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有设计意图

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 有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设计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体现这一全新的阅读理念,本教学设计立足于“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并且体现本校的绿色课堂理念,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轻音乐。 2、检查导学案。

学生准备:1、有关西藏、拉萨的相关资料。2、完成导学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拉萨的天空

2、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天空”字蓝色粉笔写,突出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天空,而且拉萨的天很蓝;“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学生要读轻声。)拉萨在哪呢?相机指名课前搜集的介绍西藏、拉萨的资料。

3、我们跟随作者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拉萨,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欣赏图片。放《青藏高原》音乐,生齐读课题。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看看课后的生字表。(这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教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认识的字词。)

2、检查预习,认读生字新词。

(1)把自己在读文章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认识的,或者感觉比较难读准的生字读几遍,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2)读生字新词。(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朗读)

湛蓝映衬纯净雄伟透亮对照明洁壮丽

(3)你们能为这些生字再找些新朋友吗?

(学生说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成语、诗句等均可,说后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一些构词能力强的生字进行联想拓展,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建构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面】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读课文,触摸语言,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达到“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的朗读效果,从而把读正确、读流利落到实处】

4.练习写字。

(1)仔细观察。让学生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漂亮。

(2)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一些比较难写的字进行范写,如“忍”、“帘”等字。

(3)练习临写。让学生选择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描一描,临一临,在描、临的过程中体会它们的写法。(此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以营造写字的氛围,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临写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动眼、动嘴、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提高练字的效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

1、开火车朗读课文。5名学生各读一自然段,看谁读的最好。

2、文章中那句话概况了拉萨天空独特的美,请用“~~~~~~”线画出来。

3、(多媒体出示,学习第一自然段。)

“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师: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教师板书:湛蓝透亮)

师:什么是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你见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多媒体展示蓝宝石的图片)

师:蓝宝石和拉萨的天空一样蓝,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重读)

师: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多媒体展示第一句)

师:哪位同学再来读一遍第一自然段。(读出感情,指导学生把“总是”重读)师:比喻句中都有一个比喻词,你学过哪些比喻词?(宛如、好像、犹如、若、好似、像......)

师:你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吗?(培养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

4、请全班同学饱含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5、背诵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精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白抓住文章的主题句去阅读,整体感知,配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拉萨的天空的湛蓝、透亮。】

四、课下练习,巩固提升

1.小组之间开展写字或听写词语比赛。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3.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六、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拉萨的天空》原文

2、搜集并摘抄一些有关描写天空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读题。

(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学伊始,引导学生与课题进行对话,让学生透过“眼睛”窥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紧扣“蓝得让人神往”,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拉萨天空的美。

(一)提出疑问,自学解疑

1、要说天空,中华大地那是随处可见;说起拉萨,美景名胜更是数不胜数。作者王宗仁为什么会对拉萨的天空情有独钟?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告诉我那里的天空有什么特别之处?

(蓝、很蓝、湛蓝透亮……)

3.(蓝粉笔板书:蓝)拉萨的天空最特别的就是它的“蓝”了。

(板书:让人神往)这里的神往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这句话中,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向往的确是发自内心的?

4.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蓝,竟能如此“紧紧”、“久久”的吸引着人!

(1)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的1、2、4小节,看看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神往的“蓝”(指板书),拿起笔把它们划下来,多读几遍。(2)生自读课文,划句子。

(意图: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朗读的时空,激发学生参与读书的欲望。同桌互读、指名赛读等读书方式的运用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悟文本语言;能有助于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位教师难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缺憾)

(二)优化组织,自主探究

老师看出来,大家读的都很用心。谁来说一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拉萨的蓝天的确很让人神往?

指名交流。(把话说完整)

“我读了这一句话,感受到拉萨的天空的确蓝得让人神

往。……”

(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触摸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会对文本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初读课文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读书收获,并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在真诚的对话中,感受到自主阅读的价值,分享到获取知识的甜蜜,品尝到心灵成长的快乐)

(三)成果初探,交流展示

预案:精讲点拨,突破重点

▲生:“那里的天空总是……蓝宝石一样。”(媒体出示第一段)

1、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板书(湛蓝、透亮)

2、理解“湛蓝”?(交流)

你们看,(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是指什么?(颜色深、浓、纯)

预设1:学生说出“深”湛不仅指,更主要的是

预设2:说不出老师可以告诉你,湛形容颜色深、纯、浓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精讲点拨,进入情境

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很美)

你们看——(媒体出示拉萨的天空图片)美吗?

作者的比喻多么形象、贴切啊!你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湛蓝透亮的天空吗?

天空好像,多么!(生说话)

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是湛蓝、透亮的,明天还是——,后天,它依然是——,总是这样的迷人。

5、以读促悟

是啊,多美的天空!谁能美美的读出来?

你可知道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更加湛蓝透亮了,谁再来试一试?

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6、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得这么深,这么亮呢?

(1)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有名的日光城呢?看了这段资料大家就明白了。(出示补充资料。)

过渡:这段话写得多美啊!关于这“蓝”,有没有写得更妙的话呢?

(意图: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引领学生再一次地回归到文章的整体,体悟文本的蕴蓄和情愫)

(四)互动探究,完善认知(第二自然段)

▲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媒体出示:)

1、“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蓝天就像清水

是啊!这天蓝得如同清澈的、碧蓝的湖水,我们忍不住都想用它洗脸

这感觉真是妙、舒服、美极了!谁能读出来?

2、理解“掬”(教师预设的问题,课堂生成的问题)

掬是什么意思啊?(捧)做动作

我们捧得是示范动作(往上捧)

大家一起来,闭上眼睛,蓝天就在眼前,掬一捧蓝天来洗洗你的脸吧!(生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3、你看,蓝天伸手就可以“掬”到,拉萨的天空真的离我们很近

这又一次说明拉萨的地理位置很高,天空仿佛掬手可得,这样的天空怎能不让人神往!谁能用你的书声表达出来?

4、课文还有哪里写出了拉萨地理位置之高?(媒体出示)

(1)指名读

(2)声音真的能碰到?手真的能摸到?〔不是〕,

(3)联系旧知,理解新知

(媒体出示古诗《夜宿山寺》),真的能摸到星辰吗?这里和文中一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媒体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

1、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在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

2、利用朗读,理解“纯洁”“明洁”

(多媒体投影在白云、草地映衬下的蓝天)(自由读课文)

在白云的映衬下,湛蓝的天空(),在草地的对照下,湛蓝的天空()。

3、上有蓝天,白云,下有湖畔、草地,此时你就站在这碧蓝的草地上,面对着蓝天,你想说什么?

(预设)生1:啊!蓝天,你真美!

生2:拉萨,我爱你!拉萨的天空你蓝的让人神往!

生3:拉萨,你为何如此的美丽,我真想亲眼目睹你那湛蓝的天空。

4、(出示第二自然段)练读,指名读,配乐朗读,看图练背!

这样的天空(出示)的确——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

三、走进布达拉宫

过渡:说到拉萨就不得不提那标志性的建筑——布达拉宫。

1、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在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

(1)(媒体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能不能把“蓝晶晶的”换成“蓝色”?

(3)从这几个词(“不管…还是…,…总是…”)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我们这儿的天空和拉萨的天空)

我们这儿的天空常常是,偶尔也是,而拉萨的天空只有春天是湛蓝的吗?(不是)

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那么湛蓝、透亮,你什么时候去拉萨都能欣赏到它那蓝的像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天空。是呀,这片天空春天是湛蓝、透亮的,夏天天是——,秋天它还是,冬天它依然

是,蓝的冬去春来,长长久久,蓝的让人神往。

2、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在王宗仁先生的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媒体出示: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4小节(配乐朗读),也来尽情而贪婪地享受人间

的碧蓝所带来的无限宽阔!(先听一小段音乐,再轻声起)我们配上音乐,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好吗?

四、迁移运用,升华认知

(一)升华认知

1、拉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2、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 [课件出示]

3、你们看,这窗帘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窗帘)

4、我们知道西藏是佛教的圣地,拉开这湛蓝的窗帘,我们将会看到——

(媒体出示一组拉萨的风情图,解说)

他会看到——欢畅的拉萨河

他会看到——节日的拉萨城

他会看到——金色的原野

他还会看到——这片土地上天与山、与水、与云的深深眷恋。

看来,拉萨不仅是那湛蓝透亮的蓝天让人神往,那儿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6、写诗

此时此刻,,你还想说什么?(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说)(指名回答)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湛蓝、透亮。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

……

2、这是我们集体的杰作,题目就叫《拉萨的天空,我爱你》,一起朗诵吧!(意图:诵读是达成对话的一种途径,也是对文本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进行诵读,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的语言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达美,陶冶心灵,培育审美情趣)

(二)迁移运用,自选一题

1、小导游:回家把《拉萨的天空》介绍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也欣赏欣赏这湛蓝、透亮的天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美感。

2、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当某一天,你也看到美丽的天空时,回想一下拉萨的天空,做一做比较,并美美的写下来。

板书:

湛蓝透亮

蓝晶晶纯净明洁

7、拉萨的天空

《拉萨的天空》导学案

班级姓名

1、自主学习之初步感知

(1)读题

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______。读文时,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个疑惑来读。

(2)自测

拉萨的天空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

2、生字词

纠正写错的字:把写得不规范的字再写一写:

我喜欢的字词

我不认识的字词

3、批注

在课本相应位置进行批注。

4、质疑

我的疑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搜集西藏、拉萨的相关资料。

6、自我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