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

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

朱鹭超① 傅丽蓉① 吴琼① 林勤①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下肿瘤体积的大小对局部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鼻咽癌初治患者69例,在调强放疗前先行磁共振增强检查,扫描的图像传输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肿瘤靶区进行勾画计算出肿瘤体积。将所有患者按体积大小分为V2(<10 cm3)、V2(10~25 cm3)、V3(26~50 cm3)、V4(>50 cm3)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再行磁共振增强检查,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按照国际抗癌联盟2009年分期标准:T1(7.785±3.175)cm3、T2(9.968±5.873)cm3、T3(16.628±12.642)cm3、T4(25.715±21.507)cm3。T4期体积和T1、T2、T3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2组、V2组、V3组、V4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8.24%、65.2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体积很可能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重要因素,在肿瘤分期中应该给予重视。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16)007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鼻咽癌; T分期;肿瘤体积;调强放疗

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肿瘤最大直径是原发灶分期的标准之一,肿瘤体积与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之间存在着联系,肿瘤体积大小有可能直接影响到预后[1-4]。而鼻咽癌的T分期则是建立在是否侵犯相关解剖位置的基础上,对肿瘤体积大小没有相关的标准。笔者通过计算机软件测量出鼻咽癌原发灶肿瘤体

(完整版)肿瘤学各大学考试试题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2年肿瘤学(博士) 1、试述放射生物学的“4R”及临床意义。 深入研究了细胞周期,即增殖期(G1-S-G2-M)和静止期(G0)的关系,为此提出了4个R:即是修复(Repair),再氧化(Reoxygenation),再分布(Redistribution),再增殖(Regeneration)作为指导放射生物中克服乏氧等问题的研究要点,放射生物学推进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有效研究中去。 2、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3、化学治疗根治肿瘤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原则。 4、癌变的二阶段学说。 5、P53的生理功能及功能异常与肿瘤的关系。 6、细胞凋亡的特征及生理意义。 以上6题任选4题,每题15分。 以下共有18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内容涉及几乎各部位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或)和治疗原则,推测是每一博导出2-3题的总和。仅记数题如下: 1、放射治疗的远期并发症是什么?如何预防? 2、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 3、大剂量MTX治疗及用CF解救的方法及原理。 4、上颌窦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5、鼻窥镜在鼻咽癌诊治中的应用 6、简述作用于抗癌新靶点的药物并举例说明 7、试述90年代后使用于临床的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新药物,并举例说明 8、试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获取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的方法。 9、中上段食管癌的临床表现 中山大学医学院2003年肿瘤学(博士) 20题选6 1、癌发生的二阶段学说 2、基因突变的方式与原癌基因活化 3、P53基因生物学特性与意义 4、信号传导通路的组成 5、调亡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 6、肿瘤多步骤转移基本过程 7、基因突变形式几检测方法 8、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性发生机制9、基因治疗策略 10、腹部肿块的类型并举例 11、说明胸部肺癌转移的各站淋巴结 12、食道癌的X线表现 13、四度白细胞减少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处理 14、简述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及代表药物 15、拓扑异构酶I和II的作用及区别,抑制剂的代表药物 16、简述肿瘤外科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2007年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肿瘤学>复试 一、名词解释 1、肿瘤标志物 2、多药耐药性 3、广泛切除术 4、姑息性放疗 5、、、(记不清了)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中部和南方沿海地区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总数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严重威胁高发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高鼻咽癌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水平是改善鼻咽癌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早期鼻咽癌对放疗非常敏感,单纯放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5年生存率高达95%。但NPC早期症状与鼻咽良性病变相似,早期筛查亦未广泛普及,早期确诊患者比例不足20%,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放化疗联合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治疗精准性和特异性欠佳,易产生较强的副作用,复发进展风险亦较大,总体生存时间骤减。鼻咽癌标志物的开发、应用、评价和完善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步骤。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鼻咽癌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集国内鼻咽癌临床和基础领域专家力量,整理并发表了第一版《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鼻咽癌早期筛查推广、精准治疗、复发进展预测和提前干预提供依据,提升鼻咽癌临床整体治疗水平。

血浆EBV DNA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鼻咽癌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标志物 非角化鼻咽癌是我国鼻咽癌的主要类型(>95%),几乎所有的非角化鼻咽癌都存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EBV参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全过程,是目前公认的最关键的鼻咽癌致病因素。重要的是,可直接以外周血为标本检测EBV相关核酸(DNA,RNA)和抗EBV不同抗原成分抗体,从而检测是否感染EBV病毒及感染程度。因此,EBV相关分子是理想的鼻咽癌标志物来源,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EBV相关标志物应用价值的深度挖掘也是共识关注的重点之一。 ①共识推荐 将EBV DNA检测作为鼻咽癌高发地区早期筛查的常规项目。 专家解读 尽管90%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存在EBV感染,但主要潜伏感染于B淋巴细胞内,且不释放游离DNA入血清,所以健康人血浆中EBV阳性率非常低。但鼻咽癌患者癌细胞可释放短EBV片段进入血液,90%以上的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EBV游离DNA,因此筛查血浆EBV DNA 是实现鼻咽癌早期筛查的可行途径。

鼻咽癌的分期

鼻咽癌的分期(国际抗癌联盟UICC 2003版) 肿瘤分期的目的是通过检查明确肿瘤的范围,提供预后的情况并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肿瘤分期可分为基于临床检查为基础的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ing)和根据手术标本的组织和病理学检查为基础的病理分期(Pathologic Staging)两种。由于手术并不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此鼻咽癌的分期以临床分期为主。目前国内外公认的鼻咽癌分期标准是2003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检查至少要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常规实验室检查、头颈部MRI和/或CT、胸部X线检查。另外还可以考虑腹腔B超和/或全身同位素骨骼扫描和内镜检查。 2003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鼻咽癌TNM分期法: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大小无法测量;或痰脱落细胞、或支气管冲洗液中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检查和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原发肿瘤 T0 没有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肿瘤侵犯鼻腔和/或口咽 T2a 无咽旁间隙侵犯 T2b 有咽旁间隙侵犯 T3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和/或鼻旁窦 T4 肿瘤侵犯颅内、脑神经、下咽、颞下窝、眼眶、咀嚼肌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判断 N0 无颈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2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直径≤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部位 N3 颈淋巴结转移:a,直径>6cm;b,锁骨上窝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TNM分期 I期 T1N0M0 IIa期 T2aN0M0 IIb期 T1N1M0,T2aN1M0,T2bN0-1M0 III期 T1N2M0,T2a-2bN2M0,T3N0-2M0 IVa期 T4N0-2M0 IVb期 T1-4N3M0 IVc期 T1-4N0-3M1

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鼻咽癌的诊断 1.病史 与遗传因素、EB病毒感染、饮食(亚硝酸盐制品)、环境因素等有关。 2.临床表现 症状: 鼻部症状:早期可出现回吸性痰中带血或鼻涕带血,晚期大出血;瘤体增大后引起鼻塞,闭塞性鼻音,嗅觉减退或丧失; 耳部症状:可压迫或阻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同侧分泌性中耳炎,表现为耳鸣、耳闭、听力下降、自听增强;所以,单侧性耳鸣,听力减退,耳闷阻塞是鼻 咽癌早期症状之一; 眼部症状:在肿瘤中晚期多见。肿瘤向前通过后鼻孔侵入眼眶引起眼球突出、复视、视力障碍、视乳头水肿等;肿瘤还会向上通过破裂孔侵犯海绵窦 内的第Ⅱ、Ⅲ、Ⅳ、Ⅵ对颅神经引起视野缺损、上睑下垂、视野缺失 等;当肿瘤侵犯颈动脉管或咽旁隙淋巴结是可累及颈交感神经引起同 侧瞳孔缩小,眼球下陷,眼裂缩小及同侧面部无汗等霍纳综合征;头痛:当肿瘤侵入颅内海绵窦可致第Ⅲ、Ⅳ、Ⅴ、Ⅵ对颅神经损害,尤其是三叉神经受损可引起同侧剧烈的放射性疼痛。头痛往往是海绵窦受侵犯时患者的第一主诉。 颈部淋巴结肿大:进行性,质硬,活动差,无压痛 颅神经症状:嗅神经Ⅰ:少见。嗅觉减退。 视神经Ⅱ:少见。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视野改变,复视。 动眼神经Ⅲ和滑车神经Ⅳ:上睑下垂,瞳孔扩大,眼球突出,复 视等。 三叉神经Ⅴ:多见。感觉过敏,偏头痛(单侧持续性头痛,夜间 痛甚),患侧面部感觉麻木或消失,患侧角膜发射迟钝

或消失,张口使下颌骨向患侧偏斜等。 外展神经Ⅵ:多见。眼球外展运动障碍,复视。 面神经Ⅶ:少见。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听神经Ⅷ: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 舌咽神经Ⅸ:吞咽功能障碍,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呛咳,腮腺分 泌减少等。 迷走神经Ⅹ:少见。声音嘶哑,呛咳等。 副神经Ⅺ:耸肩无力,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萎缩。 舌下神经Ⅻ:舌萎缩,伸舌偏向患侧。 远部转移(骨,肺,肝):骨痛,痰中带血,肝区痛等。 体征:好发于鼻咽顶部和咽隐窝。常表现为结节状和菜花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易出血。也可表现为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早期表现不明显,颈部可触及无痛肿大淋巴结。 3.临床检查: (1)体格检查 ①鼻腔、鼻咽及口咽部的检查。 前鼻镜检查 间接鼻咽镜检查(后鼻镜检查) 直接鼻咽镜检查(纤维鼻咽镜、电子鼻咽镜及鼻内镜检查。其中纤维鼻 咽镜检查可配录像系统,视野宽,安全无痛,可活检。) ②颈淋巴结的检查(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无痛) ③颅神经受损的检查。 ④其它症状:1.Horner(霍纳)综合征 2.垂体-蝶骨综合征 3.皮肌炎 4.眶尖综合征 (2)影像学检查 ①X线骨质破坏情况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ESMO 指南: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疗 原发灶不明癌症(cancers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s)是一类转移性肿瘤的统称,该类肿瘤无法通过常规诊断方法确定原发性癌灶的位置。原发性不明癌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3%~5%。目前尚未发现该类型肿瘤所共有的生物学特征。 不过,最新证据已经表明:即使在原发性肿瘤静息的情况下,肿瘤细胞本身的转移性特质、循环肿瘤细胞的位置特异性转化、转移部位的致癌性诱导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促使肿瘤的转移性扩散。 诊断 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诊断需要借助病理学评估。根据病理学特征,可以讲原发灶不明癌症分类为:(1)高度和中度分化腺癌、(2)低度分化癌(包括低度分化腺癌)、(3)鳞状细胞癌、(4)未分化肿瘤、(5)神经内分泌分化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排除化疗敏感性和可治愈性肿瘤(例如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肿瘤标记物检查:某些生殖细胞肿瘤会分泌特殊的胎儿蛋白(α-fetoprotein, AFP)、人类绒毛膜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可做为诊断及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完成治疗后追踪的重要检查之一。(图 1)。如果检查结果确诊是癌或腺癌,建议男性患者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学染色或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女性患者进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免疫学染色,以排除激素敏感性肿瘤并进行特殊治疗。 角蛋白(keratins)CK7 和 CK20 染色可能会提供原发性癌灶的位置信息,嗜铬粒蛋白 A CgA (chromogranin A)和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染色主要用于判断神经内分泌分化(表 1)。CK7,卵巢、肺和乳腺癌阳性,胃结肠、前列腺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癌阳性。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KI-67,(细胞增殖标志指数)数值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目前,基因表达分析实验已经进入临床医疗市场,主要用于确定原发灶不明癌症的起源组织。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患者原发性肿瘤潜在的发生部位。然而,尚不得知原发性肿瘤特异性治疗方式是否对转移瘤有效,仍待进一步验证。 表 1 原发灶不明癌症患者活检组织的常规免疫组织学检查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综合治疗长期生存一例

131?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2018年4月第12卷第2期Chin Arch Gen Surg (Electronic Edition ), April 2018, Vol. 12, No.2 例患者左肾积水,考虑受压所致,尽管缺乏组织学特征[6],最终 诊断仍应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 脾淋巴管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会引起局部的浸润,因此 手术切除是治疗首要选择[7-8]。用全切除术治疗较大或有症状 的淋巴管瘤,能够预防复发、感染、扭转和扩大。淋巴管瘤很 少变成恶性肿瘤,其预后一般较好[9]。不过Moulin 等[10]报道由 于囊性淋巴管瘤破坏了肠系膜根部,导致肠功能衰竭。因此,在与脾大及左上腹疼痛等相关疾病鉴别之后,及时行脾淋巴管瘤切除术治疗。治疗干预的延迟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例的计划手术方案是对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脾囊性淋巴管瘤切除术,但由于在囊肿切开过程中,囊液流出加上吸引器的快速负压吸引,引起囊腔中压力迅速降低,造成囊腔间隔中存在的血管网破裂和大量出血。术前未能预料此种情况发生,脾脏交通血管网的破裂出血较难控制,腹腔镜下止血困难,尝试纱布加压止血,未能达到满意效果,转而开腹行脾切除术。查阅近年来相关病例报道文献中,此类问题鲜有报道。因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值得引起术者的重视和防范。在术中行囊性淋巴管瘤减压过程中,应该缓慢进行,使囊腔内的压力缓慢降低;分离囊壁要仔细,对于细小血管尽可能结扎止血,避免过分使用电凝,以免在手术过程中增加出血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Ioannidis I, Kahn AG. Splenic lymphangioma[J]. Arch Pathol Lab Med, 2015, 139(2): 278-282. 赵方, 陈鹏, 胡明道, 等. 儿童脾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J/CD].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8, 12(2): 130-131. [2] Duvvada S, Senapati D, Challa SR, et al. Cystic lymphangioma of spleen in adults[J]. BMJ Case Rep, 2017, 20(2): 278-280. [3] Kim SY, Kwon HJ, Park HW, et al. Multiple cystic lymphangiomas of the spleen: radiologic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J]. J Med Ultrason (2001), 2015, 42(3): 409-412. [4] Rodriguez-Montes JA, Collantes-Bellido E, Marin-Serrano E, et al. Splenic lymphangioma. A rare tumour. Presentation of 3 case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J]. Cir Cir, 2016, 84(2): 154-159.[5] 任延德, 李向荣, 龙莉玲, 等. 成人肠系膜淋巴管瘤CT 表现 与病理相关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5): 833-836.[6] Xu GP, Shen HF, Yang LR, et al. Splenic cystic lymphangioma in a young woman: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Acta Gastroenterol Belg, 2011, 74(2): 334-336. [7] Zhou Z, Zhou J, Wu Z, et al.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adult lymphangiomas of the spleen: case seri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4, 61(130): 285-290.[8] 徐振宇, 金琳芳, 石鑫, 等. 32例脾脏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 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 24(5): 793-795. [9] Chung SH, Park YS, Jo YJ, et al. Asymptomatic lymphangioma involving the spleen and retroperitoneum in adult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44): 5620-5623. [10] Moulin L, Rumbo C, Romero P, et al. Case report: multivisceral transplantation for an extensive cystic lymphangioma of the mesenteric root[J]. Transplant Proc, 2016, 48(2): 543-545.(收稿日期:2017-10-12) (本文编辑:姚亚楠)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综合治疗长期生存一例 吴剑龙1?李强2?刘志龙2?曹明溶2 患者男,68岁。因“腹胀、腹痛伴排便不畅20 d ”,于2011年11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2年余。查体:心肺无特殊,腹平坦,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消失。入院胸、腹部平片示: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急腹症X 线征象,结肠较多内容物。腹部超声示:肝实质回声增粗,肝左外叶胆管局部扩张,腹膜后实性占位,性质待定。上腹部CT 示:肝脏Ⅱ段病灶,性质待定;腹腔干右侧及腹主动脉旁多发肿大淋巴结。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示:腹膜后(腹腔干右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瘤。胃镜、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皆未见 明显异常。糖类抗原CA19-9 1 047.49 U/ml 。术前初步诊断为腹腔转移瘤:胆管癌并腹腔转移?15 d 后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可见肝左外叶约1.5 cm 直径大小结节,质地韧,边界清,胆囊稍肿胀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下方肿物,约3 cm ×4 cm ,质硬,不规则,下方与胰体部边界不清,粘连明显,胰头未见肿块。术中冰冻提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见低分化癌转移,遂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微波消融+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活检+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示:1.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见低分化癌转移,伴显著的纤维组织增生;2. 左肝肿物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小胆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3. 慢性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术后1个月开始先后进行4次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50 mg+氟尿嘧啶3.25 g+亚叶酸钙0.6 g+吉西他滨1.2 g 。 复查情况:(1)2012年3月入院复查腹部CT 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包绕肝动脉及门静脉,考虑为肿大淋巴结融合成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8.02.015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510630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 通信作者:曹明溶,Email :tcaomr@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3512627.html,

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肺癌: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NSCLC中出现NSE升高提示预后差,原因是可能是又由于出现肿瘤细胞异质化或者伴有神经内分泌亚型特征。初次治疗后一个半衰期约(24小时)后下降是治疗有效、预后好的第一个信号。 角蛋白19(ck19)片段和CYFRA21-1:后者是前者的片段,角蛋白是上皮肿瘤细胞包浆中的一种酸性蛋白,该片段是蛋白质代谢的一种组分。各型肺癌中,CKFRA21-1均会升高,尤其是腺癌和鳞癌。正常人中其水平为1.8ng/ml。 癌胚抗原CEA: NSCLC患者的水平会升高。 乳酸脱氢酶LDH:LDH正常的患者生存优势>该酶不正常的患者,升高的患者对治疗敏感性差完全缓解的概率低。 前胃液素释放肽ProGRP:是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若SCLC患者该物质>100mg 可怀疑是否是混合性癌症。 组织多肽抗原TPA :普遍,>100U/L时提示生存期更短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 :NSCLC分泌的糖蛋白,但只有少数患者血清浓度升高2.乳腺癌: CEA和CA15-3 :CEA对乳腺癌无特异性,只对晚期转移有意义。CA15-3检测术后复发。二者联合可提高效率。 Her-2/neu:乳腺癌的一种癌基因。其表达的蛋白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无特异性,与预后有关 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和BRCA2,与乳腺癌的易感性有关 3.胃癌: CEA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原发胃癌中低,肝转后高,其水平与转移程度有关。动态观察还可以判断有无复发 CA19-9 :是胰腺癌的第一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会升高 CA724:消化道肿瘤和卵巢癌都可升高,是胃癌的第一标志物,其可与CEA联合AFP :升高,表明患者容易发生肝转,预后差,见于胃癌进展期 CA125:卵巢癌的首选,胃癌远处转移,常伴125的升高 4.肝癌: AFP:首选。仅次病理。最好的早期肝癌诊断标志物。但是有假阳性,尚可见于卵黄囊、胚胎源性肿瘤,也是睾丸、卵巢等升值腺癌和畸胎瘤的良好标志。也可见于胃癌、胰腺癌和胆管癌。 异常凝血酶原:与癌的生长有关,治疗后下降,复发后回升。可反映肝癌生长过程。 铁蛋白:肝癌患者很明显升高,可能原因是,肝癌细胞坏死,使其释放入血。特异性低。 转铁蛋白:肿瘤越大,肝硬化越严重,转铁蛋白越低,不是早期诊断标志物。 r-谷氨酰胺转肽酶同工酶II:是肝癌的良好标志之一, MMP-9:有可能成为肝癌侵袭力和转移方面的标志物。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头颈部恶性肿瘤nccn指南解读 摘要:2010 版头颈部肿瘤 NCCN 指南较2009 版的内容有重大的更新,整合了已取得的重要临床数据,调整了部分治疗原则。主题词:头颈部肿瘤;临床指南;NCCN 中图分类号:R73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 (2010 )07-0511-05 NCCN 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代表美国癌症研究和治疗最高水平的肿瘤中心组成的学术联盟组织编写,它的宗旨是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当前最佳的治疗建议,提高肿瘤治疗水平。 NCCN 指南制定专家组汇集多学科团队, 充分采用循证医学证据作为推荐标准;每条建议都拥有自己的共识分类,供医生使用时参考。头颈部肿瘤的种类及治疗手段复杂多样,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合作以获得最佳的治疗及随访,其指南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本文对NCCN 鼻咽部:鼻咽癌中第6 版的T2a (肿瘤侵犯口咽和/ 或鼻腔,无咽旁间隙侵犯)归入第7 版的T1 ,而T2b (咽旁间隙侵犯)作为第7 版的T2(T2 不分a 、b)。而淋巴分期中的改变为:N1 增加了单侧和/或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不超过6cm 。口咽:T3 增加肿瘤浸润会厌舌面。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肿瘤侵犯喉,舌的外部肌肉,翼内肌,硬腭或下颌骨。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下咽:T3 增加了肿瘤累及食管( 原为T4a) 。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剔除食管累及。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口咽、下咽淋巴结分期无变化。2010 版的头颈部

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解读。1 按AJCC 分期第7 版对TNM 分期进行了更新几乎所有头颈部肿瘤分期中进行了更新的内容为在T4a 、T4b 分期中分别增加了描述性的说明:1.3 喉部TNM 分期声门上: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声门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并且在T4a 的描述时说明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的外皮质,而在第6 版中为肿瘤侵犯穿过甲状软骨。声门下: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T4a 为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为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但侵犯的具体结构变化不大。 1.1 唇癌和口腔癌TNM 分期T4a 增加了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唇) 肿瘤侵犯骨皮质,下牙槽神经,口底或面部皮肤( 如颏或鼻) 。( 口腔) 肿瘤侵犯邻近结构[ 如穿透骨皮质(下颌骨或上颌窦)进入舌的深部(外部)肌肉(颏舌肌、舌骨舌肌、舌腭肌和茎突舌肌),上颌窦,面部皮肤] 。N 分期未见变化。 1.4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TNM 分期T4a 增加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了局部非常广泛浸润的疾病。 1.2 咽部(包括舌底、软腭、悬雍垂)TNM 分期系统收稿日期:2010-07-05 肿瘤学杂志2010 年第16 卷第7 期1.5 鼻腔、鼻窦TNM 分期T4a 增加局部中度浸润的疾病。T4b 增加局部非

鼻咽癌的TNM分类

鼻咽癌的TNM分类 根据鼻咽癌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扩散的程度,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和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2002)第五版的方案如下: 1.解剖划分 (1)后上壁:从软硬腭交界到颅底 (2)侧壁:包括咽隐窝 (3)下壁:包括软腭上面 注:后鼻孔缘属于鼻腔部分。 2.TNM临床分类 T:原发癌 T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 T0:无原发肿瘤之证据 Tis:原位癌 T1:肿瘤局限在鼻咽部 T2:肿瘤侵犯咽部软组织和/或后鼻孔 T2a:无咽旁组织侵犯 T2b:咽旁组织侵犯 T3:肿瘤侵犯骨质和/或鼻窦 T4:肿瘤侵犯颅内和/或颅神经、颞下窝、喉咽或眼眶 注:咽旁侵犯指肿瘤突破咽基底筋膜,有咽后、咽侧壁浸润。 N:区域淋巴结转移 N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 N2:双侧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直径不超过6cm,位于锁骨上窝以上区域 N3:一个或数个淋巴结转移 N3a:淋巴结直径大于6cm N3b:进入锁骨上窝 注:中线淋巴结视为同侧淋巴结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确定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3.组织病理学分级 G:组织病理学分级 Gx:组织分级不确定 G1:高分化 G2:中度分化 G3:低分化 4.分期 0期: Tis N0 M0 I期: T1 N0 M0 II期A: T2a N0 M0

II期B: T1 N1 M0 T2a N1 M0 T2b N0 N1 M0 III期: T1 N2 M0 T2a T2b N1 M0 T3 N0 N1 N2 M0 IV期A: T4 N0 N1 N2 M0 IV期B:任何TN3M0 IV期C:任何T4任何NM1

肿瘤并发症

1 肿瘤并发症的概念肿瘤并发症是指由于肿瘤疾病本身和在肿瘤诊断、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一个、多个甚至是一系列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疾病的总称。 2 肿瘤直接引发的并发症(1) 肿瘤压迫或梗阻重要脏器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对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的压迫,或者占位性病变所导致的梗阻。(2) 肿瘤直接侵蚀血管、淋巴管、空腔脏器如:血尿、血便、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肠穿孔等。(3) 病理性骨折原发病灶的肿瘤细胞直接侵犯或者肿瘤转移至骨,尤其是四肢长骨、椎体等,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4) 肿瘤代谢相关的并发症(5) 肿瘤相关的免疫功能异常肿瘤可以直接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可引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3 肿瘤间接引起的并发症(1)肿瘤对神经系统的远隔效应神经系统没有受侵的情况下出现的病症。如:亚急性小脑变性、多发性肌炎、癌性周围神经病等。(2)异位激素综合征与代谢紊乱部分内分泌组织、器官发生恶性肿瘤占位或者肿瘤细胞侵及、转移所导致的内分泌异常表现。(3)肿瘤的非特异性皮肤、肌肉表现如肿瘤相关性黒棘皮病、类癌综合征的皮肤改变等 4 肿瘤相关性心理与精神并发症(1)反应性焦虑征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为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一为广泛性焦虑,两者均可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2)反应性抑郁症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悲伤、苦闷、失望的情感,多同时伴有焦虑等症状。(3)其他精神问题表现多样。如易激惹、孤独感、失助感、被动依赖、多疑、条件反射性呕吐、性心理及性功能障碍、记忆障碍、情感障碍等 5 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并发症主要是指肿瘤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行为的干预而导致的与治疗目的无关或者治疗所引发的一系列副反应、伴随综合征等。 6 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并发症(1)手术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术后血栓形成、术后所致的管腔狭窄(如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倾倒综合症等。(2)放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放射性脑病、放射性内分泌腺损伤、放射性脊髓病、放射性脑损伤与智能障碍、放射性口腔损伤等(3)化学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化疗药物所导致的心脏、肺、肝脏、肾脏、膀胱等药物性损害。(4)生物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IL-2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寒战、发热、肌肉痛、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低血压及心脏损害,多浆膜腔积液和全身水肿,肺间质水肿,疲劳、嗜睡甚至昏迷,骨髓抑制等。(5)内分泌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TAM用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抗雌激素作用的同时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以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绝经后病人使用TAM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率(6)中医药治疗相关的并发症中药成分复杂,组方变化多样,药物毒性更加难以具体、明确。(7)诊断相关的并发症造影剂肾病。碘对比剂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成像对比剂之一。造影剂肾病是有碘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毒性反应,轻者可以仅出现暂时性肾功能损伤,无明显症状,重者表现为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7 按照肿瘤并发症所累及的系统分类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依照其所累及的系统主要有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肿瘤具有广泛转移和侵袭的特点,发生发展过程多变而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临床难以预料,肿瘤可以先后或同时侵犯多个系统。 8 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即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者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者病理性反应。 9 (一)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1骨骼的浸润和转移产生疼痛的原因包括:骨骼直接受累和局部伤害感受器的直接激活;肿瘤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和软组织;肿瘤骨浸润时释放PGE1、PGF2,是强烈的致痛因子。2神经系统受累3内脏器官受累 10颅底综合征颅底综合症包括:眶综合症、蝶鞍旁综合症、颅中凹综合症、枕骨髁综合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原发肿瘤不明的转移性癌是指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可以证实为转移癌,但病史和临床表现不能提供原发肿瘤的证据。在原发肿瘤不明的转移性癌中,腺癌占40%,原发肿瘤可能为:肺、胰腺、胃肠道、胆、肝、肾、乳腺、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以及生殖细胞的肿瘤;未分化癌占40%,几乎任何部位皆可发生;鳞癌占13%,主要来自肺、头颈部、食管、宫颈、膀胱等部位的肿瘤;其它类型的肿瘤占7%。 [诊断标准] 原发肿瘤不明的转移性癌其诊断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肿瘤是转移性恶性肿瘤,而不是原发肿瘤。既往无恶性肿瘤病史。 [治疗方案] 1.手术: 对单个的转移性病灶可行手术切除,可起到治疗和诊断的目的。 2.放疗: 对脑转移性肿瘤可行全脑照射,对骨转移性肿瘤也可局部放疗,头颈部肿瘤如不能手术也可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3.化疗: 根据病理和所推测的肿瘤选择化疗方案。腺癌来源于消化道和肺组织较多,鳞癌来源于肺、头颈部较多,未分化癌来源于肺、淋巴系较多,可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参见各有关章节)。对怀疑是来源于乳腺、前列腺的肿瘤,可试行内分泌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 1.可测量的病变 完全缓解(CR):肿块完全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 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时间持续≥1个月。 测量可采用双径,也可单径测量。 (1))双径测量:指肿块的两最大垂直径的乘积。 单个病变:肿瘤体积缩小≥50%, 多个病变:多个肿块的体积之和缩小≥50%。 (2)单径测量:线状肿块长度缩小≥50%。 无变化(NC):肿块缩小<50%,或增大未超过25%,未出现新的病变。 进展(PD):一个或多个病变增大≥25%,或出现新的病变。 2.不可测量的病变 CR 所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 PR 肿瘤大小估计减少≥50%,时间持续≥1个月。 NC 病情无明显变化,时间持续≥1个月,肿瘤大小增大估计<25%,缩小<50%。 PD 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变增大估计≥25%. 3.骨转移 CR 经X线及扫描等检查,骨转移性病变完全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 PR 溶骨性病灶部分缩小,钙化或成骨性病变密度减低,时间持续≥1个月。 NC 骨转移病变无明显变化,时间持续≥2个月。 PD 出现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增大。 [预后评估]

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的分类法
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有“广东癌” 之称。男女病人之比例约为 3:1。国内所见最小年龄为 3 岁,最大为 86 岁,各个年龄组都 可发病,而大多数在 40-60 岁之间。
鼻咽癌的组织学分类
1.WHO 分类
1978 年,WHO 将鼻咽癌分为 3 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 1991 年修订后的 WHO 将鼻咽癌分为 2 型:角化鳞状细胞癌;非角化癌(分化型;未分化型)。 其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明显的角化证据。前者角化明显,多见于老年人,与 EB 病 毒感染关系不密切。后者占鼻咽癌大多数,无明显角化,它们(尤其是未分化型)与 EB 病 毒感染密切相关。在非角化癌中,分化型之癌细胞境界清楚,呈多层或铺砌状排列,而未分 化型之癌细胞境界不清,呈合体状,有些则呈梭形。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型)常见丰富 的淋巴细胞浸润。
2.国内分类
国内较权威的分类将鼻咽癌分为:原位癌、浸润癌两大类。而浸润癌则又包括 5 个亚 型:微小浸润癌、鳞状细胞癌(高、中、低分化)、腺癌(高、中、低分化)、泡状核细胞 癌、未分化癌。此种分类常被应用于国内病理诊断中。
NPC 的形态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①给节型:肿瘤呈结节状或肿块状,是最常见的类型。
②菜花型;肿瘤呈菜花状,血管丰富而易出血。
③溃疡型;肿瘤边缘隆起、中央常坏死。
④粘膜下浸润型;肿瘤向腔内突起,但表面常有正常的粘膜组织覆盖。
治疗鼻咽癌的方法鼻咽癌的病理表现及症状? 【临床表现】
(一)回吸性涕血 早期可有出血症状 表现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鼻时涕中带血 早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误诊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误 诊1例 【关键词】肿瘤转移;红斑狼疮,系统性;癌;骨髓;误诊 随着对风湿免疫疾病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已关注到风湿免疫疾病和恶性肿瘤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肿瘤时有报道,但SLE合并骨髓转移癌的报道较罕见,现将2008年11月收治SLE伴原发灶不明骨髓转移癌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8年前因反复关节疼痛伴面部皮疹,抗核抗体(ANA)和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阳性,确诊为SLE,经激素及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病情缓解后,一直以强的松维持治疗。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低热、面部蝶形红斑、关节肿痛,用雷公藤多甙、氯喹、硫唑嘌呤等治疗。10天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有黑色水样腹泻及关节疼痛住院治疗。查体:神清,贫血貌,体温40 ℃、呼吸26次/min、血压140/80 mmHg、心界正常,心率120次/min,律齐,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无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无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水肿及脊柱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73×109/L,Hb 92 g/L,血小板(PLT)189 ×109/L;尿常规:尿蛋白++、RBC 4个/μl;生化检查:血尿素氮2.5 mmol/L、肌酐45.57 μ

mol/L,乳酸脱氢酶615.5 U/L,谷丙转氨酶(ALT)172.70 U/L,谷草转氨酶(AST)201 U/L,谷氨酰转肽酶(GCT)545.8 U/L,碱性磷酸酶(ALP)538.30 U/L,腺苷脱氨酶140 U/L。乳酸脱氢酶同功酶电泳:LDH1 7.8,LDH2 30.3,LDH3 26.2,LDH4 13.3,LDH5 22.4。免疫学检查:血IgG 14 698 mg/L,IgA 2 624 mg/L,IgM 2 407 mg/L,C31121 μg/L,CH50106 μg/L;抗核抗体(ANA)滴度1∶100,核型(胞浆颗粒)阳性,抗双链DNA抗体(dsDNA)阴性,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64~128 mg/L。24 h尿蛋白定量1.14 g。肥达反应沙门菌阳性,血培养阴性。胸片:双肺有间质性改变。B超结果正常。临床诊断为:SLE,伤寒可疑及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经抗炎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患者仍有发热,复查血常规结果:WBC 0.55×109/L,RBC 2.58×1012/L,Hb 78 g/L,PLT 36×109/L,多次复查呈进行性下降。骨髓检查:骨髓增生低下,骨髓涂片尾部或边缘可见较多成团或散在异常细胞,细胞体积大小不等,胞浆丰富、嗜碱、融合成片,胞核较大、偏位,可见畸形,常有多核和不典型的细胞分裂,核染色质网状,浓厚不一,核仁大、清晰而畸形(图1);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POX和PAS阴性。骨髓诊断:骨髓转移癌。B超及多次X线胸片和有关检查均未发现癌性病灶。 2 讨论 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SLE

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

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09T10:04:07.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钟卫云 [导读] 综合分析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方法:查阅分析近4年内12篇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归纳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 钟卫云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 40276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方法:查阅分析近4年内12篇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归纳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结果:鼻咽癌的不同病理分型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JAK2和STAT3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鼻咽癌微环境中肿瘤浸润炎症细胞亚群之间普遍存在着正相关。VEGF在鼻咽癌切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倾向小。 CIP2A与鼻咽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有关[8]。 【关键词】鼻咽癌;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009-02 Molecular pathological stud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Zhong Weiyu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Bishan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27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path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Methods To review and carefully analyze 12 relevant literatures collected by China HowNet in the past four years,and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molecular pathology related research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gnosi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JAK2 and STAT3 is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re is a general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umor infiltrating inflammatory cell subset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icroenvironment.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as higher.Patients with locally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have a low tendency of distant metastasis. CIP2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8]. 【Key words】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olecular;Pathological;Related Studies 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包括有高侵袭性,高转移率的区域淋巴结和远隔器官。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且国内高发地区为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深圳、福建等[1]。1991年WHO将鼻咽癌按病理组织学分为三型:WHO-Ⅰ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WHO-Ⅱ型为非角化分化型,WHO-Ⅲ型为非角化未分化型。角化型鳞状细胞癌(WHO-Ⅰ型)在鼻咽癌低发区较常见,而在高发区所占的的比例较低。病理类型不同,其病因、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2]。本文通过查阅并仔细研究分析近4年内12篇中国知网收录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分析鼻咽癌的分子病理学相关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研究现状 1.1 鼻咽癌的不同病理分型的预后分析 根据查阅的文献中1286例鼻咽癌患者中,其中失访205例,随访率为84.1%(1081/1286),失访病例自失访日起,计算出的存活时间以结尾数据代入统计学软件计算生存率。1286例鼻咽癌患者中死亡273例,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2%和65%。WHO-Ⅰ型鼻咽癌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67%、67%,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58%、54%;WHO-Ⅱ/Ⅲ型鼻咽癌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72%、65%,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7%、65%、6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 根据报道,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中JAK2和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鼻炎黏膜慢性炎组织(均P< 0.05)。不同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中,JAK2和STAT3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类型、吸烟及家族史之间,JAK2和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JAK2和STAT3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呈协同性,并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JAK2和STAT3的高表达是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 1.3 CD3+T细胞是NPC微环境主要浸润的炎症细胞,而CD20+B淋巴细胞、FOXP3+Treg和中性粒细胞以及CD8+CTL细胞仅次于CD3+T细胞,其他如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和CD56+NK细胞则最少。CD3、CD8、FOXP3和CD204种淋巴细胞亚群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NE和CD3、CD8、FOXP3、tryptase细胞亚群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CD56和CD3、CD8、CD20细胞亚群间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CD3和CD83、CD8、CD20之间关系密切(r>0.5)。NPC肿瘤分型与CD3、CD20、NE、CD83细胞存在相关(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与FOXP3、NE和tryptase存在正相关(P<0.05);NFC局部肿瘤侵犯分级与CD56负相关(P<0.05)[4]。 1.4 VEGF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内。鼻咽癌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表达72例(85%),正常鼻咽组织切片中VEGF阳性表达3例(8%),鼻咽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P<0.05)。不同年龄及性别鼻咽癌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不同TNM分期及复发情况患者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 1.5 局部复发和初治时鼻咽癌[6]的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及T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发时N1+N2+N3期比例低于初治时比例(P<0.05);初治及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组织IKi-)7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Ki-)7阳性的局部复发性鼻咽癌患者,不同复发时间其IKi-)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性鼻咽癌组织中EBER表达强度弱于初治鼻咽癌(P<0.01)[7]。 1.6 鼻咽癌组织中CIP2A蛋白、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鼻咽部正常组织(65.71%VS 26.67%、1.43%VS 16.67%,均P<0.05)。CIP2A mRNA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而与表示肿瘤范围的T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的N分期及综合的临床分期有关(均P<0.05)[8]。 1.7 经F检验对3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鼻咽癌组的Rta-IgG、DH二聚体检测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DH二聚体对鼻咽癌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77.42%/85.48%,特异性为8 2.26%、69.35%,两者联合筛查敏感性提升为90.32%;鼻咽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Rta-Ig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