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

发表时间:2019-05-13T15:00:50.4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作者:刘廷秀

[导读]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他对此还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菊河镇中心小学,621100)

摘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他对此还作过一个生动的譬喻: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做合一

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光学会书本上的知识,不懂得如何去实践运用,即使把书上的内容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呢?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如何去用。

一、新课程实施给“教学做合一”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翻开一年级的语文书,几乎每篇课文的后面都有实践活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中都有口语交际。我想:这些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包括一些简单的调查研究。这些活动的设计也促使教师有意识地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即“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

“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这就是“教学做合一”的内涵。新课程中的各个学科中都有活动的设计,这些活动就给教师实现“教学做合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实施“教学做合一”,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狭小,但是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对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由于他们年龄小,还不能把所知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

比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美丽的小路》时,课后有这么一个调查活动: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学生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他们能说出垃圾有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等等,但是对于垃圾最终去了哪里,所知甚少。我就抓住学生的这个疑问,让学生开展调查,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懂得处理垃圾的知识,更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单元都是围绕“人与自然”这个主题展开的,《美丽的小路》一课就是要告诉小朋友保护周围的环境,也就是学生该学的。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懂得这个道理呢?单 * 教师简单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上述案例中,就是通过开展这么一个实践活动,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更落实到行动中去!

三、指导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实现“教学做合一”

所谓质疑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是学习方法中极重要的一种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讨论得到解决,不仅会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

教师要想做到“做”上教,使学生“做”中学,就得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大胆探究的精神。我们开展的活动,不能仅仅是教材指定的,不能仅仅是教师为学生设定的:由于地域的原因,教材指定的活动可能没有条件开展;由于年龄、知识等各方面来自学生的因素,教师设定的活动也未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最喜欢的、最适合开展还是他们自己动脑筋设计的活动。

比如,引导学生课外识字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一个学习伙伴展示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字,有学生提问:“他怎么会认识这么多字?”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于是顺势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并且让学生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超过他?经过激烈的讨论、争论,最后采用的方案是:四、五个小朋友成立一个组,上街通过看店面招牌、广告牌、信息栏等,记下生字,小组学习,最后比比哪个小组认识的字最多。由于这个活动方案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在活动中,各个小组都认真地记下生字,并且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记住生字。

让学生学习课外的生字,如果是由教师挑选一些熟悉的字,教学生,这就是比较被动的学习;而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讨论解决的过程中,设计方案,并付诸行动,就是学生主动的探究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是学生在“做”中学了,而且学得兴致勃勃。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法的演进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凭先生教授,不许学生发问;第二个阶段,师生共同讨论,彼此质疑问难;第三个阶段,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第四个阶段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所以然,并发现比现在可以做得好一些的道理。”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第四个阶段,但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力求“教学做合一”,向着第四个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桂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J].都市家教月刊,2011(10):110-111.

[2]顾秀群.做中教,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1):46-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