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15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摘要:本试验利用微量DNA提取方法提取番茄叶片的DNA,在优化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已报道的与番茄高抗叶霉病的Cf-5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含有Cf-5、Cf-9、不含叶霉病抗病基因和未知抗性的品种为试材,扩增Cf-5基因2,558~3,523bp之间的单Cf-5拷贝片段,其中含有Cf-5、Cf-9的材料均获得了约0.96Kb的特异扩增片段,不含叶霉病抗病基因的材料无特异扩增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Taq?对该片段进行酶切,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了一条256bp的特异片段,而不含Cf-5基因的材料产生一条225bp的特异片段或无特异片段。从而建立了Cf-5基因的共显性CAPS标记,并将Cf-5和Cf-9区别开来。这一研究结果为Cf-5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番茄;叶霉病;Cf-5基因;CAPS标记

The CAPs Identification of Leaf Mould Resistance Gene

Cf-5 in T omato

15

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检测

Abstract:Tomato leaf mould (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which has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tomato production underprotected,is a worldwide disease. Developing the cultivation with resistant gene is the most economical ways to reducing the losses caused by leaf mould. In this paper,a new method is used in extracting DNA from leaves of tomato. PCR primer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sequence of a single copy from 2,558bp to 3,523bp in Cf-5 gene. A 0.96Kb fragment was amplified in all of 3 differential hosts which have the resistant gene,and then the PCR products were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zyme Taq?.A fragment of 256bp was detected in the 2 host varieties with Cf-5 gene,and a fragment of 225bp in other one. CAPS marker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oly morphisn of restriction sites. The difference of Cf-5 gene and Cf-9gene is detected as this result .it will p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molecular assistant selection of leaf mould resistance in tomato breeding.

Keywords:Tomato;Leaf mould;Cf-5 gene;CAPS maker

目录

文献综述 (2)

1 前言 (5)

2 材料与方法 (6)

2.1 试材 (6)

2.2引物 (6)

2.3 DNA提取 (6)

2.4 PCR检测 (9)

2.5不同试验处理 (8)

2.6 酶切分析 (8)

3 结果与分析 (8)

3.1不同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8)

3.2不同模板DNA量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9)

3.3 PCR扩增结果 (10)

3.4限制性内切酶TaqⅠ的酶切结果 (12)

4 讨论 (11)

4.1不同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11)

4.2不同模板DNA量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12)

3.3 PCR扩增和酶切结果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献综述

番茄是保护地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保护地在早春等季节容易营造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叶霉病因此得以发生和蔓延,这严重影响了保护地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番茄叶霉病具有生理小种多、致病性变异快等特点,往往造成防治的力度跟不上变异的速度,因此选育对叶霉病的优势小种具有高抗基因的番茄品种具有重大意义[1]。

1 番茄叶霉病的症状及发病规律

1.1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发病时叶片正面出现椭圆或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晚期病部生褐色霉层或坏死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变为紫灰色至黑色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但是这种现象比较罕见。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2]。

1.2发病规律

叶霉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于土壤表面越冬,也有可能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翌年如遇适宜条件,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入番茄田间引起初侵染,条件适宜,病部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田间造成多次再侵染。病菌发育温度9~34℃,最适温度20~25℃,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时,有利病菌繁殖,发病重[4]。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个月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保护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很容易满足病菌对温、湿度的要求,特别是连阴雨天气、光照弱,更有利于叶霉病的发生,病害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病菌的专化性较强,不同品种间对叶霉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

1.3防治措施

1.3.1 选用抗病品种因叶霉病菌的小种极其易变异,要经常注意更换抗病

的品种,双抗2号、抗病佳粉适用于叶霉菌1号、2号两小种地区种植,如发现其失去抗性,则可改用抗4号小种的品种,如佳粉1姆、佳粉17,中杂9号、中杂11,中杂101,浙杂202,宝冠等[3,4]。

1.3.2 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棚内温湿度的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使其形成不利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做到苗期浇水轻、定植时需灌透、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要轻灌、结果后则重灌。前期作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以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去掉老病叶。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5]。

1.3.3药剂防治霉病应在发病前及发病初期进行,可用的药剂有40%福星乳油1000倍液、25%力士乳油4000倍液、10%高100沉音液、2%武夷菌素(BO-10)水剂100~1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由于叶霉病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在使用福星、金力士等专用杀菌剂时提倡与保护剂同时使用或轮换使用。如:47%~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2%硫菌宝可湿性粉剂650,普德金可湿性粉剂、80%保加新可湿性粉剂600~800赔液都是可用的保护剂。防治时每亩药液用量50~65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在保护地内防治叶霉病还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敌托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8~10天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5]。

番茄叶霉病具有一定的难度,药物防治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容易污染环境,同时残留的药物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生态防治技术难度较高,不易掌握。而仅仅使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手段。然而,由于叶霉病的特点,任何手段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培育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再加上利用综合防治的手段,才能在较长时间内避免和制止该病的发生。

2 国内外对番茄叶霉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国外对番茄抗叶霉病品种的选育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到了70年代已育成了约60种抗叶霉病的品种。我国在这方面的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80

年代,育成的抗叶霉病品种主要有双抗2号、佳粉15号、佳粉17号、中杂9

号、中杂11号、浙粉202、保冠等,这些品种在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6]。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了感染这些品种的新菌株,因而,选育具有较高抗性的Cf-5基因的品种将成为我国叶霉病抗病育种的目标之一。

常规的鉴定方法是在人工田间接种后进行抗性鉴定,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只根据其表现型进行鉴定,在株选时很难区分出植株内所含的不同基因,也不利于发现新的抗病基因,因此可靠性较差。

对Cf-5基因的深入研究,上世纪90年代就进行了,Cf-5基因定位于第6条染色体上,并且与Cf-2连锁,研究发现Mi和Cf-2/ Cf-5座位与SCAR标记REX-1紧密连锁。尽管该SCAR标记表现为共显性,且已成功应用于Mi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但其与Mi基因和Cf-5基因都仍存在一定的重组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标记的选择效率。Cf-5基因被成功克隆后这为CAPS标记奠定了基础[7,8]。利用Cf-5基因的GenBank基因序列创制分子标记,所获得的CAPS标记与抗病基因共分离,选择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将明显优于前者,这将为Cf-5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高效选择手段。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鉴定是一种较有效而节省费用的手段。我国对叶霉病抗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叶霉病的生理小种还停留较低层次,相对国外而言Cf-5基因在国内仍具有很高的抗性地位,因此培育具有该基因的品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试验利用Cf-5基因的特异引物,发展Cf-5基因的CAPS标记,为番茄叶霉病抗病基因Cf-5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9,10]。

1前言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是保护地内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之一,几乎占整个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30%左右,但是由于连年重茬种植,病害已相当严重,而且病害种类也多达40余种。番茄叶霉病(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是世界性的病害,它的发生和蔓延使保护地番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选育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同时番茄叶霉病防治具有一定的难度,药物防治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容易污染环境,同时残留的药物对人体的健康不利;生态防治技术难度较高,不易掌握。而仅仅使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手段。然而,由于叶霉病的特点,任何手段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严重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和蔬菜的品质。为了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抗病品种。只有培育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再加上利用综合防治的手段,才能在较长时间内避免和制止该病的发生。因此选育抗叶霉病的番茄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国外对番茄抗叶霉病品种的选育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到了70年代已育成了约60种抗叶霉病的品种。我国在这方面的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抗叶霉病品种主要有双抗2号、佳粉15号、佳粉17号、中杂9号、中杂11号、浙粉202、保冠等,这些品种在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了感染这些品种的新菌株,因而,选育具有较高抗性的Cf-5基因的品种将成为我国叶霉病抗病育种的目标之一。我国对叶霉病抗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叶霉病的生理小种还停留较低层次,相对国外而言Cf-5基因在国内仍具有很高的抗性地位,因此培育具有该基因的品种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利用Cf-5基因的特异引物,发展Cf-5基因的CAPS标记,为番茄叶霉病抗病基因Cf-5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

将六个所含基因不同的品种播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基地玻璃温室中,其中1和2号所含基因为Cf-5,3号为未知抗性品种,4号品种所含基因为Cf-9,5和6号品种不含有叶霉病抗性基因。待六个品种长至3~5片真叶后取其幼嫩叶片,放入冰盒中,4小时内置于超低温冰箱里(-70℃)冷冻2小时以上备用。

2.2引物

番茄叶霉病抗病基因Cf-5的SCAR标记引物参照于拴仓[11]等设计,由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上游引物序列为5′-AGCAGATGCAATCCCTCG GTC-3′,下游引物序列为5′-CGTCGCTGCTTCTTTCTCCTT-3 ′。

2.3 DNA提取

参照甘蓝转基因植株的微量DNA提取方法[12]。

2.3.1溶液配制

(1)DNA提取缓冲液

50mmol/L Tris-HCl pH8.0,10mmol/l EDTA pH8.0,100mmol/L NaCl,

1.0%SDS(W/V),10mmol/L 、PVP、β-巯基乙醇(使用前加入)。

(2)TE缓冲液

10mmol/L Tris-HCl pH8.0 ,1mmol/L EDTA pH8.0。

(3)电泳缓冲液

TAE缓冲液(50×),2mol/l Tris碱,5.71%冰乙酸(V/V),50mmol/L EDTA pH8.0。

(4)凝胶加样缓冲液

0.25%溴酚蓝,40%蔗糖液(W/V)。

2.3.2 DNA提取方法

(1)取番茄叶片50mg装入1.5ml的离心管(eppendorf)中,放在-70℃超低温冰箱中,深冻2h以上,取出立即加200μl DNA提取缓冲液,用灭菌竹筷捣碎。

(2)每管再加425μl的提取缓冲液,混匀,置于65℃水浴中保温10min。

(3)加入125μl,3mol/L的乙酸钠,轻轻混匀,13000rpm离心10min。

(4)将上清液倒入一新管中,加入预冷的等体积异丙醇,轻轻混匀,13000rpm离心2min。

(5)去上清液,用预冷的75%乙醇清洗后在实验台上干燥。

(6)加入200μl无菌蒸馏水,13000rpm离心2min,吸180μl上清液倒入一新管中,加入20μl乙酸钠,轻轻混匀,加500μl的无水乙醇,上下轻轻振荡数次,置于-70℃深冻5min。

(7)13000rpm离心5min,除去上清液,用预冷的75%乙醇清洗,在实验台上干燥。

(8)将核酸溶于30μl TE缓冲液,静置10 min后放入-20℃冰箱里备用。

2.3.3 DNA电泳

(1)制胶模,插上梳子,封口。

(2)称取0.3g琼脂糖,倒入装有20mlTAE缓冲液的锥形瓶中,在微波炉上加热至沸腾,冷却至60℃,加入4.5μl EB,充分混匀倒在胶模中。

(3)冷却后移去梳子和封口胶带,倒入足量的TAE缓冲液。

(4)取DNA 3μl,溴酚蓝2μl,混匀后取5μl点样。

(5)120v的电压下电泳,直至溴酚蓝在凝胶中迁出适当距离。

(6)在紫外透射仪上观察凝胶。

(7)在凝胶成相系统中照相。

2.4 PCR检测

PCR反应体系为:模板DNA 2μl,上、下游引物各0.5μl,dNTP(2mmol) 1.5μl,10×buffer(含Mg2+20 mmol)1.5μl,ddH2O8.5ul,Taq酶0.5μl。Taq酶,10×buffer (含Mg2+)由北京鼎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提供。用eppendorf PCR仪进行PCR 扩增。用于扩增含有Cf-5基因的PCR反应程序为:95℃变性5min,然后94℃2min,56℃1.5min,72℃2min,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扩增产物于4℃下保存。PCR扩增产物于1.5%琼脂糖胶、电压120V条件下电泳40min,结果用EB染色,在紫外透射仪下显像。

2.5不同试验处理

2.5.1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在退火温度为54℃、56℃、58℃、59℃的反应体系下进行PCR扩增。

2.5.2 DNA模板量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加入1μl、2μl、3 μl的同质摸板,通过增减ddH2O的体积使反应体系保持在15μl,然后进行PCR扩增。

2.6 酶切分析

番茄叶霉病抗病基因Cf-5的SCAR标记为共显性,其PCR产物需要酶切变成CAPS标记。酶切体系为扩增产物7ul,10U Taq酶0.5μl,10×buffer 1.0μl,ddH2O 1.5μl。反应体系在eppendorf PCR仪65℃保温1h。结果用1.5%琼脂糖胶,在电压120V条件下电泳1h,终结果用EB染色,在紫外透射仪下显示照相。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扩增前先计算Tm值,Tm(℃)=2(N A+N T)+4(N G+N C)。采用Tm或Tm-5℃粗略估计退火温度。其中Tm为溶解温度,N A、N T、N G、N C分别为引物中4种碱基的数目。通过计算Tm=62℃。本试验在52℃、54℃、56℃、58℃、59℃的退火温度下进行PCR扩增,试验结果(图1)表明,退火温度为52℃和59℃时无扩增条带,54℃、56℃、58℃均有扩增条带,但54℃、58℃时扩增条带较56℃的暗。通过几次试验得出56℃是理想的退火温度,因此选择退火温度为56℃进行试验。

图1 不同退火温度的电泳图

注:M:100bp DNA ladder

○1:52℃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产物○2:54℃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产物○3:56℃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产物○4:58℃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产物○5:59℃退火温度下的PCR扩增产物

3.2不同模板DNA量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试验(如图2)表明,在模板DNA的量为1μl时扩增条带最细、最暗,在摸板DNA的量为2μl时扩增条带较粗、较亮,在模板DNA的量为3μl时扩增条带最粗、最亮。通过试验证明最终选择模板量为2μl进行PCR扩增。

图2 不同DNA模板量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注:M:100bp DNA ladder ○1:1μ1的模板DNA的PCR产物○2:2μ1的模板DNA的PCR

产物○3:3μ1的模板DNA的PCR产物

3.3 PCR扩增结果

对6个材料进行扩增,其中含叶霉病抗病基因品种1、2和3能扩出966bp 的特异片段,而不含叶霉病抗病基因品种4、5、6无扩增产物,至此可以将叶霉病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区分开来(如图3)。

图3 不同品种的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注: M:100bp DNA ladder ○1:品种1的扩增产物○2:品种2的扩增产物○3:品种3的扩增产物○4:品种4的扩增产物○5:品种5的扩增产物○6:品种6的扩增产物

3.4限制性内切酶TaqⅠ的酶切结果

将含叶霉病抗病基因品种1、2和3将扩增出的966bp的特异片段进行酶切(如图4),这些材料都被切出一条491的片段,其中只有含Cf-5基因的材料被切出256bp特异片段,含Cf-9基因的材料不能酶切出256bp片段,而切出225bp片段和3个小片段,100bp以下片段不清晰,难以辨认。这样就能够将含有叶霉病不同抗病基因的材料加以区分。

图4 酶切电泳图

注:M:100bp DNA ladder ○1:品种1酶切产物○2:品种2酶切产物○3:品种3酶切

产物○4:品种4酶切产物

4 讨论

4.1不同退火温度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退火温度是PCR反应的重要参数,它是引物与DNA单链相互配对的关键因素,其直接影响到扩增条带的有无及数目的多少。在退火温度为52℃、54℃、58℃和59℃的情况下建立PCR反应体系,经过与56℃的情况下建立的PCR反应体系作几次对比试验,扩增出的条带效果均次于后者,其原因可能是反应体系不同或者所使用的PCR仪不同。

4.2不同模板DNA量对PCR扩增产物的影响

本试验提取DNA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这虽然能达到试验目的,但是没有对DNA进行纯化,因此在DNA与蛋白质、RNA等杂质并存的情况下,所加模板的量难免会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这是因为DNA加入量和杂质的量呈正比,DNA加入量越少(1μl),杂质的量越少,使PCR产物的质量有

一定的保证,然而这也使得扩增产物不充足,导致在进行凝胶电泳时条带较细、较暗,难以辨认。当加入的模板DNA较多时,凝胶电泳的条带较粗、较亮,而一旦模板DNA量加入太多,超过一定的范围(此范围有待于界定),可能会因为杂质太多和PCR体系内各成分的比例不协调而扩增不出特异片段。通过对此反复试验后,笔者认为在15μl PCR反应体系中加入2μl的模板DNA是最合适的。

4.3 PCR扩增和酶切结果

PCR扩增通过设计特异引物可将具有同源性的不同叶霉病抗病基因扩增出来。但这不能区分不同的抗病基因,无法达到目的。不同的抗病基因对各种生理小种的抗性有差异,尤其是对优势小种抗性差异较大,而要培育出含有高抗基因的品种,必须先鉴别出单个基因。传统的接种鉴定方法由于稳定性和可靠性比较低,不能区分出不同的基因。因此,对特异扩增片段进行酶切是十分必要的。限制性内切酶可以识别单个碱基的差异,利用酶切位点的多态性即可建立抗病基因的CAPS标记。CAPS标记作为PCR和酶切技术相结合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从单个的碱基差异进行分别,这为创建稳定可靠的共显性标记提供了一条捷径,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桂芝.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鉴定和抗源筛选[J].北方园艺2003(3): 757-763

[2] 张冬梅. 番茄叶霉病研究概述[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2006-06,10(2):71-73

[3] 李明远.番茄叶霉病的识别与防治[J].当代蔬菜,2004,5:38

[4] 叶青静等.番茄抗叶霉病基因及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4,2(3):3 13-320

[5] 吕晓梅等.番茄叶霉菌及其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

33(4):396-406

[6] 李树德.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229-233

[7] 杨崇林等.番茄抗病基因Cf-9声的3'UTR区含有内含子序列[J].植物学报,1998,

40(9):809-813

[8] 金冬雁等译《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2

[9] 秦跟基,李万隆,陈仙度.植物抗病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类似序列的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3):102-107

[10] Wiuiamson VM,HOJY,WuFF. APCR-based marker tightly linked to the nematode resistance gene[J]. Genet,1994,87:757-763

[11] 于拴仓等.番茄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CAPS标记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05,3(1):57-60

[12] 巩振辉,CecchimiE,Milner JJ.以PCR鉴定转基因植株的微量DNA提取方法[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1):45-47

[13] 孟凡娟等.番茄抗病虫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4,2(2):287-293

[14] 王晓丹.以PCR为目的的大豆叶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4,2(6):891-894

[15] 尹贤贵等.DNA分子标记及其在番茄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6):663-668

[16] 翟文学.抗阿特拉津基因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1996,

12(3):327-330

番茄灰霉病用什么药好

前几天有个农户跟我说,他这个番茄生病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就是叶片上还有部分茎秆上有这个褐色病斑,去农药店之后人说是晚疫病。 结果打完之后不见好,反而严重了,就拍了几张照片让我看一下到底是什么病,照片上霉层是灰色的,而晚疫病的霉层是白色的,并且受害的果实成软腐状,晚疫病则是硬的僵果,所以判断是灰霉病。 番茄再膨果期是灰霉病高发期,应注意施药防治,此间如遇连阴雨,可以间隔7-10天打一次药,可以有效的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在配药上应该选择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一起使用,效果好。 1.症状: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 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灰霉病专用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150斤叶面喷施。采用“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摘要: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已经获得延熟、抗病、抗虫、抗逆、抗除草剂和品质改良的转基因番茄,并主要介绍转基因技术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此外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番茄的优势及其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进展 番茄(Lycopersicon eseulentem.Mil)是茄科( Solanaceae) 番茄属 ( Lycopersicon) 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番茄需求量大,种植广泛,同时对其的遗传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番茄已经成为蔬菜基因工程研究的模式植物之一,且在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延熟番Flavr-SavrTM,其由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成功并获准进入市场。其后几年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逆和高品质的优良番茄品种。番茄的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此外,黄永芬等[1]利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番茄的基因转化,将整合了抗冻蛋白基因的Ti 质粒直接注入番茄子房或花粉管中进行转化获得了抗冻番茄。 1.转基因番茄研究进展 1.1 延熟转基因番茄 目前利用基因转化技术延熟番茄有两种方法,一是抑制细胞壁的降解,二是抑制乙烯的合成,在防止其腐烂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1 抑制番茄细胞壁降解的研究 细胞壁水解酶对果实的成熟有促进作用,通过抑制阻止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可抑制果实细胞壁的降解,延缓成熟与衰老。 主要包括两类酶,一类是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可将细胞壁中的多聚半乳糖苷降解为低聚半乳糖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PG的mRNA水平可提高100倍。叶志彪等[2]将PG基因的Hindfi 片段反向克隆在植物转化载体Bin19的花椰菜病毒( CaMV) 的35S启动子和3' 端非翻译区( nos) 终止子之间,经农杆菌与番茄无菌苗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获得转化植株,这种转反义PG基因的番茄果

番茄叶霉病病原菌初报

番茄叶霉病病原菌初报 早在1932年我国广东就有发生茄子绒菌斑病(叶霉病)的报道,此后在山西、河南等地相继有该病的发生由于茄子绒菌斑和番茄叶霉无论在病症和病原菌形态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国文献报道茄子叶霉病病菌为黄褐孢霉菌[Fulvia fulva]。在我国即有茄子叶霉病记载中,四川(1941年)、山西(1943年)、内蒙古(1944年)、河南(1950年)、台湾(1959年)相继见有报道,但是一般发病较轻。近年来通辽市开鲁县茄子保护地内发现茄子叶霉病,该病害是茄科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害,在茄子保护地内流行,蔓延,病情发展严重,且在较潮湿条件下发病较为严重。茄子发病后使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合成,降低茄子产量和品质。此研究就在发病植株上所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测定,。 黄褐孢霉菌【Fulvia fvlva(Cooke)Cif.】,属无性菌类褐孢霉属,异名:黄枝孢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有分枝,初无色,后呈褐色,有1~10个隔膜,大部分细胞上部偏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延伸。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分生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变为淡褐色,有的中间可长出1~2个隔膜,形成多胞。病菌发育温度范围9~34℃,最适温度20~25℃。湿度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在80%以下,不利孢子形成,也不利侵染及病斑的扩展; 尽管在国内外有对由褐孢霉侵染引起番茄叶霉病,茄子叶霉病的报道,但茄子叶霉病在茄子病害中属于一种重要病害, 对由褐孢霉侵染引起茄子叶霉病的报道缺乏,难以有效指导生产实践中病害的防止与控制。本试验对褐孢霉的适宜温度、pH条件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认识茄子叶霉病的病原也为科学的防治该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对茄子叶斑病病原菌叶点霉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都为25℃,在25℃时菌落发育最好,且产孢量也大。所不同的是,在温度高于35℃时,可能有少量的菌丝生长但无孢子萌发。此结果符合刘志恒,刘薇薇等在《茄子叶霉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抑菌效果研究》中所提到的病菌菌丝生长发育温度10~40℃,在20~35℃生长良好,最适温度30℃,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品种

(附录一) 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品种: 1.部分水稻品种(以湖北,广西居多), 2.彩色棉花(新疆居多), 3.小西红柿(全国都有),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居然叫它"圣女果"! 典型的转基因! 4.彩色辣椒(全国都有), 5.黑米花生(全国都有), 6.冬枣(产地山东、河南、河北居多),前几年温州人简直是抢购啊! 7.部分菜籽油(南方各省居多), 8.全部进口大豆(中粮集团居多) 9.全部进口玉米(中粮集团居多) 10.一种紫色地瓜,价格比普通地瓜贵(也叫红苕、番薯),(浙江、四川、山东、河南等省均有) 11、甜玉米(水果玉米)(全国很普遍) 12、全国市场上卖的所有木瓜,以及附属品,因为现在全中国已经找不到非转基因木瓜了。

(附录二) 判断转基因食品的几个标准: 1、季节。除了大棚蔬菜外,其它的反季节水果,比如冬枣,绝对是转基因。也就是说:应该在什么季节吃的东西就出现在那个季节,就没转基因,反之,10有8、9是转基因。 2、色彩。与传统的不一样的绝对是转基因,比如彩色棉花,这种棉花做成衣服,被褥,人长期接触绝对是不行的;再比如彩色辣椒、黑米花生、紫色番薯。 3、个头。按照传统,西红柿也有一定个头的,比如:像大拇指头那么一点大的小西红柿绝对是转基因。再比如大豆,也叫黄豆,就是做豆腐,豆浆那种豆子,形状应该像动物内脏:腰的样子,有点扁,可现在的大豆,全是圆圆的、大不少、就像豌豆一样的大豆,产量很高,这绝对是转基因。 4、味道。传统的玉米一般就是黄玉米,白玉米,略带甜味,而现在流行的甜玉米,其甜度非常高,无疑是转基因。 5、害虫。凡是害虫喜欢光顾的作物就是没转基因的,凡是害虫害怕,也就是没有害虫,或很少害虫的作物,绝对是转基因。 6、产量。转基因作物一般在开始几年,其产量要比传统作物高不少。 以上只是个人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0.01.013 · 综述· 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郑卿,郭书巧,葛才林,倪万潮 第 1 例转基因烟草表达链球菌变异株 SpaA(surface protein antigen A)蛋白疫苗的成功研制[1],开启了利用植物表达动物病原抗原蛋白的新纪元。1992 年,Mason 等[2]提出了“转基因植物疫苗”的概念,标志着植物口服疫苗成为新药研发新途径的全面展开。 口服转基因植物疫苗不仅能诱导机体产生全身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还能同时激活黏膜免疫。口服疫苗到达肠内黏膜诱导部位之前经过胃内的不利环境时必须受到保护,否则有可能被降解而失去免疫原性。而植物细胞壁作为天然的生物胶囊,可保护细胞内的疫苗免受消化道酸性环境和各种酶的降解,使表达的疫苗在小肠内缓慢释放,被小肠上皮的 M 细胞(membrane cell)识别并转运,APC (antigen presenting cell)细胞加工递呈,使机体产生黏膜和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发挥对机体的全面保护作用[3]。因此,利用植物作为抗原表达和递送的载体已经成为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食物的加工对目标蛋白有一定的破坏,并可能影响其免疫原性。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作为具备良好加工特性的蔬菜,具有全世界的普及性,其口感好,营养丰富,是植物口服疫苗的理想载体。因此,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来生产可食性疫苗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1 番茄口服疫苗的优点 番茄作为外源蛋白的表达系统,除具有植物所共有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⑴番茄是全球广泛栽培的一种植物,不易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因此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⑵番茄作为一种茄科植物的模式植物,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番茄的研究中,这为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⑶表达外源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在预防或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将果实制成粉末,进行有效以及长时间的储存,这样在植物疫苗和其他药用蛋白用于疾病的预防或治疗时,不需要经过繁杂的分离以及纯化步骤,不仅降低了成本和患者的负担,而且使患者能够从情感上易于接受。 2 番茄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利用转基因技术,番茄可被用于生产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或蛋白质。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药用蛋白、抗体、口服疫苗以及其他工业用品方面做了广泛的尝试,多种外源基因已经成功转入番茄,并表达出有效的蛋白质,小鼠实验[4-8]证明,这些转基因番茄表达的蛋白可以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研究较多的番茄口服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乙肝病毒疫苗、口蹄疫病毒疫苗、霍乱弧菌疫苗、狂犬病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 2.1 乙肝病毒转基因番茄口服疫苗 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发严重慢性肝炎的病原,目前乙肝病毒疫苗的获得是利用酵母细胞通过发酵途径产生的,属于生物技术产物下的亚单位疫苗。HBV 在肝 DNA 病毒家族中属于双链 DNA 病毒。HBV 基因组包括四个基因:pol、env、precore和X,分别编码病毒的 DNA 聚合酶、外壳蛋白、前核心区蛋白和 X 蛋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的主要成分蛋白即是由 env 基因编码的 S 蛋白。由于 HBsAg 颗粒可以使人体产生专一的抗体,能对病毒的感染起预防作用[9],因此科学家在进行疫苗研制时都将编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作为研究的重点。 Shchelkunov 等[4]将表达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表位 ENV、GAG 和编码HBsAg 的基因融合,以 CaMV35S 为启动子构建载体,获得转基因番茄。用表达融合蛋白的转基因番茄果实干粉每2 周饲喂一次小鼠,每 7 d 取一次全血检测,结果表明,小鼠对两种病毒均产生免疫反应,说明融合基因可以足量地表达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Lou 等[10]为了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能在转基因番茄中更好地表达,将烟草致病相关蛋白(tobacco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S)PR-S 信号肽融合到改良目的基因的 5’ 端,同时将表达氨基酸序列 SEKDEL 的基因融合到 3’ 端,利用果实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 2A11,使 HBsAg 大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番茄的果实中特异表达。目的蛋白的最高表达水平占转基因番茄果实可溶蛋白总数的 0.02%,并且在成熟果实中的表达量是其他组织的 65 ~ 171 倍。用免疫金标记方法检测到重组 HBsAg 大蛋白在内质网附近累积,并且证明所捕获的 HBsAg 大蛋白微粒仍旧可以保持与人血清中获得的 HBsAg 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基金项目:国家转基因专项(2008ZX08005-001) 作者单位:225009 扬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郑卿、葛才林);210014 南京,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郑卿、郭书巧、倪万潮) 通讯作者:倪万潮,Email:niwc@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葛才林,Email:gecailin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 收稿日期:2009-09-14

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番茄灰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症状: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病原:病原是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属于半知菌亚门。 发病规律: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葡萄孢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在寡照条件下,空气湿度90%以上时,4 ℃ ~ 31 ℃可发病,但发育适温为20 ℃ ~ 23 ℃,最高32℃,最低4℃,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严重;寡照、适温(20 ℃左右)、相对湿度大(90%以上)时有利于发病。寄主生长衰弱的,易诱发本病。 防治措施: 一、化学用药 1.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预防用药: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1)苗期:定植前选择无病苗移栽。 (2)初花期:第1穗果开花时,进行预防。 (3)果实膨大期:在浇催果水(尤其在浇第一、二穗果催果水)前一天。 2.治疗用药: (1)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 (2)发病中后期,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二、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 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三、生物防治 发病前用30ml霉止兑水15公斤,发病时用50ml霉止加15ml大蒜油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或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稀释,每7天用药1次。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影响番茄果实大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1-5337.2018.2.081 *收稿日期:2017-11-29 基金项目: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0446071). 通讯作者:包颖,女,1970-,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学;E -m a i l :b a o y i n g u s @126.c o m.影响番茄果实大小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洪岩, 岳淑婷, 张 琳, 赵文静, 包 颖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73165, 山东省曲阜市) 摘要: 果实作为被子植物的一种特殊器官,形态变化非常丰富,但其大小变异的分子机制却相对保守.目前,以番茄作为模式体系的研究已经识别出对果实大小具有调控作用的4个基因:f w 2.2二f w 3.2二F A S 和WU S ,这些基因分别隶属C N R 二C Y P 78A 二C L A 和W O X 基因家族,并且从细胞分裂次数和子房室数目改变等两个方面来调控果实大小.这些基因及其各自的基因家族在各类植物中广泛存在,起源古老,甚至可以追溯到陆生植物的祖先,并且每个家族成员在功能上均享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均可以对植物果实的大小产生影响.关键词:果实大小;基因;细胞分裂;子房室数目 中图分类号:Q 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337(2018)02-0081-05 果实作为被子植物的一种特殊器官,不但可以为胚珠和种子提供保护,还可以在繁殖期协助种子的传播,利于物种的繁殖.植物果实大小并不一致,重达数千克,轻至几克的植物果实已经屡见不鲜.如此多样的表型,其背后的遗传机制是否相同?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将聚焦模式植物番茄,对控制果型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1 控制果实大小的重要功能基因 以往研究证明,正常条件下,影响果实大小的主要内因在于细胞分裂次数和子房室数目改变等两个方面 [1,2] . 细胞,特别是果皮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多或子房室增加都会产生大果实,反之则会产生小果实.当然,细胞大小和倍性变化也会不同程度上引发果 实大小改变[3,4 ]. 目前,探究果实大小表型变化背后遗传因素的研究在番茄二甜瓜二南瓜二葡萄 [5-9 ]等众多 植物中广泛开展,其中以番茄研究最为深入.基于早 期的遗传图谱技术[10-12]以及后来的转录组[7-9,13,14]和基因组等比较[1,15] ,目前有4个数量性状位点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t r a i t l o c i ,Q T L s )被认为和 果实大小 这种表型密切相关,其分别是控制果实重量的f w 2.2和f w 3.2,以及控制子房数目F A S 和WU S , 下面就这4个基因的研究情况进行简单汇总. 1.1 f w 基因 控制果实的重量f w 是英文 F r u i tW e i g h t 的缩写,以其为前缀的基因包括一系列和果实重量相关的基因位点.最早在番茄的研究中,大约有30个Q T L s 被认为和果实大小的性状相关[16] ,但目前比较公认的主效 Q T L 为f w 2.2和f w 3.2[2,17] . 1.1.1 f w 2.2 f w 2.2基因是细胞数目调控子(C e l lN u m b e r R e g u l a t o r ,C N R )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是由A l p e r t 等人[18] 在番茄2号染色体的N o .2位置上识别的1个控制果实大小的Q T L , 也是第一个被识别和克隆的与数量性状相关的基因[19 ].早期的研究表明,该Q T L 对于野生和栽培番茄鲜果重量差异贡献率高 达30%[16,18,19].为验证其功能,C o n g 等[20] 通过基因表达情况的比较,发现f w 2.2在具有小果实的野生番茄中比具有大果实的栽培番茄具有更高和更持久的表达量,因此推测该基因在影响细胞数目变化过程中应该承担负调控子的作用.此后,利用酵母双杂交二体外结合以及基因枪轰击等技术,C o n g 等再次对f w 2.2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f w 2.2是植物特有的蛋白,它和分布在质体膜上的C K I I 激酶的β亚基互作, 参与控制细胞分裂周期的信号转导途径[21]. 另外一些学者也研究了该 第44卷 第2期2018年4月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Q u f u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44 N o .2 A p r .2018

中国转基因食品名单最新一览

中国转基因食品名单最新一览 我国转基因食品名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那么中国有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的?下面小编分享了转基因食品名单,一起来了解吧。 转基因食品名单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有: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转基因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转基因的。猪、牛、鸡饲料是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油是用6号轻汽油浸出的。 没有承诺不使用转基因成份,或没有回应查询的品牌: 食用油和调味品:太太乐、辣得劲、迎春楼、四季宝、金象牌、粤皇、味好美牌、美味鲜牌、贵夫人、家乐、老蔡、阿香婆、元宝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鹰唛、好乐门、红宝牌、福临门、红灯牌、狮头唛、大满贯、鸿禧牌、金龙鱼、花旗、刀唛饼干:乐之、趣多多、鬼脸嘟嘟、奥利奥、天伦、美嘉思、丹麦蓝罐曲奇。 即溶饮品及冲调食品:雀巢、美禄、雀巢巧伴伴、麦斯威尔、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国、百草堂、荔八江。 饮料及奶制饮品:康师傅、伊利、杨协成、非常可乐、京华、娃哈哈、新奇士婴儿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满、亨氏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乐B、明治、卡露芙、旺旺糖果

及果冻: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转基因蔬菜一般具备的特征如下1、没有传统蔬菜参差不齐的外形,普遍个头均匀,型大体长,色泽光艳,质地鲜嫩,如黄瓜、茄子、丝瓜、洋葱等; 2、非传统原始地道的味道,无论是烹调前或烹调后的气味还是滋味具备与传统蔬菜明显的区别,如甜椒等; 3、非当地时令菜蔬,各类蔬菜的一大特性就是均具备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有部分非当地时令菜蔬并非依靠外地长时间保鲜和运输而来,而是靠转置耐寒或耐高温基因所得。 被确认的转基因食物如下:1、生菜2、甜椒3、玉女番茄4、紫番薯5、非洲鲫鱼6、非洲鲇鱼(塘虱鱼)。 警惕几大知名转基因大豆油品牌! 1、金龙鱼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市场占有率约40%,资方为新加坡丰益国际华裔郭鹤年家族+美国ADM公司; 2、福临门牌,大豆油、色拉油、调和油等,市场占有率约30%,资方为国资中粮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美国ADM公司; 另外,我国目前各地方食用油品牌仍然多达数百个,大多数为降低成本,采用转基因大豆油,但是市场占有率不大,购买时可看清标注,如本品为转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样,购买时需请谨慎。 转基因食品名单除了以上的还有其他没有统计的,更多有关转基因食品方面的内容,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有机食品频道。

番茄晚疫病及叶霉病

番茄晚疫病及叶霉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病虫害»蔬菜病害»茄果类»番茄»番茄晚疫病及叶霉病 番茄晚疫病及叶霉病 发布时间:2016-03-3109:16浏览次数:34 冬季随着气温降低秋冬茬温室番茄发生晚疫病、叶霉病提醒菜农及时开展防治,那么小面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番茄晚疫病及叶霉病。 晚疫病 是番茄的毁灭性病害具有蔓延迅速的特点短时间内即可扩展至全棚导致提早拉秧。叶、茎、果均可受害以叶片和青果受害严重。幼苗发病一般先从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而后向茎扩展近叶柄处呈黑褐色腐烂随病情发展幼茎基部水渍状缢缩植株萎蔫倒潮湿时病部生白色霉层。成株期发病多从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水烫)逐渐变为褐色潮湿时叶背病、健交界处生白色霉层;茎上病斑为褐色或黑褐色水渍状稍凹陷潮湿时产生白霉;果实病斑最初为油渍状暗绿色逐渐变为暗褐至棕褐(黄)色病斑云纹状、硬化潮湿时产生白霉。低温高湿利于发生与蔓延,发病最适宜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95%以上。

叶霉病 发病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减产。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但田间很难见到。发病后叶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斑上长出初为灰白色逐渐变为棕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严重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霉层病叶干枯卷曲。发病适宜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 识别要点 (一)易与其它病害混淆 叶片发病:有时叶片晚疫病病斑从叶尖呈V字形或条件不适宜时病部干枯见不到霉层在单纯叶片发病时易与灰霉病混淆可从有无轮纹叶柄是否发病区分。晚疫病病斑一般无轮纹灰霉病病斑多见轮纹;晚疫病易上叶柄灰霉病在叶柄较少发生。 果实发病:易与条斑病毒病、绵疫病混淆但条斑病毒果整个果实呈明显凸凹不平的畸形绵疫病病果的病斑无云雾状斑纹较软化。除症状差异外可利用晚疫病发生的气候条件与条斑病毒病、绵疫病有明显差异区分。 与煤霉病(也叫尾孢霉叶霉病)症状相似差别不明显只是直观看煤霉病霉层更深些易让人感觉是同一种病应通过镜检明确病原进行准确识别。 (二)易与生理病害混淆

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西红柿灰霉病表现在症状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和茎。1.叶片。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斑呈灰白色,那灰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防治灰霉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搞好生态、农业、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注意肥料卫生,严防带菌肥料进入设施;施用的有机肥料,必须经过暑季覆盖塑料薄膜高温处理、充分腐熟,并用3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杀菌后,方可施用,大家知道怎么防治西红柿灰霉病? 一、物理防治 防治方法综合防治措施同番茄枯萎病。注意!摘除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1.种子臭氧灭菌处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种子40-60

分钟。 2.大剂量臭氧空棚灭菌:在幼苗移栽前,关闭放风口,用大剂量臭氧气体对空棚进行灭菌处理。 3.采用RTBF-300病害防治机,对密闭的温室空间空气进行自动化定时量化臭氧灭菌。 二、生物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清理出田间。 (1)品种关 品种间抗病性尚待对比验证调查,但已知大红硬果番茄比粉红

果番茄对灰霉病抗性强。如:瑞丽、玛格丽特、以色列189、台湾百利等。推广应用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基础。 (2)清园处理 重点是抓好3点:一是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菌源;二是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利用夏秋休闲高温季节,密闭大棚。霉、止70毫升加-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多年经验证明,温棚番茄灰霉病防治需要把好六道关,才能得到有效防治。 (4)阴雨天管理关 温度20 ℃左右,阴雨(雪)天光照不足,保护地湿度大,通风不及时,相对湿度在90% (5)阴天过后治疗关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普通遗传学论文 题目: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2013年12月5日作者: 学 号: 111411*** 学院(系):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生物工程 指导教师: 单琳娜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性特点及其研究产业化 摘要番茄是一种广受人们喜欢的蔬菜,而且分布广泛,在蔬菜种植和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和模式植物,在所有蔬菜作物中番茄的研究文献居于首位。由于番茄研究深入,而且易于转化,转基因番茄研究与应用达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番茄已经被研制成功,并逐步走向产业化阶段。本文就目前转基因番茄的研究以及产业化情况进行概述,为进一步进行转基因番茄研究工作提供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同时也为进行转基因番茄的管理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转基因番茄功能性产业化 1 转基因番茄的功能特点研究现状 1.1 抗盐转基因番茄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植物盐胁迫耐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不仅对于培育耐盐农作物品种和开发大面积的盐碱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已成为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等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1] 盐分是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发展盐土农业或海水农业(在陆地上种植耐盐作物,利用海水进行灌溉)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门领域。通过传统方法,如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嫁接等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但与人们的要求还相距甚远。[2] 近年,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耐盐性基因转入植物,使植物的耐盐性得到了明显改善。盐分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主要是缺水导致的渗透胁迫和盐离子过量导致的毒害,并由此对细胞产生一系列的次级胁迫,如过氧化物胁迫。[3]尽管不同植物的耐盐程度不同,它们具有共同的耐盐机制。番茄的耐盐性属于生理耐盐,是多种生理性状的综合表现。这也决定了番茄耐盐机制的复杂性。番茄的耐盐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转基因番茄的特别之处是能在含盐量较高的土壤中生长。他们从一种与卷心菜有亲缘关系的植物中提取出抗盐基因,然后将该基因注入番茄中。用这种办法培育出的转基因番茄能够在含盐量为正常情况50倍的土壤中存活。 1.2 抗干旱转基因番茄 全球的干旱地区普遍农业低产,随时有发生大饥荒的危险。因此,运用基因工程的知识培育抗旱、高产的农作物,可以帮助缓解世界农业面临的危机。

番茄灰霉病应该打什么药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 番茄灰霉病应该打什么药 1. 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 ”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品萃植物疫苗套餐增强作物抵抗力,提高作物品质 OPSORFA(欧品硕华)集团是从事肥料、化工、医药、生物基因工程、生物刺激剂、植物免疫等领域的集团公司。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品萃治菌疫苗稀释1500倍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 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 ③催果药。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品萃疫苗套餐兑水120~150斤;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⑤烟雾施药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3%噻菌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⑥粉尘施药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7~10天用一次,连施2~3次。

番茄叶霉病

中文名称:番茄叶霉病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Fulvia fulva (Cooke)Ciferri. 为害作物:番茄 为害症状: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紫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株呈现黄褐色于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 病原菌形态特征: 分类属性:褐枝孢霉 分布区域: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北方保护地番茄上为害严重。 发病特点:病菌随病残体或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冬季病菌在保护地番茄上可继续繁殖为害,直接传播到苗床或露地番茄上为害。病菌孢子萌发后一般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生长蔓延,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分侵入,并可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上。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斑扩展,并形成分生孢子。一般地势低洼,通风不良,种植过密的地块,多雨高湿,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病害易发生严重。 流行动态: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北方保护地番茄上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佳粉15、佳粉16、佳粉17高抗叶霉病,

双抗2号对北京及其他多数地区叶霉病小种免疫。 (2)选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消毒。方法可用52%3温汤浸种30分钟,晾干备用。 (3)与瓜豆类蔬菜实行3年轮作。 (4)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种植密度,雨季及晌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5)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喷药前先摘除病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药剂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BO-10)150倍液、30%特富灵(氟苗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甲基硫菌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400倍液、1:1:250倍波尔多液,每隔7-10 天喷1次,共喷3-5次。 常用药剂: 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武夷菌素水剂(BO-10) 特富灵(氟苗唑)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400倍液、1:1:250倍波尔多液

表达嵌合体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分析

表达嵌合体蛋白PAcP/CTB的转基因番茄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分析 目的研究转基因番茄植株及非转基因番茄植株栽培后的各项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每周记录转基因番茄及其对照植物生长的一般状况、株高、茎粗和最大叶宽等农艺性状。结果转基因番茄植株与非转基因番茄植株生长情况良好,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最大叶宽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番茄植株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对照植株相比,本课题组培养的转基因番茄植株在农艺性状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标签:转基因;生物学性状;番茄 生物技术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在医药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近年来随着各种转基因技术的创立和改进,基因的转移以及转基因植物的再生,已不再是植物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限制因素,而基因转入宿主后的有效表达及其遗传稳定性等问题,则成为转基因植物实用化中的关键问题[2]。 本课题组前期培育了携带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Ac粘附相关肽段基因pacP 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基因ctxB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动物免疫实验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3],进行了外源基因漂移检测、外源目的基因拷贝数检测[4,5],并初步证实本课题组培育的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是安全无毒的[6,7]。本试验对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农艺性状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实现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种植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含目的基因pacP-ctxB 片段的转基因番茄种子(本课题组前期培育),非转基因番茄种子(山西豪丰种苗有限公司)。 1.2种植地点田间种植转基因番茄和对照番茄二个品系,地点为贵州省遵义市河溪村红田组。转基因番茄与非转基因对照组番茄各种植40株,均以8行-5列种植,沿南北方向排列,植株间距均为0.7m。实验地主要风向从北向南。 1.3实验方法2010年5月10日育苗,30d后定植。定植前及定植后每周观察番茄的株高、茎粗、最大叶宽情况以及植株生长的一般状况,调查持续到番茄的果实成熟期。各指标观测3次后取平均值。株高和最大叶宽用卷尺测定,番茄植株茎粗用游标卡尺测定。 1.4数据分析试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x±s表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icro-Tom番茄转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第24卷第2期2018年4月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Vol.24No.2 Apr.2018 DOI:10.12066/j.issn.1007-2861.1773 Micro-Tom番茄转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邱实1,张文举1,许馥慧2,邓志瑞1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2.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2) 摘要:转基因植株的再生频率较低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瓶颈之一.以番茄的Micro-Tom突变体为材料,探索了外植体植物激素配比、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筛选剂对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比下胚轴更适合作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外植体;当玉米素(zeatin,ZT)质量浓度为0.5mg/L,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质量浓度为1.0mg/L时最有利于不定芽诱导;外植体预培养的适宜时间为3d,农杆菌和外植体共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d;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耐受上限为40mg/L,替门汀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50mg/L.实验所建立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为Micro-Tom番茄的遗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Micro-Tom番茄;玉米素;替门汀;遗传转化;农杆菌 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861(2018)02-0322-09 System optimization for tomato Micro-Tom transgenic regeneration QIU Shi1,ZHANG Wenju1,XU Fuhui2,DENG Zhirui1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4,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Low redi?erentiation frequency of transgenic plant is a major barrier in plant gene engineering.Tomato species Micro-Tom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E?ects of plant hormone combination,preculture time,and co-culture time of kanamycin and timentin on callusogenesis and adventitious bud growth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otyledon is more suitable than hypocotyledon as explants for callusogenesis and adventitous bu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bination of0.5mg/L zeatin(ZT)with1.0mg/L indole acetic acid(IAA)brings about the highest adventitous bud induction.Suitable preculture time for explants is3d,and that for co-culture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s2d. The upper tolerance limit of explant to kanamycin for selection is40mg/L and suitable timentin concentration for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hibition is150mg/L.The estab-lished system may provide a good base for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Micro-Tom tomato. Key words:Micro-Tom tomato;zeatin(ZT);timentin;genetic transformation;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重要的模式植物,其基因组大小为950Mbp,共编码35000个基因,遗传学背景较为清楚.Micro-Tom是一种番茄突变体,具有生命周期短、株型收稿日期:2016-04-25 通信作者:邓志瑞(196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E-mail:dengzhirui@https://www.wendangku.net/doc/e65891488.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