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

赣州一中王小谨

为什么要研究高考试题?

命题是否有规律?

为什么研究规律不如研究具体的试题?

举例1:2011年浙江卷(文科综合)5-6题。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图像信息1:天然草地、牧草作物家庭,市场,牲畜;六类因素的联系图像信息2:联系

信息解读:图示出现天然草地、牧草,需要判断区分,图

示箭头的方向与数量需要区分。

种植业包括牧草与小麦,天然牧草不符合实际;混合农业

商品率高,小麦与畜产品主要送达市场;作物中的牧草与

作物相比,作物产生的桔杆饲料量大。

命题特色

1、材料来自教材,但高于教材

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综合

2、设计新的信息呈现方式

利用了联系图与文字信息结合的方式

3、问题设计突出课标(考试说明)中的重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教学反思】

1、要重视对教材中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其特征与影响的理解程度。即,要从多角度、整体把握。

2、要适当增加对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感性认识内容。即这类农业类型到底是如何经营的,过程如何?这实际上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学生有兴趣就会去扩展自己的视野)。上述试题,如果学生了解种植业包括牧草,则解题正确率必然会上升。

3、复习教学既要关注典型试题,又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包括变换信息呈现方式、变换设问角度、变换试题类型、变换因果程序。

举例2第二类试题以热点时事为背景的试题

即以热点时事为背景,以与热点时事紧密结合的地理内容为骨架,设计问题的试题。此类试题多以文字或者图表提供信息,以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作为设计的问题,考查的多为区位、空间特征,分布规律或者原因分析、评价等。。

这类试题因能够体现时代性、反映地理学的实用性而越来越成为高考命题的首先。如2011新课标全国卷1-2题、2011海南卷12-13题、2011广东卷10-11题即为典型试题。

举例 1 2011新课标全国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

命题立意:

本题组通过日本大地震这一新闻事件考查了产业转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等知识

试题背景:

日本大地震及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

解题基础:

产业转移的背景知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

命题特色

以日本大地震及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背景;以文字信息作为试题情境创设的载

体,通过日本大地震这一新闻事件考查了产业转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等知识;以零部件及整车厂的选址与产量变化作为设计的问题,体现了产业地理的核心知识。 【思维导图】以文字信息为载体,读懂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

【教学反思】

1、文字信息提取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对于文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我们平时的复习对这一技能的训练不够,需要加以重视。

2、要细化学习目标,将具体的考点目标结构化、透析化,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层次与结构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如有关汽车产业转移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从转移的过程、转移的部门等进行细化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透彻地认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升认识水平。

【教学反思】

1、虽然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我们关注具体的产业发展,但对国家经济建设成就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向的认识应该是必须关注的内容,而涉及汽车、光伏、电力等产业的许多概念往往影响学生的思维。因此复习教学要注意区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工业集聚时的组装与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核心工厂的含义,研发与

组装的区别等。

2、无论什么样的产业,导致其转移的主导因素大多是经济因素,所以要注意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与产业转移的原因结合分析。我们的复习教学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进行。

相关链接1

2011广东卷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

(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

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

机、农用车等)D.能源

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

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

动力 D.

劳动力

【教学启示】

1、时事背景只是试题的外衣,试题的核心是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因此,要避免那种将时事材料印发给学生并要求背诵的做法,而应有选择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透过时事背景去看待地理问题,并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如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是全球都关注的时事,但这决不是我们地理复习要注意的核心,我们更应关注在这一背景之后的地理问题,包括发生时间与地球运动知识的联系、发生区域的地理知识(洋流、海域、气候、地形、地质、产业影响)等等。

2、从命题的视角看,命题人员肯定也会关注热点时事,但因许多原因他们在选取命题材料时肯定又会避免直接考查时事内容,所以根据地理学的特征来看,与时事发生的区域、时间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就成为命题的主体。如利比亚战事虽是热点,但高考地理却不会直接考查;而与利比亚战事相关的地理知识却是命题的良好素材,像利比亚的地理位置涉及的气候知识、运输知识,利比亚的资源涉及的石油生产与运输的知识等。

3、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对时事涉及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要注重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的思维训练

如: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这一时速背景下,不仅要知道影响汽车工业区位的因素,而且应学会对具体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即第三类试题以区域信息为载体的试题

即以区域图为载体,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设计考查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试题。

这类试题选取的区域一般为热点地区或附近的区域,且一般都具有特殊性或典型性。将区域作为信息的载体,即是问题设计的源泉,也是学生解题的源泉。这类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地理的许多主干知识均可以在区域中体现,但以考查区域特征、区域环境、区域发展的居多。如2011天津卷4-5题、2011海南卷3-5题、江苏卷29(1)题等即为典型试题。

举例1 2011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 —5题。

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B.牧区

C.林区D.矿区

5.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

【教学反思】

1、从这一类试题来看,学会阅读区域图并正确地提取信息是解题关键。而过去那种让学生单纯记忆区域图中的内容,或者将文字知识落实在区域图中的复习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考了,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需要彻底地变革。

2、在区域图中进行地理问题探究,这是比较新潮的试题,也是比较难命制的试题。面对这一特征,我们的复习教学应该放在提取图像信息、解译地理信息、组合筛选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上。

举例2 2011年海南卷

读图2,完成3~5题。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

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教学反思】

1、上述试题证明,区域类试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这就是我们复习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高三复习教学要转换思路,要从过去那种以知识为主的复习转换到以培养地理素养为主上来。如经纬线的含义、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海陆分布的意义、因果关系的思维品质、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的习惯、描述空间分布的技能、时间、高度的计算方法等等。

2、区域地理的复习要避免脱离主干知识的现象,不能将复习的方向指向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之外。因此,在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知识的关系推理,或者进行城市、产业、交通线的分布等知识的判断推理应该成为复习教学的主体。

3、以往将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一遍的方法需要调整。

理由:

(1)高考已经把重心放在考查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方面,考查标准的改变必将促进这种调整的步伐。(2)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从初中新课程标准看,并没有把所有的区域作为必学内容,而是以“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为案例,促进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能力的提升。

(3)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在高三阶段增加区域地理的复习(尤其是补充了许多区域知识的复习),无疑将加重学生的负担,且不符合课程理念。

4、要把区域地理的复习重点放在区域特征的分析

方法与能力上。具体的能力有:

(1)从区域图像中提取信息的技能。

(2)对区域图示信息归纳综合的技能。

(3)描述区域图示规律的能力。(4)在区域图的基础上探究的能力。

5、要改变以往必修3的复习思路,解决好区域特征、

区域差异、区域环境、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工业与农

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联系与教材案例的关系。遵

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案例只是引导学生掌握研

究方法、提升思维能力的载体,而不应该成为学生掌

握的重点知识,那种把案例作为知识教学的做法是完

全违背新课程理念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