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

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

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

重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音乐课都脱离不了几个环节:音乐图谱→念

歌词→教师示范→幼儿跟唱→比赛形式巩固。这样的方式有点单一,没有特色,

幼儿的兴趣无法调动。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音乐活动?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

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调查探讨

(一)调查背景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

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

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

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

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

展吗?我们将以调查结果来说话。

(二)调查方法

我们研究组选择了点连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先选择一个教学片区为调查点,

向片区内每个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记录进行调查。再结合各个幼儿

园的调查记录来发现问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方法和有效性。

(三)调查发现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存在的普遍现象有: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

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

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

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

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

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

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

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很多教师片面

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

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

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

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幼儿音乐

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

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

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

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

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

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四)调查探讨

这些现象表明,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问题,音乐活动不能体现幼儿的需要,音乐活动课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设置音乐活动?如何

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

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

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

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

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

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

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

积极性,主动性。

(2)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

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

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

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

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

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

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

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

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

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

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

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

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

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

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

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

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

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

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

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

得见的身体活动。

(3)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

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

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

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

《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

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

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

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

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

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

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

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

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

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

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

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和××××/××××/×××/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

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

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

奏型,大钟×○×○ / ×○×○ / 和小表××××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

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

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

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

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

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

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

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

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

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

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

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

我们的调查也就实现了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