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利用STARCCM进行流道抽取

利用STARCCM进行流道抽取

利用STARCCM进行流道抽取
利用STARCCM进行流道抽取

利用STAR CCM+进行流道抽取

.cn/s/blog_599d8faa01012h0u.html

(2012-10-20 17:05:09)

转载▼

分类:STARCCM操作教程

标签:

杂谈

在CFD仿真流程中,流道抽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复杂产品进行CFD仿真分析,通常利用专业三维CAD软件建立数字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并非流体计算域,无法直接导入至前处理软件划分网格,因此需要在这些模型基础上抽取流体计算域,亦即流道抽取工作。根据CFD计算类型,流体域抽取分为两类:(1)内流计算域生成,(2)外流计算域生成。

提取流体域的方法很多,可以在CAD软件中利用布尔运算操作生成计算域,但是由于CAD 软件与CAE软件间建模精度存在差异,在CAD软件中提取的计算域导入至CAE前处理软件中常常会产生几何特征丢失的情况,对于复杂的几何体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建议使用CFD前处理软件进行流道抽取工作。以前提过使用ANSYS Workbench中的Design Modeler模块进行流道抽取工作(主要利用Fill与enclosed实现)。本次主要利用STAR CCM+中的3D-CAD模块来实现流道抽取。

STAR CCM+是一款通用计算流体软件,包括了从几何建模、计算前处理、求解器以及后处理器的完整模块。其中3D-CAD是集成于STAR CCM+中的几何创建模块,利用该模块,用户可以不仅可以创建几何模型,还可以对导入的外部几何模型进行修补,同时还可以提供流道抽取功能。这里以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利用3D-CAD抽取内流道与外流道的功能。

1、几何描述

产品实际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几何模型

2、STAR CCM+抽取内流道

新建一个CCM+仿真工程,在3D CAD工程节点上点击右键,选择New子菜单进入3D CAD 模块。

图2 进入3D-CAD模块

进入3D-CAD模块后,选择如图3所示菜单,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创建的几何模型,导入模型。

图3 导入外部几何

在图形显示窗体中选择所有孔洞的边线(按住CTRL键多选),点击右键选择菜单Extract Internal Volume,如图4所示。这样既可创建内部流体域。

图4 选择菜单

抽取的流道如图5所示。

图5 抽取内流道

3、抽取外流道

抽取外流道之前,需要创建外部空间几何。

创建外部空间实体body3,如图6所示。

ANSYS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ANSYS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Oscillating Plate with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troduction This tutorial includes: , Features ,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o Solve , Setting up the Solid Physics in Simulation (ANSYS Workbench) , Setting up the Fluid Physics and ANSYS Multi-field Settings in ANSYS CFX-Pre , Obtaining a Solution using ANSYS CFX-Solver Manager , Viewing Results in ANSYS CFX-Post If this is the first tutorial you are working with, it is important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topics before beginning: , Setting the Working Directory , Changing the Display Colors Unless you plan on running a session file, you should copy the sample files used in this tutorial from the installation folder for your software (/examples/) to your working directory. This prevents you from overwriting source files provided with your installation. If you plan to use a session file, please refer to Playing a Session File. Sample files referenced by this tutorial include: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的要求规范

汽车空调出风口及风道设计 作者:胡成台 单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4) 1.1 风道介绍 (4) 1.2 出风口介绍 (4) 1.3 相关法规/标准要求 (5) 1.3.1 国家/政府/行业法规要求 (6) 1.3.2 FCC相关标准要求 (6) 第2章风道及出风口设计规范 (7) 2.1风道及出风口结构 (7) 2.1.1风道结构 (7) 2.1.2出风口结构 (7) 2.1.3出风口及风道实例 (8) 2.1.4材料 (8) 2.2风道及出风口整车布置 (8) 2.2.1风道整车布置 (8) 2.2.2出风口整车布置 (9) 2.3通风性能 (10) 2.3.1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10) 2.3.2出风量 (10) 2.3.3通风有效面积 (10) 2.4 出风口水平叶片布置方式 (11) 2.4.1叶片数量 (11) 2.4.2叶片尺寸要求 (11) 2.5.3叶片间距 (13) 2.5 出风口垂直叶片布置方式 (13) 2.5.1叶片数量 (13) 2.5.2叶片尺寸要求 (13) 2.5.3叶片间距 (13) 2.6 气流性能 (13) 2.6.1气流方向性 (13) 2.6.2泄漏量 (17) 2.7 出风口手感 (17) 2.7.1拨钮操作力 (17) 2.7.2拨轮操作力 (17) 第3章试验验证与评估 (18) 3.1 设计验证流程 (18) 3.2 设计验证的内容与方法 (18) 第4章附录 (19)

4.1 术语和缩写 (19) 4.2 设计工具 (19) 4.3 参考 (19)

第1章风道及出风口介绍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温度调节,湿度调节,净化)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的功能。 图 1 某车型空调通风系统及周围环境结构爆炸图 1.1 风道介绍 风道连接空调器与出风口,是空调系统中制冷和制热空气的通道。目前空调系统由空调厂商提供,作为空调系统一部分的风道设计,需汽车整车设计部门做匹配设计,车厢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场不仅与车厢结构以及空调制冷系统有关,还与空调风道的结构形状密切相关。风道的布置走向、风道占用空间(截面积)以及风道中空气的流速等均影响车厢内的制冷效果,影响系统的经济性和外观造型。 图 2 奔腾B90通风风道 1.2 出风口介绍

ansys workbench 流固耦合计算实例

Oscillating Plate with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troduction This tutorial includes: ?Features ?Overview of the Problem to Solve ?Setting up the Solid Physics in Simulation (ANSYS Workbench) ?Setting up the Fluid Physics and ANSYS Multi-field Settings in ANSYS CFX-Pre ?Obtaining a Solution using ANSYS CFX-Solver Manager ?Viewing Results in ANSYS CFX-Post If this is the first tutorial you are working with, it is important to review the following topics before beginning: ?Setting the Working Directory ?Changing the Display Colors Unless you plan on running a session file, you should copy the sample files used in this tutorial from the installation folder for your software (/examples/) to your working directory. This prevents you from overwriting source files provided with your installation. If you plan to use a session file, please refer to Playing a Session File. Sample files referenced by this tutorial include: ?OscillatingPlate.pre ?OscillatingPlate.agdb ?OscillatingPlate.gtm ?OscillatingPlate.inp 1.Features This tutorial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of ANSYS CFX.

基于MpCCI的Abaqus和Fluent流固耦合案例1

CAE联盟论坛精品讲座系列 基于MpCCI的Abaqus和Fluent流固耦合案例 主讲人:mafuyin CAE联盟论坛总监 摘要:通过MpCCI流固耦合接口程序,对某薄壁管道流动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Abaqus和Fluent相结合的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信息介绍了从建模、设置到求解计算和后处理的全过程,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1 分析模型 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一个管径为1m的弯管,结构尺寸如图1a所示,管的结构如图1b所示,流体的模型如图1c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拓扑特征的原因,这样的管壁模型无法通过对圆环扫略直接生成,而需先通过对大圆的扫略生成实心的模型(类似于流体模型),然后进行抽壳得到管壁的模型。用同样的方法对大圆半径减去管壁厚度的圆进行扫略得到流体模型。 a. 尺寸关系 b. 管壁结构 c. 流体模型 图1. 几何模型示意图 图2. 流固耦合传热分析模型示意图 内壁面(耦合面) 速度入口 v=6m/s; T in=600K 外壁面 压力出口 P=0Pa;T out=300K

由于管壁结构和流体的热学行为不同,传热系数等都不一样,所以属于典型的流固耦合传热问题,热学模型如图2所示。即管的一端为流体速度入口,一端为压力出口,给定流体外壁面一个初始温度600K,流体入口速度为6m/s,温度为600K,出口相对大气压力为0Pa,出口温度为300K。需要求解流体和管壁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2 流体模型 将图1c的流体模型以Step格式导入Fluent软件通常使用的前处理器Gambit中,如图3a所示。设置求解器为,然后划分体网格,网格尺寸为100mm,类型为六面体单元,一共生成4895个体单元,网格如图3b所示。 a. 导入Gambit软件中的流体模型 b. 流场的网格模型 图3. 流体模型及网格示意图 进行网格划分后,需定义边界条件,在Gambit软件中先分别定义速度入口(VELOCITY_INLET)、压力出口(PRESSURE_OUTLET)和壁面(Wall)三组边界条件,具体参数设置在Fluent软件中进行。然后定义流体属性,名称定义为air,类型为Fluid。这些定义的目的是能够在Fluent软件中识别出这些特征,具体类型和参数都可以在Fluent软件中进行设置和修改。定义完后点击【Export】,选择【Mesh】,选择路径和文件名称并进行输出。 打开Fluent6.3.26或以上的版本,选择3D求解器,点击【File】→【Read】→【Case】,然后选择Gambit中输出的msh文件,即可将网格文件读入Fluent 软件中。读入模型后,进行求解参数和条件的设置。

设计流道的基本原则

149863 CAE小百科系列~连载十六 一:设计流道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理 普通的流道系统(Runner System)也称作浇道系统或是浇注系统,是熔融塑料自射出机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经通道。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Primary 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浇口(Gate)。下图显示了典型的流道系统组成。

●主流道:也称作主浇道、注道(Sprue)或竖浇道,是指自射出机射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接触的部 分起算,至分流道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进入模具后最先流经的部分。 ●分流道:也称作分浇道或次浇道,随模具设计可再区分为第一分流道(First Runner)以及第二分流 道(Secondary 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浇口间的过渡区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 平缓转换;对于多模穴模具同时具有均匀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浇口:也称为进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间的狭小通口,也是

最为短小肉薄的部分。作用在于 利用紧缩流动面而使塑料达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动性良好(由于塑料的 切变致稀特性);黏滞加热的升温效果也有提升料温降低黏度的作用。在成型完毕后浇口 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回流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 功能。成型后则方便剪除以分离流道系统及塑件。●冷料井:也称作冷料穴。目的在于储存补集充填初始阶段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进入 模穴影响充填质量或堵塞浇口,冷料井通常设置在主流道末端,当分流道长度较长 时,在末端也应开设冷料井。 设计基本原则 模穴布置(Cavity Layout)的考虑 ●尽量采用平衡式布置(Balances Layout )。 ●模穴布置与浇口开设力求对称,以防止模具受力不均产生偏载

基于MpCCI的Abaqus和Fluent流固耦合案例

基于MpCCI 的Abaqus 和Fluent 流固耦合案例 mafuyin 摘要:通过MpCCI 流固耦合接口程序,对某薄壁管道流动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了Abaqus 和Fluent 相结合的流固耦合仿真分析。信息介绍了从建模、设置到求解计算和后处理的全过程,对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1 分析模型 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 建立了一个管径为1m 的弯管,结构尺寸如图1a 所示,管的结构如图1b 所示,流体的模型如图1c 所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拓扑特征的原因,这样的管壁模型无法通过对圆环扫略直接生成,而需先通过对大圆的扫略生成实心的模型(类似于流体模型),然后进行抽壳得到管壁的模型。用同样的方法对大圆半径减去管壁厚度的圆进行扫略得到流体模型。 a. 尺寸关系 b. 管壁结构 c. 流体模型 图1. 几何模型示意图 图2. 流固耦合传热分析模型示意图 内壁面(耦合面) 速度入口 v=6m/s; T in =600K 外壁面 压力出口 P=0Pa ;T out =300K

由于管壁结构和流体的热学行为不同,传热系数等都不一样,所以属于典型的流固耦合传热问题,热学模型如图2所示。即管的一端为流体速度入口,一端为压力出口,给定流体外壁面一个初始温度600K,流体入口速度为6m/s,温度为600K,出口相对大气压力为0Pa,出口温度为300K。需要求解流体和管壁的温度场分布情况。 2 流体模型 将图1c的流体模型以Step格式导入Fluent软件通常使用的前处理器Gambit 中,如图3a所示。设置求解器为,然后划分体网格,网格尺寸为100mm,类型为六面体单元,一共生成4895个体单元,网格如图3b所示。 a. 导入Gambit软件中的流体模型 b. 流场的网格模型 图3. 流体模型及网格示意图 进行网格划分后,需定义边界条件,在Gambit软件中先分别定义速度入口(VELOCITY_INLET)、压力出口(PRESSURE_OUTLET)和壁面(Wall)三组边界条件,具体参数设置在Fluent软件中进行。然后定义流体属性,名称定义为air,类型为Fluid。这些定义的目的是能够在Fluent软件中识别出这些特征,具体类型和参数都可以在Fluent软件中进行设置和修改。定义完后点击【Export】,选择【Mesh】,选择路径和文件名称并进行输出。 打开Fluent6.3.26或以上的版本,选择3D求解器,点击【File】→【Read】→【Case】,然后选择Gambit中输出的msh文件,即可将网格文件读入Fluent 软件中。读入模型后,进行求解参数和条件的设置。 (1)模型缩放:为了便于分析结果数据特征,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仿真,

血管流固耦合分析实例

Ansys14 workbench血管流固耦合实例 根据收集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后,试着做了这个ansys14workbench的血管流固耦合模拟,感觉能够耦合上,仅是熟悉流固耦合分析过程,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多讨论。谢谢! 1、先在proe5中建立血管与血液流体区的模型(两者装配起来),或者直接在workbench中建模。 图1 模型图 2、新建工程。在workbench中toolbox中选custom system,双击FSI: FluidFlow(fluent)->static structure. 图2 计算工程 3、修改engineering data,因为系统缺省材料是钢,需要构建血管材料,如图3所示。先复制steel,而后修改密度1150kg/m3,杨氏模量4.5e8Pa,泊松比0.3,重新命名,最后在主菜单中点击“update project”保存.

图3 修改工程材料 4、模型导入,进入gemetry模块,import外部模型文件。 图4 模型导入图 5、进入FLUENT网格划分。 在workbench工程视图中的Mesh上点击右键,选择Edit…,如图5所示,进入网格划分meshing界面,如图6所示。我们这里需要去掉血管部分,只保留血液几何。

图5 进入网格划分

图6 禁用血管模型 6、设置网格方法。 默认是采用ICEM CFD进行网格划分,设置方式如图7所示,截面圆弧边分为12份,纵截面的边均分为10份,网格结果如图8所示。另外在这个界面中要设置边界的几何面,如inlet、outlet、symmetry 图7 设置网格划分方式 图8 最终出网格

两板式注塑模浇口和流道的优化设计

两板式注塑模浇口和流道的优化设计作者:M.A.阿姆兰,M. 哈德斯雷,S.阿姆里,R. 艾木莎,A.哈桑,S.斯姆西,和K.沙希尔 马来西亚Teknikal大学制造工程学院 邮箱:mohdamr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5820990.html,.my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板式注塑模浇口和流道的大小。此次研究以ECR 塑料产品中的上壳,下壳,支架三个产品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找出浇口,流道的最佳尺寸和型腔的合理布局,并以最优布局消除因浇口和流道不合理产生的缺陷。这项研究使用了三种类型的软件:使用UG软件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用来3D建模;使用犀牛软件后期处理工具设计浇口和流道;使用Moldex软件作为仿真工具来分析塑性流动。最终修改了一些两板式注塑模中浇注系统的大小和位置,来消除填充时缺料产生的空腔和熔接痕等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建模;流体分析;优化 PACS: 07.05Tp 1.介绍 注塑通常包括注射,补缩和冷却三个阶段。随着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大量使用,仿真软件在模具制造行业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市场上这方面商用软件也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1]。ECR塑料产品的三部分使用相同的材料和颜色,但形状大小却各不相同。原本每一部分都需要独自的模具,此项研究中只需要一个一模多腔的模具便可完成。其难点在于型腔的位置、浇注系统的位置尺寸、以及冷却水道的位置[2]、[6]、[7]。Moldex软件就是用于分析塑性流动的仿真软件。 2.方法 本研究从设计通过UG软件对ECR产品进行3D建模,然后将建好的模型转移到犀牛软件上进行文件处理。在犀牛软件中对浇注系统如浇口,主流道,分流道,以及冷却水道和模架的设计。最后,使用从犀牛软件导出文件到Moldex软件。通过对注射、补缩、冷却、翘曲的分析 1

汽车风道设计

3. I 汽车风道通用设计规范 3.1. 风道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在汽车风道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将其制冷和采暖设备的出风均匀地送入车厢内。在满足该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车内内饰设计及附件相协调。风道系统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 必须考虑车身总布置设计、内饰造型设计以及底盘设计中和风道设计相 关的情况; 2. 由于汽车车厢空间有限,空调汽车的风道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因此 在设计、布置风道时,应特别注意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3. 要考虑风道各支管路之间的风量平衡,各支管路之间的空气流动的压力 损失差值不得超过15%,并要详细计算各支管路的沿程阻力损失; 4. 必须将风道的气流噪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因此要对风道的风速进行 控制。通常出风口风速控制在6.5~11m/s ,新风入口处风速5~6m/s ,主风道风速5.5~8m/s ,支风道风速4~5.5m/s ,过滤器风速1~1.5m/s ; 5. 风道不能有大的泄漏点,以保证空调系统功能的发挥; 6. 对风道要进行隔热保温处理,以减少空气在风道输送过程中的冷、热量 损失,并防止低温风道表面结露。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玻璃棉、聚氨脂泡沫塑料等,为了防止火灾,车外风道最好用泡沫石棉隔热,并用石棉布包扎; 3.2. 风道中的压力损失 由于汽车车室内部的空气流动受有限的车厢空间的限制,汽车空调风道的压力损失问题较为严重,风道压力损失是由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两部分组成。 3.2.1.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 风道沿程压力损失是空气沿风道管壁流动时,由空气与管壁之间的摩擦、空气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摩擦而产生。 风道单位长度的沿程压力损失p m (又称比摩阻)的计算式如下: 2 412ρυλs m R p =

热流道的流道设计规则

热流道的流道设计规则 文/热恒热流道 流道设计对于塑件品质与产能有绝对的影响,本节之流道设计规则提供了流道设计的基本规范。 (1) 在流道尺寸方面,流道截面面积不应该小于竖浇道截面面积,以便熔胶可以快速流到浇口区域。但是必须注意不要使用太大口径的流道,才能够降低废料量。选择冷流道口径应考虑能够使用标准刀具加工者优先。对于大部分的塑料,建议流道最小直径为1.5 mm(0.06英吋) 梯形流道的高度与宽度大约相等,而且每边各有5°~15°的斜角。 (2) 每当流道有分支,其分支流道的直径应该要小于主流道的直径,因为只有较少量的熔胶会流进分支。而且,从经济观点而言,应减少流道内的的熔胶量,以减少废料。当主流分流到N个分支流道时,主流道直径(dmain)和分支流道直径(dbranch)的关系为: dmain =dbranch×N1/3 (3) 考虑熔胶温度,一般而言,小尺寸流道比大尺寸流道为佳,其可以产生较大量的黏滞热,有效地提升熔胶温度,而不必采用高温料管。不当地应用高温料管可能会导致塑料裂解。然而,小尺寸流道系统有可能提前凝固,造成短射。 (4) 所有的流道必须在交接处设计一冷料井(cold slug well),帮助熔胶流进

流道系统和模穴。图1显示冷料井的长度通常等于流道直径。流道与另一分支流道相交处,通常在流道延伸处设置冷料井。 图1 冷料井 (5) 流道的设计必须顾及顶出和脱模的方便性,提供适当的剖面和脱模斜角。对于大部份的塑料而言,必须将流道表面抛光,以方便熔胶流动和顶出塑件。加长的流道系统应该采用多竖浇道拉杆(multiple sprue pullers)和多重顶出位置。 (6) 设计热浇道系统时,应咨询塑料供货商,以确定正确的歧管尺寸和进浇量。

GATE-浇口设计

技术专栏 : 塑料射出成型模具的浇口设计 浇口(Gate)在射出成型模具的浇注系统(Feed System)中是连接流道(Runner)和型腔(Cavity)的熔胶通道。浇口设计和塑件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 1.1. 浇口位置与喷流(Jetting)的关系 浇口若能布置成冲击型浇口 -- 也就是使得进浇后的塑料熔体立刻冲击到一阻挡物(如型腔壁、芯型销等),让塑流稳定下来,就可以减少喷流的机率。 1.2.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与熔接线(Weld Line)的关系 熔接线是两股熔胶的波前(Melt Front)相遇后所形成的线条。就塑件的外观或是强度而言,熔接线都是负面的。 每增加一个浇口,至少要增加一条熔接线,同时还要增加一个浇口痕(Gate Mark)、较多的积风(Air Trap)以及流道的体积。所以在型腔能够如期充填的前提下,浇口的数目是愈少愈好。为了减少浇口的数目,每一浇口应在塑流力所能及的流动比之内(Flow Length to Thickness Ratio),找出可以涵盖最大塑件面积的进浇位置。 更改浇口位置以后,能够将熔接线自敏感处移除为上策。如果熔接线无法移除,那么增加波前的熔胶温度(Melt Temperature);或是减少两相遇波前的熔胶温度差(Melt Temperature Difference);或是增加两波前相遇后的熔胶压力(Melt Pressure);或是增加熔胶波前相遇时的遇合角(Meeting Angle),都可以改善熔接线的质量。 1.3. 浇口的位置和数目与积风(Air Trap)的关系 积风是型腔内的空气和熔胶释出的气体被熔胶包围后的缺陷。积风的存在,重则导致短射(Short Shot)或焦痕(Burn Mark),轻亦影响外观和强度。 每增加一个浇口,就会增加积风发生的机率。当塑件厚薄差异大时,如果浇口位置设置不当,就会因为跑道现象(Race Track Effect)而导致积风。 1.4. 浇口位置与迟滞效应(Hesitation Effect)的关系 迟滞效应是熔胶流到厚薄交接处的时候,由于薄处的流阻较大,而在该处阻滞不前的效应。这种效应重则产生短射,轻亦形成迟滞痕(亦即高残余应力带)。 浇口应置于距离可能发生迟滞效应的最远处,以消除或减轻迟滞。 1.5. 浇口位置与缩痕(Sink Mark)和缩孔(Void)的关系 浇口应置于厚壁处以确保补缩的塑流(Compensation Flow)能够维持得最久,厚壁处才不会因为较大的收缩,而使得缩痕和缩孔更容易发生。 1.6. 浇口位置与溢料(Flash)的关系 型腔布置和浇口开设部位应立求对称,防止模具承受偏载而产生溢料现象。如(图一)所示,b) 的布置较之a)为合理。 1.7. 浇口位置与流动平衡(Flow Balance)的关系 就单型腔模具而言,熔胶波前于同一时间抵达型腔各末端,就叫做流动平衡。流动平衡的设计使得熔胶的压力、温度以及体积收缩率的分布比较均匀,塑件的质量较好。所以浇口位置的选择以是否达成流动平衡为准。 流动平衡与否,可以模拟充模的CAE进行确认。对浇口数目相同但是浇口位置不同的设计而言,能以最小的射压 (Injection Pressure)和锁模力(Clamp Force)充模的设计是流动最平衡的设计。

浇口的设计原则

浇口的设计原则: 1.浇口位置尽量选择在分型面上,以便于加工及其使用时清理浇口 2.浇口位距型腔各个部位的距离尽量一致,并使其流程最短 3.浇口位置应保证塑料流入型腔时,对着型腔中宽畅,厚壁部位 4.避免浇口位置设置时料流直冲型腔壁,型芯,或者嵌件, 5.浇口的设置,最好避免使产品产生熔接痕或者控制熔接痕在不重要的部位 6.浇口位置及其料流流入方向有利于型腔内气体的排出 7.浇口在制品上易于清除,同时不影响制品外观 zym_16 edited on 2004-11-08 15:41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发贴:490 积分:31 于2004-09-27 10:57 主,分流道截面的选择, 1.主流道的截面大于或者等于各个分流道的截面面积之和 2.如果型腔数比较多,最好在各个分流道的拐弯处倒圆角 3.原则上,主流道的至浇口的末端的分流道的拐弯数不超过3个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发贴:490 积分:31 于2004-09-27 11:04 机嘴选择的考虑因素: 首先来复习一下机嘴的基本常识:

作者回复:【分享】浇注系统的设计[Re:zym_16] zym_16 模具技术版 版主 于2004-09-27 11:12 浇口套的球面半径大致有两种规格 a,1/2“(13mm) b,3/4”(19mm) 但是比较常用的还是SR13mm,16mm,20mm, 球面的深度3~5mm 理论上:浇口套的SR半径=注射机喷嘴半径SR1 + 2mm

几个ansys流固耦合的例子

一般说来,ANSYS的流固耦合主要有4种方式: 1,sequential 这需要用户进行APDL编程进行流固耦合 sequentia指的是顺序耦合 以采用MpCCI为例,你可以利用ANSYS和一个第三方CFD产品执行流固耦合分析。在这个方法中,基于网格的平行代码耦合界面(MpCCI) 将ANSYS和CFD程序耦合起来。即使网格上存在差别,MpCCI也能够实现流固界面的数据转换。ANSYS CD中包含有MpCCI库和一个相关实例。关于该方法的详细信息,参见ANSYS Coupled-Field Analysis Guide中的Sequential Couplin 2,FSI solver 流固耦合的设置过程非常简单,推荐你使用这种方式 3,multi-field solver 这是FSI solver的扩展,你可以使用它实现流体,结构,热,电磁等的耦合 4,直接采用特殊的单元进行直接耦合,耦合计算直接发生在单元刚度矩阵 一个流固耦合的例子 length=2 width=3 height=2 /prep7 et,1,63 et,2,30 !选用FLUID30单元,用于流固耦合问题 r,1,0.01 mp,ex,1,2e11 mp,nuxy,1,0.3 mp,dens,1,7800 mp,dens,2,1000 !定义Acoustics材料来描述流体材料-水 mp,sonc,2,1400 mp,mu,0, ! block,,length,,width,,height esize,0.5 mshkey,1 ! type,1 mat,1 real,1 asel,u,loc,y,width amesh,all alls ! type,2 mat,2 vmesh,all

流道设计基本原理

流道设计基本原理 普通的流道系统(Runner System)也称作浇道系统或是浇注系统,是熔融塑料自射出机射嘴(Nozzle)到模穴的必经通道。流道系统包括主流道(Primary Runner)、分流道(Sub-Runner)以及浇口(Gate)。下图显示了典型的流道系统组成。 ●主流道:也称作主浇道、注道(Sprue)或竖浇道,是指自射出机射嘴与模具主流道衬套接触的部分起算,至分流道为止的流道。此部分是熔融塑料进入模具后最先流经的部分。 ●分流道:也称作分浇道或次浇道,随模具设计可再区分为第一分流道(First Runner)以及第二分流道(Secondary Runner)。分流道是主流道及浇口间的过渡区域,能使熔融塑料的流向获得平缓转换;对于多模穴模具同时具有均匀分配塑料到各模穴的功能。 ●浇口:也称为进料口。是分流道和模穴间的狭小通口,也是最为短小肉薄的部分。作用在于利用紧缩流动面而使塑料达到加速的效果,高剪切率可使塑料流动性良好(由于塑料的切变致稀特性);黏滞加热的升温效果也有提升料温降低黏度的作用。在成型完毕后浇口最先固化封口,有防止塑料回流以及避免模穴压力下降过快使成型品产生收缩凹陷的功能。成型后则方便剪除以分离流道系统及塑件。 ●冷料井:也称作冷料穴。目的在于储存补集充填初始阶段较冷的塑料波前,防止冷料直接进入模穴影响充填质量或堵塞浇口,冷料井通常设置在主流道末端,当分流道长度较长时,在末端也应开设冷料井。 流道设计基本原则 模穴布置(Cavity Layout)的考虑 ●尽量采用平衡式布置(Balances Layout )。 ●模穴布置与浇口开设力求对称,以防止模具受力不均产生偏载而发生撑模溢料的问题。如图2的 设计就以对称者较佳。 ●模穴布置尽可能紧凑以缩小模具尺寸。如图3(b)的设计就模具尺寸考虑而言优于图3(b)的设计。 流动导引的考虑 ●能顺利地引导熔融塑料填满模穴,不产生涡流,且能顺利排气。 ●尽量避免塑料熔胶正面冲击直径较小的型芯和金属嵌件,以防止型芯位移(Core Shift)或变形。 热量散失及压力降的考虑

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

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原则 许红星江苏省海门市包场中学(226151) 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对照实验的设计是实验设计的常见题型。本文就对照实验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供参考。 1对照常用的方法 a. 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 育”的实验中,可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另一组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 b.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但 这种处理是有对照意义的。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可用甲状腺抑制剂饲喂蝌蚪,这就是作为条件对照的。 c.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有的是同一研究对象在实验 前后对照,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有的是在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部位进行对照,如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无绿色)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d.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的实验中,用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得出结论是作为相互对照的。 2对照实验设计的技巧 a.明确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索哪方面的生物学规律,从而预 期实验结果。如“证明猪肝中含有大量的过氧化氢酶”时,若设计为: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H218O2、H2O2各2ml,再加入猪肝研磨液各1ml,检测产生的氧气情况。显然这是在证明产生的氧气是来自于过氧化氢中的氧,偏离目的,又无实际意义。 b.弄清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根据和思路。如已知淀粉遇碘显蓝色,蛋白 质遇碘显黄色,现有浆糊、蛋清液、唾液、碘液等材料,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验证酶的专一性可利用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不催化蛋白质水解来证明,也可利用淀粉酶、蛋白酶去作用淀粉或蛋白质来证明。根据题给条件,此题是利用前一种原理来设计实验。若设计为:先取试管2个,往其中各注入2ml浆糊,再分别加入淀粉酶、蛋清液各2ml,……。这是由于不理解实验原理导致的。 c.合理选取材料选取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相似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使用 性和可控性;易行性和经济性;可靠性。如“证明甲状腺激素可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的实验中,首先要选择幼体,而且能体现出发育的,则首选材料为蝌蚪,而不选小鼠、小狗等,而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的蝌蚪最好是同时孵化出的、大小相似的同种蝌蚪。另外若题中已给出材料,注意不要更换。如已知未萌发的种

双向流固耦合实例

双向流固耦合实例(Fluent与structure) 说明:本例只应用于FLUENT14.0以上版本。 ANSYS 14.0是2011年底新推出的版本,在该版本中,加入了一个新的模块System Coupling,目前只能用于fluent与ansys mechanical的双向流固耦合计算。官方文档中有介绍说以后会逐渐添加对其它求解器的支持,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FLUENT终于可以不用借助第三方软件进行双向流固耦合计算了,个人认为这是新版本一个不小的改进。 模块及数据传递方式如下图所示。 一、几何准备 流固耦合计算的模型准备与单独的流体计算不同,它需要同时创建流体模型与固体模型。在geometry模块中同时创建流体模型与固体模型。到后面流体模型或固体模块中再进行模型禁用处理。 模型中的尺寸:v1:32mm,h2:120mm,h5:60mm,h3:3mm,v4:15mm。 由于流体计算中需要进行动网格设置,因此推荐使用四面体网格。当然如果挡板刚度很大网格变形很小时,可以使用六面体网格,划分六面体网格可以先将几何进行slice切割。这里对流体区域网格划分六面体网格,固体域同样划分六面体网格。 二、流体部分设置 1、网格划分 双击B3单元格,进入meshing模块进行网格划分。禁用固体部分几何。设定各相关部分的尺寸,由于固体区域几何较为整齐,因此在切割后只需设定一个全局尺寸即可划分全六面体网格。这里设定全局尺寸为1mm。划分网格后如下图所示。

2、进行边界命名,以方便在fluent中进行边界条件设置 设置左侧面为速度进口velocity inlet,右侧面为自由出流outflow,上侧面为壁面边界wall_top,正对的两侧面为壁面边界wall_side1与wall_side2(这两个边界在动网格设定中为变形域),设定与固体交界面为壁面边界(该边界在动网格中设定为system coupling类型)。 操作方式:选择对应的表面,点击右键,选择菜单create named selection,然后输入相应的边界名称。注意:FLUENT会自动检测输入的名称以使用对应的边界类型,当然用户也可以在fluent进行类型更改。完成后的树形菜单如下图所示。 本部分操作完毕后,关闭meshing模块。返回工程面板。 3、进入fluent设置 FLUENT主要进行动网格设置。其它设置与单独进行FLUENT仿真完全一致。 设置使用瞬态计算,使用K-Epsilon湍流模型。 这里的动网格主要使用弹簧光顺处理(由于使用的是六面体网格且运动不规律),需要使用TUI命令打开光顺对六面体网格的支持。使用命令 /define/dynamic-mesh/controls/smoothing-parameters。 动态层技术与网格重构方法在六面体网格中失效。因此,建议使用四面体网格。我们这里由于变形小,所以只使用光顺方法即可满足要求。 点击Dynamic mesh进入动网格设置面板。如下图所示,激活动网格模型。

滚筒洗衣机ABAQUS流固耦合实例分析步骤共24页.docx

例子的来源是Abaqus CLE的官方教程,可是写的太粗线条,我还是搞了两天才做 出了这个例子。其实就是个滚筒洗衣机带着洗衣机里的水一起转的问题。 1. 分别为Eulerian domain和Lagrangian domain建立两个part 建立Lagrangian domain的Part,类型设置为Discrete rigid,并设置Reference Point。 建立Eulerian domain的Part,类型设置为Eulerian,要注意Eulerian domain 和Lagrangian domain要保证有重叠的部分,这是一种弱耦合,数据在两个区域间抛来抛去,所以网格要有重叠部分。这导致在Eulerian domain里有的部分是有材料的,有的地方是没有材料的。为了之后设置材料分布时候方便,要把part实现划出几个辅助的partition。黄色虚线是在划分partition时,为了指明 Extrude/Sweep方向用到的辅助坐标轴。

2. 定义水的材料属性 选择状态方程模型EOS中Us-Up,设置声速c0=1483m/s;密度为1000kg/m3;粘度为0.001kg/ms。并把截面属性赋给Eulerian domain。

3. 把两个Part组装起来

4. 新建一个Step-1 5. 为Eulerian domain和Lagrangian domain划分网格

6. 设置接触 新建一个Contact Property,因为不是普通的面和面的接触,水中的任何的一个部

分可能在流动区域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和Lagrangian domain接触,设置Tangential Behavior为Rough,赋给水和洗衣机之间的关系。新建一个Interaction,把刚才的Contact Property赋给它。 更重要的是设置接触的两个Surface。其中一个Surface是Lagrangian domain 部分的内侧面,为Geometry类型,另一个Surface是Eulerian domain的全部网格,为Mesh类型。

【达尔整理】ANSYS流固耦合分析实例命令流

达尔文档DareDoc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ANSYS流固耦合分析实例命令流 本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2015年10月达尔文档|DareDoc整理

目录 ANSYS流固耦合例子命令流.......................................................................... 错误!未定义书签。ANSYS流固耦合的方式 (3) 一个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的例子1 (3) 一个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的例子2 (4) 一个流固耦合建模的例子 (7) 一加筋板在水中的模态分析 (8) 一圆环在水中的模态分析 (10) 接触分析实例---包含初始间隙 (14) 耦合小程序 (19) 流固耦合练习 (21) 一个流固耦合的例子 (22) 使用物理环境法进行流固耦合的实例及讲解 (23) 针对液面晃动问题,ANSYS/LS-DYNA提供三种方法 (30) 1、流固耦合 (30) 2、SPH算法 (34) 3、ALE(接触算法) (38) 脱硫塔于浆液耦合的分析 (42) ANSYS坝-库水流固耦合自振特性的例子 (47) 空库时的INP文件 (47) 满库时的INP文件 (49) 计算结果 (52)

ANSYS流固耦合的方式 一般说来,ANSYS的流固耦合主要有4种方式: 1,sequential 这需要用户进行APDL编程进行流固耦合 sequentia指的是顺序耦合 以采用MpCCI为例,你可以利用ANSYS和一个第三方CFD产品执行流固耦合分析。在这个方法中,基于网格的平行代码耦合界面(MpCCI) 将ANSYS和CFD程序耦合起来。即使网格上存在差别,MpCCI也能够实现流固界面的数据转换。ANSYS CD中包含有MpCCI库和一个相关实例。关于该方法的详细信息,参见ANSYS Coupled-Field Analysis Guide中的Sequential Couplin 2,FSI solver 流固耦合的设置过程非常简单,推荐你使用这种方式 3,multi-field solver 这是FSI solver的扩展,你可以使用它实现流体,结构,热,电磁等的耦合 4,直接采用特殊的单元进行直接耦合,耦合计算直接发生在单元刚度矩阵 一个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的例子1 这是一个流固耦合模态分析的典型事例,采用ANSYS/MECHANICAL可以完成。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单元的选择; 2、流体材料模式; 3、流固耦合关系的定义; 4、模态提取方法。 length=2 width=3 height=2 /prep7 et,1,63 et,2,30 !选用FLUID30单元,用于流固耦合问题 r,1,0.01 mp,ex,1,2e11 mp,nuxy,1,0.3 mp,dens,1,7800 mp,dens,2,1000 !定义Acoustics材料来描述流体材料-水 mp,sonc,2,1400 mp,mu,0, ! block,,length,,width,,height esize,0.5 mshkey,1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

空调风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空调风道及空气过滤器设计时提供应遵循和考虑的要素,明确应完成的主要设计工作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进行空调风道与空气过滤器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道 指空调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及相关部件,包括进风管路、出风管路、除霜管路。本标准也包含了进风管路中设置的新风口、过滤网及粉尘过滤器。 3.2 过渡分配风道 指从HVAC出风口到各个风道之间的过渡管段,起到连接风管、分配空气流量、改变气流方向、分解加工难度的作用。 3.3 新风口 指将车外新鲜空气导入车内的部件。 3.4 新风过渡风道 指从新风口到HVAC入风口之间的进风管道。 3.5 前风道 指输送前HVAC出风的管道。 3.6 后风道 指输送后HVAC出风的管道。 4空调风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 配合样件测量。 4.2 根据点云逆向初步设计。 4.3 确定风道布置方式与安装方式。 4.4 确定风道的成型加工方式。 4.5 建立三维数模。 4.6 根据造型改动要求修改风道设计。 4.7 进行二维图设计。 4.8 与模具厂及制造厂进行协调,修改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