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大能填几(3)

最大能填几(3)

最大能填几(3)
最大能填几(3)

( )里最大能填几简便解题方法 2

简便解题方法1:14-()>6 14—6=8 8—1=7 14-(7)>6 ( )里最大能填7.

7

检验方法:填比7大1的数8,14—8=6,所以( )里最大能填7.

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12-()>6 15-()>6 18-()>6

13-()>6 16-()>6 19-()>6

14-()>6 17-()>6 20-()>6

简便解题方法2:13-(最大)>5

最小

分析:13是被减数(总数),()里要填最大的数就是(减去的数要是最大的),那么差(剩下的数)就是最小的,既大于5,又最小

13-(最大7 )>5

最小6

13—6=7,所以()里最大填7.

检验方法:填比7大1的数8,13—8=5,所以( )里最大能填7.

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11-()>5 15-()>5 18-()>5 13-()>5 16-()>5 19-()>5 14-()>5 17-()>5 20-()>5

综合练习:( )里最大能填几?

(完成后别忘了检验所填数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又是最大的。)

11-()>4 15-()>6 18-()>9 13-()>9 16-()>7 19-()>8 14-()>7 17-()>8 20-()>7

认识几分之几

《理解几分之几》微课 前期准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含义的基础上解决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除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课件动画展示能够很好的协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需要分析:课前,要求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小棒。教师需要准备PPT。 实施过程: 1、同桌之间相互合作,用摆小棒的方法协助兔宝宝解决“12个蘑菇的是多少个”的问题,并且能够边展示边解释自己是怎样分的,怎样拿的,最后拿出了多少个。 2、课件展示平均分几份和拿出几份,并且相对应地出示算式,让学生很自然从摆小棒过渡到列式计算,层次清晰,便于学生接受。针对于算式,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是怎样来的,求得的是什么,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式。 3、出示练习,先让学生分一分,再列式计算,进一步理解“份”和“个”。分数中不管分母还是分子,都是代表几份,一份里可有有一个也能够有几个。先看分母,代表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再看分子,代表从中取出几份;最后,用乘法算出这几份一共有多少个。 4、展示学生错误的算式,进一步巩固算式中每个数代表的含义以及算式求得的是什么。 应用成效: 课例结束后,整体感觉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理解水平都很不错,并且语言组织表达水平也很强。通过动画的展示,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含义,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思维敏捷,语言表述准确,即使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通过课件的展示,也能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即时改正。 评价反思: 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本来就是难点,学生必须先很好地理解几分之几的分数含义,然后才能列式计算。本节课,先采用动手操作,自己分一分、拿一拿,让学生有个感性的理解;然后创设情境,协助兔宝宝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演示,协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接着,通过两道练习题的动画演示来巩固新知。

三年级上册填上合适的单位

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 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妈妈每天工作8()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桌子高85()三年级学生重30()机场跑道长约3()大头针长22() 小明早上穿衣服约用3()。爸爸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7 ()。 王强跑100米用了15()。蒸一锅米饭大约要25()一桶矿泉水重10()1头犀牛重1()日记本的厚4()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数学课本长约2()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一节课约40()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小红跑50米的成绩是()做一次深呼吸要4() 从北京到长春坐火车大约需要9() 小明每天大约睡觉9()小明吃饭用了20()跳绳15下用了10() 2 填空。 1千米=()米6000米=()千米1米=()分米 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

40分米=()米70厘米=()分米9米=()厘米 15米=()分米100厘米=()米4分米=()毫米 3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 8千米=()米+()米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3、在○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1米50厘米○1米5分米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9分米○2米32米+10米○50米300分米()300厘米5厘米()7毫米9毫米()3厘米18毫米()1分米1米()100厘米60毫米()6厘米 3分米()23毫米5毫米()1厘米-2毫米3分米()100 厘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跳绳长2() 2、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7、10张纸厚1() 8、旗杆高9()9、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11、课桌高65() 12、跳绳长2()13、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14、北海学校小学部教学楼高约()米。 15、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完整版)三年级-找规律填数

三年级找规律填数 例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4,7,10,13,( ),() (2)84,72,60,( ),( ); (3)2,6,18,( ),( ); (4)625,125,25,( ),( ); (5)1,2,4,8,16,(),() (6)1,3,9,27,(),243 (7)35,(),21,14,(),() (8)64,32,16,8,(),2 例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5, 2, 12, 2, 9, 2,(),() (2)21, 4,18, 5, 15,6,(),() (3)10,5,12,6,14,7,( ),( ) (4)1,1,2,1,1,4,1,1,6,( ),( ),( ) 例3、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8,20,24,30,( ),(); (2)11,12,14,18,26,( ); (3)1,3,6,10,(),21,28,36,(). (4)1,2,6,24,120,(),5040。 (5)252, 124,60,28,(),4。 (6)1, 4,9, 16,25, 36,()。 例4、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1, 2, 2, 4, 8, ( ) (2)1, 3, 3, 9, ( ) (3)2, 3, 5, 8, 13, ( ),( ) (4)3,7,10,17,27,( ); (5)1,2,2,4,8,32,( )。 例5

(2) 例6、 32, 6,10),(3,9,15)……问:第100个数组内3个数的和是多少? 例7、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1)37037×3=111111 (2)37037×6=222222 (3)37037×9=333333 (4)37037×( )=444444 (5)37037×( )=666666 (6)37037×( )=999999 综合练习: 1、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2,5,8,11,(),17,20。 (2)11, 15, 19, 23,( ),… (3)56,49,42,35,( )。 (4)19,17,15,13,(),9,7。 (5)1,3,9,27,(),243。 (6)3,6,12,24,( )。 (7)84,72,60,( ),( ),24,12; (8)1,4,7,10,( ),( ),19,22,25 (9)2,5,8,11,(),17,…… (10)25,20,15,10,() (11)64,32,16,8,(),2 (12)1,3,9,27,() 2、找出下列各数列的规律,并按其规律在( )内填上合适的数: (1)3,5,3,10,3,15,( ),( )。 (2)2,8,5,6,8,4,( ),( )。

三年级填上合适的数学单位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3.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2吨+4吨○6000千克1500千克○2吨 3千米○2970米 7厘米+23厘米○3米 2500千克○3吨 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 990克○1千克 6吨○6000千克 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 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 1吨5千克○1050克 1米○2分米30厘米 4、算一算。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 5、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一支铅笔约长185()一头牛重500( ); 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厘米 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李明体重35( ) 一只公鸡重3(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一袋水泥重50( ) 一包奶粉重250( ) 一辆汽车载重5( ) 一个杯子高10() 二、选择(10分) 1.一个苹果重()。[A.1吨 B.1 0千克 C.150克]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克 B.2毫米 C.2厘米]3.一辆货车载重()。[A.5000克 B.500克 C.5吨] 4.一头幼象出生时重100千克,到成年时重5吨。这头象从出生到成年体重增加了()千克。[A.4900 B.5100 C.500] 5.姐姐3小时( )行12千米。[A.步行 B.骑自行车 C.乘汽车]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检测题(答案解析)

(好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检测题(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而各题的积最接近5600的是()。 A. 58×65 B. 69×78 C. 79×88 2.下列算式中,乘积小于1500的是()。 A. 48×29 B. 31×52 C. 43×41 3.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至少有()个0。 A. 1 B. 2 C. 3 4.下面竖式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5.玩具熊每个定价48元,李叔叔准备买19个,大约需要()元。 A. 1000 B. 1056 C. 1200 6.最大的两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 A. 900 B. 9000 C. 9900 D. 9990 7.估计69×15的积,结果最接近的是( )。 A. 700 B. 800 C. 900 D. 1000 8.某市体育馆的看台分16个区,每个区有15个座位。它能同时容纳2500人观看比赛吗?() A. 能 B. 不能 C. 无法确定 9.28×42的结果最接近() A. 1200 B. 1000 C. 800 D. 1500 10.28×31的积最接近的数是() A. 700 B. 800 C. 900 11.如图,在14×12的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意思是?() A. 10个14的和 B. 12个14的和 C. 1个14的和 D. 2个14的和

12.如图,在36×25的竖式计算中,箭头所指的这一步表示的是()。 A. 20个36的和 B. 2个36的和 C. 5个36的和 D. 25个36的和 二、填空题 13.28×50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它的积是________位数。 14.做计算题时,小亮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最多是________位数。 15.32×50的积的末尾有________个0,最高位在________位上。 16.26×95的积是________位数,435÷6的商是________位数。 17.估算50×65时,把65看成________,估算的结果是________. 18.492÷7的商是________位数;32×45的积是________位数. 19.28的22倍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乘11的积是________ 20.最小的两位数是________,最大的两位数是________,它们的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1.王师傅平均每小时做18个零件,照这样的速度,王师傅14小时可以做多少个零件?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2.李叔叔每天步行15分钟到公司上班,他每分钟大约走80米。李叔叔的家距公司大约有多远? 23.一部电梯的最大载质量是800千克,现有24箱重为35千克的货物同时要用这部电梯运输,会超载吗? 24.张叔叔去年养了32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产蜂蜜40千克。张叔叔去年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蜂蜜? 25.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浪费105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按30天计算)浪费多少千克水? 26.每筐苹果重30千克,每筐35元,共有38筐. (1)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认识几分之几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89页例1、例2以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结果中抽象出几分之一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及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初步体会数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例1主题图 提问:观察野餐活动图,你看到些什么? 把每种视频都平均分成2份,每人各分得多少?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不满1个,只能说每份分得“半个”。这“半个”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二、认识几分之一  1、平均分蛋糕 引导:把1个蛋糕怎样分可以得到着半个呢?(学生操作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怎样分的,没人分得其中的多少? 说明:吧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半个,是这2份中的1份,这1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可以写成1/2 2、教学读写二分之一 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横线上面写1,表示这 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问:蛋糕的另一份可以用哪个数表示?每份是谁的1/2? 3、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 4、教学“试一试” 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2并展示。

指出:不管怎样折,也不管折出的这1份形状是怎样的,只要是吧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1份就是它的1/2 进一步要求: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1/4吗?折一折,再互相交流。 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出示例2 1、同桌两人合作,用两张同样大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再折一折并涂出它的1/8,然后把1/8与上面的两个分数分别比一比大小。讨论并小结:把同样大小的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自然就越小。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实践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3、做“想想做做”第6题 4、做“想想做做”第7题 五、全课总结

三年级填上合适的数学单位

三年级填上合适的数学 单位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 );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3.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5.一支铅笔约长185() 6.一头牛重500( ); 7、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厘米 8、8千米=()米 70厘米=()分米 9千克=( )克 3厘米=()毫米 4000千克=()吨 8吨=( )千克 5厘米=( )毫米 70厘米=( )分米 4米=( )分米 4000千克=( )吨 2千米=( )米 ( )米=50分米 6千克=( )克 100厘米=( )米 ( )厘米=1分米 7.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2吨+4吨○6000千克1500千克○2吨 3千米○2970米 7厘米+23厘米○3米 2500千克○3吨 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 990克○1千克 6吨○6000千克 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 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 1吨5千克○1050克 1米○2分米30厘米 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 1吨-600千克=( )千克 480克+520克=( )克=( )千克 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 3千克+500克=( )克 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三年级奥数讲义-第一讲找规律填数(附答案)

三年级奥数- 第一讲找规律填数 【学法指导】 寻找一列数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这样的规律填上适当的数,这样的问题我 们叫作“找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 从相邻两数的和、差、积、商考虑,或将和、差、积、商依次写下来 成新的一列数,通过对这列数的变化规律的分析,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 的数。 2. 有时要将一列数分成两列数,分别考虑它们的变化规律。 3. 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形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 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入手点 【经典例题1】 找出下面各数的排列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2,5,8,11,14,( ) ,(). (2) 1 ,2,4,7,11,16,( ). (3) 4 ,12 ,36 ,108 ,( ) ,972. (4) 1 ,2,6,24,120,( ) ,5040. 思路点拨 (1)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3。 (2) 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前 6 个数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5,由此可以推算第7 个数比第6 个数16 大6。 (3)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的 3 倍。 (4)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商,发现前 5 个数每相邻两个的商依次是2,3,4,5 ,由 此可以推算第 6 个数是第5 个数120 的6 倍。 完全解题 (1)2,5,8,11,14,( 17 ) ,(20 ). (2) 1 ,2,4,7,11,16,( 22 ). (3) 4 ,12 ,36 ,108 ,( 324 ) ,972. (4) 1 ,2,6,24,120,( 720 ) ,5040.

不同两位数和三位数,使得乘积最大或最小的解决方法

不同两位数和三位数,使得乘积最大或最小的解决方法 解答:规律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大差不多,先考虑大的4个数2、3、4、5 组成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中52×43(两个数的最高位要为最大)最大,,接下来看最末位的1跟着哪个两位数后面,通过计算521×43=22403,52×431=22412,由此得出末位的1跟在首位小的数的后面。所以431×52的乘积大。 规律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差不多,先考虑最小的4个数1、2、3、4、组成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中24×13(两个数的最高位要为最小)最小,接下来看最末位的5,应该跟在首位大的数的后面,也就是13×245=3185,所以245×13的乘积小。 附: 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换五个数字再试试。 这道题教参上的答案是:要使乘积最大,两个乘数最高位应该分别是4和5,而三位数的十位上应该是3或2;因为3×5﹥3×4,2×5﹥2×4,所以两位数十位上应该是5,三位数百位上应该是4;又因为43×5﹥42×5,所以三位数十位上应该是3.然后再通过试验和调整,可以得出使乘积最大的两个数是431和52.而要使成绩最小,两个乘数最高位上应该是1和2,而三位数的十位上应该是3或4,通过试验和调整,也可以得出使乘积最小的两个数是245和13. 我反复研究了这个解法,觉得学生要按这种方法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重新调整了思路,把这道题分三步来思考: 1、要使乘积最大,两个乘数最高位应该分别是4和5,最末位是1; 2、先不看最末位的1,就变成2、 3、 4、5四个数字,要想使乘积最大,这两个两位数就要最接近,53和42相差11,52和43相差9,应选择52和43(这是三年级接触过的内容); 3、接下来看最末位的1跟着哪个两位数后面,通过计算521×43=22403, 52×431=22412,由此得出末位的1跟在首位小的数的后面。 按照这种思路,要想使乘积最小,就应该这样做: 1、要使乘积最小,两个乘数最高位应该分别是1和2,最末位是5; 2、先不看最末位的5,就变成1、2、 3、4四个数字,要想使乘积最小,这两个两位数就要相差最大,13和24相差11,14和23相差9,应选择13和24; 3、接下来看最末位的5,应该跟在首位大的数的后面,也就是13×245=3185. 接下来,我用同样的方法求用5、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要使乘积最大,应该是哪两个数要使乘积最小呢结果是:乘积最大的是: 96×875=84000,乘积最小的是:57×689=39273.

三年级上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班级姓名 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 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妈妈每天工作8()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桌子高85() 三年级学生重30()机场跑道长约3()大头针长22()小明早上穿衣服约用3()。爸爸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7()。 王强跑100米用了15()。蒸一锅米饭大约要25() 一桶矿泉水重10()1头犀牛重1()日记本的厚4()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数学课本长约2()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一节课约40()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小红跑50米的成绩是()做一次深呼吸要4() 从北京到长春坐火车大约需要9() 小明每天大约睡觉9()小明吃饭用了20()跳绳15下用了10()2 填空。 1千米=()米6000米=()千米1米=()分米70毫米=()厘米8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40分米=()米70厘米=()分米9米=()厘米15米=()分米100厘米=()米4分米=()毫米3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 57分米-17分米=( )分米=( )米1米-6分米=( )分米8千米=()米+()米38米+54米=( )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3、在○里填上><或= 8千米○6000米1米50厘米○1米5分米6毫米()4厘米 4厘米○4分米9分米○2米32米+10米○50米 300分米()300厘米5厘米()7毫米9毫米()3厘米 18毫米()1分米1米()100厘米60毫米()6厘米 3分米()23毫米5毫米()1厘米-2毫米3分米()100厘米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跳绳长2() 2、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钢笔长14() 6、小明的身高是140() 7、10张纸厚1() 8、旗杆高9()9、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11、课桌高65() 12、跳绳长2()13、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14、北海学校小学部教学楼高约()米。 15、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做单位比较合适。 16、从寿光到潍坊的长度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5、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从250、1000、85、1000这几个数中,选择适当的一个填在括号里。 (1)爸爸的体重是()千克。 (2)一袋牛奶重()克。 (3)一包洗衣粉重()克。 (4)一艘轮船可装货()吨。 7、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1分米短6厘米的线段。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突破的解决策略(张冬梅)

《三位数乘两位数》重难点突破的解决策略 张冬梅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笔算的算理,领会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二、突破建议 (一)选择便于向学生解释算理的情境 1、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教材创设的情境及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如在例1的内容呈现中,创设了一个已知速度、时间,求路程的情境,并以12小时作为讨论点,学生比较容易想到将12小时拆成10小时和2小时来解释,这与乘数是两位数时用“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分别乘另一个因数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算理,从而建构起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例1、例2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乘法运算中去;教学难点是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2、注意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使学生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即刻画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的模型: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关系的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部分知识在学生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将书本上的例题与学生生

活中的实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体简单运动的常识出发归纳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这个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例 4、例5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课前搜集的物品的单价、交通工具的速度,既丰富了学习资源,又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还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构建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 1、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计算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应为学生提供由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广阔背景。让每一位学生经历“145×12”的计算过程。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本内容突出自主探索。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通过提出“第二部分该怎样写?”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第二个因数中的“1”与“145”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积的末尾应与第一部分积中的哪一位对齐?最终归纳145×12的具体步骤。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首先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然后尝试列竖式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自己估算情况, 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这对提高学生估算的准确率很有帮助。练习时,应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 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反馈时,可让

三年级数学填上适当地单位练习

1. 爸爸的身高170()1千米=1000() 2. 爸爸的身高18()1千克=1000() 3. 课桌的高是70()1000千克=1() 4.课桌的高是7()1米=100( ) 5. 窗户的宽是110()3000千克=3() 6. 窗户的宽是12()1吨—700千克=300() 7. 铅笔长16()一棵小树高120() 8. 钢笔长1()一棵大树高12() 9. 学校操场一圈长200()一棵小树高11() 10. 火车每小时行驶150()3000千克+2000千克=5() 11. 上海与温州相距600()100厘米+10分米=2( ) 12. 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6()500米+500米=1() 13. 1只鸡蛋重50()2厘米—15毫米=5() 14. 1瓶牛奶重250()2米—12分米=80() 15. 1只书包重5()一枚硬币约重2() 16. 一辆卡车重4()一瓶矿泉水约重550() 17. 小明体重30()一块面包重约200() 18. 大象重约4()10张纸厚约1() 19. 一袋食盐重500() 20. 全班同学体重相加约1000(),合1() 21. 一个梨子重150() 22. 1袋鸡精500(),2袋鸡精是1()

23. 一碗米饭约150() 24. 你的手指长约10(),你的手掌宽约12() 25. 一本数学书厚7()一个乒乓约重3() 26. 一枚硬币厚约2()一本练习本约厚4() 27 一个苹果重200();一块玻璃厚50(); 28 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 29 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一粒纽扣的面积约是 2 () 30、计算机键盘上一个按键面的面积大约是1() 40、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 41、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 42、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48() 43、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约是1() 44、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40() 45、足球场占地面积约是9900() 46、数学书封面大约是3() 47、一枚一角的硬币一个面的面积约是1() 48、一个花坛的面积大约是60() 49、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50、一张床的面积大约是3() 51、电脑显示器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2() 52、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6、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80()。

《5432加几》教案

《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5,4,3,2加几,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探索法。 课前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演:板演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8+6= 7+6= 6+8= 6+7= 9+6= 8+7= 6+9= 7+8= 2.口算: 6+5= 7+4=7+6= 7+5= 8+4= 8+6= 8+5=9+4= 9+6= 9+5= 9+3= 9+8= 8+3= 9+2= 9+7= 二、新课学习

(一)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学会了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这样的算式,不看图、不摆实物你们能不能很快想出得数?(能)好!看老师出题,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1.教学例1: 5+6=□ 5+8=□ (1)老师板书:5+6=□ 师问:请你们说一说这道题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指名说:(学生可能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用凑十法。 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6加5等于11, 5加6也等于11。 (2)师说:你们想出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再看:5+8怎样想? 板书:5+8=□ 学生仍会说出两种方法。 ①用凑十法。 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 想:8加5等于13, 5加8也等于13。 (3)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师说: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计算了5加几的题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计算更快、更简便。 学生回答:第二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师说:好!你们都喜欢第二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大数加小数的方法。下面再请同学们想一想4加几、3加几应怎样算? 2.教学例2: 4+7=□ 3+9=□

认识几分之几

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你们还能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分数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4、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4表示呢? 二、试一试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比一比 谈话:上节课我们比较过1/2和1/4的大小,还记得吗?那么你能想办法比较出3/5和2/5的大小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四、做一做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2、想想做做1、5 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理由。 五、读一读 谈话:分数是谁发明的呢?自由阅读P104"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三年级找规律填图形

第三讲:找规律填图形 找规律,需要细心观察,善于归纳推理。 填图形,应从图形的个数、形状、性质入手,逐步探求规律,得到适合的图形。 观察图,并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1.观察图中已有图形的规律,并按这一规律在空白处填出图形 拜师学艺1 初出茅庐

2.按顺序观察图的变化规律。想一想,空白处应画什么图形? 在图中的问号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2.观察下图,并按规律填出空白处的字母。 拜师学艺2 初出茅庐

观察下列6个图形,按照变化规律在“?”处填图。 1.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2.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拜师学艺3 初出茅庐

找出下面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在横线上画出第四幅图。 1.观察图 ,并按照变化规律在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2.观察下图,按照(1)到(2)的变化规律,根据(3),在(4)中填上适当的图形。 观察图中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按规律把第四个图形画完整。 1. 拜师学艺4 拜师学艺5 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

2.观察下面的图形,并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图形。 观察图,按照规律在“?”处填上合适的图形。 1.观察下图,根据规律,在(4)中填上适当的图形。 2.想一想,第四幅图该怎么填? 拜师学艺6 初出茅庐

黑棋子与白棋子排成一列,如图所示,问:第99个棋子是什么颜色?这99个棋子中,有多少个白棋子? 1.按照图的排列规律,第23个图形是什么小动物? 2.按照下图的排列规律,第23个图形是什么? 1.按规律在空格在空格里画上图形。 2.仔细观察图,并按照它的变化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图。 拜师学艺7 初出茅庐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5432加几人教新课标

第1课时5、4、3、2加几(1) 1.送sònɡ 小xiǎo 鸟niǎo 回huí家jiā。 2. 3. 4.算suàn 一yi 算suàn 两liǎnɡ 种zhǒnɡ 教jiào 具jù各ɡè 有yǒu 多duō 少shǎo。 一班二班一共 7盒4盒盒 5块6块块 5.在zài○里lǐ 填tián 上shànɡ“>”“<”或huò“=”。 5+6○104+8○123+9○12 7+5○15 5+8○12 3+8○10 6.3个ɡè 气qì球qiú上shànɡ 的de 数shù的de 和hé等děnɡ 于yú13,你nǐ 知zhī 道dào 另lìnɡ 外wài 两liǎnɡ 个ɡè 气qì球qiú上shànɡ 的de 数shù各ɡè 是shì多duō 少shǎo 吗mɑ? 第2课时5、4、3、2加几(2) 1.小xiǎo 动dònɡ 物wù过ɡuò 河hé。

2. 3. 房子里有□只兔子,外面有□只,一共有多少只? □○□=□(只) 4. (1)一共有多少朵?□○□=□(朵)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5.在zài□里lǐ 填tián 上shànɡ 合hé适shì的de 数shù。2+□=10 3+□=11 4+□=11 5+□=12 2+□=11 3+□=12 4+□=13 5+□=13 6.

把bǎ2、3、4、5、6、7、8、9这zhè8个ɡè 数shù分fēn 别bié填tián 在zài□里lǐ。 第1课时5、4、3、2加几(1) 1.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三年级填上合适的数学单位

三年级填上合适的数学 单位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填上合适的单位;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和( ); 2.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和(); 3.乐乐家离图书馆3000米,合()千米; 5.一支铅笔约长185() 6.一头牛重500( ); 7、10张纸叠起来厚1毫米,100张纸叠起来厚()厘米 8、8千米=()米 70厘米=()分米 9千克=( )克 3厘米=()毫米 4000千克=()吨 8吨=( )千克5厘米=( )毫米 70厘米=( )分米 4米=( )分米4000千克=( )吨 2千米=( )米 ( )米=50分米 6千克=( )克 100厘米=( )米 ( )厘米=1分米7.在○里填上“﹥”、“﹤”、“=”。 70毫米○70厘米 2吨+4吨○6000千克 1500千克○2吨 3千米○2970米 7厘米+23厘米○3米 2500千克○3吨 6分米○58厘米 1米-2分米○8分米 60毫米○6厘米 990克○1千克 6吨○6000千克 4分米○39厘米 5千米○4500米 300厘米○40分米 2厘米○10毫米 3米○25分米 1吨5千克○1050克 1米○2分米30厘米

9、算一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 1吨-600千克=( )千克 480克+520克=( )克=( )千克 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70毫米+3厘米=( )厘米=( )分米 3千克+500克=( )克 75厘米+25厘米=( )厘米=( )分米=( )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250千克的4倍重是( )吨 10、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床长约2()一袋牛奶重250()一个鸡蛋重约50( )回形针长约3()鱼重约1()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李明体重35( ) 一只公鸡重3(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一袋水泥重50( ) 一包奶粉重250( ) 一辆汽车载重5( ) 一个杯子高10() 二、选择(10分) 1.一个苹果重()。[A.1吨 B.1 0千克 C.150克]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A.2克 B.2毫米 C.2厘米] 3.一辆货车载重()。[A.5000克 B.500克 C.5吨]

【强烈推荐】三年级测量练习,单位换算,填写适当单位

三年级测量练习,单位换算,填写适当单位 60毫米=( )厘米2吨=( )千克8米=( )分米5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千米=( )米 400厘米=( )米 6000千克=( )吨 9000克=()千克 ()克=5千克 10千克=()克 1千克=()克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4吨=()千克 3米=()厘米 7000克=()千克 1吨=()千克 2000克=()千克 8000千克=()吨 4吨=()千克 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 6000克=()千克 40厘米=()毫米 7千克=()克 10分米=()米 4千克=()克()吨=3000千克 6厘米==()毫米 3吨500千克=( )千克 5千克600克=()克 5400千克=()吨()千克 86千克-26千克=()千克 1米+5分米=()分米 7吨80千克=()千克 2吨+3吨=()千克 3000千克-2000千克=()吨 1吨-300千克=()千克 36毫米+14毫米=()毫米=()厘米 58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 70毫米+5毫米=()厘米 5000米+8000米=()千米 7千米-2000米=()米 3千米+6000米=()米 2米-3分米=()分米 4米÷5=()分米 1千米-700米=()米 9千米-5千米=()米 3米÷6=()分米 3600千米=( )千米( )米 1吨-320千克=( )千克 4米7厘米=( )厘米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500克+500克=()千克 7008千克=( )吨( )千克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8吨+70千克=()千克 ()米+500米=1千米 600米+400米=()千米 60千米-23千米=()千米 1000米+2千米=()千米 1千米+500米=()米()米+2千米=4千米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 60毫米=( )厘米 2吨=( )千克 8米=( )分米5000克=( )千克 3千克=( )克 7千米=( )米400厘米=( )米 6000千克=( )吨 3吨500千克=( )千克3600千米=( )千米( )米 1吨-320千克=( )千克 480毫米+520毫米=( )毫米=( )米 1米-54厘米=( )厘米 830克+170克=( )克=( )千克 二、在( )内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1.大树高17( ). 2.一只小猫重2( ) 3.火车每小时行78( ). 4.一辆坦克重6( ). 5.钥匙长60( ). 6.一个梨重320( ). 7.小华身高130( ). 三、在( )内填上“<”、“>”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