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学案】2.2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

【导学案】2.2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

【导学案】2.2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
【导学案】2.2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预习指导】

预习教材观摩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学习目标】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使用说明】

1、根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知识点并作适当标注。

2、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入“我的疑问”处。

【重点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预习案】

【情景导学】

读图思考

(1)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

生什么变化?

(2)BC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

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预习自测】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读图,完成1~2题。

1.亲临海滨地区体验海陆风,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

A.海滨城市白天多出现云、雨和雾;夜间以晴朗天气为主

B.长发女郎夜晚面向大海,长发朝向内地方向飘起

C. 陆风风力一般弱于海风

D.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一定作用

2.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 )

A.2~3时B.6~7时

C.14~15时D.21~22时

3.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课堂活动案——小组合作探究】

【情景构建】

【合作探究点1】

海陆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1)假如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2)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合作探究点2】

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1)什么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合作探究点3】

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

向。

四川巴山为何多下夜雨?这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呢?

【课后活动案——巩固练习】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面为我国某地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B.全球性大气环流

C.温室效应D.季风环流

2.白天,“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____,乙地__________,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D.电子厂

(7)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填“白天”或“黑夜”)。【我的疑问】

大气的热力作用习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 ) 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 ④白天太阳辐射强 ⑤云层厚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2.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 .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 .多云比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D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4.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 .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 .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 .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5.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 .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 .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 .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A .7日 B .10日 C .12日 D .17日 10.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 .3日 B .6日 C .11日 D .16日 1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 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据此回答14~15题 14.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 可能是

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

热 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热力环流知识,结合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理解单圈环流的前提条件,绘制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2、 通过回顾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球自转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并能够绘制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3、 通过读图,理解风带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应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撒哈拉沙尘挽救了亚马孙地区 在一般人眼里,漂浮在空气中的沙尘除了给人带来烦恼外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惊奇地发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暴雨每年都从土壤中冲走大量矿物质。然而,正是从5000千米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刮起的沙尘,不断跨越大西洋,将携带的矿物质补充到亚马孙地区,才保持住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 1、 热力环流回顾 请完成右图, I) 用箭头标上气流运动方向, II) 在圆圈中填入近地面气压状况 III) 在方格中填入高空气压状况 由于地面 不均,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从而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这一气压差异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 大气环流 概念: 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之间产生 差异,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导学案.doc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 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 还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 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 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BA′B′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B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合作小结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气温:在水平方向上,气温高气压。 2、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受热 , A'B' A B C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设计 【课题】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教材版本】旧版人教版 【授课时间】2011.10 【授课班级】高111班 【主讲】秦宏亮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作为大气知识的第二个内容,在学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后,学生对于大气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课主要是讲大气的热力状况,教材分三部分进行讲解,首先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旧版教材和新人教版有所不同,内容比较详细,在新人教版中则省去这一节的内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在教材中讲解的比较仔细,对于散射还有图片进行说明,图文结合比较生动形象;大气的保温效应和新人教版中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有些相似,主要是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大地这两个过程,只是教材没有把图给画出来。另外还有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让学生很直接的知道大气对于我们地球的作用,促使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形成;第二个内容,教材还讲到了全球的热量平衡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自然的平衡还有受人类活动的导致的不平衡。在活动板块,用有大气的地球和没有大气的月球相比,凸显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还举例说明大气的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应用,让地理更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并且记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三种方式,以及大气各成分对太阳辐射 不同波段的作用。 2.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并能画图分析各过程。 3.知道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了解大气对地球的重要作用。 4.理解全球的热量平衡是如何形成。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和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大气的温 室效应等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016会考2.1(3)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 热 冷 A 、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 、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左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 是 ,属于 作用,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C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动原因: 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B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C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 ___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2课时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热力环流的动态形成过程,明白地表冷热不均是形成热 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2、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3、培养学生运用热力环流基本表现形成的形成原理来辨别事物 的真伪,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学习安排】 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 【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1、热力环流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30页,画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 【探究二】热力环流的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并思考相应问题 A海陆风 问题1:听《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海陆 海陆

B 、山谷风 问题2、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问题:巴山为什么下的是夜雨? C 、城市风 1、下列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课后练习】 1、下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 图。回答 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 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 段来拍摄该情境 A.18时—次日7时 B .7时—当日16时 C .16时—次日8时 D .6时—次日18时 A 城区

2、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烟雾总是上升且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飘散,这是因为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由于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 3、下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读图回答: (1)判断风向:风从吹向。 (2)从昼夜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 从季节看,这种风一般出现在。 4、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 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 (2)A、B两地受热的是,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冷却的是,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是。 (3)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学习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难点一:低纬环流的形成 难点二:极锋附近气流情况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绘图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热冷 【自主学习】 A、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④也属于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C、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B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C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___ 【课堂练习】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力环流导学案

热力环流导学案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预习案: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 高空的气压(海 拔越高,气压越低)。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 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 压区流向 压区(类似水往低处 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 ,空气冷却会 .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 (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 (上升、下沉)运动。 5、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 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学习案 一、读图思考 (1)A 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2)BC 两地空气下沉,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3)这样,ABC 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 是水平的吗?如何变化? (4)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二、:读图讨论回答, 图中黑色实曲线为等压面,虚线为某一等高面 1、根据地面状况和等压面弯曲特征, 判断图中虚线附近为高空还是低空。 2、比较A BA′B ′四点气压大小。 3、补充相对的另一条等压面,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4、判定A 、B 两地可能的天气状况 A'B' A B C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③只出现在晚上 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得收入主要来自③ D.近地面大气得热量主要来自② 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得比较,正确得就是() A.青藏高原得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得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 C.四川盆地得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得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 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得根本原因就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得差异 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得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得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得。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得时间可能就是( ) A.9:00—10:00 B.21:00—22:00 C.7:00—18:00 ?D.13:00—14:00 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 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 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 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得点就是( )

A.a ?B.b C.c?D.d 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 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得 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得气压带被大陆上得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塔里木河断流 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回答11~12题。 11.此时,图示半球得季节可能就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12.受海陆分布得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得就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3题。 2.该地得空间位置可能就是() A.北半球;近地面 B.北半球;高空 C.南半球;近地面?D.南半球;高空 3、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得高空,则此时上海得天气状况为(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阴雨连绵?D.炎热干燥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 【温故】 知识回顾: 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它是_______的最简单形式。 ⑵、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⑶、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是如何弯曲的。 ⑷、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⑸、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⑹、近地面、高空风向受力有何不同。 ⑺、风力和风向的判断方法。 2、知识链接: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知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形成规律。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运用图表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存在温差,会形成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之间的闭合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 圈② 圈③ 圈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A 为④ 带 ?????C 为⑤ 带E 为⑥ 带G 为⑦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⑧ 带D 为⑨ 带F 为⑩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知识运用: 案例研究: ①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成因相同吗?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吗? ③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降水?与赤道地区降水是否相同? ④南北半球低纬度与高纬度风向是否相似? 自主练习: 1.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D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那个方向飘扬(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3.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 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 纬80° 附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 A. 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B.北半球夏季向南移,冬季向北移动 C.南半球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D.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 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纬度地区 C.南北纬度40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 (3)当堂质量检测: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 .地转偏向力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热带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并初步了解这些现象对环境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一)、概念 1.气压: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的重量,单位为百帕(hpa)。在同一地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2.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3.热力环流: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A B C A B C A B C 1010hPa 990hPa 970hPa 950hPa 〖归纳〗:近地面→气流→同一水平面产生→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活动1〗 读上面“热力环流图”,思考下列问题: ⑴.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⑵.近地面温度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近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压;温度低的地方,气压。 ⑶.同一地点,高空的高压与近地面的低压的实际气压值哪个大?高气压、低气压是指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⑷.找规律:①等压面的弯曲有何规律?②同一地点,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有

何规律? 高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低气压等压面向 处弯。 二、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海陆热力环流(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活动2〗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 ⑴在图a 和图b 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⑵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⑶在图a 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 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 ⑷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2.山谷风 在山区,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增温,使邻近坡面的空气因受热较多而比同高度的空气温度高;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山谷风因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匀而引起的热力环流。

必修1 2.1大气的热力作用、热力环流

学案12 大气的热状况 一、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图中①为区,②为 区,③为区, 太阳辐射能量约50%集中于区, 可见光可以分为: 、橙、黄、绿、青、、 二、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1、削弱作用 在三种削弱作用中,作用最强,作用次之,作用最弱。 2、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原理: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最大能量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 根据物体辐射原理:太阳辐射为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被削弱过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后使地面增温,地面升温以后放出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图中①为辐射,由于它属于波辐射,它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和吸收。大气吸收以后会升温,放出大气辐射。 大气还大地:图中②为辐射,对地面起到作用。 三、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意义: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能 白天的近地面气温,使白天不至于过高,夜间,大气的作用能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使得气温不至于过低。从而了气温的日较差,为生物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四、练习 1、完成下列“大气的热力作用”中有关知识的框线联系图。 a. , b. , c. , A. , B. ,C ,D. . 2、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短波辐射 C.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4、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5、试利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原理解释自然现象: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作用。 (2)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明亮:作用。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作用。 (4)夜晚多云时比晴天高:作用。 (5)人造烟雾的防冻原理:作用。 6、读“大气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过程的名称: A. , D , E . (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臭氧、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部分。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字母) 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 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 (4)因吸收地面辐射被称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是气体。 7.人类活动不断地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将会使() A.太阳辐射减弱 B.太阳辐射增强 C.气温升高 D. 地面辐射作用增强 削弱作用形式参与削弱作用的 大气成分 特征上图中 的字母 有无选择性 反射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越厚,反射越。选择性 散射空气分子、细小尘埃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容易被散射 选择性 吸收平流层。吸收波长较短的选择性对流层和吸收波长较长的

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oc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环流的影响 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3、从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典型的气候类型。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变化 ?t自主学习】 1.前述大气环流是在假设大气是在的运动规律,但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匀, 受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 2.气压带在南半球(特别是30。S以南)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原因:这是影响的结果。 ?【合作探究】 1.根据教材P40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下图圆圈中填上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 一年中,夏季气温: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海洋比陆地。

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低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高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请在下图中画出1月份(冬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2.请在下图中画出7月份(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小结: 东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南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东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练】 L.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 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2.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3.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 成的是() A.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 B.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 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 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月季风图。E的风向 为,F的风向为o (2) A、B、C三地中,为低压区的是o (3) E季风的成因是。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全球共有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极地高气压带。 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2个副 4、结合课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 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根据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 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 4、读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 (1)什么是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所以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自主检测: 必做题 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C)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D.高压仅保留在陆地上 3.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定稿版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 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 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 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 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 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 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 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大气环流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课题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1、热力环流的形成。 2、气压、气温的高低比较。课型课时 [上节回顾]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2、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练习](2013北京文综)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2013安徽)图9表示我国 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3题。 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3.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课海拾贝/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探究案 1、海陆风: (1)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3)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2、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1)、什么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3)、与海陆风比较,城市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郊郊 A 城区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必修模块一第二章第一节题目: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及分析】 新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目标分析: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关于三圈环流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析和推导。这部分内容既是这节课的核心,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假设——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前几节课逻辑推导能力的培养和紧密联系实际的分析过程,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新认识和新的心理准备。但仍有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并缺乏小组交流意识和协作精神。【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是课标的要求。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不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对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这些结论包括在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 过程与方法: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实际,是简化复杂问题,探索其规律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推导过程的逻辑的严密性,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的、而联系和运动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它不仅是课标明确要求的内容,更是下一节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前提,而气候因素又是自然环境中活跃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教学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作为教学难点是因为它的推导过程比较严谨,牵扯的相关知识较多。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式: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主要方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学案 【学习目标】 1, 知道冷热不均就是引起大气运动得根本原因; 2, 能够简单掌握热力环流得原理。 3, 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增强对热力环流原理得理解; 4, 能运用热力环流得基本原理解释生活中得大气现象。如城市风、海陆风等。 【学习重难点】 1, 重难点:理解与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了解各个类型得热力环流。 2, 突破: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相互结合。通过练习加强对重难点得理解与掌握。 【学习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导学案,大气压强部分内容,自主掌握气压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 布规律。 2, 合作探究,对热力环流得应用部分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全面得分析热力 环流原理并熟悉其应用。 【自主学习】 一、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得分布规律。 .气压就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 界所承受得空气柱得总重量,单位:百帕(h Pa)。右图 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与丁地海拔相等,乙得气压_ ____丁得气压(“<”、 “>”、“=”);气压最大得为_____,最小得为_____;因此,气压得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 越高,气压越_____。 2、运用气压得概念与分布规律,在图中右侧气柱上标 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得 A 地。 二、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得分布规律(这里得高压、低压就是相对于同一高度而言得)。 1,图中同一高度得A 、B 两点, A 点位于等压面下方,推测A 地为 压, B地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方,推测B 地为 压。(高/低) 2,观察等压面得弯曲情况,A地等压面向 处弯曲,B地等压面向 处 弯曲。(上/下) 100020003000高度(m 百帕

3,总结规律:在等压面图中高压等压面 ,低压等压面 (凹起/凹 陷)。 4,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空气会从________流向________(高压/低压), 因此空气由______处(A/B)流向______处。 三、热力环流得形成 各类型得热力环流以及应用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与组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假如您就是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您就是否同意一厂长在甲处(见下左图) 办水泥厂。(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主要考虑污染。 ◆ 结论: 理由: (2)从威海度假回来得小明向同学描述居住在海边得感受:白天空气潮湿,夜晚比 较干燥。您认为小明有没有撒谎?(先在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再判断) ◆ 结论: 理由: 【当堂检测】 1,关于热力环流得叙述,正确得就是( ) A 、空气上升或下沉,引起地面冷热不均 B 、空气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 、热力环流得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 、同一水平面得气压差异形成 大气得水平运动 2,大气运动最简单得形式就是( ) 城区郊区郊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