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

1946年12月30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致电中央,建议中央:“召开华北经济工作会议”,以研究华北各解放区“统一对付国民党”和解决“货币不统一”等问题。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于1947年1月3日,向滕代远、薄一波等同志发出“关于召开华北财政经济会议的指示”。指示说:“会议的议程,应为交换各区财经工作经验,讨论各区货物交流及货币、税收、资源互相帮助、对国民党进行统一的财经斗争等项,并可由各区派人成立永久的华北财经情报和指导机关。”此会于3月后半月在河北邯郸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晋察冀边区代表团及其团长南汉宸,晋冀鲁豫边区代表团及其团长杨立三,华东代表团及其团长薛暮桥。会议开始后,又有陕甘宁边区的白如冰、晋绥边区的陈希云及中原区的刘子厚等同志来参加会议。其中还协议“统一货币发行”等问题。会议决定,议决事项等董必武同志到邯郸审议后,再报中央。

华北财经会议期间的1947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及任命董必武为主任的决定》:“为了争取长期战争的胜利,中央决定,在太行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区财经关系和收支,并决定以董必武为办事处主任,由华东、五台(即指晋察冀边区)、太行(即指晋冀鲁豫边区)、晋绥各派一得力代表为副主任,并经常参加办事处工作。”

5月下旬,董必武同志到达邯郸,在听取汇报后,对会议打算于1947年底前“统一货币发行”一事认为有点操之过急,他说:“财政上有统一的必要,特别是在支援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的长期战争,更有统一的必要。…但具体把财经事项统一起来,有许多基本问题,主客观条件都未成熟。主观上各区的、甚至各区内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本位主义和山头主义尚待克服。

客观上许多必需的物质基础,如机关人事及其他许多东西都毫无准备,财政统一不可能很快就实现。统一货币发行是财政统一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与各区收入、支出、银行、贸易、市场有密切关系,单独抽出发行票币问题来,是不能得到解决的。”最后,大家又协议各区票子仍实行“相互支持,互不流通,及按自然比价兑换的原则,以便相互间的物资交换”的政策。

董必武同志对创建全国统一的银行和发行统一的货币是慎重的,但态度却是非常积极的。1947年9月,董必武同志在晋察冀边区财经会议上说:“成立中央银行,发行一种通行各区的钞票,这庄事虽然不能立即办到,但大势所趋,也不容我们延不进行。”他做了以下工作:

(一)1947年8月1日,董必武同志拟定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并上报中央批示;8月16日,即获中央批准。其中第五条是:“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

(二)1947年中秋节前一天,董必武同志到晋察冀边区印刷局了解该局的造纸、印刷设备、票版设计、制版技术、生产能力及生产等情况。

(三)1947年9月14日,中共华东中央局工委书记张鼎承、邓子恢同志致电华北财办,建议立即成立联合银行或解放银行,以适应战争,愈快愈好。董必武接此电后,立即派华北财办副主任南汉宸赴渤海找张、邓商建银行具体办法。而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同志建议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

(四)1947年10月2日,董必武同志经刘少奇同志同意,致电中央,建议成立全解放区银行。银行名称拟定为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可以,请考虑示遵。关于银

行名称希望早定,印钞时要用。

1947年10月8日,中央回电,提出几个情况问题,认为目前建立统一的银行是否过早一点(进行准备工作是必要的,至于银行名称可以用中国人民银行)。华北财办根据中央成立全国统一银行为时过早,但可进行准备的电示,很快成立了以南汉宸同志为主任的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随后将晋察冀边区银行副经理何松亭同志(被董必武同志称为懂银行业务的人)和发行科长石雷同志调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来工作。1947年年底,又从晋察冀边区银行调来武子文、秦炎、孙及民、王厚溥四位同志。1948年2月,从北海银行调来赵善普同志。前后八位同志,负责办理筹备人民银行的具体事宜。

董必武同志在1947年12月《关于华北财经办事处工作向中央的报告》指出“为什么要买钞票纸和定统一银行的名称呢?原因是这样的:在土地会议中各区代表谈到解放区财政问题时,都异口同声说,统一发行票币好。邯郸因山东战局转变,陈(毅)粟(裕)大军转入冀鲁豫,北海币在冀鲁豫市场起了扰乱作用。华东工委张邓(指张鼎丞、邓子恢同志)因渤海财政困难,提议财政赶快统一,立即发行统币。我和华北财办的几个同志想,财政统一终究是必然要实现的。问题是实现的时间要选择得适当。当时考虑发行票币从物质条件方面来看,我解放区最困难的是钞票纸。听东北来的同志说,东北已和远方开始通商,下一次买卖契约就要定。我们想纸总是要的,所以打电报给东北。请代买钞票纸一万令。当时又估计到关内印刷机关和彩色油墨的困难,在电报中问明哪里能否代印。东北不久就回电说,纸可以代买,也可以代印。要印钞票,必须要印出发行银行的名字和票面额。票面额我们可以自定(注:此即1947年12月30日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委托其代印一万令纸五百元和一千元两种面值人民币的缘由),银行的名字则报请工委和中央核定。这是十月初所以电请中央核定银行名称的情形。东北买的纸要明年一月才能到达,印成票币还要五个月的时间,哈市印好后何时能运过来?简直无法判断。…。统一发行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军队转移地区的便利,以及最高领导机关容易控制发行额,和财政统一道路的开拓等等,都是有绝大积极意义的。所以华办仍在这里努力筹备统一发行诸工作。如发行统币,就要买钞票纸,要印刷费,要运输费。这要相当可观的一笔钱才能够开销。前在东北买纸和印刷就要15000两黄金,合现时西北农币300忆以上。所以我向各区要了一笔基金,希望各区在其预算中抽出1%来给华办,华办就可做不少的工作。晋察冀已答应了粮食3万大石,渤海答应了盐1000万市斤,也合粮食3万大石,邯郸答应了2000万市斤粮食,合6万大石多一点,西北也答应了,算起来各区都在其预算1%以下抽了一笔款子给华办,这笔款子不能解决任何军费民用的急需,但在华办本身便有了一种资本为筹备统一工作做很多的事。在这里我还想到另外一个问题。统一发行即令实现,那种统币虽然我们在开始要给以实物保证,还不可能即成为永久的通用货币,那还是一种战时过渡的货币。因为我们处在战时,发行必然是带适应战争需要的性质。本位值不能定,票面额太大,均与永久通用货币不适。这说明我们将来要发行的统币,在货币史上还是一个闰位,还要准备下一次的币制改革。”

1947年12月30日董必武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报中央),委托其代印一万令纸的人民币。东北局将印制人民币的任务交给东北银行印钞厂(驻佳木斯)办理。董必武的电文提了八条:

一、前托代购钞纸一万令,并蒙允代为印制。兹定银行名称为“中国人民银行”。

二、票形大小:为横长十三生的半(13.5cm),直长七生的(7cm)。

三、票面印毛主席像。

四、票面数额:印五百元和一千元两种。五百元的印六千令,一千元的印四千令,先

印五百元的。

五、票面、票背,除参用阿拉伯字外,一律用中文正楷字。

六、票版请代制花纹和颜色,尽可能繁复些。

七、印成整张纸不切开,运到这里来再编号、签字和裁切。

八、你们何时开始付印,每月能印若干,请告。

董必武同志托东北局代印人民币的要求十分明确和具体的。但由于战争正在紧张进行,交通十分困难,以致东北银行印钞厂所设计的人民币票版不能送到西柏坡请董必武同志审核,而董必武同志为人民币上所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金额等中文楷字又不能送去,因此,此张东北局代印的1000元券成为第一套人民币中一张特殊的纸币。其特殊性表现为:

1.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及金额等中文正楷字,均为东北银行印钞厂设计人员所写;而第一套人民币其他票子上的中文正楷均为董必武同志所写。两相比较,前者字体显得粗豪,后者字体显得娟秀。

2.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票子背面没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而第一套人民币其他票子背面均有“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有的无汉文而有维维恩或蒙文)。

3.票形: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未按董必武同志的要求:横长13.5cm,直长7.0cm,即横长与直长1:0.5左右比例设计,而是按横长15.0cm,直长6.2cm,即横长与直长1:0.4左右的比例设计。两相比较,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的票形显得窄长。

4.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为第一套人民币首次采用满版雪花水印(亦称:角形或菱花水印)钞票纸印刷。(也有称苏联五星水印钞纸或水纹钞票纸,说法莫衷一是。)

5. 关内印钞厂印制的第一套人民币罗马冠字均在票券左上方,号码在票券右上方。此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1000元券罗马冠字和号码位臵颠倒,即冠字在右,号码在左。

1947年,华北财办按照中外一般将开国领袖像印在中央银行票子上的习惯也拟在中国人民银行票面上印上毛泽东主席像,除请晋察冀边区印刷局设计有毛泽东主席像的票版外,还于12月30日致电东北局(并报中央),托其代印人民币。毛泽东主席得知华北财办拟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他令回电中央工委不同意。毛泽东主席说,票子是政府发行的,不是党发行的;现在,我是党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将来再说吧。董必武接到此回电后,即把南汉宸请来商议。董必武说,中央的指示我们是一定要坚决执行的,票版图案设计如何办呢?毛泽东主席像不能用,是否改用解放区工业、农业生产图景呢?南汉宸想了一下说,我看可以,目前也只能如此了。之后,董必武顺手将原设计有毛泽东主席像的票版草样(示意版样),及他应南汉宸之请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题字,拿出来一并给了南汉宸。(注:可能因此而未印伍佰圆毛像版票券,改先印四千令纸的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1948年3月,董必武同志在石家庄主持召开了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会议认为“货币的统一不单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它与财政统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财政不统一,而首先统一货币,那么某一地区在其财政困难的时候,如果增发货币,则可能把一

部份负担转嫁到其他地区人民的身上,引发邻区间的许多纠纷。如果取消其货币发行权,在战时又不容易应付紧急需要。”故决定不采取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统一货币统一各解放区货币的办法,而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办法,来逐步达到统一各解放区货币的目的。会上确定:

(1)对大体已联成一片的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实行完全合并。两区货币自1948年4月15日起实行固定比价,即:冀南银行币一元等于晋察冀边区银行币十元,两币在两区混合流通,以冀南银行币为两区本位货币,并停止晋察冀边区银行币的发行。两区的银行和贸易公司分别合并。

(2)对正在进行紧张战争的山东和西北地区的货币发行和流通,仍保持原状不变,即各区仍有货币发行权,两区与华北地区的货币仍实行互不流通,但要互相支持,并实行按照自然比价兑换的办法。

1948年5月,周恩来同志来到河北平山西柏坡,在听取关于金融贸易会议的报告后,说不能再搞联合政府了,要搞统一政府。因此,6月,华北财办撤销,改为中央财政经济部,董必武任部长,薛暮桥任秘书长,南汉宸同志除继续任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准备人民币的发行工作外,还要兼任即将成立的华北银行总经理。

东北银行在印制过程中,东北局曾于1948年6月5日致电中央称:四千令纸的1000元券已印制完成,计1280亿元,是否由华北财办派人来领,我们帮助运输等语。(注:这说明了最早印制的人民币是东北佳木斯印刷厂于1948年4月20日生产的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券)后因华北五大解放区金融贸易会议确定暂缓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于是1948年4 - 5月董必武委托东北公干的吕克白同志转告东北局,将已印好的票子暂时封存。之后,六千令纸的五百元券也未再印。已印好的1000元券,只印制大张,未裁切成小张成品,

,东北银行派员于1949年2月9日,经过大连、烟台运抵石家庄,交由中国人民银行设在石家庄的第三印刷厂加印号码和经理图章。(注: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券七位数的号码字体相当特别,与其他东北厂印制的纸钞号码字体截然不同,其印制时间大约为1948年4月20日-6月5日。)人民银行发行处为使此券与关内所印的纸币相区别,决定把此券的冠字和号码的位臵对换,并于1949年9月11日向市场发行。

1948年6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上报“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券的补充意见”,对发行比价、票面额、发行时间、步骤、发行数量、面额、印制计划以及对敌比价发展的估计等问题作了报告。并附5个品种、7种版别的设计稿件。这是第一套人民币设计稿样首批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查批准的票样,亦即:1元工农图券;5元帆船图券;10元火车站图券;50元车水、运煤图券;100元有3种票版-耕地、工厂图券;汽车、火车图券;万寿山图券。

1948年10月2日,华北财经工作委员会由主任董必武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其中有关成立人民银行问题的有两个。即:

(1)决议:中央既已确定成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银行券,我们即可着手组织,并准备发行。至于人民银行券与各解放区票比值,为稳定物价,便于流通,人民银行券与冀南、北海钞比价确定为一比一百,与边币、农币比价为一比一千与一比二千。人民银行券定于1949年一月一日发行。今年三个月为准备阶段。在印刷上力求精美,防止造假。

(2)决议:华东北海币与华北冀南币确定比值为一比一(北海币比边币为一比十),自十月五日起由两区政府布告统一行使。西北农钞与冀南币,确定比值为

二十比一(与边币为二比一),自十月二十日起,由两区政府布告统一在三区行使。(11月,山东省政府与华中行政办事处联合通告,决定北海银行币与华中银行币一比一相互流通。)

1948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印制新币问题”的指示: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新币与冀南钞、北海币为一比一百,…,委托华北、华东印制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之新币,尽可能于年前完成五十亿元。中央原决定,1949年1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但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形势发展很快。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正在胜利进行,东北野战军进关,平津解放在即。北平、天津,不仅是我国的主要大城市,而且是几个解放区的结合部位,周围有好几个解放区的票子在流通。而各解放区的票子,不仅名称各异,比价不一,而且纸质低,印刷粗劣,真伪难辨和互相折算困难。若让各解放区的票子一起进入平津(注:当时市场上票子有晋察冀边币、冀南币、北海币、西北农民币、陕甘宁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东北币、长城币、内蒙人民银行币八种,人称“八国联军围平津”,而八种票子有六种比价),将造成市场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秩序的恢复,也将引起人民的责难。为此,中央决定,把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和发行人民币的时间提前到1948年12月1日,以适应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需要。

1948年11月18日,董必武主席主持召开了华北人民政府第三次政务会会议。会议作出:“发行统一货币,现已刻不容缓,立即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任命南汉宸署理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一面电商各区,一面加速准备的决议。”会议中,有的政府委员出于稳定物价,提高人民币信用的考虑,提出人民币应实行“金本位”。对此,会议主席董必武同志最后作会议结论时未加可否,只是说:人民币“将来实行什么本位,还需要考虑”。散会后,董必武请南汉宸留下进行商谈时,说:会上有的委员主张人民币应实行“金本位”或“银本位”制,其出发点是想稳定物价,提高人民币信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大兵团作战,开支很大,在新解放区的粮食、税收又一时收不上来的情况下,稳定货币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千方百计使物价涨得少一点、慢一点就不错了。如果人民币现在实行“金本位”或“银本位”,通货稳定将又加一层金银价格变动的不稳定因素,这对稳定通货十分不利。就是将来全国解放后,说实在的话,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可供兑换,实际上仍是不兑现的纸币。无论从现在还是从将来考虑,人民币以不实行“金本位”或“银本位”为好。此外,从咱们解放区多年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只要有了吃的、穿的、烧的,物价就算稳住了,并不需要什么金银。南汉宸同志根据他长期从事财经工作的经验,当即表示完全同意,并用延安和晋察冀边区的事实,证明董必武同志的观点是正确的。董必武同志听完南汉宸的意见后说:人民币不实行“金本位”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并向中央报告一下。若中央同意再向群众宣传、讲清道理。

1948年11月20日,石雷(发行科科长)向南汉宸同志汇报说:“目前我们库中,只有50元、20元和10元三种票子,但数量都不多,且主要是50元的。原定的一元、五元和一百元虽然版已制好,但还没有印出来。现在只有一小部分机器印人民币,近来已有六七天不送票子来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保证12月1日把人民币发到市场上与群众见面。”秦炎(发行处副处长)接着说:“库存票子的情况,石雷已经汇报了,委托东北代印的人民币何时能送来,一点消息都没有(南汉宸插话说,中央已去电催速运华北)。就是今天到了,还要加印号码、图章,检查封包,肯定12月1日是指望不上了。(注:这段说明秦炎、南汉宸二

位先生似乎不知情(或忘了)委托东北代印的人民币是1000元券)现在我们已告印刷局停印冀南币和中州币,全部改印人民币。此外,我们争取多制几块版,平津解放后带进平津印刷。”南汉宸说:“原来打算先发一元和五元的小票,之后再发大票(当时冀南币最大面额为2000元,按人民币1:100计只相当人民币20元),以避免引起市场波动。现在是大局已定,只好有什么票子即发什么票子了。发行50元人民币,虽然也算大票(相当冀南币5000元),但它也只能买小米15-16斤,再加金秋季节农产品上市多,以及解放区的不断扩大,估计对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人民币刚发行且数量少,还不能一下占领市场,所以各解放区的票子还得流通一段时间,之后人民币印制多了再逐步收回。”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金字第四号布告,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布告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统一华北、华东、西北三区货币。决定:

一、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所有三行发行之货币,及其对外之一切债权债务,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承受。

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下称新币)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币为本位货币。新币发行之后,冀币(包括鲁西币)、边币、北海币、西农币(下称旧币)逐渐收回,旧币未收回之前,旧币与新币固定比价,照旧流通,不得拒用。新旧币比价规定如下:

(一)新币对冀币、北海币均为一比一百,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一元等于冀南银行钞票或北海银行钞票一百元。

(二)新币对边币均为一比一千,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一元等于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一千元。

(三)新币对西农币均为一比二千,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一元等于西北农民银行钞票二千元。

以上规定,望我军民人等一体遵行。…”

根据上述所有档案史料的了解,我们深刻认识到第一套人民币诞生的前因后果,它是属于兵荒马乱、战争年代的产物,它的出现有其偶然的原因,但确也有其必然的结果。最早印制的人民币──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券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下产生;所以,如果不知道人民币诞生的来龙去脉,必定会疑惑为什么最早印制的人民币是壹仟圆面值而不是壹佰圆以下的面值?甚至还有人误以为董老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以预测日后人民币的通胀率而安排先印1000元票券。因此,无论是收藏爱好者或是研究专家学者都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减少一些困惑,避免以讹传讹。(注:第一段内容是参考石雷先生的<人民币史话>,针对人民币诞生的历史背景作有系统的整理;文章冗长,第二段内容待续)二、档案资料的考证

在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冠字排列顺序表中,曾明文规定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冠字排列顺序表

ⅠⅡⅢⅡⅢⅣⅢⅣⅤⅣⅤⅥⅤⅥⅦⅥⅦⅧⅦⅧⅨⅧⅨⅩⅨⅩⅠⅩⅠⅡⅠⅢⅡⅡⅣⅢⅢⅤⅣⅣⅥⅤⅤⅦⅥⅥⅧⅦⅦⅨⅧⅧⅩⅨⅨⅠⅩⅩⅡⅠⅡⅠⅢⅢⅡⅣⅣⅢⅤⅤⅣⅥⅥⅤⅦⅦⅥⅧⅧⅦⅨⅨⅧⅩⅩⅨⅠⅠⅩⅡⅡⅢⅠⅢⅣⅡⅣⅤⅢⅤⅥⅣⅥⅦⅤⅦⅧⅥⅧⅨⅦⅨⅩⅧⅩⅠⅨⅠⅡⅩⅢⅠⅡⅣⅡⅢⅤⅢⅣⅥⅣⅤⅦⅤⅥⅧⅥⅦⅨⅦⅧⅩⅧⅨⅠⅨⅩⅡⅩⅠ

ⅢⅡⅠⅣⅢⅡⅤⅣⅢⅥⅤⅣⅦⅥⅤⅧⅦⅥⅨⅧⅦⅩⅨⅧⅠⅩⅨⅡⅠⅩ

ⅠⅢⅤⅢⅤⅦⅤⅦⅨⅦⅨⅠⅨⅠⅢⅡⅣⅥⅣⅥⅧⅥⅧⅩⅧⅩⅡⅩⅡⅣⅠⅤⅢⅢⅦⅤⅤⅨⅦⅦⅠⅨⅨⅢⅠⅡⅥⅣⅣⅧⅥⅥⅩⅧⅧⅡⅩⅩⅣⅡⅢⅠⅤⅤⅢⅦⅦⅤⅨⅨⅦⅠⅠⅨⅢⅣⅡⅥⅥⅣⅧⅧⅥⅩⅩⅧⅡⅡⅩⅣⅢⅤⅠⅤⅦⅢⅦⅨⅤⅨⅠⅦⅠⅢⅨⅣⅥⅡⅥⅧⅣⅧⅩⅥⅩⅡⅧⅡⅣⅩⅤⅠⅢⅦⅢⅤⅨⅤⅦⅠⅦⅨⅢⅨⅠⅥⅡⅣⅧⅣⅥⅩⅥⅧⅡⅧⅩⅣⅩⅡⅤⅢⅠⅦⅤⅢⅨⅦⅤⅠⅨⅦⅢⅠⅨⅥⅣⅡⅧⅥⅣⅩⅧⅥⅡⅩⅧⅣⅡⅩ(1)依照上列顺序排列,其字体均用罗马字体:0=X、1=I、2=II、3=III、4=IV、5=V、6=VI、7=VII、8=VIII、9=IX。(注:0=X是一种错误的引导,笔者在<第一套人民币冠号研究>中有详细说明)

(2)每三位数码用一括号括住为<I II III><I III II><II I III>…。(注二)

根据上表的排列规律和实物所见,我们得知第一套人民币冠字乃是由三位不同的罗马数字所排列组合,而发行顺序是先由上至下(每一小组有6个冠字),然后由左至右,官方资料只列出20小组、120个冠字而已,亦即起始于冠字,结束于冠字;但是理论上,如果冠字全部发行则应有120小组、720个冠字。综合前述资料,再依据壹仟元狭长版双马耕地样票和正票的【冠号】实物记录得知:

(一) 1988年11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人民币图册】附录中有提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于1949年9月11日发行壹仟元“耕地图",而其票券式样通报内容如下:「正面:为浅紫色,地纹花边、花符、图景为深灰色(注:应为地纹为浅紫色),正上方有“中国人民银行"六字,左方为“农夫耕地"图景,右方花符内有横写“壹仟圆"三字,右上方有三位罗马字字头,左上方有七位号码,右下方有“总经理章",左下方有“副经理章",四角皆有“壹仟"两字,底边偏右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印"九字。背面:为浅咖啡色,中间有“天坛"图景,两边有竖写“壹仟圆"三字。」因此,冠字<I II III>、号码七位数应是先发行的,这也可从其正票和样票的冠字、号码字体来印证七位数号码就如石雷先生所言本券乃在石家庄的直属第三印刷厂加印冠字、号码和图章;所以票样目前也就只有发现七位数单张式而已,没有六位数了。

(二)东北局曾致电中央称:四千令纸的1000券已印制完成,计1280亿元;笔者按狭长型壹仟元券的七位数号码一个冠字发行量约一千万小张,则总金额1280亿元的千元券理应发行13个冠字,即<I II III>、<I III II>、…、<IV III II>、<III IV V>。而从冠字的实物收藏,笔者现已有冠字<I II III >、等十二种,这证明壹仟元七位数的狭长券总共发行一亿二千八百万小张应属无误。

(三)根据殷毅先生主编的【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一书,指出本券印刷时间为1948年4月20日至1950年3月;众所周知,1949年初,北平、天津地区解放时,面值100元票券便是大钞;所以这张当初根据东北地区物价水平所设计印制的壹仟元券,在194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并未派上用场,一直到1949年9月11日,因为战争形势的需要、通货膨胀和货币急速贬值的原因,中国人民银行才将此券发行于市,并且东北银行又重新开印此壹仟元狭长券;至

于冠字的印制应是接续下来(注:笔者按本券目前冠字实物资料未曾发现六位数有此前十三个冠字<I II III>…<IV III II>,的情况来推论),而号码的印制,则改为『六位数』,并在东北银行直接印制冠号图章,不再后送中国人民银行加工印制;此点可从东北银行生产的壹佰元黄北海桥票券或贰佰元排云殿票券的号码字体都与其相似得到印证;亦即,号码都是六位数号码且有粗圆体大、中、小字和细字体之分,但若论及何种号码字体的发行量或存世量较少,这些都需要冠字实物资料统计作依据,才不致于各说各话,莫衷一是。

(四)沈阳造币厂曾于1998年4月出版【东北解放区印钞简史】一书,其中有提及东北银行工业处印制钞券统计表,该表则指出"东北银行曾印制乙种壹仟圆人民券(即狭长版双马耕地)完成5580亿元(内有7万捆未检券付出,损伤券用好券补足)和1280亿元(印完大张…后送到中国人民银行)"(注三),由此可知,如果官方文献资料无误的话,那幺六位数壹仟元狭长版票券发行总金额应为5580亿元、冠字约558个、发行量应为五亿五千八百万小张,而七位数的发行总金额为1280亿元,共发行一亿二千八百万小张,发行量比率约4.3:1,这就告诉我们为什幺市场上壹仟元狭长券七位数的价格反而会比六位数价格贵一倍以上的逆反原因。

三、收藏特徵分析

(一)暗记探讨

壹仟元狭长券是第一套人民币中暗记最多的一种,早期出版的书籍对此着墨甚少,直到1998年11月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一书指出本券有多达34个暗记,这才引起大家的重视,其中以英文字母24个为主,中文字10个为辅;亦即票券正面暗记有:“O、B、人、王、民、O、O、中、K、O、王、O、A、U、R、F、C、E、E、H、P”二十一个;背面暗记有:“K、国、工、P、A、N、O、U、中、王、E、C、仟”十三个。经过后继者努力不懈的搜寻,又发现了“C、王、K、V”四个;而暗记中也有一些是见仁见智的看法,如:“王或千,E或F,O或D”和背面正下方1000数值二边对称的左右相反“C”符号;甚至有的完全是捕风捉影、穿凿附会,如:正面“井”字;依据目前实物得知,壹仟元狭长券不论号码是七位数或六位数,只有暗记认定上的差异,没有因暗记不同而产生版别的问题出现。

(二)冠号研究

狭长版双马耕地券的冠号有七位数和六位数之别,七位数的号码只有一种,但冠字有大小细微差异;而六位数的冠字变化不大,号码反而是截然不同;粗略分别有细柱体(即俗称平3版)和粗圆体;其中粗圆体号码针对阿拉伯数字7又可细分大约6种,笔者暂时命其名为(1)大平顶7(2)小平顶7(3)大斜7(4)小斜7(5)圆山7(6)丸山7;前三者比较常见,而后三者和细柱体(平3版)一样稀有、珍罕。至于目前一般收藏者习惯把细柱体带3与否的价格差距拉得相当大,这种错误的想法是受台钞收藏者(或钱币商)的影响;因为早期台钞的号码机,数字3有平3和圆3之分,其他9个数字则难以分辨,而平3版又比较稀少,所以台钞收集者都会特别重视它;但是,反观本券六位数号码的细柱体(平3版)和粗圆体,每个数字都完全不同,而且一目了然,那么这又何必特别强调细柱体带3与否?这种偏差的观念也导致一些不肖业者为牟取暴利,把不带3的细柱体票券涂改成带3的,结果现在造成不带3的细柱体票券比带3的更为少见,真是弄巧成拙。然而,如果真要用号码数字来区分版式的话,本券六位数粗圆体号码数字7倒是有比较明显地变化差异,值得仔细研究、探讨一番。

(三)纸张和票幅规格

本券只采用一种满版雪花水印(亦称:角形或菱花水印)钞票纸印刷,民间出版的书籍中有称本券纸张有黄、白之分,但实际上几乎都是后来经有心人士清洗、漂白所造成的,倒是印刷颜色确实有稍微深浅的差异。而壹仟元狭长券的老假票,无论是七位数或六位数种类特别繁多,但基本上印刷图案都比较模糊不清楚,且纸张也都是用无水印纸,容易辨认。至于理论上,票券规格为:150×62mm,实物上确有148~151×58~61mm的变化,而常见的正面图案距则介于140~141.5 × 50~50.5mm。

(四)印刷时间

印制时间的问题,确实给一些第一套人民币研究者带来不少疑惑,主要原因出在开印日期有二种说法,一是1948年4月,二是1949年9月;前者是根据【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一书,指出本券印刷时间为1948年4月20日至1950年3月,而后者是出自北京左保昌和吴开泰二位先生于1985年【中国钱币】第三期联合发表《新中国战时的本位货币》一文,内容提及本券印刷时间为1949年9月至1950年3月,表面看来似乎是充满矛盾,但仔细研究一下,两者并不冲突;在前文中,笔者根据档案史料和实物资料,已证明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券七位数的印制时间应为1948年4月20日-6月5日,且于1949年9月11日发行;至于左、吴二老所提的日期,经仔细研读,赫然发现他们所指的是壹仟圆狭长券六位数的印制时间,而且发行年月是1950年1月;因此,如果两者资料都无误的话,那么总结而言,本券七位数于1948年4月20日至6月5日印制,并发行于1949年9月11日;而六位数则在1949年9月至1950年3月生产,1950年1月发行。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对第一套人民币的冠字号码发行顺序有了基本认识,再加上官方历史文献资料的仔细考据和加强票券实物方面的补充证明,这样就能一点一滴慢慢地解开壹仟圆狭长版双马耕地券的许许多多疑惑谜团;但切忌空口无凭、无的放矢,造成日后第一套人民币的研究者更加茫然地不知所从。

参考书目:

(一)石雷着<人民币史话>;中国金融出版社。

(二)<东北解放区印钞简史>;沈阳造币厂。

(三)殷毅主编<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中国金融出版社。

(四)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司编<人民币图册>;中国金融出版社。

(五)左保昌和吴开泰编着《新中国战时的本位货币》;中国钱币1985年第三期。

(六)<中国革命根据地印钞造币简史>;中国金融出版社。

(七)张新知编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八)张新知等编着<人民币纸币集藏指南>;知识出版社。

(九)周广斌编着<人民币收藏与鉴赏>;中国商业出版社。

(十)唐平编着<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十一)吕荣熙和董仲达编着<第一套人民币大全>;亚洲钱币出版。

(十二)李高明编着<第一套人民币冠字初探>;宣和币钞2004年第二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3、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的答案。 2、学会运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图像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国际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2、通过介绍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事迹,帮助学生养成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3、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伟大的友谊”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友谊”的深刻内涵。 二、教材要点 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来。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从1825年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给劳动人民带来灾难,使人民更加贫困;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对象,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还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日益贫困,他们为改善自己的处境,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资本主义制度。1931年和19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起义,具有明显的政治性质,甚至提出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具有全国规模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从一开始就做到了法国和英国工人在运动结束时才做到的事情,即意识到无产阶级的本质。此前,工人阶级也参加政治斗争,但那时只是无产阶级追随资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三次工人运动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是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革命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前半期,欧洲思想领域里取得了一些重大成就。比较重要的有英国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精编版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包豪斯(Bauhaus)是由德文的Bau(建筑)Haus(房屋)组成的,意为建筑之家,音译为“包豪斯”,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1919年3月20日由原来的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后成立。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1919年格罗皮乌斯任校长,他建议魏玛政府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思想主张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在这个组织里面,绝对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技师与艺术家之间树立起自大障壁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幢将建筑、雕刻和绘画结合成三位一体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干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相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变成为一种新信念的鲜明标志。” 宣言由36岁的格罗佩斯执笔,扉页上是表现主义版画家费宁格所作的星光照耀下的大教堂,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 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 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如果说陶是人类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那么彩陶则是陶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彩陶是将各种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到陶器上,形成五彩缤纷的各类图案。大多数彩陶都是先在陶坯上绘制,然后入窑烧制,颜料发生化学变化后与陶胎融为一体。这也是为什么历经数千年,彩陶的色彩依然不曾脱落,将无数耐人寻味的远古印迹保留至今。 如果说在人类的发明史上,陶器是为了生活的现实需要,那么制作彩陶又是为了什么呢?这种不易脱落的纹饰色彩是否寄予着原始先祖们的某种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呢? 事实上,仰韶出土的彩陶并不是世界上最早被发现的原始彩陶。早在安特生到达中国之前,人们已经在西亚一带发现了类似的原始艺术。依照当时一些西方学者的考古报告,西亚是国际学术界公认最早迈向新石器时代的区域之一,大约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和影响

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1.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 (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1)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 2.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

(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 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

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三、乌尔姆学院和德国设计风格 包豪斯设计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德国设计的深远影响.以及德意志 民族长于思辩的理性主义设计性格. 使战后德国的设计不仅恢复很快.并 很快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出现“有机形态”和“自然材料”的设 计风格探索.以及极力主张技术美学 的设计理论。最终将理性设计、技术美学思想变成现实并形成体系的是 乌尔姆学院及其与布劳恩公司的合 作.这成为德国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 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教材正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放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阐述的。 二、《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革命活动。教材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和进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特别是对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科学的论证。教材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并在小字中较为细

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1921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我国第一批彩陶,这是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发 掘,所以说,中国现代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以研究发掘彩陶文化为开端的。从那时起至今的80余年中,考古工作者者发现了上万个含彩陶的古文化遗址,以及数十万的彩陶。我国彩陶文化历 时之久远、分布之广泛、图案之丰富、谱系之繁复,。超过世界上 (一)陶器的发明 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甘青地区的彩陶,出现时间最早,文化成就最高、延续时间最长……

追寻彩陶的起源,必须先从陶器的发明说起,因为只有产生了陶器,才可能生产出绘彩的陶器——彩陶。人类的先民 将土、水、火结合起来生产出了陶器,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 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 1、陶器起源的推测 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

19世纪,西方的一些人类学家开始探索陶器的起源,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助民族志的资料,参考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生活状况,对陶器的产生进行了一些推测和研究。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没有陶器以前,人们烹煮食物的方法很笨拙,具体方法是把食物放在涂着黏土的筐子里,或放在铺着兽皮的土坑里,然后再用烧热了的石头把食物弄熟。一位在1503年到过南美洲的船长曾记述了他的风闻:当地土著居民家里的土制容器,甚至用作炊器的器物,都涂着足有一指厚的黏土,用以防止被火烧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人类远古史研究》一书中进而推断:人们先将黏土涂在一些容易着火的容器之上以免被烧毁,以至后来他们发现,单单用黏土本身即可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世界

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典故

端午节粽子的历史典故 导读: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 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 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 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 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教材 1、课程标准 要求“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课题选自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第19课内容。也是社会主义运动史的第一课,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特别是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科学性,所以本课教材处于重要的地位,对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意义。第一目“探寻公正的理想国”,讲空想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通过介绍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第二目“《共产党宣言》”,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及其意义。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实践(学术和政治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第三目“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讲巴黎公社的成立、措施和影响,说明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准备一诞生一实践(运用)" ,形成了串联本课教材知识点的主要线索。为突出课标精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材处理如下: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4 、教学目标: 确定依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2)教材的特点(3)高一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历史必然性;《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概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人类思想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通过对巴黎公社成立和失败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的一次伟大的尝试,巴黎公社失败,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包括《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革命。其中,前者是理论,后者是实践,归纳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难点: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解。本课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 确定依据:课标的要求。 (二)、说学习方法的培养 1、学情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相关内容在初中时已经讲过,这里不必过多讲解史实。本课内容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应作为难点给学生讲清。“马克思”这一名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像)和提出一些生活气息浓厚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指导: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迁移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三)、说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思想性、理论性较强,宜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互讨论。注意从现实生活挖掘素材,变抽象为具体。 (四)、说教学过程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建文)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包豪斯(名词解释):包豪斯是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改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追求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卓越设计思想与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想想,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的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追求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梦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替代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第一阶段(—年),魏玛时期。格罗佩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梦想,肩负起训练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年),德绍时期。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罗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年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年月包豪斯被封闭,不得不结束其年的发展历程。 .包豪斯宣言主要内容: ()强调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的协作,共同建立艺术殿堂(三位一体)。 ()纯艺术应当转向应用艺术; ()艺术与技术的统一,艺术家与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的合作。 基本原则: ()主张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 ()强调设计的追求是人而不是产品。 ()认为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具有梦想主义的浪漫和乌托邦精神、共产主义政治目标、建筑设计的实用主义方向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特征,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和复杂。 这是目前世界任何一个设计学院和建筑学院都没有,也不可能具有的高度文化特征,带有强烈的、鲜明的时代烙印。 美学主张: ()树立整体思想——认为艺术的各种门类(绘、雕、工建等) 都是个整体,要以整体观念对待。艺术家与工艺匠人并无本质的区别。 ()吸收东方哲学——认为西方科技之发展使物质与精神失去平衡,需用东方哲学来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 三、教学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提问法为主;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 (教师总结)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 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投影知识目标) 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 一理论来源(投影板书) 1 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①圣西门 ②傅立叶 ③欧文 2 德国的古典哲学 3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提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三个,先看空想社会主义。大家看这一标题的内容,看后回答问题: ①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②空想社会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及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9世纪初,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与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投影三人图片,结合三人观点给学生介绍;投影“新和谐公社”蓝图,深化学生对欧文观点的理解。)圣西门主张实业制度,要求人们尊崇劳动,由实业家和学者管理社会,改善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傅立叶主张实行和谐的社会制度,要求阶级调和与合作,人们按兴趣从事工作。欧文则是个社会主义的实验者,具体运用于实践中,最后破产失败。

包豪斯简介、目的、社会效应

简介: 包豪斯(Bauhaus),德文,“建屋”之意;包豪斯,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学院,主旨是把设计教育从传统美术学院方式上改变到理性、科学和美学结合的基础上,突出设计是为社会服务、设计追求问题解决方法培养,创意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一种形式美感而已。包豪斯这套方法和思想体系,影响了今日世界设计教育体系,被视为现代设计教育的起源。 包豪斯是中国设计教育的一面先锋旗帜,打破传统图案教育的禁锢、走向现代设计,这面旗帜被几代中国设计师、教育家高举,终于使得设计教育在全国繁盛。因而,对很多人来说,包豪斯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学校、一套体系,并且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大众服务的献身精神,一种社会主义在设计上的理想。 包豪斯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创作、思维和社会进步存在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是现代设计、文化、历史、艺术、科技的综合反映,是人类创造力的最重要写照之一。 此次展览展出包豪斯道路的历史轨迹,包括魏玛包豪斯、德骚包豪斯、柏林包豪斯的历程,以及由它掀起的全球现代主义思潮及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实践。 包豪斯对于世界设计、文化、艺术的深刻影响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之中,对于包豪斯的研究,是艺术界、建筑界和设计界的永恒话题。 这次“包豪斯传奇”展得以顺利开幕,与王受之老师长期以来对艺术设计理论的劳苦耕耘是分不开的,我很敬佩。此外必须感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德国柏林包豪斯档案馆、德国德骚包豪斯研究会、德国魏玛包豪斯研究会、德国乌尔姆大学乌尔姆设计学院档案馆给我们的大力支持。还有对红专厂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的朋友们。 此次展览表达了我们对革新、创意、开拓思维的致敬。对于本展览在红专厂举办的理由,我想可以借用格罗比乌斯先生在《包豪斯宣言》里的一句话作为概括:“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艺术家团体,在这个团体里面,绝对不存在使得工艺技师与艺术技师之间树立起自大障碍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让我们创造出一个将建筑、雕塑和绘画等结合成为一体的新的未来的殿堂,并且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它耸立在云霞高处,变成一种新的信念的鲜明标志。” 包豪斯传奇展览通过珍贵的照片、文字、记录片资料,结合模型和整体空间设计,讲述了包豪斯11年的多舛历程,以及它对世界现代主义版图的影响,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完整、生动的包豪斯。 目的:

包豪斯产生的背景

包豪斯产生的背景,主张,内容及它在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作用 包豪斯(Bauhaus)是由德文的Bau(建筑)Haus(房屋)组成的,意为建筑之家,音译为“包豪斯”,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1919年3月20日由原来的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后成立。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从这个新造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格罗皮乌斯是试图将建筑艺术与建造技术这个已被长期分隔的领域重新结合起来。更广泛地说,艺术与工艺应该合而为一。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 1919年格罗皮乌斯任校长,他建议魏玛政府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因此,在现代设计史上,公元1919年成了一个重要的起点,在这一年的4月1日创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校”,在两德统一后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因此,大工业中

包粽子的来历

包粽子的来历 【篇一:粽子的来历】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笑说厨娘藕复松。 【篇二:粽子的来历】 春秋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震远同湖州粽 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陶瓷的起源和历史

陶瓷的起源和历史 陶瓷china,大写China,其意则为中国。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陶器的发明 古代人类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从技术上来讲,很早就知道土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用火的丰富经验这些都是制作陶器的准备条件。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定居”。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当然,陶器的生产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 有人推测,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涂上黏土,经过火烧之后,黏土部分很坚硬,进而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容器也可以烧制成器,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认为,古人是偶然发现用手捏成的器物经火烧之后变得结实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发现了陶器。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 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等,掺杂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质松易碎。用以烧制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据这些陶片中存在的矿物,以及测量少数陶片的烧成温度,可以确定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大致在700°C。在这些遗址中没有发现窑炉遗迹,可以推断是平地堆烧的。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大大地改进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 距今5、6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制陶业以比较发达,已发掘的陶窑遗址大部分在村落附近,表明为部落集体所有。烧制陶器的黏土是经选择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陶器基本上是手制成型,也有部分小型器件采用模制。到了仰韶后期开始出现慢轮修整。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在陶窑中陶器不再直接在火焰上烧烤,火力也比较均匀,减少了陶器的龟裂和变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最能反映当时制陶水平的是细泥彩陶。它表面呈红色,里表磨光,且造型独特,可见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外这些陶器上还绘有生动逼真美丽的图案,这充分表现了绘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解原始社会先民生活和生产的可靠信息。 一万年前,原始窑烧制时,由于陶坯与大量空气接触烧成的陶器为红色,成为红陶。 七千年前,在陶坯表面用红、白、黑等绘纹形图案,入窑烧制后花纹附着于器物表面,称彩陶。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制陶工艺的珍品是黑陶这种陶器器壁薄如蛋壳而坚硬厚度仅1—3毫米,表面漆黑有光。烧制这种陶器的关键工艺是在烧成后期,用泥封窑顶,同时渗水入窑,烟熏渗碳。 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后期,在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一种印纹硬陶。由于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对增加,因此烧成温度达1100°C。到了商代印纹硬陶开始大量生产,它吸水率外型美观、坚硬耐用,成为深受欢迎的陶器品种。

对包豪斯的认识

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包豪斯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由艺术和技术构成。其早期的教学体制可称为“工厂学徒制”,学生的身份是“学徒工”,担任艺术形式课程的教师称“形式导师”,担任技术、手工艺制作课程的教师称“工作室师傅”,每一门课都由这两种教师共同担负,学校还设立了木工、陶瓷、编织和印刷工作室,供学生实习,使其兼具艺术和技术能力。 包豪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奠定了设计教育中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础教育体系,并以科学、严谨的理论为依据。1923年8-9月间,包豪斯举办了名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大型展览会。师生的作品吸引了欧洲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从而进行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宣传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并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高潮。当时,格罗佩乌斯作了题为“论综合艺术”的演讲并发送其著作《包豪斯的设想与组织》。其后,他在教学上又作了较大改革,把数学、物理、化学作为必修课,使教学体系向着更加理性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更加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由于右翼政治势力的迫害,1925年3月,包豪斯迁至德骚市,开始其发展的第二阶段。1926年,其校名又加上“设计学院”的附名,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性质。教学不再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师傅共同进行,而是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摇篮,其所提倡和实践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对20世纪的设计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包豪斯的教育启示 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传承了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从德国包豪斯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今天的设计教育有启发性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教育提供可能的经济支持。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体系,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近些年,我们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提倡素质教育,开始认识到这种教育体系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我们今天的学生群体,实行三位一体的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养出社会和市场上急需的合格人才。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他们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在今天的社会发展及经济市场条件下,需要的不是书呆子型的学生,而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或者市场需求的标准,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应由学校完成的教育,但事实上是由大量的中小企业代替学校完成了。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设计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共三课,主要阐述了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第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第二课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主要阐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和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三课内容层层递进,由理论实践,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进一步明确学习要求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感受马克思、恩格斯为探求真理坚持不懈的创造精神。” 【学情分析】 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等。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高中的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②了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③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认识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运用辩 证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阅读答案及解析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人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繁荣和衰亡历经4000年之久尽管彩陶文化并非一种考古文化,但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纹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