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题库(多选题)201303

题库(多选题)201303

题库(多选题)201303
题库(多选题)2013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多选题部分)

第0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16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世界的变迁中,从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中,从对人类一切不断更新的知识部门包括其他社会学说的合理成分的批判吸取中,丰富和发展自己。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B.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C.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作出的一切论断

D.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

2.恩格斯在晚年告诫人们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他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因在于

A.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B.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C.这是由党的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决定的

D.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4.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指它在内容上实现了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统一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5.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说就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理论

D.科学社会主义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指出:“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会导致

A.二元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

2.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B.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

C.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根本问题

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标准

3.刘禹锡指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刘禹锡这段话所阐明的是

A.天与人交相胜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天人相分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C.世界万物都以一定的物质存在为其基础

D.天下万物都具有各种具体的规定性

4.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对“物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不同形态的重要依据。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主要形态有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的认识,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它的缺陷在于

A.它企图以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一切现象

B.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C.只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杀人及意识的能动性

D.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6.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记它们的生成和消逝;看到它们的静止,忘记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由此可见,形而上学的特征表现为

A.孤立的

B.静止的

C.片面的

D.客观的

7.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宇宙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发现,银河系里有一个圆球形的星系群,那里有四分之三的物质是我们看不到的,这便是暗物质。)和“反物质”(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和结构。一切反粒子及其集合的总称。按照量子场论,反粒子和正粒子都是同一场的激发,它们之间以确定的方式相联系)。“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

A.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

B.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C.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D.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作出了自然科学的证明

8.“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这表明

A.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B.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我们自己所属的物质的、可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这一观点表明

A.现实的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意识和思维归根结底来源于物质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D.意识和思维即物质本身

10.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1.“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语言是意识的工具

B.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C.语言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D.语言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12.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为我设?”下列选项对这段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

B.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

C.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

D.宇宙万物的变化都是物质自然而然的运动

13.在管理学中,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是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的一种效率较高的组织形式。但随着企业组织规模越来越庞大,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这种模式也会遭到极大挑战。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就曾对这种变化发出感叹:“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不存在的

C.运动是无条件的

D.静止是相对的

14.克拉底鲁强调:“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庄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两种观点都

A.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否定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C.是诡辩论的观点

D.是辩证法的观点

15.英国的马赫主义者毕尔生认为:“我们不能断定空间和时间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不是存在于物中,而是存在于我们感知物的方式中。”这一观点

A.否定了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内在统一性

B.正确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关系

C.否定了时间、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D.强调了时间、空间是意识的产物

1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认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虚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这段话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是

A.矛盾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

B.矛盾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宇宙万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

D.矛盾即绝对的同一性与相对的斗争性的统一

17.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表现在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物质性的

D.思想、文化、法律、道德等也是物质性的

18.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9.1963 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蝴蝶效应。他指出,“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下列选项对“蝴蝶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蝴蝶扇动翅膀是引起龙卷风的根本原因

B.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C.我们只能从昆虫的行为上来把握气候变化的趋势

D.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龙卷风

20.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外部世界是杂乱无章的,是人的感性直观形式给外部世界以时间和空间的联系,人的先验的知性形式给外部世界以因果性等联系。这种观点

A.否认了事物间存在着联系

B.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强调了事物间的联系是主观联系

D.承认事物间存在着联系

2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

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了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B.强调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D.这是一种诡辩论的思想

22.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说明

A.人是环境的产物

B.环境是人活动的产物

C.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

D.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的改变

23.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下列选项对“物质变换”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一种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互动

B.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含着自然界向人的生成过程

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含着人向自然界的融化

D.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中人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和同化自然力

24.恩格斯指出:“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着两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下列选项对“两大和解”理解正确的是

A.“人同自然的和解”是指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关系

B.“人类本身的和解”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解

C.“人同自然的和解”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D.实现“两大和解”关键是改变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5.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离不开自然界

B.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C.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基础

D.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26.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表明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7.恩格斯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主要规律:量和质的转化——两极对立的相互渗透和他们达到极端时的相互转化——由矛盾引起的发展或否定的否定——发展的螺旋形式。”下列选项对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8.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天之生物,其化不息”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不有两,则无一”

29.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认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段话包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的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C.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

D.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反相成

30.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

A.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C.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31.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的关系表现在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同一是斗争的同一

C.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D.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和条件

3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3. 18 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在他生存的每一瞬间,都是在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这是一种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宿命论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的观点

34.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他的这一观点

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

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35.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

A.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C.认为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规律

D.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

36.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包括

A.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B.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C.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人类的意识

37.马克思指出,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表明意识具有

A.目的性

B.计划性

C.客观性

D.创造性

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

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2.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

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

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

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

3.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这一观点

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

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C.是一种唯心主义

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

5.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

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7.毛泽东说:“一切比较完全的知识都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是感性知识,第二阶段是理性知识,理性知识是感性知识的高级发展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B.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8.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质的不同

B.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能促进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的观点

A.是唯理论的观点

B.是经验论的观点

C.否定了理性认识的作用

D.夸大了感性认识的作用

10.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

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说明

A.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因素

B.认识也需要想象

C.想象能够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D.想像有助于科学的发现

11.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他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他没有看到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

B.他没有到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性的一面

C.他没有看到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D.具有不可知论的倾向

12.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可以决定一切

13.牛顿说:“假若我能比别人瞭望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这句话

A.强调了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B.否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否定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D.强调了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14.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

A.具体性

B.全面性

C.过程性

D.客观性

15.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 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 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 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16.法国作家雨果在其著名的《悲惨世界》一书中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这表明

A.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谬误

B.人们不可能获得真理

C.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谬误的出现

D.人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17.泰戈尔说:“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这说明

A.正确的认识也会导致失败的实践

B.正确的认识必然获得成功的实践

C.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使失败变为成功的重要条件

D.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失败也能变为成功

18.列宁指出:“实践标准实质上绝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

A.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

D.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

19.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这里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20.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1.“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内在尺度”即真理尺度

B.“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

C.“内在尺度”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

D.人的实践活动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马尔萨斯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侵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悲惨生活,全然取决于“人口增长总要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这一个“永恒的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这一观点

A.把人口因素看成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因素

B.曲折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相对过剩的事实,却掩盖和歪曲了事实的本质

C.在重视人口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人口发展的规律

D.注意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2.纳什在《大自然的权力》中提出“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多,就越难以接受那种认为宇宙是为人类而存在的观点。与其说人类是自然的主人,不如说他是自然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这说明

A.人与自然应当遵循和谐的整体发展目标

B.人与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必须从整体生态系统中去考察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D.自然历史的变迁永远为人类所主宰

3.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作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句话表明

A.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物质生产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C.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原因

D.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

4.“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

C.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5.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下列关于资本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的直接表现形态是物

B.资本的实质是一种生产关系

C.透过“物”看到“物”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

D.存在资本,这个社会的性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6.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是

A.他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

B.他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

7.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社会形态总是超社会、超历史的

D.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8.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有人提出:“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是必然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杀了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了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了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了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9.“历史事件似乎总的来说同样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这句话揭示了

A.社会历史发展充满偶然性,无法控制

B.社会历史发展既具有偶然性,又具有必然性

C.发现规律就定能支配规律

D.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类具有选择性

10.爱因斯坦说“人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的奋斗目标;关心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以及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这一思想揭示了

A.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的重要性

B.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就能解决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

C.科学技术作为人的工具是中性的

D.因为科学的价值由人来决定,因此解决一系列“全球问题”不能依赖科学

11.马克思曾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同时也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这说明

A.从一定意义上说,生产的需要决定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B.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

C.科学不是生产力的独立的、直接的要素

D.科学越来越不具有独立性

12.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

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

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

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

13.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各自从不同的维度探讨过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内涵是

A.人的本质是抽象的、孤立的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14.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句话揭示了历史

A.是由千百万人共同创造的

B.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依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C.历史人物起推动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D.离开了每个人的作用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

15.江泽民同志在谈到20 世纪90 年代一些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时精辟地总结,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这一思想

A.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B.坚持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切工作中主张的根本观点

C.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主张正确的群众观点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16.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在其《历史的观念》著作中指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所要发现的对象,并不是单纯事件,而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发现了那种思想也就是理解了那种思想”,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

A.肯定了思想因素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B.否定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否定了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

D.否定了社会历史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7.列宁曾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这表明

A.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与多样性

B.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特殊性

C.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没有一般规律性

D.社会形态的更替有着严格顺序性,不可跨越

18.马克思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这是因为

A.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B.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C.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

D.革命能够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近年来,我国干旱、雪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部分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但是,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挥下,全力支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并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及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20.“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

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表明

A.社会历史发展是偶然性的结果

B.社会历史发展是由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C.每个人都会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印记

D.社会历史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21.18 世纪末,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政局十分不稳定。路易·波拿巴把自己打扮成秩序的象征和救星,伪装同情劳动人民,凭借他的许诺和拿破仑一世的威望,他在1842 年的选举中以绝对优势当选为总统。他朝思暮想恢复帝业,多次组织活动,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对路易·波拿巴的评价是“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角色”,这种说法表明

A.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B.路易·波拿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

C.阶级社会中的历史人物不可避免的受到特定阶级关系的制约

D.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下列选项关于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马克思指出,“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并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形成价值。这就是说,要把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一定的物体里面,即一定的对象里,它才形成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说明它是

A.商品的本质属性

B.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D.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3.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它是

A.一种商品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价值相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

B.一种商品使用价值与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D.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而价值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D.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又相互对立

5.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A.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B.生产者既实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C.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D.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

6.具体劳动是指人们在特定的具体形式下所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B.不同的具体劳动的质不同,抽象劳动没有质的差别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D.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7.“物以稀为贵,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观点

B.是错误的观点

C.正确揭示了决定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根源

D.否定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决定作用

8.劳动生产率通常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另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B.劳动者技术的平均熟练程度

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D.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9.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路一样”。这段话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

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

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马克思明确说过:“商品按照它们的价值来出售这个假定,当然只是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是它们的价格围绕着运动的重心,而且价格的不断涨落也是围绕这个重心来拉平的。”这表明,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11.人类进入了21 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主要包括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B.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C.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

12.劳动力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而劳动则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还在于

A.劳动力是蕴藏在人们身体中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它是存在于活的人体内的劳动能力

B.劳动则是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发挥

C.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

D.劳动的实现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

13.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特殊物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价值

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1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15.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而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来反映。它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工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17.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恩格斯高度评价说“这个区别提供了一把解决经济最复杂的问题的钥匙”。这一区分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18.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简言之就是,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其形式主要包括

A.潜伏的过剩人口

B.暂时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流动的过剩人口

19.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有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20.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21.马克思指出“连续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要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A.产业资本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B.产业资本必须有三种循环方式

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

D.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2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考察社会总资本运行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实现

B.社会生产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C.社会生产分为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

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 三部分构成

2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关于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地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是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关键

B.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分为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

C.资本主义工资小于工人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D.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

24.马克思指出:“我们在这里最初看到的利润,和剩余价值是一回事,不过它具有一个神秘的形式,而这个神秘化的形式必然会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产生出来。”恩格斯也指出:“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对这两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

D.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5.资本主义各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决定了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对于资本家来说,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这就要求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形成

A.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是通过资本的转移实现的

C.是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剩余价值在各部门分割的过程

D.是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过程

2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下列选项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

B.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C.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法律都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畴

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越来越被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或者说少数大企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的过程。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关于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结果

B.它们是剩余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

C.它们是生产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D.它们是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2.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常见的垄断组织有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3.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因为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D.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4.马克思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竞争、垄断和它们的对抗,而且可以找到它们的合题。这个合题并不是公式,而是运动。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这表明

A.垄断是从竞争中形成的

B.竞争在垄断产生后趋于消亡

C.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并存

5.列宁说“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磨擦和冲突。”垄断并不能消灭竞争,其原因在于

A.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仍然是生产社会化

B.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C.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D.不存在“绝对的集中”和“纯粹的垄断”

6.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性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金融资本即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它的形成途径主要有

A.金融联系

B.资本参与

C.人事参与

D.个人联合

7.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因为

A.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B.按垄断低价的买卖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价格总额和商品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9.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

A.劳动力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商品资本输出

10.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它的作用是

A.加深国际分工,促进和控制国际贸易的发展

B.加速国际资金流动,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C.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国际技术交流,推动国际经济技术发展

D.加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11.早在150 多年前,马克思与恩格斯就已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个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这段话说明

A.全球化趋势具有客观必然性

B.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C.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

D.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地参与全球化

12.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了一个整体,这预示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

A.市场经济在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各国发展趋于同步

13.20 实际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生产的全球化

B.贸易的全球化

C.金融的全球化

D.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14.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对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具体表现在

A.可望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B.可望发挥各国相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在全球的传播

C.发展中国家可望实现“后发优势”的机遇

D.可望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15.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然而,现实却是资本主义“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为

A.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私人股份资本占主导地位

C.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D.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

16.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因为

A.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调整的余地,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生产力继续发展

C.落后国家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物质技术基础上超过资本主义需要相当长时期

D.社会主义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

第6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高潮和低潮的相互交替构成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19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19 世纪70 年代,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C.20 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D.20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2.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唯一大门,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由此可见

A.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C.从理论上说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D.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3.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的原因是

A.根本指导思想的多样化

B.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D.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时候,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

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但是革命的实践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预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在生产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实现,而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相继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A.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B.属于特殊发展状况

C.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

5.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 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

A.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B.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C.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D.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6.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B.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C.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7.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B.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

D.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认识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集体领导的作用

B.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

C.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政治领导的作用

D.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中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

第7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其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体现在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具体情形而进行的精心设计

2.“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么‘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这说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总体上同属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本质上不同

C.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的重大区别

D.共产主义可以跨越社会主义

3.马克思强调:“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说明

A.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时期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得很好,不可能转变为社会主义

C.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是长期的

D.当代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所击败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

B.“两个必然”是指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C.“两个决不会”是指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D.“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

5.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阶级消灭、国家消亡和“三大差别”消除,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这里的“三大差别”是指

A.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B.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D.民族与民族的差别

6.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科学区别,只在于第一个词是指从资本主义生长起来的新社会的第一阶段,第二个词是指它的下一个阶段,更高的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体上属于同一个类型的社会形态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发展程度和成熟程度上存在重大区别

C.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D.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第0章

1.ABD

2.ABCD

3.ABD

4.AD

5.AB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ABCD

2.ABCD

3.ACD

4.ABD

5.ABCD

6.ABC

7.BCD

8.ABCD

9.ABC 10.ABCD 11.AB 12.CD 13.ACD

14.ABC 15.ACD 16.ABC 17.ABC 18.BCD 19.BD 20.BCD 21.ABC 22.CD 23.ABCD 24.ABCD 25.ACD

26.ABD 27.ABCD 28.ABCD 29.CD 30.ABCD 31.ABCD 32.CD 33.ABD 34.ABD 35.ABCD 36.ABCD 37.AB

第2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ABCD

2.BCD

3.ABCD

4.CD

5.ACD

6.AD

7.ABCD

8.ABD

9.BCD 10.BCD 11.ABCD 12.BC 13.AD

14.ABCD 15.ACD 16.ACD 17.ACD 18.ABD 19.ABCD 20.ACD 21.BCD

第3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ABD

2.ABC

3.ABC

4.ACD

5.ABC

6.ABCD

7.ABD

8.AB

9.BD 10.AC 11.ABC 12.ACD

13.BCD

14.ABD 15.ABCD 16.A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BC 21.ACD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ABD

2.ABCD

3.BC

4.ABC

5.CD

6.ABC

7.BD

8.ABCD

9.ABC 10.ACD 11.ABCD 12.ABCD 13.ACD

14.AD 15.CD 16.ACD 17.ABD 18.ACD 19.ABCD 20.BCD 21.CD 22.CD 23.ABCD 24.ABD

25.ABCD

26.ABCD

第5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ABCD

2.ABCD

3.ABCD

4.ACD

5.BCD

6.ABC

7.ACD

8.ABCD

9.BCD 10.ABCD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CD 16.ABCD

第6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AC

2.ABD

3.BCD

4.ACD

5.ABD

6.ABCD

7.ABCD

8.BCD

第7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ABC

2.AC

3.AC

4.ABCD

5.ABC

6.ABCD

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浙江理工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题库 《中国国防》章节 一、单选题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制止,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A ) A.侵略、武装颠覆 B.进攻、暴乱 C.进攻、武装颠覆 D.侵略、暴乱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B)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3、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A) A.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B.发展经济建设 C.积极外交 D.加强军事实力 4、以下所列的不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的是(D)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兵工厂 5、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行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公里的万里长城。(B) A.12800 B.12700 C.12000 D.13000 6、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A)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海防要塞 7、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A) A.冯子材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吉鸿昌

8、八国联军于年,发动了侵华战争。(B) A.1895 B.1900 C.1901 D.1911 9、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与八国为达标的侵略者签订了。(A) A. 《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D) A.1911 B.1919 C.1920 D.1921 11、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D ) A.政治开明 B.军事科技发展 C.军队人才培养 D.经济发展 12、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A) A.宪法 B.国防法规 C.兵役法 D.国防教育法 13、我国奉行的国防政策。( B ) A、扩张性 B、防御性 C、自卫性 D、中立性 14、《国防法》是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B )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15、国防教育的对象是(C)。 A学生 B、高校学生 C、全体公民 D、符合征兵条件的人 16、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 D )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外交利益 D、安全利益

国际公法试题及答案

国际公法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共20个题,每题1分,总共20分) 1.外国人可以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 C ) A.选举和被选举权 B.担任政府公职的工作权 C.民事权利 D.成为军人的权利 2.根据《外层空间条约》和《月球协定》等文件的规定,各国可以( C ) A.将月球据为己有 B.在月球进行战争 C.自由探索和利用外空和天体 D.先占天体 3.外国船舶在别国领海的唯一权利是享有无害通过权,根据《海洋法公约》规定,“无害”一词的含义是哪项( B ) A.不违反国际惯例 B.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安全或良好秩序 C.不损害其他国家的领海航行权 D.不违反沿海国的法律规章 4.W因为沿海国,V国因其未发表任何关于大陆架的法律或声明并且未在大陆架上进行任何活动,在W国不知道的情况下,在W国毗连区海底进行科研钻探活动。下列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D ) A.根据海洋科研自由的原则,V国行为合法 B.因W国从未提出大陆架的主张,V国行为合法 C.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但无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试大论坛 D.V国行为非法,应当立即停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5.下列关于大陆架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C ) A.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B.国家对其大陆架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及相应的管辖权,但它又不属于国家的领土,国家对其大陆架不具有领土的完整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C.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但这种权利不是专属的

D.大陆架不仅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其领海之外的延伸,而且是该国管辖范围之内的海底区域 6.八角岛是位于乙国近海的本属于甲国的岛屿。40年前甲国内战时,乙国乘机强占该岛,并将岛上的甲国居民全部驱逐。随后乙国在国内立法中将该岛纳入乙国版图。甲国至今一直主张对该岛的主权,不断抗议乙国的占领行为并要求乙国撤出该岛,但并未采取武力收复该岛的行动。如果这种实际状态持续下去,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判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A.根据实际统治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就归属乙国 B.根据时效原则,该岛在乙国占领50年后,其主权将归属乙国 C.根据实际统治和共管原则,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属于甲乙国共有 D.根据领土主权原则,即使乙国占领该岛50年后,该岛屿主权仍然属于甲国 7.甲国人兰某和乙国人纳某在甲国长期从事跨国人口和毒品贩卖活动,事发后兰某逃往乙国境内,纳某逃入乙国驻甲国领事馆中。兰某以其曾经从事过反对甲国政府的政治活动为由,要求乙国提供庇护。甲乙两国之间没有关于引渡和庇护的任何条约。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和制度,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D ) A.由于兰某曾从事反对甲国政府的活动,因此乙国必须对兰某提供庇护 B.由于纳某是乙国人,因此乙国领事馆有权拒绝把纳某交给甲国 C.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的规定,乙国领馆可以行使领事裁判权,即对纳某进行审判并做出判决后,交由甲国予以执行 D.乙国可以对兰某的涉嫌犯罪行为在乙国法院提起诉讼,但乙国没有把兰某交给甲国审判的义务 8.下列关于国籍的表达,哪一项是正确的?( A ) A.国籍实质上是一种公民资格,表明个人对特定国家的隶属关系 B.一个人取得某一国家的国籍,只有依法纳税,才能受其管辖和保护 C.国籍的主要作用是在个人和特定的国家之间建立一种一般的、临时的、表面的法律联系 D.凡是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即是本国人,否则即是外国人 9.根据国际法学理论,下列关于国际法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D ) A.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靠国家单独或集体行动来实现 B.国际法具有强制力,依据一般认为是产生于国际交往和发展需要的、国家之间的协

三基三严考试题含答案题库

“三基三严”知识题库(医疗) 一、单选题 1 .胸骨角两侧平对(D) A . 第5 肋 B . 第4 肋 C . 第3 肋 D . 第2 肋 E . 第1 肋 2 .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B)A. 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 压D.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3 .某肾盂肾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32 ,PaCO2 30mmHg HCO3 15mmol/l, 该患者应诊断为( A ) A . 代谢性酸中毒 B .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4 .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液为:(C ) A.. 血性液体B.铁锈红色液体C.粉红色液体D.草绿色液体E.脓性液体 5 .休克时准确的补液原则是( B ) A . 补液“宁多勿少” B . “需多少,补多少” C .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承丧失的液 体 D . “失多少,补多少” E .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6 .属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E ) A .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真菌 D . 支原体 E .病毒 7 .危害行为发生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是( A ) A . 精神分裂症 B . 躁狂症 C .抑郁症 D . 反应性精神病 E .偏执性精神病 8 .下列哪种属甲类传染病( A ) A . 霍乱 B . 艾滋病 C . 梅毒 D .炭疽 E .麻疹 9 .下列哪项不属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D ) A .动脉粥样硬化 B . 肾脏病变 C .视网膜病变 D .角膜溃疡 E .心肌病 10 .洋地黄的主要适应证不包括哪项( C ) A 充血性心力衰竭 B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 .房室传导阻滞 D . 心房扑动 E .快速性房颤 11 .四周血管征应除外( D ) A . 水冲脉 B .点头运动 C .毛细血管搏动 D . 脉搏短细 E . 射枪音 12 . 眩晕型颈椎病的最大特点是:(D ) A. 头痛 B.猝倒 C.行走不稳 D.头颈旋转时眩晕; E.伴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13 .高压灭菌后物品,超过下列多长时间后就不能使用( E ) A . 3 天 B . 5 天 C . 10 天 D . 7 天 E . 14 天 14 .张力性气胸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E ) A . 呼吸困难 B .皮下气肿 C .纵隔向健侧移位 D 肺萎缩 E 胸膜腔内压超过大气 15 .目前临床上诊断药物性皮炎的主要方法是( D ) A . 皮内试验 B .激发试验 C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D . 用药史、潜伏期、临床症状和发展过程等综合分析 E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 16. 以下哪一项不是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要点:(E ) A. 呼吸突然加快,> 60 次/min B.心率突然变成180 次/min C.心音低钝,奔马律 D.肝脏迅速增大 E.双肺密集中、小水泡音 17.上唇痈可并发( E ) A . 面部蜂窝织炎 B . 眼睑炎 C .口炎 D . 牙酿炎 E .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18 .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C )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试题

临床医师“三基”考试试题(一)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 1 分,共60 分) 1、徒手心肺复苏时,按压深度为() A、龙cm B、5-6cm C、7cm D、3cm E、8cm 2、徒手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频率为() A》00 次/ 分B、100-120 次/ 分C、80-90 次/ 分D、<100 次/分 3、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 ?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D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4、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有() A. D抗原B . A抗原C . E抗原 D. C抗原E . B抗原 5、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降低动脉血压 B .升高动脉血压C增强心血管活动 D.减弱心血管活动 E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6、有关脊柱生理弯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胸曲前凸,腰曲后凸B?颈曲前凸,胸曲后凸

C?颈曲前凸,胸曲前凸D .骶曲前凸,腰曲前凸

E.颈曲后凸,胸曲前凸7、有关脑脊液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经第四脑室侧孔入静脉 B ?经中脑水管人大脑大静脉 C?经侧脑室脉络丛入静脉D.经蛛网膜粒入静脉 E.经室间孔人第四脑室 8、细胞或组织具有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 A.应激B .兴奋C .反应性D .适应性 E .兴奋性 9、凝血酶的作用主要是() A.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B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速因子%复合物的形成 D .激活因子XM E.促进血小板聚集与释放 10、影响中心静脉压高低的因素是() A.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液阻力 B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C.静脉血压 D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E.血管容量和循环血量 11、翼点是哪些骨的会合处( E.额骨、蝶骨、枕骨、顶骨12、有关阑尾的描述,正确的是 E.位于右髂窝,是腹膜间位器官 13、肝素有抗凝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 C .加动脉血压和 A.上颌骨、蝶骨、腭骨、颞骨.顶骨、枕骨、颞骨、蝶骨C?额骨、颧骨、蝶骨、颞骨.额骨、蝶骨、顶骨、颞骨 A.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 B .阑尾根部是3条结肠带集中处

三基三严考试题含答案题库

“三基三严”知识题库(医疗) 一、单选题 1 .胸骨角两侧平对( D ) A.第5肋 B.第 4肋 C.第3肋 D.第 2肋 E.第 1肋 2 .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 B ) A. 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 胶体 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C.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 压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E.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 3 .某肾盂肾炎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 ph 7.32 ,PaCO2 30mmHg HCO3 15mmol/l, 该患者应诊 断 为( A ) A . 代谢性酸中毒 B . 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 .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4 .膝关节外伤性滑膜炎关节穿刺液为: ( C ) A.. 血性液体 B .铁锈红色液体 C .粉红色液体 D .草绿色液 体 E .脓性液体 5 .休克时准确的补液原则是( B ) A . 补液“宁多勿少” B . “需多少,补多少” C .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承丧失的液 体 D . “失多少,补多少” E .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6 .属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E ) A .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 .真菌 D .支原体 E .病 毒 7 .危害行为发生率最高的精神疾病 是( A ) A . 精神分裂症 B .躁狂 症 C .抑郁症 D . 反应性精神病 E .偏执性精神病 8 .下列哪种属甲类传染病 ( A ) A .霍乱 B .艾滋病 C .梅毒 D .炭疽 E . 麻疹 9 .下列哪项不属糖尿病的慢性并发 症( D ) A .动脉粥样硬化 B . 肾脏病变 C .视网膜病 变 D .角膜溃疡 E .心肌病 10 .洋地黄的主要适应证不包括哪项 ( C ) A 充血性心力衰竭 B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 .房室传导阻滞 D . 心房扑 动 E .快速性房颤 11 .四周血管征应除外( D ) A .水冲脉 B .点头运动 C .毛细血管搏 动 D . 脉搏短 细 E .射枪音 12 . 眩晕型颈椎病的最大特点是: ( D ) A. 头痛 B.猝倒 C.行走不稳 D.头颈旋转时眩晕; E.伴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13 .高压灭菌后物品,超过下列多长时间后就不能使用 ( E ) A.3天 B.5天 C.10天 D.7天 E.14天 14 .张力性气胸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 E ) A . 呼吸困难 B .皮下气肿 C .纵隔向健侧移位 D 肺萎缩 E 胸膜腔内压超过大 气 15 .目前临床上诊断药物性皮炎的主要方法( D )

医学检验三基题库

医学检验远秋网三基题库 质量管理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9道题) 1、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A、平均数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2、某生化指标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制定其参考区间常用: B A、±s B、X±1.96s C、X±2.58s D、取百分位数法第5%和第95%百分位的数值 3、Levey—Jennings质控图中警告线一般设为: B A、X±S线 B、X±2s线 C、X±3s线 D、X±4s线 4、一个用于确定诊断的方法最希望有: B A、高灵敏度 B、高特异性 C、重复性好 D、准确度高 5、在某次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活动中,对于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批号结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 A A、80% B、100% C、60% D、90% 6、室内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选择: D A、标准差 B、质控血清 C、试剂盒 D、控制限 7、医学决定水平能为病人诊断、治疗和预后: B A、提供参考依据 B、提供决定性依据 C、不能提供依据 D、以上都不是 8、重复性试验是考查检测方法的: A A、随机误差 B、过失误差 C、方法学误差 D、系统误差 9、对一检测系统做灵敏度实验时需要以下样品: C A、空白样品和质控品 B、质控品和校准品 C、校准品和检测限样品 D、空白样品和检测限样品 10、记录室内质控结果时应该:C A、只记录在控结果 B、只记录失控结果 C、记录所有结果 D、每天观察不用记录 11、L-J室内质控图中X±2s表示: A A、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5% B、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9% C、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9.7% D、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68.2% 12、对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则称为: D A、不满意的EQA成绩 B、不满意但成功的EQA成绩 C、成功的EQA成绩 D、不成功的EQA成绩 13、室内质控中最初求取均值的样本,测定次数不应少于: B A、10次 B、20次 C、50次 D、100次 14、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所得结果: B A、差别越小,精密度越低 B、差别越小,精密度越高 C、差别越小,准确度越高 D、差别越小,准确度越低 15、反复测定样品中某物质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A A、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 C、灵敏度高 D、实用性强 16、一血液样品在甲医院测得血糖结果在正常范围,乙医院测得结果异常,后经核查,乙医院所用标准液已变质,这种误差属于: A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允许误差 D、随机误差 17、假定尿素在常规实验室20天测定的质控结果的均数为6.5 mmol/L,标准差为0.45 mmol/L~第一个月在控数据的平均数为6.3 mmol/L,标准差为0.20 mmol/L;累积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为6.4 mmol /L,标准差为0.30 mmol/L。您认为第二个月的室内质控图,应采用的均值和标准差为: B A、6.5 mmol/L和0.45 mmol/L B、6.4 mmol/L和0.30 mmol/L C、6.3 mmol/L和0.20 mmol/L D、6.4 mmol/L和0.45 mmol/L 18、一般认为用于过筛实验的分析方法希望有: A

军事理论题库试题2

军事理论课试题(吴磊) 一、单选(60题) 1.经济是国防的(C)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的发展。 A.决定; B.防御; C.物质; D.实际 2.1957年10月4日,(A)国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前苏联; B.美国; C.中国; D.法国 3.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终于实现,(C)乘座这艘飞船执行了太空飞行任务? A.聂海胜; B.费俊龙; C. 杨利伟; D.景海鹏 4.当今国际社会( C )是人类的两大主题。 A.生存与发展 B.政治与经济 C.和平与发展 D.科技与教育 5.(C)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是谁? A.钱三强; B.钱伟长; C.钱学森; D.邓稼先 6.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是(A)? A.欧洲; B.亚洲; C.美洲; D.非洲 7. 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是在(B)? A. 2004年3月; B. 2005年3月;

C. 2005年4月; D. 2005年3月 8. 构成战略环境状况的因素有军事因素、政治因素、人文因素和( B ) A.军事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人文因素 9.(B)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A.人; B.武器; C.科技; D.装备 10.为保证我军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性,毛泽东亲自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D )。 A.不虐待俘虏 B.借东西要还 C.不打人骂人 D.一切缴获要归公 11. 高科技应用于现代战争后,( A )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 A.信息能力 B.兵力武器 C.战术策略 D.指挥调度 12.我国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 B)放在第一位。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安全; C.现代化; D.以人为本 13.与我国海陆都相连的国家有( A)。 A.朝鲜、越南 B.韩国、俄罗斯 C.文莱、越南 D.印度、朝鲜 14.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 D )的基本的总体理性认识。 A.武器装备建设;B.战场设施建设; C.作战方法研究;D.国防 15.世界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新的格局的发展趋势是:(B )。

国际公法网考多项选择题(按字母顺序)

31按1971年《蒙特利尔条约》规定,以下行为属于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罪( ABD ) A. 故意传送虚假情报危及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B. 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采取 暴力行为足以危及该航空器的航行安全D. 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飞行 B开头 42、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含义包括(AB )A.一国不得以经济的方法迫使另一国服从B.民族自 决权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11、不属于联合国安理会职权范围的事项有( AC )。A. 选举联合国秘书长C. 开除会员国或中 止会员国权利 C开头 6.传统国际法学界在国际法的效力依据问题上所形成的主要学派有( ABC )。A. 格老秀斯 派 B.自然法学派 C.实在法学派 78传统国际法中强制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有(ABCD)。A. 报复B. 干涉C. 平时封锁D. 反报 29承担国家责任的行为国负有( ABC )的义务A停止不当行为 B承诺并保证不重犯 C.补偿 损害后果 12除了沿海国,( BC )也可参与开发同一区域的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剩余部分。 B. 内陆国 C. 地理不利国 10从国际法实践来看,国籍的概念可以适用于( ABC )。 A. 法人B. 自然人 C. 船舶 D开头 7.对国际法的效力依据,新自然法学派提出了( BD )。B. 社会连带学说 D. 规范法学说19.大陆边由( ABC )部分组成。 A. 大陆架 B. 大陆坡 C. 大陆基 G开头 28. ( ACD )规定了“或起诉或引渡”原则。A. 东京公约 C. 蒙特利尔公约D. 海牙公约 5.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理论上有几种学说?( ACD )A 国际法和国内法平行说 C 国 际法优先说 D.国内法优先说 8. 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新自然法学派提出( AC )。A.社会连带学说 C. 规范法学说 9.关于国际法效力依据问题,持实在法学派观点的的学者包括( BCD )。B. 奥本海 C.李斯特 D.宾刻舒克 14.关于《联合国宪章》,下列哪几种说法是正确的( ABC )。A. 于1945年通过并生效 B. 是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重要的一个国际条约C. 截至2001年它有189个缔约国 23. 关于争取独立的民族的国际法的主体地位,下列哪种说法正确的( AB )。 A. 它不 是国家但类似国家B. 其享有的民族自决权是其取得国际法主体地位的主要 依据 6、关于联合国的建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D )。B. 1945年2月,美苏英在雅尔塔会议上达 成安理会“五大国一致同意”的协议D.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12、关于联合国安理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 )。A. 有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 国,理事国都是不经选举永久担任的D. 联合国秘书长和国际法院的法官由安理会选举26、关于斡旋和调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CD )。B. 斡旋方或调停方都参加谈判C. 斡旋方 或调停方都承担法律责任D. 争端当事国都只同斡旋方或调停方进行谈判 22、关于国际法上的特别条约,下列啷一种说法正确( BC )。B.是契约性条约 C.是国际法的渊源 A国家的内部行为 B国家的外交实践 C国际组织的实践

三基三严考试题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 2018年度三基三严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A型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现场心肺复苏包括A、B、C三个步骤,其中A是() A、人工循环 B、人工呼吸 C、开放气道 D、除颤 2、诊断心跳骤停迅速可靠的指标是() A、大动脉搏动消失 B、呼吸停止 C、瞳孔散大 D、血压测不出 E、脉搏不清 3、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频率为() A、80-100次/分 B、至少100次/分 C、100- 120次/分 D、至少60-80次/分 4、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30:2 B、15:2 C、30:1 D、15:1 5、对成人进行口对口吹气时,吹气的频率为() A、3-4次/分钟 B、5-6次/分钟 C、10-12次/分钟 D、12-20分钟

6、指南在心脏停搏时推荐的每次吹气时间() A、超过1秒 B、超过2秒 C、小于1秒 D、与呼气时间等同 E、快 速用力吹气 7、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的部位为() 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 B、心尖部 C、胸骨中段 D、胸骨左缘 第五肋间 8、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A、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至少3cm C、至少5cm D、至少6cm 9、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A、400-500ml B、500-600ml C、600-700ml D、800-1000ml 10、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200J B、300J C、360J D、150J 11、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 A、100J B、100-150J C、150-200J D、300J 12、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A、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托颏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13、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是() 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D、

医学三基考试复习题常见考题及答案(内分泌)

内分泌 1.正常成人甲状腺重量约 A:10~20g B:20~30g C:30~40g D:40~50g E:50~60g 答案:B 2.甲亢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室上性心动过速 B:室性早搏 C:房室交界性早搏 D:心房颤动 E:心房扑动 答案:D 3.以下治疗甲状腺危象的方案中,哪一种最完善? A:抗甲状腺药物,强心药,镇静剂,抗生素 B:抗甲状腺药物,强心药,镇静剂,β-受体阻滞剂 C:大剂量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镇静剂 D:大剂量丙基硫痒嘧啶,大量复方碘溶液,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 E:大剂量复方碘溶液,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答案:D 4.关于周期性麻痹的论述,下列哪一点是正确的 A:发作时血钾一定是低的 B:发作时肌细胞内钾离子正常,而血清钾低 C:发作时肌细胞内钾低,血清钾正常 D:甲亢合并本症时,尿钾增高 E:甲亢合并本症时肌细胞内钾高,血清钾低 答案:E 5.甲状腺素是指 A:一碘酪氨酸(MIT) B:二碘酪氨酸(DIT) C:3,5,3’-三碘甲腺原氨酸(T3) D:3,3’,5’-三碘甲腺原氨酸(反T3) E:四碘甲腺原氨酸(T4) 答案:E 6.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中最常见的是 A:药疹 B:药物热 C:肝功能损害 D:白细胞减少 E:粒细胞缺乏 答案:D

7.下列哪种甲亢患者适宜碘131治疗 A:妊娠、哺乳期妇女 B:18岁,女性病人 C:50岁,男性,出现心房颤动 D:重度浸润性突眼 E:用海藻、昆布等中药治疗无效者 答案:C 8.甲亢性心脏病中,以下描写哪一点最具诊断价值 A:必须有甲亢临床表现 B:心率增快,常有心房颤动 C:可有心绞痛 D:必须甲状腺功能增高 E:甲亢控制后心房颤动消失 答案:E 9.硫脲类药物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甲状腺摄碘 B:抑制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分解 C:抑制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上受体的结合 D:抑制T4转变为T3 E:抑制甲状腺内酪氨酸碘化及碘化酪氨酸的偶联 答案:E 10.某妊娠妇女,伴较明显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疑为甲亢,其可行的、最有诊断意义的检 查项目为 A:T3,T4 B:FT3,FT4 C:TSH D: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E:I131甲状腺摄取率 答案:B 1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时,其检验结果应是 A:TRH升高 B:TSH升高 C:TSH升高,TSAb阳性 D:TSAb阴性 E:TSAb阳性,TSH下降 答案:E 12.一门诊病人,经甲状腺功能检查,证实为轻度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Ⅱ度肿大, 无杂音,无突眼,其最佳治疗方案为 A:抗甲状腺药物 B:甲状腺次全切除 C:碘131 D:β-受体阻滞剂 E:大剂量镇静剂 答案:A

军事理论试题题库

军事理论试题题库 第一章中国国防单选题 1、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现代国防的答案:B A主要任务 B根本职能 C根本大计 D 根本目的 2、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现代国防的答案:C A根本职能 B根本大计 C主要任务 D基本要素 3、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答案:D A国家领导人 B事业单位 C军队 D国家 4、在国防类型中国防是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维护本国安全,维护周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答案:B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5、年联合国专门通过了《关于侵略定义的决议》。 答案:D A1984年 B1994年 C1964年 D1974年 6、主权始终是一个国家国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答案:C A维护国家的统一 B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C捍卫国家的主权 D维护国家的安全 7、在国防的手段中,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是答案:A A军事手段 B政治手段 C经济手段第1 页共1 页 D外交手段

8、在国防的经济手段中,经济手段的目的是给敌人造成经济恐慌,动摇其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使敌方经济陷于崩溃,以便战而胜之。 答案:C A国防经济活动 B经济动员 C经济战 D经济制裁 9、现代国防的目标体系按范围可分为自卫、区域和全球目标,其中目标主要是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D A全国目标 B区域目标 C全球目标 D自卫目标 10、中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中国防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 答案:A A城池 B长城 C京杭运河 D海防建设 11、为了防止倭寇的袭扰,从时间开始,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海防工程体系。 答案:C A宋朝 B清朝 C明朝 D春秋战国 12、清王朝签订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答案:B A《瑷珲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国防活动基本原则,是《国防法》确认和体现的,反映了国防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其中原则标明了我国国防的整体性。 答案:C A独立自主 B全民防卫 C协调发展 D统一领导 14、在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中,原则表明了我国国防的人民性。

月自考国际法试题及答案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法试卷 (课程代码 00247)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国际法规范的强制实施主要依靠的是 A.维和部队的强制措施 B.国际组织的制裁措施C.国际司法机构的强制执行 D. 受害国的自助措施2.国家在涉及下列事项的诉讼中可以援引管辖豁免的是 P66不得援

引国家豁免的诉讼的八种情况 A. 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政府船舶 B.与政府行使权力紧密相关的雇佣合同 C.商业交易 D.财产的所有、占有和使用 3. “光华寮案”涉及中国的两航公司案 P86 A.条约继承 B.财产继承 C. 债务继承湖广铁路债券案 D.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权继承 4. 外国人可享有国民待遇的权利是P99 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些事项上给予外国人与本国国民相同的待遇。主要表现为民事权利。政治权利一般不能享有 A.诉权 B.选举权 C.担任公务员的劳动权 D.参军入伍的权利5.我国对外国人给予庇护的情况是我国不实行域外庇护(一国的使领馆、军舰或商船对于所在地国家的罪犯给予保护)。因政治原因遭到外国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对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等国际条约规定的国际罪行者拒绝给予保护。P113 A.请求进入外国驻中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 B.因犯有破坏和平罪请求在中国居留 C.因政治原因请求进入中国驻外国使领馆避难(属于域外庇护)D. 因政治原因请求在中国境内避难领土庇护 6.边境条约一般都赋予边境居民享有进出国境的特殊便利是航运、

护理三基三严考试题及答案

2015年护理三基三严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污染。除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抽血前应检查(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瓶塞是否干燥,(培养基)不宜太少。 2、静脉留置针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5—10毫升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3、使用微量泵/输液泵时,按照医嘱设定输液的速度与量以及其他要设置的参数。 4、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 )小时。 5、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目的是:(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防止逆行感染,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 6、胸腔手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利于引流。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低于胸腔平面(60-100公分),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封,接头(牢固固定)。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7、脉搏短绌的患者,测量脉搏要求为: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8、入院评估包括(皮肤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及意识状态.) 9、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可以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 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1.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能受__免疫反应排斥的物质叫做(抗原.) 2.机体受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_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3..复苏术主要有__心脏复苏_,呼吸复苏__两部分组成. .在复苏过程中,两者_不可分割,必须_同时进行.. 4.昏迷病人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褥疮,呼吸道并发症,角膜干燥、发炎、溃疡或结膜炎,口腔炎。 5.静脉推注氨茶碱时要注意_稀释后注射,严格掌握_注射速度和剂量,儿童_更要慎用,心机梗死伴血压降低. 6.心肺复苏中A 指_开放气道B指人工呼吸C指人工循环 7.左心功能不全病人要取_高枕位,半坐位时感到呼吸困难减轻. 8.脱水的常见主要原因是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液量不足. 9.内脏出血常见的有肺结核大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肝脾破裂. 10.正常人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占体重40%,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包括血液和细胞间液. 1、入院须知内容: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主管护士、病房环境及住院探视制度。 2、床头交接班的内容:与接班同事同巡视病房危重病人,交接贵重物品。护理内容:检查有无压疮,引流管是否通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及下一班需要持续的治疗及专科和特殊治疗情况。(1、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重危患者、抢救患者、大手术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病情变化及思想情绪波动的患者,均应详细交待。2、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待清楚。 3、查看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褥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4、常备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交接班者均应签全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3、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包括:摆药时查;给药注射前查;

内科三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盐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基三严内科试题 (第二季度) 姓名:得分: 一、1.A.2A.D.3A.休克4、.A.5A.D.6、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 A.周围神经病变D.神经根病变C.自主神经病变D.脊髓病变E.脑神经病变7、尿毒症伴高血钾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输入小苏打D.输入钙剂C.输入高渗葡萄糖加胰岛素 D.血液透析 E.口服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8.、下列哪项属于甲类传染病 A.狂犬病 B.麻疹 C.肺结核 D.麻风病 E.霍乱 9、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标准是 A.血压≥160/95mmHg B.血压≥140/90mmHg C.血压≥160/90mmHg D.血压≥160/105mmHg E.血压≥128/90mmHg 10 A. D. 11. A. 12 A. D. 13、. A. E.失血 14、. A. D. 15、.甲亢治疗方法中,哪种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A.甲硫氧嘧啶 B.他巴唑 C.放射性碘131 D.手术切除甲状腺 E.中药治疗 16、糖尿病膳食治疗的目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调整膳食中糖的供给量 B.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 C.纠正糖代谢紊乱 D.降低血糖 E.消除症状

17、.下列哪项不是心绞痛的疼痛特点 A.阵发性前胸、胸骨后部痛 B.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易发作 C.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 D.胸痛一般持续3~5分钟 E.多数患者伴有心律不齐 18、下列哪项不是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A.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B.肝脏肿大和压痛 C.周围型发绀 D. 19 A. D. 20 A.软食 21、. A. D. 22. A. 23、. A. D.进食一缓解一疼痛 E.进食一疼痛一缓解 24、下列哪项不是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出血 C.血糖降低 D.贫血 E.器官浸润 25、目前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是 A.心血管并发症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C.神经病变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题及答案

三基三严考试内科试题及答案 医生姓名:科室: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0.5分,共33分) A 型题 1、28岁男性,急起发热,胸痛气促6天,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吸气时脉搏变弱。一小时前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心率124次/分,心音低远,血压为60/45mmHg,颈静脉怒张。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为() A.静脉注射西地兰 B.肌内注射度冷丁 C.静脉滴注多巴胺 D.持续高浓度吸氧 E. 心包穿刺减压 2、诊断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一般不宜用() A.硫氮卓酮 B.心得安 C.异搏定 D.地高辛 E.安定 3、某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宜选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 A.奎尼丁 B.心律平 C.胺碘酮 D.利多卡因 E.吡二丙胺 4、以下哪种情况不宜用β阻滞剂() A.二尖瓣脱垂 B.肥厚型心肌病 C.急性心肌梗死 D.变异型心绞痛 E.室性早搏 5、肺炎球菌肺炎,炎症消散后,常见的是() A.肺部遗留纤维化 B.肺泡受损产生局部肺气肿或肺大泡 C.肺组织完全恢复正常 D.造成胸膜粘连肥厚 E.以上都不是 6、严重的Ⅱ型呼衰,不能吸入高浓度氧,主要是因为() A.缺氧不是主要因素 B.可引起氧中毒 C.兴奋呼吸中枢,促使CO2排出过快,诱发呼碱 D.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7、肺心病患者,测血气:PH 7.25, PaO2 5.3 KPa(40mmHg), PaCO2 9KPa(67.5mmHg),HCO2—19mmol/L,BE -–6mmol/L,应诊断为() A.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8、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 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 B.纠正电解质紊乱C.改善通气D.使用脱水剂减轻脑水肿E.以上都不是 9、20岁男性患者,近来感乏力.食欲不振.夜有盗汗,以往无慢性咳嗽史,X线胸片发现右上肺一肋间有片状模糊阴影,内有小透亮区,痰涂片发现抗酸杆菌,应诊断为() A.右上肺原发型肺结核,涂(+),初治 B.右上肺继发型肺结核,涂(+),初治 C.右上肺原发型肺结核,涂(+),复治 D.右上肺继发型肺结核,涂(+),复治 E.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涂(+),初治

三基考试题库答案(医疗)

三基理论试题答案(医疗)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40分) 1-5. D E C B E 6-10 . B E B C D 11-15 . A C C A E 16-20 . A E C C C 21-25.D E A A C 26-30 .B C A B C 31-34 . B B A D 35-40 . CDE ABCE ABCDE ABCD BD AC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分) 1.体液免疫 2. 乙酰乙酸和B羟丁酸 3.3.5 4. 加压包扎止血 5. 耻骨联合 6. 血浆胶体渗透压 7. 促凝 8. 叶段以上支气管 9. 意识障碍 10. 接触性阴道出血 三、判断题(每题 1分,共 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 ,错误的标“-”) 1-5 . - - + + + 6-10 . - - + + -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分) 1.院内感染性肺炎答: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于入院 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染色阴性菌。 2.肾病综合征 答:肾病综合征:是指一组包括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3. 5 g /d)、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30 g /L),俗称三高一低的症候群。 3. 腹膜刺激征 答:包括腹肌紧张度增加、压痛及反跳痛。 4. 围生期 答: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对围生期的规定是指从妊娠满 28 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5. 高血压危象答:高血压危象:系指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疾病过程中,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引起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血压急骤升高,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危急状态。 五、问答题(共 25分) 1 .简述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5 分) 答: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如下。①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一般以清晨及晚间明显,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用力、咳嗽、大便或低头活动头痛明显,头痛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一致。②呕吐:常出现于头痛剧烈时。典型喷射性呕吐并不多见,较易发生于食后。小儿常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可伴强迫头位(Bruns 征)。③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早期常不影响视力,晚期可导致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而有视力减退甚至失明。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和盲点扩大。重者可见眼底静脉怒张、出血和大量渗

北航军事理论试题库

军事理论讲义1 一、多项选择题 1.下列国家中,实行“中立型”国防政策的国家有() A、中国 B、美国 C、瑞士 D、瑞典 2.兵制建设通常包括的内容有() A、武装力量体制 B、军事领导体制 C、兵役制度 D、国防体系 3.陆军的主要任务有() A、抗击外来的军事入侵 B、在一定方向上打赢保卫祖国的局部战争 C、实现、维护国家和平统一 D、维护社会稳定 4.下列观点出自《孙子兵法》的是() A、“凡兵,必先定制” B、“兴师必先教战” C、“兵者,诡道也” D、“兵贵胜,不贵久” 5.毛泽东的下列著作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B、《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6.美国“新灵活反应战略”的基本主张是() A、重整军备 B、实行“多层次防御体系” C、加强攻防兼备的战略力量建设 D、侧重打核威慑下的常规战争 7.根据日本防卫当局的要求,自卫队的任务有() A、保卫日本 B、应付大规模灾害等各种事态 C、为建立更加稳定的安全保障环境做贡献 D、参与国际维持和平任务8.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外交政策内容主要有() A、废除不平等条约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9.小布什政府在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中,把()列为核打击对象。 A、中国 B、俄罗斯 C、伊拉克 D、伊朗 10.军事信息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 A、微电子技术 B、光电子技术 C、卫星通信技术 D、空间工业技术11.军事伪装按其在战争中的运用范围可分为() A.战略伪装B、战役伪装C、战术伪装D、迷彩伪装 12.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有() A、制导炸弹 B、制导炮弹 C、制导地雷 D、制导鱼雷 13.当前,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军事变革有() A、金属化军事变革 B、火药化军事变革 C、机械化军事变革 D、信息化军事变革 14.一体化对抗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特征,这种一体化主要体现在()A、作战力量一体化B、作战行动一体化 C、作战指挥一体化 D、综合保障一体化 二、名词解释 1.国防 2.人民战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