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朱 茵 唐祯敏 教授朱 钧 高级工程师

(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黑龙江省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设计院)

学科分类与代码:620.3030

【摘 要】 主要介绍了通过智能汽车的研究,提高城市交通安全的必要性;综述了发达国家关于智能汽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并通过国外智能汽车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论证智能汽车的研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论文提出利用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汽车的结构框架;指出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与模式识别技术结合的优势。最后,论文在阐述我国需要发展智能汽车的同时,提出应结合中国国情相应研究相关理论,为今后的实施奠定基础的近期目标,并提出展望。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智能汽车

Approach to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to Improve T raffic Safety

Zhu Yin Tang Zhenmin,Prof.

(School of T raffic&T ransport,Nor thern Jiaotong U niv er sity)

Zhu Jun,Senior Engineer

(Heilongjiang Design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 n T echnique Development Center)

Abstract: T he necessity of the intellig ent vehicle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traffic safety and its current develo pment trend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re review ed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is very promising.M ore-over,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based on pat tern reco gnition and some advantag es of the pattern recog nition with neural netwo rks are introduced.Finally,its latest goal and perspectiv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 raffic safety Pattern recognition Neural networks I ntelligent vehicle

1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特别是城市交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城市的空间资源以及城市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口十分密集的各个大中城市都面临着不断迅猛增长的私人轿车的重大难题,使有限的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交通事故发生的频次也迅速增加。

表1 国内从1971~1996年交通事故情况统计表

年份发生事故数量(起)事故受伤人数(人)事故死亡人数(人)备注1971699755211911331死亡过1万人19751180359742521203死亡过2万人198014810411139030014死亡过3万人198520239413682940906死亡过4万人198629513618578550063死亡过5万人199126481716201953292死亡过5.33万人199222827814426458729死亡接近6万人199628768517444773655死亡过7万人

从以上统计数字可知,1971~1996年国内交通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基本上是每5年上升一个台阶,特别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每5年平均增加1万人。其中,1991~1996年5年死亡人数增加了2万人。以1991年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伤人数为例来推算,相当于当年内每天发生交通事故726起,每天受伤的人数444人,每天死亡的人数146人,这等于每天坠毁一架飞机造成的死亡人数,或者说是相当于每小时6人死于车祸。所有这些都说明,国内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的严重和任务的艰巨。

我国1991年交通事故的万车死亡率为32.8人/万车,而美国1985年的万车事故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6人/万车,日本1986年的万车事故死亡率为1.9人/万车。我国的万车事故死亡率与美国相比,是美国的12.6倍,与日本相比,是日本的17.2倍,这足以说明我国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与发

第12卷第6期2002年12月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Vol.12No.6

Dec.2002

达国家的差距。

目前,城市交通的安全问题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民的关注,交通管理部门通过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车辆驾驶者的自身素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专家、学者在分析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时,普遍认为事故原因主要由:人员素质、运输车辆、道路环境、管理法规等4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运输车辆性能的提高,常常为人所忽视,而事实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机动车辆的智能化已成现实,可以通过机动车辆的智能化来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

最近几年来,关于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为ITS)的研究,得到了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等很多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他们纷纷投入巨资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很多子系统已能初步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智能化程度。当今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顺畅的交通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先进的ITS有效地应用于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能够推动社会信息化及新产业的形成。更重要的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前进,也使得交通智能化有了实现的可能。众所周知,智能交通是交通行业向现代化的方向,但是,它需要大量现代化技术作为技术依托,是依靠多方面技术交叉完成的。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而建立起来的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运输的综合管理系统。

尽管智能交通今天已为人熟知,但是,在多数人的思想概念中,常常是将智能交通看作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控制等系统的智能化,而并没有涉及到对于行驶在道路上的机动车辆的智能化。事实上,交通系统的智能化不仅包括从城市整体上实现交通管理与控制以及交通信息的智能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例如:向人们提供实时当台信息的电子站牌)等等,还包含了机动车辆的智能化。随着私人小汽车的逐渐普及,中国的车辆市场中的机动车辆款式的逐渐丰富,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小汽车内部设有很多智能功能,尽管目前所完成的功能还较为简单,将来智能化机动车辆会变得功能齐全。

通过实现机动车辆的智能化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会逐渐减轻驾驶员的负担,减少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配合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实现合理分配交通流,实现交通顺畅。尤其是对忙碌的上班族,驾驶智能汽车可大大缓解驾驶者的疏忽导致的交通事故,很大程度提高交通安全性。

笔者仅概要介绍机动车辆的智能化的初步进展,而对于车辆的智能化研究领域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模式识别技术,尽管有些技术的应用只是提出的构想,笔者坚信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实中的智能化机动车辆会距离人们的构想越来越近,直至实现满意的目标。

2 国外智能汽车研究现状与趋势智能汽车(Intelligent V ehicle,I V)又称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器、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以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已成为世界众多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

目前,在日本,夜视和后视报警系统已应用在某些汽车上,三菱公司和尼桑公司已发布其近期可使用的防撞设备,前方防撞和车道偏离有望在1~2年内实现。本田公司、尼桑公司和丰田公司也各自在先进安全性车辆计划中发展行车安全子系统,它们包括:车道定位系统、前车距离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障碍物警报系统、驾驶员打盹报警系统和夜间行人报警系统等。日本智能公路(Smar tw ay)计划中,提出车辆上采用诸如:车道保持、十字路口防撞、行人避让和车距保持等IV技术。2003年日本将开始实施一个示范计划,到2015年将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实施Smar tw ay计划。

美国交通部已开始一项5年计划,投入3500万美元,与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开发一种前后防撞系统。同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正在进行全自动车辆的研制与改进工作。加州交通部积极发展自动公共汽车,计划2002年提供样车。此外,美国还将智能汽车的研究用于军事上,美国国防部采用无人车去执行危险地带的巡逻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第三代军用智能汽车的研究,称为DemoⅢ,能满足有路和无路条件下的车辆自动驾驶。

欧洲开发基金资助进行驾驶员监测、道路环境的感知、视觉增强、前车距控制以及传感器融合方面的研究。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正试验将智能速度适应(I ntellig ent Speed Adaptation,ISA)作为提高车辆安全性的手段,其构想是通过路边标志信息或卫星定位信息以及车载数字地图进行车辆导航,并自动控制车辆的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能够使交通事故减少20%。

从上述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当今的汽车与20年前的汽车相比,性能效率已经得到显著提高,而排放的有害气体已经明显下降,相当大的功劳应归功于智能汽车的研究。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智能汽车———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技术的相结合,构成的主动安全系统将使车辆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延伸驾驶员的能力,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到2010年,汽车的保有量将进一步增长,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智能汽车将会为交通安全性的提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 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汽车的结构框架

3.1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

模式可用一个由标准激励或用取自标准激励和它们相互关系的属性组成的矢量来表示。通常,一个模式的特性是通过组成它的各个元素的顺序来表示,而不是通过这些元素内在的性质来表示。广义地说,模式识别就是把测量结果、激励或输入模式,划分或分配到有意义的类别中。自然,它就包含从来自于不相关细节的背景数据提取重要属性。语音识别是从代表语音的波形中映射变换出话音。在字符识别中,模式

·

11

·

第六期 朱 茵等: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识别就是从像素(或笔划)矩阵中识别出字符和词。对于一个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类的判别仅仅是整个系统任务的一个

方面。总之,模式识别系统以“原始”测量结果的形式接收数据,其原始数据集合形成一个激励矢量。寻求存在于激励矢量内部特征中的相关属性,是该系统一个典型的基本要求(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全部要求)。这些能够更加真实、更加清晰地表达模式基本结构相关属性的一个有序集合构成一个特征矢量。

模式识别系统是基于复杂模式或对象的可预测属性,或由可预测属性得到的特征,对这些模式进行自动分类或聚类的系统。根据这个观点,神经网络可看作为一种识别模式的系统。确切地说,神经网络的优势是完成寻求潜在规则方面的任务。所以,神经网络研究和模式识别研究是相互覆盖的,任何一方缺了另一方,其研究发展都不是真正完整的。

早期建立模式识别系统的一些工作是出于生物学上的动机。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感知机和自适应性组合器设备。这些研究的目的,就是研制出一个识别系统,其结构和工作方式同人的识别系统相仿。随着更有力的神经网络技术的出现,神经网络研究使得模式识别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在模式识别

领域中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由于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处理、分布存储信息等特性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则,具有很强的自学习性、自组织性、容错性、高度非线性、高度鲁棒性、联想记忆功能和推理意识功能等,能够实现目前基于计算理论层次上模式识别理论所无法解决的模式信息处理工作,所以采用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突破了传统模式识别技术的局限,找到了模式识别发展的新途径,也成为神经网络最成功、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一;同时,也使得基于模式识别技术的智能汽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从实现技术上更为成熟。

神经网络可以更有效地实现模式分类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力:

(1)噪声抑制能力;(2)对于失真图像或模式的容错能力(再生能力);(3)对于具有丢失信息或低质量图象的超级识别能力;(4)并行处理潜力。

3.2 智能汽车的结构框架

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看待智能汽车可以划分为环境识别子系统、状态判断子系统、车辆控制子系统、司机-车载计算机交互界面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之间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概要如下:

(1)环境识别子系统:用来识别道路上的标志(Road M ar ks )以及车辆所行驶的道路前方信号以及道路两侧的标志(Road Signs ),识别前方的道路边线以及前方障碍物等,完成对机动车辆所处周边环境的识别功能。

(2)状态判断子系统:通过周边环境识别的结果,对车辆所处状态进行判断,包括当前车辆的速度、方向及其所处环境的危险程度计算等等,并将计算结果或者是车辆所处环境的判断结果,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司机交互。司机也可将其所需信息通过界面传输给状态判断子系统进行查询。

(3)车辆控制子系统:如果司机在一定时间内未作出任何反映,状态判断子系统会通过车辆控制子系统自动完成所要完成的控制目标,避免司机延误操作,同时,车辆控制子系统也会将所要采取的措施。分别传输给交互界面子系统和状态判断子系统,作出相应的分析与交互。

其中环境识别子系统,必须得到模式识别技术的支持,否则无法完成对周边环境的识别功能,该模式识别子模块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

模块的几个基本过程所完成的功能如下:(1)预处理:把图像划分成独立的识别对象(即字符等)。此外,它还能够按比例变换图像,以便将任务集中于对识别对象的处理上。

(2)特征提取:提取各个模式的高层信息使其容易识别。(3)分类器:分类器识别出模式所属的类别或者大体上确定的给定模式的属性。

(4)相关处理:相关处理器通过提供关于识别对象周围环境的相关信息来提高识别精度。

其中,模式分类能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任务:(1)有监督分类:对一个给定模式可以识别它是一个已知的或已经定义的类别的哪一类;

(2)无监督分类或聚类:对一个模式需要把它分到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未知的模式类别中。

此外,模式分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异步系统的情况下,时间或相继顺序不起任何作用。此时可使用静态模式识别图像识别/理解属于这一类。对于动态识别,相对定时是很重要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时间关系具有重要作

·

12·中国安全科学学报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第12卷

2002年

用,学习过程必须决定控制这些关系的准则,诸如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控制,或使用神经网络来预测等的一些应用。例如:在识别手写字符的情况中,在一个数字化的便笺簿上,笔划出现的顺序可提供很多对识别有用的信息。

当各类别间具有重叠时,模式识别的任务就相应复杂。在此情况下,识别系统必须设法使分类误差最小化。分类误差很明显受到训练集中样本数目的影响

图2

设计一个模式识别有3种主要方法:

(1)统计方法;(2)按句法规则结构化方法;(3)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技术使用统计信息和估计理论的结果,去获得从表达式空间到解释空间的映射。其结果依靠一个适合的特征值组合来确定,这些特征值提供两种类别之间差别的测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特征值本身并不是重要。而关于模式类别或模式属性的关键信息,包括在特征结构化关系之中。按句法规则的或结构化的模式识别方法是利用数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来处理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所缺乏的结构处理能力。但是对于真正实现智能化识别,即使识别技术真正接近于人类识别,还是通过神经网络方法才能够尽可能地实现智能化,因为通过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类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对于低质量的图像的超级识别能力等优点,所以,几种方法中神经网络是最适于完成分类器的功能。

4 结束语

通过模式识别技术给机动车辆的智能化带来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因为模式识别技术使得机动车辆又多了一个视觉识别功能,可以实现通过车辆自动感知前方的障碍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避让;通过对前方信号的识别,而自动停车或继续运行;通过对路标的自动识别,避免违章行为等等多方面的功

能,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车辆事故的发生,同时减轻司机驾驶的负担,尽量降低司机疲劳驾驶的可能性。但需说明,车辆的智能化功能包括很多方面,而笔者仅仅提出了基于模式识别技术在实现机动车辆智能化的应用领域,也仅仅介绍了与模式识别技术相关的机动车辆智能化功能模块。

目前,关于智能汽车的研究,国内已取得一些可喜进展,例如:清华大学研究的智能车THM R -Ⅲ,能够在校园内实现自动驾驶;吉林工业大学研制的智能车JU T IV -Ⅱ,实现了基于视觉导航的全功能自动操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智能车可实现在户外公路上自动驾驶。但是,由于国内限于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实力,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大范围的开展智能汽车的开发与实施,无论从学科发展、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我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角度,以及交通行业管理,从提高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角度来看,我国有必要充分利用既有技术,结合国情,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今后智能汽车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汽车工业应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知识含量,必须发展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否则,我国的汽车发展将会走“引进、引进、再引进”的老路,永远依赖于外方,永远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发展智能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现在汽车是装有计算机的轮子,将来汽车是具有轮子的计算机,未来汽车是4个轮子加一部电脑。

(收稿:2001年12月;作者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上园村;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邮编:100044)

参考文献

1 Jain ,A .and M ao ,j .,N eural Ne tw orks and Pattern Reconition ,In Computational I ntellig ence :Imitating Life ,J .Z urada ,R .

J .M arks II ,and C .J .Robinson (Eds .),IEEE Press ,Piscataway ,NJ ,19942 Satonobu ,J .,et al .,T he 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 System fo r Autonomous V ehicle Control ,P roc .of the Inter national Sy mposium on 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1992:194~1993 M orita ,T .,T akahashi ,H .,Satonobu ,J .,K ojima ,K .,M orimo to ,Y .(M azda ),An Approach to the I ntellig ent V ehicle ,1993I EEE I ntelligent V ehicles Symposium ,1993:426~4324 徐友春,王荣木等.世界智能车辆综述.汽车工程,2001,23(5):289~2955 张蓉萍.呼唤新一代汽车———未来汽车寄望于技术变革.轻型汽车技术,2001(12):73~766 汪秀婷.信息技术对我国汽车发展的影响.北京汽车,2001,5:13~16

·

13·第六期 朱 茵等:提高交通安全———实现智能汽车的研究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新技术论文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班级:汽服101 姓名:刘俊良 学号: 101205016 导师:秦玉英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 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介绍了ABS、ASR、ESP、EPS、AFS、SBW、汽车主动避撞系统、TPMS 等几种主动安全技术,分别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设计 1前言 汽车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汽车主动安全是指事故发生前的安全,即实现事故预防和事故回避,防止事故发生。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事先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的能力。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对乘员进行有效保护的能力。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防患于未然,所以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 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示范文本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示范文 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道路交通安全分析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 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 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 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 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 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 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 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 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

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人类科技不断发展和进步,汽车普及和应用逐渐深入,随之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趋严重,因此汽车安全逐渐受到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目前主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有制动防抱死系统,新动力分配系统,驱动防滑系统以及电子稳定程序。然而随着对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增加,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已经向高智能化高集成度方向发展,车身动态综合管理系统,智能巡航系统碰撞预警与主动碰撞技术等几类新型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开始出现。本文主要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应用情况以及安全保护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体现他们在汽车安全中所起到的作用,结合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的方向,探讨车身动态综合管理系统,智能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和碰撞预警与主动避撞技术,ABS,EBD等,对未来汽车安全技术进行展望。 关键词:主动安全性,智能巡航控制系统,动态综合管理系统,碰撞预警,ABS,EBD ABSTRAC 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tomobile popularity and gradually in-depth, along with the traffic safety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car security gradually by the manufacturers and the consumers attention. Majo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s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new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ti-slip system and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safety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everal new ca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intelligence highly integrated direction,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cruise control system, collision warning and active collision technology,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begins appear. In this paper, automotive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works,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 and security effects, reflecting the role they play in vehicle safety, combined with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technology to explore vehicle dynamics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smart car cruise control systems and collision warning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technology, the ABS, EBD and so on,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Keywords:active safety, smart cruise control system, dynamic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collision warning, the ABS, EBD 正文: 一.汽车安全发展的历史 1769 年法国炮兵技术军官尼古拉斯古诺制成了用蒸汽驱动的车辆, 一般把它称为最早的机动车.他的这辆车在试验中撞到了兵营的墙壁上,可以说这是世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参考文本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 篇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 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 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 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 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 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 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 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 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

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底就把汽车停下,这时由于车轮容易发生抱死不转动,从而使汽车发生危险工况,比如前轮抱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抱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 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抱死这个问题的,装有ABS的汽车,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而不会抱死不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国内外对策(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国内 外对策(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分析及国内外对策(新 版) 摘要: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车祸在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除了国家和社会加大投入,尽快改善道路交通硬件条件之外,当务之急是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成因分析;对比国内外;预防措施 1引言 交通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美国学者乔治·维伦在他的著作《交通法院》中写道:“人们应该承认,交通管理已成为今天国家的最大问题之一,它比火灾更严重,因为每年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伤和财产损失比火灾更大。它比犯罪问题也严重,因为它与整个人类有关,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富人还是穷人,

聪明人还是愚蠢人,男人、女人、小孩、或老人,只要他们在公路或街道上,每分钟都有死于交通事故的可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120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因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约为5000万;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1%~2%。若不采取措施,预计2020年全球交通事故死伤人数将比2000年增加65%。迄今,全球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罹难人数,故此交通事故又被称为“无休止的战争”。交通事故已成为全球非正常伤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加大,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25亿辆,其中汽车1.06亿辆。机动车流量的过速增长与社会对道路交通的投入不足形成反差,加之交通安全涉及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诸多方面,致使道路交通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按我国公安部发布的数字,在2003年以前,连续多年车祸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以上,2004年跌至9.4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汽车主动安全调研报告

————————————————————————————————作者: ————————————————————————————————日期: ?

关于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汽车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传统的针对冲撞后的乘员保护的被动安全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对汽车安全性的要求,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应运而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预先的防范避免事故发生,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从研发至今,除了经典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ElectronicBrake forceDistribution,EBD),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Program,ESP)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TCS)外,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中。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按照开发商主要分为汽车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科技企业两大类。在本报告中以沃尔沃、丰田、本田、日产、通用、BMW几个汽车品牌为例介绍汽车制造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以Mobileye公司介绍第三方科技企业开发主动安全技术的现状。 1.汽车制造企业 1)沃尔沃 在汽车安全领域,沃尔沃是有口皆碑的,除了完善的被动安全措施,沃尔沃近几年发展了一系列主动安全系统,这些主动安全配置也已成为沃尔沃车辆的重要卖点之一,主要包括:City Safety城市安全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带全力刹车的行人安全安全系统、盲点信息系统、车道偏离警示系统、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 除此之外,沃尔沃还有六大主动安全技术还未正式推向市场,它们是沃尔沃汽车最新的安全技术,将会配备在最新的SPA可扩展平台上。其中夜间探测系统、动物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路沿和路障探测系统、带辅助转向功能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即将和全新XC90一起推向市场(2014年底),而车间互联和汽车自动泊车系统则将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2)丰田 丰田的预碰撞安全系统叫做Pre-CollisionSystem,简称PCS。丰田不仅是最早将预碰撞安全系统装备在量产车上的品牌之一,而且一直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如今该系统主要由4个系统组成:预碰撞座椅安全带、预碰撞制动、预碰撞辅助制动和悬架控制。 此外,日本丰田公司还成功研制“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包括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超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得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得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得发展与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得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000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得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与标准得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得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釆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得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O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得设立与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 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得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得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得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得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式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与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得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得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得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得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得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得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得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得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得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得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就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得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得产物,其系统建设得核心就是数据得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釆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 包括基于互联网得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得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得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得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得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得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已整合接入行业内外27个应用系统、6000多项舲动态数据、6万多路视频,目前静动态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 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868-44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

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 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 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

汽车主动安全控制方法

(1)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1]。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2]。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2)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3,4]。 ①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②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③ESP(电子稳定程序)——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④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⑤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⑥胎压监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 ⑦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

20:04:31 自嘲。2017/3/1 20:04:31

20:11:19 自嘲。2017/3/1 20:11:19 20:43:00 自嘲。2017/3/1 20:43:00 合肥工业大学自考助学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汽车安全技术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 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种。2.ABS是根据转速传感器采集车轮转速信号,进而推算出车辆的加速度及车轮的滑移率。3.ABS系统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纵向滑移,而ESP则是要控制横向滑移。4.在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后,必须立即减速,避免用力转向和制动。5.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车速约高 于65KM/H 才开始工作,此时组合仪表上的指示灯 为绿色。 6.远光灯辅助系统在识别出城镇和城市,系统会将远 光灯转换成近光灯。7.在视野良好时,

奥迪夜视辅助系统采用红外摄像头采集图像,作用距离可达到300 m。8.陶瓷制动盘有两种磨损形式,分别为厚 度磨损和氧化重 量损耗。9.安全带警报功能根据座椅占用传感器的电阻变化来判断副司机座椅上是否坐人。10.乘员保护系统的碰撞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内碰撞传感器、前部碰撞传感器、和侧身碰撞传感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C )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 A.1970 B.1995 C.2006 D.2010 2.对于人类来说,汽车( D )事故的总体伤害与经济损失规模已大于任何一种自然或其他社会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规模。 A.交接 B.通行 C.维修 D.交通 3.在ABS降压阶段,常开阀处于( C )状态,常闭阀处于 ()状态 A.开启开启 B.开启关闭 C.关闭开启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论文

《汽车文化》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班级:11023801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万伟玮 学号:1102380117 序号:24 2013 年 5 月 11 日 成绩评定表 平时 论文 内容 总成绩摘要 参考文献 字数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摘要: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主动安全技术;智能;弊端。 正文: 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是指能够避免车祸发生的安全保护装置,而被动安全是指在车祸发生之后保护乘员生命安全的装置。显而易见,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

智能交通与交通安全

智能交通与交通安全 Willian Baker, Melissa A. Winn 著杨阳译 我们及我们的家人每天都面临着发生意外的可能。但我们总是坚信,我们这个社会的安全保障系统会及时出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和地方。诸如像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系统、以及交通管理服务设施等总会救我们于危难之中。但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这些安全体系也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意外事故对我们社区的交通安全设施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大部分的意外事故都与交通有关。一方面,各种交通事故使得交通本身就成为意外事故的成因;另一方面,各种营救措施,如输送营救人员到达现场、输送现场受伤人员也都需要利用交通设施。 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我们在事故营救方面取得的进步是显著的。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事故现场的定位、救援反应和对事故现场的处理上,使得营救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先进的定位技术有利于社会安全系统尽早参与营救行动,提供快捷的医疗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减少了对道路其他使用者的干扰。先进的反应系统能够提高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速度。而现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增加了营救人员的安全性,并有利于加强现场的控制能力,加快清场速度。 2000年底,美国交通部智能交通系统联合项目办公室召集了一部分从事社会安全及交通两方面的高级官员,从公共安全及交通的密切关系方面考虑,讨论如何运用新技术来提高社会的安全性。 美国联邦政府最初提出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旨在提高全国交通路网的效率及安全性。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是一个主结构,它能够确保全路网共享信息。 自从1992年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初建开始,安全问题一直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议题。2000年智能交通系统公共安全计划的任务是,通过有效的治安、消防以及救护措施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及安全性。它的主要目标是将新产品、新技术运用于公共安全及交通上。美国交通部促使整个公共安全信息系统进一步发展,并评价此系统用于解决交通事故的技术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另一个努力方向是将其它各类与交通及安全有关的部门联系起来,合力开发并共享资源。这些机构有:交通系统内部的联邦高速公路管理局、联邦公交管理局、联邦铁路局、国家交通安全管理局以及交通系统以外的国家司法部和联邦事故管理局。 此外,州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同样对社会的公共安全负有责任。州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急救系统、消防及交通系统都将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并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公共安全计划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为了加强这种指导作用,首先成立了智能交通系统公共安全计划协调小组。小组成员都具有公共安全及交通管理两方面的工作经验。基于这些工作经验以及成员们对联邦智能交通计划的理解,协调小组确定了这项计划的基本参数。 协调小组为智能交通系统公共安全计划提供了总体构思。他们希望这个计划不但可以发现交通事故的发生区域,并能立即找到事故的确切发生地点。小组开发了交通事故总览图以提供各项技术参数,以便加强事故预防,提高事故定位、救援反应和输送伤员的效率,加强现场管理,并尽快恢复正常交通。 事故防范 尽管ITS公共安全计划非常注重撞车前的防范问题。但这个计划最初的注重点还是在事后处理问题上。近年来协商小组也开始重视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事故预防上。ITS的智能汽车就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它旨在改善车内安全设备的可靠性,主要用于预防路外撞击和追尾撞击事故。与此同时,ITS公共安全计划还越来越重视公共安全的可操作性。例如,驾驶员报警系统主要用于预防汽车与事故车辆间的撞击事故,交通警告装置警告驾驶员避让行驶中的急救车辆。 事故确定 一旦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我们都希望安全系统能尽可能快地作出反应。通常,如果有人拨通911,此系统即开始运行。近年来,随着无线通讯事业的发展,手机已愈来愈普遍地用于报告交通事故。这固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目前,大约1/3的报警电话来自于手机。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急救人员还未能到达现场时,即可方便地指导周围的旁观者正确地照顾伤员。但手机报警的最大缺陷就是难以确定事故发生的确切位置。而“定位”是急救行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国家无线通讯系统在考虑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也应考虑在必要的情况下提供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联邦交通委员会已在2001年10月颁布法令,所有手机服务商必须向公共安全服务系统提供地理位置信息。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 新版)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3大类。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道路运输,并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概述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综述 概述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综述 展开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

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汽车使用技术管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的基本原理,将本课程划分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气体燃料汽车安全技术、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法法规、汽车安全事故要求及检测实验、交通事故预防和事故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现代汽车各种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知识素养 掌握现代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气体燃料汽车安全、电动汽车安全技术。 2.能力素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