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模式强调动力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是由于各种动机是否满足这一对矛盾的结果。心理动力学的理论很多,其中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弗罗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帕森斯的格式塔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等。其中尤其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最早、最完整,而人本主义理论则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学派以后,与之齐名的三大心理学思想之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其他的精神病学家正在关注精神病学史,探讨它们的生物学因素和素质因素基础的时候,弗洛伊德却把注意力转向了心理的影响以及人格和环境作用的“心理动力学”层面。他在多年的与精神病人、特别是对大量神经症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后,弗洛伊德发现有些精神病人发病与童年早期的经验有关。因此,他十分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以此提出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论,即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层面:意思的三个层面、人格理论结构学说、性心理的发展阶段、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1、意识的三个层面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思分为三个层面,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指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到的部分。前意识是指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那部分内容,多是那些不在注意范围之中的事情,但随时可以用意识提取的成分。如:你早上吃了什么饭,再过2个小时就要开会了等等。而潜意识是自己意思不到的、处于内心深处的那部分内容。潜意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那些不知何种原因而被遗忘的素材;二是因为害怕产生冲突和焦虑而被压抑和排除在意识范围之外的素材。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部分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潜意识。他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心理活动的意识部分好比冰山露在海洋上的小尖尖,而潜意识则是海洋下面那些看不见的巨大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念,潜意识层面通常包括了大量的各种为人类伦理道德、宗教法律所不允许的原始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和各种与本能有关的欲望,它是过去经验的大储藏。(应该说潜意识是伴随着大脑的形成已经开始存在了,并在6岁前大量积累形成,进而伴随人的整个一生的发生与发展;而意识和前意识是在后天伴随着语言的形成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这些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体验、本能欲望与冲动是被压制到潜意识中的,但它们并不肯安分守己地呆在哪里,而是在潜意识里积极的活动着,不断的寻找出路,追求满足。

但是,潜意识的东西进入意识中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意识中有一股强大的抵抗力量,起着“检查官”或“看门人”的作用-------严防潜意识中的非道德观念进入意思部分。于是就存在这样的矛盾:潜意识中的各种冲动或动机、欲望迫切地向上冲,向外推,力求在意识的行为中得到满足;但因为其不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容许,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因而加以抵制给予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挤压,这就是所谓的压抑。

弗洛伊德认为,压抑的功能就是把主体的痛苦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隔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它们出现在意识中。但这些东西、并没有消失,而是一直在潜伏着活动着,并通过梦、

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蓄意表现出来,而病态的压抑则会导致心理疾病即以神经症的症状表现出来。

2、人格结构学说

弗洛伊德根据临床经验知识,指出人格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

和超我(superego)。而本我属于生物层面,自我属于心理层面,超我属于社会层面。

(1)本我:本我属于人格的基本体系,它代表着人最原始的一面,是由一切与生俱

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它潜藏了人的各种欲望,如:性欲望、金钱的欲望、权利欲望、名誉地位的欲望等等。这些本能和欲望强烈的冲动着,不能忍受紧张,它会对紧张立即做出反应,以维持一种平衡状态。本我遵从“快乐原则”,其目的是减轻紧张,避免痛苦。以获得快乐。本我是非理性的、无道德的,它一味的寻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永远不会长大,不会思考,也不会成熟,仅有欲望或行动。本我属于潜意识层面,但自我力量薄弱的时候,会冲出自我的防线而到前意识和意思层面。

(2)自我:自我是与真实的外部世界相接触的部分,它是管理、控制与调整人格的检查官与执行官,它的职责在于协调本我、超我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现实为依据、以超我的伦理道德为最高原则,满足部分本我的需要。

(3)超我:超我是人格中道德或正义的部分。它是一个人的道德信条,主要判断行动的是

与非,对与错。它代表理想而非现实部分,超我努力追求完美,而非快乐。它也是传统价值与社会理想的代表,代表社会规范和要求。超我主要来自父母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三种构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有限的表现。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中,这三种人格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的,否则必然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本我相当于一个非常任性虚荣漂亮的老婆,自我相当于老公,而超

我却是个严厉的老婆婆。当这个漂亮的老婆无理取闹的时候(比如对生活要求过分奢侈,不顾家庭的经济条件虚荣攀比)做老公的就要受罪了,一方面要根据家庭的现实经济条件尽量满足老婆的要求,不能让老婆太受委屈,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老妈的性格、脾气和秉性必要时还要请求老妈首肯,因为搞不好就要引火烧身大难来临,老婆和老婆婆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形容的死对头

笔者认为:以“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的人格结构三要素,不是一经形成就始终不变的,而是伴随着人格的不断成长而逐步的发展、不断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直至成熟、稳定、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过程。这进一步说明了人格是连续的、发展的;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是社会性的人格特征。

荣格指出:“在人的整个一生当中,他所应该做的就是在现有的人格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展他的多样性、连续性与和谐性,小心谨慎的不让它们成为彼此分散的、各行其事的、相互冲突的矛盾系统。

3、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是一个泛性论者,他把人的一切行为动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涂上了性的色彩。他认为,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的本能背后有一种潜力,叫“力比多”,又称性力,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本能。这种性本能是人类一切心理和行为发生的主要基础。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这一发展从婴儿时期开始到青春期共划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今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其中,儿童早期的经历对一个人将来的心理发展是至观重要的。

(1)口欲期(0—1.5岁):此期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活动,快感来源为口唇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这一时期婴儿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避免怀疑感和不信任感。如果口腔刺激满足不恰当,过多或过少,就会形成口唇期人格。过多就会形成一种纠缠人或依赖人的人格;若满足过少就会形成一种紧张和不信任的人格。这样的人即使过了儿童期仍然喜欢吃手指,到了成人则喜欢吸烟、喝酒、特别喜欢吃零食、爱唠叨等口腔活动。在弗洛伊德看来,成人乐观、开放、慷慨等积极(人格成长的一面)的人格特质和悲观、被动、猜疑(人格消极的一面)等消极人格特质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2)肛欲期(8个月---3岁):此期主要是婴儿要接受大小便的排泄训练,快感来源的大小便的忍受和排放。主要生理活动是括约肌紧张的训练。在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主感、避免羞耻和怀疑感。儿童通过要学会自如的控制与收放自己的括约肌,学会自主性。成长的机遇是学会自我控制和意志品质的形成,“危机”是自我价值不足感和羞耻感。这一时期的儿童第一次有了自我意思,学会了用“我”来表达自己,学会了说“不”!建立了“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能力。这一时期“肛门期人格”存在两种固着:一种是肛门排泄的人格特征,表现为邋遢、放肆、浪费、无条理;另一种是过分干净、过分注意条理和小气、固执等。(3)性器期(3—5岁):性器官是这一时期儿童快感的主要来源。儿童通过抚摸自己的生殖器获得快感。这一时期的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一是获得性别角色的认同,二是发展超我,即良心道德。第二个方面:发展主动感,避免内疚感。这个时期的儿童开始对异性父母感兴趣,也即开始有了恋父恋母情结。儿童逐渐的认识了自己的生殖器,男孩知道自己有阴茎、女孩妒忌男孩的阴茎,男孩以为女孩不听话把阴茎割掉了。男孩害怕割阴茎所以和爸爸认同,并以父亲自居。游戏在这一年龄阶段达到了最高峰,儿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演义出内心的矛盾情感,起着疗伤作用,如果儿童能够把对异性父母的爱转化到儿童的游戏中,他的俄狄铺斯情结才高结束,否则没有建立恰当的性别认同与分离,就会影响儿童将来的性别与角色扮演。

(4)潜伏期(6—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把性能量潜伏起来,用到学习中去了。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任务是发展勤奋感,避免自卑感。体现着能力实现。

(5)青春期阶段(12—18岁):兴趣转向异性,幼年的性活动开始复活,性生理开始成熟。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的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另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同一感的建立”,实现忠诚的品质。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进行,会出现两种危机:即固着和退行。出现心理异常,成为人格障碍和各种神经症产生的根源。

4、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种类型。即“现实性焦虑”(真实生活的挫折和无法解决的冲突)、“道德性焦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和“神经症性焦虑”。对于神经症性焦虑的解释:担心潜意识的冲动,尤其是性欲和攻击本能。

防御机制及其表现

序号名称机制事例

1压抑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石;压抑

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

些努力,把那些威胁着他的危险一女孩亲眼看见父亲强奸女孩,这种记忆被压抑20多年后才显现。

东西排除在意思之外。

2升华唯一真正具有建设性的防御机

制。把性欲能量转化为非性欲的

活动。如:把攻击性伊底的冲动转化为拳击、橄榄球比赛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中。失恋的人写出了很有价值的小说或诗歌。

3替代与升华一样,替代将冲动导入一

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一个女人受到领导的批评后,回家把气出在丈夫和孩子身上。

4拒绝

(否认)和压抑不同,拒绝不是说不记得

了,而是坚持某些事不是事实,

拒绝接受某些存在的事实。

一位深爱自己妻子的丈夫在妻子死

后,仍然表现的象他还活着一样,在

饭桌前给她留个位子,并告诉别人她

走亲戚了。

5反应

生成人按照与无意识相反的方向行

事,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

一个非常讨厌前任妻子孩子的后母,

可能表现的对这个孩子很殷勤

6合理化采用人为的解释,去掩盖自己某

一行为的动机一个虚荣的女孩刚刚和人相亲,别人没有看中她,她反而说是因为那个男人太粗鲁没有被她看中的原因。

7投射我们把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

而不是我们自己的一种防御机制比如:很多男人拒绝承认自己有异常的情欲和非分之想,却认为别的男人有

8隔离把具有威胁性的动机或情感分隔

于意思区域之外,不使自己在正

常清醒时意思到一个深爱女友的失恋男人,只有在看到女友的照片时才会触景生情,甚至泪留满面。正常情况下根本意思不到。

9抵消从事另一种活动以抵消一个人的

真实想法。一个有自尊情结的女孩,明明喜欢这个男孩,但她却表现的喜欢另一个。

10退行退回到儿童早期水平,出现不成

熟的行为,不负责任。自尊心破碎的男人,出现儿时的行为,向女孩展示自己的生殖器。

11过度补偿通过过分满足某一欲望来弥补受

到挫折的欲望一个非常喜欢吃甜食的肥胖女人,在受到丈夫的冷遇后反而过多吃大量的冰激凌。

5、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觉察和洞察人的潜意识,了解其症状背后的意义。使当事人的无意识心理转化为意思层面,这样患者就了解自己的症状的真实意义,从而达到使症状消失的目的。精神分析的主要技术主要有七种:

(1)、自由联想(2)、梦的分析(3)、阻抗的分析(4)、移情的分析(5)、解释(6)、澄清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人格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人格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2011-09-09 15:48:02)转载▼标签:转载分类:转载 原文地址: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人格组成:本我、自我、超我作者:xpwj_2008_sx4r3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它们是本我、自我、超我。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当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即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社会,活动效率随之降低。 一、什么是本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一个人饿了,他需要食物;一个人冷了,他需要穿衣服;一个男人有了性的冲动,他就是需要一位女性;有人羞辱了你,你就会愤怒;一个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他就要闭上眼睛;这些活动都是人原始本能的需要,而且这些话动都是无意识的,无论你是圣贤哲人还是卑鄙小人都存在这个本能。 人为什么会些本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做为一个机体,由于机体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会产生兴奋(紧张),这种紧张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比如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胃部就会产生痉挛,他必须进食才能消除这种紧张感,本我的目标是消除这些紧张,紧张是一种让人痛苦的和让人不舒服的体验,消除紧张以后人才会感到快乐,本我的特点是不能容忍紧张状态,希望立即得到满足。 本我为了解除紧张而产生了两种活动过程: 1、行成意象 一个人饥饿了,他的脑子里就会产生食物的意象,一个口渴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水,这都是由于人的本能需要所产生心理活动,这些意象的产生有效缓解了紧张的压力。这种由于本能需要而产生意象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为减轻紧张(饥饿是一种紧张)而产生的对所需事物(食物)的记忆意象或联想的心理过程叫原发过程。产生这些意象是无意识的,是自动产生的,没有经过思考加工的,一个人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后会不由自主的闭上,这也是无意识的行为。 2、冲动性行为 一个人受到了羞辱,为了报复,拿起刀子就向人刺去,这就是一种冲动行为,他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他只是为了马上缓解由于别人对自己的羞辱而产生的紧张感。 二、什么是自我: 本我解除紧张的两种活动过程是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但只有意象并不能给饥饿的人提供食物,冲动性的行为也不能给一个性冲动的人提供一个伴侣,实际上,冲动行为只能招引外界的惩罚而导致紧张的程度增加。人必须寻找食物、伴侣以及生活所需要的其它东西,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人不得不考虑外界的现实,比如,实施一种行为时,他必须考虑到后果,就如一个有性冲动的男人不能强奸一个妇女一样,如果他这样做了,他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一个人在商店里看到了一件自己非常喜爱的东西,他想得到,这是本我在起作用,但他不能

弗洛伊德论焦虑

弗洛伊德论焦虑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相信大部分人都体验过。焦虑也是心理学里面一个重要的概念,许多重要的心理学家都对它非常关注,其中就包括弗洛伊德。本文下面的内容来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讲演》中的第二十五讲《焦虑》。 (1)两种焦虑。 首先,弗洛伊德区分了两种焦虑,“真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他认为真实的焦虑是一种对外界威胁的反应。这种焦虑的原因有很明显的外界线索(威胁刺激),因此很容易得到理解。从进化的角度来讲,真实的焦虑是有利于个体逃离危险情景,增大存活的几率的。人类对于很多物体和情景都有天然的焦虑,例如一些凶猛的动物(比如蛇、蜘蛛),一些自然情景(如黑暗)。因为这些动物和情景在原始的进化环境中会给个体带来一些危险,因此对这些情景的焦虑会引发个体的逃避反应,从而使他们脱离危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的一些反应会非常迅速和稳定。即使有些刺激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危险,但是我们还是会恐惧。例如,如果你看到挡在厚玻璃板后面的蛇向你扑来,即使此刻没有任何危险,你还是会恐惧。当然,人的焦虑反应也会受到文化、知识和实践的影响。弗洛伊德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对于野蛮人来说,他们害怕大炮和日蚀,但是白人既懂得操弄大炮,又懂得天气知识,因此在这些情景中不会焦虑。相反,野蛮人在丛林中看到足迹会惊恐退避,但白人可能浑然不觉。因为野蛮人通过足迹可以察觉野兽就在附近。从上述这一段分析看来,弗洛伊德援用了功能主义的传统,从进化的功能来解释人类心理特征,特别是面对环境刺激的反映特征。此外,也涉及了一些情绪理论,虽然不是以精确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上述例子就强调了认知评价在情绪反应中的重要性,与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暗合,即对刺激的认知评价先于情绪,并会影响情绪体验;而驳斥了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即情绪产生与刺激和生理反应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概述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概述 中德心理医院吴江 摘要:本文探讨了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的关系,简要介绍了心理动力学的来源。叙述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和现在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分类,总结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特点。总的来说,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的特点仍然保留了精神分析有关潜意识、移情和反移情的观点,但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了必要的适应性变化。 关键词: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移情反移情表达性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很肯定,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有关。但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是否有区别,如果有区别,那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又为何有不同的名称?克拉金(Clarkin)、弗朗西斯(Frances)和佩里(Perry)认为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是精神分析的一种变体,以适应更多病人的需要,这些病人无力提供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或者他们无法忍受移情性神经症的移情状态。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源于精神分析而又具有与精神分析不同的性质。 事实上,心理动力学和精神分析一开始并不是同义词。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R.S.Woodworth 1869—1962)第一个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动力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应该是动力学的。他将自己的心理学称为动力心理学。1910年左右,吴伟士开始应用动力心理学这一名词。1917年他发表了《动力心理学》一书。26年间较其他的教科书销路更广,影响颇大。另外一位美国心理家莫顿·普林斯(1854—1929)是1927年哈佛大学心理诊所的创建人,在诊所的捐赠契约中载明诊所应推进“变态心理学和动力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因此,动力心理学一词正式载入官方史册。但是,现在我们一提到心理动力学(动力心理学)一般都是指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波林(Edwin·G·Boring)说,动力心理学的领域非常广阔,并无一个学派,既无领袖,也无创始人,其主要的来源非弗洛伊德莫属。弗洛伊德一生醉心于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学体系,尽管他的很多工作是在临床实践中。其研究的对象就是被他称之为精神装置(psychical Apparatus)这一概念上。这一概念贯穿了弗洛伊德从《科学心理学设计》到《精神分析纲要》全部著作的一个中心概念。为揭示他称之为“最神奇奥秘的精神装置”,弗洛伊德运用了独特的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动力学的、地形学的和经济学的方法。所以,动力学的观念在精神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动力学方法旨在揭示人格三大系统是怎样在精神能量的分布和转移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它假定症状产生于情感的压抑,将症状视为大量能量转换的产物”。弗洛伊德的动力学包括了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能量和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动力状态就是由精神能量在整个人格三大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不同分布和转移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本质和行为显然取决于他具有的动力状态。为此他提出了能量贯注和反贯注概念。弗洛伊德还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根本动力。 正因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包含了强烈的动力学意味,所以在精神分析的发展中,很多人无意识或有意识将精神分析称之为动力性心理学。在美国这种倾向更突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892—1949)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他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动力学意义。基于沙利文的理论特点,霍夫曼(Hoffmann, 2000)就认为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概念来自于沙利文学派。美国《精神病学概要》第五版直截了当的说: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全世界

弗洛伊德性学说

弗洛伊德性学说 奥地利医生S·弗洛伊德关于性的学说是其整体精神分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性本能与里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类有两大基本本能:1、性(欲)本能。2、自体生存本能,包括饮食本能、避险求安本能等,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仍是为了繁殖后代而存在的。所以从生物学种族生存的长链看,性本能始终居于核心环节。后来他修改了原来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两大基本本能为:1、爱及生存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自体生存本能; 2、攻击与破坏本能。 弗洛伊德提出:各种原始本能的大本营居于本我,本我又是各种本能活动能量的源泉。他将性欲本能的能量叫做里比多,里比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贯注、活动或转移。弗洛伊德认为爱及生存本能与攻击和破坏本能虽然是对立的,但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而且还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性虐待,如转而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心理变态。 性心理发展学说 弗洛伊德将个体出生后至性成熟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口欲期。 自出生至1岁左右。该时力比多贯注于口唇、口腔活动,婴儿从吮吸母乳中不但获得必要的营养,而且也获得极大快感。婴儿吃饱奶后的甜密入睡,与成人性交获得性乐高潮后的入睡状态相似。婴儿不仅从吮吸乳汁中获得快感,并且对其他口唇、口腔活动也极感兴趣,他们经常从吹泡泡、咯咯发声、咀嚼东西等活动中取乐,还喜欢吮吸手指、把手头能拿到的东西放在嘴里。弗洛伊德认为在幼婴期性欲的表现主要是追求躯体方面所产生的快感,并无成人的性意识与交媾意愿,他称之谓“自体性欲满足”。婴儿在口欲期的上述行为,即是其追求自体性欲满足的表现,即口欲满足。 精神分析学认为,母亲亲自哺乳,不仅对婴儿提供最佳营养(代乳品远所不及)而且对婴儿的母爱需要与口欲满足也是不可缺少的,对婴儿心理健康的发育是必要的。哺乳期的断奶问题也值得注意,一般以生后10-12个月为宜,过早或过迟都可能对婴儿的心理发育不利。在断奶问题上可能会发生3种偏差: 1、断奶过早使婴儿口欲不足,于后来可能成为儿童贪食症与异食癖的心理根源,也可能成为成年后贪食、嗜饮(酒)与吸烟癖的心理根源。 2、断奶过迟与给婴儿长时间的塞吸奶瓶,使其口欲过度满足,可能成为幼儿与青少年神经性厌食与神经性呕吐的心理根源。

心理学爱好者必读的几本书

推荐心理学爱好者必读的几本书 1、推荐书籍:《24重人格》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作者,亦即本书的主人公,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描 述了他作为一个拥有24个分身的严重精神分裂患者,是如何与他心中的不同角色相处,如何逐渐面对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如何与善良的心理医生和爱他至深的妻子一道整合了21重人格,逐步回到正常的生活。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秘密花园。我们守口如瓶,学会了遗忘伤痕,可是某些深藏的记忆,却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那是连我们自己也渐渐难以了解的世界。 我们敬畏神灵,不如敬畏自己的心灵。作为在名利场里打过滚的人们,我们谁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说我们的精神没有疮痍,我们的心灵不曾哭泣,只是我们残存的意志,在努力维系那根已经绷紧的“弦”,兜兜转转地在各个舞台上,头脑清醒地扮演着每一个该有的分身角色,但是请记住,一个伟大的演员,是擅长于抽离角色,不会混淆了角色和自我的。 阅读这本书,它让你敬畏心灵的自我保护力量,也能使你为韦特勇于把握自己命运的精神而喝彩。 2、推荐书籍:《撞上快乐》 推荐理由: 在这本精彩绝伦而又通俗易懂的书中,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描述了想象力的瑕疵和预见的错觉,并说明正是它们害我们错误地设计了自己的未来,并让我们为此费心劳力却一无所获。对于一辈子时时刻刻都在追求的东西,我们所知是如此之少,你不会感到不解吗?跟着《撞上快乐》一书,展开心理推理的奇妙旅程,你会发现一读再读,却乐趣无穷的所在。 3、推荐书籍:《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 推荐理由: 如果有人抓你去精神病院,你能否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为了1元钱而说谎的人和为了100元而说谎的人,谁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有奶真的便是娘?爱是怎么回事?买卖毒品真的罪不可赦? 你的记忆可靠吗?如果你爱错了人,能否将刻骨铭心的伤痛经历从记忆里去掉?来吧,打开你的大脑,切断所有的烦恼! 作者重新诠释了20世纪心理学探索人类心灵的非凡成就,以10个设计精巧的天才实验为例,结合小说、传记、采访等多种体裁,让你仿佛与作者、实验当事人共处一室,倾听他们的生命叙事,深刻体会心理实验背后的深邃涵义。 4、推荐书籍:《视读弗洛伊德》 推荐理由: 你想轻轻松松就了解弗洛伊德吗?以往的弗洛伊德对我们来说总是神秘而深不可测的,关于弗洛伊德的文章也是晦涩难懂。

弗洛伊德的《爱情心理学》读后感

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浅析 《爱情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与《性学三论》、《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人的不安》三者构成了“泛性论’的核心。所谓“泛性论”就是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但是,当我们把弗氏的大部分著作阅读之后,就不难得到一个印象,他所指的“性”,除窄义的男女之事外,实具有更深远的涵义。 原欲(即力必多—libido),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需要,如同饥饿一样,它需要获得满足,但不同的是,其满足的方式远比单一的饮食广泛得多。由原欲所迸发出来的能量,作为性欲冲动,可直接进行发泄和满足,但也可以经转化而升华为动力,成为文化与文明的创造源泉。然而,这种原欲所积累的能量,不一定都能顺利地满足或升华,在某种情况下,由于遇到阻力,则可变为畸形发展或是倒错,甚至出现性心理发育的反向退化或停滞现象,这些都会反映在人们对爱情选择、爱的对象和目的以及性满足的方式方法上,于是在心理学上形成一组特殊的变态病;或由于过分的压抑而形成各种心理症。这就是《爱情心理学》所涉及的中心内容。 由此可见,弗氏所著《爱情心理学》并不是一本谈情说爱的心理学,也不是就正常爱情过程做心理上的探讨和阐述。它的出发点旨在通过各种性变态以及心理症,对人类性心理发展做出反证——由病态推论正常的发展过程。现实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变态者,长期以来,医学家、心理学家找不到合理的科学解释,弗氏则基于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创造性地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进而形成一个独特完整的精神分析学体系。因此,当我们阅读《爱情心理学》时,万不可从中找出自己可效法的规律。它只能帮助我们去较好地研究精神分析学说,而不能把它作为爱情的指南,更不能依此来片面分析自己或他人的爱情生活,并从中为某种行为寻找什么心理的依据,因为,不懂精神分析技术,很难对人对已做出正确的评价。 浅析(一) 什么是人的“精神机制”和“人格结构”? 精神机制亦即心理机制。我们说任何一种精神现象或行为方式都具有其心理背景。表面上看是一哭一笑、一言一行,但其心理活动可能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正如制作一颗螺丝钉,成品是那样轻而易举地掉下来,可是其生产工序流程的每道环节都要为形成这颗螺丝钉做准备。螺钉是受机械制约的,人的行为则受心理过程的制约,但这种心理过程,不仅在你的意识控制之中,有时连行为者自己都难以党察到,此即所谓的潜意识(弗洛伊德在研究歇斯底里患者时,发现他人的症状是受着一种患者本人也意识不到的力量所支配。通过催眠疗法,能使患者暴露出这种支配力量的内容,一旦患者意识到其内容,症状便会消失。于是他得出结论说,在人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隐藏着的东西,这就是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意识到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是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它是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如同冰山下的海洋,冰山是可见的突起,而海洋则是无尽的辽阔。潜意识是人类本能冲动的源泉,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下去的不能满足的欲望的总仓库。为了使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泄,需要进行大量的秘密的心理工作,这就是所谓的“精神机制”。由于这种机制有其自己独特的表达和反应方式,所以不能以人们所意识到的心理过程去衡量。例如做梦和一些不可思议的变态心理症便是如此。即使是在正常人的精神活动中,有的也难免要流露出自己也不能理解的言与行。一位议长,在众议院致开幕词中,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心理动力学基本概念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历史根源源于十九世纪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无意识和本能所决定的,这样的因素贯穿于心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本能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所有这些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在这里,人的精神健康是可以被了解的,人的行为经常会被无意识的因素控制,童年的成长经验对成年人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本我:生物成分,人格的原始系统,基于本能,由无意识所决定,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心理成分,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象征的是理想,是一种内化。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良心,即界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二是自我的理想,即规定什么事应该做的。 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如果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人格就会失调。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加强自我的功能,使自我独立于超我的严格考虑,增强它处理本我所压抑或隐藏的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不是一种静态的能量系统,而是一种动态的能量系统,它一旦形成,便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心理能量,心理能量来自本能,即人的欲望与冲动。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库。它通过反射活动和愿望满足来释放能量。在本我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和超我的阻力,如果本能冲破阻力,自我的理性活动过程便遭受破坏,如果冲破受挫,本我的能量就转化为自我和超我活动的原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个体的成长发育,还是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都是自我逐渐征服本我、打破本我“自恋”状态的过程。正是由于自我对心理能量的充分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形成新的对象性发泄作用,使人们能够将满足本能之外的能量用来发展人的心理过程,使能量从本我的非理性心理过程转化为理性心理过程。超我的自我理想和良心具有奖励和奖励机制,它把能量投入到对理想的能量发泄作用上。概括地说,心理能量通过求同机制由本我进入自我、再进入超我,心理能量同样遵循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它在人格中的不同分布状态决定着一个人行为活动的本质。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又可合称为无意识。 意识(conscious),就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即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到的想

心理学方法论推荐书籍

心理学方法论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作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非常的到位。 1.《三种心理学:弗洛伊德、斯金纳、罗杰斯的心理学理论》 这本书,它主要是对当代心理学的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作为心理学入门书籍值得一读。 2.《心理学与生活》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 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优秀教材。 3《社会心理学入门》(美)阿伦森著 4.《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是另一本美国著名心理学教科书。本书译自原著最新修订的第9版,并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员组织翻译。这两本书都是大部头,但写得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同时其内容又都包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信息,实为心理学爱好者最佳的入门书。 5.《精神分析入门》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与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阐述明确贴切,在同类书中极为难得。 相关——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阿德勒·弗洛姆·霍妮 《自卑与超越》 《理解人性》(2004)。 《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英文) 2.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文)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4.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5.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6.墨顿.亨特-《心理学的故事》 7.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8.皮亚杰-《结构主义》 9.皮亚杰-《人文科学认识论》 10.威廉·冯特-《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11.威廉·冯特-《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 12.弗洛姆-《爱的艺术》 13.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心理学基础题库1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B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14*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心理学说 心理动力的本能论:弗洛伊德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本能来自身体的内部刺激,它驱使人通过活动来满足由于内部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宣泄和消除由于刺激所引起的紧张、痛苦和焦虑。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弗洛伊德多次提出和修改他的本能理论,如前期提出的自我保存与种族繁衍的本能,后期提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等。但是他所反复强调、深入研究的则是性本能。他认为性本能是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因素," 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意识到的。更有甚者,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1)根据这一心理动力论,弗洛伊德系统地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过程,揭示了各种精神病的起因,解释了人类创造性行为的心理动机,性本能成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解人类活动的一把钥匙。正是这两个基本的理论发现,支起了一个巨大的拱门,精神分析的潮流就从这一拱门源源流出,并显示了独特的思想个性。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分支主要包括 5 个方面:一、梦心理学。弗洛伊德用无意识来解释梦,认为" 梦都是本能欲望的满足。" (2)同时他还提出 了梦的工作机制,探讨了自由联想等释梦的方法和技术,将梦的

分析看着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无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二、过失心理学。根据决定论思想,弗洛伊德深信任何偶然性的后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因而人的各种失误,如口误、笔误、遗失、遗忘、误听、误读、误行等,都是无意识动机与意识的控制相互冲突的体现,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暴露。三、变态心理学。传统的变态心理学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弗洛伊德则将病因转向了对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的分析,他指出,变态心理可以说是性的本能因受到外部和内部挫折和剥夺后所引起的非常规的寻求满足的心理,是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是力比多的变态用法,是力比多满足的代替物。而这些变态心理大多是对早期婴儿的性满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与施虐、自恋、同性恋、恋物淫、窥淫癖等。四、人格心理学。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 )、"自我" ( ego)、" 超我" ( super-ego )。" 本我" 的构成是被称为" 力比多" (libido )的原始的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而"自我"则使本能现实化理性化了,它已从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识的部分,其行为准则是"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来调整本我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在不造成更大的痛苦的前提下满足本我的需要。"超我"则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儿童时期所认同的双亲或社会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演变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人格被视为从内部控制行为的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内部心理机制决定着一个人在一切给定情境中的行为特征或行为模式。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早期,他把地形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于心理学,将人的心理活动及其构造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部分,广义的潜意识可以涵括前意识,并注重描述心理的不同深度层次和研究潜意识活动的规律。在他看来,人的心理犹如大海中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是意识,隐没在水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不仅个人的行为动机,而且整个人类的活动和文明的发展,都可以在潜意识中找到根源。在弗洛伊德思想发展的后期,通过与不同学派和观点之间的长期论争,他已经不再满足于早期运用心理地形学的观点去描述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或不同水平之间的联系;逐步修正和发展自己的学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和建立一种新的人格结构模式。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对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密切配合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实现人的崇高理想与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活动效率也随之降低,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并有一种精神表达的本能。本我通过冲动性行为和形成意象得以表现,它追求快乐原则。在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精神领域就是自我,它是在本我的基础上分化发展起来的,是在幼儿时期通过父母的

防御机制与心理治疗

防御机制与心理治疗 李孟潮,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 讲座内容 1防御的定义及动力学心理治疗 2口欲期的防御:3种 3肛欲期的防御:15种 4性蕾期的防御:21种 5潜伏期的防御:11种 6青春期及成人期的防御:6种 7其他防御:45种 8防御机制在心理病理学诊断中的使用; 9心理发育的精神分析诊断性用表; 10动力性支持性治疗的技术及防御机制的使用;(备择) 11动力学探索性治疗及解释动力学简介(备择) 教材: Blackman, J.S. 101 defenses: 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2004, New Y ork , Taylor and Francis books Glen. O Gabbard , 2001,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analytic psychothrapy , Kaplan & Sadock's Comprehensive Textbook of Psychiatry WHY??? 1)防御机制的分析是精神分析治疗的核心和基础; 2)防御机制是通往精神分析理论的捷径; 3)防御机制理论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古典精神分析和现代精神分析的结合点;4)防御机制也是自我分析的起点。 1防御的定义及动力学心理治疗 防御是阻止各种想法、冲动、情绪进入意识层面的心理操作,某些防御机制也同时是心理结构形成的重要机制。 1.1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的共有成分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一般是指每周4-5次,多使用躺椅的精神分析。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 或psychodynamic therapy从1-4次不等,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动力学心理治疗的共有成分 1)来分析者可分析性的判定 2)治疗进程。 治疗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划分 治疗师-患者的配对。(自由联想-均匀悬浮注意) 治疗同盟的联系 移情-反移情配对,阻抗的出现 3)分析性解释 阻抗解释,移情解释,沉默反移情解释,梦的解释 此时此地解释,起源学解释 1.2精神分析和动力学心理治疗技术发展的历史 1900-1920 弗洛伊德:释梦,自由联想,移情 阿德勒:心理教育

心理学基础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A. 望梅止渴 B. 学说话 C. 学走路 D. 学穿衣 满分:1 分 2. “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 音色 B. 声调 C. 音频 D. 音量 满分:1 分 3. (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满分:1 分 4. (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A. 认知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符号相互作用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满分:1 分 5. 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 语言 B. 动作 C. 文字 D. 抽象符号 满分:1 分 6. 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 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满分:1 分 7.(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满分:1 分 8. 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 自我意识的高涨 B. 兴奋性过强 C. 独立意识 D. 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满分:1 分 9. (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前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满分:1 分 10. “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满分:1 分 11. 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A. 观察力 B. 记忆力

弗洛伊德经典案例-小汉斯的故事

弗洛伊德---《狼人的故事(弗洛伊德心理治疗案例三种)》 小汉斯的故事 这是关于五岁男童(小汉斯)恐惧症的案例。本案例是由病人小汉斯的父亲在弗洛伊德的指导下完成记录的。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弗洛伊德所说,它为幼儿期性欲理论提供了第一个完整的例证。通过病人之父的详尽记叙,以及穿插于记叙过程中的弗洛伊德的精到点评,我们看到一个有些性早熟的小男孩从患上对马的恐惧症到治愈的全部过程,并深入到这个孩子的性心理的方方面面。 从不到四岁开始,小汉斯就对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明了根据阴茎的有无判别有生命物体和无生命物体的方法;他还固执地认为,所有人都有阴茎,而且体型大的人和动物其阴茎也更大。当他的妹妹出生之后,生殖问题更是盘桓在小汉斯的心头,他下意识地对母亲的怀孕和婴儿的出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但是父母却用鹳的故事来向他解释生育的问题。处在俄狄普斯期的小汉斯,本就对母亲有强烈的依恋而对父亲怀有敌意,再加上父亲在性问题上解释让他疑窦丛生,于是对父亲的敌意越发加强。他想跟母亲结合,想和母亲生下孩子,但是又害怕父亲的报复,害怕遭到父亲的阉割,于是焦虑产生,心理症的隐患也由此埋下。请注意,弗洛伊德在一开始就向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阉割威胁的情节:“在他三岁半的时候,他母亲曾看见他把手放在阴茎上。她这样吓唬他:‘如果你再那样(触碰阴茎),我会叫A医生来把你的小鸡鸡割掉。那时候,看你怎么撒尿?’汉斯:‘那我就用屁股尿。’”由后来的事情看来,阉割正是导致症结的原因,而他的恐惧症,根本说来也正是对阉割的恐惧;不过,这里向汉斯发出威胁的,乃是他所钟爱的母亲,而他的恐惧对象,却明显的是父亲,看来,阉割威胁的源头主要并不是语言,而是一种深刻的心理情结。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弗洛伊德较早期的理论中,他所持的观点一直是:焦虑产生于对恋母情结的压抑。根据他后来的修正理论,焦虑实际上是一种信号,警告自我阉割危险即将到来;不是压抑产生焦虑,而是焦虑产生压抑。在本文中,弗氏在焦虑成因的问题上多少有些语焉不详,但是毕竟在此基础上多处把焦虑的成因明确指向了汉斯的父亲,可见在当时的弗洛伊德心中,焦虑新说的雏形已然形成;…….有

心理学书籍名录

【精神分析学】 《荣格心理学导论》267 [瑞士]F.弗尔达姆刘韵涵译 《精神分析学译评丛书爱的艺术》112 埃·弗洛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精神分析引论》377 [奥]弗洛伊德 《自卑超越》242 [奥]A·阿德勒 《弗洛伊德究竟说了些什么》225 [英]大卫斯特福克拉克 《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370 [美]伯纳德派里斯方永德等译 《可理解的荣格:荣格心理学的个人方面》377 [美]哈里·A·威尔默著杨韶刚译 《人及其表象377》[瑞士]c·g·荣格等 《荣格心理学纲要》222 卡尔文·S·霍尔 《说爱—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人生视角》237 埃·弗洛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244 美卡伦·霍妮 《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366 [瑞士]C·荣格 《心理保健与治疗丛书精神心理学》209 H.B.丹尼什(瑞士) 《寻找自我》346 [德]埃里希·弗罗姆 《微精神分析学》371 [瑞士]方迪尚衡译 《精神分析的危机》172 [美]埃里希弗罗姆 《一个幻觉的未来》226 [奥]弗洛伊德杨韶刚译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184 [奥]弗洛伊德 《生命之爱》161 [德]E·弗洛姆 《生活的科学》203 阿·阿德勒 《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351 钟友彬 《精神分析入门》136 [美]约瑟夫·洛斯奈 《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理解人性210 [奥]艾·阿德勒 《弗洛伊德的爱欲论—自由及其限度》191 美艾布拉姆森 《自我的挣扎》378 荷妮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119 [美]C.S.霍尔 《跨世纪》丛书从弗洛伊德到荣格无意识心理学比较研究297 [美]l·弗雷罗恩 《精神分析入门——150问题的解说与释疑》151 约瑟夫·洛斯奈(美) 《精神分析学与微精神分析学实用词典》182 [瑞士]方迪 【自我心理调适】 《超越个人危机》209 [美]安·K·丝蒂芬 《感悟自身—青年心理障碍及其自我调适》182 胡栩鸿张双武 《个性与价值—重写你生活的脚本》206 罗兰·帕克(美) 《快乐的自我--自我发现与心理调适实用方法》184 [美]J.P.韦斯 《强者的秘诀》200 雷娜·哈蒙 《巧解心结—解除心灵的困惑》159 张伯源郭念锋 《青年六大心理障碍—孤独、自卑、依赖、焦虑、抑郁、嫉妒》276 张国钧张新芬《青年之友丛书情绪的控制和调节》202 张殿国 《去争取——如何改变你的命运》250 [美]艾琳·C·凯苏拉 《如何改变自己》190 乔治·威伯格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在此,他对发展心理学的建设也做出了贡献。 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conciousness)和无意识(unconciousness)两个部分。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弗洛伊德把本我比拟为充满剧烈激情的陷阱(pit)。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动机的里比多(libido)被围困在本我中,并且是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诸如,性欲的满足、干渴和饥饿的解除等,都使紧张状态消除而使个体产生快乐。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个体是要和现实世界发生交互作用的。即使是进攻、侵略,也是和本我的减少紧张状态的基本原则相联系的。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是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由于他们可担忧的事情不多,除了身体的舒适以外,尽量解除一切的紧张状态。但是,由于生活需要,可能产生饥饿、干渴,于是就产生了紧张,他们等待吃奶、喝水,此时,本我可能会产生幻觉,出现希望目标的想象而且在幻想中获得满足;本我也可能闯入梦境,儿童在梦中吸吮乳头或拿起了水杯。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过程思维(primaryprocessthinking)。儿童随着年龄的递增,不断地扩大和外界的交往,以满足自身增加的需要和欲望,并维持一种令其舒适的紧张水平。在本我需要和现实世界之间不断接通有效而适当的联络时,自我就从儿童的本我中逐渐地发展出来。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基础理论边缘人格障碍的心理治 疗模式主要有三大取向,分别是心理动力学取向,认知-行为取向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取向。心理动力学取向的代表人物有Kernberg,Akhtar,Gunderson,M Balint,Searles,Kohut,Fonagy等;认知-行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Linehan,LS Benjamin,A Ryle,Jeff Young,Klerman/Weissman,A Beck & A Freeman等;而支持性心理治疗的代表人物是Arnold Winston,Larry Rockland,R Wallerstein,Henry Pinsker 等。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充足的疗效研究证据集中于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虽然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师遵循习惯使用药物治疗人格障碍,但是这种操作实际上是缺乏足够循证医学证据的,Soloff等提出,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患者的焦虑、冲动、精神病性等症状,但是目前尚无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人格整体功能的证据。(Soloff,2005)另外,边缘人格障碍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和脱落率高是精神科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个持续六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对人格障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广泛存在,40%的患者使用三种以上的精神科主要用药,20%使用四种以上主要用药,而10%的患者甚至使用到五种以上的精神科药物,研究者认为,精神科医生为了防止患者脱落而不合理用药,并且由于

害怕复发劝说患者长期服药是主要原因。这个问题Bateman 认为在于医生陷入了反移情中,通过开药把拯救患者的反移情付诸行动。这个问题也许也可以通过动力学治疗帮助患者解决不安全感,提高服药依从性,而且解决医生自身的反移情。(Bateman,2004;Zanarini,2004)同时,已经有荟萃分析的结果支持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疗效。Perry等回顾了15项对人格障碍的疗效研究,发现根据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11,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29. (Perry,1999)Leichsenring等对14项心理动力学和11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这些研究设计质量较高,使用了标准的诊断工具,有可靠信效度疗效测量工具,他们发现动力学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1.46,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 1.08,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1.79.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总体效应量(overall effect size)是 1.00, 自我报告测量的平均效应量(mean effect sizes)为1.20,观察测量的平均效应量为0.87。但是这两种疗法的效度无法直接比较,因为样本、患者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的不一致性。而且,在所有研究中,只有两项动力学研究和三项认知行为治疗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也影响了做出结论。但是,Leichsenring等人认为,根据目前(2003年)的结果来看,可以确定动力学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对人格障碍治疗的有效性(Leichsenring, Leibing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