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1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学习难点】

1、难翻译的句子。

2、刻画人物的手法。

3、对廉蔺的评价。

【学习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13段文言知识

【课前预习】

(相关知识见《名师伴你行》74页)

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字,(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家、______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分、、、、等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关于司马迁的名联: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4、给下列单字或加点字注音:

蔺()袒()瑕()睨()镬()渑()缶()驽()刎()倨()佯.狂()列观.()奉.璧往使()缪.贤舍人()从者衣.褐()引车避匿()臣等不肖()卒相.与欢()【课堂学习】

一、把握内容。

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

二、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燕王私.握臣手()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三、一词多义

1、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3、见:①徒见欺()

②大王见臣列观()

4、舍:①舍相如广成传()

5、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7、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四、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往使()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五、词类活用

1、宁许以负秦曲()

2、臣请完璧归赵()

3、乃前曰()

4、舍相如广成传()

5、间至赵矣()

6、卒廷见相如()

7、毕礼而归之()

8、左右欲刃相如()

9、相如奉西入秦()

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大王必欲急臣()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13、破:秦王恐其破璧()

六、古今异义的词

1、请指示王古义:()今义:()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今义:()

3、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今义:()

4、明年复攻赵古义:()今义:()

5、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今义:()

6、廉颇宣言曰古义:()今义:()

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今义:()

七、句式归纳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得罪于大王()

5、不如因而厚遇之。()

6、使不辱于诸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继续梳理课文第1~13段文言知识

【课堂学习】

一、梳理课文第1~13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翻译下面句子

1、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二、内容理解

问题:

①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

②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当堂练习】

一、一词多义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二、词类活用

乃前曰()

左右欲刃相如()

三、古今异义的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今义:()

四、句式归纳

1、请奉盆缶秦王。()

2、遂与秦王会渑池。()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

【课堂学习】

一、梳理课文第14~16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二、内容理解

[问题]:

①.“渑池之会”在记载会场情况时,分别怎样描写秦赵御史的/表现了双方怎样的心态智谋?

②.“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

③.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

【当堂练习】

一词多义

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

2.背诵课文第17~21段。

【课堂学习】

一、一词多义

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二、词类活用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为刎颈之交()

(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三、古今异义的词

廉颇宣言曰古义:()今义:()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今义:()

四、翻译下面句子

1、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拓展阅读】

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有一种无穷的历史魅力,每次读来都有新的收获。《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可谓是个成功的人物,完璧归赵后官拜为上大夫,渑池会后又提升为上卿,且口碑很好。《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可谓失败的典型,刺杀秦王没有成功,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对此,历来褒贬不一,有的说是“悲壮地失败”,有的说是“可耻地失败”,但“失败”是无可非议的。两个人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同是处理非常事件,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它有怎样的启示呢?

顺大势者成,逆大势者败。这里,势是指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璧归赵”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当时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于世,人才济济,谁也不甘示弱。秦国虽日益强大,有吞并六国之心,但苦于对手林立,一时不能得逞。蔺相如为了国家出使秦国,顺势而为,一举获得成功。而56年后,公元前227年,荆轲刺秦王之时,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韩国被消灭,秦统一中国的大势已定。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给太子丹分析形势说,,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你怎能为了受过欺辱这点儿怨恨就想去触怒他呢!(太子丹受辱之事是指他作为人质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他是从秦国逃回来的。)不久鞠武又对太子丹说,采取危险的行动却希望安全,制造祸患而祈求幸福,计谋短浅而结怨很深,为了结交一个新朋友而不顾国家的大害,这正叫增加仇恨以助长灾祸。像鸷一样凶狠的秦国,一旦对燕国发泄其仇恨残暴的怨气,那燕国一定完蛋。对太傅关于形势的正确分析,太子丹置若罔闻,一心只为报“见陵”之怨。可见荆轲所为是逆大势而动。

高素质者成,低素质者败。蔺相如是赵国宦官令缪贤的门客,缪贤向赵王说了推荐他的理由”蔺相如要缪贤“肉袒伏斧质”向赵王请罪。由此可见相如有一种积极主动的爱国精神。接受出使秦国的艰巨任务,也是相如主动承担的。他向赵王保证:“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赵,臣请完璧归赵。”相如出使秦国前赵王并未封他什么官职。后来在“将相和”中相如有意避开廉颇,更显出他的高品质。与之相反,荆轲虽“好读书击剑”,但当他“以术说王元君”时,王元君不用他。他又游于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他只得离去,再游于邯郸,鲁勾践与之搏战,争道,结果“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走,遂不复会。”可见荆轲多次为不受欢迎的人,只是燕国的隐土田光收留了他。当太子丹向荆轲吐露心中的秘密刺杀秦王时,荆轲一口拒绝:“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向前顿首,请对方不要推让,荆轲才许诺。随后荆轲被尊为“上卿”,安置在上等的宾馆,“太子日造门下”,给高贵的饮食品,备办珍奇的东西,隔几天就送上车骑美女,“姿荆轲所欲”。太子丹完全用金钱美女来收买荆轲。太子丹没有大度胸怀,急于报私仇,两次催促荆轲出发,弄得荆轲不顾君臣竟然叱责太子:“何太子之遣!”很显然,就出使秦国前的个人素质而言,蔺相如高,他一心为国,不为名不为利,有主动精神;荆轲低,剑术差,为名为利为女人;太子丹素质更差,不顾国家利益。

什么是出使秦国时需要的素质呢?爱国,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思维活跃,随之应变,始终掌握主动。这一切蔺相如都具备了。相如三次夺回了主动权:第一次秦王将璧“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相如机警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用了一个借口“璧有瑕,请指示王。”使璧回到自己手中,面对偌大的场面,凶暴的秦王,没有过人的胆量是想不出这个主意的。第二次秦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住十五都予赵”,相如不被秦王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骗秦王“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如果蔺相如不能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璧再次到秦王手中,恐怕永远也不得回头了。第三次相如“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相如充分认识到只有璧离开秦国,璧才安全;也意识到,秦王设那样的场面,而自己拿不出璧来,会面临杀身之祸。但这有什么呢,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终没有杀相如,因他到底是一位政治家,与“欲引相如去”的“左右”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再看荆轲,虽说进入秦廷后,秦舞阳色变时,荆轲作了巧妙的回答,但关键问题是面对因剑长拔不出的秦王和皆没有武器的群臣,荆轲竟然没有能刺伤秦王。他被秦王的淫威慑服了,固有的为官为财物为女人以及不学无术整日与高渐离击筑唱歌的消极一面都在这一刻显露得淋漓尽致。

目标切近者成,目标虚幻者败。凡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能实现的目标。蔺相如的目标很明确:或者城入而璧留秦,或者完璧归赵。而且这两个目标也是切实可行的。荆轲之行,太子丹为他定了两个目标:或者劫得秦王,使秦国全部返回从各国侵占去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彼秦大将擅兵在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第一个目标完全不能实现,凭此二人一把匕首就能劫得秦王么?姑且劫得秦王,又怎么出去?至于要秦国返回各国的土地,更近于笑话,完全是一种虚幻的想法。第二个目标就算刺死了秦王,秦国就起“内乱”吗?秦国如此强大自有其一套班子实施中央集权的领导,所谓“合纵”诸侯的梦幻早已破灭。其时韩已被秦灭,楚、魏、赵名存实亡,燕、齐危在旦夕,六国大势已去,早已扶不起来了。如果通过刺杀一个领导人就能改变世界的格局,那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制定目标要讲究实现的可能性,失去切实可行的目标等于蛮干,而蛮干没有不失败的。

在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突出特点,仔细分析,对我们的写作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们就《廉颇蔺相如列传》,谈谈它的八类对比。

1、廉颇和蔺相如的对比

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这一对比表现了司马迁老先生在结构上的巧妙。如果没有了这里的地位差别对比,下文的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的目空一切的话。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同样,也是在后面的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卤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性格对比鲜明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

为了表现蔺相如的足智多谋,司马迁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材料:蔺相如巧计救缪贤。文章通过两个人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该不应该“亡赵走燕”,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但是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级,真正的上不如下。

3、蔺相如和诸大臣的对比

一个秦国易璧的难题让赵国的大臣们进入了二难推理,“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真正的无可奈何了。但是蔺相如一拿到问题就有了方法,告诉赵王:不可不许。语言斩钉截铁,痛快淋漓。和诸大臣的对比之中,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4、相如和赵王的对比

当蔺相如告诉赵王秦人易璧“不可不许”后,赵王仍然战战兢兢的问“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最后,还是在蔺相如保证完璧归赵后,他才放了心。一个胆小怕事,一个胆大心细,对比写来,栩栩如生。这样的对比,在后面的渑池会前到底去不去的讨论中,司马迁给我们有同样精彩的描写。先是赵王“畏秦,欲勿行”,后来是廉颇和蔺相如的鼓动下的“王遂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赵王的毫无主见,也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

5、蔺相如和秦王的对比

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周到细致,随机应变,被作者写的出神入化,叫人拍案叫绝。而与之相对的秦王却是傻瓜一个,蠢驴一头,呆头呆脑地被蔺相如戏耍了个不亦乐乎。特别是蔺相如在秦王斋戒五日后,没有了玉璧,这是非常难处理的。但是蔺相如毕竟是蔺相如,他来了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于是秦王在无计可施后,只好“毕礼而归之”。对于蔺相如的高级和秦王的低级,在后面的渑池会上,司马迁老先生的文字给我们还有同样表现。秦王本来“不肯击缶”,但是在蔺相如的大无畏的精神面前,这个秦王终于“为一击缶”了。相形而见绌,对比是多么鲜明。

6、赵王和秦王的对比

一个让人莫名其妙的问题是,一个对待蔺相如毫无办法的家伙,在对付赵王的问题上却能游刃有余。渑池会上,气焰嚣张的秦王把赵王调戏了个够,而胆小怕事的赵王却只有言听计从,不敢有任何反抗,秦王让他奏瑟,他也只能“鼓瑟”。其实,这样的对比从文章开始就有了,对秦王的换璧的要求,赵王是除了害怕还是害怕。害怕“见欺”,害怕“秦兵之来”。赵国国王做到这种程度,让读者读到这里也只有叹息的了。

7、蔺相如和他自己舍人的对比

这主要表现在蔺相如和他的舍人,在如何处理将相不和的态度的对比。在蔺相如和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也看到了舍人的粗浅平庸。“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并不是舍人们认为的害怕。但是我们看到的文字是,在此之前这些舍人自作聪明的“相与谏”和“请辞去”的要挟。无奈之下,才有了蔺相如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和解释。对比之下,蔺相如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读者的印象自然更加深刻。

8、蔺相如和廉颇他们自己的前后对比

这里既有他们地位变化的前后对比,又有他们自己行动变化的前后对比。蔺相如从一个别人的舍人上升到自己养有舍人,“位在廉颇之右”,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同样,在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过程中,正是廉颇的性格让他有了前后看似矛盾的举动。从“宣恶言”到“肉袒负荆”是勇敢直爽的体现,正是直爽不周全才导致卤莽,而正是勇敢,才能有自己向蔺相如的负荆请罪。而正是有了蔺相如的深谋远虑,才有了他的“望见廉颇”“避匿”,才有了他的不想跟矛盾的举动其实并不矛盾,其实都是统一在人物的性格之中的。

总之,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八类对比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阅读时要仔细体会才是。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同“锧”,铁砧。 2.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3.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托。 4.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5.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7.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9.请奉盆瓯秦王。“奉”通“捧”,托、举。“瓯”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二、一词多义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徒慕君之高义也/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但) 因 ①相如因持壁却立(连词,于是,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介词,趁着)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 请 ①请奏瑟(请人做某事,请求) ②请指示王(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请允许我) ③臣请完璧归赵(敬词,表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可不译)三、古今异义(在此只列出古义) ①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⑤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⑥于是相如前进缶(于是,在这时。前进,上前进献) 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⑧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 四、词类活用 a.名词作动词: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怀其璧(怀,怀揣着) 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b.名词作状语: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西,向西)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 而相如廷斥之(廷,在朝廷上) c.使动用法: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臣请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急,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归壁于赵(归,使……回到) 毕礼而归之(归,使……归,回去) 以绝秦望(绝,使……断,断绝) d.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以……为先;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未常有坚明约束者也(坚、明,坚守,恪守)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33新教案

第课 李将军列传 本文在本册书里是很特殊的一篇, 这不仅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广这位富有传奇、 悲 剧双重色彩的一代名将形象, 更在于司马迁与李广有着特殊的关系。 司马迁正是替李广之孙 李陵讲公道话而获宫刑的。 对于这位与他自己同时代, 又是自己非常景仰的英雄, 如何写才 能既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又遵守史学家的品德,这正是本文学习之处。 具体说来, 除要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外, 要好好体会李广身上的悲剧意味, 深入认 识其悲剧根源, 还要体会司马迁在文中抒发的一唱三叹之情, 品鉴塑造李广形象的艺术手法。 司马迁写传记,每篇都有主线。读此文,一定要抓住李广的“战” “射”与“不遇时”的叙 述主线。 一、人物名片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 (今甘肃 秦安 ) 人, 善骑射 ,是一 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 雄。然而他一生坎坷, 终生未得封爵。 元狩四年 (前 ),随大将军卫青征伐匈奴, 以失道被责, 自杀。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至匈奴人闻名丧胆,称 之为“飞将军” 。生活中他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兵都甘愿在他的麾下,甘愿为他去死。 二、文体知识 传·列传 汉代称儒家的“六艺” ,即《礼》《乐》《书》《诗》《易》《春秋》为经,解说经书的著作 都称为“传” 。“太史公曰:《传》曰??”中的“ 《传》”是指《论语》 。因为《论语》是孔子 的弟子及后人所记,不是孔子亲笔著述,所以也称为传。 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 沿用。其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有单传、合传、类传等。单传是一人 一传,如《魏公子列传》 《淮阴侯列传》等。合传是记载二人及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等。类传是以类相从, 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 归到一传内, 如《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 如 《匈奴列传》 《朝鲜列传》等,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三、文化常识 刀笔吏 刀笔吏,指宫廷或衙门的文职官吏。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的书都写在竹简或木简上, 一旦书写错误需要修改时,人们就用一种称为 “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重写,这叫 “刊 ”, 所以古时候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 文职官员 被称为 “刀笔吏 ”。 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刀笔并用。 所以历代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刺客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 选读》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3、积累文学常识:《战国策》 【知识链接】 1、《战国策》: 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人物介绍: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3、背景介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理基础知识 1、借助工具书,正音正字 陛()拊()樊於()期夏无且()暴()虎冯河暴戾恣()睢()自刎()揕()其匈变徵() 戮()没泾()渭分明矐()匕首()惶()急被八创()箕()踞偻()行 2、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文中义: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持千金之资币物则秦王未可亲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诸郎中执兵 3、词类活用 盖聂怒而目之亡之燕,太子丹受而舍之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陛,秦舞阳色变掁恐,群臣怪之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4、难句翻译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回忆鲁迅先生 导学案(学生版)

《回忆鲁迅先生》导学案 (学生版)(2018.3)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1、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知识链接】 1、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许多名篇佳作。在零零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跟回忆对象鲁迅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2、关于萧红 原名张遒(qi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也曾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调羹.()草率.()舀.()揩.() 咳嗽.()校.对()阖.()碟.()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忧郁明郎角落安静 B.藤椅幻想稀奇稍微 C.咳嗽间断校样鸡鸣 D.疙瘩起劲悠然翻译 3、鲁迅,原名,又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合作探究】 1、读完本文以后,对鲁迅先生有何新的认识? 2、鲁迅先生既然看过美学书,对着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什么文章开头说他不太注意人的衣裳,“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刺客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 选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够翻译疑难句子,理解文意。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3.了解刺客的扶弱救危、不畏强暴、为达到刺杀目的而舍生忘死的侠义精神,及作者所欣赏的“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文言词汇、文言的活用、特殊句式知识,历练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 学习方法 诵读、积累、研习和探讨 课时安排:3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知识 1.《刺客列传》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

五个人,全文5000多字,单写荆轲就3000多字,表明荆轲是这篇作品的中心人物,通过荆轲,赞扬了刺客们的见义勇为、扶弱救危、不畏强暴的精神。 2.“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六年。当时,秦在公元前230年灭韩,接着灭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犯,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让秦王还回侵吞六国的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荆轲刺秦王失败后,秦大举攻打燕国,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二、预习要求 1.为加点的字注音 囊嗜酒和而歌雕鸷偻行揕淬 濡染忤逆瞋目偏袒间进 2.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 (1)荆轲嘿而逃去()(2)诸侯服秦,莫敢合从()(3)秦王必说见臣() (4)右手揕其匈()(5)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点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复习归纳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宦者令: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宦官的头目)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和氏璧: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成的璧)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斧质: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 7、宜:宜可使(应该) 8、曲:曲在赵(理亏) 9、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10、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1、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2、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3、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4、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5、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17、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8、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9、间: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20、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21、靡:左右皆靡(退却) 22、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 23、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4、望: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远远看见) 25、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26、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比……怎么样)

27、驽:相如虽驽(劣马,引申为愚劣,无能)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四、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5、间(jiàn):间至赵矣(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形作动,宽待)

荆轲刺秦王最全导学案及答案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 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4、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 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5、背诵“易水送别”。 【教学重点】 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 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三、要理解学习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 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想】 一、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 二、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有关观点后, 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进行辩论。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 【学习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战国策》的艺术特色:①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②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③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 2、探寻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课题《荆轲刺秦王》 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2.了解几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重点难点1、重点在于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难点在于对荆轲性格的把握。 学法指导1、借助工具书,自主阅读、自主口译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一)、《刺客列传》主旨 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二)背景简介: 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一、自主阅读导引 《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淬火()变徵()提()揕搭()拊()

《散步》导学案(学生版)

《散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理清叙事思路,体会叙事的曲折美。 2、文章语言平易朴实却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反复揣摩那些对称的句子,这些都很有情趣。 3、细读品味后,同学们还会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 【自学导引】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 )芽霎( )时桑( )树水波粼粼( ) 背( )起了母亲 散 ( ) 步勉强( ) 我背( )上的……散( )文强( )壮 (2)解释下列词语(成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两全: ③各得其所: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认真阅读(朗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正文内容、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 (2)理清全文思路,填空: ①“我”散步→②散步→③走大路小路的→④“我”决定儿子→⑤母亲却依从了孙子→⑥“我”和妻子走小路。 4.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情感道德?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3.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最后分歧是如何解决的?解决分歧中,表现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4.文章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5、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②但是春天终于 ..来了。 ③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6、请在文中圈画出自己认为写的优美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分组讨论,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然后发言,说出自己的认识。(除例句之外还能找出其他句子来谈谈吗) ①“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②“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③“……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7、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8、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9、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10、读完全文,你认为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分组讨论)? 【学后记】

《荆轲刺秦王》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 【目标择定】 1. 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 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3. 学习荆轲的忠义、正直、英勇爱国的精神。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太子丹是知己吗? 1.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2..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这一情节表现了荆轲的怎样的性格? 3..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5.文中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荆轲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6. 陶渊明《咏荆轲》:“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你同意“君子死知己”一说吗?为什么?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风萧萧兮易水寒》肖复兴 2.《感受燕赵英雄情怀审视千古传奇色彩》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5046880.html,/p-314764663890.html 3.荆轲刺秦王百度百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5046880.html,/view/76130.htm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二单元第5课《荆轲刺秦王》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 填空 《战国策》是一部___体史书,秦汉间编纂,经西汉___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樊於期(wū) 骨髓(suǐ) 揕胸(zhèn) 淬火(cù) B.濡缕(rú) 忤视(wǔ) 变徵(zhǐ) 瞋目(chēn) C.厚遗(wèi) 拊心(fǔ) 创伤(chuānɡ) 箕踞(qī) D.戮没(lù) 卒起(zù) 陛下(bì) 拜谒(yè)

春江花月夜学生版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杨春霞 【学习目标】 1. 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 在品读中鉴赏诗歌中重要意象“月”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前预习】 (一作者:张若虚(约 660-约 720 扬州人, 唐代诗人。曾任兖州兵曹, 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二背景:《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 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 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课前检测】 1、张若虚, 初唐后期著名诗人, 扬州人, 与、、并称“吴中四士” 。在《全唐诗》中仅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 。 【整体感知】 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围绕这个意象梳理出诗的结构。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品读鉴赏】 在文本中画出有关“月”的诗句,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把赏析写在学案上。小组交流合作,整合成果并展示。 【当堂检测】 1、《春江花月夜》中“ , ” 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2、《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 , 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 ” 。 3、《春江花月夜》中“ , 。 , 。”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 “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分类收集整理关于“月”的意象的诗句。

(完整版)导学案选修七unit4学生版

导学案(B7U4) 预习案 一、熟读短文 Helping the Remote Village援助山村 A year ago, the famous astronaut received an invitation by airmail from a remote village. Intending to sniff some fresh air, he and his interpreter paid a fortnight visit there. It was a privilege for them to be there, but they were shocked by what they saw. The tracks were muddy. The river was dry ing up. Most villagers only possessed one broom, a few tin s and several jar s and their rectangular grass huts with round angle s were surrounded by weed s. Besides, their school had no roof and platform, and the students had no concept of click ing a computer at all. They were badly in need. Soon, the astronaut made a generous voluntary donation to the village. There were textbook s for students, sewing machine s for tailor s and tractor s for farmers. His distribution catalogue also included operating a clinic and a trunk library, as well as giving weekly lessons to teach relevant farming knowledge like how to dry out seed s or raise ox en. He himself not only helped do some paperwork but also purchase d grill s for boys to toast potatoes and comb s for girls who were dying to get one. The other day, he heard from the villagers again inviting him to participate in the donation anniversary. For political and security reasons, he couldn’t adjust his outgoing arrangement-otherwise he would go. But his deeds were remembered forever. 一年前,那位著名的宇航员收到一份由一个偏远村庄通过航空邮件寄来的邀请。因为想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和翻译到那儿做了一次两周的访问。当地之行使他们倍感荣幸,但却震惊于所见所闻。泥泞的道路、河流干枯,大部分的村民拥有的财产只不过是一只扫帚、几个瓶瓶罐罐而已,圆角的矩形草屋四周长满了杂草,学校也没有屋顶和讲台,学生们更对点击操作电脑毫无概念。他们生活确实相当困难。 很快,宇航员就向村庄做了慷慨的自愿捐赠。捐赠品中有给学生的课本,给裁缝的缝纫机,还有给农民的拖拉机。捐赠金的分配目录中还包括一间诊所和一间书箱图书馆的运作,并有传授像怎么使种子干透,或者怎么养牛这种相关农业知识的每周课程。他自己不仅亲自帮助做一些文书工作,还给男孩子们购买了烤马铃薯的烤架、给渴望得到梳子的女孩子们买了梳子。前几天,他又收到了村民们邀请他参加捐赠周年会的来信。出于政治和安全原因,他无法调整外出时间安排,否则他就会去了。不过他所做的一切村民们都永远记得。 二、背诵短文 类型:对比说明。典例:今昔对比类。模板: More and more people rely on e-mail and mobile phones for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letters and public phones because the new tools seem faster and make work more efficient. However,this change has bad as well as good effects,especially dependence on the Internet. Firstly,as we lack enough practice,we are losing the beauty of hand-written Chinese words which express the writer better while machine words all have the same looks. Secondly,our spelling becomes worse if we rely on the machine too much. Last but not least,the PC screen does harm to our eyes. I prefer the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通假字 1. 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3.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二、一词多义 1、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4、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5、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 6、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7、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8、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于是) 9、闻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 10、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三、古今异义词 ⑴拜为上卿 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一 高一语文编写人:张素雨审定人:毕文生黄先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分析蔺相如的形象。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2、3 [学习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它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加点字音。(A级) 倨.()睨.()镬.()嘻.()觑.()渑.() 怿.()匿.()驽.()刎.()颈之交列观.()

推荐学习K12高中语文《刺客列传》导学案2(无答案)苏教版《史记选读》

《刺客列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6-8节文言实词:稍、擅、蔽、振、蹊、逮;翻译重点文句。 2.了解太子丹、鞠武、田光的形象特点。 预学案 【预学内容】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於.()鸷.()惛.()偻.行()擅.()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稍蚕食 ..之怨 3.太子丹受而舍.之 4. 太子逢迎,...诸侯 2.奈何以见陵 却行 ..为导 5.委.肉当饿虎之蹊. 6.祸必不振. 7.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 8.北购.于单于 9.偻行 ..于天下 12.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见荆卿 10.即起,趋.出 11.夫樊将军穷困 13.足为寒心 ..也 16.不知吾形已不逮.矣.. 14.跪而蔽.席 15.非节侠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2. 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3.是固丹命卒之时也 4.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3.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4.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 5.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 6. 意有所出,则长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 4.整体感知

6—8段写了荆轲哪几件事? 探究案 【重点学习】 1.在对待樊於期的问题上,反映出鞠武和太子丹怎样的特点? 2. 分析田光的人物形象。 检测案 【达标检测】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劝学导学案学生版完整版

劝学导学案学生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黄骅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劝学》 编写:王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的结构。 【知识链接】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哲学思想上,反对迷信天命,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的本性问题上,提出“性恶”说,进而更加强调教育和“礼治”的作用;在政治思想上,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王”。在强调儒家“礼治”对于人们的教化、制约作用时,也注重“刑赏”的“法制”精神,主张礼法并用。 《荀子》绝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着作,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辩论等方面,《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说文。 荀子从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 【学习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其曲.()中.()规輮.()以为轮知.()明须臾.()跂.()而望矣假.()舟楫.()者生.()非异也跬.()步()驽.()马十驾锲. ()而舍之 ()螯.()蛇鳝.()爪. ()牙 二、 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阅读并标注文本,将自学过程中质疑之处总结记录。 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 博学而.. 行无过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 、通假字 1. 可予 不。 “不”通“否”, 2. 拜送书于 庭 。 “庭 ”通 “廷 ”, 3. 召有司 案图。 “案 ”通 “按 ”, 4. 设九 宾礼于廷。 “宾”通 “傧”, 6.唯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孰 ”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 负 ① 秦贪, 负其强 (依仗,凭借 )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负 赵 (辜负,对不起 ) ③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 负 约不偿城(违背) ④ 均之二策,宁许以 负秦曲(使??…承担) ⑤ 廉颇闻之,肉袒 负荆(背着) 使 ① 秦昭王闻之, 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 使 (出使) ③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 使(使臣) 引 ① 引 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② 左右或欲 引 相如去(拉、牵) ③ 相如 引 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 君子 引 而不发,跃如也 (拉弓) 徒 ① 秦城恐不可得, 徒见欺(白白地) ② 而蔺相如 徒以口舌为劳;徒以吾两人在也(只,只不过) 幸 ① 大王亦 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 而君 幸 于赵王(宠幸) ③ 则幸得脱矣 (侥幸 ) 以 ① 以 勇气闻于诸侯;今 以 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介词,凭借) ② 愿 以 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③ 严大国之威 以 修敬也(连词,表目的,来) ④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徒 以吾两人在也(连词,因为) 5.秦自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表疑问语气。 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审查、察看。 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⑤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⑥而吾以捕蛇独存(介词,因为) ⑦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③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欢洽,欢好)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回头看)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环顾) ④三顾茅庐(拜访) ⑤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看)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趁机) ④因势利导(顺着)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书 ①拜书送于庭(国书) ②秦御史前书曰(写)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竟然) ②臣乃敢上璧(才)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就)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 ( 2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 ( 3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5)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 (6)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 (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8)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 (9)左右欲刃相如(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11)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为约定、契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姬妾今义:美女) (13)明年复攻赵(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 (15)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辞谢:古义为婉言道歉今义为有礼貌的拒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