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化因素与翻译_从跨文化角度看_红楼梦_中习语的翻译

文化因素与翻译_从跨文化角度看_红楼梦_中习语的翻译

文化因素与翻译_从跨文化角度看_红楼梦_中习语的翻译
文化因素与翻译_从跨文化角度看_红楼梦_中习语的翻译

文化因素与翻译

)))从跨文化角度看5红楼梦6中习语的翻译

单谊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与核心,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习语翻译是翻译中所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拟从习语的文化特异性这一角度来探讨5红楼梦6中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旨在通过对具体译例的剖析,来探讨习语翻译过程中应该如何恰当地处理文化因素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特异性;5红楼梦6;习语;翻译方法;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136.4文献标识码:A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n A Dream o f Red Mansions

from Cross-cultural Angle

Shan Yi

(Instit ute o f Foreign Language,T ongj 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Embodying cultural peculiarity,idioms are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language.T 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one of the hardest nuts to crack in translation.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of the idioms in A Dream o f Red M ansions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peculiarity,aiming to inquire into how to handle the cultural factors appropriately in transl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crete ex amples. Key W ords:Cultural Peculiarity;A Dream of Red Mansions;Idiom;Translation Method;Cultural Factor

世界上大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含有大量的习语,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它们都几乎三句不离习语。习语也称熟语,就广义而言,它包括汉语中的成语、谚语、格言、俗语、惯用语、歇后语和粗俗语等。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习语在其性质上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无论在语法结构上或固定搭配上,还是在特定含义上,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时一般不能随便改变其结构和含义。习语大都是一种富于形象色彩的语言手段,最适宜用来比喻别的事物。习语有的意义明显;有的富于含蓄,意在言外,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可能包含几个意思,要从上下文的具体情况中确定它的意义。习语一般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易懂易记,读来顺口,听来悦耳,因此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第15卷第2期2004年4月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ongji Universi 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 Sect ion

Vol.15No.2

Apr.2004

单谊: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2级硕士研究生

一、习语的文化特异性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谚语:Proverbs are the daug hters of daily ex perience.(谚语是日常经验的结晶。)汉语中的习语也不例外,它们是由劳动人民在实践和认识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所以,习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心理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民族的生活经验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这都会在习语中得到反映。习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最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的特色,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本文中,我们将这种文化特色称为文化特异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极丰富的习语,其中有许多是同义的或意义相近的。但是由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经验的产物,有许多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形式。若将英汉习语作一个比较研究,就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具体例子。5红楼梦6第57回中有一句谚语/千里姻缘一线牵0,熟悉该神话故事的读者会领会到此/线0是一根红线。Haw ks在翻译中留心到了该谚语的神话背景,并且试图翻译出其中的颜色。但他在译文中却用/scarlet0替代了/红色0)))/,yet if the old man under the moon hasn.t tired them w ith his scarlet thread,0这一处理反映出红色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意义。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逢年过节,处处都用这种颜色来衬托喜庆节日的气氛;在婚礼中红色更是无处不在。红色在中国是一种深受喜爱的颜色,与其有关的习惯用法更是不胜枚举:红双喜,大红榜,开门红,,而英语国家中正好相反,红色代表的是危险和警告,它往往出现在交通标志上,有时也表示负债,习语/be in the red0即是债台高筑的意思。基于这个原因,红色虽然在汉语中表示吉祥,Haw ks在译文中还是未用/red0,而用/scarlet(紫色)0一词代替。英语中/scarlet0与汉语中/红色0有着相当的意义。同/红色0一样,/scarlet0也经常带有地位高贵,官职显要的意味,还有热烈之意,很契合原谚语的语言色彩。由此可见,两国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决定了英汉习语的不同民族形式。

又如中英两国人民都有养狗的习惯,但英汉两民族人民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在我国,一般人在心理上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把它用作贬义,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例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5红楼梦6第81回中有一则习语:/(王夫人说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里个个都像你大姐姐做娘娘的呢?0杨氏夫妇将其译为:/Marry the cock and follow the cock.Marry the dog and follow the dog.0在此例中,通过用狗作比喻,中国古代女子在婚姻上的被动地位和夫为妻纲的束缚可见一斑。

英国人一般对狗有好感,认为它是人们的/忠实可靠的朋友0,英语中有大量关于狗的习语(Ca-nine idioms),其数目远远超过汉语中关于狗的习语。其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影响而含有贬义外(例如,5圣经6把狗当作龌龊下贱的动物,英语中Go to the dogs这个习语作/堕落0、/灭亡0等解释,就是受了5圣经6的影响),其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例如,

a clever dog(伶俐的小伙子)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dog-tired(非常疲倦)

sick as a dog(病得很厉害)

这些都是英国人民经年累月地精心观察并掌握这种动物的生活规律的结果,都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

综上所述,习语是不同民族生活经验的产物,具有文化特异性。

二、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富于表达力的因素。不仅各时代的作家在文艺作品中广泛地使用习语,我们在科学和政治论文中以及其他应用文中也经常不断地遇到习

114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

语。不应仅仅把习语看作翻译文艺作品的特有问题,而应该把它看作翻译中极重要的一般语言问题之一。习语的翻译困难重重,常常需要译者殚精竭虑,采取细针密缕的态度。翻译而成的目的语形式能否使原文化的宝贵遗产为新文化的读者大众所接受,这常常是令译者一筹莫展的问题。因而,习语的翻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习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因而,习语的翻译要处理好两种文化的矛盾。实质上,习语的翻译就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处理由原语的习语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的问题,处理文化差异成为习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5红楼梦6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习语。这为在习语翻译中讨论如何处理文化特异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拟通过对5红楼梦6中部分习语翻译的分析,谈谈如何在翻译中恰当地处理习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的问题。

1.翻译方法

综观几个不同的译本,5红楼梦6中常用的习语翻译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直译保留形象。鲁迅先生曾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0。1鲁迅是主张直译的,他所谓的/保存着原作的丰姿0,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在表达原文内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文的形式、风格与文体特点。由于一国语言中的习语最能直接反映该国民族文化、传统等各种特点,民族色彩很浓,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

难道舅舅是不知道的,还有一亩地,两间房子,在我手里花了不成?/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0,叫我怎么样呢?(曹雪芹,5红楼梦6,第24回)

As you know better than anyone else,uncle, that I didn.t have any property or land left after my father.s death,w hich I squandered.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 ife can.t cook a meal w ithout rice. What do you expect me to do?(Translated by the Yangs.)

/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饭0即常用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0,直译为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 ife can.t cook a meal w ithout rice.译文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形象比喻,完全能为译文读者所接受,使他们获得了英语对等成语/You can.t ma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0同样的效果。由此可见,如果英文读者能和中文读者一样,从汉语成语的生动比喻中获得正确而生动的形象效果,便可以采用直译传达形象法,以保留原作的/情调0和/风姿0。

必须强调的是,直译法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直译法的使用不但有助于保留原著的民族形式,并且可以促进民族间相互引进不同的语言表达法,可以促进民族间文化的交流。直译法是习语翻译中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

(2)直译加注,传达形象。在有些情况下,仅仅直译并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象,必须加注才能充分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0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是更是可厌。0(曹雪芹,5红楼梦6,第34回)

/Can this be another absurd maid come to bury flow ers like Taiyu?0he wondered in some a-musement.0If so,she.s-Tung Shih im itating Hsi Shih.*,w hich isn.t original but rather tiresome. (Translated by the Yangs.)

*H si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 dom of Yueh.T ung Shih w 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 itate her w ays.

为了再现原语风貌和充分传达原语文化,译者把/东施效颦0译为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又斟酌译文的需要,另外加上了上述简单的注释。

笔者认为,一方面直译法能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形式、意义和精神,另一方面,加上注释能有效地补充原语的有关文化背景,向读者传达原语文化内涵。这种译法应作为习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以便再现原语的风貌和文化。为了保留原作的风姿,如实传播原语文化,直译加注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3)直译加意译。有时为了更确切、更有效

115

第2期单谊:文化因素与翻译

地表达原意,译者可以同时使用直译法和意译法来翻译习语。

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0 (曹雪芹,5红楼梦6,第16回)

Hsueh Pan is another of those greedy-guts w ho/keep one eye on the bow 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0(Translated by the Yangs.)

俗语/吃着碗里的瞧着锅里的0形容一个人贪婪成性,译成/keep one eye on the bow l and the other on the pan0,其中keep one eye on是/吃着0的意译,其余部分为直译,并用greedy-guts剖析出这个习语的本质内涵。本例是兼用直译和意译的产物。笔者认为,此方法不失为一种灵活处理的好方法,因为它依然能保留原文的形象和文化。

(4)同义习语借用法。众所周知,文化一方面具有特异性,另一方面又有普遍性。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而在表达这些相似内容时,确实存在一些同义习语。这些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应的,它们不但有相同意义或隐义,并且有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或比喻。在习语翻译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同义习语。

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功课可以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曹雪芹,5红楼梦6,第9回)

I know they say you should give your whole heart to study,but don.t overdo it or you.ll 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 and your health w ill suf-fer.(Translated by the Yangs.)

译者借用英语同义习语/bite off more than you can chew0来表达/贪多嚼不烂0,双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象上都一一对应,并且隐含意义相同,比喻形象相似,这都是十分巧合的。这种译法既能符合译语表达习惯,又能保留原作的/风姿0,是一种成功的翻译方法。

也有一些汉语习语和英语习语双方所用的比喻很不相同,直译后如同隔靴搔痒,效果很差,或容易引起误解,以辞害义,此时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用英语同义习语来表达。

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不及,少不得更使个/金蝉蜕壳0的法子。(曹雪芹,5红楼梦6,第27回)

Well,it.s too late to hide now.I must try to avoid suspicion by throw ing them off the scent. (Translated by the Yangs.)

此句中/金蝉蜕壳0可谓难译,若直译,外国读者恐怕会莫名其妙,无法理解。译者借用英语习语to throw somebody off the scent来表达,所用比喻完全不同,意义却十分吻合,都作/用计脱身0解。这个英语同义习语的形象很通俗简朴,无突出的民族色彩,借用后在译文中并不引起时间、地点和条件的矛盾,不会损害原作的完整性,却有助于原作思想的忠实表达,便于外国读者理解。同义习语借用法是简单、有效、可行的习语翻译方法之一。

(5)意译法。有一部分习语含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有的习语在字面上就含有中国古代人名、地名,有的出自寓言或历史典故。对于这一部分习语,字面翻译是无法为外国读者所理解的。如果加上许多解释性文字,就失去了习语精粹的特点。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真正的内涵。

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而/助纣为虐0,讨好儿。(曹雪芹,5红楼梦6,第9回)

In turn for money and g ood meals from Hsueh Pan,he had not checked his disgraceful behavior but actually abetted him in order to curry favor. (Translated by the Yangs.)

本例中/助纣为虐0是有典籍出处的成语。/纣0是商朝末代暴君,本成语以暴虐无道的国君作比喻。沿用至今,人们使用时只想到其意思是/帮助坏人干坏事0,至于/纣0为何人,谁也都不感兴趣。英译时通常也没有必要用直译法来介绍这个历史人物。若直译为To aid and abet King Chou in cruel deeds或To help Chou to be ty rann-i cal,而不另加注释来说明历史背景,外国读者仍会看不懂,并且还与译文整体不协调,因而将其意译为/abetted0。

有些习语根本不能按照字面直译成英语,有些习语虽然能够勉强直译,但是直译后累赘松散,与译文整体不协调,效果不佳。如果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来表达,译者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

116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

茗烟又嘱咐道:/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0(曹雪芹,5红楼梦6,第23回)

/Don.t take them into the garden,0M ing-yen w arned him./If they w ere found I.d be in serious trouble.0(Translated by the Yangs.)

/吃不了兜着走0为歇后语/吃不了兜着走)))吃不消0的前半部分,不好按字面直译。译者结合上下文,将其译为be in serious trouble,而舍弃它的字面意思及其形象比喻,求其神似。

笔者认为习语互译的基础是含义相同,内涵一致,所指相同,这样才能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译入语的习语来翻译原作的习语。意译法尽管字面上看来有些出入,甚至大相径庭,但是实质含义仍然一致,互相吻合,可谓殊途同归。

2.英汉习语与文化的对应类型

习语的文化特色,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英两国地理环境迥异,有不少习语反映其不同的特点;两个民族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观念,也无不生动、形象、活泼地反映在习语中。有时,两个民族具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某些习语表现出相似的文化特征。但是,这仅仅占习语的一小部分,绝大部分的习语则表现出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

综观上述几种常见的习语翻译方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英汉两种语言进行交际时,习语在表现文化特征方面,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对应型,半对应型和非对应型。

对应型是指,有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形象上,都是十分一致的。这源于双语文化上存在的某些相似之处。表达这些相似之处的文化特点的习语,在语义和形象上就巧合地彼此对应起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用一种语言的习语来翻译另一种语言的习语,即上文提到的同义习语借用法;或者用直译法保留形象,或直译加注以传达原文形象。

由于英汉语习语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又分属不同的语系,因而,对应习语在两种语言中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习语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只是部分对应的或者是毫无对应之处的。

在半对应的习语中,有的意思相同,修辞手法却不同,因而形象也不一样。有的意思相近的习语,却用于不同的上下文或场合中;有的只是字面意义相近,内涵却相去甚远,而且还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所以它们只是部分地表达出相应的文化特征。此类习语在翻译时,有的可以借用同义习语,但更多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非对应型习语,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用法或文化特征上都毫无共同之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含义和用法,表达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类习语仅在字面上相似或相近。遇到此类情况时,必须特别谨慎,切勿望文生义,仅看到形式上的一致或相似,而忽视了内容的差别,随便把貌合神离的英语习语当作同义习语来加以借用,这样必然译一错一,译十错十。而应该避免直译,弄清其文化内涵和实际含义,根据上下文适当处理,以意译为主,先达意后传神。

三、结束语

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因为来源不同,它们无不表现出各自的文化面貌、习惯和特征,它们不是受文化制约,就是为某一特定文化所独有。在此文化里习以为常的说法,在彼文化里就可能是一个空白。同样,在此文化里是这种表达,在彼文化里就可能是另一种表达方式。翻译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习惯和特点。实际上,人们很难把习语里包含的所有成分,从表面形式和意义到深层文化特征,全部都保留在一个译文中。可以说,文化的多样性限制了习语的可译性。换言之,习语翻译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这个范围随着习语对该文化的附着程度的不同而伸缩变化。凡是那些对文化传统依附程度大的、文化色彩浓厚的习语,翻译中就大多只能/译义0,难以/译味0,只能/脱胎0,不能/换骨0。

习语虽有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但是没有一定的公式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式可以套用,往往同一个习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就必须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作灵活的处理。这就要求译者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

117

第2期单谊:文化因素与翻译

要有丰富的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从而得到处理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最佳方案,以适应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首要矛盾,而习语翻译则是理解和表达这一矛盾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突出表现。笔者认为在习语的翻译中,应坚持/直译为主,其他方法为辅0的原则。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其中最显著者有三:/一、保留鲁迅所说的原语文化的-情调.和-风姿.,使读者感到新鲜生动;二、充分传播原语文化,扩大读者的知识视野;三、更加有效地促进文化交流,以丰富和提高民族文化0。o

总之,/译无定法0,习语的翻译方法也是一样,译者应根据所译文章及习语的具体情况做到灵活处理,尽量使译文与原文在语言感染力上保持一致,各种翻译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于心0,切忌死译、乱译或不负责任的整条漏译。

注释

1鲁迅:5且介亭杂文二集6,5鲁迅全集6(第六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80页。

o刘重德:5文化#语言#翻译6,5外国语6,1992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柯平:5文化差异与语义的非对应6,5中国翻译6, 1988年第1期。

[2]谭载喜:5文化对比与翻译6,5中国翻译6,1988年第5期。

[3]穆雷:5从接受理论看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6,5中国翻译6,1990年第4期。

[4]冯庆华:5实用翻译教程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

[5]胡文仲:5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6,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6]刘重德:5文化#语言#翻译6,5外国语6,1992年第4期。

[7]王福祥、吴汉樱:5语言与文化论文集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8]张培基:5习语汉译英研究6,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年。

[9]曹雪芹:5红楼梦6,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10]Hsien-yi Yang、Gladys Yang:A D ream of Red M ansions,Beijing,Fo reign languag es Press,1978.

[11]David Hawkes:T he Story of the S tone(in f iv e v olumes),Oxford.P enguin Boo ks,1973.

(责任编辑:王松涛)

118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e35167880.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最新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 译

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赵万哲 (河南省南理工学院外语系, 473006) 摘要:本文探讨了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相应的翻译技巧。指出习语的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在充分认识理解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的基础上,体现出民族特色,达到最佳文化交流的效果。 关键词:习语翻译文化内涵 习语,也称习惯用语 (the idiomatic phrases),它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和短句。习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不同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即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文化交流。 1.在翻译中使用归化法处理文化和语言的相通性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当代,不同国家民族的生活和思想观念都有相似之处。有时一种语言和另一种语言中类似的成语和词组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结构上几乎完全一致,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相通性。就英汉两种语言而言,表达方法不谋而合之处就很多,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an eye for an eye ,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to sit on pinsand needles”如坐

针毡,“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双鸟,“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yet the sea is not full ”百川归海而海不盈,等等,我们都可以用归化法,根据其字面意思找到在另一语言中相似或相近的对等习语,比如中文中的“雨后春笋”因英国不产笋,故可借用英语短语like mushroom ,“隔墙有耳”可译为 walls have ears ,“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红运” good luck,“爱屋及乌”love me , love my dog ,“旁敲侧击 beating around the bush等。 2.在翻译中使用异化法处理习语内涵的文化差异性 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习语的涵义是指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该习语承载的文化涵义也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语境中将产生特殊的含义,因此这些习语的翻译实际上就是把原语的“形”和“神”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即传达原习语的真正文化意境,翻译中的异化法就是把一种文化及语言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其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一种文化及语言,不仅为后者带来了全新的成分,而且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促进它们之间的融合。 (1) 民族心理差异的影响使习语翻译中的异化法成为必然。 不同的民族文化必然导致形成不同的民族心理,这种民族心理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文化背景,维妙维肖地传递真实的信息。如,

中西文化的差异及其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2 从《嘉利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3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4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 5 从电影《弱点》看美国的家庭教育 6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7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8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 9 《荆棘鸟》中主要女主人公爱情观比较 10 从《马拉喀什》和《射象》看乔治?奥威尔散文的艺术风格 11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12 佛罗多与亚拉冈:悲剧虚构型模式中的低模仿英雄与喜剧虚构型模式中的高模仿英雄 13 The Exploration of Tragic Fate of Tess 14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 15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6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17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18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 19 从女性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性人物性格特征 20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21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22 对《野性的呼唤》中的狗——巴克的分析研究 23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24 从目的论角度讨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 25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26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 27 中国菜名翻译的技巧与准则 28 “冰山理论”在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29 Study of Themes of George Bernard Shaw’s Social Problem Plays 30 《老友记》中幽默的翻译 31 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外宣材料英译 32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33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34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35 从电影作品分析英语外来口音的现象 36 中西方诚信文化对比 37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 38 A comparison of values of money between Scarlett and Gatsby 39 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 40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4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42 Analyzing Translation of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Intercultural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法

关于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及处理方 法 "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习俗差异思维模式审美观 论文摘要: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历史、习俗、思维和宗教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译者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Nida说“翻译是在接受语中制造出原语信息的最近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模式的交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历史衍变的产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信息传递的工具,地位举足轻重。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这些文化差异导致英汉表达法的不同。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就要洞察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的差异时,译者就要仔细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以传递原文中真实的文化信息。 1.1 历史文化差异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而成。不同的历史渊源使各民族间形成了相互不同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方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孕育了丰富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和鲜明文化个性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如“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家喻户晓,他是智慧的象征。但西方人未必知道他。若直译为“Three cobbles equal Zhuge Liang.”译文读者就会很迷惑,因此,应采取直译和增译相结合的方式,译为“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ge Liang the mastermind. ” 或者采用意译的方式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与英语中的“Two hands are better than one.”相对应。 西方也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如Achilles’ heel、Penelope’s web、a Pandora’s box等。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深远的影响。英美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上的一切都是按上帝的旨意安排的,翻译时应注意。如,《红楼梦》中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Hawkes 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于上帝。)这就把刘姥姥的宗教错认为是基督教了。杨宪益的翻译“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则更为贴切,更符合刘姥姥的信仰。 1.3 习俗差异 风俗文化是指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由民族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文化。中国人见面寒暄多问“你到哪儿去?”“你干什么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 “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 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与此相反,中国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摘要】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缺少了习语,语言将会变得索然无味。习语在语言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写作或演说中适当地使用习语将会使篇章增色,加强语言的力量使语言更形象。奈达曾说过,习语是比任何非习语更具冲击力的表达,它带有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识别特征。习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写作和演说中,如在文学作品中,在科学著作中,在政治演说中,甚至在美国,习语都成为辩论中唇枪舌战的武器。美国第16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他一篇著名演说中引用了圣经里的一句话:“互相分裂的房子无法站立。”来号召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反对黑奴制度,停止战。美国人对圣经的容都很熟悉,他们为此深受感动。林肯废奴运动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既然习语在语言运用中有如此重要地位,那么恰到好处地翻译习语将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中英不同的文化使得英汉习语在表达上有很大差异,也使得翻译中容易产生误译,因此加强对英汉习语文化涵差异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探讨英汉习语文化涵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意译法、意象转移法、增删法。 【关键词】习语;文化;习语翻译 【Abstract】 Idioms, having universal appeal, are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essence 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anguage. Without idioms language would become dull and dry, whereas an appropriate use of them in speech and writing will add much to variety strength and vividness of the language. Idioms usually carry more impact than none-idiomatic expressions because of their close identifi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culture. Idioms are widely used in almost all kinds of speeches and writings: they can be found in literary works, in scientific and political articles; even debat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are often interspersed with idioms which become verbal weap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argue against. The 16th US President Abraham Lincoln once quoted an idiom derived from the Bible: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in one of his famous speech, calling o n people to fight against slavery and Civil War. American people, who were familiar with the Bible, were greatly impressed and Lincoln’s antislavery campaign at last yielded fruitful result. Thus idioms hol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language use, an adequate translation of idioms is not only helpful but also essential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brie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s embodi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the culture in understanding and rendering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Key Words】 Idioms; culture;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1. Introduction Cultural studies have currently been prevailing in the west. And talking about cultural studies has also become a fashion in the circle of present Chinese culture and academia,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Accordingly,

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目录

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从习语的概念开始理解,分析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承载着语言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得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习语是文化的精华,反映国家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不应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应是文化的交流。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年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 【关键词】习语文化内涵翻译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cept of idioms,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its analysis idiom translation methods, idioms bearing the language culture connotation, has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guage is the carrier of culture, a kind of any language reflect and its related culture, a national language inevitably will reflect the national culture. Idioms is the essence of the culture, reflect the local custom of the buying country, it as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is bearing the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should not just two kinds of language, the more should be a simple conversion cultural exchange. Translation of idiom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se years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ioms of mistakes is caused by cultural factors. Culture affects all aspects of the idioms, not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cannot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Idioms Cultural connotation Translation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除了通晓两种语言文字之外,还必须深刻理 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本文拟从文化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突破口,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文化差异较大的语言现象提出建议性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翻译 根据《现汉》,“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 / ∽水平。 而美国1974年出版的The New World Encyclopedia给“Culture”一词下的定义是:It is the totality of the spiritu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ttitudes shared by a group, including its tradition, habits, social customs, morals, laws and social relations. Sociologically, every society, on every level, has its culture. The term has no implications of high development.对比这两种定义,不难发现中国人与英美人对“文化”的理解不是完全相同的。英语的Culture定义排除了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低,它只强调艺术、文学、观念、习俗等精神财富,而汉语的“文化”则包括“物质财富”。 据上所述,文化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发展能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文化要靠语言来传播和继承。作为记录人类思想和历史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而翻译就担负着在语言和文化中进行转换、促进交流的重任。正如刘宓庆(1995,316)所说:“语言中几乎处处有所谓‘文化符号’,留待译者‘解码’(decoding)。”在翻译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中的文化符号进行解码。这些文化符号源自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只有悉心分析,敏锐观察才不会有所错漏。在解码之后,译者还需用译语将原文的文化信息重新编码。这一过程则更为不易,要求译者对译语语言和文化有精深通透的了解和把握。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面对的却是两大片文化。(1984:34)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因此,在翻译工作中,译者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两种语言达到真正的交流。尤其是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这方面的知识更加重要。由于这一问题的广泛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要进行全面探讨是不可能的。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下论述:

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探讨其翻译策略

从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探讨其翻译策略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形式简洁、内涵丰富。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不同语种的习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征。因此,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的难点。本文旨在从揭示文化内涵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方法。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归化法或异化法,或者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保证信息量的传递,同时,避免文化冲突的产生,使翻译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标签:英汉习语文化内涵归化异化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其根本目的是使一种文化能够充分地借鉴和吸收另一种文化的异质成分,以丰富自己。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丰富多彩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典故等。它们不仅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妙趣横生,而且表达精炼、富有哲理、韵律铿锵。许多习语具有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丰富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由一定民族的现实环境和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贴切地传递习语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其文化内涵适当对接,才能真实地再现原文面貌。 二、英汉习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与差异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一)地域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最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地域文化。而习语的产生与人们劳动和生活的地域密切相关。比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捕鱼和航海业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往往与船和水息息相关,因此也就衍生出了大量的和船、水相关的习语。如“clean the deck(扫除障碍)”“trim the sails to the w ind(顺势前进)”“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发图强)”等等。而汉民族是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狩猎、耕种和土地,因此,也就有了“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大量的跟狩猎、种植相关的习语。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英语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说“挥金如土”了。又如,从地理方位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多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在春天到来时多刮东风,因此在汉语中,“东风”即指“春天的风”,所以有像“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描写春景的句子;夏天很炎热,就会说“赤日炎炎似火烧”。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本文从思维模式、价值观念、文化风俗、地理环境等方面论述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英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要将某一民族的语言及文化传播和扩散到异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借助翻译。因此,文化、语言同翻译三者之间处于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英汉民族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在地域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使得英语和汉语在应用中出现很多差异。 一.思维模式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的,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位。西方人认为整体是由个体构成,思维时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例如: (一)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2)聪明用功,3)成绩优异,4)而语文程度不足以达意,5)甚至写一封信亦难得通顺,6)问其故则曰其兴趣不在语文方面。倘若完全按原文的句法特征将其译成英文,可能是: (二)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2)Bright and diligent,3)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4)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5)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6)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请看张培基先生的译文: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英语的从句前必须根据其语法功能用when, where, who,that, an等表示关联词将其与主句衔接起来.这也是汉语语法隐含性(covertness)的一种表现。而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overtness),体现了英美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方式。 二.价值观念的不同 西方人空间对抗感很强,特别注重个人空间,也称“个人隐私”(privacy).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涉。所以,英美人的话题常从无伤大雅、公开性的天气谈起,年龄、收入、体重等都是很敏感的“privacy”。在个人隐私方面,中国人的观念比较淡薄,因此常常引起cultural shock。 这种不同还表现在对待其它事物方面,比如在中国人眼中龙象征着吉祥、权威、高贵和繁荣,“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马精神”都带有褒义色彩,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IdiomsTranslationfromCulturalPerspectives

从文化角度看英汉习语翻译 Idioms Translation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s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ransl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f which idiom translation takes a great position. Idioms are the fruits of human culture, which reflect the culture in return. It is a big concept, which contains set phrases, sayings, proverbs, slangs, colloquialisms and enigmatic folk similes. Idioms come from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from history, religion, poetry, literary quotations, daily life, etc. It is the point that idiom covers a rich information of its society and culture that makes the translation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of others, for it requires a better grasp of both the technique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background of its target language, including its culture, history, religion, society, etc. With a view to having a better master of idioms translation, in this thesis I will talk about the techniques of idiom translation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by the means of comparing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images. This thesis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dioms translation,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diom,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s, formations, categor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makes a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images, introduces the techniques of idioms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and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 of this thesis and gives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 idioms; idiom translation; culture; technique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深入探讨 [摘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上都各不相同,因此许多事物的形象在不同的语言中就有差异[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归化;异化 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这就是说源语信息的再现应是翻译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其次考虑译语中选择最适当的对等语。 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远的历史。有人甚至认为,欧洲文明源于翻译,罗马帝国,下至今天的欧洲共同市场。都要靠翻译来进行国际贸易。有人说,用古希伯来语写的《圣经》和用阿拉伯写的《福音》,如果没有先译为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又译为中世纪和近代诸语言的话,2000年来的犹太基督教文化就不会产生,因而欧洲文化也不会出现。自翻译《圣经》起,将近2000年来,欧洲的翻译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 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是由各自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积淀而形成的。英汉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因此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必然有差异。即使是在同一种文化下。也会出现不同的亚文化,所以说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是这种差异也包含着相似性,也并不排除完全重合的情况,否则翻译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说不同民族在文化上是“绝对歧异,相对相似”,正因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dragon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最初的翻译者就把两者基本等同起来,比如,中国龙取蛇身,而dragon在西方其实就是大蛇serpent,这是其一;其二,两者均为虚幻神化之物。然而究其文化根源,正如本文开篇所述,两者在本质上实乃截然不同。因此,在翻译这类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时。我们就必须慎之又慎,在归化异化等翻译手法中寻求最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所谓归化,即归化翻译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是指抓住原文语用意义,从目的语中选取与原文语用意义相同的表达来翻译。而异化,也就是异化翻译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则是保留原文的表达结构和表达方法,甚至包括形象,将异国文化的表现法介绍到目的语中转换方法。 一般说来,归化翻译法侧重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实质上是将原语文本纳入到目标语文化体系框架下进行转换,最大限度地打破文本的地域性。使得译文容易为目标语读者理解和接收,然而,“归化”是将一种文化中的独特成分转化为另一种文化中人们所熟悉的内容,表面上避免了文化冲突,实现了文化的交流,实际上这样就往往造成了对原语文化的损害,从而不利于文化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因为不同文化拥有的共核非常小,那么文化间的空缺和不对称(包括相似部分)就占主体地位。所以译者在翻译中就不可避免的经常使用“异化”。虽然异化翻译法可能会由于文化上的空缺导致暂时的不可理解或难于接受,但是从长久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