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2、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

3、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

4、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

6、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基础图件比例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图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土地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

7、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8、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又叫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它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如依据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类。

6、基本农田: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7、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8、土地权属调查:指以宗地为单位,对土地的权利、位置等属性的调查和确认(土地登记前具有法律意义的初步确认)。

9、地籍测量:把权属调查确定的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地类界线及其他地基要素测绘成图,并准确确定其位置和面积。

10、变更地籍调查:指变更土地登记前对变更宗地的调查。

11、宗地:被界址线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12、初始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初始土地登记前对登记区的第一次普遍调查。

13、街坊图:为了便于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利于管理调查成果资料,将整个调查城镇划分成为一些地籍街坊,统一编街坊号,并绘制成图,即为街坊图。14、地籍图:地籍图是经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后绘制的包含有各级行政界线,测量控制点,区、街道、街坊编号和宗地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等信息的图纸,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

15、宗地图: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它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及相邻宗地关系的真切记录。

16、建筑容积率:宗地上的建筑总面积占宗地面积的多少。

17、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土地自然条件调查是指综合调查研究土地的自然条件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植被等。

18、土地经济条件调查:土地经济条件调查可分为城市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和农用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城市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繁华程度、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条件等;农用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耕作制度、土地经济效果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等。

19、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对土地的坐落、面积、用途、等级、价格、权利等项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的一项制度。

20、土地总登记: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的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21、初始土地登记: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未获得国家法律认可进行的土地登记行为和过程。专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22、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已登记的土地权利因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或者因土地权利人的姓名、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23、注销土地登记:是指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因法定或约定原因消灭,或者因自然及人为原因使土地灭失,从而使土地权利失去效力,由土地权利人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注销该权利的登记。

24、地籍档案:指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5、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

26、地籍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宗地”为核心,实现地籍信息的输入、存储、管理、结果输出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地籍?什么是地籍管理?

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2、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几项?相互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基本内容: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

内在联系: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

3、地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

(2)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3)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4)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

4、我国现行地籍管理主要功能、作用?(目标、任务)

收集、记载、保管、更新并提供有关土地自然、经济、法律等信息,为科学地籍管理服务。

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目标是:

(1)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3)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加强土地用途管制;

(5)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

(6)为土地管理服务。

5、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时间结点,主要任务?

统一时点:

2007-7-1始-----2009-10-31同一时点之前完成县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主要任务:

①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②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没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③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④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集影响、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基本任务: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

(3)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

根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土地登记、统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2)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3)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

7、勾绘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框图。P57

8、外业调查要完成哪几项工作?主要内容是什么?

土地的利用现状外业调查,一般以航片或卫片和地形图为底图进行该项工作。调绘前应该的准备好调查区有关的航片或卫片、地形图、权属证明、其它专业图件及有关说明资料;准备好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如立体镜、放大镜、调绘夹、测量仪器、皮尺和图板)、表、册、外业记录簿;室内初步判读航片,制定调绘路线。

外业调绘是将实地作业范围内的土地状况全部调查清楚,并正确标绘在航片或卫片蒙片上。内容包括:

(1)地类调绘;(2)线状地物的调绘;

(3)境界和权属界线的调绘;(4)零星地类调绘;

(5)外业补测;(6)飞地的调绘;(7)填写外业调查手簿。

9、土地面积量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量算面积的控制体系是什么?

原则:面积量算遵循“图幅控制,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就是以图幅理论面积作为控制,首先逐幅量算本图幅上各使用单位(如乡、村等)的面积,其量算面积之和与图幅理论面积之差控制在限差之内,这是一级控制;其次在平差之后,村、乡各使用单位面积作为二级控制,使各单位内部各地类地块量测面积之和与其分区面积之差在限差之内。由于面积量算存在误差,因此各部分量算面积之和与控制面积之间总会出现闭合差,当闭合差超过允许误差时,需要重新量算。当闭合差小于允许误差时,可以进行平差。为了简便且比较合理配赋,可采取按面积比例平差的办法,将不符值按各部分面积大小进行分分配、进行改正,直到消除不符值为止,这就是按面积比例平差。再以平差以后的面积

应自下而上,按村、乡、县乃至省和全国,逐级将分布在相邻图幅上的同一单位的面积汇总成整体面积,同时按地类进行汇总。

10、县级成果有哪些?数据汇总统计的系统有哪些?

成果:(1)外业调查成果:(2)图件成果:

①原始调查图件及《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①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②土地利用挂图。

③田坎系数测算成果。③基本农田分布图。

④耕地坡度分级等专项图。

⑤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3)数据成果:

①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③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②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④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4)数据库成果: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文字成果:

①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②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③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④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⑤基本农田调查报告等专题报告。

汇总系统:(1)县辖范围内土地总面积及分类面积汇总

(2)县辖范围内分权属分地类汇总

(3)县辖范围内国有土地按隶属部门分地类汇总

(4)县辖范围内耕地按坡度级分地类汇总

(5)县辖范围内飞地分类汇总

(6)县辖范围内争议地分类汇总

1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意义)

目的:(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3)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意义:(1)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

(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

(3)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本数据

(4)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

12、二调07.7.1调查目的,主要内容,任务是什么?

目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技术方法,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响、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的机制,并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主要任务:

①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地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②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取得土地状况

③基本农田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

④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⑤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13、我国采用土地分类体系有哪几有种?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3)土地综合分类系统14、第二调分类(国标)系统中一、二级分类改进各有哪些?

12个一级类:依据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考虑到农、林、水、交通等有关部门需求,设定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特点,考虑到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需求,设定商服用

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保证地类完整性,对上述一级类中未包含的地类,设定其他土地。

57个二级类: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化。

1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各级汇总原则?

(1)以调查数据为基础(2)辖区面积控制(3)逐级控制汇总

16、为什么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是极力为重要成果之一?二调要求那些报告?

原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是对现状调查的综合陈述,是极为重要的成果资料之一。一方面编写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反应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调查工作的实施、技术路线、检查验收和取得的主要成果等),回报调查成果质量的控制体系,分析土地调查的质量精度,为调查成果的应用和日后的调查成果完善提供技术接口;另一方面也应对利用的程度进行分析,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建议,使土地调查的成果更有利于土地利用的改进。

二调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分县级、市(地)级、省级、国家级四级编写报告。报告类型: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专题报告。

17、正确得到全县总面积,如何制造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标)?P73

18、土地权属调查的意义和内容?

意义: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地籍测量的前提和基础。鉴于地籍测量是在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在权属调查明确界址点、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权属调查对于整个地籍调查来讲是核心工作。

内容: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19、宗地草图作用?主要内容?

作用:①处理土地权属纠纷,恢复界址点。②绘制地籍原图,检查各宗地的集合关系、边长、面积、截至坐标等,保证地籍原图质量。③计算机规则图形宗地面积以及用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内容:①本宗地图编号和门牌号、土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的宗地号。门牌号和土地使用者名称或者相邻地物。

②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宗地内地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地物等。

③在相应位置注记界址边长、界址点或界址边与邻近地物的相关距离和条件距离。

④确定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边方位所必需的或者其他需要的或者其他需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⑤指北线和概略比例尺、作业员签名、作业日期。

20、数字地籍测量定义?常用模式?

定义:是一种先进的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即地对籍要素实施数字化采集,是把地籍测量的资料以数据的形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处理,或存储或转换加工后按用户的要求以地籍图、宗地图或表、册的形式输出,以供使用。

模式:①全野外数字地基测量模式

②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③内页扫描数字化地基测量模式

21、简述地籍图的内容?

①地籍要素。主要指土地的权属、利用情况、质量、位置和数量及其相关内容。如各级行政境界、地籍区(街道)与地籍子区(街坊)界、街道及街坊编号、街道名称、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地籍号注记、宗地坐落、宗地面积、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权属主名称、土地等级等。

②地物要素。围墙、道路、房屋、垣栅、构筑物、铁路、公路、河流、湖泊、水库、地理名称等,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适当注记高程点。

③数学要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的展绘及坐标注记、埋石的各级控制点位的展绘及点名或点号注记、图廓外地图比例尺的注记等。

22、宗地图具体内容、特性、作用?

具体内容:①所在图幅号、地籍区(街道)号、地籍子区(街坊)号、宗地号、界址点号、利用分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

②用地面积和实量界址边长或反算的界址边长。

③邻宗地的宗地号及相邻宗地间的界址分隔示意线。

④紧靠宗地的地理名称。

⑤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⑥本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测点(放桩)日期、制图日期。

⑦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⑧为保证宗地图的正确性,宗地图要检查审核,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均要在图上签名。

特性:①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

②图中数据都是实量或实测得到,精度高且可靠。

③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据相思关系。

④相邻宗地图可拼接。

⑤标识符齐全

作用:①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通过法律效力的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拥有或使用有可靠的法律保证。

②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

③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检核与修改,可较快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反映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

23、简述土地面积评差方法、原则?

方法:①求面积闭合差;②检验闭合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符合要求;③求单位面积改正数K;④进行某地块面积改正数;⑤计算某地块评查后的面积;⑥改正后相加减去理论面积得零。

原则: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测算,块块检核,逐级按比例平差”原则,即分级控制、分级测算、分级评差。A.按两级控制、分级测算。第一级:以图幅理论面积为首级控制。第二级:以平差后的区块面积为第二控制。B.在图幅或区块内,采用解析法测算的地块面积,只参加闭合差的计算,不参加闭合差配赋。

24、试结合图表绘制图幅控制面积。P128

25、地籍调查的目的和类型?

目的: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奠定基础;为完善地籍管理服务,做好技术准备,提供法律凭证。

类型:根据调查时期和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两大类,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按调查区域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26、进行土地条件调查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目的: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和土地政策提供重要基础资料;为综合农用区划和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估价、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内容:由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后者主要包括城乡土地的区位、交通、投入产出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27、土地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人口与劳动力、经济结构与生产力水平、土地利用水平。

28、土地登记措施的意义及主要法律依据?

意义:①确认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②作为土地统管体制的主体内容,是土地实现全面、依法、统一、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③是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

④建立约束机制,对房地产市场实施有效管理。

⑤是土地登记部门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信息源,是土地管理业务主要的基础性工作。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国家长治久安。

依据:土地登记是通过一系列法律措施来实现的。即通过国家法律承认的各种权益,由代表政府管理土地的部门严格依法审核后,依照法律程序并记载入案的一项工作。

现阶段我国与土地登记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相关的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

例》;国务院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土地登记的主要文件有《土地登记规则》、《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29、概述土地登记类型的划分?

①按登记时间和内容分为土地总登记、初始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②按地域性质不同分为城镇土地登记、农村土地登记。

③按权属的主从关系分为主登记、附记登记

30、权属审核的意义和标准是什么?主要内容及审核的程序和方法是什么?

意义:权属审核是土地登记的核心,是土地登记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土地登记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文件资料和地籍调查结果进行审核,对土地权属性质、土地面积、用途、等级、价格等进行全面审核,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等级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进行确认,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土地登记机关的审核意见,决定对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和权利变动事项,是否准予登记的过程。

标准: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主要内容:对土地登记申请人的审核;对宗地自然状况的审核;对土地权属状况的审核。

程序和方法:分初审、审核、公告、批准四个阶段。

31、土地权利的总登记定义、特点?土地总登记的程序?

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的土地权利进行的全面登记。

特点:阶段性、全域性、集中性、程序特殊性、土地登记中的地籍调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程序:①土地总登记的组织、行政事务、技术准备工作。

②土地总登记政府通告和登记申请。

③土地总登记的公告。

④特殊情况的处理。

32、土地初始登记定义、分几大类?

定义:土地权利人取得土地权利后,未获得国家法律认可进行的土地登记行为和过程。专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

分类: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土地他项权利初始登记。

33、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定义、类型、意义、特点?

定义:是指在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因土地权属、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

类型:①因权利人发生改变导致的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②土地使用权抵押权;③地役权变更登记;

④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变更登记;⑤土地用途变更登记;

意义:①保护合法变更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的权益。

②维护土地交易的正常秩序,保障土地交易安全。

③保持土地登记资料的现势性。

④市县政府对土地的监管,加强政府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作用。

特点:①分散性和个别性②经常性和及时性③连带性

34、简述我国现行土地登记制度要点?

强制登记;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进行实质性审查;

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统一登记;颁发土地证书;此外我国还实行土地登记年检制度、土地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

35、我国土地登记的原则?

依法、申请、审查、属地管理、登录、公示原则。

36、我国土地登记的要点内容?

土地权属性质与来源、土地权利主体、土地权利客体。

37、土地统计的目的?

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

38、是论述土地统计的作用、3层含义及与其它土地工作的区别?

含义: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科学。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作用。

区别:数量的地域性;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总面积的稳定性;质量的相对性

39、土地统计的对象是什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哪些?主要任务是什么?

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土地。如论这些土地的类型如何,做何用途,利用程度咋样,也如论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情况如何,均属土地统计的对象,都应统一全面进行登记。

基本内容: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分布、土地权属及利用状况。

40、简述土地统计在土地管理中作用?

①认识土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实行土地管理的重要工具

③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④监督国家各项土地政策执行情况的重要部门

41、地籍档案的概念及内涵?什么是地籍档案管理?地籍档案管理过程有哪些?

地籍档案管理定义:指指国家和地方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内涵:(1)地籍档案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地籍管理专业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

(2)地籍档案由地籍文件材料有条件地转化而来;

(3)地籍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

(4)地籍档案是地籍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

地籍档案管理定义: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括地籍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

过程: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

42、地籍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采集、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查询、空间分析、服务功能。

43、地籍档案特点、作用?

特点:数量大、形式多、保存分散;成套性;跨年度、形成周期长;

动态性和现势性;兼容性;与地籍资料互相渗透、互相转换;

越到基层,数量越多,工作量越大。

作用:①确认土地权属和变更登记的重要凭证。

②科学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参考依据。

③可存储土地信息,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④是宣传教育的宝贵素材。

计算:

1、请你按下列××市××区××乡五个村面积接合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完成这五个村面积汇总表

××市××区××乡五个村面积接合图表

单位:亩

109 °03'45'' 109°07'30'' 109°11'15''

35°07'30''

I-49-27-(42)I-49-27-(43)

36876.5 37833.1

4310.4

P0=39510 2426.674709.6

206.9

A韩塬1676.9

(6033.2)

35°05'00'' B 墙下塬448.2

(3277.2)1481.5

2853.2 217.1

C 小豆村3264.2

D 店子坡18631.2

(3478.7)214.5 (4121.2)60418.8

P0=39525 2334.3

3697.0

30625.1 E高坪29793.7

I-49-27-(50)(6031.3)I-49-27-(51)

35°02'30''

11533.4 11408.2 22941.6

67501.6 67626.8 135128.4

表1 ××市××区××乡五个村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

单位编码及名称

图幅理论面积图幅号I-49-27-

(42)

39510

I-49-27-

(43)

39510

I-49-27-

(50)

39525

I-49-27-

(51)

39525 村合计

A韩塬2426.6 1676.9 448.2 1481.5 6033.2

B 墙下塬206.9 2853.2 217.1 3277.2

C 小豆村3264.2 214.5 3478.7

D 店子坡4121.2 4121.2

E 高坪2334.3 3697.0 6031.3 图幅村界内小计2633.5 1676.9 8899.9 9731.3 22941.6 图幅村界外小计36876.5 37833.1 30625.1 29793.7 135128.4 图幅合计39510 39510 39525 39525 15807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