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第1讲 物质的量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第1讲 物质的量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第1讲 物质的量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第1讲 物质的量

高考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第1讲 物质的量

第1讲 物质的量

1.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

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第1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

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

2.1g/mol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

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

12C 1 mol 12

C 的质量为12g

3.关系式:【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012 kg 12C 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1 mol 水中含有2 mol 氢和1 mol 氧

D.1 mol Ne 含有6.02×1024个电子

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组成(例如

NaCl 、Ca(OH)2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 的叙述是错误

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其近似值为6.02×1023 mol -1,所以B 的叙述是对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

基础过关

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C 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 mol Ne 也应含有10×

6.02×1023个电子,所以D 的叙述是正确的。

答案:AC

【例2】(2010福建卷)A 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18182g O 中含有A N 个氧原子

B .标准状况下,22.4L 空气含有A N 个单质分子

C .1 molCl 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A N

D .含A N 个Na +的2Na O 溶解于1L 水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 L -

解析:本题考察阿弗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

A 18182g O 正好是0.5mol ,一个氧分子正好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即为1A N

B 空气是混合物

C 在氯气与水的反应中,1molCl 2 就只转移1A N 的电子

D 所得溶液中含N 个Na +,可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 ,但这时候溶液不是1L ,所以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摩尔体积

表示符号:V m

3.单位:L/mol (或L·mol -1)

4.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

5.数学表达式: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 即n V V m =

6. 气体摩尔体积的一个特例就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 0)。在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等于22.4 L 。在理解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时,不能简单地认为

“22.4 L 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因为这个22.4 L 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些条件就是:

①标准状况,即0℃和101.325 kPa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

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 。因此,22.4 L 是1 mol 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②这里所说的标准状况指的是气体本身所处的状况,而不指其他外界条件的状况。例如,

基础过关

“1 mol H2O(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是不正确的,因为在标准状况下,我们是无法得到气态水的。

③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若为22.4 L,它所处的状况不一定就是标准状况。根据温度、压强对气体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影响规律知,温度升高一倍或压强降低一半,分子间距将增大一倍;温度降低一半或压强增大一倍,分子间距将减小一半。由此可知,1 mol任何气体在0℃ 、101 kPa条件下的体积与273℃ 、202kPa条件下的体积应相等,都约为22.4L。

【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2.在25℃,压强为1.01×105 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3.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分子数为8N A

4.标准状况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数为0.5N A

5.标准状况下,1L水所含分子数为(1/22.4)N A

6.标准状况下,11.2L SO3中含1.5N A个氧原子

解析:1、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为0.5mol,其所含原子数为N A。而常温常压(25℃,

1.01×105 Pa)下,11.2L氧气物质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原子数必小于N A,故叙述错误。

2、本题叙述错误,分析方法同上。

3、4、5题中的辛烷、四氯化碳、水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液体,第6题中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故都不正确。

基础过关

第3课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T1=T2;P1=P2 ;V1=V2 n1 = n2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1)三正比: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V1/V2=n1/n2

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p1/p2=n1/n2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M1/M2=ρ1/ρ2

(2)二反比:

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V1/V2=M2/M1

同温同体积时,相同质量的任何气体的压强与它们的摩尔质量的反比.p1/p2=M2/M1。

(3)一连比: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也等于它

们的密度之比。m1/m2=M1/M2=ρ1/ρ2

(注:以上用到的符号:ρ为密度,p为压强,n为物质的量,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V 为体积,T为温度;上述定律及其推论仅适用于气体,不适用于固体或液体。) 阿佛加德罗常数考点命题陷阱归类分析

阿佛加德罗常数(用N A表示)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选择正确的或错误的)进行考查。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此类题型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容易引起学生错误的有以下几点:

1、温度和压强:22.4L/mol 是在标准状况(0 ℃,1.01×105Pa )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命题者有意在题目中设置非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让考生与22.4L/mol 进行转换,从而误

入陷阱。

2、物质状态:22.4L/mol 使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命题者常把一些容易忽

视的液态或固态物质作为气体来命题,让考生落入陷阱。如SO 3:常温下是固态;水:常温

下是液态。戊烷,辛烷常温下是液态等。

3、物质变化:一些物质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有时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

掘出隐含的变化情况。考生若不注意挖掘隐含变化往往会误入陷阱。如NO 2:存在与N 2O 4的

平衡。

4、单质组成: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

Ne :单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如O 3)、四原子分子(如P 4)等。考生如不注意这点,极容

易误入陷阱。

5、粒子数目: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 微粒的

数目即为阿佛加德罗常数,由此可计算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的数目。

命题者往往通过N A 与粒子数目的转换,巧设陷阱。。

【例1】(2010上海卷,7)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N 2和CO 所含分子数均为N A

B .1.7g H 2O 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 A

C .1mol Na 2O 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 A

D .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 A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 任何微粒中含有的

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 ,A 错;H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 的物质

的量为0.05mol ,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1.7g 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9mol ,数目为0.9N A ,B 对;Na 2O 2固体中,含有的是Na +和O 22-两种离子,1mol 固体中含有

3mol 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 A ,C 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 不是

0.1mol ,D 错。

易错警示: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

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

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例2】(2010江苏卷,5)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11L0.1mol L 的43NH N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

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

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

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

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 项,无论4NH +水解

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 项,1mol 羟基中有9A N 个电子;C 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

转移5A N 个电子;D 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m 不为22.4L/mol 。综上分析得知,

本题选A 项。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A N ,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

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

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

识的积累和总结。

【例3】(2010广东理综卷,8)设 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g 4CH 中含有4A n 个C-H 键

B.1mol ·1L -NaCl 溶液含有A n 个Na +

C.1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 A n 个NO 分子

D.常温常压下,22.4L 2CO 中含有 A n 个2CO 分子

解析:每个4CH 中含有4个C-H 键,故16g 4CH (1mol )中含有4A n 个C-H 键

,A 正确;

没有告诉溶液的体积,无法知道NaCl 的物质的量,故B 错;

根据关系式,1mol Cu~2mol NO ,故C 错;

常温常压下,22.4L 2CO 不是1mol 。

答案:A

第4课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1.已知混合物质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M(混)=

混)

(

)

(

n

m

2.已知混合物各成分的摩尔质量和在混合体系内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

M(混)=M1×n1%+M2×n2%+……=M1×V1%+M2×V2%+……

3.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M(混)=22.4ρ(混)

4.已知同温同压下与单一气体A的相对密度:

A

M

M

(

)

(=

)

(

)

(

A

ρ

ρ混

【例】(山东泰安)已知NH4HCO3NH3+H2O+CO2↑,则150℃时NH4HCO3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A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倍。

A.26.3

B.13.2

C.19.8

D.无法计算

[解析]假设NH4HCO3为1 mol,则其质量为79 g ,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为3 mol ,故有:M混合气体=79g/3mol =26.3g/mol;又由“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其摩尔质量比”,

26.3/2 = 13.2倍。

.符号为:

;V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量的多少。这里的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的特定组合,单位是mol;体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单位是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2.明确溶液中溶质的化学成分。

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对一些特殊情况下溶液的溶质要掌握清楚,如NH3溶于水得NH3·H2O,但我们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3;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2SO4;Na、Na2O、Na2O2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aOH;CuSO4·5H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为CuSO4 3.熟悉表示溶液组成的其他物理量。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除物质的量浓度外,还有溶质的质量分数、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如物质的量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为c=ρg·mL-1×1000mL·L-1×ω/Mg·mol-1。

基础过关

基础过关

【例】(2010四川理综卷,12)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p 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

的是 A.()()1722400/22.422.4p V V =++ B. ()17/1000W c ρ=

C. ()17/1722400W V V =+

D.C=1000V 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基本概念。考生只要对基本概念熟悉,严格按照基本概念来做,弄清质量分

数与物质的量浓度及密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可。

第6课时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如溶质为固体时,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如溶液是液体时,则计算所需液

体的体积。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固体的质量或用量筒量出所需液体的体积。

(3)溶解:把称量出的溶质放在烧杯中加少量的水溶解,边加水边震荡。

(4)转移:把所得的溶解液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棒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一并注入容量瓶

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缓缓注入蒸馏水至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 处,再用胶头滴管滴

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摇匀,然

后将所配的溶液倒入指定试剂瓶并贴好标签。

2.误差分析:

根据c=n/V =m/MV 来判断,看m 、V 是变大还是变小,然后确定c 的变化。

3. 在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按操作顺序来讲,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所用溶质的多少时,以下问题要弄清楚:

①溶质为固体时,分两种情况:溶质是无水固体时,直接用c B =n(mol)/V(L)=[m(g)/

M(g·mol –1

)]/V(L)公式算m ;溶质是含结晶水的固体时,则还需将无水固体的质量转化为结

晶水合物的质量。

②溶质为浓溶液时,也分两种情况: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根据公

式c(浓)×V(浓)=c(稀)×V(稀)来求V(稀);如果给定的是浓溶液的密度(ρ)和溶质的质量

分数(ω),则根据c=[ρg·mL -1×V’(mL)×ω/Mg·mol -1]/V(mL)来求V’(mL)。[来

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3083369.html,]

③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的量程不符时:算溶质时则取与实际体积最接近的量程数

基础过关

据做溶液的体积来求溶质的多少,不能用实际量。如:实验室需配制480mL1moL·L -1

的NaOH

溶液,需取固体NaOH 的质量应为20.0g ,而不是19.2g ;因为容量瓶只能配制其规定量程体

积的溶液,要配制符合要求的溶液时,选取的容量瓶只能是500 mL 量程的容量瓶。故只能

先配制500 mL 溶液,然后再取出480mL 。

2)称、量溶质时,一要注意所测数据的有效性(即精度)。二要选择恰当的量器,称

量易潮解的物质如NaOH 时,应用带盖的称量瓶(或小烧杯)快速称量;量取液体时,量器

的量程与实际体积数据相差不能过大,否则易产生较大误差。

3)容量瓶使用前要用蒸馏水洗涤2~3次;溶解或稀释溶质后要冷却溶液至室温;定容、

摇匀时,不能用手掌贴住瓶体,以免引起体积的变化;摇匀后,如果液面降到刻度线下,不能向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了,因为瓶塞、瓶口是磨口的,有少量溶液残留。

4)定容时如果液面超过了刻度线或摇匀时洒出少量溶液,均须重新配制。

【例1】(2010上海卷,31)白磷(P 4)是磷的单质之一,易氧化,与

卤素单质反应生成卤化磷。卤化磷通常有三卤化磷或五卤化磷,五卤

化磷分子结构(以PCl 5为例)如右图所示。该结构中氯原子有两种不

同位置。

1)6.20g 白磷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物,反应所消耗的

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

上述燃烧产物溶于水配成50.0mL 磷酸(H 3PO 4)溶液,该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2)含0.300mol H 3PO 4的水溶液滴加到含0.500mol Ca(OH)2的悬浮液中,反应恰好完全,

生成l 种难溶盐和16.2g H 2O 。该难溶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3)白磷和氯、溴反应,生成混合卤化磷5PCl Br x x -(14x ≤≤,且x 为整数)。

如果某混合卤化磷共有3种不同结构(分子中溴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的结构),该混合

卤化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磷腈化合物含有3种元素,且分子中原子总数小于20。0.10mol PCl 5和0.10mol NH 4Cl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0.030mol 磷腈化合物。推算磷腈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

示:M>300)。

答案:1)5.6;4.00;2)Ca 5(PO 4)3(OH);3)297.5或342;4)348或464。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知识。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其6.20g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其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25mol ,

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L;将这些白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0.20mol,溶液体积为50mL,也就是0.05L,则磷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0mol/L;2)根据该水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氢氧化钙悬浊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该物质中含有5个钙离子和3个磷酸根离子,结合电荷守恒,必还含有1个氢氧根离子,写作:Ca5(PO4)3(OH);3)根据题意x为整数,其可能为:PCl4Br、PCl3Br2、PCl2Br3、PClBr4四种,要是有三种不同结构的话,结合PCl5的结构,其可能为:PCl3Br2或PCl2Br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297.5或342;4)根据题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化合物提供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5+0.1mol×1=0.6mol;由于磷腈化合物中只含有三种元素,故必须将其中的氢原子全部除去;两物质提供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则生成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1mol×4=0.4mol;则磷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l原子为:0.2mol、P原子为:0.1mol、N原子为:0.1mol,则该化合物的最简式为:PNCl2;假设其分子式为(PNCl2)x,由其含有的碳原子总数小于20,则知:4x<20,故x<5;假设x=4,其分子式为: P4N4Cl8,相对分子质量为464;假设x=3,其分子式为: P3N3Cl6,相对分子质量为:348;假设x=2,其分子式为:P2N2Cl4,相对分子质量<300 舍去。故其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348或464。

【例2】(2008广州七区联考)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解析](1)假设取用的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

V ×18mol/L = 100mL 3.6mol/L V=20.0mL

(2)①②③见答案,④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如不慎损失了溶质或最后定容时用胶头滴

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都是无法补救的,得重新配制。 (3)见答案。[来

源:Z 。x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3083369.html,]

[答案](1)20.0mL (2)①将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刻度线以下,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地

倒入容量瓶中;②使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③ 加水至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

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 D ;

(3)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物质的量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等物质的量的N 2、O 2、CO 2的混合气体,通过Na 2O 2后,相同条件下测得混合气体的

体积是原来的8/9,则此时混合气体中的三者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0

B .3:4:0.5

C .1.5:2:0.5

D .3:3:2

2.某碳酸钾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硝酸钾和硝酸钡三种杂质中的一种或两种,现将13.8

g 样品加入足量水,样品全部溶解,再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得到9g 沉淀,对样品所含杂

质的正确的判断是( )

A .肯定没有硝酸钾

B .肯定有硝酸钾,可能还有碳酸钠

C .肯定没有硝酸钡,可能有硝酸钾

D .肯定没有碳酸钠和硝酸钡

3

酸),若用ν为

A .c

B A B A V V c

C .c B =B A A V V c

D .c B =B

A A

B A V V c ?νν 4.90.5g ,在150℃下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

到残渣 )

A .等于2:1

B .大于2:1

C .小于2:1

D .等于1:1

5.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 +

和产生CO 2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5:4,则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2

B .1:3

C .3:4

D .4:5

6.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其中H 2SO 4和HNO 3的物质是量浓度分别是4mol/L 和

2mol/L ,取10mL 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

气体体积为(设反应中HNO 3被还原成NO ) ( )

A 、0.448L

B 、0.672L

C 、0.896L

D 、0.224L

7.将溶质A 的质量分数为5X 和X 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A 的质量分数小

于3X,则A可能是()①H2SO4②C2H5OH ③NH3④CH3COOH ⑤NaOH[来源:学.科.网]

A、①⑤

B、①④⑤

C、②③

D、②③④

8.某温度下,Wg某物质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立即与过量的Na2O2固体反应,固体质量增加Wg。在①H2②CO ③CO和H2混合物④HCHO ⑤CH3COOH⑥HOCH2CH2OH 中,符合题意的是()

A、均不符合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④⑤

D、全部符合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9、把氯气和氮气混合气1.12L(90%Cl2和10%N2)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的气体(除NH3)体积为0.672L(50%Cl2和50%N2),问反应后被氧化的氨的质量是(体积已换算成标况)()

A. 3.4g

B. 0.34g

C. 1.36g

D. 13.6g

10、盛有 80 mL NO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向试管中通入一定体积的O2,结果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是原有NO 体积的一半,则通入O2的体积是()

A.20mL B.30mL C.60mL D.100mL

11.在4 mol·L-1的硫酸和2 mol·L-1的硝酸混合溶液10 mL中,加入0.96 g铜粉,充分反应后最多可收集到标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

A.89.6 mL B.112 mL C.168 mL D.224 mL

12.镁铝合金5.1 g溶于300 mL2 mol/L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为5.6 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 A.5.1g B.10.2g C.13.6g D.15.3g

13.在天平两盘中各放一只大小和质量相同的烧杯,两烧杯中都盛有1 mol/L的稀硫酸100 mL,然后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与Al,充分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Mg、Al的质量分别是()

A.2.4 g Mg 1.8 g Al B.5 g Mg 5 g Al C.2 g Mg 2 g Al D.0.9697 g Mg 1 g Al

14.5 mL Ag+浓度为0.1 mol·L-1的某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某种碱金属盐,待卤化物完全沉淀后,经过滤、干燥,称得质量为0.013 g,则此沉淀是()A.LiF B.LiCl C.AgF D.AgCl 15.有 Na2CO3、NaHCO3、CaO 和 NaOH的混合物27.2 g,把它们溶于足量水并充分反应后,HCO3-、CO32-、Ca2+均转化为沉淀,将容器内水分蒸干后得到固体物质共29 g,则原混合物中含Na2CO3()

A.0.1 mol B.0.2 mol C.0.3mol D.无法确定

16.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00 m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

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Array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

HCl的挥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 g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 mol·L-1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三.(本题共有5小题)

17.地球化学中,通常用热重分析研究矿物在受热时的质量变化以确定其组成。取

66.6mg由高岭石[Al4Si4O10(OH)8]和方解石(CaCO3)组成的矿物,加热,在673K~1123K区

间内分解为氧化物,样品总失重13.8mg。

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⑵计算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

18.钴(Co)化合物对化学键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测定某钴化合物[Co(NH3)x Cl y]

Cl z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样品0.5010g,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煮沸,蒸出所有的氨,冷却,得到A。产

生的氨用50.00mL0.5000mol·L-1的盐酸完全吸收并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得溶液B。取

B溶液20.00mL, 用0.1000mol·L-1NaOH滴定,消耗NaOH溶液30.00mL。

②向A中加入过量KI固体,振荡,盐酸酸化后置于暗处,发生反应:Co m++I-→Co2++I2

(未配平)

反应完成后,蒸馏水稀释,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消耗0.1000mol·L-1Na2S2O3

溶液20.00mL。反应方程式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③另称取该物质样品0.2505g,溶于水,以0.1000mol·L-1AgNO3溶液滴定至恰好

反应完全,消耗AgNO3溶液20.00mL。相应反应式为:

[Co(NH3)x Cl y]Cl z+zAgNO3==[Co(NH3)x Cl y](NO3)z+zAgCl↓

通过计算求:⑴[Co(NH3)x Cl 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

19.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α—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

(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

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

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3)以Fe 2O 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

2 Fe 2O 3十

C 4FeO 十CO 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 2O 3粉末

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________g 。

20.已知: 4NH 3十5O 2 → 4NO+6H 2O

4NO 十3O 2十2H 2O→4HNO 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

(1)amolNO 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______ mol

(2)为使NH 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保留2位小数)。

(3)20.0moL 的NH 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18.0mol 、O 212.0 mol 、N 2150.0 mol 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 和O 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 和HNO3的转化率。

(4) 20.0moL 的NH 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 3

①在下图中画出HNO 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②写出当125≤n(B) ≤ 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氯化亚铜(CuCl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 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 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 4+Na 2SO 3+2NaCl +Na 2CO 3===2CuCl↓+3Na 2SO 4+CO 2↑

⑴CuCl 制备过程中需要配置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 4溶液,试计算配置该溶液所需的CuSO 4·5H 2O 与H 2O 的质量之比。

⑵准确称取所配置的0.2500g CuCl 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mol·L -1 FeCl 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 ,用0.1000mol·L

-1的Ce(SO 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

24.60mLCe(SO 4)2溶液。有关反化学反应为

Fe 3++CuCl===Fe 2++Cu 2++Cl —

Ce 4++Fe 2+===Fe 3++Ce 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 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高温

Δ Δ

参考答案

一、1.C 。2.B 。定性角度分析,样品能全部溶解于水,说明不存在硝酸钡。定量角度分析,13.8g 若全是碳酸钾,恰好为0.1mol ,与足量的氯化钙反应后能生成10g 碳酸钙。现生成沉淀不足10g ,肯定有硝酸钾,碳酸钠是否存在不能确定。

3.A 。由于几元酸、几元碱没有确定,所应考虑酸、碱的化学计量数。不要错选成C ,C 中式中只能用于计算一元酸跟一元碱的中和反应。

4.B 。氯化铵跟消石灰能反应,若氯化铵过量的话也会单独分解,计算时要注意这个特征。可以先根据氯化铵跟消石灰恰好完全反应的情况进行计算,看看这时的质量差是多少,再进行比较分析。

5.B 。注意“二价金属”这一特征,所以其碳酸盐的化学式可写成MCO 3,碳酸氢盐的化学式可写成M(HCO 3)2,有的学生不注意这一点而造成错解。

6、B 。运用整体思维技巧

7、C ,估算法

8、D ,差量法

二、

9.B 10.BD 11.D 12.C 13.BD 14.A 15.A 16.AC

三.17、答案:⑴CaCO3 ===== CaO+CO2↑

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

⑵解:设66.6mg 矿

物中高岭石[Al4Si4O10(OH)8]的质量为xmg, 方解石(CaCO3) 的质量为ymg. Al4Si4O10(OH)8 =====2 Al2O3+4SiO2+4H2O CaCO3 ===== CaO+CO2↑

516mg 72mg 100mg 44mg

xmg ? ymg ?

依题意: x+y=66.6

72x/516 + 44y/100 =13.8

解得:x=51.6 y=15.0

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w=

答:⑴方解石的失重百分比为44%。

⑵矿物中高岭石的质量分数为77.5%

18、答案:

解:⑴NaOH+HCl=NaCl+H2O NH3+HCl=NH4Cl

20.00mLB溶液消耗0.1000mol·L-1NaOH 30.00mL。

20.00mLB溶液中过量的HCl:n(HCl)=0.003000mol ,

100mLB溶液中过量的HCl:n(HCl)=0.01500mol那么与NH3反应的n(HCl)=0.01000mol 故0.5010g样品中 n(NH3)=0.01000mol n(N)=0.01000mol

[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 I2+2Na2S2O3==2NaI+Na2S4O6

因反应用去0.1000mol·L-1Na2S2O3溶液20.00mL,推算出:n(I2)=0.001000mol

Co与Fe同一族,Com+具有强氧化性,故设m=3

则有:2Co3++2I-==2Co2++I2 n(Co3+)=0.002000mol

0.5010g样品中Cl的总质量为:

m(Cl)=0.5010g-0.002000molx59g·mol -1-0.01000molx17g ·mol -1=0.2130g

n(Cl)=0.006000mol

又有:[Co(NH3)xCly]Clz+zA gNO3==[Co(NH3)xCly](NO3)z+zAgCl↓

0.2505g样品扩大一倍来算(即用0.5010g)推算出:

反应消耗AgNO3:n(AgNO3)=0.1000mol·L-1x40.00mL=0.004000mol

即发生上述反应的Cl-为:n(Cl-) =0.004000mol

则有 y:z=(0.006000mol-0.004000 mol): 0.004000mol=1:2

同时还有:1:x:(y+z)= 0.002000: 0.01000: 0.006000=1:5:3

解得:x=5 y=1 z=2

带入[Co(NH3)xCly]Clz中,求得Co化合价为:+3 假设成立

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

答:⑴[Co(NH3)xCly]Clz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94%

⑵该钴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o(NH3)5Cl]Cl2

19、

(1)2:1 (2)0.71 (3)3.6克

20、

(1)0. 75a mol (2)0.14(3)氨转化为NO 的转化率为90%;氨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6%[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3083369.html,]

②3n(A)=0.8{n(B)-125}

21、答案:(1)设需要CuSO4·5H2O 的质量为x ,H2O 的质量为y

CuSO4·5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

1000.20250160=+?y x x 16x=5(x+y)

X ∶y = 5∶11

答:样品中CuCl 的质量分数符合标准。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1.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34g/mol= 1:2 ; ②根据n=m M 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 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 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 1mol: 1.5mol=2:3; ④氮气物质的量n= 5.6g 0.2mol 28g/mol =,氧气物质的量n= 16g 32g/mol = 0.2mol,则氨气物 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17g/mol=5.1g。 2.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1)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写字母)。 (2)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 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 ______ g (保留一位小数)。 (3)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首先用pH 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pH,操作方法为______,测得样品pH约为3;为进一步探究由SO2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SO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pH为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练附答案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一化学-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专题讲 练 一讲:1n:先求中介n,再求最终问。 解题六关键2式:关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所体现出的有关粒子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二练: (一)选择题 1.(2 式)有BaCl 2和NaCl 的混合溶液aL ,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 Ba 2+离子完 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 3溶液,使Cl —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H 2SO 4、ymolAgNO 3。 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Na +)(为()。 A .(y-2x )/a B .(y-x)/a C .(2y-2x)/a D .(2y-4x)/a 2. (1n)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气体A (摩尔质量为Mg ·mol -1)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密 度为dg ·cm -3,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3. ?+mol MV Vd 2240+mol MV Vd 22401000?式(化学式)]将 1L0.2mol/LNaCl 溶液和1L0.2mL/LNa 2SO 4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 变为二者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A .0.2mol/LB .0.3mol/LC .0.6mol/LD .0.8mol/L 4.[3恒(电荷守恒)或2式(化学式)易]某溶液中含K 2SO 4和Fe 2(SO 4)3,测得溶液 中K +的浓度是 ·L -1,Fe 3+的浓度为·L -1,则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西湖中学2012年秋季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之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授课人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课时计划授课时间、班级 导学环节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扫描 中国 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思想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 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开创儒家,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的基本文献。 政治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荀子 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 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道家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 孟子 伦理观: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著《法经》。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1)“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奖赏、奖励耕战。(3)主张“事异则备变” 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特点: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主张:①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②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③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表”法。 ④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演变:①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墨辩”学派。②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背景:①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②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③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如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陷入困境。②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③唐代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况:①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②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③张载:开创了理学中“气学”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④“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学说:①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万物之理终归为一,为“太极”。②修养论:教育要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了“仁”和仁者境界等,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要求儒家干预政治,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地位及影响:①朱熹注解《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②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的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实验室里,用足量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反应(不加热),来制取氯气。 反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1)“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 (2)若生成2.24L 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KMnO 4参加反应?________。 ②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 【答案】 6.32g 0.2 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分析,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先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方程式中KMnO 4、HCl 与Cl 2之间的反应转化关系计算。 【详解】 (1)在该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MnO 4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Cl 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5个电子,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KMnO 4、MnCl 2前的系数是2,HCl 前的系数是10,Cl 2前的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KCl 的系数是2,这样反应中有6个Cl 原子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有Cl 原子都是由HCl 提供,因此HCl 前的系数为10+6=16,结合H 原子反应前后相等,可知H 2O 的系数是8,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 (2)在标准状态下, 2.24LCl 2的物质的量n(Cl 2)=m V 2.24L V 22.4L /mol =0.1mol 。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Cl 2时,参与反应的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 =0.04mol ,则参与反应的KMnO 4的质量m(KMnO 4)=0.04mol×158g/mol=6.32g ; ②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HCl 被氧化后生成Cl 2,因此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n(HCl)氧化=0.1mol×2=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

高中一年级化学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一、 物质的量 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在国际上摩尔这个单位是以12g 12 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为标准的,即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12 g 12 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 × 1023 个。 二、摩尔 1. 概念: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2. 符号:mol 。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定量的粒子集体中所含有的粒子数与12 g 12 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相同,则它的物质的量为1 mol ,而这个数值(粒子数)我们就叫它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三、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把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 × 10-23 g 求: 12 g 12 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解:2323 -1002.610993.1g 12?≈?=g 碳原子数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 N )之间的关系: 注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N A )个微粒。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中子 等。不是用于宏观物质如:l mol 人、1 mol 大豆都是错误的。 2. 使用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粒子的名称,不能笼统地称谓。1 mol 氧、1 mol 氢就是错误的。只能说:l mol 氧分子或1 mol 氧原子。 3. 只要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物质,所含微粒数相同,反之也成立。

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 物质微粒物质质量1个微粒实际质量所含微粒数目物质的量12C 12 g 1.993 3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Fe 56 g 9.3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O232 g 5.32 ×10-23 g 6.02 × 1023 1 mol Na+23 g 3.82 × 10-23 g 6.02 × 1023 1 mol 据表可得出什么结论? 1 mol 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约为 6.0 2 × 1023个粒子;而 1 mol 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 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三、摩尔质量 1. 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 2. 符号:M 3. 单位:g ? mol -1或 g / mol 。 4. 物质的量、质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 当堂检测 1. 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B.0.5 mol H2O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1.5 N A C.1 mol H2O 含有的 H2O 分子数目为N A D.0.5 N A个 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 【解析】32 g O2为 1 mol,氧原子数为 2N A,A 错误; 0.5 mol H2O 中原子数为 0.5 × 3 ×N A,B 正确;1 mol H2O 中含有 H2O 分子数为N A,C正确;0.5N A个 CO2分子的物质 的量为 0.5 mol,D正确。 2. 下列关于相同质量的 O2 和臭氧(O3)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分子数之比为 1﹕1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自主学习 (10 分钟 ) ( 一) 目标呈现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二) 自学预检 1.约公元前 _______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分封制的内容 (1) 分封对象 : 周武王把 _______分别授予 ____、_____和 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被封诸侯权利 : 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_______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 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 、 _____和 _____继承上的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 ____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 三 ) 问题发现与生成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 二、教师精导 (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 探究性问题: 1、如何评价分封制?(提示:从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 2、宗法制起到了说明积极作用?

(五)互助展评 合作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仍存在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 (七)当堂达标 1、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 .卿士、师D.相、卿士 2. 2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 .地域 C .信 仰 D .血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I.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其结果_____________;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其结果_____________。 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备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将编号字母填入空格处,下同);为了得到纯净的氨,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干燥氨的试剂:_____________。装置有: A B C D E F G H NaHCO溶液e.碱石灰 试剂有:a.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d.饱和3 f.品红溶液g.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偏大偏小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A e 【解析】 【分析】 根据n=c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V比理论值大时,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 I.(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水偏小,其结果偏大;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视野随水位到达刻度线时,实际加水过量,其结果偏小。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2)实验室制备氨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即发生装置为A;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氨气为碱性气体,干燥氨的试剂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可选e。 2.以下涉及的物质中A、B、C都是化合物;请注意各小题之间可能有的联系。 (1)一定条件下,9.80g NH4Br跟3.60g的某钙盐A恰好反应,生成了4.48L(标准状况)气态产物B和固体产物C。标准状况下,B气体的密度为0.76g/L,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其余是氢。试求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 (2)25℃、101.3K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 该状况下,1体积水(密度为1g/cm3)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三)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计算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知识点(三)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计算 【易错分析】 高考化学计算的特点是主要考查学生知识建构的整体性和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试题整体的计算量不大,更多的是对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性质的理解,试题不会做数学游戏、审题绕圈子,还化学计算的本来面目;把实验操作、生产实践和化学计算综合起来,或者通过图表、报刊文献等背景呈现方式、力求题型出新,体现化学学科对计算的要求,更体现对计算综合能力的考查;考试方式的变化决定了化学计算应该降低难度。化学计算复习对策化学计算题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包括逻辑推理、数形变换等。化学计算常要根据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但建立教学模型的前提应该是先建立正确的化学概念、弄清概念的涵义,即找出计算依据。只有对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建立起来的算式或数学表达关系才能正确,才能顺利解答计算题。 【错题纠正】 例题1、(1)要确定铁的某氯化物FeCl x的化学式,可利用离子交换和滴定地方法。实验中称取0.54g的FeCl x样品,溶解后先进行阳离子交换预处理,再通过含有饱和OH-的阴离子交换柱,使Cl-和OH-发生交换。交换完成后,流出溶液的OH-用0.40 mol·L-1的盐酸滴定,滴至终点时消耗盐酸25.0mL。计算该样品中氯的物质的量,并求出FeCl x中x的值(列出计算过程)。 (2)准确称取2.26gNaClO2粗品,加入盛有20.00mL刚煮沸并冷却过的水、足量10%的稀硫酸和30.00mL质量分数为40%的KI溶液(足量)的碘量瓶中,立即密封并摇晃碘量瓶至试样完全反应,再加入淀粉作指示剂用浓度为3.0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已知整个过 程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 2 ClO+4I-+4H+=2I 2 +Cl-+2H2O, 2-2-- 22346 I+2S O=S O+2I ),若三 次平行实验测得消耗的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30.00mL,则粗品的纯度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使用的水未煮沸,则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1)由题意可得下列关系式:FeCl x—xCl——xOH——xHCl,则n(Cl) =n(Cl—) = n(OH—) = n(HCl) =0.0250L×0.40mol·L-1 = 0.01 mol,m(Fe) = 0.54g – 0.10 mol×35.5g·mol-1 =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梳理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地位 原因 春秋 仁、礼、为政以德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战国 仁政、君轻民贵 不被重视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秦 受压制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西汉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独尊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魏晋南北 危机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宋明 “理”“天理” 复兴重新 确立正统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明清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考点解析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原因 见右边栏 出现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士”阶层地位提高,四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 4.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程。 意义:①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 ①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___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__________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__________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__________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⑦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__________ ⑧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目为2 N A__________ 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__________ ⑩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答案】√√ × √√√√ × × √ × × 【解析】 【分析】 运用n=m/M、V=n×V m、n= V/ V m等公式的应用转换,先求出物质的量,然后求出分子的总个数,在根据这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关微粒。 【详解】 ①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氩气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故22.4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说法正确;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1个CH4分子中、1个C2H4分子中都含有4个H原子,所含H原子的个数为0.5N A ×4=2N A,故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说法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2.24L/(22.4L/mol)=0.1mol,所含分子数为0.1N A,故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说法错误;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1个CO分子中和N2分子中都含有14个质子,故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说法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故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说法正确;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说法正确; ⑦常温常压下,8g O2的物质的量为8g/( 32g/mol)=0.25mol,1个O2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故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说法正确; ⑧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

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计算

高一化学第一章计算能力题专项训练 一:单项选择: 1、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的是() A.将40gNaOH溶于1L水所得的溶液B.将80gSO3溶于水并配成1L的溶液 C.将0.5mol/LNaNO3溶液100ml 加热蒸发掉50g 水的溶液 D.含K+2mol 的K2SO4溶液2L 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2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3、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 溶液,若将其蒸发掉50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恰好扩大一倍,体积变为62.5ml,则浓缩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2.2mol/L B.4.0mol/L C.5.0mol/L D.6.25mol/L 4、标准状况下的aLHCl(g)溶于10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a /22.4 mol/L B.ab/22400 mol/L C.ab/(22400+36.5a ) mol/L D.1000ab/(22400+36.5a) mol/L 5、在标准状况下,与12gH2的体积相等的N2的() A.质量为12g B.物质的量为6mol C.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为12mol 6、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NO,另一个盛有N2 和O2,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氧原子数C.氮原子数D.质量 7、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质量为20g。此混合气体中C和O 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A.3:4 B.4:3 C.2:1 D.1:2 8、20gA 物质和14gB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C物质、3.6gD 物质和0.2molE 物质,则E 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A.100 g/mol B.108 g/mol C.55 g/mol D.96 g/mol 9、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 mol/L 的硫酸铜溶液,现选用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时间结构 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标解读] 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3)对象: (4)权利和义务权利: 义务: (5)影响: 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一 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 问题探究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课堂检测: 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 3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四课后总结: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30mL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 A.烧杯 B.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B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ACD 【解析】 【分析】 (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2)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结合 n c V 及不当操作可知,n偏小或V偏大均使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 (1)配制230mL0.10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使用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的容量瓶;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B。 (2)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大,B错误;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故答案为:AC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误差分析:①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流出,n减小,c 偏小;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减小,c偏小;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教学案

物质的量浓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 能力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 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重点、难点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6种基本类型是重点;电荷守恒、建立参比的基本解题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 回答: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板书:c=n(mol)/V(L) 【再问】溶液的组成还常用什么来表示? 回答:也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板书:a%=m(溶质)/m(溶液)×100% 【提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n/V,我们能够联想起哪些有关的计算思想?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1)在公式计算中,已知任何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2)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联系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等。 (3)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n=cV,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取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 回答: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体系。 【板书】类型1 代入公式的计算 【投影】填空: 思考,完成练习。

【强调】体积必须以升(L)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题目给的体积为mL,则必须进行换算。 【提问】为什么醋酸的[H+]小于其酸的浓度? 回答:醋酸为弱酸,[H+]=ca, 因此,[H+]小于酸的浓度。 【板书】类型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提问】在进行换算时,根据那个不变的量来推导计算公式?请写出计算公式? 回答:溶液中溶质的量是不变的,分别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于是得到如下方程: m=cVM=1000Vρa % 【强调】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溶液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投影】练习: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 L-1,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思考,完成练习。 答案:1.4 g·mL-1 【板书】类型3 稀释问题 【提问】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是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回答:不变的量是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变化的量是水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此,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n=c1V1=c2V2

2020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宋元)

第四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907年~1368年)宋元;这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宋元时期,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出现高峰,文化继续发展,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阶段。 宋代: 960——1279年;元代:1271——1368年 一、预习提示 二、大事概览(见隋唐导学案) 三、材料导学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清代全史》: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苏州风俗考》:“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1)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 原因: 材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十八(2)材料二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见解: 历史影响:(3)归纳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请归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反映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请列举宋明时期对儒学的复兴做过重大贡献的人物。 (3)趋势: 原因: 人物: 2.(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 (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可以从城市布局、商业发展、社会观念等角度分析)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说明: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例: 理由: 回归课本 政治经济文化 必修1 第3课 必修2 第1-4课 必修3 第3、8-10课 第1 页共4 页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及计算专题整理

历年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及计算专题整理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 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④、1mol 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 12C 中所含碳原 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定义: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符号N A 黄河 ③、近似值:6.02×1023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 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③、单位:L·mol -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 -1或kg·mol -1 ④、若以g·mol -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③、单位:mol·L -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212121N N =n n =V V ②、推论: 同温同压下:212121Mr Mr =M M =ρρ 同温同体积下: 212121N N =n n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1-L ?g 4 .22Mr =mol ?.4L 22M =)(ρ气体 A 气体对B 气体的相对密度:) B (M )A (M =)B (ρ)A (ρ= )B (D Ⅱ、摩尔质量M (或平均摩尔质量M — ) ③、运用: 阿伏加德 罗定律及 其推论: 物 质 的 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编写人:王学春审定:高三历史组 【考试要求】 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知识框架】(见链接高考) 【知识整合】 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实战高考 1.(2012?全国文综大纲卷?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实战演练 2、(2012·嘉兴模拟)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状态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殖民扩张 ③美洲的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 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广泛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能力提升: 3、(2010山东文综,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 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相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实战高考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0) 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重、难点突破1: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阶段性特征:(见链接高考) 自主与合作学习: 17—18世纪英国依仗哪些方面的优势而崛起? 探究: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知识整合 2、对比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3、结合三本必修,找找工业革命给西方国家带来的影响?从中得到的认识. 【疑难剖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知识拓展:工场制度、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