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 五岁女孩死亡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 五岁女孩死亡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 五岁女孩死亡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 五岁女孩死亡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五岁女孩死亡

湖南两兄妹被老人强灌硫酸五岁女孩死亡

8月17日,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油麻乡8岁男孩小铭和其5岁的妹妹小欣被两个老人强灌浓硫酸,导致一死一伤。

两兄妹的堂哥刘兴帅及同村多位村民证实,强灌小铭和小欣浓硫酸的是60多岁的刘林(化名)和他的哥哥。事情起因为同村老人因琐事与两兄妹的家人发生矛盾而怀恨在心。

据郴州电视台报道,受害者一方称,事情起因是今年三月初,同村老人刘林和孩子的二爷爷刘生(化名)因琐事起了争执。刘生是五保户,而且是个哑巴,他跟电工刘林起了纠纷,就拿扫帚打了刘林一棍,导致其头部浮肿,但去医院检查无恙。

刘兴帅对记者说,事后刘生多次经过刘林家门口,均遭其家人辱骂,甚至殴打。据村民描述,刘生曾被打得身体多处瘀伤。刘林一家并不甘心,多次索要检查费、营养费和误工费。后经村民调解,刘生家同意付给对方400元,但刘林不满意。

今年8月17日,刘林让其孙子叫小铭到后山掏鸟窝,小欣也一同前往。在后山,刘林和哥哥抓住小铭和小欣,拿起装有浓硫酸的塑料瓶往两孩子嘴里灌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描述称:“搞那个硫酸,从头上淋,再从嘴巴里灌”。

事发现场多处草地亦被烧焦。据村民描述,“看到小铭的时候,全身焦黑,衣服烧完”。

事发后,两孩子被送往市郴州第一人民医院。

刘兴帅提供的图片显示,一孩子嘴唇肿大发黑,微微张开,依靠输氧管艰难呼吸,另一个孩子躺在床上,仰着头,身上连着呼吸机。两个孩子上半身都已焦黑。

刘兴帅说,因为难受,孩子在病床上不停扭动着身体。嘴部到咽喉部位因为被硫酸烧伤,无法发声,只能痛苦地呻吟着。

据电视台报道,医生称,两名孩子被人从嘴里灌了硫酸,目前双目已经失明,咽部到食道已经被不同程度烧伤,能救活的几率三成,而且即便成功抢救,因为受伤严重,将来也不一定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今日(8月19日)凌晨5时20分,妹妹小欣已经离世。

刘兴帅告诉记者,哥哥小铭现在情况十分危险,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据记者了解,刘林及其哥哥已被移交给永兴县公安局,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丧偶老人心理变化

丧偶老人心理变化 1、丧偶老人心理变化 1.1、常责怪自己,当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老伴:为什么过去不对他(她)发脾气好一点?有的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 主要责任。于是生者就会精神恍惚,心理负担过重,吃不下饭也睡不 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1.2、怀念老伴,老伴逝世,生者在历经剧烈的情感波涛之后,精神状态会慢慢平息,随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 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 和孤寂。 1.3、恢复精神状态,在家人、朋友的关怀和帮助下,生者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 的生活。 2、丧偶老人的常见心态 2.1、过度悲伤型,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 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2.2、怀念恋旧型,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 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 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 的美好希望。 2.3、后悔自责型,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3、丧偶老人如何调节心理

3.1、避免自责,老年人丧偶后,常常会责备自己过去有很多地方对不住自己的老伴儿。这种自责、内疚的心理如果不能及时地调整好,就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诱发其他疾病,导致早衰。 3.2、转移注意力,经常看到老伴的遗物,睹物恩人,会不断地强化思念之情,加深精神上的痛苦。因此,不妨把一些遗物暂时收起来,将注意力转移到现实和未来的生活中。 3.3、寻找新的生活方式,老伴离开以后,原来的一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老人很容易陷入孤独寂寞之中。因此,丧偶老人要积极地调 整生活方式,培养兴趣爱好,老有所乐,减少对旧生活的眷恋。 1、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新风,让他们感受到整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例如逢年过节组织对孤寡老人的慰问、服务等。 2、常与老人谈心,老人整日在家,活动范围小,又年老、体弱多病,加上对子女的牵挂和对往日好友的思念,内心常常不平静。精神上的这些苦恼、烦闷、忧虑需要向外渲泄,向人诉说。小辈如能抽时间常和老人谈心聊家常,能使老人的心理满足,同时也利于家庭气氛的和睦。 3、探寻家门内外无数消闲自娱之道。老年人是得天独厚的“悠闲族”,有人称退休是“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正可自寻乐趣。鱼虫花鸟、走亲访友、优哉游哉(旅游),身心怡然。甚至有点癖好也无妨,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可见有了这种消闲自娱、仰赖健全、乐观的心态,就会感觉到越活越有味。 1、健康的身体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因此建议老年人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坚持晒太阳15~20分钟,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每天喝 水6~8杯(每杯200毫升),少量多次为宜;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种类多样化,并且控制油、盐摄入。 2、潇洒一点。许多老人一辈子忙工作、忙儿女,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都放弃了,是时候关心一下自己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 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帮老人增寿7.5年。养花、遛狗、下棋、钓鱼

老年人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老年人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导读:老年人如何正确面对死亡?生老病死,有的老人能平静的面对,有的老人会感到恐惧不安,正确的面对死亡能从恐惧心理中解脱出来。接下来小编解析老年人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老年人如何正确面对死亡?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遇到的事情,老年人对待死亡有不同的态度,有些老年人清楚地意识到死亡接近自己的时候,会告诉自己,死亡不过就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也有些老年人将死亡视为解脱,产生我累了,我该休息了的感觉,因而能平静地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有的老人面对死亡会感到恐惧,那么,该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呢。 老年人如何正确认识死亡,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专家提出了建议:

1、老人要正确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过的得愉快而有意义。 2、从恐惧心理中解脱出来,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那就应该泰然处之,一个老人只要自认为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比较容易承受死亡,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恐惧心理。 3、愉快地活好每一天,老年人在平常生活中要高度重视心理、运动、饮食三方面。尤其是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例子,现代社会长寿老人很多,他们无一不是保持着愉快的心情,想得开,放得下,乐观开朗,无忧虑,无怨气,善于调节情绪,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愉快地度过晚年的。 *老年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有恐惧感?

老年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到老年都要面对衰老、死亡这件事,生活中有些老人非常害怕死亡,他们害怕有关疾病的谈话,甚至邻居有死亡的人都不敢出门,其实这就是老年人的死亡恐惧症。那么老年人为什么会害怕死亡有恐惧感? *老年人认识能力低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老年人孤独和依赖

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

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 文章目录*一、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1. 临终老人有哪些心理特征2. 临终老人有什么生理表现3. 临终老人有什么心理表现*二、临终老人怎样饮食*三、临终老人怎样护理 临终老人的心理特征 1、临终老人有哪些心理特征 1.1、否认期 认为自己的病是检查错误,医生失误,往往要求进一步检查 或更换医生、医院; 1.2、愤怒期 明确死亡即将到来时,出现压抑、忧愁,终日愁眉不展或者焦虑、愤怒,认为对自己不公,可能会仇视家人及周围人; 1.3、抑郁或绝望期 临终老人变得冷静,进入既绝望又希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有人也会出现轻生念头,希望摆脱痛苦,减少家属的各种负担; 1.4、接受期 在没有希望时,出现悲伤、抑郁,最后万念俱灰,平静地或不平静地接受死亡这一事实。具体到个人,各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界限,甚至会重叠、反复出现。同时也因周围人群的心理干预而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 2、临终老人有什么生理表现 2.1、疼痛

疼痛是临终病人备受折磨的最严重的症状,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其他终末期病人发生严重疼痛情况较少。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超过一半的人会有新的疼痛产生。控制疼痛应及时、有效, 正确使用“三阶梯法”。止痛药应规律、足量应用,而不是必要时才用,等到疼痛发生时再控制比预防疼痛发生更困难。对无法口服止痛药造成的不安与痛苦,可使用如皮肤贴片、舌下含服、静脉或肌内注射等各种方式给予止痛药。除了药物止痛,还可采用其他方法缓解疼痛,如:松弛术、催眠术、针灸疗法、神经外科手术疗法等。此外,如果疼痛难以控制,没有食欲,不要勉强病人进食,以免增加病人的负担与痛苦。 2.2、呼吸困难 痰液堵塞、呼吸困难是临终病人的常见症状。应及时吸出痰液和口腔分泌液。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有潮式呼吸时,立即给予吸氧,病情允许时可适当取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有的病人由于快速呼吸加上焦虑而引起喘息,可根据医嘱应用抗焦虑剂,必要时使用吗啡降低呼吸速率;同时开窗或使用风扇通风,护理 人员平静的仪态,用手轻柔地抚摸病人加上和声细语,有利于帮 助病人保持平静。此外,病人出现痰鸣音即所谓的“濒死喉声”,可使用湿冷的气雾进行雾化,促使分泌物变稀,易于咳出。床旁备好吸引器。对张口呼吸者,用湿巾或棉签湿润口腔,或用护唇膏湿润嘴唇,病人睡着时用湿纱布遮盖口部。

老年人性格极端怎么办

老年人性格极端怎么办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性格极端怎么办*二、影响老人性格变化的因素*三、关于老人生活的建议 老年人性格极端怎么办1、移情疗法赶走孤独感 孤独感和衰老感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种自我心理表现,也是加重老年人心理疾病程度的诱因之一。因此了解老年人如何应对心理疾病,就要鼓励老年朋友多参与文娱,体育和旅游活动,或帮助周围邻居、帮助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 2、性格调适偏激性格 老年人如何应对心理疾病,调适日趋偏激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旦遭遇逆境,如果矛盾激化,经年累月不得解决,容易引进老年人各系统的症状和功能失调,出现所谓心身疾病。由此可见,老年人想要应对心理疾病,首先要坚强自己的内心。 3、给予老人多一点关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人盛行的是:“百善孝为先”,从历史文化传承来说,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别的民族咱们先不管不论,但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血浓于水,之所以历尽沧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浓厚,就是因为咱们中国人关爱老人爱护孩童。在外的子女多给老人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他们,平时多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多跟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减轻他们的孤独感。

影响老人性格变化的因素 1、身体机能变差影响心情 在老年人中,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例如洗澡、穿衣)丧失非常普遍,这与死亡率、住院率升高。一项研究显示,疾病和损伤会限制老年人活动能力,或导致他们住院治疗。疾病缠身是老人性格发生变化,变得抑郁、暴躁等。 2、社会角色转变需要调适期 人们在离退休之前,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接触的人多,生活也较有规律,社会空间较宽。离退休之后,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场合的改变,人际关系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对这些变化,从思想上、感情上、习惯上、心理上都要有个适应过程。 3、死亡的威胁使老人恐惧 对很多老年人来说,“死”或与“死”相关的各种字眼,似乎成了他们最大的忌讳,而且,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越大越害怕死亡。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关于老人生活的建议1、健康饮食铸造健康体魄 “病从口入”想要健康的身体饮食不得不注意,饮食对人体的功能有重要影响。随着人类寿命的提高,长寿者越来越多,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为老年人的肌体和机能会随年岁增大而逐渐衰退,尤其是大脑。不少专家认为饮食健康对

老年人十种常见心理问题

老年人十种常见心理问题 一、衰老无用感 人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作为老年人却极难十分客观、坦然地接受自我衰退现象。随着年龄、生活的变化,身体多病和功能衰退,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二、失落感 一些老人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尝尝无所适从。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需要自己了。尤其一些领导没有了前呼后拥,更是心中感到失落,生活空虚,情绪不稳定。 三、孤独感 子女一旦成家立业离开了父母,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化,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心理不适的问题,出现孤独感。特别是女子常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回家,对老人关心不够,老人与亲朋、邻居来往较少者,孤独感就更加明显。 四、幼稚感 遇事容易一会高兴,一会生气,反复无常。这种老小孩脸现象,女性和文化素质偏低者较为多见。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

纯洁且单纯的境界。 五、抑郁症 抑郁心理是老年人常呈现的心理反应,随着各方面技能衰退,老年人身体情况大不如前,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久而久之就发生抑郁感。 六、焦虑恐惧症 老年人容易心烦意乱,情绪易激怒,怀疑自己的能力、紧张、恐惧,因此导致头晕、头疼、失眠等精神躯体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由于病痛的折磨或受他人病痛的暗示,而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对疾病的回避行为。 七、幻想疑病感 老年人敏感,自尊心强,怀疑或是断定自己换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从而忧心忡忡,苦恼焦虑。 八、离退休综合症 许多老人在退休后由于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失去了日常工作的节律和与同事交谈的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往往变得精神忧郁,心情烦闷,甚至发生精神方面的变态和疾病。 九、空巢综合症 老年人觉得自己的存在对子女不再有价值因而陷入无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 1临终老年人的心理表现 1.1恐惧 一般年轻人虽然也生病,但生病以后一般不会考虑与“死”有关的问题,而老年人则不同。老年人生病后,特别是患当前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时,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会加重,而且老年人自己的想象常常比实际情况更可怕。这种心理可称其为临终恐惧,这种恐惧感是很自然的,这是每一个人求生本能的反应。但如果没有处理好,这种恐惧会是老年人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能导致一些人轻生或自杀。这样的老人可能不愿意在承受疾病的痛苦,也可能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或害怕增加子女的负担。 1.2对子女眷恋情感的加深 如果老年人的子女的工作、学习都比较理想,身体也比较健康,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担心会相对减少一些;相反,如果子女的工作、学习不甚满意、身体不好、或有残疾,这就使老年人放心不下。如果子女友不再身边,思恋之情在临终前更加强烈,此时,老年人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可能超过对自己身体的担心。由此产生的焦虑也是即为常见的现象。 1.3临终前对配偶的担心 有的老年人感叹“谁先走谁幸福”,这里的“走”是指死亡。如果仔细分析老年人的这种感叹也不无道理。先“走”者有老伴照顾,后“走”者靠谁?先走者担心的是留下来的老伴谁照顾。如果配偶身

体尚可,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医疗条件有所保证,临终老年人会安心一些,如果留下老伴身体欠佳、经济条件较差,这会对临终老年人构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2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临终老年人主要是希望得到子女的亲切关怀、照顾及社会的支持。具北京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对上万例临终老年人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人的临终期大约为280天,这与妇女的壬辰期几乎相同的,人在临终期需要子女和社会像孕育胎儿一样,关心和照顾大约为280。所以,家庭和社会要为临终老年人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临终老人的到社会和亲人关心与照顾。 2.1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 养老护理员应保持心境平和的态度,对临终老年人要温柔、体贴,努力减轻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痛苦。养老护理员应给老人按时进餐、洗漱,保持被褥的清洁、整齐,以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对于受严重疼痛折磨的老年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用止痛剂,以减少老年人临终前的痛苦。对于确实证明救治无望的老年人,逐渐减少药物治疗,增加心理疏导,使老年人人能安心的面对死亡。两年中老年人修养、居住的环境应温馨、舒适。 2.2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死亡是任何人都不愿面对的事实。在对于死亡有关的问题上,临终老年人可能有一段的心理否认期,在这段时间里,应允许老年人保持这种“否认”。从一定意义上讲,否认是心理保持的屏障,要允许

老人怕死的表现有哪些

老人怕死的表现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老人怕死的表现有哪些*二、如何避免老人产生怕死心理*三、老年人心理中的不利心理 老人怕死的表现有哪些1、老人怕死的表现 1.1、从人类的进化来说,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知觉活动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没有人知道死亡以后是怎么样的。对死亡的未知,也是人们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1.2、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人也许可以不怕死,但是对于孤单和寂寞,没有人会喜欢。 1.3、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恐惧死亡的原因。 2、老人怕死的原因 2.1、死亡会让自己离开家人

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恐惧死亡的原因。 2.2、人的求生本能让人害怕死亡 人生存的意义就是为了延续,为了延续生命,因此人有了许 多求生的手段,比如食物链、交配等等都是人求生本能的表现。这种求生本能让人对疾病、疼痛、死亡产生了抗拒心理,就像人落水窒息产生的挣扎一样,死亡对生命来说是最大的威胁,因此 人本身的求生本能使人恐惧死亡。 3、老人如何面对死亡 3.1、孤独寂寞不利于面对死亡 老年人恐惧死亡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作为家属尤其是子女,应该多抽出时间来看看他们,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老年 人恐惧死亡的心理。许多老年人由于孤独寂寞,反而容易更加畏惧死亡,孤独寂寞会加重老年人对死亡的畏惧感,因此子女要尽 量陪伴老人,让他们远离孤独寂寞。 3.2、活得快乐更重要 一些老年人会因为听到认识的人死亡的消息,而更加害怕死亡,导致了心理压力的产生进而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其实,老年人不应该因为听到这些关于死亡的消息就自己吓自己,要知道演完要你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

为什么老人喜欢说死

为什么老人喜欢说死 文章目录*一、为什么老人喜欢说死*二、子女如何改善老人怕死心理*三、老年人生活更快乐的方法 为什么老人喜欢说死1、为什么老人喜欢说死? 老年人对待死亡有不同的态度。有些老年人清楚地意识到死亡迫近,能够从容不迫地面对死亡,向医生询问究竟还有多久,据此做好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后事。有些老年人相信死亡是去另外一个世界过宁静的生活,应该为死亡的降临而祈祷。也有些老年人将死亡视为解脱,产生“我累了,我该休息了”的感觉,因而能平静地面对死亡的威胁。 2、老年人为什么恐惧死亡? 从人类的进化来说,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人死了,感知觉活动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没有人知道死亡以后是怎么样的。对死亡的未知,也是人们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3、老年人如何正确认识死亡? 老人要正确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要明白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无不遵循这个自然规律。世上没有长生不老药,即使大权在握的秦始皇,曾努力寻找长生药,但终归也未能实现。因此只有正确地面对死亡,顺其自然,晚年生活才会活得愉快而有意义。

从恐惧心理中解脱出来,认识到死亡是自然规律,那就应该泰然处之,不应有任何恐惧心理。一个老人只要自认为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就能坦然地面对死亡,比较容易承受死亡,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恐惧心理。 子女如何改善老人怕死心理1、尽量少参加追悼会当老人的亲友去世时,如果老人状态不好,最好避免老人参加,否则会引发老人的心理问题。当然,如果老人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死亡,那还是可以去送别的。 2、多抽时间陪陪老人 作为家属尤其是子女,应该多抽出时间来看看他们,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老年人恐惧死亡的心理。许多老年人由于孤独寂寞,反而容易更加畏惧死亡,孤独寂寞会加重老年人对死亡的畏惧感,因此子女要尽量陪伴老人,让他们远离孤独寂寞。 3、跟老人聊死亡话题 面对死亡第一件事就是要认识到死亡时一种自然规律,是不可逆的。不管你在这个社会上混得怎样,社会地位多高,积累的财富多大,只要时间到了,都会盟受死神的召唤。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没有人可以逃过死神的镰刀,因此认识到死亡规律可以帮助老年人释放内心对死亡的恐惧。 老年人生活更快乐的方法身体健康的基础就是良好的心态,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

不同年龄阶层人群对死亡的态度调查报告班级:姓名: 指导老师: 生与死是人生的大事,对于一个生命的诞生,大家都喜悦迎接。但对于生命的结束,则因其涉及太多复杂情绪及各种禁忌,导致社会文化对死亡普遍的不愿触及,甚而加以排斥、避讳。虽然如此,但谁都知道,无论你是天才,还是庸者,只要是生物,都会有死亡的一天。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要接受的结局,但每个人对死亡的观点却都不同。面对未知的死亡,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解脱,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好的终结,更有人感到恐惧并避讳不谈。而不同年龄的人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更是不同的。那到底人们对死亡的态度如何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现阶段中国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对死亡的态度及对生活的态度。并了解现阶段多数中国人的心态是趋于乐观还是悲观。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在网络上派发调查问卷和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当场回收并对调查问卷及时补充修正。内容包括对死亡的态度、对死亡的一些看法和观念、接受死亡的情形以及想到有关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等。其中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85份,有效问卷560份,应答率95.73%。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摘取): 性别回答人数比例 男240 42.86% 女320 57.14% 年龄层回答人数比例 15岁以下38 7.14% 16-23 322 57.14%

24-30 61 10.71% 31-40 60 10.71% 41-50 39 7.14% 50以上20 3.57% 20 3.57 受教育程度回答人数比例 没有受过正式教育0 0.0% 小学25 4.46% 初中60 10.71% 高中55 9.82% 中专/技校80 14.29% 大专或大学非本科113 20.18% 本科207 36.96% 本科以上20 3.57 是否有宗教信仰回答人数比例 有82 14.64% 冇428 85.36% 听到死亡,你觉得?回答人数比例 觉得无所谓99 17.86% 心里害怕280 50.0%

老人如何面对病痛

老人如何面对病痛 *导读:老人如何面对病痛?面对疾病带来的病痛,大家肯 定还是会考虑到各方面的问题,但如何正确面对,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每个老年人都有不同的态度,那么老人如何面对病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老人如何面对病痛? *1、意志控制法 俗话说,越不怕疼,就越不疼。在坚定的意志和信心支持下,对于巨大的疼痛,人体就会产生巨大的抗痛力量,以致能使其反应缓解。大家都知道刘伯承在战争中眼睛受伤的故事,刘将军愣是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情况下,坚持做完手术,使得给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叹道:真是个军神。

*2、转移注意法 患者不要把注意力总放在疼痛的部位上,那样会造成越注意越疼痛的不良循环。因此要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对自己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上去,如看电影、读书、听音乐,这样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3、情绪稳定法 情绪稳定与镇静会使患者的痛觉感受迟钝,疼痛反应减少。为此,老年人患重病必须坚信并不意味着死亡,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病人的家属也要注意不在病人面前过分难过,以免导致病人的心绪不良。要经常与病人一起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展望未来美好的前景,使患者感受到人间温暖。病人心情好了,就会大大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力,减轻疾病造成的疼痛。 *4、自我鼓励法

在疼痛时,病人可运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在自己心中默念:不疼,没关系,一会儿就会好,这往往能收到很好的镇疼效果。如果有条件的话,老年患者之间也可进行相互鼓励。 *老年人患重病后容易形成三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1、急躁心理 老人患重病后,由于心情不好,肝火太旺,所以变得特爱发脾气,常常为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大动肝火,俗称无名火。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亲人,最容易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对象。 *2、多疑心理 老人由于自己得了绝症,心理压力较大,内心有一种空虚和

老年人最害怕的七件事 你害怕吗

老年人最害怕的七件事你害怕吗 *导读:老年人最害怕的七件事有哪些?虽然每个老年人年 轻时已尝尽人间百味,但是在晚年时心理上也会存在对某些食物害怕,那么老年人最害怕的七件事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告诉您。 *老年人最害怕的七件事有哪些? *一、害怕孤独寂寞 俗语云鸟怕落单,人怕孤独。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害怕寂寞,总希望有人陪着说话,以慰寂寥。现在社会有所谓空巢期的父母,或是没有伴侣的孤独老人,由于无人相伴,不但孤独寂寞,有时去世了都没人知道,这恐怕是人生最恐惧的事。 *二、害怕子女不孝 有些年老父母,不怕世上的任何恐怖安危,就怕子女不孝;

如果生养了不孝儿女,不但不能获得反哺,反而受其连累,例如儿女在外赌博欠债、违法犯罪等,都让父母不安。 *三、害怕没有后代 中国人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一般父母到了年老时,如果子女迟迟还不结婚生子,就为后代传继无人而忧心。 *四、害怕老病死亡 上了年纪的老人,老病死的无常弓箭随时都可能射中他,所以老年人怕死,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五、害怕颠倒痴呆

老年人体力日衰,除了容易患有骨质疏松、器官老化等病以外,还有一种阿兹海默氏症的脑部疾病,会让人变得颠倒痴呆,例如贵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到了老年时就患了这种老人痴呆症,则过去的名望、财富、崇拜者,对他又有何意义呢? *六、害怕人生无望 人生在世,可以说都是活在希望里,如果对未来没有希望,则活着就失去了意义。有一些老人因为年轻时没有立志,没有规划,没有建立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所以老来感到前途无望。 *七、害怕意外灾害 比起年轻人来,老年人更容易遭受一些意外灾害,因为年老力衰,动作迟缓,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外力冲击,往往来不及反应,所以容易摔倒,甚至水、火、风、震灾等,都容易造成对老

第十章 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第十章老年人的临终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临终关怀在整个卫生保健体系中日益处于重要地位,和预防、治疗一起成为当代卫生保健系统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第一节概述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准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病痛,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一、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开展了临终关怀临床实践与研究。 (一)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现状 自1988年在天津医学院创办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也相继成立。北京松堂关怀院、上海南汇护理院等不同类型的临终关怀机构先后建立,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主要分布于大城市,正向部分中等城市延伸。2001年,香港李嘉诚基金会每年捐资2500万元,在全国15个省市设立了20所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宁养医院,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2006年4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临终关怀有了一个全国性行业管理的社会团体。 《China Daily》有关中国第一所临终关怀中心建立的报道 我国老年病人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①临终关怀专门机构,如北京松堂关怀院。②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即综合医院内的专科病房或病区,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形式。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温馨病房”、北京市朝阳门医院的老年临终关怀病区。③家庭临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心理特征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理活动的衰退是个积累的过程。完全不服老,不承认老是生物规律之一,这是不对的。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学点老年心理学,可以及时了解老年心理的知识和特点,一旦心理活动出现衰退、偏差、障碍,可及时通过心理干预及自我调节得到纠正,使老年人过好晚年生活,并增强心理健康的因素和信心,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生活,有利于增进生活情趣,有利于防止心身疾病,有利于延年益寿,防止和延缓衰老的到来。 进入老年期的人,大多属于离退休老人,由于角色的转变或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其在躯体和心理上都面对不同的新情况,容易出现心理的困惑,难以做好及时有效的心理调整,因此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显得至关重要。 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饱经沧桑的老人既获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深刻的失败教训,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第一节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代谢与能量消耗改变:与中年人比较,老年人大约降低10-20%。 细胞功能下降: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器官功能改变:内脏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内分泌功能改变:脑下垂体功能减弱,影响整个代谢。 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情绪不稳定:或烦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 根据心理专家观察研究发现,一般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有以下点: 一,脑功能下降,记忆力衰退。这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交织。易兴奋主要表现为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动。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躯体疲劳。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不好,看书就打呵欠,脑子里杂乱无章,昏沉沉的;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思维缺乏创造性,但是对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影响较小。 二,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经常被负面情绪控制。易激怒,动不动便大发雷霆,或易哭泣,经常产生抑郁、焦虑、孤独感、自闭和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对外界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还经常出现消极言行。 三趋向保守,固执己见 许多老年人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作风和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作风和习惯不断受到强化。因此,他们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往往容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很难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旧

叔本华在谈到对死亡的认识时

叔本华在谈到对死亡的认识时,讲到“一切生物对于死的恐惧和嫌恶,纯粹都是从盲目的意志产生的,那是因为生物有求生意志,这种意志的本质有着需求生命和生存的冲动” 人不应该对死亡感到恐惧,人既以及不存在,一切与我们生存无关的时间,无论是过去或者未来,对我们而言都不重要,为它悲伤实在毫无意义。简而言之可以用伊壁鸠鲁的一句话说“死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因为我们存在时死亡不会降临,等待死神降临时,我们又不存在了。 而事实上我认为对死亡的恐惧不能以这个视角来认识,死亡本身是不值得恐惧的,它所意味着的东西才是那种真正让我恐惧的,比如说死亡瞬间给人们肉体带来的痛苦,死后亲人朋友的悲伤,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的挂念等待是这些让他们畏惧死亡,讨厌死亡。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来像是一块不知道什么味道的巧克力,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世界对他来说是五彩缤纷的,因此他肯定不愿意走向死亡使自己成为虚无。对于一个正直中年的人来说,他正在为各种目标而奋斗着,有太多他不能舍弃的东西,朋友、爱人、父母、公司、金钱等待。相对于来说,我认为老年人面对死亡的恐惧是最少的,老年人是经过岁月沉淀的美酒,不再辛辣,而是入口醇香,让人回味无穷。大风大浪洗礼过,大悲大痛雕刻过,生命步入最后的年轮,死亡时临近的必修课,只有怀一颗平静的心,修完死亡课程的学分,才能委于无形即而成为不朽

在《宿命论者杰克》一书中写着:“我不属于任何人而属于全世界,你在进入这里之前,在这里之际,在离开此地之后,都在我的怀抱之中。”诚然人类由生殖凭空而来,基于此义,死亡也不妨说是化为虚无。简言之“无”不论在任何意义之下都不会是真正的一无所有。 “人生犹如充满暗礁和漩涡的大海。人类曾小心翼翼航行于大海之上,却一步步接近遇难失事的时刻和地点。他们的舵仍然超暗礁和漩涡驶去。那是人生航程的最后目标,是无可避免也无可挽救的整体性毁灭——死亡。”死亡是终结,可能是幸福的终结也可能是不幸的终结。叔本华不同意把死亡归于虚无,可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死亡不就代表虚无吗我们没有了自由意识没有了对外界的感受力,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个体来说就是虚无。或许对于除自己之外的人来说不是虚无吧。就像对毛泽东之类的伟人,一句话说得好不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嘛”。 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哲学家把爱与生当做人生最为苦恼的两件事,而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必花大把的时间去研究人生最为苦恼的是什么,又找出那么多的论据来证明它。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追求幸福活出精彩来,不要去想人生多痛苦,要向我们用怎样的方式去摆脱这种痛苦,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度写范文[死亡恐惧症怎么治疗]死亡恐惧症测试题模板

[死亡恐惧症怎么治疗]死亡恐惧症测试题 死亡恐惧症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怕死,属于神经性恐怖症之一种。神经性恐怖症,指面临不利或内心情感体验偏差,持续或反复的现实环境刺激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治疗死亡恐惧症的方法。 治疗死亡恐惧症的方法 1、忆乐忘忧。 我们的人生旅途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遇各种问题。平时遇到困难,我们要学会选择,不让悲伤、凄凉、恐惧心境困扰自己。可以常回忆那些幸福、快乐的事情,让心情保持快乐,开拓未来。不开心的事或让你烦恼的事尽量不停留在头脑。 2、淡泊名利。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把名利看太过重要了,有些人甚至会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达到个人目的时会耿耿于怀,怕自己死了没时间享受胜利的果实。做事情畏首畏尾,给自己造成心理阴影。 3、憧憬未来。 美好的未来是每个人的期盼。只有常憧憬未来的美好,才能终保持奋发进取,也不会把生死看的太重。不管未来命运如何,奋斗过拼搏过就是美好的。现实再残酷,都要相信困难可以将克服。 4、静神定恐剂。 可以让患者解除恐惧症的痛苦。还药剂结合了多种中药研制而成,每一种药材都经过权威筛选出来的,不存在安全隐患。以上就是死亡恐惧症治疗方法的介绍。一切恐惧来自你的心,将事情看开,就没有什么可以吓到我们了。 老年人为什么恐惧死亡 从人类的进化来说,对于未知的事物保持恐惧,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而是一种保护自己的

手段。人死了,感知觉活动自然也就停止了,因此没有人知道死亡以后是怎么样的。对死亡的未知,也是人们会对死亡产生恐惧的原因之一。对老年人来说,死亡比年轻人要近的多,因此对于一无所知的另一个世界的恐惧,自然也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人也许可以不怕死,但是对于孤单和寂寞,没有人会喜欢。 同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恐惧死亡的原因。 此外,人是有想象力的动物,当人们从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节目中看到那些濒死者的挣扎、呻吟、亲属的哀号往往会想到自己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是那样?这种对痛苦的害怕,不免会转移到恐惧死亡上来。 老年人如何面对死亡 知道了恐惧死亡的原因,自然也就能找到应对的办法。如果您已经进入老年,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兴衰的历程,人生亦不例外。因衰老而死亡是一种善终,是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生完整的最后一环。其次,死亡之后,感知觉自然就会终止,疾病所带来的痛苦也不再会延续,更不存在所谓的死亡世界,不必为了解死后是什么样的而恐惧。最后,死亡虽然会把我们和至亲分开,会让他们悲伤,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越是能够做到安详和坦然面对死亡,越能减少他们的担心,减轻他们的痛苦。 子女做什么帮助老人面对死亡 家里有老人的,子女又能做些什么呢?人是社会的动物,害怕孤孤单单一个人。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抽出时间来多看看老人,甚至哪怕多打几个电话,都会减少他们的孤寂感,进而减轻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说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除了精神上的关怀之外,在物质上也要尽可能多的提供帮助,让老人的生活衣食无忧应该是最起码的。此外,也要定期安排老人参加体检,以便身体有了问题及时治疗。 猜您感兴趣: 1.恐惧症怎样形成的

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养生之道导读:生老病死是人一生必经的过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疾病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很明显的,大多都是消极的影响,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 *一、老年人怎样正确面对疾病 如今老年人患病的比率越来越高,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面对这些疾病老人们心力交瘁,如何才能正确对待疾病呢? *1、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在家治疗既省事又省钱。还有的慢性病患者,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他人经验给自己开处方,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

*2、看病要有全科意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增大,而老年人通常是哪儿不舒服就看哪科,专科医生往往也只看本科病种,缺少全科意识,这样对老年人十分不利。 *3、别把心理问题不当病 抽样调查显示,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和大脑功能的退化,使70%的老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些老人却很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问题现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老人患病后的三种心理状态 老年人患重病后容易形成三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1、急躁心理 老人患重病后,由于心情不好,肝火太旺,所以变得特爱发脾气,常常为一些芝麻大点的小事大动肝火,俗称无名火。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的亲人,最容易成为他们发脾气的对象。 在医治过程中,急躁心理表现为总想速战速决,企望马上显示疗效。性急导致患者在疗效尚未显示出来时,就想换医院、换医生。然而心理越急躁,医院大夫换得越勤,病就越不容易治好。

老年人身体健康感知、自尊与死亡恐惧的关系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10), 1550-1558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e5499663.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ee5499663.html,/10.12677/ap.2018.810179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Old People’s Health Perception, Self-Esteem and Thanatophobia Huiqiong Peng, Linshu Han, Yao Wa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Received: Oct. 5th, 2018; accepted: Oct. 17th, 2018; published: Oct. 24th, 20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between old people’s health percep-tion and thanatophobia. Methods: 230 elderly people were surveyed for using the thanatophobia scale, health perception scale and self-esteem scale. Results: 1) Thanatophobia in the age of 60~70 years old (18.18 ± 6.52) and 70~80 years ol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elderly over 80 years old; 2) Thanatophobia in the elderly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health perception and self-esteem; 3) Self-esteem plays a significant mediating effect role between the old people’s health perception and thanatophobia. Keywords Old People, Thanatophobia, Health Perception, Self-Esteem 老年人身体健康感知、自尊与死亡恐惧的关系 彭惠琼,韩林树,汪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5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17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4日 摘要 目的:考察自尊在老年人身体健康感知与死亡恐惧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死亡恐惧量表、身体健康感知量表、自尊量表对23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 60~70岁和70~80岁的老年人组的死亡

关于老年人恐惧死亡心理分析

关于老年人恐惧死亡心理分析 50岁本是知命之年,然而随着我国人口日趋老龄化,越来越多老年人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这一心理问题也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日趋老龄化,许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老年人在遇到死亡,情绪反应更为激烈,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更为明显。然而人终有一死,这是人生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但是,有很多老年人,却产生了恐惧死亡的心理。 老年人认识能力低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老年人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老年人易怒和恐惧 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综上所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到老年,死亡的几率开始上升。也许自己还算健康,但当每次同学聚会,去公司参加庆典,与周围同伴聊天时,发现自己当年的同学、同事、老伙伴相继过世,难免不胜唏嘘。人也许可以不怕死,但是对于孤单和寂寞,没有人会喜欢。 同样,从自己的角度来说,死亡意味着和伴侣、子女的诀别,如果家庭关系和睦,对彼此都念念不舍的,自然也会害怕死亡将他们分隔。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死亡带来的孤寂感,也是让人恐惧死亡的原因。 此外,人是有想象力的动物,当人们从电影、电视剧、新闻报道等节目中看到那些濒死者的挣扎、呻吟、亲属的哀号……往往会想到“自己死的时候会不会也是那样?”这种对痛苦的害怕,不免会转移到恐惧死亡上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