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宫之奇谏假道》教学设计方案

上海大学文学院张萍

一、教学理念与目的

(一)教学理念

本讲教学贯穿的教学理念主要有三点:

1.将小学(语言文字之学)与史学、文学有机结合,把

握好课程定位;

2.古汉语语言要点与汉语史演变相融合;

3.使用但不囿于教材,博采多种资料提供最佳解释。(二)教学目的

本讲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的特殊语言要点现象,并加以积

累;

2.让学生掌握本文选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让学生全面理解“宫之奇谏假道”这一历史事件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文选涉及的文言特殊语言文字现象讲解;

2.文选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意疏通。

(二)教学难点

1.文选中特殊文字、词语、句式的理解;

2.文中论说部分文意理解及说理赏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讲主要使用PPT教学,在PPT设计中,使用的方法与手段主要有:

1.抓住解读文言的一串钥匙,即通假字、古今字、破读字、词类活用、前宾语、双宾语以及省略等文言特殊语言要点。这些特殊语言要点在PPT中以红色等显目字体标识,配以板书进行讲解。

2.抓住词义引申以及汉语史语法演变的线索,来讲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引入《说文解字》释义,通过图片或板书形式,展示甲骨文等古文字字形,以解析文字本义。重点实词、虚词在PPT中以蓝色、绿色凸显。释义大都于讲解中配以板书,一些特殊用法以文本框形式附在文选正文夹行,PPT放映时以动画形式呈现。

3.结合本文选内容性质的特殊性,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选用相应的图形,将文选中相关的地名标识出来,讲解中以此配合,使学生更直观地明白文意。

4.用图示的方式将文段表达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有一个成语叫“暮虢朝虞”,或者叫“灭虢取虞”,大家小时候就听说过。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传》中与此相关的一段历史故事。

文段标题解析: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虞国大夫。

谏:用言语纠正尊长的错误。

假:借。假道:借路,这里专指军队借路,通过别国领土。

僖公五年:—655年。

(展示《中国历史地图集》图片,明确地理位置关系)

虞:国名,武王所封,为大王之子虞仲的后代,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又名北虢。文王封其弟仲于陕西宝鸡附近,号西虢。北虢是虢仲的别支,在今平陆。

晋国要攻打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所以要向虞公借路,此前借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借。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劝说虞公不要再给晋国借路。原因何在虞公有没有听取建议最终结局又如何(二)第一段:宫之奇明确不能给晋国借道的主张。

1.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晋献公。

复:又。僖公二年(-658)晋曾向虞借道伐虢,灭下阳。

一句话引出事件,紧接着宫之奇就此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2.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虢,虞之表也。】

表:外面,外围,这里指屏障。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启:启发,开启,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

寇: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翫(wàn):同“玩”,习惯而不留心,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去声为读书音,阳平为口语音,也即文读和白读的区别)对于晋国的贪心是不可以启发的,对于外来的入侵者是不可以放松警惕的。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一:数词活用为动词,表示做一次。再:数词活用为动词,做第二次。

之:代借路这件事。

其:通“岂”,哪。

做一次这种事情都已经是过分了,哪能做第二次呢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辅:面颊。车:牙床骨。

唇:同“唇”。两字形都是形声字,声旁同为“辰”,形旁一为“肉”,一为“口”。

齿:当唇者为齿,即门牙。(古时称大牙为牙,即臼牙)

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靠的,嘴唇没了门牙就会受寒。

【其虞虢之谓也。】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的语气,恐怕。

虞虢之谓:谓虞虢。宾语前置。

恐怕就是说的像我们虞国和虢国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呵!

宫之奇辨析了虞国与虢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晋国企图灭虢后一举拿下虞国的野心。

面对这样的厉害关系,虞公是如何反应的呢

(二)第二段:虞公提出反驳理由一,宫之奇进行辩驳。

1.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国,同一祖先。

虞公从晋、虞两国同宗的角度,认为晋国不会害他,以此反驳宫之奇,意欲再次借道给晋国。对这一理由,宫之奇是如何批判的呢

2.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大伯:大,后作“太”。大王的长子。

昭、穆:“左昭右穆”,宗庙在左的位次叫昭,在右的为穆,昭穆相承。大王于周为穆,穆生昭,故大王之子为昭。

不从: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弟弟王季,所以和虞仲一起出走。

是以:前宾语,即因此。《左传》时已经凝固成词。

嗣:继承(王位)。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

王季:大王的小儿子,宗庙位次为昭,其子为穆。文王(姬昌)的父亲。虢仲、虢叔,是虢国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

卿士:天子身边的执政大臣。

勳:同“勋”。对王室有功勋,因功受封时的典策藏在盟府中。

盟府:主管盟誓典策的政府部门。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将虢是灭:前宾语,(晋国)将灭虢。是,代词,复指前宾语“虢”,可以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爱:舍不得。何爱:爱何,前宾语。

晋将要连虢都灭了,对虞还爱什么呢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于:介词,引介比较的对象,“比”。

其:时间副词,将。(辨析王力:指晋)

之:指代虞,我们。

再说,我们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够比桓叔、庄伯跟晋侯的关系更亲近吗,他晋侯将会更加爱惜我们虞国吗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以为戮:以(之)为戮,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即把他们杀了。介词“以”的宾语省略常见。戮:杀,这里用如名词,表示杀戮的对象。

唯:语气系词,表判断。(王力参用王引之《经传释词》“因为”。因果关系当是语句之间的语意关系,隐含)

偪:同“逼”,威胁(堂兄弟们威胁其地位)。

桓庄之族(晋侯的同祖兄弟们)又有什么罪过,可是晋侯却把他们作为刑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桓庄之族的势力威胁到了他晋侯的地位吗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以:介词,凭借。凭借宠势(在尊位的势力)而构成威胁。

况:同“况”。

以国:即“以国偪”,承上省略谓语动词“偪”。

桓庄之族作为他的至亲,由于以宠势相威胁的缘故,晋侯尚且要杀戮害他们,何况我们虞国作为一个国家,是凭借着一国的

势力而威胁到他(扩张政策的实施)呢

宫之奇顺着虞公的思路,给虞公剖析了虞国、虢国与晋国的宗族渊源关系,又举出与晋献公同祖的桓庄之族的遭遇,有力地批驳了虞公“幼稚”的想法。这些关系我们用图示更清楚:

虞公的理由自然站不住脚了,但他还是想借道给晋国,于是立马摆出了第二条理由。

(三)第三段:虞公提出理由二,宫之奇进行辩驳。

1.公曰:“吾享祀丰絜(jié),神必据我。”

享:把食物献给鬼神。

絜:洁净。后作“洁(洁)”。

据:保佑。

我祭祀的时候,祭品既丰盛又干净,神灵一定会保佑我的。

2.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之:指代下文所引的话。主谓简单,为了句子平衡,故在形式上用代词“之”作为宾语,而把真正的宾语放在后面。相当于英语中的I hear it that…“之”相当于形式宾语it。

“臣闻之”为古汉语中常见句式,往往用以引出引用内容。

非人实亲:非亲人,“实”,代词,复指前宾语“人”,可看作是前宾语标记。

依:意同“据”,保佑。

鬼神并不是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保佑有德行的人。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明德惟馨:惟,语气系词。只有光明的德行才真是馨香。

惟德繄物:繄,语气系词。惟,范围副词。

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并没有改变,都是相同的祭品,但只是有德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冯:意同“依”,保佑,后作“凭(凭)”。

神灵所保佑的对象,将转移到那些有德之人了。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明德:使德明,即推行德政。

以:连词,表修饰。(辨析王力:表目的的连词)

荐:献,即向神献祭品。

其: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

假如晋国攻取虞国,同时又在国内推行德政来向神灵奉献馨香的祭品的话,神灵还会不吃他们的祭品吗

3.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使(shì):破读,使者。以:介词,表示带领、率领。

腊:年终举行的一种祭祀,这里用如动词,举行腊祭。

更:再。举:举兵。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谏,而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就率领他的全族人出走了,说:“虞国不可能举行今年的腊祭了。晋国灭掉虞国,就在这一次的行动了,晋国用不着再次举兵了。”

宫之奇辩驳了虞公的第二条理由,但虞公借道晋国的心意已决,任何话已经听不进去。这第二条理由与第一条一样,都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实际上是虞公想要为自己借道给晋国找个借口罢了。

(四)第四段:虞公不听宫之奇劝谏,结果果然如宫之奇所料,晋国“暮虢朝虞”,在灭掉了虢国之后,在归途中把虞国一举灭掉。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京师:周的都城,天子所在的地方。

奔(bèn):破读,四声。逃奔。

馆:公家为宾客所设的住处,这里用如动词,住宾馆。

执:活捉。

媵:古代诸侯嫁女,以侄娣从嫁。指随嫁、陪嫁的人。

秦穆姬:晋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

冬天,十二月初一,晋国灭掉了虢国,虢公丑逃奔到京师。晋国军队回国途中,在虞国住上宾馆,于是乘机袭击虞国,把它灭掉了。晋军抓住了虞公以及他的大夫井伯,把他们作为了晋侯的女儿秦穆姬的陪嫁品(有意羞辱虞公等)。

成语“秦晋之好”开端:晋献公的大女儿伯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国家间的联合,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结为“秦晋之好”。

(四)语言要点总结

1.通假字:其可—岂

2.古今字:大伯、大王—太冯依—凭(凭)絜—洁(洁)

3.异体字:翫—玩唇—唇勳—勋偪—逼况—况

4.破读字:许晋使奔京师

5.词类活用:一之可再不腊馆于虞明德以荐馨香以媵

6.词序:其虞虢之谓也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惟德是辅

7.实词、词组:

假谏表寇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昭、穆嗣卿士戮据奔京师

8.虚词:

复以伐虢是以更举

其可再乎(岂)其虞虢之谓也(恐怕)其爱之也(将)

神其吐之乎(还会)以其族行(他的)

明德惟馨惟德繄物

9.省略:

以()为戮况以国()乎

五、教学效果分析

1.文言语言要点以及重点实词、虚词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做到了文意疏通畅达,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层面的问题。2.用图示方式辅助讲解,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结合汉语史演变来讲解,使学生听讲颇有趣味,普遍能够认真听讲、及时做笔记。对词的用法的不同理解进行辨析,利于促进学生思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