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初级中学李正运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增强学生体质起着积极作用,并直接关系着基层合格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河南省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形式、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研究,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和访谈等方法,对苏北各乡镇初中和小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对策

一、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实加强体育工作”。1997年,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团中央规定:“抓好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提高做操质量。每周最少安排两节课外体育活动,列入课表,保证每天平均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部也一直强调要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身体锻炼时间。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改革,健康第一已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所必须贯彻的指导思想,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青春期发育的初中生来说,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身体健康水平,而且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培养和经常参加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课外体育活动还有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育,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但在现实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还是令人担忧,有的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环境等因素影响只存在形式上的课外体育活动,社会上“重智轻体”现象和活动场地的缺少也影响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重视和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具有自我锻炼的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苏北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苏北各乡镇初中和小学。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字统计法。

三、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量: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无疑是有益于学生调节身心、强身健体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量与频率,反映了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健身、健心的机率。课外体育活动场所则是保证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表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率统计(周一至周五)

小学生每周活动频率大多集中有2—4次,而中学生每周活动频率大多集中只有3—5次,出现此种情况,从中可以看来,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时间来看大多都达不到每天1h的活动要求。见表二:

表二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量统计

关。徐州市中、小学大多数学校下午都安排了4节课,造成学生活动时间严重不足。在同学生座谈中发现,他们常利用傍晚和中午休息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情况:

参与调查的初中有73%的学生做早操,27%的学生不做早操;小学有83.3%的学生做早操,16.7%的学生不做,普遍是住校生有早操,非住校生没有早操。早操时间基本上是10—20分钟,项目多数以集体跑步为主,形式比较单一。100%的学校开展课间操,形式也大都以广播操为主,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参与积极性不高。

中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情况与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参与动机、场地设施、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项目和中招体育考试有很大关系。

1、中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调查、整理、归纳,见表三:

中,表三中(1、3、4)比例占61.58%,说明大多数学生有着良好活动动机,他们已经建立了浓厚的练习兴趣,为以后发展自我锻炼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表

三中的(2、为了体育考核占17.81%)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体育考核的意义,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仅是为了考核而已,学生只是出于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被动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明目前个别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还存在着应试教育。从整体上看,我们苏北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鲜明,符合中学阶段学生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兴趣爱好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这说明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道德情操和思想素养的培养、文化课的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2、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我们选择中学生每周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和每次活动的时间来衡量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调查显示,10.7%的男生和15.7%的女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为0次,20.4%的男生和32.8%的女生每周参加一次课外体育活动,37.2%的男生和28.4%的女生每周参加两次课外体育活动,31.7%的男生和23.7%的女生每周参加三次或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高于女生,39%的女生和33%的男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少于两次,没有达到《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要求的每周不得少于两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调查还显示,女生所表现出的问题更为明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3、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时段。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时段主要集中在下午,67.5%的学生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锻练,23.6%的中学生在清晨进行锻练,另有17.8%的中学生在晚上进行锻练,中午进行锻练的人很少,只有3.6%。

4、中小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情况。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存在着显著差别,男生主要选择的项目依次为篮球53.4%、足球10.5%、乒乓球7.6%、羽毛球6.8%、排球5.1%,女生主要为羽毛球20.2%、踢毽18.5%、篮球14.3%、排球11.2%、健美操12.4%、跳绳10.7%;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女生则多以轻松、愉快、竞争不很激烈的的项目做为自已的最佳选择。这主要是由于男、女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5、中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上来说,无论男生、女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占该群体的80%以上,但是男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更大,近一半的男生很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这与男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基本上是一致的。大约有17%左右的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持不喜欢或无所谓态度,在调查中发现,他们大多是因为不擅长体育活动或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这部分学生要积极地引导,尽快提高其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6、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形式与方法。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一起活动,其次是个人单独活动,参加校内各种锻练活动小组的人数较少只占中学生总数的41.7%,另有3.4%的学生是与家人一起活动,2.6%的中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进行锻练,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参加校内各种锻练小组的比例较低,这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

7、中招体育考试。调查显示,从开始实行中考体育加试,把体育成绩列入中考成绩总分以来,各校就把体育与升学联系在一起。以往中招体育考试只占27分,并且加入总成绩,学生为了这27分会把能利用的时间都来练习考试内容,而2009年中招体育考试占36分,相当于一门文化课的分数,各校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体育课也由原来的一周两节增至一周三节,同时每天早上还有晨练,内容主要是针对中招考试项目,学生没有兴趣可言,更不用说积极性了,但是为了

应付考试,必须刻苦练习。

(三)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因素:

1、学校重视程度。调查的20所学校每周都安排有一节课(40分钟)的课外活动时间,个别学校甚至安排有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并且安排有体育教师做辅导,这说明学校领导在课外活动方面是比较重视的。

2、时间因素。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拚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学生每天要上10—12节课(包括早读、晚自习),除了课间操、每周2节体育课(考试前期也会被各科教师所占用)有保证外,每天也就有课间的10分钟能活动一下,这样在学生中近视、肥胖率逐年增加,甚至出现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3、场地、器材因素。调查的16所初中,有标准400米场地的学校有6所,占被调查学校的37.5%;篮球场有5个以上的有8所,占50%;乒乓球台有5个以上的有10所,占62.5%;8所高中有标准400米场地的有6所,占被调查学校的75%;篮球场有5个以上的有5所,占62.5%;乒乓球台有5个以上的有7所,占87.5%;高中比初中场地设施方面要好。但是大部分学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学校原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大大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4、组织形式。调查发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多以篮球、排球、乒乓球为主,开展的形式相对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发挥学生特长。

(四)结论:

中小学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从调查统计的各种数据中可以发现:;

1、我们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较为正确的认识,超过80%的中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课外体育活动并参加锻炼,已具有初步的自我锻炼能力。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较为集中,主要是强身健体和兴趣爱好。

2、我们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清晨,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一起活动,说明学生有团结协作意识,能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3、影响我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受学校、社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和社会上“重智轻体”等原因。尤其是社会上的“重智轻体”现象导致许多家长只重视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放弃了体育锻炼。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没有时间。虽然学校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开展“减负”工作,但学生放学回家后还是按家长意志办事,即使双休日也不例外,不是看书,就是参加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补习班,限制孩子到户外活动,有些孩子挤点时间去活动活动,还常被家长斥之“贪玩”、“不好好学习”。限制学生活动和“重智轻体”的现象,已极大地阻碍了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4、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项目、运动场所、运动次数、运动强度的选择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5、我省中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只有少部分体育老师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有着负面影响

(五)研究对策与建议建议:

1、加强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1)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和有计划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还必须在学校

内大力提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创办快乐体育园地,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锻炼“活”起来,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选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类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发展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

(2)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营造学校校园的运动氛围,形成崇尚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大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建、完善现有的体育设施,提高其利用程度。

(3)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4)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学校应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去选择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推广一些在场地、器材等方面花费少而组织简易的体育项目。目前,在全国各中学推广校园舞,各地区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融入地方文化,河南省就把少林拳和太极拳做为辅加内容由各校开展实施;同时学校还应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能发挥学生团队精神的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课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5)完善制度。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比赛制度,组建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比赛活动。

2、注重体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首先要配齐专职或兼职的体育教师,提倡体育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进修、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切实把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提高到理性高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入正确的引导和调空,不失时机地将“健康教育”、“娱乐教育”、体育美学、体育理论等现代教学理论引入到教学中去,丰富课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我要学、我要练”的风气,把学生从“强迫体育”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率,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要求的“快乐体育”的宗旨。这样我们就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3、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体育与健康意识。

学校、社会、家庭要密切配合,学校应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大力进行媒体宣传,让社会、家庭充分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意义,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契机进行宣传,保证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全校师生中实行体育奖励制度,利用组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宣传,使学生家长明白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家校合一。

同时尽可能多地举办家庭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使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学校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中,让家长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活动带来的乐趣,让家长走进学校课外体育,拉近家长与学校体育工作的距离,进一步使社会、家庭重视体育,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正确了解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之终身有益。

总之,中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科学合理地

让中小学生参加有计划有系统的体育训练活动,对锻炼学生意志、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冒险进取及团结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目录:

[1] 陈瑜,徐玖平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5

[2]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04(4)、2005(8)

[3] 康春兰. 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12) 86-88

[4]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2—77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校体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