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15.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15.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15.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15.《金色的鱼钩》课堂实录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

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

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

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姆,勤务员。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

生:上级就是领导,是带领他们走出草地去。

生:勤务员就是干杂活的,帮三个伤病员做饭、洗衣服、缝衣服等。

生:保姆就是把三个伤病员当孩子一样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

2.细读课文,释疑解疑。

师:那现在同学们就认真地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的?

生:(自由读,边读边勾划。)

师:谁来说说?

生:为了照顾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务员,什么活都干。

生:他自己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仍然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三个伤员,并带领他们走到草地边上,他真是个好领导,好上级。

生:没有了食物,他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后来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给伤员吃。

生:他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

生:当别人发现他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

师:他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他说他是共产党员,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别人受到委屈。

生:他怕小同志知道了真相,也不吃鱼了,那他们就走不出草地了,老班长就不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他想硬撑着,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师:一句话,他这样做就是苦了自己,去照顾别人,最终能完成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吗?

生:老班长为了三个伤病员最终倒下了,临死前还记挂着三个伤病员,还想着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真的是舍己为人,一点儿都没想到自己。

3.精读句子,体会感情。

师:课文中有些句子读了让人非常感动,你认为呢?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勾划下来,多读几遍,要读出感情来。

生:(勾划,朗读)

4.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品读。(略)

四、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是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他高度的责任感。

生:老班长舍己为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这体现了他对党的无限忠诚。

生:从老班长身上我想到了那个倔强的小红军,为了别人,宁愿

牺牲自己。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前后呼应,发展思维。

1.抒真情,点明题目。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我听出来了,老班长的牺牲让你们难过,伤心。但是,活着的人只是难过行吗?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我觉得小梁不只是悲痛,为了完成老班长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们必须坚强。

生:老班长的牺牲让小梁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为了老班长,他必须擦干眼泪,顽强地带领两个小同志走出草地去。

师:说得很好,你们的意思是要“化悲痛为力量”,是吧?那你们俩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韵味来了,我想起一句歌词:“擦干眼泪挥挥手,迈开大步向前走!”男生全部都来带着自己新的感受来读读。

男生:(读)

师:刚上课时,有同学对题目提出了疑问,现在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2.唱歌谣,提升感情。

师:说得太精彩了。那你们能不能说说,“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生:“我”把鱼钩包起来,是想表达“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生:“我”把鱼钩贴身放着,每当看到它,就会获得无穷的力量,去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生:“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师:听了你们的精彩发言,我知道你们已经领会了这篇文章的精髓。恭喜你们,你们会读书了,你们是好样的。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王若飞、狼牙山五壮士、倔强的小红军……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生: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时刻准备,建立功勋,

要把敌人,消灭干净。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3.发展思维

师: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

15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教师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的课件:金色的鱼钩。 二、自读自悟,理清线索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每一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初读结果。 (四)出示课件:汇报小组意见。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 “金色”是什么意思? 2 (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 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 (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 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案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北大附小吕道娜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 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 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 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 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眉头拧成了疙瘩 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 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 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 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小学语文《金色的鱼钩》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感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感悟小病号(“我”)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长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2、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 下来,深入体会理解。 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

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

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 本文的内容是真实的,那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金色的鱼钩》详细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一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 分段. 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三段. 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 1 【驼】 读音:tuó 巧记: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 字义:①骆驼②身体向前曲,背脊突起 组词:①驼峰骆驼②驼背 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座山远看就像驼峰耸立在云端。 笔顺:“马”第二笔竖折折钩稍弯曲,末笔横变提。 字歌:春夜雨滂沱骆驼踩陀螺耽搁时间久岁月空蹉跎 2 【拢】 读音:lǒng 巧记:抄袭前面一半。 字义:①合上,聚拢②凑起,总合③靠近,船只靠岸组词:①合拢②拢共拢总③拢岸靠拢拉拢谈不拢造字:形声法 造句:奶奶合拢双眼,仿佛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笔顺:左窄右宽。”龙“的第一撇长,第二撇短平。 字歌:双手聚拢睡眼蒙胧月光笼罩美玉玲珑 3 【瓷】

读音:cí 巧记:一块“瓦”不普通,多“次”烧制扬美名。 字义: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 组词:陶瓷瓷器瓷碗 造字:形声法 造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闻名海内外。 笔顺:“欠”撇不宜太长;“瓦”横稍短。 字歌:用瓦做瓷盆张口来咨询女子姿态美恣意下有心 4 【熬】 读音:áo 巧记:“敖”包相聚好,起火(灬)受不了。 字义: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撑 组词:①熬粥熬药熬盐②熬夜煎熬熬磨熬年头儿病痛难熬 造字:形声法 造句:为了早日完成这项任务,爸爸经常熬夜工作。 笔顺:“敖”三横布白均匀,捺画舒展;四点底托上。 5 【蚯】 读音:qiū 巧记:小兵没了八字(丘),却和“虫”子在一起。

字义:[蚯蚓]环节动物,身体圆而长,生活在土壤里,能翻松土壤,对农作物有益 组词:蚯蚓 造字:形声法 造句:蚯蚓是人类的朋友,请不要伤害它。 笔顺:“虫”稍窄些;“丘”最后一笔要平直。 字歌:岳麓山之下蚯蚓土里爬翻过荒丘后邱姓有人家 6【蚓】 读音:yǐn 巧记:“引”只“虫”来松松土。 字义:指蚯蚓 组词:蚯蚓 造字:形声法 造句: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变松软,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笔顺:左窄右宽。“虫”略靠上;右边竖直而长。 字歌:穿针引线忙蚯蚓土里藏吲哚制香料晶体呈淡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组词 颧颧骨颧颊隐颧颧辅颊颧 鬓鬓发鬓毛鬓眉 稞黄稞稞麦青稞酒青稞青稞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 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 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 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

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 明确:外貌描写 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

些疑问? 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 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 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课《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依然和长征有关,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生字 1 【驼】 读音:tuó 巧记: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 字义:①骆驼②身体向前曲,背脊突起 ②驼背骆驼组词:①驼峰造字:形声法 造句:这座山远看就像驼峰耸立在云端。 笔顺:“马”第二笔竖折折钩稍弯曲,末笔横变提。 字歌:春夜雨滂沱骆驼踩陀螺耽搁时间久岁月空蹉跎 2 【拢】读音:lǒng 巧记:抄袭前面一半。字义:①合上,聚拢②凑起, 总合③靠近,船只靠岸 组词:①合拢②拢共拢总③拢岸靠拢拉拢谈不拢造字:形声法 造句:奶奶合拢双眼,仿佛在回忆过去的事情。 页 1 第 笔顺:左窄右宽。”龙“的第一撇长,第二撇短平。 字歌:双手聚拢睡眼蒙胧月光笼罩美玉玲珑 3 【瓷】 读音:cí 巧记:一块“瓦”不普通,多“次”

烧制扬美名。 字义: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 组词:陶瓷瓷器瓷碗 造字:形声法 造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闻名海内外。 笔顺:“欠”撇不宜太长;“瓦”横稍短。 字歌:用瓦做瓷盆张口来咨询女子姿态美恣意下有心 4 【熬】读音: áo 巧记:“敖”包相聚好,起火(灬)受不了。 字义:①久煮②忍受,耐苦支撑 组词:①熬粥熬药熬盐②熬夜煎熬熬磨熬年头儿 病痛难熬 造字:形声法页 2 第 造句:为了早日完成这项任务,爸爸经常熬夜工作。 笔顺:“敖”三横布白均匀,捺画舒展;四点底托上。 5 【蚯】 读音:qiū巧记:小兵没了八字(丘),却和“虫”子在一起。 字义:[蚯蚓]环节动物,身体圆而长,生活在土壤里,能翻松土壤,对农作物有益 组词:蚯蚓造字:形声法造句:蚯蚓是人类的朋友,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案设计 2019-11-2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词句解析

《金色的鱼钩》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当“我”知道鱼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伤病员吃,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②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③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的跟着他。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从“皱紧”、“硬咽”可以看出骨刺难以下咽。可是老班长却自己吃鱼骨头充饥,表现了老班长让战友吃鱼的这种舍己为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④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表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痛苦,也表明“我”看到这种场景是内心的难受程度。朗诵时,喊的话语速宜快,“怎么”后戛然而止,气存不送,给人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等待”。切忌延长。 二、对词语的理解 支吾: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语搪塞。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第一部分 师:今天我们要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金色的鱼钩”。 师:啊,今天讲一个小东西,(板书“鱼钩” )什么东西? 生:鱼钩。 师:你们同意我这句话吗? 生:不同意。 师:这么小的东西(做一个手势),怎么不同意? 生:虽然这个鱼钩体积很小,但在课文里,没有它,就不能钩上鱼,小红军就吃不上东西,所以它关系到生命。师:很好,你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了。生:虽然这个鱼钩很小,但是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生:平常的鱼钩是钓鱼用的,而这个鱼钩,还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说得真好,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生:虽然这个鱼钩是很小的,但是代表着老班长的一种高贵的品质。 师:很好,大家从一个小鱼钩里看到了那么大的意义,说明大家很会学习。因为它有很大的意义,蕴含着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一个人伟大 的精神,所以课文上说它是什么鱼钩? 生:金色的鱼钩。 师:(在板书“鱼钩”前加“金色的”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要带着赞颂和仰慕的情感来读,开始。 生:“金色的鱼钩”。师:好,我看你们已经对课文的总体意义理解得很好了,但我不知道你们对课文的具体头绪把握得怎么样了?根据课文 里说,进了草地不到半个月,一袋干粮就怎么样?

生:吃完了,是两袋。 师:后来有一次在夜晚,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老班长说过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后来说大概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去。你们想一想,他们在草地上大概一共走了多少天? 生:三十多天。 师:光说出来的就三十五天了,再加上陆陆续续的大约共有四十天。这位作者还真会写文章。要让我写这四十多天,将会成为一篇长篇小说,但是人们看起来恐怕没味。因为有好多日子,没有特殊的事,也把它写下来,你们想这样写四十天,是一篇好文章吗? 生:不是。 师:所以作者在组织材料的时候,很费了一番脑子。你们想想,他动的什么脑子?这可与你将来写作文的方法有关系。 生:把一些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多,而没有中心的地方写得非常少。师:第一太笼统,第二听不懂。(众笑)这文章里什么叫“有中心的地方” ?什么叫“无中心的地方” ?你可能心里明白,但没说明白。生:把一些有关中心的事例写得很详细,而把与中心没关系 的写得很少。师:第一,你的发言是按照他的思路说的,第二是给他的发言作了一个解释,是不是?你应该有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生:作者动的脑子是把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写下来。师:换汤不换药。(众笑)意思差不多。 生:与中心关系大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

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后习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后习 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后习题1 【基础练习】 一、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颧骨(quán qián ) 抽噎(yē yī ) 青稞(kē guǒ ) 收敛(niǎn liǎn ) 鬓角(bìn bìnɡ ) 奄奄一息(yān yǎn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奄奄( )( ) 喜( )( )外目不( )( ) ( )( )无涯三长( )( ) 昏( )( )醒 以上词语表示惊喜的词语是 三、选词填空 1. 衰弱软弱柔弱 (1)由于营养极度缺乏,我们的神态一天比一天( )。 (2)蟋蟀用前后足挖洞穴,工具十分( )。 (3)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 )。 2. 严峻严厉严格 (1)母亲对我要求很( ),常常( )地批评我。 (2)望着老班长( )的脸,我无言以对。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严厉( ) 衰弱( ) 容易( ) 五、是比喻句的请画“√”,否则画“×”,并说明理

由。 (1)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 (2)一根根发丝像一根根钢针,硬硬地立着。( ) 【提高练习】 一、选词填空,并用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只有……才…… 无论……都…… 没有……就没有…… 一……就…… 1、长征途中,有许多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 )倒下去( )再也起不来了。 2、( )让老班长赶快吃些东西,( )有希望挽救他的生命。 3、( )老班长的精心照顾,自我牺牲,( )我们生的希望。 二、选词填空 严厉严峻严肃严格 1.老师( )地说:“时光不等人啊,你们一定要( )要求自己,做时间的主人。” 2.完成这项任务,对我来说是一次( )的考验。 3.我们要(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三、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词画“√”,,错的圈画出来,并改正。 A.柔软喧闹辛亏迫害( ) B.分辩疾弛守候微笑( ) C.出息尊重腔调狂奔( )

2018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

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评析与反思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五年 级下册语文书课文 《金色的鱼钩》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文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很容易被打动。WTT 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金色的鱼钩》课文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长征 教学过程: 一、看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三、抓线索,释疑解难。

1.抓住线索,引导思路。 师:那我想问一问,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生:指导员把三个伤病员交给老班长,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知道过草地很艰苦,但老班长说他一定要把三个小战士带出草地去。 师:他们过草地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饥饿威胁着他们。 生:同行有三个病号,走得太慢,要走出草地需要浪费许多时间。 生:我读过《草地夜行》,知道草地里还有许多草塘,稍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师:你会举一反三,真能干。设想一下,如果老班长一个人过草地,他会走出草地吗? 生:我想会的,他带着三个病号不都走到草地边上了吗? 师:那他为什么不一个人走呢? 生:他要留下来照顾三个伤病员。 生:他要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生:他自己说:“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他一个人走出去,他觉得无法向党交代。 师:用课文中的话说,他要留下来做三个伤病员的上级,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