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章

分子运动论知识点

1、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

2、物质相互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扩散现象说明:

习题巩固一、选择题

1.如图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

2.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3.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情境描写,下面摘录的一部分语句都是描述我国大好河山的,其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初春的果园鸟语花香B.盛夏的海滩微风轻抚C.深秋的塔山红叶纷飞D.隆冬的田野大雪茫茫4.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B.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D.把蔗糖放在水中变成糖水,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5.在公众场所,一个人吸烟,其他人都会“被动吸烟”,因此公众场所一般禁止吸烟。这是因为()—

A.一个人吸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吸烟

B.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周围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并在不停地运动

C.烟雾分子保持静止,人自己主动吸入烟雾D.被动吸烟是因为烟雾分子比较大,人容易吸入肺中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D.磁铁能吸引铁钉

7.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

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B.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C.物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D.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8.人们常说“破镜重圆”,但打破的玻璃镜对在一起却不能重新结合起来,其原因是()

A.分子间引力太小B.玻璃碎片间只有少数几点接触,大部分断面处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没有作用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玻璃镜断面处靠得太近,分子间力的作用主要是斥力

9.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用手很难将固体压缩,推测:固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推测:分子间有引力

C.现象: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间存在空隙

'

D.现象: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红,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0.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国交通法规定不准酒后驾车,司机如果是酒后驾车,一般警察只要一靠近司机就能够知道,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12.如图3所示,甲、乙、丙分别表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结构,则分子间距离最远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

三、解答题

13.下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4,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2)图5是现象,说明。图6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

(3)如图7,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说明了。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14.如图8所示,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弛的系着一根棉线,图中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网,图c表示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图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

个实验说明了。

内能知识点

$

1、物体内部分子相互作用的能和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内能的单位是。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做功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热传递是热量从物体向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想象。热传递的条件是。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发生。

3、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其单位是;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只与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均无关系。

习题巩固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所具有的能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当降到0 ℃时物体就不具有内能了D.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1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b)中水的内能

B.烧杯(c)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d)中水的内能

C.烧杯(a)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D.烧杯(d)中的水的内能大于烧杯(c)中水的内能

3.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4.将一铁块投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

A.它们具有相同的热量B.它们具有相同的内能

C.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D.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

5.下列现象中,属于用热传递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A.灼热的铁水变成铁铸件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正在熔化的冰块

C.冲开热水瓶塞子的水蒸气D.坠入大气层中的流星

8.下列现象跟做功改变内能有关的是()

A.盛夏,太阳把稻田里的水晒热B.从滑梯上滑下的小朋友,裤子会发烫

C.严冬季节用热水袋取暖D.用擦酒精的方法使发烧者降温

9.如图所示是一个空气压缩引火仪。在厚壁玻璃筒的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硝化棉,用力将活塞

迅速下压,棉花会被点燃,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活塞向下压时,玻璃筒内空气体积变小,压强变小

B.当活塞向下压时,对玻璃筒内棉花做功,温度升高

C.向下压活塞时,快压和慢压的效果相同,因为压缩气体做的功相同

D.硝化棉被点燃的原理与擦燃火柴的原理相似

10.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空气的()

A.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C.温度升高内能减少D.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

11.下面现象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是()

A.两冰块相互摩擦,冰块熔化B.水烧开时壶盖会跳动

C.压缩气体,温度升高D.用太阳灶烧水

二、填空题12.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___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___。“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时会遇到月食,在此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内能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当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发出耀眼的光芒,则返回舱的内能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3.火柴可以擦燃,也可以放在火上点燃,前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后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火柴燃烧,两种方法都可以改变火柴的内能。

比热容知识点

一、选择题

1.质量相等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A.初温不知,无法判断B.一样多

C.热水吸收的热量多D.冷水吸收的热量多

2.某同学在劳技课上,用切割机把一个铜块切成了两半,则其中的一半铜块()

A.密度、比热容均减小一半B.密度、比热容均不变

C.密度减小一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小一半

3、下列事实最能说明吸收热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等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相等

B.质量不等的铜块,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不等

#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的热量不等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块,温度都升高10℃,其吸收质量不等

4.江苏省的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新疆的戈壁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在某些地区出现“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A.海水的密度小,沙石的密度大B.海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石吸收的热量多

5.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1所示。根据图线,比较两液体的比热容是()

A.液体a的比热容较大B.液体b的比热容较大

C.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一样大D.无法判断

6.质量相等的两块金属同时从沸水中取出来放在冰上,能使冰熔化得较多的那块金

属具有()

A.较大的体积B.较大的密度

C.较大的比热容D.较小的比热容

7.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先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8℃,取出甲(设热量和水量均无损失),再把乙投入这杯热水,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8℃,由此可知()答案:B A.甲的比热容大B.乙的比热容大

C.甲、乙比热容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比热容的大小

二、填空题

8.炎热的盛夏中午,当人赤脚走在沙滩上时感到烫脚,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__________,在相同条件下,水吸热升温_________,而沙子吸热升温_________。

9.已知水的比热容是×103J/(kg·℃),汽车发动机利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在相同条件下能带走较多的___________,所以冷却效果好。

10.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焦炭作为燃料,焦炭燃烧后放出×106J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全部被10kg的煤油吸收,能使煤油温度升高__________℃(煤油未沸腾[c煤油=×103J/(kg·℃)]

三、解答题

11.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

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1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 g和200 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

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

所处环境的温度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

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

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

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个家用电热水器的容积为80L,装满水后开启加热功能,使水的温度从20℃升高6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103J/(kg·℃)]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