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

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巨人集团在投资过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了其在投资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的要求,较为系统,全面,完整和准确地进行分析,针对投资决策中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系统、准确地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学所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以财务决策为主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巨人集团巨人大厦投资投资决策筹资和融资多元化扩张市场

目录

论文正文 (1)

1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

2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4)

3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7)

参考文献 (9)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6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人们不仅仅是惊讶,还有更多的是可惜。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对其失败的原因甚为关注,并且展开了许许多多的激烈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巨人大厦)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引起负债结构中出现了恶性债务,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不善,最终陷入了财务危机;有些人认为是由于史玉柱个人的独断专行引来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有些人则认为是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总之,大家各抒己见,自己都有自己所持的原因,本文我个人主要从投资决策问题切入,然后深入浅出的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法。

通过仔细的阅读老师所给的案例后,我发现巨人集团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巨人大厦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二是在生物工程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下面我具体分项分析一下以上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一、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多番改动施工计划,致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越来越长

本来大多数计划是为了自用才准备建设巨人大厦,原计划18层的自用楼后来出来的方案是38层,当时并没有想到要进军房地产业,因此设计的楼层面积也不是很大。直到1992年9月27日,当时的国务院某位领导视察巨人集团,看到这个楼的位置特别好,就建议由自用楼专为开发房地产上。于是把设计又改为54层,后来改到64层,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设计单位说54层改到64层对基础影响不大;二是由于巨人集团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又由当时广州市的最高建筑是63层,巨人集团想让巨人大厦把它比下去。经过这三次改动后,1994年2月2日巨人集团终于准备破土动工,刚好当时国务院领导又来视察,在此之前有几个巨人的负责人认为64层有点犯忌讳,所以直接又将计划提到了70层,通过了建设单位的可行性研究,所以最后就决定改到70

层,5月,适逢史玉柱荣获首届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当年史玉柱又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

可想而知4次的工程计划改动,导致工程预算连连攀升至12亿,工期也拉到了6年。巨人集团分析虽然大厦工程预算是12个亿,但是实际实际操作中上用不到那么多,他们认为巨人大厦的写字楼,不用装修,有租楼者和买楼者按自己的风格进行装修,这样一来工程预算就由12亿减到了7亿。当时巨人集团的出资计划是这样的:自有资金1/3、卖楼筹资1/3、银行贷款1/3,而且当时生物工程正是景气的时候,这点资金并不不难。

2.筹资情况表面上很顺利,实际上很糟糕

巨人大厦一动工,筹资就必须跟上。因为你为没钱,谁也不会给你白干。巨人先是筹集前两部分资金,可惜的是想得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那回事了,自有资金只筹到了6000万元,但是卖楼筹到了1.2个亿,也就是说这样就筹到了1.8亿,银行方面一分钱都没有去贷款,因为巨人集团认为卖楼的形势还不错,所以暂时一分钱都没有贷。这样说来巨人大厦的启动资金就是1.8亿,筹资还只是刚刚开始,1.8亿离7亿还有好远,不过不用急,建筑工程就是这样一次性筹够的情况很少,但是巨人集团还是过于乐观了,最明显的事:就是表现在对于银行贷款上,他们认为现在不用贷,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贷,这不是把银行的人当成傻子吗?等你需要的时候你去贷款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你必须比原来付出得更多才能贷来钱。1993年下半年,巨人集团想贷款了,可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开始了。1994年下半年,国家的宏观观调控进一步加深,这对香港产生了影响,这时卖楼也不行了,于是集团就把楼市全部停止,这时巨人大厦的筹资就只能是用自有资金了,可是钱从哪里来呢?理所当然的,就是从现在形势很好的生物工程方面抽调资金,这很明显是短期流动资金长期用,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3.优惠政策的“诱惑”

优惠政策是什么?说白了,我个人认为那就是诱惑,诱惑你去花更多的钱,其实对自己是不利的。巨人大厦从最初的18层自用到70层的珠海市标志性建筑。这当地政府必然是支持的,因此政府是必须给予其优惠的。首先是地皮上的优惠,从原来的1600元/平方米降到了350/平方米,这的确是省了不少的钱,而且1500万元的地价款等到售楼后再补交。其次是因为巨人大厦最初的自用改为了房地产开发,所以巨人集团在报批和成立房地产公司时有关部门的一律绿灯。这两个不小诱惑令巨人集团忘记了自我,为后来的财务危机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4.“天灾人祸雪上加霜”,资金枯竭

资金枯竭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多番的工程计划改动,表面上顺利,实际很糟糕的筹资情况,优惠政策的诱惑等等,这些都是致使巨人集团财务上枯竭的原因。雪上加霜的是巨人大厦正好建在了3条断裂带上,这又给这项工程增加了3000万元的资金预算,必须将大厦桩基础打入65米深。期间珠海市又发生了两次水灾,工期又耽误了10个月,4次的工程楼层计划改动让巨人大厦地基上的支出都达到了1亿,可想而知,还需要多少资金才能把楼盖起来。

由于银行贷款和卖楼筹资出了问题,巨人集团只有从景气的生物工程抽调资金,过度的抽调资金终于也把生物工程抽干了,资金枯竭了,1996年下半年,史玉柱意识到了银行贷款的迫切性,可惜的是为时已晚。从微观操作上来看,巨人除了在银行进行结算之外,与银行没有信贷关系,很少与银行打交道。这时候自己落难了,你突然去向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并且数额巨大,难度甚大。再者向来不善于公关的史玉柱,只有硬着头皮去向陌生人讨贷款,效果可想而知,一边资金枯竭,另一边贷款没门路,两边一起作用巨人陷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务危机。

总的来说,这次巨人集团进入房地产业是十分盲目的,巨人大厦也是史玉柱有生以来第一个重大的投资失误。

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存在的投资决策问题:

1.资金预算考虑不周。兴建巨人大厦因为多番的改动工程计划,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拖得越来越长。

2.投资决策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筹资情况表面上很顺利,实质上是很糟糕的。投资决策也是很盲目的,没有结合巨人集团当前的具体情况。

3.企业自身机制不合理和企业领导人自身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企业领导人独断独行,这两者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针对以上投资决策问题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

1.进行项目投资前要进行认真而仔细的市场调研,从动态的角度把握看待市场。2.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及时足额的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正常资金供应。

4.认真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适当的学会规避和转嫁风险。

5.建立良好的企业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6.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发展项目,也就是企业多元化要量力而行。

7.企业决策者要提高自身素质,虚心听取他人正确的建议,不要独断专行,主观盲目。

8.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时刻调整决策方案,一切从实际出发。

9.应注意利用多渠道投资方式和筹资方式。

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1992年,史玉柱便萌生了进军生物工程的想法,当时他只是朦朦胧胧意识到那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1993年下半年,由于王安电脑公司的破产,史玉柱就更加迫切的感受到巨人集团必须进行产业支柱的更新。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史玉柱便决定跨入生物工程领域。

1.“脑黄金”初战告捷

因为史玉柱有一个美国同学手头上有“脑黄金”的技术,而且该产品在美国市场上销路很好,所以史玉柱就高薪聘来了他的同学,帮助他设计研发“脑黄金”项目。1993年,巨人集团便注册成立了康元公司,集团给康元公司300万作为启动资金,康元开发了10多个产品,完完全全可以形成一个保健品系列。1994年8月份,“脑黄金”投入市场,一鸣惊人,收益很好。

史玉柱这个人,很喜欢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在巨人集团小有规模的时候,史玉柱确定开发、生产、营销之间的比例原则为2:1:7,史玉柱将生产环节全部以租凭和委托的方式与十几家厂商合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了生产这个薄利润环节上的消耗,因为巨人当时的声誉很好,生产厂家只需交定金就可以了,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后付款都可以,所以生产上资金上都没有遇上什么问题,巨人集团只花了1000万元就完成了开发系列产品,生物工程就这样全面启动了,就这样“脑黄金”首战告捷了。

2.“三大战役”效益不抵亏损

“脑黄金”初战大捷完全出乎意料,这让史玉柱对生物工程充满了信心。他决定来个大手笔,1995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史玉柱便发动了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同年5月18日,巨人集团产品广告同时出现于全国各大报纸,均为整版篇幅,30个产品上市后的15天,订货量就突破3亿元。这一年,集团在生物工程上投入广告费1个亿,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向市场推出12种产品。巨人集团在保健品市场迅速膨胀,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鼎盛。

由于保健品的营销不同于电脑产品,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1995年9月,巨人集团成立新的营销体系,在全国设立了八个营销中心,号称“八大军区”,下辖各地180个营销公司,正式营销人员2000余人,其他营销人员5000余人。公司还一下子把上千名学员集中到总部学营销,颇为壮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史玉柱在做生物工程时,每当开发一个新产品时将其注册为一个有限责任

公司,经销网也按不同区域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但原来的一些子公司,由于没有及时改造,给集团带来了不少损失。比如,巨人集团常州分公司,背着总部做电脑生意赔了100万元,而史玉柱是法人代表,最后集团把债务背过来。全国营销网络铺开之后,史玉柱每个月召开一次全国分公司经理会议。听取各方面汇报,另外,每年巡视两遍下属的180多个子公司,一趟差不多个把月。这时,史玉柱渐渐感到自己难以管理下属这么多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尝试放权。史玉柱将康元公司的领导班子搭好后,就撒手让他们干,也许是受史玉柱头脑发热的影响。康元公司领导当时也跟着发热,在根本没有摸清市场的情况下,一直子生产了上亿元的新产品,而且成本控制相当不好,这就为后来的失败种下了恶因,结果产品大量积压,使公司喘不过气来,加之,财务管理混乱,债权债务搞不清,日常管理又松懈,浪费严重,逐渐债台高筑。康元公司屡屡更换经理,两年间更换了四五任经理,可效益一直上不去,债务累计达1个亿,扣除债权剩5000万元左右的债务。后来分析康元的债务,发现它有很多债务是不属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虚的,事后搞清楚了,当事人是先和外面的企业签订了个合同,拿了一笔回扣就走了。而时过境迁,也没法追查了。1996年9月21日,巨人集团举行财务会议,监审委总裁李敏在会上指出总公司对子公司不同程度的失控,子公司私自坐支货款,财产丢失严重,财务账不能及时反映公司经营情况,特别是低价抛售货物。应收账款已结账。但仍挂在账上有所反映。有些人胆子更大,严重侵占公司财产。监事会主席周良正在会上尖锐地指出。如何维护集团财产的安全,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事情。

巨人集团的弊端在三大战役中暴露出来:首先是集团整体协调能力缺乏,由于产品供应不能满足销售,错过销售黄金季节,公司损失较大。深层次的矛盾凸现:原有干部队伍因动力不足,而情性尽显,新的骨干队伍难以补充,管理失控。这样一来,急剧的外延式扩张不仅没有激发原有系统的活力,又因无法形成新的机制而使管理上破绽百出。后来,营销总公司总裁杨军大胆指出:“迅速扩张的子公司只有少数情况良好,大多数子公司没有带来效益,反成危害。目前营销必须收缩战线,不能再盲目上项目,盲目冒进,巨人集团当务之急要进行战略上的抉择”。1995年7月11日,巨人集团进行二次创业整顿,包括三个方面:思想整顿、干部整顿和管理整顿。⑴干部整顿。这是核心,从7月14日至22日,通过竞争上岗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大换血。⑵管理整顿。8月,集团向各大销售区派驻财务和监察审计总监,财务总监和监审总监直接对公司总部负责。同时,监审与财务总监又各自独立,双轨并行互相监控。⑶思想整顿。8月26日,集团成立干部学院,将180名干部集中到南京海军学院,进行为期一周军训,以增加团队意识和纪律性。整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因为战线

长了,管理难度自然就上来了。

3.生物工程染上贫血症,生物工程倒了

1995年9月,巨人集团的发展趋势急转直下步入了低潮。10月2日,史玉柱准备再次发动一场“秋季战役”,但是由于资金的问题,规模和声势没有那么大了。集团对分公司经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秋季战役使巨人集团的营销有所回升,但再也没有昔日的高潮迭起。年底,巨人集团营销出现严峻形势,财务状况吃紧,史玉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各省总公司的一批总经理撤职。1996年初,集团召开营销会议,营销战略从全面转向重点战役,发动“巨不肥会战”。成立“会战总指挥部”,史玉柱任总指挥,下辖三大“野战军”。3月份,会战打响,此次会战没有以大规模的广告覆盖为先导,而是举行“巨不肥大赠送”,宣传口号为“请人民作证”。4月份,集团销售大幅度回升,1995年底的严峻形势得以缓解。但集团内部有人把会战当成最后一顿晚餐,侵吞巨人集团利益的现象集中爆发。1995年底,集团专门成立了法律事务部,隶属财务审计系统。这是一个特别的职能部门,拥有特殊的职责和权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监控业务员乱签合同并防止内部人员犯罪。1996年7月,监事会主席周良正在一份报告中认为,巨人集团出现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的人屡见不鲜。7月8日,史玉柱组织全国总公司经理和总部中层以上的干部,参观了广东省高明市重刑犯监狱,史玉柱这样做也是想告诫一下大家。1996年下半年,巨人大厦急需资金。生物工程和电脑两个产业已不足以支撑巨人大厦,但史玉柱还是抽调生物工程资金,去支撑大厦的建设资金,活钱变死钱。而当时,生物工程已染上贫血症,维护其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投入不到位,保健品销量急剧下滑。生物工程一度停产,资金断流。8月份,史玉柱发动秋季功势,但未能奏效。有限的资金在两条线作战,顾此失彼。从11月份开始,史玉柱控制住从巨人产业流向巨人大厦的每一分钱,来了个快打斩乱麻,这就是一个决策者应有的魄力,一刀斩下了巨人大厦与巨人产业瞬间泾渭分明,但是只是为时已晚,危机已经来临了。

涉足生物工程领域存在的投资决策问题:

1.没有做好市场调研,导致盲目的产品挤压,致使资金被浪费。

2.没有一个完善的计划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一味的盲目投入。

3.没有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4.过度抽调生物工程资金,致使资金枯竭。

针对以上投资决策问题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

1.在生产产品之前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弄清市场上该厂品的供需关系,不能盲目生产,导致产品的积压,资金浪费。

2.做好市场规划,开发研制新产品,弥补产品被别人复制而带来的销售下降损失。

3.做好项目资金的预算工作,适当的考虑又能带来的风险问题,并事先想好应对措施。

4.培养良好的领导团队,为企业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减少投资失误。

5.做好细分市场工作,然后作出战略正确的决策,做到每个细分市场都达到或高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6.做好项目的资金规划,保证资金用到实处。

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扩张战略的选择;广告适量就好,企业决策者应该倾听下属建议,选择性的制定比较完善的决策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下面我们看一下分析矩阵:

分析现有的业务组合相对市场占有率

高低

市场

增长

高明星类问号类(巨人集团的

生物工程)

低现金牛类廋狗类(巨人集团的

房地产业)

我个人认为本来是问号类的需要资金保持的、可能成为明星类的巨人集团

生物工程,最后硬是让廋狗类的应该出售或放弃的、潜在利润很低的巨人集团房地产业拖垮了。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外部环境: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战略。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决策没有溶化在环境中,而是孤立于现实的。

综上所述,要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好、做强并非易事,需要考虑很合多多的问题,要做好一个企业家就更难了,这对个人的总体素质要求相当高,我认为做好这两者都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企业财务管理学》王化成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吕一林、杨立宇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成败巨人》何学林、吕勇华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沉浮史玉柱》作者:朱瑛石,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5.《大败局》作者吴晓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豆丁网:“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投资失败引起的思考”论文;7.百度百科有关巨人集团的资料;

8.课程设计中案例分析资料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文献资料。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

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按原合同,大厦施工三年盖到20层,1996年底兑现,但由于施工不顺利而没有完工。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000万元,其中在国内签订的楼花买卖协议规定,三年大楼一期工程(盖20层)完工后履约,如未能如期完工,应退还定金并给予经济补偿。而当1996年底大楼一期工程未能完成时,建大厦时卖给国内的4000万楼花就成了导致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案例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1402孙宇琦 一、背景 案例陈述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89年,史玉柱承包了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并利用买者信息不对称大打市场广告,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也为创业巨人集团奠定了基础。随后91年,他创业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借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大肆利用广告推销,利用买者缺乏选择性、判断性和比较性的环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到93年,巨人就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巨人”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史就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93年是中国电脑行业遭受“外敌入侵”的一年,随着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94年史玉柱进行第二创业,跳出电脑行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四大方面: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个方向。95年,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战役,大规模的闪电战术创造出了奇迹,30多个产品上市后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了32亿元,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96年,开始建造巨人大厦,同时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普遍下滑,导致资金短缺,天灾原因,没有能按合同完成大厦20层,4000万楼花成为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债主上门。同时巨人员工停薪两个月,一批骨干离开公司,整个公司人心惶惶。接着舆论哗然,巨人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二、史玉柱创业的成功之处 1,抓住了市场需求,敏锐的嗅到了国内市场上缺乏一种中文操作系统,从而推出了汉卡。 2,营销成功,将身上所有资金投入广告,气魄宏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善于整合资源,巨人集团创立之初,家小底薄。史玉柱便邀请全国的电脑经销商座谈,让利推销产品。使其产品迅速销往全国,公司规模 急剧扩大,迎来了巨人集团的第一次腾飞。 4,巨人集团的预期正确。史玉柱看中的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项市场需求都眼光独到,正蓬勃发展。事实也证明,在不同的时期, 这些预期都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5,企业家精神。史玉柱性格果敢,敢于尝试、创新。毅然辞去公务员的职位,转而下海经商。这些,都是其成功必不可少的。 6,不断推出新产品,利用广告、媒体曝光,保持新鲜度,利用消费者选择的盲从性,接受到大量订单,从而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 利润。 三、巨人集团衰败的原因 1,史玉柱过于看重负债率,轻视了资金链对企业来说生死攸关的作用。 2,受政府影响过大,不断加高巨人大厦的楼层,脱离了公司实际。 3,规模过大,史玉柱野心勃勃,想要多点开花,导致公司一直张力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工商管理MBA作业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一、巨人集团创业初期发展较好的原因是什么? 巨人集团在初期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管理能力方面在计算机行业里都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竞争压力很小,软件电脑产业处于新兴产业,外来企业无法进入导致了环境的宽松,给了巨人集团很大的机遇,也同时降低了创业的难度。巨人集团最核心的资源就是依靠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技术让他们有了第一笔创业基金,奠定了创业的基础;其次,是具备战略眼光的领导班子,他们抓住了市场需求,并在成长期将供应链迅速扩大,抓住客户,使企业资金快迅增长。,也是巨人前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巨人集团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内部原因 1.多元化经营使其失去了原有核心竞争力 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1993、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使其在计算机行业丧失了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2.不相关联的多元化经营没形成规模效应 技术上,生物保健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巨人集团无法在短期内掌握核心高端技术,在技术方面不能一脉相承,全新的行业造成技术开发成本加大。 管理上,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

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管理机制,全新的行业使其管理效率下降。 3.盲目的多元化经营使其步入财务困境 巨人集团为追求资产的盈补性,以超过其资金实力十几倍的规模投资于一个自己生疏而资金周转周期长的房地产行业,实物资产的整体性和时间约束性,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源被冻结,从而使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困难,并因此而形成了十分严峻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矛盾。最后因实物资产的互斥性,生物工程因正常运作的基本费用和广告费用不足而深受影响。与此同时,巨人集团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却未向银行申请任何贷款,不仅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可能机会,而且也使企业因放弃举债而承担高额的资本成本。最后使企业在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相互矛盾中陷入难于自拔的财务困境。 (二)外部原因 对所进入新的行业缺乏全新的理解。 1.从建巨人大厦到进入房地产,仅仅是因为巨人觉察到了房地产的火热,有利可图,而不考虑行业本身特点所引起的风险。房地产行业有着独特的生命周期,往往热得快,冷得也快,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很大。同时,资金保障是房地产行业的关键所在,巨人在资金的管理和支持上过于自大,与银行缺乏沟通,没有把资金的保证落在实处。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答案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刘泽辜和平王斌斌李政施崴 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 M系列产品的开发。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销售业绩突破百万大关。而后,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继而推出M-6401汉卡,实现纯利1000万元。1993年,巨人集团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最终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2) 有效的促销手段。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使其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1992年7月,巨人公司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至珠海,同年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使得内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 (3) 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从案例中可知,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得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6401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综上所说,巨人集团是在以M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1994年8月巨人集团提出“二次创业”的构想。其第二次创业属于抓住快速增值消费战略,规模和范围都是非常宏大的。正如案例所说,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元兴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元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巨人集团原有的核心资源都具有很大的行业差距,不相匹配,投资风险加大。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它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企业自己向着熟悉的领域逐步纵向发展的,相反多元化是企业向着横向发展,推出不同于企业原有的产品甚至是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巨人在实行多元化战略初期即获得惊人的利润,但也给巨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下面以SWOT理论对巨人集团初期的多元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优势(S)在于:当时的巨人集团从1989年到1993年,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实力与财力于一体的大集团。正如案例中所说的,1993以后集团仅在一年时间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销售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其次,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劣势(T)在于:在巨人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内部管理秩序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变得混乱。正如案例中所指出的那样,“史玉柱已经预感到了大集团的管理隐患。由于资金的规模急剧膨胀,管理上随之进入“青春期”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特别是1994年初巨人集团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另一件是参与6405软件开发的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技术司卖给另一家公司,给巨人造成很大损失。这些因素都是巨人在实施多元化扩张中的自身劣势所在。 再次,从外部机会来看(O):伴随国内电脑业务步入低谷,对巨人集团来说此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柱,当时全国正值房地产热,对于巨人集团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正如案例所说的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 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巨人集团在投资过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分析了其在投资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通过广泛的查阅文献资料,按照案例分析的方法的要求,较为系统,全面,完整和准确地 进行分析,针对投资决策中的问题得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解决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综合案例分析练习,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系统、准确地运用企业财务管理学所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以财务决策为主的管理决策能力。 关键词:巨人集团巨人大厦投资投资决策筹资和融资多元化扩张市场目录 论文正文 (1) 1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 2涉足生物工程领域 (4) 3下面是对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综合性分析 (7) 参考文献 (9)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20世纪90年代初,“巨人集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商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理所当然,巨人的创始人——史玉柱也成为了商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风云人物。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巨人集团”在成立不到6年就陷入了财务危机,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全国,对此人们不仅仅是惊讶,还有更多的是可惜。正因为是这样,很多人对其失败的原因甚为关注,并且展开了许许多多的激烈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是因为投资房地产(巨人大厦)和涉足生物工程领域的失误引起负债结构中出现了恶性债务,从而导致了资金周转不善,最终陷入了财务危机;有些人认为是由于史玉柱个人的独断专行引来的决策失误导致财务危机;有些人则认为是因公司内部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总之,大家各抒己见,自己都有自己所持的原因,本文我个人主要从投资决策问题切入,然后深入浅出的谈一谈具体的解决方法。通过仔细的阅读老师所给的案例后,我发现巨人集团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巨人大厦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二是在生物工程上的投资决策问题。下面我具体分项分析一下以上两个方面的投资过程和投资决策问题及具体解决方法: 一、投资房地产业(兴建巨人大厦) 1.多番改动施工计划,致使工程预算越来越高,工期也越来越长 本来大多数计划是为了自用才准备建设巨人大厦,原计划 18 层的自用楼后来出来的方案是38 层,当时并没有想到要进军房地产业,因此设计的楼层面积也不是很大。直到1992 年9 月27 日,当时的国务院某位领导视察巨人集团,看到这个楼的位置特别好,就建议由自用楼专为开发房地产上。于是把设计又改为 54 层,后来改到 64 层,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设计单位说 54 层改到 64 层对基础影响不大;二是由于巨人集团想为珠海市争光,盖一座标志性大厦。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

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之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缘故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缘故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依旧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如何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进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峻失误导致的,能够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儿?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进展的企业,动身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进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差不多要求:资金充足同时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能够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专门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确实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进展往往要通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筑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那个决策做出之前治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

企业战略管理期中考试案例分析答案:

企业战略管理期中考试案例分析答案: 1.多元化经营:核心竞争能力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像生产洗衣粉的活力28进入水饮料行业,生产生血剂口服液的红桃K集团进入生物农药行业以及当前许多家用电器企业纷纷进入轿车行业即是这一现象的形象注解。 多元化生产经营的理论基础 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因而,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或非系统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系统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之一在于,只有非完全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分投资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部分原有业务(甚至可能是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陌生业务。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它可能表现为先进的技术,或一种服务理念,其实质就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尽管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表现为核心能力所衍生出来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市场之争,但其实质归结为核心能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且很是幸运的是,银行没有完全陷入进去,否则是相当危险和后果严重的。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 1995年,一个名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被提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和30多家独立分公司,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对这个市场的开拓中,由于不了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竞争压力很小,软件电脑产业处于新兴产业,外来企业无法进入导致了环境的宽松,这个了史玉柱很大的机遇,也同时降低了他创业的难度,这说明首先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史玉柱首先在大学就经历了电脑及数学的专业培训,在此领域他很熟悉也擅长此道。这说明自身的实力也造就了他,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很好的战略眼光,在销售方面具备很强很远的眼光,排版系统及广告的铺天盖地,是他成功发现市场的目光成就了他,更重要的是他敢拼敢冲敢闯的不服输的劲造就了他,也是他前期创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答:(1)巨人集团最核心的资源就是领先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的技术使他们有了第一笔创业资金,奠定了创业的基石;其次,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班子,他们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并在成长期将供应链迅速扩大,抓住客户,使企业资金快速增长。 (2)第二次创业巨人集团将其形象地成为“三大战役”,走向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采取了多元化战略。 (3) 采取多元化战略与其资源不相匹配:a、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必须 与其核心竞争能力紧密联系,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确保公司的 长期稳定发展。b、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

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有机协 调,从而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C、公司集团化必须 与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保持同步发展,集团公司能否稳定健康发 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整合集团。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是集团 公司整合的重要而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他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多元化的利弊:近年来,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普遍,是一般,多元化是特殊,巨人在实行多元化战略时即获得利润,也给巨人集团带来了很多危害,以SWOT理论对巨人集团初期的多元化进行分析。 内部优势(S):人员优势:1、集团有员工290人、38家全资子公司。 2、集团有杰出的管理者(楼滨龙)、史玉 柱以及具有良好营销能力的团队。 资源优势:1、有形财力:仅1993年巨人实现销售 3.6亿元,利税4600万元。2、无形资产: 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职能优势:1、营销能力 :史玉柱杰出的市场营销 策划能力。2、研发能力:在短短的时间 里,不断的开发出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内部劣势(W):管理缺陷:1、独裁式的管理模式。2、集团过于庞 大,不便管理。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报告 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由盛到衰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集团的衰落是因为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却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战略,使其本身置于巨大的危机之中。 巨人集团的没落,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过山车式的发展过程,有其成功的原因,也有其失败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巨人集团成功的原因 (1)M系列产品的开发,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销售业绩突破百万大关。而后,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继而推出M-6401汉卡,实现纯利3500万元。1993年,巨人集团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先后推出巨人财务软件等。最终使巨人集团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2)有效的促销手段,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使其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92年,巨人公司由**迁至**,内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93年,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使巨人集团响彻全国。 (3)外部环境,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 在1989年8月,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仅有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他觉得M-6401此时已能推向市场,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钱的情况下,史玉柱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广告打出后13天即8月15日,史玉柱收到三笔汇款,巨人集团也从此起步。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就是M系列产品,1991年4月,**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八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年8月,几人集团开发出M-6401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其中包括巨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中文笔记本电脑。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童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巨人集团是在以M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三、多元化初期巨人集团的SWOT分析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普遍,是一般,多元化是特殊,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pdf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 班级:会计12-2班 组长: 成员:_ _ 工商管理学院 2013年12月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这学期学校组织财务管理综合实训,主要目的在于强化我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 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这次的实验课程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在解决案例中 面临的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的同时,培养和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财务管 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进一步走向社 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实训的具体内容进行总结: 1案例分析实验内容简介 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需要,体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意图。案例分析也主要是围绕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来展 开的。这次的实验课程是以自由选择案例分析的形式,这令我们的自由选择性更大了, 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案例,这是对同学们的激励,更能发挥我们每个人的长处了。在自 由选择案例分析的课程中,根据要求我的小组选择如下几个案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 做出分析报告: 案例一:迪士尼公司融资行为的实例分析; 案例二:彬彬集团资本扩张与资本结构问题分析; 案例三:美多印刷公司对于激光印刷机新旧设备的项目投资问题分析; 案例四: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失误分析; 案例五:B上市公司为扩大经营面临的收益分配问题分析;

2案例分析具体内容 案例一 企业融资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在和变化的下,融资决策和管理需要按照自身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 略,从和为股权资本长期角度来考虑。其基本准则为:融品的现金流出要求及法定责任必须与预期现金 流入的风险相匹配;平衡当前融资与后续持续融资需求,维护合理的水平,保持财务灵活性和持续融资 能力;在满足上述两大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不同,现金流出期限结构要求及法律责任就不同, 对经营的、、后续投资融资约束和也不同。例如,对来说,与股权资本相比,具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 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要求固定而明确,法律责任,因此,它缺乏;其次,债务资本收益固定, 不能分享企业投资于较高风险的投资机会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再次,债务在税前列支,在账面盈利的条 件下,可以减少。尽管和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准则对所有都是一致的,但在实际中,由于企业产品市场 的竞争结构不同,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有别,企业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也存在差 异。 就融资角度而言,企业集团如何规避融资风险?通过迪斯尼公司的融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 些启发。首先,上市公司的经营必须本着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在此原则下,公司的一切投资决 策,必须与公司的战略发展密切相关,必须满足公司发展的战略需要。迪斯尼公司的两次战略性并购行 为,都是与迪斯尼公司多媒体集团的战略定位相关的,都是能够满足公司在有线电视领域发展的迫切需 要的。其次,公司的融资行为,是为投资需求服务的,从维护股东权益的角度,必须在时间上、金额上 同投资需求相匹配。迪斯尼公司由于经营业绩良好,因此日常性投资项目可以从经营现金流中获取,不 需要用净的融资现金流来补充投资,这就使公司掌握了融资的主动性,既能够主动借债、享受债务优惠,又可以控制债务比率、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在面临较大的并购需求时,能够主动改善债务结构,使公 司可以进行低成本的、有效率的融资,来满足投资行为的需要。 形成迪斯尼公司上述长期融资行为特点的原因?首先,迪斯尼公司有优良的业绩作支撑,经营现金 流和自由现金流充足。因此公司有能力减少债务融资,控制债务比率,降低经营风险。而且,并购行为 又进一步推动业绩上升。其次,迪斯尼公司采取的激进的扩张战略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风险偏大的经营 策略,为了避免高风险,需要有比较稳健的财务状况与之相配合。最后,由于迪斯尼公司的收益良好, 从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角度,降低债务比率可以使更多的收益留存在股东手中。值得注意的是,迪斯尼公 司也没有走向完全依赖股权融资的极端,它谨慎的保持着一个稳定的债务比率,既有效的留存了股东权 益、减少债务人对公司自由现金投资的约束,又可以享受到债务的税盾效应,尤其在大规模并购中,使 投资风险在债务人和股东之间得到了分散,保护了股东的权益。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史玉柱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史玉柱,自负的冒险家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巨人集团的陨落是有着深刻的多重原因的。比如国家政策的变化,企业内部的结构,财务管理的失控,以及企业策略和文化的偏差。在此,我只对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一个主观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 人们在说起巨人集团的时候就一定会说到史玉柱,在说到史玉柱的时候就一定会感叹曾经的巨人神话。在史玉柱叱咤风云的时候,人们探讨的是他的成功秘术。在史玉柱马失前蹄的时候,人们谈论的是他的受挫真由。在史玉柱东山再起的时候,人们赞叹的是他的不屈精神。 性格决定命运。史玉柱的个人因素在巨人集团的崛起和陨落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研究史玉柱个人,分析史玉柱在巨人集团的财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他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来探究和剖析巨人集团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观原因。

一、成功的冒险家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从小就敢想敢做,外号“史大胆”。他聪明而执着,对于诸如《十万个为什么》的书籍很着迷,曾经照着书上所说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方法,自己配置土炸药,并且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检验了“自造炸药”的威力,完全不顾及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在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和同学打赌,史玉柱竟然把一瓶湖南产的辣椒酱全都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当他赢得胜利的时候。已经被辣得连庆祝的话都说不出来。这就是史玉柱,一个胆大而执着的人,一旦确定自己的目标就一定会勇往直前。 这样大胆的他,自然是很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1984年,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安徽省的统计局。由于工作突出,他被保送到深圳大学读研究生。当他学成回到单位后,却立即向领导递交了自己的辞职报告。在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和惊叹下,他带着4000元的创业资本,来到深圳开始寻找他的梦想。 当时的深圳刚刚被国家定为“经济特区”,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发展高峰。特区热火朝天的情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本就不安分的史玉柱。1989年7月,史玉柱倾其所有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服务部”,这里,就是史玉柱“万里长征”的起点。1991年,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他靠着150个昏天黑日和20箱方便面闭门造车一举研制M-6401汉卡而成功,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分析报告

设计总说明或摘要 当前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专业化经营战略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由于多元化经营可向企业提供多方面的经济利益,所以不少企业挡不住多元化经营的诱惑。因此,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许多企业走上了加速陷人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危机之路。巨人集团的兴衰就是这许许多多例子中的一个。其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以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失为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些分析。总结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我们从巨人集团多元化战略成败中可得到如下启示: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外部环境的状况进行有效的运作, 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架构,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决策机制,这样才可以避开多元化的“陷阱”,达到预期目的;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多元化经营应以寻求战略关联产业为主攻目标;应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选择好多元化经营的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战略,巨人集团,主营业务,企业,财务控制,核心竞争力

目录 1 引言 (1) 2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1) 3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2) 3.1 增强战略竞争优势的动机 (2) 3.2 管理者动机 (2) 3.3 现金流量互补和经营风险分散的动机 (2) 3.4 协同效应 (3) 3.5 内外部影响因素 (3) 4 企业集团多元化利用企业集团内部优势经营的优势 (3) 5 从综合边际附加值和边际管理成本曲线看多元化经营 (3) 6 多元化经营的陷阱 (4) 6.1 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4) 6.2 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矛盾 (4) 6.3 多元化经营与财务失控的矛盾 (5) 6.4 资金短缺与协调困难的矛盾 (5) 6.5 时机选择与盲目扩张的矛盾 (6) 6.6 多元化经营与资源配置的矛盾 (6) 6.7 管理不善与经营失控的矛盾 (7) 7 巨人集团多元化经营战略管理的启示 (7) 7.1 多元化经营不适合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 (7) 7.2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主营业务的充分发展 (7) 7.3 形成协同效应 (8) 7.4 重视内外部环境 (8) 7.5 加强财务控制能力和优化财务结构 (8) 7.6 把握好多元化经营的时机和途径 (8) 7.7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进行投资决策 (9)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资料) (10)

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且很是幸运的是,银行没有完全陷入进去,否则是相当危险和后果严重的。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 1995年,一个名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被提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和30多家独立分公司,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对这个市场的开拓中,由于不了解该领域的消费者特性,尤其不熟悉这一新领域的资金运作和营销策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