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6课时估算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6课时估算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6课时估算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6课时估算教案冀教版

第6课时估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形成初步的估算意识,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

3、了解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估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懂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初步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解释估算的过程,调整估算策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在估算1263 + 3312时,一般先把1263看作(),把 3312看作(),再用( )加( )等于()。

在估算352+147时,一般先把352看作(),把147看作(),再用()加()等于()。

2.口算下面各题:

11×6= 34×2= 22×4= 13×5=

13×3= 23×3= 42×2= 14×7=

70×6= 4×900= 9×80= 600×6=

400×4= 5×500= 800×4= 5×800=

3.试着填一填:

在估算199×5时,可以把199看作(),再用()×5等于();在估算1004×7时,可以把1004看作(),再用( )×7 等于()。

师:刚才同学们复习了多位数加法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题目完成的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复习中同学们也试着估算了一下三、四位数乘一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0页例题:

例1学校组织293名同学参观科技展。门票每张6元,学生参观,每张门票优惠1元。估算一下:购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1)师提示:估算就是不用算出准确的结果。

(2)自主探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不同的想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交流讨论。

指名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估算过程:

列式:6-1=5(元)293×5=1500(元)答:购买门票大约要1500元钱。

估算过程:可以把293看作300,再用300×5等于1500。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

(4)提出质疑。

师:估算花多少元钱,是多估一些好还是少估一些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提出质疑。

指名回答,师再总结:在能够方便口算的原则下多估一些比少估一些好,多估一些肯定够花,少估一些很可能不够花。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和交流,你有什么体会?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估算可以大概知道消费多少钱,同时了解估算的结果是个近似数,与精确值有一定的差距,在生活中去消费时要适当地多带一些钱。

(5)总结归纳。

师:怎样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先把被乘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然后再计算。

教师要边强调边板书以下两点:

取近似值时首先要考虑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

同时要考虑运算的简便,要方便口算。

2.多媒体出示教材第30页例题:

例2 王大爷种了4个大棚的西红柿,一个大棚的西红柿卖了1052元。4个大棚的西红柿大约卖多少元?

(1)师提示:大约多少元,是求近似值,不是求准确值。

(2)自主探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中不同的想法,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交流讨论。

指名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估算过程:

方案一:

列式:1052×4≈4000(元)

答:4个大棚的西红柿大约卖4000元。

估算过程:可以把1052看作1000,再用1000×4等于4000。

方案二:

列式:1054×4≈4200(元)

答:4个大棚的西红柿大约卖4200元,

估算过程,可以把1052看作1050,再把1050×4等于4200。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及时进行肯定和鼓励。

(4)提出质疑。

师:估算卖多少元钱,是多估一些好还是少估一些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师再总纳:只要能够接近准确值,方便计算就行。

(5)总结归纳。

师:怎样进行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可以先把被乘数看成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然后再计算。

师:在估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出,取近似值时首先要考虑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

能相差很大,同时要考虑运算的简便,要方便口算。

三、快乐尝试

第一关:基础题

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估算下面各题。

493×3≈508×6≈ 987×5≈

389×9≈811×8≈1032×7≈

第二关:深化题

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

王晓丽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平均每分钟骑192米。王晓丽6分钟本约骑多少米?王晓丽家到学校有米,她骑车8分钟能到学校吗?

第三关:拓展题

教材31页练一练第3题、第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室内体育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1个座位。

(1)这个体育场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500人看一场体育比赛,座位够吗?

4.李阿姨摘了一棵苹果树上的苹果,一共是517个,一共有9棵这样的苹果树。估算一下:李阿姨的果园里大约能摘多少个苹果?

板书设计

估算

①取近似值时首先要考虑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

②同时要考虑运算的简便,要方便口算

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的意义无法体现。这堂课深刻地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理念。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思路广、方法多、策略新。教师把课堂当作一个小社会,把静态的知识改变成动态的探究对象,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学会做学习的主人。学生以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与到教学之中。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圈里有几个

大班数学活动:圈里有几个 活动目标: 1. 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 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3.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物体 活动准备: 课件,体操圈若干,瓶宝宝8只,幼儿操作用的小兔、圆圈等。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老鼠笼”,数数围住了几只小老鼠 二、玩套圈并看标记记录 1. 出示瓶宝宝,引导幼儿数出瓶宝宝的数量,请幼儿玩套圈。 2. 出示标记图,请幼儿说说标记图的含义。 3. 请几名幼儿和教师同时套圈,设置两个圈同时套中一个瓶宝宝的情境,引发幼儿讨论:绿圈和红圈套中了同一个瓶宝宝,这个瓶宝宝该算谁套中的。 三、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中瓶宝宝的数量 1. 课件上演示两圈套中同一个瓶宝宝的过程,带领幼儿分析交叉部分瓶宝宝的特征:既在红圈也在绿圈,计数两个圈内瓶宝宝数量时都要将它算进去。 教师边在课件上演示边讲解:红圈套中一个瓶宝宝,绿圈过来了,和红圈怎么样了?(交叉在一起)现在瓶宝宝在什么地方?(中间)你们说的“中间”是不是这个地方?(带幼儿徒手画一画公共地方)这是红圈和绿圈公共的地方,小朋友们仔细看看,公共地方的瓶宝宝在红圈里吗?(将绿色变浅)在绿圈里吗?(将红色变浅)这个瓶宝宝既在红圈里,也在绿圈里,我们数红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数绿圈套中几个瓶宝宝的时候也要把公共地方的瓶宝宝算进去,记住了吗? 2.操作课件,改变交叉部分瓶宝宝的数量,引导幼儿正确计数红、绿圈里各有几个瓶宝宝。并在课件上记录下来。 (借助白板的拖动、变色、移动等功能,让幼儿直观地看到两圈如何交叉形成一个公共部分,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 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智力大闯关》林露萍

活动课题:数学《智力大闯关》(数的认识) 活动目标: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升口头运算能力。 2、积极参与竞赛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1、多张鸭子头饰、 2、多张算式卡片、数字宝宝、 3、登山图1张、苹果树一棵 活动过程: 事先给小朋友带上鸭子和小鸡的头饰、 一、引入: 1、教师与幼儿游戏互动:拍手拍手拍拍手,手举高,手放下,手打开,转个圈,这 是头摇一摇,这是手,摆一摆,这是腰,扭一扭,这是脚踏一踏····· 2、电话想起来了,拿起电话接听:“你好,请问你是谁啊?” 3、“啊?你是羊村的村长啊,怎么了怎么了??” 4、并说:“哇,羊村的村长说他们羊村要举行运动会哦,然后他听说我们大五班的小 朋友跑步很棒,所以打电话来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他们的羊村运动会噢。” 5、教师说:“你们想不想去啊?” 6、学生说:“想” 7、村长可是说了:“要去羊村参加比赛,必须先通过三个关卡,顺利闯关的小朋友才 可以去羊村哦”这三关分别是由喜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出的。 8、教师说:“你们还有信心闯关吗?” 9、孩子们说“有” 10、好.现在我们分成两队。女孩子一队,男孩子一队,看看哪队的小朋友在闯关 的时候最厉害? 11、准备好了吗? 二、新授与游戏: 第一关:喜羊羊关卡: 1、复习: 我问你答。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看看哪组的小朋友算的算式又快又准? 第二关:沸羊羊关卡: 2、A、终点的苹果树贴有算式题和篮子下面有答案 B、两队小朋友,分别请出一个小朋友绕过障碍物到终点拿算式题,然后再送回 到起点给第二个小朋友,第二个小朋友拿到算式题,从起点开始绕过障碍物,跑到苹果树下拿到答案。看谁做的对,又快,连续请上三队人。做题目多的一队对的多一组为胜。 第三关:懒羊羊关卡: 登山比赛 1、出示登山算式图片,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 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 谁矮? 二比一比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三做一做 1、实践活动。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 2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四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1)出示图,提问:哪 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 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排队。 学生独立回答问题。

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 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 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 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五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再 说一说。 板书设计:比一比比高矮、长短 老师高,学生矮 铅笔长,粉笔短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比轻重、大小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呈现情景图。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比较。 二比一比 1、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说出谁 比谁大、谁比谁轻等。 2、呈现大象和松鼠的情景图,先 进行谁大谁小的比较,再启发学生说一 说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回答谁轻谁重。

【精选】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数学

四年级数学教案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认识容量和升。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 教学组织形式 4人小组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茶杯: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导语: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应该怎样写?快来看 看吧!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设计思路: 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学习的内容,根据传 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没有真正的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纲要》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要求 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生活和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和数学意识,因此,我 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的超市中 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 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 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单双数 学习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 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

活动。 活动准备: 2元超市场景、1——10的代用券,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我们已经来到了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购物游戏中体验、感知单双数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数一数,你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幼儿进行购物游戏,提醒幼儿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三、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 1、讨论: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钱多吗? 2、回收代用券:还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边, 都用完的送到另一边。 3、集体检验,解决问题:“1”该送哪边? 4、教师小结: ①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 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②10以内有5个单数,也有5个双数。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详案《家里的数字》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详案《家里的数字》 设计思路 (一)选材依据班级中,发现孩子对数字不太敏感。而且有的孩子满头问号,就觉得为什么我要学这些数字而感到不理解。为了让孩子对数字感兴趣,通过感受数字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周围寻找数字。了解数字的重要性。 (二)设计依据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因此让孩子回忆在家中看到的数字及物品,并让孩子说说这些数字不同的意思,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巩固孩子对数字及物品的认识,让孩子们发现数字的重要性,初步了解数字与生活的关系。 另外在PCK数学中也有指出: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进行一级类概念分类和简单的多角度分类,并能说出分类理由(发现并运用分类的规则),因此本次活动借助数字的不同意思,让幼儿了解分类的理由,并能了解更多的关联。 活动方案活动目标:

1、能发现家中的一些数字,知道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同的用途。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材料【中班教案/zhongban/】准备: (1)PPT(2)实物:4张桌子(3大1小)、教师准备及幼儿自带物品(遥控器、餐巾纸、食品秤、软皮尺、台历、温度计等) 2、已有经验:认识数字 3、贴纸记号 活动过程: 一、家里哪里有数字【通过谈话的方法让幼儿进行,回忆式描述,激发幼儿动脑。】 1、瞧,这些是什么?(数字) 2、这些数字都是从这里来的,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家) 3、关键提问:说说家里有哪些地方是有数字的? 小结:数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二、家里数字的用途【通过分解说明,让幼儿更清楚数字宝宝不同的用途,他们都在帮助我们。】 1、关键提问:为什么家里有这么多的数字呢? 小结:家里每个地方的数字都有特别的意思。 2、钟关键提问:说说挂钟上的数字,(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表示什么意思? 追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数字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帮助我们看清楚时间。 3、幼儿操作与交流要求: 音乐响起离开座位寻找物品,音乐停止回到座位上坐好。 每人拿一件物品。 每人一个贴纸记号,找到物品上的数字并将记号贴在旁边想一想这些数字宝宝有什么用 4、小结: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表示着不同的意思,它们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离不开数字。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学生观察并进行判断、交流。师生比高矮这一活动,即贴进生活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与体验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全班学生互相比高矮,全然汇报交流,比较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亲自比较,广泛交流,认识高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 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长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实践与应用 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

xxxx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xx。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 12、9、 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得出结论: 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教师操作演示: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做动作。(学生笑,有部 分同学弄不清,手忙脚乱 的。)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 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 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 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 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 摸左耳。 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 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和心理发展 规律而言,这样的 游戏情境设计,最 能吸引他们的注 意力,让他们积极 投入到“左右”的 学习中来。 体验感悟黑板的左边有课程表。 黑板的右边有值日表。 红旗的左边和右边都有 字。 我的左边是小明。 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 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 脚,右边有一只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 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 的用品。 1、理解左边与右边。 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 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 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 和“右”呢? 请大家每个人把课桌上的 铅笔盒、课本、练习本按照 从左至右依次在课桌的摆 好。 用左右来描述 教室中的物体和 学生自已身上的 各个器官,是学生 乐于参与的数学 活动,交流时可不 必拘泥于坐姿,鼓 励学生用各种方 式表达。 通过学生的亲 自操作活动,让学 生再次体验“左 右”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左右、上下、前后等相对位置的过程,会辨认物体的相对位置。 2、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感受位置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1~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教科书、铅笔盒及练习题挂图。

【教学方法】 合作、演示等。【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第2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位置左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前后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二册3~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理解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正确确定“前后”。 2、通过观察、操作、表演说一说等活动,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前后的相对性。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事物之间的相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后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前 后 目标:动力系统:对空间方位感兴趣,积极参与操作和游戏活动。 能力系统: 1、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 2、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 知识系统:认识前后。 准备:一、教师教具 1、熊哥哥、熊妹妹、小袋鼠、小刺猬、大萝卜 2、其他:黑板、磁扣 二、幼儿学具 1、《操作册》第20页 过程:一、导入 有一天,熊哥哥去菜园里拔萝卜,它使了好大的劲,可是萝卜一动也不动。熊哥哥赶忙叫来了熊妹妹一起拔萝卜,熊妹妹抱着熊哥哥的腰,“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熊妹妹喊来小袋鼠一起拔萝卜,小袋鼠、熊妹妹和熊哥哥一起使劲,“嘿呦、嘿呦”使劲儿拔,可是萝卜还是一动也不动。 小朋友,熊妹妹的后面是谁?(小袋鼠) 熊妹妹的前面是谁?(熊哥哥) 这时小刺猬跑过来帮忙,和它们一起拔萝卜。大家一起“嘿呦、嘿呦”使劲儿拔。 小朋友,小袋鼠的后面是谁?(小刺猬)

小袋鼠的前面是谁?(熊妹妹) 萝卜终于被拔出来了!今天大家能吃到美味的萝卜汤了。 二、主体 1、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谁最先去拔萝卜的?(熊哥哥) 开始时熊哥哥拔出来了吗?(没有) 谁排在熊哥哥后面帮它拔萝卜?(熊妹妹) 熊妹妹来帮忙了,这时萝卜拔出来了吗?(没有) 后来谁排在熊妹妹后面拔萝卜了?(小袋鼠) 小袋鼠过来也没有拔出萝卜,后来谁又来了呢?(小刺猬) 谁排在队伍的最前面?(熊哥哥) 谁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小刺猬) 小刺猬来了以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拔出来了) 2、幼儿操作和练习。 幼儿自己操作,感知前后。 发《操作册》第20页,引导幼儿操作感知前后。 小朋友,看看《操作册》里有什么?(公共汽车和一群小动物)原来是一群小动物乘坐公共汽车去旅游,请你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分别坐在什么位置上?请你贴一贴。 小朋友,请你说一说,小动物们是按照什么顺序坐的?(老虎坐在上层的最前面,小牛坐在老虎的后面,河马坐在上层的最后面,小狗坐在河马的前面,小兔子坐在下层的最前面,小刺猬坐在小兔子的后面,熊猫坐在下层的最后面,狐狸坐在熊猫的前面。) 三、结束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分类》 幼儿园数学教案: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排放。 2.按图形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配对,并学习命名。 3.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红黄绿3种颜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种形状的图形片若干。 2.红、黄、绿3种颜色标记各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无色)标记各一个。 3.放置图形片的扁平框(或盒)若干。 4.3个娃娃,身上分别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绿色的三角形标记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商店进货 (1)一起商议玩开饼干商店游戏。 商店货架上只有一个一个空的筐,还没有进货,现在先要小朋友把饼干拿来布置货架。 (2)幼儿看自己的小箩筐里有些什么饼干?看看讲讲,如:三角形饼干……红色的饼干…

(3)按教师筐前出现的颜色标记,请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到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红饼干送到红色标记的筐里。我把绿饼干送到这绿色标记筐里…… (4)按教师筐前出现的形状标记,请另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在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饼干送到有圆形标记的筐里,我把方饼干送到有方形标记的筐里… 2.介绍饼干 (1)幼儿看一个有颜色标记里的饼干,介绍这儿的饼干都是* 色的饼干(如都是红色的饼干)。说:“要买红色的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要买红色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挑选你喜欢的形状。因为这里是红色的饼干但有不一样的形状。” (2)幼儿看一个有形状标记筐里的饼干。介绍这儿都是**形状的饼干(如都是方方的饼干),说:“要买方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说:“要买方方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 3.买饼干,幼儿当顾客去购买饼干。 (1)买2块不一样的饼干。(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地方不一样?) (2)买2块相同的饼干。(让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是相同的.?) (3)出示3个娃娃(身上有标记),要小朋友买他们最喜欢吃的饼干,先看看说说他们各自喜欢吃的饼干.。 如:红色的圆饼干,黄色的正方形饼干,绿色的三角形饼干。然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高、矮、长、短 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主要体现如下: 放手探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我把探索比长短、比高矮方法的“任务”交给各组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做到完全放手。孩子们积极动手操作、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孩子的语言还很稚嫩,还有点结巴,但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刚才直观的活动,说出比高矮(长短)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各组研究成果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欣赏自己的发现,感到“我行”,欣赏本组、全班的成果,感到“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聪明”。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方向。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获奖教案:认识时钟 发布者: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5034709.html, 阅读:8042 次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及幼儿自身的尝试活动来认识时钟,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教育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爱科学的意识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创设“钟表展览馆”的教学环境。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4.可以用来自制钟面的有关材料(如长短针、1~12的数字、各种形状和造型的硬板纸或吹塑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边听“在钟表店”里的音乐,边把幼儿带进“钟表展览馆”,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找找、比比这些钟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这些钟表? 二、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时钟,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 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 3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 3 课时第一课时: 同样多、多些、少些教学内容: 教材第 45 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椅子和花片学习方式: 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教学过程: 环节情境创设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玩做椅子游戏,谁想来?(教师在教室前面准备好 5 把椅子)(一)认识多少 1、提问: 发生了什么事情? 2、提问: 椅子为什么不够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活动 6 个小朋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