清学实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中和试验:是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孵育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使病毒与抗体相互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到敏感的宿主体内,然后测定残存的病毒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中和抗体:凡是能与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力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必须在敏感的动物体内(包括鸡胚)和细胞培养中进行

病毒学试题

试题 1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病毒学检验》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μm B.nm C.pm D.fm E.am 答案: nm 第一章 1、PCR反应的引物需要2条。 A:对 B:错 答案: 对 2、甲型肝炎病毒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A:对 B:错 答案: 错 3、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A:对 B:错 答案: 对

4、乙肝大三阳时,以下哪些项应为阳性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c E:抗HBs 答案: HBsAg,HBeAg,抗HBc 第二章 1、可传播HIV的途径有 A:分娩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手术器械 E:皮肤接触 答案: 分娩,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手术器械 2、狂犬病防治措施有 A: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 B: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 C: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D: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 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答案: 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

第三章 1、DNA的Tm值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温度的升高 B:酸碱度的改变 C:DNA的均一性 D:化学试剂 E:缓冲液 答案:B 2、下列哪项决定了PCR特异性与产量()A:变性温度 B:退火温度 C:延伸温度 D:循环次数 E:二价阳离子 答案:B 3、基因分型的传统方法是() A:反向杂交 B:质谱 C:基因芯片技术 D:焦磷酸测序技术 E:超深度焦磷酸测序 答案:A

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题库 一.填空题(10分) 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病毒学之父) 2.病毒的特点有: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特殊的繁殖方式、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3.病毒的对称性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杂对称。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吸附、侵入、脱壳、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5.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杀虫速度缓慢、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法国人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微生物、植物、动物。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条件致死突变体、蚀斑突变体、抗原突变体、共变体、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朊病毒。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11题左右,10对10错,共15分) 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微米→nm或?) 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核心为两条单链DNA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DNA→RNA)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7.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10.HBsAg阳性,乙肝。()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2.病毒隐码: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核酸的类型、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106)/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传播介体种类(或传播方式)】 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有些病毒因基因

病毒学检验重点

病毒的特点: 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 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 4、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和核酸 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 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的侵染性和复制性 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 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 1、条件要求高,培养液组分复杂,需要添加血清才能满足生长需要 2、避免微生物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 3、体外细胞培养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细胞接种(尽量选择对数期细胞接种)、 4、培养液营养成分、 5、酸碱度(能耐受的ph范围为6.6-7.8,依靠缓冲系统调节)、 6、气体条件(细胞生长需要CO2 ,大规模培养需要有足够的氧气)、 7、温度(最适温度为35-37。C)、 8、水的纯度(一般要求去离子水或三蒸水)、 9、无菌条件等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控制分类: 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要求不携带动物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在一级动物要求上,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实验干扰大的 病原体,外观健康,主要器官不得有组织病理学病变 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除普通动物、清洁动物不得携带病原体外,还要求 排除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4、无菌动物,四级动物,要求在体内外不得检出其它生命体 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1、近交系,指经过连续20代以上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培育的动物品系 2、封闭系,不从外界引入新的血缘,非近亲交配方式的实验动物群体 3、突变系,由于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些特殊形状的动物 4、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杂交所产生的后代 5、转基因动物,插入外源基因后能正常繁殖的动物 大鼠、小鼠的采血方法 1、剪尾采血,动物麻醉后,将尾端剪去约5mm,待血液流出采集,小鼠可每次采血 0.1ml,大鼠约0.4ml 2、眼眶后静脉丛采血,拇指及食指抓住鼠两耳之间的皮肤固定,轻轻压迫颈部两侧, 使眼球充分外凸。采血管插入眼角与眼球之间,向眼底方向刺入,切开静脉丛,血流即流入取血管。

常规病毒学实验技术

常规病毒学实验技术 (一)病毒的培养 实验动物:家兔、小白鼠、大白鼠、豚鼠、仓鼠 主要用于: ①分离病毒,并借助感染范围试验鉴定病毒 ②培养病毒,制造抗原和疫苗 ③测定各毒株之间的抗原关系,(用实验动物作中和试验和交叉保护实验) ④制备免疫血清和单克隆抗体 ⑤作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包括病毒毒力测定、建立病毒病动物模型等 注意:选择对目的病毒敏感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以及适宜的接种途径和剂量。 鸡胚 (一)条件要求 SPF鸡、孵化温度38-39℃,湿度40-70%,通风。新鲜受精卵:产下后不超过10天并保存10℃左右。 (二)优点 组织分化程度低,可选择不同的日龄和接种途径,病毒易于增殖,感染病毒的组织和液体中含有大量病毒,容易采集和处理,而且来源充足,设备和操作简便易行。 (三)接种途径 1.绒毛尿囊膜接种(10-12日龄鸡胚) 主要用于痘病毒和疱疹病毒的分离和增殖。 1)方法一(造人工气室) ①在胚胎附近近气室处,选择血管较少的部位,用电烙器在卵壳上烙一个直径约3-4mm的 烤焦圈。 ②用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小心用刀尖撬起卵壳,造成卵窗。 ③在气室端中央钻一个小孔。 ④用针尖挑破卵窗中心的壳膜,切勿损伤其下的绒毛尿囊膜。 ⑤滴加滴生理盐水于刺破处,用橡皮乳头紧贴于气室中央小孔上吸气,造成气室内负压, 使卵窗部位的绒毛尿囊膜下陷而形成人工气室,此时可见滴于壳膜上的生理盐水迅速渗入。 ⑥用1ml注射器滴入2-3滴接种物于绒毛尿囊膜上。 ⑦用透明胶纸封住卵窗,或用玻璃纸盖于卵窗中,周围涂上熔化的石蜡密封,气室中央的 小孔用石蜡密封。 ⑧鸡胚横卧于卵箱中,不许翻动,保持卵窗向上。 2)方法二 ①在气室端的卵壳上开约1.5×1.5cm的口。 ②用灭菌眼科镊子撕去一小片内壳膜。 ③滴入接种物。 ④用透明胶纸封闭开口。 2.尿囊腔接种(10-11日龄) 用于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NDV)

第十四章 病毒学实验技术

第三篇病毒学实验技术 实验学时计划:实验一实验须知6小时;实验二细胞培养用水的制备及检验15小时;实验三组织培养技术20小时;实验四病毒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20小时;实验五病毒提纯技术15小时。 实验一实验须知 一、实验室注意事项 1.凡参加病毒学实验的人员均应接种与实验有关的病毒疫苗。 2.实验室内,特别是组织培养操作室,须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在进行病毒接种或无菌操作前后,均应用紫外线照射灭菌,必要时可用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擦拭或喷雾消毒。 3.进入操作室,须先洗净双手并用消毒药水严格消毒;更换拖鞋,戴口罩和帽子,穿消毒的实验服。 4.病毒实验操作完毕后,将所穿戴实验服、口罩、帽子和拖鞋等物,出操作室前须更换;两手须经消毒药水严格浸洗后方能外出。 5.一个接种操作室,严禁同时进行两株病毒株的传种;吸取病毒材料时,勿于悬空吹出或打出。 6.凡沾病毒材料的吸管、试管等器具,须随时投入5%煤酚皂或1%盐酸溶液内,浸泡过夜,或煮沸消毒后才能进行洗涤。 7.凡带有感染性的鸡胚或动物尸体,须立即投入炉内焚化或进行煮沸消毒,或盛入容器内进行高压消毒后,方能携出室外进行处理。 8.工作人员要随时注意安全操作,以免发生事故;如发生意外,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补救。 二、病毒材料收集、运送和保存 (一)材料的收集 分离病毒的成功率与采集材料有密切的关系。采集病料必须在适当的部位和时间内进行,前者与各种传染的发病机理有关,后者常规在疾病早期,因为通常在疾病刚出现时病毒的滴度高。各种病毒感染所采适宜病料参见图1和图2。 由于许多病毒的不稳定性,欲作病毒分离的材料,都应尽快的冷藏。-30℃保存的病毒材料(除少数例外),至少可以活存几个月以上;而-70℃保存的病毒,甚至几年不见毒力降低。有些病毒需在潮湿环境下保存,有的则需干燥环境(如Orf virus)。

病毒学复习题.doc

填空题 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和E 蛋白。N 4.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 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 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 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 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 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 13.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 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 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20. HIV的__env __ 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gag,核心蛋白;pol,酶 21. HIV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就是位于表面的__gp120__与靶细胞受体相结合。 22.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_核衣壳__以及核心三部分。 23. 流感病毒的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___基质蛋白___和___糖蛋白突起___。 24. “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H”指的是__血凝素___、而“N”指的是__神经氨酸酶___。 25._机体细胞免疫应答__是HBV肝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HBV免疫介导肝损伤机制主要有固有免疫、T细胞免疫、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26. IFN通过两种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和__抑制病毒的复制__。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2006 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RT-PCR (一)总 RNA的提取 实验安排:每两人抽提一管。为了使操作同步以节省时间,各组样品请一起离心。 操作步骤: TM(苯冰预冷的900μlLS -Biotragents液体样品加入 1.5ml Ep管中,再加入1、将100μ l 酚和异硫氰酸胍的混合物)。 2、将样品剧烈混合后,在室温放置5min。 3、加入200μl 氯仿,颠倒Ep 管混和两次,并剧烈振荡混和10s。 4、在4℃条件下,以10000×g 离心15min。 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Ep 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Isopropanol)并混匀,然后在4℃放置至少10min。 6、在4℃条件下,以10000×g离心15min 后,小心并尽可能地去除全部上清夜。 7、用1ml 75%乙醇洗涤RNA 沉淀和管壁。 8、将RNA 沉淀进行干燥(不能完全干燥)处理后,用10μl 无RNase污染的水(RNase- Free Water)将RNA 溶解并于-20℃保存。 注意事项: 1、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 或更长时间。 2、所用的塑料材料,如吸头、离心管等需用0.1% DEPC 水浸泡过夜。 3、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 以上。然后用高压灭 菌除去残留的DEPC。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 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 配制,然后经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 4、操作人员需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并戴一次性口罩、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 二)反转录 实验安排: 每人做一管反应体系(20μ l):按下列顺序加样 μl4 5× Buffer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

HIV病毒学检测及质量保证指南编写人员:潘品良蒋岩李敬云钟平尚红李太生 审核咨询专家及技术人员:邵一鸣康来仪朱效科王佑春汪宁朱红郭志宏季阳刘海林肖瑶邱茂锋马春涛 编写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操纵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操纵中心参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上海市疾病预防操纵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技术顾咨询:Mike Ussery, Hao Zhan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及传染病研究所 James W. Bremer 美国Rush 大学医学中心VQA实验室 Trever Peter 克林顿基金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实验室专家 Donald J. Brambilla 美国华盛顿大学新英格兰研究所 Francis F. Mandy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疾病预防操纵中心国家免疫学实验室

前言 随着HIV-1病毒载量检测在艾滋病临床辅助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监测以 及艾滋病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我国开展该项检测工作的实验室日益增多。自1997年艾滋病实验室首次引进HIV-1病毒载量检测技术,截至200 7年底,全国差不多配备了近120台HIV-1病毒载量检测仪,覆盖了疾控、医院、检疫、军队等系统。目前,尽管许多实验室差不多将病毒载量检测纳入艾滋病有关辅助诊断和治疗监测工作,但大多数实验室开展工作的时刻较短,体会不足,因此,急需加大该领域的培训和质量操纵工作,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加大质控和保证检测质量,并得到国际上的认可,艾滋病参比实验室2004年开始参加美国NIH组织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在通过考核和积存体会的基础上,2005年启动了国内HIV-1病毒载量检测能力验证工作。在主动组织实验室能力验证的同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主动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工作对提升HIV-1病毒载量的检测技术,保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艾滋病实验室HIV-1病毒载量检测,建立标准化质量操纵程序,准确开展各项检测及质量操纵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是按照各种HIV-1病毒载量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结合现行的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而制定。本指南针对HIV-1病毒载量检测的实验室设置、样品治理、检测技术、质量操纵、生物安全等方面提出指导。 本指南自2006年初正式开始编写,性病艾滋病预防操纵中心多次组织了有国内外专家参加的指南编写专项技术咨询会,与会专家对指南提出了专门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美国NIH病毒载量检测质量保证实验室专家多次对指南进行认确实批阅和具体指导。指南编写过程中,也认真听取了实验室一线检测人员的具体需求和建议,并补充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包括HI V-1病毒载量检测值的稳固性、冻融阻碍实验与不同检测方法之间比较的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