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个重庆”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为强化我市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改善城市品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现就我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1、主城区及各区县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建筑风格除有特殊要求的外,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并充分体现重庆主城区及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各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鼓励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建筑的风格。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及城市重要区域必须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2、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中,高层建筑应尽量不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布置,而应在兼顾城市空间形态和项目内部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富有趣味和变化,形成较为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在城市的各片区形成较为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在对风貌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建筑高度应充分论证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强化城市山水特征和传统文脉。

4、必须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的传承,全市禁止在公共建筑和大体量建筑设计中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

5、城市建筑应立足于场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禁止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和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造型设计。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应体现城市街区的整体风格,形成连续协调的街道景观。

6、加强重要建筑的细部造型设计,通过对檐口、窗框线条、基座、装饰构件等部位的艺术设计,形成比例和谐、端庄大气的建筑造型,达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7、乡村公共建筑和农民住宅要吸取本地乡土建筑的布局和造型特征,采用地方材料,结合乡村环境,形成适度集中布置、体现乡土风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

8、高层建筑应通过艺术设计进行顶部造型,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要避免采用建筑顶部纯装饰构架及大体量顶部造型。

9、对高容积率居住地块的高层住宅建筑应采取简洁大方的设计手法,避免琐碎、花哨的造型。建筑群的临街形态和天际轮廓线应尽量有所变化。

10、在沿江、沿山和各类文化旅游、镇乡等低、多层建筑中要采用坡屋顶。主城区沿两江四岸、城市主次干道以及傍邻四山的建筑,应进行一定范围的天际轮廓线分析。

11、鼓励优化建筑物外立面设计及装饰材料运用。在城市重要地段的公共建筑以及在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具有历史传承的风景名胜区建设的项目,应体现地方传统风格的建筑造型和设计元素,鼓励采取如青砖、灰墙、黛瓦等建筑语汇。

12、公共建筑和重要地段的建筑要采用美观大方、体现良好品质、具有较好色彩及质感的现代建筑饰材或富有特色的本土材料,其色彩、材质、比例划分及构造方式应与建筑的使用性质相吻合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相协调。

13、禁止使用低档次的白色面砖和黄色、粉色等其它劣质瓷砖的外墙装饰材料,可结合建筑的性格特征适当使用青灰色面砖并采取横向比例良好的拼缝方式。建筑外墙应慎用色彩纯度很高的金属材料及原色铝合金门窗。

14、建筑沿街底层立面应简洁统一,原则上避免使用原色铝合金卷帘门。

15、慎用玻璃幕墙。居住建筑和密度较大地段的公共建筑禁止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和彩色玻璃以避免光污染并提高节能效果。

16、建设项目在色彩选用上同一组建筑主体色调要统一,一般以不超过两种相互协调的主体颜色为宜,颜色的明度、彩度不能过分强调自我,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17、各类城市建筑中不宜采用大红大绿、鲜艳刺目的建筑用色和使用劣质装饰材料,应充分利用现代环保科技饰材和优秀的城市色彩设计理念,并通过发掘地方材料的优势,创新具有乡土特色的城乡建筑艺术效果,体现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和谐共生。

18、主城区城市主次干道及两江四岸沿线的住宅建筑阳台应进行封闭设计,具有晾晒功能的生活阳台应设置在不临城市主次干道及两江四岸的方向,开敞式阳台应造型简洁并与建筑外墙面主体协调。

19、建筑物附设广告店招应结合外立面统一设置,其尺度、风格应与建筑造型相协调并体现街区特色。广告店招不得影响街道景观视线和建筑整体造型,应严格控制突出建筑立面和平面轮廓的尺寸。

20、建筑物外挂空调机应按街景要求隐蔽设置或统一设置挡板予以遮挡,管道不得外露。建筑立面灯饰应按照相关灯饰规划的要求同步设置。

21、居住小区的绿地应尽量设置在临街处,封闭的小区绿地应对外敞开。

22、鼓励居住小区多种乔木,小区设计要将每千人乔木(树径10厘米以上)种植量(冠覆面积纳入绿地率计算)和健身场地(布置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作为小区环境品质指标。

23、一般不得在小区或建筑沿城市公共空间界面设置实体围墙。若设置绿化围墙或空透围墙应与街道景观相协调,并体现城市人文艺术特点。

24、道路要形成城市林荫带。街道绿化应多种植乔木,同一道路的树种应尽量统一以形成整体感、避免凌乱。不同路段可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和交通功能采用不同的行道树布置方式,以增强特色。

25、街道上的花池绿化应尽量减少并造型简洁,增加街道空间活力,花池不得成排设置于临机动车道沿线;花池中植入的灌木品种和高度应有层次感。

26、城市街道的人行道在保证其宽度、连续性和无障碍的同时,应采用统一铺地材质和形式,以形成街区整体风格。电话亭、报刊亭、治安岗亭、社区服务亭、车站、标识物、残障设施等街道设施要尽量减少对人行道的影响并统一设计和美化,提升其品质。对垃圾站等配套设施应进行有效遮蔽。城市公厕应尽量设置于公共建筑角落、减少独立设置。

27、应重视街头绿地的空间艺术形式和绿化效果,植物布置应结合山城地形地貌,多用垂直绿化并尽量采用体现观赏效果良好、具有重庆特色的树种如香樟、银杏、桂花、榕树、玉兰、茶花等,从空间高度、平面形式、植物种类等增添不同的绿化趣味。

28、应结合山地特有的堡坎进行立体绿化,尽可能设置垂直绿化,美化堡坎,体现山城特色。

29、广场设计应简洁,在满足市民公共活动和健身功能的同时,应尽量体现文化内涵和设计艺术,可设置既有寓意又美观大方的雕塑小品,使人们的多种活动成为可能,也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30、城市公园在满足公共活动功能的前提下应多种大树、多采用美观的本土树木、灌木和花卉品种,公园绿地应注意绿化的整体性。

31、城市跨江桥梁、立交桥、城市道路堡坎以及道路桥梁设施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山水环境相协调,体现现代结构的艺术美感。跨街人行天桥应亲切宜人,造型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并与绿化环境相结合。

《规定》解读

大型建筑设计成欧式风格、高层建筑沿街“排排座”、鲜艳刺目的彩色幕墙……这些建筑设计在我市行不通了。昨日,重庆市规划局下发《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并于即日起试行。市规划局副局长邱建林说,城市风貌、建筑应有“中国风格”、“重庆特色”,避免风貌凌乱和没有文化传承。

《规定》试行一段时间后,会对内容进行微调并固定下来。

建筑风格

大型建筑禁用欧式风格

现状:西班牙风格、威尼斯小镇、英伦风情……一些模仿异域风格的大型建筑,在我市很多地方存在,一些公共建筑也不例外。

此外,“两江四岸”沿线部分地段,布置着凌乱的建筑,让人看不到漂亮的江景。

禁止:《规定》中明确,全市禁止公共建筑、大体量建筑,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让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传承。城市建筑也不能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一些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被禁止修建。

提倡:公共建筑和重要地段的建筑,要美观大方、有较好的色彩和品质感,用现代建筑饰材或有特色的本土材料,与建筑用途、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连续协调的街景。

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和城市重要区域,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另外,我市有“一圈两翼”,主城、渝西、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也各自有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鼓励建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风格。

高层建筑

不能集中挤在路边

现状:很多高层建筑在主干道两边“排排座”,把一条街道挤得密不透风,也没有层次感。高层建筑顶部多平庸,经过艺术设计的较少。

禁止:高层建筑不能大量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布置,要富有趣味和变化,合理布局、让人感受到开敞的城市空间。临街建筑群形态、天际轮廓线要有变化,通过艺术设计进行建筑顶部造型,但顶部造型体量不能太大。一些密度大的高层住宅,不能太琐碎、太花哨。

提倡:城市各片区,要形成较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城市风貌控制区,建筑高度通过充分论证后建设。

天际线

“两江四岸”要注重天际线

现状:连绵起伏的山脉,鳞次栉比的高楼……我市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天际线,比如渝中区解放碑等地,是由不同高度的建筑形成的天际线,而两路口大坪一线则是山脉形成的天际线,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市有的地段天际线却比较随意,看上去也比较凌乱。

禁止:不按规划破坏天际线。

提倡:我市有很多文化旅游区、镇乡,规定建沿江、沿山地段的低层、多层建筑时,采用坡屋顶。主城“两江四岸”、主次干道、傍“四山”的建筑,建筑和风貌设计要更注重天际轮廓线。

设计城市重要地段的公共建筑,或文物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和具有历史传承的风景名胜区时,要有地方传统风格的建筑造型,比如,青砖、灰墙、黛瓦等建筑元素。

外立面、色彩

禁用低档白面砖慎用玻璃幕墙

现状:在重庆市一些建筑的外立面,凌乱的空调箱、乱悬挂的衣物、横七竖八的管道电线,影响着城市的美观。而“白磁砖、方盒子”的农房,让农村缺乏风貌,甚至出现“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情况。

禁止:建筑外墙装饰禁止使用低档次的白色面砖等,但也不宜采用大红大绿、鲜艳刺目的建筑用色,沿街底层门面少用原色铝合金卷帘门。慎用玻璃幕墙,特别是居住建筑和密度大地段的公共建筑,不能大面积使用镜面玻璃和彩色玻璃,避免造成光污染,也更节能。

提倡:建设色彩选用上,同一组建筑主体色调要统一,并与周边建筑相协调。

主城区城市主次干道、“两江四岸”沿线的住宅建筑阳台要封闭设计,具有晾晒功能的生活阳台,要设置在不临城市主次干道及两江四岸的方向。外挂空调机按街景要求隐蔽设置,灯饰按规划设置。

绿化

道路多种乔木形成林荫带

现状:一些地方道路两边大型乔木较少,夏天市民走这些地段,容易暴晒在太阳下。

禁止:一般不在小区或建筑沿城市公共空间设置实体围墙,如砖墙等。而设置绿化围墙或空透围墙,也要与街道景观相协调,并体现城市人文艺术。

提倡:道路要形成城市林荫带,多种植乔木,结合山城地形地貌,在堡坎等地可多用垂直、立体绿化,同一道路形成整体感、避免凌乱,应多选有重庆特色的树种如香樟、银杏、桂花、榕树、玉兰、茶花等。

城市公园内也应多种大树、多采用美观的本土树木、灌木和花卉品种。

广告店招

建筑物上的广告、店招等,要与外立面相统一,尺度、风格也要与建筑造型相协调,并体现街区特色。

人行道

城市街道的人行道,要保证宽度、拥有无障碍设施,并采用统一铺地材质和形式,以形成街区整体风格。

街道设施

电话亭、报刊亭、治安岗亭、社区服务亭、车站、标识物、残障设施等街道设施,要减少对人行道的影响,并统一设计和美化,垃圾站等要有效遮蔽。

广场

广场要满足市民公共活动和健身功能,并有文化内涵和设计艺术,比如设置既有寓意又美观大方的雕塑小品等。

桥梁

城市跨江桥梁、立交桥、城市道路堡坎以及道路桥梁,要与城市风貌和山水环境相协调,并有现代的艺术美感。跨街人行天桥造型,要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并搞好绿化环境。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规划 随着万源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万源城市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深入,城市发展和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近几年的城市快速发展和建设中,城市特色面貌建设平庸无奇,千城一面,似曾相识,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缺乏个性,“特色危机”已成为现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热门话题。 万源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特色风貌的遗失,直接关系到城市总体人居环境的提升。为全面落实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个性气场,提升城市内在品位和总体形象,改善人居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务实创新、改善民生”的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山青、水秀、地干净、物整洁、人文明”的森林万源、生态万源、宜居万源目标,高标准开展城区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委托陕西中晟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万源市城市总体特色风貌规划》,构建以后河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 同时,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应严格坚持“五项”规划原则:一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原则。首先要把握城市总体环境风貌、总体空间形态、廊轴系统、色彩体系、山体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并在总体控制的原则下,突出重点,突出本次规划要解决

的主要问题,通过滨河景观的打造、外围山体景观的保护及营造,城市重要节点的强调来塑造城市的整体风貌特色。二是继承、尊重、展望原则。风貌特色规划不仅要继承和延续万源城市的历史脉络、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外,而且更应强调万源山地城市的现实情况,尊重万源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体景观,在继承、延续、创新的同时,还要展望未来,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有深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三是特色、文化、个性原则。每一个城市都得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万源城市的山、水、城、人等主要体现实体,是万源城市魅力的体现,加之文化、历史、风情等是万源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名片。四是生态优先、环境利用原则。万源城市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城在山中、山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是万源城市的鲜明写照。规划在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资源,通过显山、露水、增绿、透脉、弘文、辟场、留廊等手段,打造山、水、城、绿相融的川陕魅力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五是系统规划、动态塑造、弹性实施原则。万源城市的风貌特色塑造必须通过系统的整体规划,由于城市建设在这方面欠帐较多,所以城市特色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只顾眼前利益,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动态的过程,同时在实施中要有弹性,要留有余地,保证规划的有效和顺利实施。

浅谈“特色小镇”模式下的美丽乡村群规划设计

浅谈“特色小镇”模式下的美丽乡村群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4-08T10:37:41.87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期作者:沈曦[导读] “特色小镇”模式下的美丽乡村群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在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具有重要作用。 沈曦 广州筑鼎建筑与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635摘要:“特色小镇”模式下的美丽乡村群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在提升农业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以案例浅谈“特色小镇”模式下美丽乡村群规划发展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小镇模式;美丽乡村群;规划设计; 前言: 随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规划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特色小镇”模式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召开,城市和乡村建设的方向更加清晰和明确。探索“特色小镇”模式的美丽乡村群规划发展策略和路径,打造有活力的魅力乡村群特色小镇,成为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1、“特色小镇”模式的内涵、规划策略与路径 1.1“特色小镇”模式的内涵 特色小镇模式形成“产业、资金、服务”三方融合的发展理念,可促进“产、城、人、文、旅”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特色、功能凝聚、机制创新的内涵目标。美丽乡村群的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新阶段,“特色小镇”模式是一种能够兼顾乡村与城镇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1.2“特色小镇”模式的规划策略与路径 “特色小镇”模式聚焦美丽乡村群的特色产业,延伸乡村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同时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乡村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规划是龙头,美丽乡村群的规划介于传统农村与城市规划之间,只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挖掘村庄人文历史文化优势,培育创新文化、产业文化等元素,形成独特的人文标识,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发展平台,才能使农村规划得到科学的发展。 2、“特色小镇”模式下的美丽乡村群规划设计路径 2.1 乡村群功能:由单一产业转型多元发展 “特色小镇”模式的关键在于产业培育。城镇空间都市区化、生态农业空间景观化休闲化趋势明显,城市人口消费升级催生了多样化的需求,带来了新产业、新业态的需求发展,乡村地区将进一步承载休闲、观光、旅游、体验、文化创意等多重功能。提供城市缺乏的乡村生活,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群已成为现实需要和可能。 2.2 乡村群发展:突破村庄短板,达到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村庄发展的主要短板在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长期以来投资不足、欠账较多,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保障基础设施支撑,考虑各产业发展的发展需求,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镇有机衔接,连动区域村庄,形成特色乡村群,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助推乡村振兴。 2.3乡村群规划:由单一乡村建设转向全域规划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之间制度隔膜的逐步打破,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由单向流动日益转变成全域流动。由于“城市病”所带来的压力及居民对于生活品质提升的更高要求,乡村逐步成为“世外桃源”的美好寄托。乡村拥有丰富的生态、景观、文化等资源已经成为稀缺品,乡村蕴含的价值不断突显。统筹规划乡村群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既要考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和村庄建设、村容村貌的提升,注重全域发展,体现地域文化风格,以特色为支点,以点带面、点面同步,将“特色小镇”模式美丽乡村群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又一手段。 3、案例实践 3.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位于从化区鳌头镇西塘片区美丽乡村群位于鳌头镇东部,规划研究范围为鳌头镇西塘、横坑、鹿田三条村庄的行政界域,以西塘村为中心村,规划区域覆盖面积约 1545.54 公顷。 本次美丽乡村群规划将涉及三个层面——片区层面、村庄深化提升规划层面和实施计划层面,在“七化五个一”的基础上,融入文化、景观、产业、创业、创新等元素,赋予美丽乡村更为丰富的内涵。 3.2规划设计定位与理念 规划融合“产、城、人”,讲述一个山、水、田、林、湖的童话故事。老地方,新事物,旧建筑,新创意,让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发扬、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3.3重点村庄规划深化设计——西塘村 西塘村作为西塘片区美丽乡村群中心点,随着村庄近期建设要求及未来发展需要,通过总结从化村庄规划工作经验,探讨出更优的村庄建设工作方法和经验教训,以西塘村为例打造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结束语: 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开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护航、经营权保障等宏观层面,企业负责规划、招商引资、管理、运营、服务.政企一条心的抱团发展,特色小镇的优势也就更容易凸显,特色小镇才能释放出更多能量。

城市景观风貌

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 作者: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发表:《城市规划》2008(03):87-92 [评论] 摘要: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的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城市的景观与风貌规划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城市风貌规划的概念与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途径。并以威海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探讨。 关键词:山东省威海市风貌基础设施生态 1 引言 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的地方特征和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渐丧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吴良镛,2002;仇保兴,20 04、2005;阮仪三,2004;蔡晓丰,2005)。因此,城市风貌特色作为极具价值的“稀缺性”资源,正在发展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和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锐利武器(蔡晓丰,2005)。 2 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2.1城市风貌、城市特色与城市风貌特色 城市风貌被学者们理解为城市的风采容貌。简单地说,就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在中文语境下,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Cornelsn aned Franz,1995),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充满于城市空气中的“氛围”(Norberg-Shulz, 1979);“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有形的“貌”与无形的“风”,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取向的城市风貌(池泽宪, 1989;朱旭辉,1993;Cornelsen and Franz,1995;Taylor,1999;蔡晓丰,2005;陈艳、洪再生等,2006)。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浅谈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开发建设模式 发表时间:2019-01-23T09:09:31.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15期作者:苏泽荣 [导读] 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新政策,重点是发展小城镇,新型城镇的开建是推进产业与城市的共同发展。特色小镇是针对城市的模仿的一种方式,主要特征是它属于新兴的产业聚集的发展平台,是让城镇慢慢转变为城市的一种过渡形式。助力城市产业转型的升级,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战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特色小镇;开发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市进程的加速,有许多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农村人口往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还有城市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镇化建设落后,导致许多城市出现了住房困难、交通拥堵、就业困难、污水排放、环境变差等各种问题。要合理利用原有空间和资源,来实现把高效化转化为低消化,是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途径。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色小镇一般是在3平方公里左右,不超过5平方公里;与城市空间相对独立且还要能互动。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有经典传统产业、新型导入产业、居住空间与社区、商业建设、商业建设、生态、文化、旅旅、基础设施等。 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特色产业与旅游为核心。 1.当地特色产业,一般都是比较经典或者是传承下来的产业为主。要加强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设计和整体装饰。要充分发挥小镇独特的历史文化。 2.旅游项目是吸引外来消费者的关键,如主题乐园、特色街区、观光区、历史文化区、温泉养生中心等。 3.产业延伸环围绕特色产业及旅游产业,会形成一系列项目,围绕着市中心,形成辐射或者是组团分布。还要展现出“宜居、宜游、宜业”等多个方面。 4.要有服务居民生活、金融、教育、医疗、商业、公交教育、社会服务以及旅游产业的等一系列服务。 5.核心产业的研发、生产、制造、运输等特色产业。要鼓励各类新兴产业的创建。以促进产业聚集和发展。 二、由企业来主导 在传统产业转型为电子商务小镇的过程中,大型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态,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不同于一般的“镇”行政划分。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应具备独特性,是属于区域特发展,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产技术、经济聚集、交通便利等,要发展成“独占一方”的特点,是别人模仿不来。包括特色产业内涵的独特性、功能性、核心、环境优美性、新颖性等方面。平台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来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小镇,也可以让其他的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例如一中国“地毯之乡”驰名海内外的天津武清区崔黄口镇依靠自身地区优势,成功转型发展为电商产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昔日的“地毯之乡”变成如今“电商小镇”的华丽蜕变。目前,京津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累计引进企业1200余家,电商及配套企业340家,聚集如京东商城、携程网、唯品会、乐蜂网等优质电商企业,实现招商引资21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12000余人,并获批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尊重城市的内在秩序和制度,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发展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培育,创新资金来源和一些社会的力量的帮助。培育特色小镇能够有效破解空间资源不够用和资源不足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们居住的环境,为原有的城市诸如新的血液,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城市粗放型产业再利用的一种方式,帮助城市成功转型,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建设主要目的 从特色小镇实践来看,一般是所处小镇所在的资源丰富或者是其他优势条件,在一定的地方或者空间来吸引企业、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形成独特的地域优势来服务于消费群体。来促进当地的发展。 政府引导型,由政府引进有投资能力的企业进入小镇,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创作团队。可以和企业共同合作和发展,这样的运营方式更直接的面向市场,更有竞争力。也有过成功的例子。如浙江杭州的梦想小镇,就是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区域转型的案例。 特色小镇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异的地理趋势,特色小镇的选址和环境是发展的关键,特色小镇的空间要小而精致,有效应对对土地指标紧张的制约,它要有一定的规划空间限制。它是一种经济性的空间模式,一定要能融入大城市的生活圈,要交通便利,以方便运输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小镇要对自然环境做到资源保护,不过度索取、铺张浪费损害生态环境。小镇应该结合周边的特色和环境,进行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将小镇特色融入进去,提升小镇的生活品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让他们感受到在小镇生活的舒适,对这里有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 建设特色小镇要融入多种元素,以此来推动区域文化融合,特色小镇可以促进“城市、产业、文化、人脉”四方面的融合。一般特色小镇都是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乡镇,它们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为小镇提供同等服务,提供人才、信息、科技、资金、服务等其他的来源;而且大城市消费较高,工资较低,学历要求较高等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生存的困扰,而小镇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生本不高,工资岗位较多还提供了生活居住的地方,未来将会更有发展前景。 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是推动城乡发展、传递文明、带动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这些都有利于特色小镇的居民融合,为城镇发展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特色小镇都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为发展核心,但是现有的农业结构单一,科技技术较低,产业链短,以至于出现高投入,收益低的现状,不能吸引投资者,在文化成长方面,小镇的创新度不高,关注力和投入还不够多,有的小镇文化内涵比较单一,风格类似,没有特殊和看点;在旅游方面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时候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现如今建设特色小镇的队伍还在不断的扩张,特色小镇无论是面积、产特、产量和人口,都是与原有的新城市开发有很大的区别。特色小镇的建设现在还属于探索和建设开发的阶段,要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优质产业和最大有服务平台,实现城市的不断更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建设好特殊小镇要做到政府扶持,加大宣传力度,要引进人才、以便推动特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要做到落实工作,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初探 ——以河北省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 摘要: 风貌特色突出是世界上优秀城市所共有的品质,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往往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称赞的对象。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通过对城市自然环境、地方文化、历史文脉等要素的挖掘,力求打造一座屹立于京、津、保“金三角”中心的现代化都市,塑造独具特色的“风雅”之城。 关键词:景观风貌定位景观风貌控制标志建筑重点地段风貌设计 引言 城市景观风貌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开始,是城市物质形态外部显现所给人的总体印象。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使中国城市景观的地方特征与城市风貌特色正逐步消失,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景观风貌规划以现有各项规划为基础,全面分析城市现有各类资源,以塑造城市风貌特色为宗旨,具体而详尽地探讨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合理指导城市建设。 本文以霸州市城市景观风貌为例,探讨一座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塑造自身的景观风貌特色,形成富有个性魅力的空间形态。 1 “霸州”市由来 霸州市历史悠久,新石器中、晚期这里就有人居住。勤劳朴实的霸州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升息繁衍了几千年。秦属广阳郡,汉属琢郡益昌县,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建置霸州,建置前此地多为水乡,当时,因此地近霸水河,又有对辽称霸之意,故称霸州。 2 区位交通 霸州市位于河北省中东部,东邻天津市,西接保定市,南邻文安县,北与廊坊市接壤。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三大城市“金三角”中心。

霸州宋辽时期可谓边 关重地,自古交通发达。 因为是南北交通之咽喉、 水运交通之要道而成为兵 家必争之地。宋人称“此 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 之机枢”,史有“帝阙下临 通万国,行人至此下燕山” 的记载。后随水量减少、洼淀淤积,内河航运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发达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业。 如今的霸州交通条件优越,铁路线有京九铁路和津保铁路,其中京九铁路南北纵贯,霸州站为京南第一大站,是北京的南大门;津保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112国道、106国道和省道廊霸公路,构筑了霸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霸州已经成为环京津经济带上新兴的交通枢纽型城市。 3 霸州市城市建设现状 霸州市依托自身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近 年来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 市区现状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津霸铁路以南, 京九铁路以东,112国道以北,牤牛河以西区 域。其中建设道以南为老城区,建筑质量良莠 不齐;建设道与裕华道之间为新城区,行政中 心、商业中心、高档社区等建筑相继拔地而起, 以市政府为中心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裕华道 以北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科技、 外向型项目为主导,以生物医药、电子化工、 保健食品、汽车配件等项目为主的产业格局。 4 规划思路 规划充分利用霸州市自然环境,结合现状条件,挖掘城市各种构成要素,把握其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要求内容

风貌规划成果所含内容 风貌规划是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引申出来的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对城市整体意向的形成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将经历:现状风貌调查与评价阶段、城市风貌规划大纲编制及大纲评议阶段、城市风貌规划方案的编制阶段、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风貌规划这样四个阶段,规划周期长,且花费巨大,很多城市并不会按照这样的步骤一步步走下去,他们大多希望直接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目前,关于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没有专门的规范,需要形成怎样的成果也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规划单位所完成的风貌规划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可是实行低,还得进一步编制相关的详细规划,费时费钱。那么对于想一步到位完成风貌规划,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规划成果呢?结合遂宁市城市风貌规划的一些感受,我来谈谈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问题。 城市风貌规划成果内容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具体涉及如下内容: 一、规划文本 规划说明书及相关专题研究。 规划文本要求能够规范、准确、肯定、清晰的表达规划意图和目标,而对有关内容提出规范性要求。主要内容要求如下: 1、前言 说明本次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背景。 2、城市概况 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特征、自然特征、历史沿革、所处地理文化圈层特征和中心城区概况。 3、风貌规划项目说明 包括本次规划的规划范围、规划内容和要求。 4、城市风貌现状分析 (1)城市风貌地理文化圈层分析。 (2)市域风貌整体格局和重点旅游景区风貌特色分析。 (3)城市总体风貌分析,含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城市风貌格局、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和滨水风貌的分析。 (4)土地利用和主要交通道路分析。 (5)城市历史人文景观风貌分析,包含历史人文特征分析,历史人文景观的现状分析。

以城市文化为内涵浅析特色小镇的规划

以城市文化为内涵浅析特色小镇的规划 发表时间:2018-05-16T15:47:24.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作者:孙绪芹 [导读] 摘要: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必须坚持党和政府机关的正确领导,明确市场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小镇本身发展特色完成编制规划内容,兴建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适合大众前来观光旅游和投资的发展环境,使得小镇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关键词:城市文化;特色小镇;规划 引言 城镇是开展生活与生产的基本单元与载体。在特色小镇整治与规划建设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既有经济因素,同时也有文化因素。在现代社会发展潮流下,城市文化逐渐被经济大潮冲刷,正出现严重的流失现象,如果进行有效的文化传承,在城镇规划中有效考量文化要素,是现代城镇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于城镇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城市文化的内涵 城市文化的深度内涵是城市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传统民俗及其艺术文化的总称,是城市中居民长期以来的生活形式、文化积累、社会观念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城市文化包含物质形态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等方面的体现,是组成文化的重要因素,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及传播有着直接影响。城市文化是城市中的居民、环境和社会关系等因素的集中化体现,是地区内人民在持续性的生活中,所创造的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综合,是城市的历史和未来展示的重要舞台。 2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 (1)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通常情况下,特色小镇的特别之处在于处于优雅、适合人类生存居住、旅游观光、发展经济的特殊位置,与偏僻的农村和山区有本质上的区别。不仅如此,特色小镇更加注重生态绿色发展,可以吸引政府部门和企业发展的关注,使得人们在更为舒适的环境中完成创业和居住。 (2)具备优势产业链 在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小镇不断完善并扩展优势产业的发展规模,形成可持续性发展产业链。 (3)完善的功能设施 特色小镇的显著特点还表现在层次分明,可以为企业不断发展和创新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发展环境,保证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舒适、惬意。不但能够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还能够与周边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经济共存。 (4)具备高素质人才 在特色小镇工作的人员一般都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工作经验丰富,这也是特色小镇能够吸引大批量创业者前来投资的主要原因之一。 3城市文化在特色小镇规划中的价值 在一个城镇当中,文化发挥着核心与灵活的作用。在城镇发展过程中,文化要素不容忽视,从内容来看,城市文化要素包括自然思想、土地制度、民俗信仰、生活习惯、文化遗址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都会对城镇的整治规划起到影响。在特色小镇规划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文化要素的考量,也会导致经典文化的大量遗失,制约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实践工作中,特色小镇规划不是一个孤立性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整治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关注“老旧”区域进行改造,在定位与目标方向上,并不意味着拆旧建新,而是要进行差异化定位。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城镇原有的文化样貌,特别是是对于承载着文化的历史建筑与民宅,要加以保护,同时要利用这些文化要素载体,充分展现民俗风情,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实现特色小镇现代化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标。 在规划过程中,文化要素直接关系到城镇的文化景观建设、空间规划、居民建筑安排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镇规划建设中融入文化保护思想,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传承经典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城市文化为视角审视特色小镇建设,需要统筹考量多种要素,提升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实现科学发展目标。 4城市文化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4.1尊重基础文化环境 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过程中践行科学设计理念,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人文环境。从规划设计体系来看,建筑只是总体环境中的一个链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尊重文化环境的本真地位,要充分考虑城市设计的环境人文基础,因地制宜,根据气候和人文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层次和人文属性,优化资源利用模式,实现科学设计与规划的目标。举例来说,长春市绿园区最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典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融入了人文主义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人文资源和基础景观,实现了比较好的设计效果。在设计实践中,继续探寻科学有效的文化设计理念,对于提升规划设计总体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4.2注重协调人文性景观 在文化理念指引下开展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工作,要充分注重协调人文性景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求景观设计集约化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对于人文景观设计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实践来看,不同地域的人文特征相差较大,所以不会有统一的设计模板,但是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还是要充分考虑并尊重人文要素,将城市文化渗透到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中,充分释放文化活力,实现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匹配。在宏观资源调控上,规划设计师要开阔自己的眼界,纳入多种设计元素与设计符号,将城市人文和自然环境有机统一起来,尽可能减小景观建设投入,用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实现景观设计效果的最大化,进而满足现代城镇景观设计需求。 4.3突出人文景观的创造性 在特色小镇规划设计过程中,尊重人文环境与景观设计当中存在一些基本矛盾,作为规划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利用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重庆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暂行规定》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五个重庆”建设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要求,为强化我市城市、建筑和环境的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改善城市品质,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现就我市城市风貌特色规划设计有关问题作如下暂行规定。 1、主城区及各区县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整体风貌,建筑风格除有特殊要求的外,要与城市整体风格协调并充分体现重庆主城区及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各地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征。鼓励在城乡建筑规划设计中继承和发扬川东和巴渝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及本土民居建筑的风格。容积率在1.0及1.0以下的两江四岸头排地块及城市重要区域必须采用地方传统的建筑风格。 2、在用地面积较大的建设项目中,高层建筑应尽量不集中沿城市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布置,而应在兼顾城市空间形态和项目内部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合理分布,富有趣味和变化,形成较为连续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3、应在符合城市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在城市的各片区形成较为协调的城市建筑高度。在对风貌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建筑高度应充分论证以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强化城市山水特征和传统文脉。 4、必须大力提倡中华文化在城市建筑风格中的传承,全市禁止在公共建筑和大体量建筑设计中采用西洋或欧式建筑风格。 5、城市建筑应立足于场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禁止照抄照搬、盲目模仿各种异域风格和似是而非、不伦不类的低劣建筑造型设计。临街建筑物的外立面设计应体现城市街区的整体风格,形成连续协调的街道景观。 6、加强重要建筑的细部造型设计,通过对檐口、窗框线条、基座、装饰构件等部位的艺术设计,形成比例和谐、端庄大气的建筑造型,达到美观的艺术效果。

浅谈特色小镇建设

浅谈特色小镇建设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流行的特色小镇建设,从建筑设计者角度去理解特色小镇的规划及建筑形态。 关键词:特色小镇;建设;规划设计 一、特色小镇解读 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也不是“加”,它不是简单的机械相加,“产业园+风景区+博物馆或学校”式的“大拼盘”。特色小镇并不能被简单地看作产业发展之举或城镇体系格局变化,而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如何延续的重要探索和创新。这也是各地政府和众多资本方对之热衷的根源。 二、与产业园区别 共性: 在产业园与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当地政府政策支持是其选址时的重要因素。 其次,招商与投资都是产业园与特色小镇最为重视的领域,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环境,不断完善投资融资体制,也是两者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其发展根本。 第三,两者都以产业为依托,强调主导产业的发展。 第四,重视创新,在研发、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传统。同时,两者也不断完善“孵化”功能,加快创新产品落地。 不同: 特色小镇追求产城融合产业园注重产业集群。特色的小镇的发展注重产业集群与空间开发和利用,再加上文化、旅游和社区开发的兼顾,具使其具备了产城融合的理念。同时,特色小镇注重产业新业态,使其成为优质产业集群的载体平台。以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园,更加注重产业集群效应,进而促使企业走向产业化道路。 产业园多数只是在拼土地政策优惠,比较容易复制,一旦相关优惠条件被消化,企业很容易转移阵地。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做深做透就会有较高黏度,企业不会轻易离开。 总结: 产业园与特色小镇,有共性又有不同,特色小镇也并非产业园的升级版,但是又都身兼发展的重任,在未来中国发展中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三、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原则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突出的是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城镇空间。不再以低成本为卖点,而是尽可能做好城市设计,将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融入城镇建设,创造令人愉悦的城镇空间,以之作为吸引高素质人口到小镇工作、生活和旅游的核心。城镇物质空间建设相对容易,而高价值产业的植入、城镇氛围的营造、城镇归属感的形成都需要巨大的能力和耐心。 特色小镇创建中,既有大拆大建,又有修旧如旧。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尊重旧城区的街道肌理,又兼顾新产业的特色,特色小镇不仅带动了产业和就业的发展,还要打出了人文牌,发展了旅游业,拓展了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小镇的规划及建筑设计者,从更高的社

城市风貌设计初探

63 小城镇建设 Ur ba n La nd d s c ap p e a n d Ar c h it ectural Design 摘要:本文以昆山城市风貌研究为例,初步剖析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设计主体、昆山城市风貌设计营造的特殊性,并且从物质空间与自然要素组合、物质空间五要素和风貌容量三个角度进行设计方法论述,以期为苏南地区城市风貌设计营造提供方法参考。 一、引言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县级市渐渐意识到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盲目建设、拿来主义、疏于管理而导致的形象危机,加大力度进行城镇风貌塑造与建设,力求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但是,当前风貌的营造设计落实管理职责往往集中于一个部门,因此,对风貌地域特殊性缺乏认识,设计方法单一,导致风貌特色不明显。 二、城市风貌涵义 关于“风貌”一词的概念界定,业内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它是城市抽象的、形而上的风格和具象的、形而下的面貌;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指人们在对城市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在审美主客体之间所产生的审美意象。 本文的研究认为城市风貌包括“风”和“貌”两个构成要素,即隐性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显性的具体环境要素,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要素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是现象学者所描绘的那种富有地域特色的“氛围”;“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 三、“风”、“貌”的构成要素及设计主体 (一)“人本”要素 小城镇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非常注重“人本设计”,即精神理念方面的设计,包括人的物质、精神、心理、生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综合性艺术设计。落实到物质实体上就是:本土居民形象、地方性大众服饰、 城市风貌设计初探 刘 慧 杨新海 居民语言交往及行为规范艺术、地方特色影视艺术景观、民风民俗景观、地方土风文化与现代文明升华的艺术还有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营选,尤其要营造承载这些文化的相应承载场所。 (二)社会形态构成中的“无形”环境 “人本”要素是立足人的角度去影响“风”的建设,而“无形”环境主要指社会诸多其他因素。在城市风貌建设上,社会形态构成中归属于“风”的“无形”环境有文化环境、民族环境、宗教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 而所提到的几种“无形”环境中无论是哪种环境占有绝对优势,都能影响到城市的“貌”。但遗憾的是,这种无形环境往往不以人的意识而改变,人无法将它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或是将人的意志强加于有形物质,唯有去挖掘引导,才能塑造出合理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城镇风貌。 (三)社会形态构成中的“有形”环境 社会形态构成中归属于“貌”的环境有地方环境、城市环境、历史环境等,这些环境类型都是以物质形态去影响整体“貌”的建设的。 地方环境包括山、水、气候等一些自然要素和自然环境,这里的历史环境主要指一些历史遗迹、文物;而城市环境就落实到了人工创造的城市空间总和。城市环境的营造,多数依托于城市设计。它是以城市为背景,以城市空间形态为对象,以建筑形态组织为主要内容的空间环境设计,其中主要包含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建筑形象是影响风貌的重要因素,其构成要素有建筑的造型、形态、色彩、肌理、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景观设计是针对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其构成要素包括构筑物、水体、地形、种植设计等。这些要素影响的是风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空间构成,是属于微观层面被人感知的具体要素。 四、昆山城市风貌设计营造的特殊性 城市风貌设计营造具有地域特殊性,就昆山而言,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浅议如何塑造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摘要:在我国,中小城镇数量占全国城市数量的比重较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从城市定位、城市风貌区控制、城市名片、城市形态、城市风貌运行机制出发,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相关概念、城市风貌相关理论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中小城镇风貌发展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为中小城镇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特色系统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风向标。而其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渠道。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使人口不断的聚集于小城镇,进而使小城镇的数量有显著增长。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的不断深入,用地扩张以及结构不断重组,正推动着其空间形态快速演变的同时,城镇日新月异的建设交织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面临诸多影响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怎样去改变小城镇规划方式方法、提高规划的可针对性、完善城镇空间形态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并需要亟待解决。 1.城市风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领土广阔,自然条件不尽相同,中小城镇各自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所以现如今,建筑师、规划师若想塑造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风貌,必须要结合其所处的地域条件特点,依托当地延续的文化风俗,开展有效的建筑规划设计,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的、丰富的、具有传统文化的城市风貌。 对中小城镇城市风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的扩张过程注入城市软实力;推动相宜目标的共识化;提供城镇景观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体制机制优化;催化聚变、提升魅力。城市风貌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与内涵,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是必要的,这不但可以提高整体城市风貌,还可以对城市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起到促进的作用。 2.国内外城市风貌的发展历程 1)国内。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已经建立了就对历史文物和历史保护建筑进行了保护工作,但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的观念则是很淡薄的。国内规划界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热潮后,开始对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的思考和研究。国内对于城市风貌的研究大致有三种种情况。一种是对城市风貌的理论性研究,一种是结合小城镇规划设计进行研究,还有一种是结合理论对某一地域典型的小城镇进行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间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意识到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编制城市风貌的专项规划或者专项研究。

浅谈甪直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建设

浅谈甪直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建设 1引言 甪直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镇域总面积120平方千米,其 中澄湖水域面积45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户籍人 口近7万,常住人口超20万。甪直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接壤,沪常高速、常嘉高速穿 镇而过,半小时可达XX,2小时可达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甪直镇是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4A级景区、 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神州水乡第一镇”的美誉。 2甪直模具特色小镇概述 甪直模具特色小镇位于吴中区与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市交接区域,位于XX、苏州半小时交通圈内,沪常高速、常嘉高速十字交叉 而过,区域内343省道、东方大道主干道横贯东西,周边被苏州工 业园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 术开发区等众多国家级开发区包围环绕,区域位置优越、道路便利 通达、辐射带动明显。(1)现有龙头企业。特色小镇培育发展过程中,柳道万和、重村钢模、好特斯模具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发挥了积极 的带动引领作用。柳道万和是热流道领域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热 流道的企业。重村钢模是全球知名专业模架提供商,也是长三角地 区规模最大的钢模企业,有着模具产业“黄埔军校”之称。好特斯 模具是全球知名热流道系统供应商之一,荣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热流道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 准化示范合格单位等称号。(2)智能试模“4S”中心。经过前期对全

镇模具企业的充分调研,结合当地企业生产研发需求,对接民营资 本引入大型行业领先的模具注塑机企业以及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 专业试模团队,面向全镇范围并辐射周边区域模具企业,提供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生产服务,以及成品模具交流、展示、销售 的平台和服务,打造民营资本运营的、政F服务性质的智能化、精 密化的试模“4S”服务中心。 3特色小镇产业 (1)创新创业环境。全镇有10家银行及小贷公司支持产业和企 业发展,建有2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服务高层次人才,目前全镇已 有上市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9家, 省“双创”人才3人,姑苏领军人才4人,姑苏天使人才1人,区 领军人才12人。(2)城市经济。按照“精致开发、精明增长”理念,从配套生产、宜居生活出发,发展城市经济,旭辉、碧桂园、金科、南山、中梁、阳光城、弘阳等知名品牌先后进驻,仅特色小镇区域 内就有约120万方的南山、旭辉、阳光城等高品质住宅区,还有南 山邻里中心等9个邻里商业中心,特色小镇区域南已建成甪盛汽车 广场,目前已进驻开业奔驰、大众等多家4S店。(3)古镇文旅。在 发展模具装备主导产业的同时,从配套生产、宜居生活出发发展古 镇文旅、城市经济、生态农业。甪直古镇紧靠特色小镇区域,仅五 分钟车程,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圣寺等知名景点,最传统、原生态的传统小桥流水江南水乡古镇,东市上塘街下塘街历史街区、民居客栈组团、圣陶书院、江南民俗馆、甪直萝卜生产性保护示范 基地等文旅点位,重点发展休闲、度假等“慢业态”文旅业态,年 接待游客250万人次。(4)生态农旅。“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 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紧靠特色小镇区域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城市规划中城市风貌规划的理念方法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中的城市风貌规划尤显突出,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作为规划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的内涵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urban planning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planning as a planning one of the more distinctive r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a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关键词】城市风貌规划;城市特色 城市风貌即城市的风采和面貌,是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等的综合表征,既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景观、神韵气质,又蕴含着地方的市民精神与科教文明。城市风貌规划就是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风貌要素的景观设计要求和空间组合关系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形成生态和谐、尺度宜人、协调统一、视觉优美的风貌特色景观,展现城市的个性魅力。 或者说城市风貌是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及其所承载的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内涵的总和。风貌中的“风”是“内涵”,是对城市社会人文取向的非物质特征的概括,是社会风俗、风土人情、戏曲、传说等文化方面的表现,是城市居民对所处环境的情感寄托;“貌”是“外显”,是城市物质环境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整体及构成元素的形态和空间的总和,是“风”的载体。风貌特色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形态和状态所体现出来的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本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侧重体现的是城市整体的个性化本质特征。 1.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 一个城市的风貌特色的形成也往往经历了较长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提炼,大浪淘沙,最终得以流传。 以杭州为例。杭州的城市特色可以概括为“三面云山一面城”,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三面青山组成的镜框之中。西湖山不高而逶迤清秀、水不广而风格多姿,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古朴与现代交相辉映。西湖自唐宋时期不断经营,明清后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西湖周边的山体控制了城市在区域的横向发展和竖向高度,独特的山体构造、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在一个空间中有机融合,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