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利玛窦能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

论利玛窦能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

论利玛窦能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
论利玛窦能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

论利玛窦能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

【内容摘要】明末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到达中国后,面对明朝对西方殖民者存在着戒备心理,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耶稣会士很难进入内地进行传播天主教活动的困境,采取了种种本土化的传播方式,从而开辟了在华传播宗教的新局面。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除了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允许之外,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其采取的适应性传教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字】利玛窦;僧服;儒服;适应性传教方式

利玛窦,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漂洋过海,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只为实施其基督教远征中国的巨大计划。由于明朝对西方殖民者存在着戒备心理,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耶稣会士很难进入内地进行传播天主教活动。利玛窦采取了种种本土化的传播方式,成功地在中国站住了脚跟。所以能够获得成功,除了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允许之外,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其采取的适应性传教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将以利玛窦在中国顺利传教的主观原因为主进行探究。

一、利玛窦的个人素质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1、利玛窦满怀天主教的热忱,勇于开拓国外传教事业

依纳爵·罗耀拉于1534年创建的耶稣会,具有“注重心灵道德的修养、提倡知识教育及勇于开拓国外传教事业”的三个基本特征。耶稣会还推崇“精神锻炼”①——“省察、默想、默观、口祷、心祷”,以及“谁想整顿自己的灵魂,驱除偏情,觉得天主的圣意,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救得个人的灵魂”②。可见,“精神锻炼”的目的在于认识自我、克制自我,从而进化自我的心灵,提高道德修养。利玛窦之所以能满怀宗教的热忱,熬过长达两三年的航程,到完全陌生的中国传教,正是这种精神锻炼的结果。

2、利玛窦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1552年,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安柯那省一个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的马塞拉塔城市。1568年,他进入罗马大学法学院学习,结识了一些耶稣会神父,并积极参加了耶稣会所属圣母会的活动。1571年,他成为一名皈依天主教的耶稣会修士。在罗马近十年,利玛窦积累了渊博的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知识,并且与教会上层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坚持进行“精神锻炼”,这成为后来陪伴他一生并使之坚定信念、克服苦难的精神力量。在罗马就读期间,他还研制出一种记忆法。这种记忆方法为他在中国传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由于他记忆力惊人,所以为皓首穷经谋取一半官职的中国读书人所神往。江西巡抚万垓允诺,只要利玛窦将其记忆方法用中文写出来,就可以在此定居。后来利玛窦用中文写出了《西国记法》,这是一本介绍利玛窦本人如何能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的书。

在罗马期间,“他还师从于德国著名数学家克拉维拉斯学习数学,四年中精通包括欧几里得几何学、行星理论学、基督教教历在内的计算理论,运用仪器观察行星和地理测绘的实用技术,以及制作星盘、钟表等技术。”③总而言之,利玛窦有着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为其后来在中国传教并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3、利玛窦深受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有一种潜意识的“平等思想”

利玛窦虽然生于早期殖民主义时代,但并没有沾染上“白人之上”主义的恶习。他在印度果阿进修神学期间,就对那里的教会歧视当地修士的做法表示愤懑。如耶稣会总会明令禁

①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第672页

②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第13页

③赵书研:《试析利玛窦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成功的原因》[N],《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三期

止接受当地人和混血人入会,利玛窦反对这种规定,“规定这种章程的人所持的理由都不是实在的理由”,其根源在于“这边的本地人,无论怎样有学问,在白种人眼里,都没有什么地位”,“我怕他们(对教会)要变爱为恨,而且要阻止我们本会在印度传教的主要目的……”

①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他对种族歧视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当地人诚挚友谊的珍视。

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遥远的、陌生的中国入乡随俗,尊重当地居民,才能在原来是“异教”的国土上,结识那么多肝胆相照的朋友,他的《交友论》才能得到那样强烈的共鸣。在中国,利玛窦还尊重中国人的祭孔祭祖习俗。这是基于利玛窦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一种了解和洞察。对于当时重伦理的儒家文化而言,调和了礼拜上帝与祭祖祭贤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所传播的宗教,才能在中国站住了脚跟。

二、制定正确的计划和策略——适应性传教方式,是取得传教胜利的重要条件

1、学习中国语言,入乡随俗

在利玛窦进入肇庆之前,已有传教士来过中国。不过,由于这些传教士不懂中国语言文字,不熟悉中国民风民俗,因此影响不大,没能站住脚跟。而利玛窦早在澳门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学习中国语言,吸取中国的文化知识,这对传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一来可以减少与中国人的隔膜,使中国人容易接受,也能用汉语跟中国人自由谈话,阅读中国书籍;二来有利于宣传天主教教义和进行各种翻译,由于利玛窦懂得中文,所以他才能翻译出像《天主实录》、《几何原本》和撰写《交友论》、《西国记法》等书。除了学习中文,利玛窦还按照当地习俗和礼节开展生活和活动,他们割发断须,改穿僧服和中国平民服装,借机接近社会各阶层。

2、教服易僧服,僧服易儒服

利玛窦在中国内地最早身着僧服是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的9月10日,当时他和罗明坚一起身披僧服来到中国内地肇庆。张尔歧《嵩庵闲话》中记载,“利玛窦初圣广,下舶,髡首袒肩,人以为西僧,引至佛寺。”②罗明坚的书信记载,“我们谈及服装,他(指广州都司)当即自己画了帽子,说道总督和所有的官员都希望我们穿北京‘神父’的服装……‘这种神父是很受敬重的’。这就是叫我们同化为中国僧侣(或称和尚)”。利玛窦对进入中国穿僧服表示理解和赞同,认为僧服是广东地方官“所能恩赐的最体面的服饰”③。

利玛窦着僧服,完成了其从修道士到西僧的形象转换,以易服来减少传教的“异体排斥”,客观上收到了一些效果。利玛窦曾论述其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成果,“许多人也开始献香,以供熏香祭坛,向神父们布施……为教堂的土地而向官员们请求一笔地租,那是会轻而易举的。”④

但是随着利玛窦对中国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愈来愈感觉到僧人“是全国最低级和最没有教养的人”⑤。“僧人在这个国家不受重视,所以,尽管我们尽可能受到礼貌对待,至今仍被众人嗤之以鼻,我们受到的辱骂简直无法形诸文字。”⑥身穿袈裟、形象如和尚的传教士在中国人心中尤其在士大夫眼里是受鄙视的,可想而知其处境是十分尴尬的。后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了更好地在华布教,利玛窦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决定改穿儒服。“地方官吏也非常抬举我们,不让我们步行,而用轿子抬着走……这种荣誉对我们十分重要,否则在教外人中传教便无效力了。洋人、和尚和道士在中国并不受尊重,所以我们不能以和

①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Z],台湾:光启出版社,1986,第23-24页

②王晓朝:《基督教与帝国文化》[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第130页

③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三册)[C],台湾: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第40页

④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668页

⑤利玛窦:《利玛窦全集》(第一册)[C],台湾: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第89页

⑥裴化行:《利玛窦评传》(上册)[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3,第110页

尚、道士之流出现”,“神父们应该像高度有教养的中国人那样装束打扮,他们都应该有一件在拜访官员时穿的绸袍,在中国人看来,没有它,一个人就不配和官员、甚至和一个有教养的阶层的人平起平坐。”①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在耶稣会总会的同意下,利玛窦褪下僧服,改穿儒服,戴儒冠,蓄发留须,从而更让国人易于接受,为他传播天主教的活动提供更多的方便。

3、学习中国儒家文化,以获得士大夫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教,利玛窦不断深入研习中国儒家文化,他“凡我国古籍无不读,请先辈与定音释,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②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他将四书翻译成拉丁文。此外,他又在研读《四书》时,极力揉合孔孟之道和敬天思想於教义之中。他宣称中国古籍的“天”和“上帝”就即是天主,以儒家先圣语录及仁义礼智信等词汇术语来表达天主教义理,将中国文化贯通于本教的教义之中去,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诠释本教的教义。对民间祭祖、拜孔等礼仪习俗,只要不违反天主教义的一律不加反对。

穿上儒服后的利玛窦多与有影响的士大夫结交,这是他在传教工作中所选择的上层路线。为了获得士大夫的支持,利玛窦采取多种方法去收揽人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术收揽人心。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塑造自己的学者形象,翻译中国典籍,向人们表明他既是一位神学家又是一位儒者,以此增加士大夫对他宣讲教义的认同感。二是赠送书籍和西器。利玛窦为取得华人的好感,笼络人心,从澳门带来了一批涉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所谓的“奇器异物”,例如地球仪、世界地图、玻璃三棱镜、望远镜、自鸣钟、圣母玛利亚的油画等,并分别赠送给当地的士大夫。这些“奇器异物”吸引着当地无数人的好奇目光。随之,天主教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向周边传播。利玛窦亲自做现场讲解,介绍这些近代科技的发明,借机以“西学”论证“神学”,宣扬天主教。与此同时,他又动手制作含有科技元素的实物,如世界地图《山海与地图》,他为迎合中国人夜郎自大的心理,还有意将中国绘在图的中央。利玛窦到了北京以後,亦呈上圣母像、自鸣钟、雅琴及万国舆图等物给明神宗,引起了部分大臣的兴趣。三是广泛交友以取得士大夫的认同。利玛窦深知欲归化中国民众,必先从中国儒士入手。在传教中,他总是以交友的方式出现,把很多精力放在与官绅的交游上。在广东,他结交的人有知县谭君谕、肇庆知府邓郑一麟、巡案御史蔡梦说、参议徐大任、布政使滕伯轮、瞿太素等等。易儒服后,利玛窦来到南昌,在临江府与建安王结交,谈论西方交友之道,并写成《交友论》一书献给建安王,由此利玛窦声名大振。1601年利玛窦终於抵达北京。抵京後,他又广泛结交朝中士大夫,大臣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都受到利玛窦的教导而分别受洗,这三人被称为明代天主教三大柱石。朝中大臣的信奉,影响到其他官员。明代著名的信徒有十多人,如瞿太素、冯应京、李天经等都是名公巨卿或翰苑闻人。与儒士大夫的交往,为利玛窦在华打开了一张广阔的关系网,从而为其成功传教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也传播了天主教教义。总而言之,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其采取的合理的传教方式,为其在中国顺利传教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①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276页

②李贽:《续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35页

【参考文献】[1]赵书研.《试析利玛窦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成功的原因》[N]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三期.

[2] 疏仁华、周晓光.《论利玛窦的文化适应策略》[J] .《学术界》.2010-5-5.第144期.

[3]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4]沈定平.《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利玛窦.《利玛窦书信集》[Z].台湾:光启出版社.1986.

[6] 王晓朝.《基督教与帝国文化》[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7]利玛窦.《利玛窦全集》[C] .台湾:光启出版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

[8] 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M]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9] 裴化行.《利玛窦评传》(上册)[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93.

中国地理问答题 1.我国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沼泽)、华北平原(平坦)、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平、河湖)四大高原:青藏高原(4000,雪山冰川,相对高度较小)、 内蒙古高原(和缓、东草西沙、1000--1500)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沟壑,水土流失,1000--2000)、 云贵高原(崎岖,坝子,喀斯特地貌,1000--2000)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沙漠,边缘绿洲,800--1300)、 准噶尔盆地(风蚀地貌,西侧缺口,500--1000) 柴达木盆地(最高,东南多盐湖沼泽,2000--3000)、 四川盆地(河流,紫色土,有平原、低山丘陵,300--600)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200--500,梯田、果园、经济林)低山(如泰山、黄山、庐山等) 主要山脉:天山、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贺兰山、横断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台湾山脉等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级阶梯的分界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①冬季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较短,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②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而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层层山脉阻挡,势力减弱,干冷性质也发生变化,因而南方受其影响较小。 4.我国夏季 最高气温在吐鲁番盆地,出现的原因有: ①地势低洼 ②深居内陆,大陆性强,增温快 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④沙漠面积广大,吸热快 ⑤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极易散失。 5.我国的五个温带及其作物、熟制

揭阳市2018年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顾炎武认为“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柳宗元强调“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 此其所以为得也”。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都认为分封制优于郡县制B.都认为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都强调圣人在制度构建中的智慧D.制度的更替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条件25.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 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 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 26.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27.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 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 28.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B.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29.清朝末年北京出现“近支排宗室(皇族近支),宗室排满,满排汉”的民谣,反映了当时A.清政府已经众叛亲离B.民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 C.清政府政治集权不断加强D.满汉官僚间矛盾尖锐 30.20世纪的二十、三十年代是中国文化人较为普遍地回归民族传统的时段,国学复兴运动兴起。“中医”改称“国医”,京剧改称“国剧”,“武艺”改称为“国术”等等,就在这个时期。与这一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兴起B.对新文化运动的反省 C.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D.“一战”后对西方文化的反思 31.1956年中共“八大”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中央作出这个新的论断是基于 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 C.“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李世强 提 要 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创作中都离不开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挖掘题材,而这一点在当代美国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中尤显突出。本文对此作了重点论述。同时,简析了海明威作品的艺术特点及其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 关键词 海明威 生活经历 作品题材 艺术特点 文体风格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作家,一生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五十多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海明威是我们时代的伟大作家之一,他忠实地、不屈地再现了这个严酷时代的真实面貌,在这个充满暴力和死亡的世界中,看到了勇气和同情。同时,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在当代风格中发挥了巨大的影响。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海明威的作品作出了权威性的评价。 海明威无论写什么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他说:“只有你占有过的东西你才了解它。”因此,海明威的素材都来自他的亲身经历。他的成名之作《太阳照样升起》,写一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居巴黎的美国海外游子。这些人参加过大战,目睹战争中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只求在眼前的吃喝玩乐中寻求解脱,表面上虽然欢乐,内心却十分悲痛。其实,这正是海明威本人的经历。我们知道,海明威在1918年高中毕业之后,抱着为祖国的神圣和尊严而战,为拯救世界民主而战的崇高理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为救护队开车,在意大利前线受了重伤,两条腿几乎都要截去,幸亏精湛的外科手术和良好的护理救了他,使他得以保住双腿。在六个月的住院治疗当中,他与一美国女护士恋爱了(这女护士就是《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角凯萨琳的原型)。痊愈之后,他以记者身份被派驻巴黎,开始了写作生涯,并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太阳照样升起》,诚如其家人所说,是海明威从欧洲负伤回来以后“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的生活的写照。书中主人公巴纳斯因受伤而丧失了性机能,在爱情上受到挫折而心灰意懒的同时,没有丧失勇气,而是光明磊落地对待一切。这正是他在巴黎开始写作生涯的经历在书中主人公身上的曲折反映。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写的也是他从小就十分熟悉的捕鱼生活。《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是描写战争的。前者贯穿着反战的主题,男女主角被战争所摧毁的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作者自己的经历;后者则与作者亲自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有关。他众多的短篇小说,题材更加丰富,人物多种多样,有士兵、拳击师、杀手、作家、记者、餐馆侍者、暴徒、流氓等等,都是他当记者所接触到的。总之,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就给他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广阔的背景,对其创作艺术有重要的影响。 文学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塑造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海明威非常重视人物塑造,他说:“写一部小说的时候,作者应该创造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必须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ou rnal of Yunnan N o r m al U n iversity V o l .30N o.2A p r .1998

高二下期中国地理单元测验试题 第Ⅰ卷(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民居一般指传统的居住建筑。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民居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下图中a、b分别为西南吊脚楼和北方黄土窑洞景观。据此完成1—3题。 a b 1.造成a、b两地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植被 C.气候 D.土壤 2.a、b所在地区共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渍化 C.红色荒漠 D.湿地萎缩 3.上述环境问题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全球变暖 C.植被破坏 D.不合理灌溉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5.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读下图,回答6—7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亚热带湿润地区②黑土广布③综合性工业基地④肥沃的水稻土 ⑤水田农业⑥林矿资源丰富⑦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⑧雨热同期,一年一熟 A.①②③④ B.②⑥⑦⑧ C.①③④⑤ D.⑤⑥⑦⑧ 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舞活科技龙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虎林灌区、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等项目,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收活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读图回答8—9题。 8.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景区域比例尺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回答3--5题。3.湄公河在中国境被称为() A.澜沧江 B.怒江 C.红水河 D.雅鲁藏布江 4.为发展湄公河流域的经济而新建的“泛亚铁路”的起讫是() A.,河 B.,新加坡 C.,曼谷 D.,胡志明市 5.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东盟的经济合作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6.印度和巴基斯坦从地壳板块分布上来说,位于()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美洲板块 读下图,回答7—8题: 7.在图中②城市南部的广阔海域,为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 成原因主要是由于() A.冷海水上泛而B.位于密度流海区 C.沿岸大量河水注D.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8.甲国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 A.海洋航线上的油轮B.大陆架上的石油钻井 C.港口工业区的废弃物D.被污染的河水 9、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10.西伯利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太少 B.常年气温过低 C.森林面积过大 D.灌溉水源不足 11、澳大利亚发展牧羊(绵羊)业的有利条件是 ①草场广阔②气候条件适合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01年11月15日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败,2002年举国移民新西兰。结合右图,回答12—13题。 12.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3.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A.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援助发展中国家 读1989年中、美、、法、英、日六国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队考察路线图,回答14~16题。 14.当图中A点时间为1989年12月12日12 时,时间为 A.12日14时B.13日2时 C.12日2时D.13日14时() 15.当考察队到达站这天,考察队员回忆 的下列有关情况,正确的是 A.太阳从西南天空下落,又从东南天空徐徐 升起 B.中国的五星红旗迎风向北偏西飘扬 C.天气异常寒冷,气温低达-70℃ D.夜晚睡觉时,考察队员的房子时常被烈风掀倒 1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B.世界上最寒冷的 C.特有的鸟类是企鹅D.每年的7月到9月是暖季

插画应用范围 1.出版物:书籍的封面,书籍的内页,书籍的外套,书籍的内容辅助等所使用插画。(也包括杂志报刊) 2.商业宣传:广告类――包括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招牌、海报、宣传单、电视广告中所使用的插画; 3.商业形象设计:商品标志与企业形象(吉祥物); 4.商品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及说明图解――消费指导、商品说明、使用说明书、图表、目录…… 5.影视多媒体:影视剧、广告片、网络等方面的角色及环境美术设定或介面设计。 6.游戏设计:游戏宣传插画、游戏人物设定、场景设定。 插画设计的应用领域 1.户外广告中的商业插图 2.路牌广告路牌广告 3.霓虹灯广告商业插画 4.产品包装插 5.网络、动画作品插画 6.影视媒体中的影视插画 7.贺卡 8.日历 9.说明书——图解形式 10.网站设计中包含了

插画风格 1.立体主义 体主义(Cub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运动和流派,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臵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西班牙,《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费尔南〃莱热 Fernand Leger,1881-1955年,法国《地铁叉道口的缩写》,1919,莱热,《三个女子》; 乔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法国,《埃斯塔克的房子》; 2.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对20世纪其他文艺思潮产生了影响,包括艺术装饰、漩涡主义画派、构成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从20年代开始衰落,如今已经基本绝迹,很多未来主义艺术家在两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论海明威的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风格 《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流传最广的长篇小说之一,凭借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1943年被改编成电影。 一、《丧钟为谁而鸣》中相关概述 (一)人物语言风格概述 《丧钟为谁而鸣》描绘了典型的海明威式人物。如同在他的其他许多作品中一样,在这部小说中,海明威也广泛地运用了所谓的海明威准则。各种各样的人和他的个人生活事件对他的写作也产生了影响。 许多人持这样的观点:没有一个美国作家能和海明威相媲美。作为一战后“迷惘的一代”的成员,海明威在很多方面是他自己作品中最好的人物,并成为他自己一生的传奇。虽然他的生活剧和浪漫史有时似乎掩盖了他的作品质量,但是,海明威首先是一个文学家、作家和读者,在谈到所有关于他狩猎、探险、斗牛、捕鱼和战争的时候,这通常会被忽略。海明威很享受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后的感觉。然而,海明威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他并不想因为所有不当的原因而出名。 (二)评论家心中的语言风格 几乎是从他的写作生涯的开始,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就引起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并发表评论。海明威不肯让步于冗长的地理和心理的描述。有人说他的风格缺乏实质内容,因为他避免情感的直接陈述和描写。从基本上说,他的风格简单、直接,有点朴素。他形成了一种有力的散文风格,特点是句子简单,很少有副词或形容词。他写的对话简洁、生动,对地点和事物的描述准确。评论家哈里·李文指出了海明威写作中语法和用词的弱点,但很快就赞美他传达动作的能力。 二、海明威与《丧钟为谁而鸣》?语言风格形成分析 (一)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背景概述 海明威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做过记者。1937年,他为北美报业联盟到西班牙去采访西班牙内战。在西班牙数个月后,海明威宣布,他计划写一本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书,这就是《丧钟为谁而鸣》。 他大部分的早期小说都以第一人称叙述,并以单一的观点结束,但是,当海明威写《丧钟为谁而鸣》时,他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叙事技巧。他使用了内心独白、客观描述、迅速变化的观点和总体上比他以前的作品松散的结构。海明威认为,“一个作家的风格应该是直接的和个人的,他的意象丰富而朴实,他的话语简单而有力。”

七年级(上)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我国东西时差达 A.2小时以上 B.3小时以上 C.4小时以上 D.5小时以上()3.目前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 A.30个 B.31个 C.33个 D.34个 ()4.下列省区简称与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是 A.吉──沈阳 B.新──呼和浩特 C.桂──南宁 D.秦──兰州()5.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土家族 B.壮族 C.珞巴族 D.苗族 ()6.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A.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慢C.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B.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D.城市人口大量涌向沿海 ()7.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A.西南、东南 B.华北、中南 C.西南、西北和东北 D.东北、华北()8.我国各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是 A.分区聚居 B.集中聚居 C.大杂居小聚居 D.主要在盆地()9.中国位置从半球位置看属于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南半球、西半球 D.北半球、东半球()10.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温度带中 A.大部分是热带 B.小部分在温带 C.大部分是温带 D.小部分在寒带()11.我国的海域自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B.渤海、东海、南海、黄海D.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12.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为 A.22000多千米 B.22000多千米 C.18000多千米 D.1800多千米()13.我国的人口总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 A.12亿 B.11.95亿 C.13亿 D.12.95亿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右图是我国沿北回归线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a岛和b经济特区分别是 A.海南岛、深圳B.台湾岛、厦 门 C.台湾岛、汕头D.海南岛、汕头 2.b地与f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分属于 A. 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C.东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D.均为东部经济地带 3.有关a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岛为珊瑚岛或火山岛B.该岛多地震 C.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D.该岛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据此完成4~5题: 4.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下面是我国某地(大致位于东经1180,北纬300附近)等值线图,回答6~8题。 6.若是等值线图,且比例尺较小,右图所属 地形是 A.山地B.丘陵 C.高原D.集水线 7.该山麓地带的典型植被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季雨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8.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该地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植树种草,栽种苹果、荔枝 B.以种植业为主,种植春小麦、油菜 C.以畜物业为主,适宜饲养羚羊、长颈鹿 D.以林业为主,栽种板栗、马尾松、茶树等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方(①一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影响。读图回答9~12题: 9.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D.地面强烈增温 10.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青岛到西安一带D.上海到重庆一带 11.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B.② C.③ D.④ 12.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成都平原D.河套平原

“昙花一现” ——浅谈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于中国的影响 四百多年前,明末清初之际,欧洲耶稣会士的足迹开始踏入中国的土地。这些来自遥远欧洲传教士们,顶着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给传统教会带来的巨大压力,踏着15世纪地理大发现的成果,带着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到了这个令他们好奇憧憬的、神秘而文明的古老东方国度。他们持着十字架传教,却没有像他们的同伴在东南亚国家一般在另一只手中握上宝剑。他们以另一种和平的方式,开始了一场的文明之间的空前对话。 之所以称之为“空前”,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交流虽然可以追溯久远,但在16世纪中叶之前,这种交流始终处于较低的层次之上。它基本停留在人们能够感知的物质层面之上,即使是宗教文化层面的传播——如唐时的景教与元时也里可温教的流传,也一直处于“倏兴亡乎,戛然而止的偶然的不连贯的状态”[1],最后也终随着朝代的沿革变迁而烟消云散无处寻觅。而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则是对过去历史的继承与发展,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无论就地域的活动范围,来华传教士的人数极其科学文化素养,还是交流所达到的深度而言,都达到了前所未及的水平。可以说,在这些传教士的引领之下,西方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以一个加速度进入中国”[2]。 这一场文明对话的结果如何,历来史学界众说纷纭。就我认为,这一次的西学东渐,层次深,范围广,规模宏大却影响甚微。这场文明对话,仅仅盛于明末清初之际几十年,而在清王朝之后漫长的历史中,却几乎杳无音迹。因它只是昙花一现,所以过于夸大它的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都有失偏颇。它确实对于中国文化的更新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明清之际陈腐的社会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却没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这些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传入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终究没能帮助中国人走出中世纪。它的声音,也直到晚清的枪声炮雨里,才被重新唱响。 西学东渐实质上是一场文化传播,这场传播是以传教士为引导的,以中国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为主力的。由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最初目的,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在最初登陆中国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定位为与僧侣一样的宗教工作者而披上了袈裟。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僧侣在中国的地位并不怎么高,至少不如他们在欧洲的时候一般德高望重受人敬重。而中国人,已经在“天朝上国”的繁荣强大之下受用了几千年,对一切的外来文明都似乎不屑一顾。“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3],而当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走向空前的强化,正统儒家文化需要对中国社会保持一种极为严格的思想控制。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觉不容许任何其他宗教在此完整体系上打开哪怕是一个缺口——这一点从明朝末年对民间宗教的严格控制就可看出。如英 [1] 沈定平著:《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试与会通》,商务印书馆。2007 [2]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2卷:七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何高济等译,何兆武校:《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

艾轩油画艺术解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艾轩油画的艺术特点和学术价值。认为,在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众多有代表性的写实油画家中,艾轩的油画具有独特的风韵,不论从追求精简的构图、敢于运用色彩的技巧和画面的情绪等的把握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艾轩油画从经济价值与学术价值上都获得了很大的影响。 标签:艾轩;写实油画;艺术特色;学术价值 一、艾轩油画的艺术特点 在艾轩的诸多作品中刻画最多的是高原女孩和康巴汉子,画面中体现的清冷的世界、忧郁的双眼、简化的构图以及丰富的色彩,吸引众多观众的眼球。评价一幅艺术作品的关键,要看三点,一是构图,二是色彩,三是造型,这三者缺一不可,在绘画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将从构图和色彩及造型三方面对艾轩的作品进行解读。 1、构图特点 艾轩油画构图的最大特点是用简洁的主题与背景塑造深沉凄美的情感世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个孤独的小女孩,或独立窗前,或远眺原野、或凝望苍穹。小女孩的背景通常是一堵孤墙,一袭衰草或一面土坡,更远处便是苍茫的大地。如《静静的冻土带》、《荒原的风》、《小英子》等,这些画面的主题与背景都不像其他艺术家的处理方式,追求精简似乎是艺术家终其一生的艺术追求。同样是写实画家王沂东的艺术风格及构图的理念就不同于艾轩。王沂东对背景表达,单从形式感的追求上就比艾轩复杂多样。艾轩表达高原的广漠与空旷,王沂东表达北方农村的山水村庄的灵秀与典雅。艾轩作品的画面背景往往体现一种是深邃旷达,深远灵动的空间给观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如同诗歌里的联想空间,给读者以开阔广袤的驰骋联想。正是因为这种精简的构图模式,才能体现人物深深地孤独,一望无际的雪域高原,显得那么空旷深远。所有这些画面意境在构图中更加鲜明的体现出来,这源于他个人的一种人生体验以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刻理解。 2、色彩特点 冷灰色是艾轩表达天空与皑皑白雪的惯用颜色,画面里充斥的高级灰白将情节渲染成一种深沉的凄凉感与孤寂静默的世界,创作出沧桑浓厚的色彩效果。画家喜欢用冷色调处理画面,这与画家的内心世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艾轩在刻画人物头像与衣服时的用色比较大胆,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對比较强烈。如在他的《静静的冻土带》中,色彩的巧妙运用体现出画家的大胆与粗犷的凄凉之美。艾轩喜欢表达西藏民族的生活,主要描绘康巴汉子与西藏小女孩,因为这里的凄美还有某种粗犷豪放的影子,这与作者的内在追求达到某种共鸣,也正是如此,其作品的风格也显示出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的效果。如作品《风声凄美》,一位美

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 目录 引言 (1) 一、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 (1) (一)西方现实主义哲学思想.................................... 2(二)自身经历...................................................3(三)生活的环境和时代.........................................4二、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分析....................................5 (一)电报式语言..................................................5 (二)硬汉特征..................................................8三、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10) 结论 (13) 主要参考文献.....................................................14

摘要 海明威的艺术作品可以说都非常的经典,本文透过海明威的作品从三方面来分析:首先从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来分析,分析他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等。其次从海明威文学创作风格分析:一、电报式语言二、硬汉特征。最后分析了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对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思想来源创作背景创作风格影响

论海明威的文学创作风格 引言 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是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小说中老人的话深深的吸引了我。“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 当时的我正因为英语考试没有及格而苦恼,看到这句话我心里豁然开朗,从此我迷恋上海明威的作品,在《太阳照样升起》这部书中,海明威引用了《旧约》中的一段话: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江河在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向何处。看到这段话我深刻感受到跟大地的长存和江河的不断运行比起来,人是多么的渺小,人生是多么的短暂,那么我要抓住这有效的时间去做些什么呢?看到书中描述的一战后生活在巴黎的一群年轻人的生活,我震撼了,他们表面上丰富多彩,内心却极度精神空虚,他们搞三角恋爱,酗酒,乱交,在骨子里却显得无奈,他们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即使有也是虚伪和自私的。那么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是否也迷惘过? 有多少年轻人崇尚金钱至上、崇尚及时行乐和感官刺激,在面对道德的抉择中,我们的取向是什么?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开始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去深入的思考研究海明威先生的作品以及创作风格。看从中是否可以找到我们自身的影子。 第一章海明威文学创作的思想来源及社会背景 海明威的小说是西方现实主义思想的体现。海明威现实主义思想的形成

粤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长江被人们称为“黄金水道”是因为() A.年径流量大 B.丰富的水能资源C.通航能力强D.流域面积广 2.每年进入三四月,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回南天”的天气,湿度相当大,这与我省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B.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冬季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D.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引黄淤灌B.加固黄河大堤C.全流域综合开发D.中游水土保持 5.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B.唐古拉山脉 1

C.柴达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6.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候图”,该气候最有可能分布在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下左图为利用GIS技术制作的我国某地区的经济林木分布图,右图为该地区的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经济林 木可能是() A.柑橘B.香蕉C.苹果D.荔枝 8.下表中的栅格是记录A区域的海拔高度(单位:m),据此判断该河段的流向是() 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 C.由北向南,再由西北向东南D.由北向南,再由东北向西南 9.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盆地B.丘陵和平原 C.山地和高原D.平原和高原 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面的小题。

高二地理期末冲刺试题(中国地理Ⅰ)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2.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2014年12月17日,国土资源部公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粤、湘、鄂三省占优等地总面积的90.6%;粤、湘、桂、川、鄂、赣、浙、苏、皖、冀、豫、鲁等省区,占高等地总面积的89.4%;黑、吉、辽、冀、鲁、皖、云、贵、川、新等省区,占中等地总面积的73.9%;内蒙古、甘、陕、晋、冀、黑、贵等省区,占低等地总面积的89.3%。据此完成3-4题。 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有 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②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④农业土地利用水平⑤劳动力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4.关于我国耕地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较高 B.各省均有不同等级的耕地C.低等地的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高等地分布区气象灾害少 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 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 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6.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 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 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 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8.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论文大赛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文化遗产方向 年级2014级历史3班 姓名马梦琪 论文题目利玛窦与中国人的世界观 指导教师史经霞职称讲师 2015 年 10 月 28 日 学号:

目录 一、利玛窦为中国人世界观改变所做的努力 (3) 二、中国人的天下观 (4) (一)天下观念形成的原因 (4) (二)天下观念的形成 (4) 三、中国人的世界观 (5) (一)《坤舆万国全图》 (5) (二)究天人之际 (6) (三)世界观改变 (7) 四、利玛窦对中国人世界观的影响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标题利玛窦与中国人的世界观 学生姓名马梦琪 学号 20145161329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方向专业 指导老师史经霞职称讲师 【摘要】16世纪末17世纪初,明朝末年的中国在社会经济及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西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利玛窦是“西学东渐”的先行者。1583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华,为了传教担当科学的传播者。传播科学知识、进行文化交流,这只是利玛窦传教的手段,传播福音、弘扬天主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最终以西方的基督教同化和取代中国固有的宗教。但是利玛窦——这位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的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之时深深的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因为在近代以前的中外交往中,中国一直奉行“我族中心主义”的“华夷之辨”,形成了深厚的天下观念,自视天朝,自居世界的中心,中国人的世界观是盲目愚昧的。直到晚明,世界意识才在中国人中悄悄觉醒,使中国人明白天下万国林立,而非中国一国独尊,中国并非世界中心。所以利玛窦是中国人望向世界的窗口,开拓眼界的引路人。 【关键词】利玛窦;天下观;世界观;明末时期 【ABSTRACT】The late 16th and early 17th century, Ming dynasty of China in the areas of social economy and culture, profound and complex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munication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matteoricci was the forerunner of the "introduces". In 1583, Italian jesuitmatteoricci to China, in order to missionary bear science communicators. Spread scientific knowledge, culture communication, this is just a means of matteoricci missionary, spread the Gospel and carry forward the Catholic church is his real purpose, to the western Christian assimilation and, eventually, replace the inherent religion in China. But matteoricci, who spent his life in China, jesuit missionaries in the spread of Christianity in deeply changed the Chinese view of the world. Because in pre-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exchanges, China has always pursued "I race center doctrine"

探讨对艾轩油画特色的理解 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流派是写实油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风格,在中国绘画中有重要的地位。艾轩忠于他的真实感情,坚持从“源”和“自然”为基础的绘画,不仅吸收西方绘画语言和本质,也崇尚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入当地文化。他总是遵循这条路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新形势的现实主义绘画。 艾轩的艺术风格特征 艾轩用他的画笔绘画出一幅幅美丽佳作,他是个勤劳的画家。他选择了一种完美主义的风格绘画,这种完美的画面效果带有苦涩又饱含着深深的情谊,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偏爱单一的简单干净的颜色。他不愿意像其他的画家那样,在西藏绘画的题材上表现绘画意境普遍选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艾轩用黑白灰色调和蓝紫色调来作为他基本画面色调,让画面产生出深厚沧桑又丰富多变的效果。艾轩的一系列的绘画作品中都显露出一种莫名的感伤,那种淡淡的无奈,这就是他对自己内心的描写,也是他对他的人生意义的独白。

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怀,是艾轩绘画最大的艺术风格特点。他选择西藏原野的景色和孤独的物象,主要是借这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所以我们说艾轩的绘画作品就是他内心的写照而不仅仅是风景人物画。如他的作品《冻土》,内容是在一望无垠的草原和山野之中,他们似乎都想避开我们的视线,远离城市喧嚣,自然而单纯的去生活,即使不可避免的情况之下要面对人群,他们也是用冷静和陌生的眼光,静静观察这与他们并不适应的世界。艾轩用他写实的画面物象,来寄托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想,他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创造出了一幅幅有诗情画意而且情景交融的画面效果。 还有一点值提及的,就是艾轩画面效果的沉着与精致,这种绘画语言的表现,既他绘画的技巧有关,又不单单是技术问题。他精心安排画面的意境效果,反复思考外形里面的微妙联系,其质的感觉、色调明暗和深浅的变化等……这都使得我们沉醉其中。他把画面效果处理得很严谨,既留有他来自生活的感受,又赋予画面理性的秩序。在艾轩的每一幅画中都留有他自己的影子。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融入在他刻画的物象之中,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一幅幅的意境幽深且感情丰富的画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518471520.html, 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特点及文体风格 作者:宛佳栎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12期 【摘要】“老人与海”的创作风格对汉语阅读具有重要的认识和借鉴意义。有人指出,海明威的创作艺术具有“冰山”风格,源于生活,简洁而微妙。 【关键词】《老人与海》;海明威;“冰山”风格;简约含蓄 在中学和高中语言阅读中,“老人与海”是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使用了什么样的创作风格,吸引人们阅读和欣赏?本文将以“老人与海”为研究案例,探讨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增强读者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高中生汉语的阅读水平。 一、海明威与《老人与海》 (一)对海明威的简介 海明威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医生家庭。这些经历对海明威后来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海明威创作最深刻的影响是参与战争的经历。海明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由于海明威的个人健康问题,他不得不退休。海明威随后前往堪萨斯城担任记者。后来,海明威转移到欧洲,作为服务于红十字会的救护车司机,在意大利,海明威的尸体再次受到重创。幸运的是,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身体已经痊愈,海明威生活在欧洲,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对他的身心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影响。海明威的许多着作都涵盖了战争创伤的阴影。 (二)《老人与海》的故事主题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从而树立了其在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古巴老人在圣地亚哥海域与马林鱼和鲨鱼搏斗的故事。 这位老人在84天内没有捕到鱼,但老人并没有感到绝望。经过许多艰辛,他终于抓住了一条大马林鱼。鲨鱼把老人抓住的马林鱼变成鱼骨。老人躺在床上休息,微笑着,回到了在沙滩上玩耍的狮子群。 二、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分析 (一)冰山风格的定义

第五章过关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40分,第Ⅱ卷6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图5-B-1),完成1~4题。 图5-B-1 1.下列地理现象,与秦岭—淮河线无关的是( ) A.1月份0 ℃等温线 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亚热带与热带分界线 D.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完全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 A.河北省 B.陕西省 C.山东省 D.广东省 3.下列植被类型,位于我国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4.既是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又位于农耕区与牧区界线上的山脉是 ( ) A.太行山 B.长白山 C.巫山 D.大兴安岭 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图5-B-2),完成5~7题。 图5-B-2 5.秦岭的主峰是( ) A.唐古拉山 B.巴颜喀拉山 C.太白山 D.玉山 6.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小 7.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北方地区温度带图”(图5-B-3),完成8~11题。 图5-B-3 8.北方地区跨( ) ①寒温带②中温带③暖温带④亚热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华北平原农作物一般(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10.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 A.冬小麦 B.春小麦 C.水稻 D.高粱 11.下列地方特产,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①吐鲁番葡萄②哈密瓜③洛阳牡丹④兰州白兰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年寒假期间,李明到哈尔滨旅游,看到美丽的冰雕艺术,不由感慨道:“祖国真奇妙。这季节,我的家乡海南省,农民们正在忙着插秧呢!”。结合图5-B-4,完成12~14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