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拉刀拉孔缺陷及消除方法.

拉刀拉孔缺陷及消除方法.

拉刀拉孔缺陷及消除方法.
拉刀拉孔缺陷及消除方法.

拉孔缺陷及消除方法作者赵统钧

2.1.1 拉削表面产生鳞刺

(1)现象:在工件拉出端表面上有鳞片状毛刺,严重影响表面粗糙度,有时增大到 Ra25/um。

(2)解决途径

1)采用低于2 m/min或高于5 m/min的拉削速度试拉。

2)采用较小的齿升量。

3)适当增加前角。

4)改变材料热处理状态,对低碳钢增加其硬度,中碳钢应降低其硬度等。

5)使用极压切削液,尤其是以含氮的极压切削剂效果最好。

2.1.2拉削表面有深浅不一、宽窄不均的犁沟状划痕,最深可达100um.。

(1)原因:拉刀切削刃上有积屑瘤,因积屑瘤的形状和高度不断在改变,所以划痕呈不规则状。

(2)解决途径

1)在拉削速度、齿升量、前角、工件材料热处理和拉削液等方面采取与抑制鳞刺的相关措施。

2)提高拉刀制造精度,保证拉刀前、后刀面有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分屑槽应有后角。2.1.3 贯通整个拉削表面的条状划痕

(1)原因:校准齿切削刃有崩刃,或后导部表面有磕、碰痕迹,造成局部突起。

(2)解决途径:在拉刀制造、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都有轻拿轻放,防止和周围的硬物发生碰撞。如果发现拉刀有崩刃和磕、碰痕迹,可用油石仔细修整,严重的应重磨外圆、前刃面,。

2.1.4 环形波纹

通常环形波纹有两组,同组的环形波纹间距为一个齿距,异组之间的距离随拉削长度而改变。环形波纹对表面粗糙度约有几个微米的影响,而对表面波纹度有10~20 um.的影响。

(1)原因:刀齿周期性地切入、切出,引起拉削力和拉削速度周期性变化,造成工件表面周期性弹性变形所致。

(2)解决途径

1)增加同时工作齿数,使一个刀齿切出、切入引起的力和速度的变化所占比例减小。同时工作齿数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见后(附表1)。

2)减小齿升量。

3)增大拉刀前角。

4)适当增大后角和刃带宽度。

5)采用不等齿距。

6)使用刚性大的拉床。

2.1.5 表面“啃刀”痕迹

拉削圆孔时,局部表面有时出现“啃刀”痕迹。它可能在一侧,也可能在整个圆周上。“啃刀”痕迹对表面粗糙度有较大的影响。

(1)原因:拉刀弯曲度(径向跳动)超差、刀齿圆周上锋利程度不同,或外圆刃带宽度不一致。

(2)解决途径:检查拉刀弯曲度、刀齿锋利程度和刃带宽度的一致性,对拉刀进行校直或修磨。

2.1 6 其他原因造成的拉削表面粗糙度增大。

如果拉削表面消除了鳞刺、积屑瘤、划痕、环形波纹及啃刀等原因外,加工表面粗糙度仍然较

大时,应对所用的拉床、夹具、拉刀和操作情况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

1)拉圆孔时,如果拉刀过渡齿和精切齿齿数过少,也会造成表面粗糙度增大。

2)拉圆孔时最后一个精切齿因为不开分屑沟,当齿升量大于0.01mm时,出现环形切屑,齿升量为0.0085mm时,切屑成半环状。当出现环状和半环状切屑时,卷屑排屑不畅,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但当齿升量为0.003mm时,出现不能正常切屑的挤压状态,表面粗糙度也增大。所以应严格控制圆孔刀最后一个精切齿的齿升量,使其在(0.004~0.008)mm之间,校准齿的一致性0.005mm。

3)采用渐成式拉刀加工键槽及其他孔、槽时,由于切成槽侧面的切削刃没有偏角和后角,摩擦严重,使表面粗糙度增大。

通过保持刀齿锋利、减小齿升量和保证分屑槽宽度等措施可使表面粗糙度有所减少,但对韧性大的材料,这些措施的效果不大,应采用阶梯渐成式拉刀。对要求高的工件,应采用成形式拉刀最后进行精拉。

4)用以润滑为主的切削液代替以冷却为主的切削液,并采取较低的拉削速度,对减小表面粗糙度有明显效果。

2.2 拉削精度达不到要求

2.2.1 工件内孔尺寸超差

(1)孔扩现象: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常发生孔扩现象。这是由于刃磨前刀面时产生的毛刺在拉削时倒向后刀面,增大了拉刀实际直径。毛刺对直径的影响一般为(0.01~0.02)mm,有时也可达到(0.03~0.04)mm。

解决途径:为提高前刀面刃磨质量,在刃磨后刀面前先予磨前刀面,将前刀面的精磨余量减少到最小;刃磨前刀面时进给要轻缓;刃磨之后进行适当研磨;新拉刀或新刃磨的拉刀先拉削一次铸铁制件,可消除大部分毛刺。

(2)孔缩现象:圆拉刀消除毛刺以后,在拉削韧性材料时(如45、40Cr、18CrMnTi钢等),有孔缩现象,拉削薄壁工件时也有孔缩现象。孔缩量随情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最大可达到0.02~0.04mm。

1)原因径向拉削力使工件内孔产生弹性涨大变形,拉刀通过后,工件弹性恢复。

2)解决途径

a.通过实验找出孔缩量数值,适当修改拉刀校准齿尺寸。

b.保持切削刃锋利、增大前角、减少齿升量、提高拉削速度和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均能减少径向拉削力,有利于减小孔缩量。

c.对薄壁零件尽可能先拉孔、后加工外表面,尽量减少拉削时工件的薄壁状况。

2.2.2 工件孔形畸变

(1)圆孔呈椭圆形,正多边形孔呈不等边多边形

1)原因:拉刀下垂或偏斜见附图1(图1),工件基准面与预制孔不垂直见附图1(图2),或在工件基准面和夹具定位面之间有异物见附图1(图3),都会造成拉刀轴线和工件基准面不垂直,使孔形畸变。

2)解决途径:保持拉刀的正确工作位置,保持工件基准面与预制孔的垂直度,保持工件及夹具端面的清洁,平整。

(2)拉削工件外表面时,廓形畸变

1)原因:带黑皮的毛坯夹固不牢,拉削过程中移动,夹紧力过大时又造成工件变形。

2)解决途径:提高工件刚度,采用渐成式拉刀,粗、精拉削在不同工位进行。

(3)端面或轴截面孔形畸变薄壁工件壁后不一致时,在端面中孔形畸变见附图2(图5),或在轴截面中孔形畸变见附图2(图4、6、7)。

解决途径:减少齿升量,减少同时工作齿数,在工艺上先拉孔,后加工薄壁,利用夹具加强薄壁部分等。

(4)薄板工件内孔成锥形孔

1)原因:拉削时工件绕曲,弹性恢复后,进刀一测孔径变大,出刀一测孔径变小。

2)解决途径:保持拉刀锋利,加大前角,减少刃带宽度。

2.2.3 孔位置偏移

孔位置偏移情况见附图3(图8、9、10)。孔形位置偏移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如下:

1) 预制孔和拉刀前导部间隙过大。拉键槽时,预制孔和导套的间隙过大。解决途径是严格控制制造精度,保证要求的配合间隙。

2)拉刀柄部和机床卡头配合不良,安装不当,使拉刀倾斜。解决途径是保证卡头和柄部的良好配合,使用滑动支架支撑拉刀尾部。

3) 圆拉刀直径两边锋利程度不同,拉刀向径向力较小的一侧偏移。解决途径是刃磨前刀面时要仔细操作。对弯曲的拉刀要校直后再刃磨。

4) 拉削花键孔时不拉圆孔,由于小径和拉刀前导部间隙大而是花键位置偏移。最好使用内孔----花键复合拉刀一次拉出大、小径。此外,应用避免拉刀弯曲。

5) 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匀,拉刀偏向硬度较低的一侧。因此,在热处理工艺上应保证工件硬度均匀一致。

6) 拉削时,切削液仅浇注拉刀的一侧,该侧切削力小,拉刀会向切削力小的一侧偏移。因此,要保证切削液充分的浇注到各方向上。

7) 拉刀本身精度不高,拉刀型面偏离理论中心,因此应更换新的合格的拉刀。

2.3 拉刀寿命低

通常拉刀重磨一次可以拉削数百个以上的工件,整个拉刀可重磨数次到数十次。。

拉刀寿命低时,可比正常情况差数十倍。拉刀严重磨损时,可能即将报废。

拉刀寿命低的主要原因有:

(1) 拉刀材料不合适硬度为63-66HRC的普通高速钢拉刀,只能加工硬度低于250HBS的工件。工件硬度高于250HBS,最好采用硬度高于67HRC的高性能高速钢制造拉刀,或对拉刀进行氮化钛涂层或渗氮处理。

(2)齿升量不当,拉削一般材料时,齿升量过大,或齿升量不均匀,都会缩短拉刀寿命,因为切削负荷大的刀齿很快磨损,导致下一个刀齿也很快磨损。但拉削不锈钢时,因其有(0.013~0.03)mm 的冷硬层,采用齿升量(0.05~0.06)mm时,拉刀磨损反而减小。拉削钛合金时,将齿升量由0.05mm 增加到0.1mm,使且学人避开冷硬层,效果良好。拉刀多次重磨后,齿升量会不均匀,必要时,需重磨拉刀刀面,以校正各刀齿屑。

刀齿刃带过宽也会降低拉刀寿命。

(3) 刀齿硬度不够拉刀刀齿硬度达不到规定的硬度下限63HRC时,拉刀寿命会明显降低。要求必须有正确的工艺和严格的管理。在拉削时发现拉刀的硬度不够时,将难以补救。

(4)刀刃退火刃磨拉刀时,砂轮在刀齿前刀面上连续靠磨,接触面又大,温度升高较快,刀刃

容易过热退火,造成拉刀寿命下降。正确的刃磨应该轻上刀、小进给,尽量减少磨去量。

(5)工件材料有硬质点普通铸铁、合金铸铁等脆性材料中容易有硬质点,这些硬质点甚至比拉刀硬度还要高,对拉刀寿命影响很大,因此,最好选用含杂质少的工件材料。

(6) 拉削速度过高拉削速度过高会使拉刀寿命迅速降低。对于内表面拉削,由于系统刚性较差,还会使刀齿受到更大的冲击,拉削加工属封闭式切削,刀齿瞬间产生很高的切削热,且得不到及时冷却,导致各种不正常损坏,拉刀寿命明显降低,而且造成崩齿、断裂等,。

( 7) 切削液选择或浇注方式不当切削液对保证拉刀寿命致关重要,并且对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影响,必须予以充分注意。

(8) 震动:拉削时如有震动,将导致拉刀急剧磨损或损坏,因此,应采取措施减少震动。

2.4 拉刀刀齿崩刃或断裂

1)拉刀容屑空间不足,切屑堵赛,而导致崩刃或断裂。除设计时注意外,使用拉刀时切勿使工件长度超过允许值,每次拉削后必须仔细清除切屑。

2 ) 容屑槽槽形不正确,前刀面直线部分过长,槽不圆滑,有凸台,切屑不能顺利卷曲。

3) 拉刀前角过大。

4) 个别刀齿齿升量过大。

5) 花键拉刀底径过大,底径参加切削时,可造成拉刀断裂。

6)成组花键拉刀的后几把拉刀前导部尺寸不当,不能顺利导入工件的花键槽,如强行拉削,易造成拉刀断裂。

7) 刀齿热处理硬度过高、有裂纹、或回火不足时,容易崩刃。

8)拉刀校直时敲击过重,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断裂。

9) 刃磨拉刀时刃口因热应力产生磨削裂纹,拉削时崩刃。

10) 拉刀弯曲过大,拉削时产生拉偏,导致拉刀崩齿、折断。

11)拉削中途停车,会使拉力骤减,造成拉刀、工件自重下垂,改变原拉削轨迹,同时工件因弹性抱紧拉刀刀齿,致使刀刃嵌入工件内壁,此时若试图拉出工件,将造成拉刀严重崩齿,别断拉刀。此时应在车床上将工件车至1.5-2mm厚,用切割机沿键底方向切开,取下工件。

12) 工件内孔与端面垂直度误差太大,导致拉刀拉偏,圆周拉力不均,易造成拉刀崩齿、断裂。

13) 拉刀安装不正确,工件定位不良,使拉刀受较大弯矩,有时造成折断。

14) 拉刀容屑槽内铁屑清理不干净,导致铁屑无法容纳,导致拉刀崩齿、折断。

15) 后托架与拉刀卡头不等高,使拉刀经受过大弯矩而折断。

16)键槽拉刀导套外圆与工件配合间隙过大,锥孔与工件锥度不符,拉削时工件松动。

17)拉床拉力小,拉削时产生颤抖、停顿,将造成拉刀崩刃,甚至断裂。

18) 预制孔尺寸偏小,拉刀前导部不能顺利进入工件预制孔,强行拉小时,易造成拉刀柄部断裂。

19) 拉刀材料中心部有碳化物堆积,或有中心裂纹,在拉刀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会造成沿轴线方向断裂。

20) 工件材料硬度过高或硬度偏差过大,拉削时拉刀容易崩刃或折断。

21) 拉刀在制造、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被碰伤切削刃,拉削时造成崩刃。

严重时崩刃和断裂一旦发生,是难以补救的。所以,为了避免拉刀崩刃和断裂,应对拉刀从设计和工件材料检验开始,在制造、运输、保管一直到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予以充分注意。

拉深缺陷及解决措施

壁破裂 这种缺陷一般出现在方筒角部附近的侧壁,通常,出现在凹模圆角半径(r cd)附近。在模具设计阶段,一般难以预料。破裂形状如图1所示,即倒W字形,在其上方出现与拉深方向呈45°的交叉网格。交叉网格象用划线针划过一样,当寻找壁破裂产生原因时,如不注意,往往不会看漏。它是一种原因比较清楚而又少见的疵病。 方筒拉深,直边部和角部变形不均匀。随着拉深的进行,板厚只在角部增加。从而,研磨了的压边圈,压边力集中于角部,同时,也促进了加工硬化。 为此,弯曲和变直中所需要的力就增大,拉深载荷集中于角部,这种拉深的行程载荷曲线如图2所示,载荷峰值出现两次。 图1 方筒壁破裂 图2 方筒拉深时,凸模行程与拉深载荷的关系 第一峰值与拉深破裂相对应,第二峰值与壁破裂相对应。就平均载荷而言,第一峰值最高。就角部来说,在加工后期由于拉深载荷明显地向角部集中,在第二峰值就往往出现壁破裂。 与碳素钢板(软钢板)相比较,18—8系列不锈钢由于加工硬化严重,容易发生壁破裂。即使拉深象圆筒那样的均匀的产品,往往也会发生壁破裂。 原因及消除方法 (1)制品形状。 ① 拉深深度过深。 由于该缺陷是在深拉深时产生的,如将拉深深度降低即可解决。但是必须按图纸尺寸要求进行拉深时,用其他方法解决的例子也很多。 ② r d、r c过小。 由于该缺陷是在方筒角部半径(r c)过小时发生的,所以就应增大r c。凹模圆角半径(r d)小而进行深拉深时,也有产生壁破裂的危险。如果产生破裂,就要好好研磨(r d),将其加大。 (2)冲压条件。 ① 压边力过大。 只要不起皱,就可降低压边力。如果起皱是引起破裂的原因,则降低压边力必须慎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汽车冲压件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B、C、D四个区域。 4.3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A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B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C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D区) 除A、B、C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外观检验方法 7.1.1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有圆弧的地方和难以接触到的地方用相对较小的油石打磨(例如:8×100mm的半园形油石)油石粒度的选择取决于表面状况(如粗糙度,镀锌等)。建议用细粒度的油石。油石打磨的方向基本

铸造缺陷-气孔的描述及分析

铸造缺陷-----气孔的概述以及分析 一、术语含义:金属液在凝固过程中陷入金属中的气泡,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气孔。还有气眼、气泡、呛火、呛等非正规名称,是孔壁光滑的孔洞类铸造缺陷。 二、目视特征:是指肉眼看到的铸件缺陷的形态特征,是区分气孔、缩孔、砂眼、加渣及确定气孔种类性质的依据。 1、形状:一般为球形或近似于球形、泪滴形、梨形、蠕虫状、长针形等气孔孔洞。 2、表面面貌:在肉眼观察下,气孔孔壁是平滑的,表面颜色有的发亮,有的金属本色,有的发蓝,灰铸铁孔洞表面有的附着一层碳膜。 3、尺寸:由于形成气孔原因复杂,尺寸变动是无规律的,有的大到10至20几毫米,有的小到不到1毫米。 4、部位:是指孔洞在铸件截面中的位置,一般可分为表面气孔,一落砂就可发现,内部气孔只有在机加工后才能显示出来,有的皮下气孔在喷砂后或机加工去除表面硬皮后才能发现。多出现在浇注位置的上面。 5、危害性:气孔是铸件常见和多发性缺陷,一般情况下,气孔使铸件报废数量约占铸件废品率的25%-80%。 6、气孔种类:从气孔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形成机理来分类,气孔可分为5种,及侵入气孔、裹挟气孔、析出气孔和内外反应气孔。 下面先说一说最常见、发生最多的侵入型气孔。 一、从浇注到铸件凝固成壳期间,砂型、砂芯发生的气体侵入金属液

时产生的气孔称为侵入性气孔。 1、它的形状特征:团球形、梨形、泪滴形,小头所指是气体来源的方向。 2、表面面貌:孔壁平滑,铸件侵入气体主要成分是CO时,孔壁呈蓝色;是氢气时,孔壁是金属色,发亮;是水蒸气时,孔壁是氧化色,孔壁发暗,灰色。 3、一般尺寸较大,在几毫米以上。 4、部位:按浇注位置来说,常处于铸件上表面,去掉浇冒口或气针后可看到,有的粗加工后表现出来。 5、分布:大多情况下是单个或几个聚集的尺寸较大的气孔,很少成为弥散性气孔或针孔。 二、形成机理: 1、砂型:砂型中的气体侵入金属液,分为两种:①不润湿型:组成砂型型砂粒度细、强度高、紧实度大(硬),如静压线造型。高温铁水遇到湿砂型,表面水分极度气化膨胀,在砂型毛细管内形成较高压力,一部分向外透过砂型排入大气,一部分因压力大,超过铁水静压力,克服表面张力,便进入铁水中,关系式为:P A>P o+P M+P N P A——表示气体侵入压力 P o——型腔中气体压力,即标准大气压 P M——金属液静压力 P N——金属液表面阻力(表面张力和粘度)

浅谈冲压拉深件制造中缺陷的产生和消除

浅谈汽车车身冲压拉深件制造中缺陷的产 生和消除 陆国庆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冲压工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及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对汽车制造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而为了减少车身总成的分块数量、同时也为减少冲压过程的工序数、节约投资额和能耗,现在汽车称身制造中较多采用大面积冲压件,如车顶、发动机盖外板等,这样既可使汽车外形美观、空气阻力减少,又可减少冲压件数量及焊点,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图1)。这样相应的对于生产制造厂中的冲压拉深件的质量控制、及缺陷产生后的消除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主要介绍部分汽车车身冲压拉深件的缺陷和消除方法。 关键词:瘪塘麻点检验冲压 1.简介 冲压工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及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对汽车制造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而为了减少车身总成的分块数量、同时也为减少冲压过程的工序数、节约投资额和能耗,现在汽车称身制造中较多采用大面积冲压件,如车顶、发动机盖外板等,这样既可使汽车外形美观、空气阻力减少,又可减少冲压件数量及焊点,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图1)。这样相应的对于生产制造厂中的冲压拉深件的质量控制、及缺陷产生后的消除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主要介绍部分汽车车身冲压拉深件的缺陷和消除方法。 图1 santana2000车顶 2.瘪塘 1.1产生 如图2所示,当对大曲面制品的顶部施加正向压力时,会产生部分瘪塘,但去掉该正向压力后又回复到原来形状;或者去掉压力后不回复而照样瘪塘,但从里面施加压力后又回复成原样。象这类对顶部施加小正压力产生的缺陷,称之为瘪塘。

其原因是:用刚性低的材料成形曲率半径大的形状时,由于材料张力刚性不足产生凹陷。因此,这是材料性能不好引起的表面精度不良。 图2 瘪塘 1.2检验方法 用LAPPORT公司的200MM*20MM*20MM的油石(Oelstein)(适用于大平面)或100MM*10MM*10MM(适用于圆弧处以及难以够到的部位)的油石(Oelstein)轻轻打磨成形后的制品,这时高的地方有油石 B5冲压件图例:油石打磨线断显出零件表面凹陷 擦伤的痕迹,而低的地方却没有Array(如图3),这样,配合状态也就 一目了然了。要创造全面而均衡 的配合状态,就要花时间用砂轮 对压边圈板面或凸模面进行认真 打磨,将表面打磨成象镜面那样, 拉伸条件就会变好,同时,还要 达到全面而均衡的胀形。配合状 态好,弹性回复变形也就会减少, 张力刚性提高。 1.3消除方法 1.3.1消除凹陷方法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1.3.1.1凹陷是被成形件的弹性回复问题。 1.3.1.2凹陷的大小由板厚和形状决定。 1.3.1.3成形性好,屈服点低,屈强比低的材料比较好,而与钢种关系不大。然而,如果制品形状复杂,则张力刚性和钢种之间关系密切。 1.3.2消除方法 1.3.2.1制品形状。 1.3.2.1.1将曲率半径减小。 大曲面制品,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凹陷。一般而言,这与张力刚性和形状有关。主要措施是减小曲率半径,这时,跳移负荷增大,刚性增高;但如果形状复杂,周围支承条件也不是简单支承时,这时只从形状上就难以判断。 然而,即使用拉深和胀形加工成形形状,由于整体弹性回复变形,曲率半径变大,多数情况张力刚性会下降。 1.3.2.1.2增加板材厚度。 张力刚性一般为板厚的三次方。如果将法向力和曲率半径固定,增加板厚,变形量就会渐渐减少。因此,当不允许形状变化时,增加板厚,凹陷就一定会减少。 1.3.2.2冲压条件。 1.3.2.2.1采用拉深胀形法。 凹陷由于是张力刚性不足引起的弹性回复问题,就加工方法而言,拉伸要均衡,有必要 将拉深加工改在修整线外。原先是将毛坯尺寸增大来进行拉伸成形的,现代生产一般为了提 高材料利用率均采用拉深筋。

冲压件的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冲压件的缺陷及其预防措施 1.废品产生的原因: A原材料质量低劣; B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C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D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E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F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预防废品的主要措施: A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B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C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D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E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F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3.冲裁件毛刺的产生产生原因 ◆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对策 ◇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的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没,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4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原因: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铸造缺陷总结

铸造缺陷 一、孔眼类 气孔,缩松,缩孔,渣(脏)眼,砂眼,铁豆 气孔:在铸件内部、表面或近于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孔眼,为白色或带一层暗色 缩松:在铸件内部聚集在一处或多处微小而不连贯的缩孔 缩孔:在铸件厚断面内部,两交界面的内部及厚断面和厚断面交接处的内部或表面,形状不规则,孔内粗糙不平 渣眼:孔眼形状不规则,不光滑、里面全部或局部充塞着渣 砂眼:在铸件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砂的孔眼 铁豆:是夹着铁珠的孔眼、别名铁珠、豆眼、铁豆砂眼等。铁豆的特征是:孔眼比较规则、孔眼内包含着金属小珠、常发生在铸铁件上。 二、表面缺陷类 夹砂,粘砂,结疤,冷隔 夹砂:在铸件表面上,有一层金属瘤状或片状物。在金属瘤片和铸件之间夹有一层型砂 粘砂: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或一层烧结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 结疤:在铸件表面上,有金属夹杂或包含型砂或渣的片状或瘤状物 冷隔:在铸件上有一种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边缘是圆滑的 三、裂纹类 热裂,冷裂,温裂 热裂: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呈弯曲形,开裂处表面氧化 冷裂: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呈直线形,开裂处表面未氧化。 温裂:温裂又称热处理裂纹由切割、焊接或热处理不当引起。特征是:铸件上有穿透或不穿透的裂纹,开裂处金属表面氧化。 四、铸件形状、尺寸和重量不合格类 浇不足,落砂,抬箱,错箱,偏芯,变形,多肉,损伤,形状尺寸不合格 浇不足:由于金属液未完全充满型腔而产生的铸件缺肉 落砂:由于砂型或泥芯大块脱落产生的,铸件产生多肉或缺肉 抬箱:由于金属液的压力,使上下型分离而造成的铸件外形及尺寸与图样不符 错箱: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上错开,发生相对的位移 偏芯:由于泥芯的位置发生了不应有的变化,而引起的铸件形状与尺寸与图样不符 变形:由收缩应力引起的铸件外形和尺寸与图样不符 损伤:在打箱、搬运或清理时,损坏了铸件的完整性 五、铸件成分组织性能不合格类 化学成分不合格,金相不合格,偏析,过硬,物理机械性能不合格 偏析:同一铸件上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性能不一致,多发生在有色金属件和厚壁钢铸件上 过硬:(白口)铸件全部或局部过硬,有时断面呈白色,使铸件难以加工。多发生在铸铁件上 物理机械性能不合格:铸件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延伸率、冲击值以及耐热、耐磨、耐蚀等性能不合技术条件

冲压件常见的几种缺陷

冲压件常见的几种缺陷 一般来讲,冲压件的缺陷主要有毛刺、弹复、弯裂、偏移、破裂、起皱、组织疏松、表面划痕、拉伤、碰伤、压伤等。 缺陷种类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剪切断面带间隙小于合理间隙,凸、凹模 有裂口,和较大刃口处的裂纹不重合修磨凸凹模间隙毛刺的双层断面 断面斜度大、 形成拉断的毛刺、间隙过大、裂纹不重合更换新的工作零件 圆角处的蹋角增 大 冲孔件孔边毛 毛刺大,落料件圆凹模刃口磨钝修磨凹模刃口角带蹋角增大 落料件上产生 的毛刺、冲孔件凸模刃口磨钝修磨凸模刃口刺产生大蹋角 落料、冲孔件 上产生毛刺、蹋冲裁凸、凹模刃口磨钝修磨凸凹模刃口角大 金属板材在塑性弯曲时总是伴1、在工件设计上改 随着弹性变形,因此,当工件弯曲进某些结构促使 以后就会产生弹复弹复角减小弹复2、从模具设计上考 虑减少弹复 3、采用拉弯工艺 4、采用其它工艺方 面的措施 1、毛坯的质量1、选用表面质量好 的毛坯 2、弯曲件设计上不合理2、设计时,使工件 的弯曲半径大于 其最小弯曲半径弯裂3、弯曲时没考虑好弯曲线与材料3、弯曲时,弯曲线 的纤维方向与材料的纤维方 向垂直 4、弯曲时,没考虑好毛刺放置的4、弯曲时,应把有 方向毛刺的一边放在 弯曲内侧

缺陷种类原因分析防止措施 表面划痕、疏松7、模具硬度差,有金属粘7、提高模具硬度或更换模具材 附现象料 8、模具间隙过小和不均8、加大或调匀模具间隙 9、拉深方向选择不当,板9、改变拉深的方向 料在凸模上有相对移动 模具工作平面或圆角半径上须研磨抛光模具的工作平面和 毛刺,毛坯表面或润滑油中圆角,清洁毛坯,使用干净的拉毛有杂质,拉伤零件表面,一润滑剂 般称“拉丝” 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避免零件间产生碰撞碰伤完成后,零件之间发生碰 撞 压伤装具设计不合理,零件摆合理地设计装具,同时做到 放时发生挤压轻拿轻放 穹弯不平凸、凹模磨损,间隙大采用弹性卸料板可使板料压紧 后再冲裁,避免了板料弯曲

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同轴小孔的方法

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同轴小孔的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卧式镗床上加工同轴孔系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同轴度卧式镗床定中心基准 在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同轴孔系间距较大,而且孔的直径又较小的零部件,例如300R 阀体和250本体。这种同轴孔的加工难度较大,如果采用镗孔的加工方法,则无法找到合适的镗杆,并且镗杆较细,刚性较差,难以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要求;如果使用加长钻头用常规加工方法不能保证同轴度要求;如果采用利用工作台回转180度掉头镗的加工方法,则受机床精度影响,其同轴度误差较大,因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废品,会给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如果使用先进的专用设备又会增加成本。因此,我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发现采用卧式镗床,辅以恰当的加工方法,使用常用普通的刀具就能解决这类问题,效果较好不但能够保证跨距大小孔系的同轴度,而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下面介绍我用过的两种解决这类问题的加工方法。 1、采用弯板与定位销结合的方式进行定位装夹,掉头加工的加工方法。方法适合加工如250本体类零件。如图(一) 1.1、工艺分析: 1.1.1、加工孔的直径为¢11(+0.021 ),内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两孔同轴度要求 为¢0.04,A和B面的距离为126。

1.1.2、刀具的选用:中心钻、¢10.5钻头、¢11H7铰刀、¢30钻头、面铣刀。 1.1.3、使用的工装、工具:弯板、¢11定位销、磁力百分表。 1.1.4、量具的选用:1-150卡尺、0-25千分尺、0-18内径百分表。 1.2、采取的技术手段:先加工出简图标识的A面的¢11孔至图要求,并铣A面(余量为0.05至0.1毫米作工艺用),再用弯板和定位销定位装夹工件加工B面¢11孔。 1.3、主要操作过程:将工件放置在工作台上,找正A面(工作台横向小于0.05毫米),采用压板螺栓方式夹紧,中心钻打出中心孔(用以引正钻头),用¢10.5钻头钻孔,孔口倒角,铰孔至¢11(+0.021 ),使用面铣刀铣A面(铣削深度0.05至0.1毫米)。上弯板,用0 磁力百分表找正弯板(上下左右均小于0.02毫米),在弯板上钻铰定位销孔,装入定位销,注意保持镗床工作台、主轴箱位置不变(允许工作台纵向移动)。将工件装夹在弯板上,中心钻打出中心孔,用¢10.5钻头钻孔,孔口倒角,铰孔至¢11(+0.021 ),完工检验。 2、采用定位心轴定位与辅助平面找正,掉头加工的加工方法。方法适用300R阀体类零件的加工。如图(二) 2.1、工艺分析: 2.1.1、加工孔的直径为¢11(+0.021 ),内孔表面粗糙度为Ra1.6,两孔同轴度要求 为¢0.04,A和B面的距离为126。 2.1.2、刀具的选用:中心钻、¢10.5钻头、¢11H7铰刀、¢30钻头、面铣刀。

冲压件常见缺陷

冲压件常见缺陷及调整 一、拉深模的调整内容有哪些?如何进行? 1 进料阻力的调整 在拉深过程中,若拉深模进料阻力较大,则易使制品拉裂;进料阻力小,则又会起皱。因此,在试模时,关键是调整进料阻力的大小,即调整压边力的大小。 拉深阻力的调整方法是: (1)调节压力机滑块的压力,使其处于正常压力下进行工作; (2)调整拉延模的平衡块,以控制压料力的大小; (3)调整材料的定位,也可以控制压料力的大小; (4)调节拉深模的压边圈的压边面,使其与坯料有良好的配合; (5)修整凹模的圆角半径; (6)修整压边筋间隙; (7)采用合适的润滑剂。 2拉深深度及间隙的调整 (1)在调整时,可把拉深深度分成2~3段来进行调整。即先将较浅的一段调整后,再往下调深一段,直到调到所需的拉深深度为止; (2)在调整时,先将上模固紧在压力机滑块上,下模放在工作台上先不固紧,然后在凹模内放入样件,使上`下模吻合对中,调整各方向间隙,使之均匀一致后,再将模具处于闭合位置,拧紧螺栓,将下模固紧在工作台上,取出样件,即可试模。 二、试摸时,出现工件表面檫伤或壁部变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进行调整? 其主要原因如下:调整方法是: 1、凹模圆角太小或表面质量粗糙;1、加大凹模圆角半径,或进行凸、凹模抛光; 2、凸、凹模间隙太小,造成表面檫伤;2、应加大凸、凹模间隙; 3、压边力太大,3、分析材料的流动方向,设法减小压边力; 4、润滑不良或板料的金属微料附着在凹模上。4、将凹模表面抛光或镀铬,减小表面粗糙度值。 三、试模时,拉深件表面起皱应该如何调整? 1、调整压力边的大小 当折皱在制件四周均匀产生时,应判断为压料力不足,逐渐加大压料力即可使皱纹消除。如果增大压料力仍不能克服折皱时,则需增加压边圈的刚性。由于压边圈刚性不足,在拉深过程中,压边圈会产生局部挠曲而造成坯料凸缘起皱。 当拉深锥形件和半球形件时,拉深开始时大部分材料处于悬空状态,容易产生侧壁起皱,故除增大压边力外,还应采用拉深肋来增大板内径向拉应力,以消除皱纹。 2、调整凹模圆角半径 凹模圆角半径太大,增大了坯料悬空部位,减弱了控制起皱的能力,故若发生起皱时,可在调整时,适当减小凹模圆角半径。 3 调整间隙值 间隙过大,当坯料的相对厚度(坯料的厚度与直径之比)较小时,薄板抗失稳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折皱,因此适当调整冲模间隙,使其间隙调得小一些,也可以防皱。 四、拉深模在试模时,制品常会被拉裂,其调整冲模的方法是什么?

不锈钢拉伸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

不锈钢拉伸过程中常见问题一 不锈钢的延展率小、弹性模量E较大,硬化指数较高。不锈钢板拉深开裂有时发生在拉深变形之后,有时是在当拉深件由凹模内退出时立即发生;有时是在拉深变形后受撞击或振动时发生;也有时在拉深变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存放或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生。 不锈钢拉伸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1开裂形成的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的冷作硬化指数高(不锈钢为0.34)。奥氏体不锈钢为亚稳定型,在变形时会发生相变,诱发马氏体相。马氏体相较脆,因此容易发生开裂。在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诱发的马氏体含量也将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高,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与马氏体含量的关系:诱发的马氏体相含量越高,引起的残余应力也越大,在加工过程中也就越易开裂。 2表面划痕形成的原因: 不锈钢拉深件表面出现划痕主要是由于工件和模具表面存在相对移动,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致使坯料与模具局部表面直接产生摩

擦,加之坯料的变形热使坯料及金属屑熔敷在模具表面上,使工件表面擦伤产生划痕。 不锈钢常见成形缺陷的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不锈钢材质: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常用材料是1Cr18Ni9Ti和0Cr18Ni9Ti。在拉深过程中1Cr18Ni9Ti比0Cr18Ni9Ti稳定,抗开裂性好。因此应尽可能选择1Cr18Ni9Ti材料。 2、合理选择模具材料不锈钢在深拉深过程中硬化显著,产生许多硬金属点,造成粘附,使工件和模具表面容易划伤、磨损,因此不能采用一般模具用工具钢。实践证明:选择铜基合金模具能消除不锈钢件表面划痕、划伤,降低破损率。另一种材料为高铝铜基合金模具材料(含铝13Wt%~16Wt%),这种材料与SUS304不锈钢互溶性小,拉深件和模具之间不粘着,拉深件表面不易产生划痕划伤,产品抛光成本低,在不锈钢拉深成形领域已经获得成功应用。但是由于这种模具硬度偏低(40HRC~45HRC),常用于生产相对厚度t/D较小的产品。一般拉深1500件~2000件以后在凹模表面容易产生始于圆角R处呈放射状拉深棱。氮化硅陶瓷(Si3N4)已成为重要的工程材料,尤其是反应烧结氮化硅陶瓷,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力学性能、耐热冲击性和化学稳定性,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制成形状复杂的零件。可利用陶瓷材料的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高化学稳定性,用反应烧结氮化硅材料模具

加工箱体长孔的工艺方法和应用

加工箱体长孔的工艺方法和应用 【摘要】本文阐述了箱体孔系的常用的加工方法,重点分析了加工箱体长孔的工艺方法,同时结合轮胎起重机行走箱体中拨叉轴孔的加工问题,探讨了加工箱体长孔新工艺的应用,从而达到保证箱体长孔加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箱体长孔;工艺方法;镗床 在加工箱体长孔过程中,由于长孔的孔径和精度要求较高,通常用的加工手段是:首先,用钻头钻出孔(粗加工)后,留出精加工余量,再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师傅直接镗出内孔达到精度要求;其次,完成工序:钻孔→扩孔→粗铰→精铰,来保证孔的质量。 1箱体孔系的加工方法 所谓的孔系是箱体上若干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孔的组合。孔系可分为平行孔系、同轴孔系和交叉孔系。孔系加工是箱体加工的关键,根据箱体加工批量的不同和孔系精度要求的不同,孔系加工所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1.1平行孔系的加工 1.1.1找正法 找正法是在通用机床(镗床、铣床)上利用辅助工具来找正所要加工孔的正确位置的加工方法。这种找正法加工效率低,一般只适于单件小批生产。找正时除根据划线用试镗方法外,有时借用心轴量块或用样板找正,以提高找正精度。 (1)心轴和量块找正法。镗第一排孔时将心轴插入主轴孔内(或直接利用镗床主轴),然后根据孔和定位基准的距离组合一定尺寸的块规来校正主轴位置,校正时用塞尺测定块与心轴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块规与心轴直接接触而损伤块规。镗第二排孔时,分别在机床主轴和已加工孔中插入心轴,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校正主轴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孔心距的精度。这种找正法其孔心距精度可达0.03mm。 (2)样板找正法。用l0~20mm厚的钢板制成样板,装在垂直于各孔的端面上(或固定于机床工作台上),样板上的孔距精度要高于箱体孔系的精度(一般0.0l~0.03mm),样板上的孔径较工件的孔径要大,以便于镗杆通过。 1.1.2镗模法 在成批生产中,广泛采用镗模加工孔系。工件装夹在镗模上,镗杆被支承在镗模的导套内,导套的位置决定了镗杆的位置,装在镗杆上的镗刀将工件上相应的孔加工出来。

常见冲压件质量及解决办法

一、冲裁件的常见缺陷及原因分析 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分离的冲压工序。 冲裁件常见缺陷有:毛刺、制件表面翘曲、尺寸超差。 1、毛刺 在板料冲裁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毛刺,一般来讲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提高制件的工艺性,改善冲压条件,就能减小毛刺。 产生毛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间隙 冲裁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均可产生毛刺。影响间隙过大、过小或不均匀的有如下因素: a. 模具制造误差-冲模零件加工不符合图纸、底板平行度不好等; b. 模具装配误差-导向部分间隙大、凸凹模装配不同心等; c. 压力机精度差—如压力机导轨间隙过大,滑块底面与工作台表面的平行度不好,或是滑块行程与压力机台面的垂直度不好,工作台刚性差,在冲裁时产生挠度,均能引起间隙的变化; d. 安装误差—如冲模上下底板表面在安装时未擦干净或对大型冲模上模的紧固方法不当,冲模上下模安装不同心(尤其是无导柱模)而引起工作部分倾斜; e. 冲模结构不合理-冲模及工作部分刚度不够,冲裁力不平衡等; d. 钢板的瓢曲度大-钢板不平。 1.2 刀口钝 刃口磨损变钝或啃伤均能产生毛刺。 影响刃口变钝的因素有: a.模具凸、凹模的材质及其表面处理状态不良,耐磨性差; b.冲模结构不良,刚性差,造成啃伤; c. 操作时不及时润滑,磨损快; d.没有及时磨锋刃口。 1.3 冲裁状态不当 如毛坯(包括中间制件)与凸模或凹模接触不好,在定位相对高度不当的修边冲孔时,也会由于制件高度低于定位相对高度,在冲裁过程中制件形状与刃口形状不服帖而产生毛刺。 1.4 模具结构不当。 1.5 材料不符工艺规定 材料厚度严重超差或用错料(如钢号不对)引起相对间隙不合理而使制件产生毛刺。 1.6 制件的工艺性差 形状复杂有凸出或凹入的尖角均易因磨损过快而产生毛刺。 毛刺的产生,不仅使冲裁以后的变形工序由于产生应力集中而容易开裂,同时也给后续工序毛坯的分层带来困难。大的毛刺容易把手划伤;焊接时两张钢板接合不好,易焊穿,焊不牢;铆接时则易产生铆接间隙或引起铆裂。因此,出现允许范围以外的毛刺是极其有害的。对已经产生的毛刺可用锉削、滚光、电解、化学处理等方法来消除。 2、制件翘曲不平 材料在与凸模、凹模接触的瞬间首先要拉伸弯曲,然后剪断、撕裂。由于拉深、弯曲、横向挤压各种力的作用,使制件展料出现波浪形状,制件因而产生翘曲。 制件翘曲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冲裁间隙大

机械制造及工艺——箱体孔系加工

箱体孔系加工和常用工艺装备 一、箱体零件孔系加工 箱体上一系列相互位置有精度要求的孔的组合,称为孔系。孔系可分为平行孔系「图8-35(a)〕、同轴孔系[图8-35(b)」和交叉孔系[图8-35(c)]。孔系加工不仅孔本身的精度要求较高,而且孔距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的要求也高,因此是箱体加工的关键。孔系的加工方法根据箱体批量不同和孔系精度要求的不同而不同,现分别予以讨论。 (一)平行孔系的加工 平行孔系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各平行孔中心线之间及中心线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生产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找正法 找正法是在通用机床上借助辅助工具来找正要加工孔的正确位置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加工效率低,一般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根据找正方法的不同,找正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l)划线找正法。加工前按照零件图在毛坯上划出各孔的位置轮廓线,然后按划线一一进行加工。划线和找正时间较长,生产率低,而且加工出来的孔距精度也低,一般在±0.5 mm 左右。为提高划线找正的精度,往往结合试切法进行。即先按划线找正镗出一孔再按线将主轴调至第二孔中心,试镗出一个比图样要小的孔,若不符合图样要求,则根据测量结果更新调整主轴的位置,再进行试镗、测量、调整,如此反复几次,直至达到要求的孔距尺寸。此法虽比单纯的按线找正所得到的孔距精度高,但孔距精度仍然较低且操作的难度较大,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心轴和块规找正法。镗第一排孔时将心轴插人主轴孔内(或直接利用镗床主轴),然后根据孔和定位基准的距离组合一定尺寸的块规来校正主轴位置,如图8-36所示。校正时用塞尺测定块规与心轴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块规与心轴直接接触而损伤块规。镗第二排孔时,分别在机床主轴和加工孔中插入心轴,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校正主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孔心距的精度。这种找

拉深缺陷及解决措施

该缺陷是由于流入凹模的材料在压缩应力作用下失稳引起的。 消除方法 (1)制品形状。 凸模侧壁由于呈锥形或曲面形,所以在拉深时,材料存在无约束部分,即处于悬空状态。由于切向压应力的作用,材料发生纵向弯曲折皱。 为了制造没有折皱的制品,材料在拉伸时,必须防止多余材料的流入。如果拉伸过度,就会发生破裂,如果成形条件苛刻,破裂和折皱会一起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分几道工序成形,或者稍微改变制品形状。 ①将制品深度降低。 提高压边力,采用拉伸的方法对防止薄壁容器筒体拉深皱纹是有效的。 逐渐提高压边力,虽然可减少薄壁容器拉深折皱,但如果超过极限,r p部会产生缩颈现象。这时,如果制品深度与要求深度有一些差别的话,只须改变压延条件,就可控制在图纸要求的围之。 ②将侧壁制成垂直壁。 凸模稍有倾斜而不能消除薄壁容器拉深折皱时,可将制品高度的1/3~1/4改制成垂直壁。垂直壁对防止折皱是有效的。如果制品不允许有垂直壁,可用精整达到图纸要求。 ③减少侧壁的倾斜度。 将凸模倾斜度设计成接近于垂直,薄壁容器拉深的折皱就不易产生。 ④将角部R增大。 为了消除异形凸形曲面制品角部R处产生折皱,可将角部R增大,其成形条件就会好起来。 (2)冲压条件。 ①提高压边力。 为了抑制材料的流入,压边圈板面应认真进行研磨。r d应尽可能小些,试验时,r d可从2t开始试起。而拉伸应在增加压边力后进行,反复几次,直到不产生折皱。 ②压边力须均衡。 薄壁容器拉深折皱分布不均时,大都是由缓冲销的长度不一所致。另外,还有接触状态不好,凹模平面的研磨不良、加工油的涂敷不均等,可根据上述情况逐一进行检查。 ③检查加工油的种类及涂敷量。 为了提高拉伸力,一般是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低粘度加工油,基本上在无润滑状态下进行拉深。 ④检查毛坯形状。 试将毛坯尺寸增大进行试验,其结果将作为是否需要加强筋和确定加强筋布置的依据。毛坯形状上带有凸凹也包括在检查之列。 (3)检查模具。

铸钢件常见铸造缺陷及预防措施

铸钢件常见铸造缺陷及预防措施 铸钢件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铸造缺陷,如何预防这些缺陷,一直是铸件生产厂家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实践经验。 我车间主要采用传统湿型砂铸造工艺生产铸钢件,在长期的生产中,发现铸钢件主要出现以下铸造缺陷,砂眼,粘砂,气孔,缩孔,夹砂结疤,胀砂等等。 1.砂眼及其预防措施 砂眼缺陷处内部或表面有充塞着型(芯)砂的小孔,砂眼是一种常见的铸造缺陷,往往导致铸件报废。砂眼是由于金属液从砂型型腔表面冲下来的砂粒(块),或者在造型,合箱操作中落人型腔中的砂粒(块)来不及浮入浇冒系统,留在铸件内部或表面而造成的。 砂眼的预防措施: 1.1严格控制型砂性能,提高砂型芯的表面强度和紧实度,减少毛刺和锐角,减少冲砂。 1.2合箱前把型腔和砂芯表面的浮砂处理干净,平稳合箱,如果是明冒口或贯通出气眼,应避免散砂从中掉人型腔,合箱后要尽快浇注。 1.3设置正确合理的浇冒系统,避免金属液对型壁和砂芯的冲刷力过大。 1.4浇口杯表面要光滑,不能有浮砂。 2.粘砂及其预防措施 在铸件表面上,全部或部分覆盖着一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砂(或涂料)的混(化)合物或一层烧结构的型砂,致使铸件表面粗糙,难于清理。粘砂多发生在型、芯表面受热作用强烈的部位,分机械粘砂和化学粘砂两种。机械粘砂是由金属液渗入铸型表面的微孔中形成的,当渗入深度小于砂粒半径时,铸件不形成粘砂,只是表面粗糙,当渗入深度大于砂粒半径时,就形成机械粘砂,化学粘砂是金属氧化物和造型材料相互进行化学作用的产物,与铸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粘砂的预防措施: 2.1选用耐火度高的砂,以提高型砂,芯砂的耐火度,原砂的SiO2含量在96%(质量分数)以上,而且砂粒应对粗些。铸钢件的浇注温度越高,壁厚越厚,对原砂中SiO2含量的要求越高。

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

平行孔系的加工方法 平行孔系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各平行孔中心线之间及中心线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生产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 法。 1.找正法 找正法是在通用机床上,借助辅助工具来找正要加工孔的正确位置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加工效率低,一般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根据找正方法的不同。找正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l) 划线找正法加工前按照零件图在毛坯上划出各孔的位置轮廓线,然后按划线一一进行加工。划线和找正时间较长,生产率低,而且加工出来的孔距精度也低,一般在±0.5mm左右。为提高划线找正的精度,往往结合试切法进行。即先按划线找正镗出一孔,再按线将主轴调至第二孔中心,试镗出一个比图样要小的孔,若不符合图样要求,则根据测量结果更新调整主轴的位置,再进行试镗、测量、调整,如此反复几次,直至达到要求的孔距尺寸。此法虽比单纯的按线找正所得到的孔距精度高,但孔距精度仍然较低,且操作的难度较大,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2) 心轴和块规找正法镗第一排孔时将心轴插入主轴孔内(或直接利用镗床主轴),然后根据孔和定位基准的距离组合一定尺寸的块规来校正主轴位置,如图8-36。校正时用塞尺测定块规与心轴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块规与心轴直接接触而损伤块规。镗第二排孔

时,分别在机床主轴和加工孔中插入心轴,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校正主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孔心距的精度。这种找正法的孔心距精度可达±0.3mm。 (3) 样板找正法用10~20mm厚的钢板制造样板,装在垂直于各孔的端面上(或固定于机床工作台上),如图8-37。样板上的孔距精度较箱体孔系的孔距精度高(一般为±0.1mm~±0.3mm),样板上的孔径较工件孔径大,以便于镗杆通过。样板上孔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要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和较细的表面粗糙度。当样板准确地装到工件上后,在机床主轴上装一千分表,按样板找正机床主轴,找正后,即换上镗刀加工。此法加工孔系不易出差错,找正方便,孔距精度可达±0.05mm。这种样板成本低,仅为镗模成本的1/7~1/9,单件小批的大型箱体加工常用此法。

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

冲压件缺陷产生原因 1. 冲压废品 1)原因: o原材料质量低劣; o冲模的安装调整、使用不当; o操作者没有把条料正确的沿着定位送料或者没有保证条料按一定的间隙送料; o冲模由于长期使用,发生间隙变化或本身工作零件及导向零件磨损; o冲模由于受冲击振动时间过长紧固零件松动使冲模各安装位置发生相对变化; o操作者的疏忽,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对策: 原材料必须与规定的技术条件相符合(严格检查原材料的规格与牌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工件进行化验检查。); o对于工艺规程中所规定的各个环节应全面的严格的遵守; o所使用的压力机和冲模等工装设备,应保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o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冲压件首件一定要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同时加强巡检,当发生意外时要及时处理; o坚持文明生产制度,如工件和坯件的传送一定要用合适的工位器具,否则会压伤和擦伤工件表面影响到工件的表面质量; o在冲压过程中要保证模具腔内的清洁,工作场所要整理的有条理加工后的工件要摆放整齐。 2. 冲裁件毛刺 1)原因: o冲裁间隙太大、太小或不均匀; o冲模工作部分刃口变钝; o凸模和凹模由于长期的受振动冲击而中心线发生变化,轴线不重合,产生单面毛刺。 2)对策: o保证凸凹模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保证凸模的垂直度和承受侧压力及整个冲模要有足够的刚性;

o在安装凸模时一定要保证凸凹模的正确间隙并使凸凹模在模具固定板上安装牢固,上下模的端面要与压力机的工作台面保持相互平行; o要求压力机的刚性要好,弹性变形小,道轨的精度以及垫板与滑块的平行度等要求要高; o要求压力机要有足够的冲裁力; o冲裁件剪裂断面允许毛刺的高度 冲裁板材厚度>0.3>0.3-0.5>0.5-1.0>1.0-1.5>1.5-2.0 新试模毛刺高度≤0.015≤0.02≤0.03≤0.04≤0.05 生产时允许的毛刺高度≤0.05≤0.08≤0.10≤0.13≤0.15 3. 冲裁件产生翘曲变形 1)原因: o有间隙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在一条线上产生力矩。(凸凹模间隙过大及凹模刃口带有反锥度时,或顶出器与工件接触面积太小时产生翘曲变形)。 2)对策: o冲裁间隙要选择合理; o在模具结构上应增加压料板(或托料板)板材与压料板平面接触并有一定的压力; o检查凹模刃口如发现有反锥度则必须将冲模刃口修整合适; o如是由于冲裁件形状复杂且内孔较多时剪切力不均匀增大压料力,冲裁前就压紧条料或者采用高精度的压力机冲裁; o板材在冲裁前应进行校平,如仍无法消除翘曲变形时可将冲裁后工件通过校平模再次校平; o定时清除模具腔内的赃物,薄板料表面进行润滑,并在模具结构上设有通油气孔。4. 冲裁时,冲裁件的外缘和内孔精度降低尺寸发生变化 1)原因: o定位销,挡料销等位置发生变化或磨损太大; o操作者的疏忽大意送料时左右前后偏移; o条料的尺寸精度较低过窄过宽送料困难使其难以送到指定地点,条料会在导料板内前后偏移则冲出的工件内孔与外形前后位置偏差较大。 5. 零件弯曲时,尺寸和形状不合格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铸造铸件常见缺陷分析 工艺过程复杂,影响铸件质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铸件缺陷名称、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见表。 1

常见铸件缺陷及产生原因 缺陷名称特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孔 在内部或表面 有大小不等的 光滑孔洞①炉料不干或含氧化物、杂质多;②浇注工具或炉前添加剂未烘干;③型砂含水过多或起模和修型时刷水过多;④型芯烘干不充分或型芯通气孔被堵塞;⑤春砂过紧,型砂透气性差;⑥浇注温度过低或浇注速度太快等 缩孔与缩松缩孔多分布在 铸件厚断面 处,形状不规 则,孔内粗糙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壁厚相差过大,厚壁处未放冒口或冷铁;②浇注系统和冒口的位置不对; ③浇注温度太高;④合金化学成分不合格,收缩率过大,冒口太小或太少 2

砂眼 在铸件内部或 表面有型砂充 塞的孔眼①型砂强度太低或砂型和型芯的紧实度不够,故型砂被金属液冲入型腔;②合箱时砂型局部损坏;③浇注系统不合理,内浇口方向不对,金属液冲坏了砂型;④合箱时型腔或浇口内散砂未清理干净 粘砂铸件表面粗 糙,粘有一层 砂粒①原砂耐火度低或颗粒度太大;②型砂含泥量过高,耐火度下降;③浇注温度太高;④湿型铸造时型砂中煤粉含量太少;⑤干型铸造时铸型未刷涂斜或涂料太薄 夹砂铸件表面产生 的金属片状突 起物,在金属 片状突起物与 铸件之间夹有①型砂热湿拉强度低,型腔表面受热烘烤而膨胀开裂;②砂型局部紧实度过高,水分过多,水分烘干后型腔表面开裂;③浇注位置选择不当,型腔表面长时间受高温铁水烘烤而膨胀开裂;④浇注温度过高,浇注速度太慢 3

一层型砂 错型铸件沿分型面 有相对位置错 移①模样的上半模和下半模未对准;②合箱时,上下砂箱错位;③上下砂箱未夹紧或上箱未加足够压铁,浇注时产生错箱 冷隔铸件上有未完 全融合的缝隙或洼坑,其交接处是圆滑的①浇注温度太低,合金流动性差;②浇注速度太慢或浇注中有断流;③浇注系统位置开设不当或内浇道横截面积太小;④铸件壁太薄;⑤直浇道(含浇口杯)高度不够;⑥浇注时金属量不够,型腔未充满 浇不足 铸件未被浇满 裂纹铸件开裂,开 裂处金属表面①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壁厚相差太大,冷却不均匀;②砂型和型芯的退让性差,或春砂过紧;③落 4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 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包括:裂纹、缩颈、坑包、变形、麻点、锈蚀、材料缺陷、起皱、毛刺、拉、压痕、划伤、圆角不顺、叠料、及其他。 6.2 功能尺寸缺陷 包括:孔偏、少边、少孔、孔径不符、多料、型面尺寸不符、其他。 6.3 返修缺陷 包括:裂纹、孔穴、固体夹杂、未溶合和未焊透、形状缺陷、变形、坑包、刨痕、抛光影、板件变薄、及其他。 7、冲压件的检验方法 7.1 外观检验方法 7.1.1 触摸检查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检验员需戴上纱手套沿着零件纵向紧贴零件表面触摸,这种检验方法取决于检验员的经验,必要时可用油石打磨被探知的可疑区域并加以验证,但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快速检验方法。 7.1.2 油石打磨 用干净的纱布将外覆盖件的表面擦干净。打磨用油石(20×13×100mm或更大)。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