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

10.1 知识框架图

10.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一、新闻自由的含义

(1)新闻自由是指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包括:不受批准,自由出版报刊,即不必向政府申请营业执照或交付保证金,在政治上、经济上不受限制,人人都拥有出

版权;不受任何形式的事先审查,可以发布任何新闻和发表任何意见;不受限制地自由接近新闻源。

(2)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一思想在西方各国被视为新闻自由的圭臬。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1.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历程

(1)第一时期(16~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

①在欧洲各封建王朝扼杀出版社的禁令中,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是英国都铎王朝于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它成为欧洲各国王朝上百年出版禁令的范本。

②在星法院法令颁布以后的近百年历史里,传播新闻仍以不定期出版的新闻书为主,宣传宗教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则以政论小册子为主,秘密印刷,暗中流传。

(2)第二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序幕,代表资产阶级的国会派与保皇派都有自己的宣传报刊。

②法国大革命时期(1789—1794年)的报刊以政论为主,大力鼓吹推翻僧侣和贵族统治的革命,其中《杜歇老爹报》《铁嘴报》等名噪一时。

(3)第三时期(17~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①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不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

a.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控制权力,实现议会君主制,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宣布“国王不得干涉人民的言论自由”。

b.美国。1791年12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一条明载:“国会不得制定有关

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

c.法国。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第11条规定:“思想与意见的自由交换,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因此,每一个公民享有言论、著作和出版自由。”

d.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宪法规定:“每个德国人在一般法律内,都有权通过言论、印刷品、图画及其他方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②各国政府先后采取的扼制出版自由的方法

a.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

b.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

c.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

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自由

(1)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产阶级内部、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2)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却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手段和条件。出版自由实际上只是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善的一面。

(3)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把新闻自由还给人民,社会主义理应实行比资本主义更宽广的新闻自由。

三、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1.新闻自由权

新闻自由是一种权利,新闻自由权属于人民所有。

1982年《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西方各国的宪法或《人权宣言》都明确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拥有新闻自由权。

2.新闻媒介和公民的新闻自由权的关系

(1)各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新闻自由权是不可转让的。人民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委托任何机构来行使新闻自由权。但争取新闻自由最努力的总是新闻媒介,真正实践新闻自由权的也是新闻媒介。

(2)新闻媒介是向公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意见的专业机构,并以此作为新闻媒介的生存条件,一旦新闻媒介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那么它们就无法存在。

为了满足公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介就必须拥有一定的新闻自由即出版权、采访权、发表权。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媒介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3)事实上,有不少新闻媒介阻碍了大众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

①在当今的西方各国,新闻媒介形成一种垄断局面,旁人难以插足。

②尽管西方各国宪法都明确规定每个公民有出版自由,但由于创办费用的问题,出版自由对于绝大多数人只是纸面上的权利。

③在现代社会,公众深深依赖着新闻媒介。而新闻媒介却常常掩盖、歪曲事实真相,误导受众,侵犯受众知晓权,侵犯公众名誉和隐私权等。

因此,为了保护公众的各种权利和国家利益,必须对新闻媒介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四、新闻法规

1.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途径

(1)司法控制。国家以法律来监控新闻媒介。

(2)行政控制。行政部门以各种规定、税收来控制新闻媒介。

(3)资本控制。即大公司垄断媒介市场,使新来者难以进入。

(4)媒体的自律。

2.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形式

(1)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此种方式。

(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

(3)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3.两条基本法理

为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在西方国家基于以下两条基本法理:

(1)“明显和即刻危险”(the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的原则

该检验标准由美国霍尔姆斯大法官在1919年的斯查克(Schenck)案中提出。他认为:“在通常时期的许多场合,被告具有宪法权利,去谈论在其传单中所谈论的全部内容。但每一项行为的特征,取决于它在被做出时的情形。即使对自由言论最严格的保护,也不会保护一个人在剧院谎报火灾而造成一场恐怖。”

(2)定义平衡的标准(definitional balance)

该标准在1942年的美国查布林斯卡(Chaplinsky)案中首次得到阐述。这个标准是许多具体标准的概括。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一致认为:“舆论自由的权利并非在所有时候、所有情况下都是绝对的。有些经妥善界定和严格限定的言论从来不会因对它们的阻止和惩罚而被认为会提出宪法问题。

4.大多数国家共同的新闻法规条目

(1)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尽管表达上有所不同,但这是各国新闻法规不可或缺的条文。包括:不得煽动以武力及其他手段推翻合法政府、破坏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不得泄露国家机密;不得煽动宗教、民族对立等。

(2)关于新闻诽谤

新闻诽谤是各国涉及面最广、案情最为复杂,也是令新闻界、司法界最挠头的案件。“不准利用新闻媒介诽谤他人”是任何国家新闻法规必备的条文。

诽谤对象一般有三种:①个人(无论普通公民还是政府官员);②某个特定团体(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③企事业单位所生产的产品(包括服务)。

确认诽谤罪的条件(西方国家):①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

②歪曲、夸大、捏造事实;③必须含有恶意;④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新闻报道中,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主要手段,在确认诽谤罪时,新闻真实是否定诽谤罪的最有力的辩护措施。

(3)关于隐私权

英国著名的法学家威廉·L·布鲁塞在《现代民主国家的新闻法规》一书中将侵犯隐私权的情况分为四类:

①闯入原告的私人禁地。

②公开私人物件,使原告的正常社会生活被破坏。

③在公众面前将原告置于错误位置。

④未经本人同意,利用原告的姓名、肖像等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刊登商业广告、拍摄广告片等。

在确认犯隐私罪时,真实不起作用,惟一能起作用的是“新闻价值”。法院在判决时,常以传播内容是否有新闻价值作为决定性依据。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四版-考研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 三、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盛行于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1、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与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2、其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 3、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独立自主)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监督政府)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4)对事实的信念。 五、社会责任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只不过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某些修正、修补。 第二、产生背景:进入20世纪,媒介垄断日渐加重,“观念的自由市场”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赢利动机驱使传播日渐浅薄、刺激化和煽情化,引起众多的问题,公众权利被践踏,多元意见难以表达。 第三、"报刊自由委员会"构建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全面、理智;新闻报道要做出合理真实的解释。“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一是指新闻必须真实、全面;二是指新闻报道必须理智;三是指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意见自由市场)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要求报刊应担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缓和社会矛盾)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现代社会,公众越来越依赖报刊所提供的情况,作出好或坏的判断。要求报刊对社会各集团、各种族、各阶层、各区域作出合乎实际的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确保美国社会的稳定。 4)(教育宣传)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这是社会责任论对大众传播媒介提出的全新要求,即大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完整性)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完整性的要求,凡是对涉及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新闻都有及时报道,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不能漏报、瞒报。 第四、社会责任论者还向政府发出了呼吁。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核心是反对政府对报刊活动的任何干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报刊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报刊的不负责任又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社会责任论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问世,10后风行西方各国。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七、党报理论 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5、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通过大众媒体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四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网络除外)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新闻学概论考试部分题库及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2分*10) 判断题(2分*10) 名词解释(4分*4) 简答题(7分*4) 论述题(16分*1) 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P187): 就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状态和手段。 2、新闻价值(P49): 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3、隐私权(P199): 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4、出版自由(P171): 是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5、言论自由(P171): 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语言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交流信息的权利。 6、新闻的倾向性(P43): 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表现的一种特性。7、新闻舆论监督(P152): 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8、新闻事业管理(P205): 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P164)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现结合;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及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纪执法部门的配合。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P58) 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定位等。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P181) 性质: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活动实现的言论、出版自由。 特点:第一,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第二,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强调

2018年《新闻学概论》考研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李良荣版本)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西方新闻学的研究最早产生于(). A美国B英国C德国D意大利 2、当今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是() A国有性质,统一调配 B私有性质,企业管理 C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D事业性质,宏观调控 3、()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成立了新闻学院 A1908B1909C1918D1919 4、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成立 A南方报业集团 B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C人民日报报业集团 D《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5、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 A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B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C社会生活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作用。 D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6、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A《新闻学》,徐宝璜著B《中国报学史》,戈公振著 C《新闻学》,王韬著D《实际应用新闻学》,邵飘萍著 7、中国第一篇新闻学专文是() A《论新闻学》B《新闻纸略论》

C《论报刊》D《报刊史学论》 8、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在() A1840年代B1930年代 C1940年代D1950年代 9、世界第一个现代新闻学院在()成立 A密苏里大学B伯明翰大学C哥伦比亚大学D斯坦福大学10、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研究团体是() A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B清华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C上海圣约翰大学研究会D复旦大学研究会 二、填空题 1、新闻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2、中国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是_____________著的_____________。 3、中国第一个新闻教育机构是_____________成立的_____________。 4、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周报在_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国出现。 5、徐宝璜的_____________、邵飘萍的_____________和戈公振的_____________可以视为中国新闻学的三部奠基著作。 6、新闻界的四大公害是:虚假新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良广告。 三、判断正误 1、1940年代的新闻改革是由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发起()。 2、1978年以来的新闻改革,我国新闻界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 3、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或理论新闻学()。 4、新闻学是以我国新闻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5、新闻学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名词解释 《新闻学》事业行政企业管理有偿新闻

《新闻学概论》试卷答案

安徽大学20 06 —20 07 学年第一学期 《新闻理论》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公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的共同特 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指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 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又可以称为知情权、知晓权,是指公众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的信息的权 利。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借助新闻媒介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二、观点辨析(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新闻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1)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是互动的, 互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的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的制约。 (3)受众并非完全被动,长期的反馈行为影响了传者的新闻选择。受众已成为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3、(1)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我们所说的新闻客观性的内涵包括:事实与意见分离;超然中立的态度;平衡原则。 (2)报道者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纯粹的客观”不可能实现。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2)两者的区别:出发点不同;归宿点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要求不同。 (3)两者的联系: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两者会出现一定的复合现象。 2、(1)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2)受众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新闻媒介产品,新闻媒介产品通过市场流通到达受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属性。 (3)有偿新闻就是指某些企业单位或经营者个人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想方设法在一些媒体上上镜头、占版面等,以新闻报道的形式给自己做广告,而给予记者或编辑以物质利益需求的违法行为。 3、(1)娱乐新闻是那些以文艺和娱乐界事实为素材的新闻。它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外,还具有娱乐性、消遣性,属于软新闻的范畴。 (2)娱乐新闻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起到社会解压的作用。 (3)但是娱乐新闻的泛滥也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新闻价值 .报纸地二次售卖 .接近权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新闻地客观性就是报道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三、简答题(每小题分,共分) .新闻与宣传地联系与区别. .新闻媒介产品地商品属性是否等同于有偿新闻? .简述你对当前娱乐新闻地看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分,分) .何谓传媒市场细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传媒市场细分地现状. .试评价年来中国地新闻改革. 五、分析题(分) 根据所学地新闻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中国传媒由“信息为王”向“故事为王”方向发展地利弊得失.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地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地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地基本一致地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地一种,是社会心理地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b5E2R。 .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地足以构成新闻地种种特殊素质地总和.这些特殊素质地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地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p1Ean。 .报纸地二次售卖 答:报纸地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地是信息,这一次销售地是信息地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地是读者地注意力,这一次销售地落脚点是广告量.DXDiT。 .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地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地义务和责任.这个新地权利概念出现于世纪年代地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地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RTCrp。 二、观点辨析题(以下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每小题分,共分)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地与人类生活有关地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地信息. ()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 “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地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5PCzV。 ()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地新近发生地,为受众所关注地事实地信息. .新闻选择地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地媒介市场. 答:()传者中心论、受者中心论都是不全面,不科学地.传者与受者地关系是互动地, 互为存在地前提和条件. ()传者具有传播渠道优势,是“把关人”,但传者地新闻选择也要受到一些标准地制约.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章节题库 (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 一、概念题 1.新闻生产(川大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新闻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建构新闻事件,进而建构拟态环境。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新闻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定位等。这六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求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2.新闻生产的场域(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3.新闻选择(暨大2019年研;中传2016年研;南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5年研;重庆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2年研;山西大学2011年研;华中农大2009年研) 答:新闻选择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

的事实的过程。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二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即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篇幅容量而进行的选择和取舍;②需要性选择,即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即在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 4.新闻的接近性(黑龙江大学2006年研) 答: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是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5.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共同兴趣”有时也被称为共同需要、共同关心或者共同关注,其意思一样。 二、简答题 1.谈谈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北大2019年研)

全国2013年4月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63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提出“人民报刊思想”是在( A ) 12-279 A.主编《莱茵报》时期B.创办《新莱茵报》时期 C.指导《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D.改造《前进报》时期 2.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戈公振所著( C ) 1-6 A.《中国新闻史》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D.《中国报业史》 3.《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 ) 1-3 A.施拉姆B.施拉姆等四人 C.里普曼D.约斯特 4.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2-33 A.信息是信息,新闻是新闻,二者毫不相干 B.信息就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二者毫无差别 C.信息是新闻的一种体裁 D.新闻是信息大家庭中的特殊成员 5.新闻传播行为的三个要素是( C ) 4-68 A.新闻—新闻报导者—新闻接受者B.事实—新闻媒体—新闻接受者 C.事实—新闻报道者—新闻接受者D.新闻—新闻报道者—新闻媒体 6.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C ) 3-60 A.发生时间B.报道时间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新闻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本能说.社会需求说 .意志说 .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主观意向 .客观标准 .心理需求 .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 .普利策 .博加特 .本杰明 .庞德 4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 .徐宝璜 .邵飘萍 .戈公振 .蔡元培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甘惜分 .王中 .邓拓 .范长江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手抄新闻出现 .口语新闻出现 .印刷新闻纸问世 .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语言学 .文学 .政治学 .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发生时间.报道时间 .发生与报道的时差.延续时间 .新闻立法是指() .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 .天赋人权说 .本能说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 .自然信息 .人工信息 .天然信息 .实在信息 13.新闻的价值指的是( ) .新闻事实的价值 .新闻作品通过传播满足社会及其需求的程度 .新闻满足传播者的需求程度 .新闻自身的价值 4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拿笔杆子”看作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宣传政策的主要方法 .传播知识的主要方法 .普及文化的主要方法 15.明确地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是()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16.新闻事业的传播方式是( )。 .点—点传播 .面—点传播 .点—面传播 .面—面传播 17.导致群众对典型宣传产生不真实感的主要原因是() .有意拔高典型 .报道数量过大 .报道篇幅长 .报道时间集中 18.从新闻本质和特性到新闻价值及其规律的研究,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新闻和怎样获取名副其实的新闻 .新闻的起源和来源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新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新闻学概论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新闻学什么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学指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历史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狭义的新闻学指理论新闻学,也叫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事业及工作规律的科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②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精髓;③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④坚持贴近实际、生活、群众;⑤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⑦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⑨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曾强生机和活力;⑩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 (3)学习新闻理论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①打好扎实的理论根底,要求我们全面学习马列主义、毛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②理论联系实际,重在把握规律 第一章 (1)新闻的本源是什么如何认识事实和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事实。 关系: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的反映。 (2)新闻的定义是什么请分析比较几条有关新闻的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变动)事实的报道。 几条定义:①新近发生的新鲜事情、现象和奇闻轶事;②“报纸”;③新闻事业;④新闻报道 (3)新闻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真实准确是新闻最基本的特征 新闻的基本特征包括: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原因: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新闻无论就此内容或形式都离不开事实。新闻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新闻一旦失实,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 (1)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①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事实是第一性的,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报道②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2)新闻报道中,对事实真实的要求是什么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3)如何正确理解、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新闻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对客观事实作如实描述,使之与事实、实际相符,并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实的真实性。 ①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误;②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事实;③对事实的报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 概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试题 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 课程代码:0063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新闻理论回答新闻学中的() A.根本问题B.一般问题 C.业务问题D.所有问题 2.新闻观指的是() A.对新闻的正确看法B.对新闻的总的看法 C.对新闻的一般看法D.对新闻的具体看法 3.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并用文字等符号表述出来就形成了() A.自然信息B.物理信息 C.人工信息D.电子信息 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A.逻辑推理B.艺术再现 C.虚幻冥想D.忠实记录 5.新闻信息的传播特性是()

A.及时又公开B.及时又迅速 C.公开又公正D.公正又及时 6.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史态、现态和趋态,新闻主要反映()A.史态B.现态 C.趋态D.全态(三态之和) 7.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A.教育进步B.信息交往 C.战争宣传D.产品交换 8.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A.新闻的社会价值B.生产新闻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C.新闻的宣传价值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9.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的信息含量如果等于零,其新闻价值() A.很小B.很大 C.等于零D.不确定 10.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搜寻、比较外,另一个是()A.权衡B.策划 C.确认D.反馈 11.在新闻传播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A.媒体B.把关人 C.新闻报道者D.经营管理者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新闻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在试题后面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0分) 1、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是新闻业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 2、近代中文报纸是舶来品,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特点,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吸引受众的问题。( ) 4、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28年,当时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旨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 ) 5、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 6、新闻媒介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 7、世界上所有的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纯宣传型的新闻媒介。( ) 8、世界的新闻学发轫于18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形成。( ) 9、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新闻法规所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 10、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产生新闻。 2、狭义的信息即消除受信者( )的东西。 3、(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

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4、新闻的本源是( )。 5、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 )的产物。 6、()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说明和证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7、当前我国新闻媒介的竞争格局是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 )。 8、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是( )和( )。 9、我国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是徐宝璜的( )。 比较下列概念(每题6分,共24分) 1、硬新闻与软新闻 2、非故意性失实与故意性失实 3、稳定受众与不稳定受众 4、时新性与时宜性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新闻媒介的功能有哪些? 2、世界各国新闻法规的形式有哪些?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影响? 4、如何治理新闻失实现象? 五、材料分析题(17分) 1、2006年12月28日,新华社评出2006年十大国内新闻,“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位列其中: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正式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至

新闻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舆论具有公开性、公共性、紧迫性、广泛性和评价性等特性。 2.新闻价值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特殊素质的共同特征就是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同兴趣,能为广大受众所关注。 3.报纸的二次售卖 答:报纸的二次售卖是指报纸既向读者出售新闻媒介内容,又向广告主出售广告版面。第一次销售中,将报纸卖给读者,读者购买的是信息,这一次销售的是信息的实效性,落脚点是发行量。第二次销售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购买的是读者的注意力,这一次销售的落脚点是广告量。 4.接近权 答: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这个新的权利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并在西方国家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二、观点辨析题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答:题中所述观点有误。 (1)新闻不是“事实”、“现象”,而是“事实”或“现象”的信息。 (2)新闻只是“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信息,不一定是“与人类生存有关”。“与人类生存有关”。中说明了新闻的重要性,而没有包括显著性、趣味性、接近性。 (3)新闻可以定义为:新闻是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 2.新闻选择的最终标准是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1有答案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论者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种起源观属于() A本能说B.社会需求说 C.意志说 D.信息交往说 2.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A.主观意向B.客观标准 C.心理需求 D.政治标准 3.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观点的是()A.普利策B.博加特 C.xx D.xx 4.20世纪初,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A.徐宝璜B.邵飘萍 C.xx D.xx 5.新闻传播行为,“三要素说”(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的提出者是() A.甘惜分 B.xx C.xx D.xx 6.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是() A.手抄新闻出现 B.口语新闻出现 C.印刷新闻纸问世 D.新闻书的问世

7.新闻学的母体是() A.语言学 B.文学 C.政治学 D.心理学 8.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时新性指的是新闻事件的() A.发生时间 B.报道时间 C.发生与报道的时差 D.延续时间 9.新闻立法是指() A.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 B.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律的程序和过程 C.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D.运用新闻媒体对国家立法的宣传 10.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人道主义 B.人本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本能说 11.新闻控制的目标是() A.新闻传播与新闻接受的统一 B.新闻管理与新闻自由的统一 C.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D.新闻责任与新闻自由的统一12.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加以认识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是() A.自然信息 B.人工信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