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高考地理基础复习系列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含能力训练)

2014年高考地理基础复习系列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含能力训练)

2014年高考地理基础复习系列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含能力训练)
2014年高考地理基础复习系列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含能力训练)

2013-2014学年高考地理基础复习系列

(第16讲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考纲要求]

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讲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组成岩石的矿物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2)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2、分类及其成因: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理解教材P58页“岩浆岩生成示

意图”。

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

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下游: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

下:砾岩、砂岩、粘土。

化石:古生物遗体(如贝壳)或遗迹(如足穴)。

化石与古环境:

珊瑚组成的石灰岩——温暖广阔的浅海。有丰富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湿热的森林茂密地区。生物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总是按顺序排列的,下面的岩层比上面的岩层古老。

提问:同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沉积物颗粒大小有何变化?同一河段在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沉积物有何变化?

可反映地层的地质变化、生物进化、当时的地理环境。理解教材P59页“沉积岩生成示意图”及P60页“根据化石确定地层时代示意图”:①地点3海拔高没有形成B 层,后下沉形成C 、D 层;②地点3先形成B 层,后抬升,B 层被侵蚀,后又下沉形成C 、D 层。

附:各地质年代的典型代表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3)变质岩:已生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石等。理解教材P61页“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注意的是石灰岩与岩浆的交界部位。

3、地壳物质的循环: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高温熔化

二、陆地环境的组成——地貌 1、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 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内力作用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2、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 概 念 结 果

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2)板块构造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第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外力作用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变质作用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裂谷或海洋(实例: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 岛孤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

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实例: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形式

从形态上看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褶皱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向斜 向下弯曲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断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4)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侵蚀:黄土高原由于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侵蚀严重,形成

千沟万壑。 沉积:在流出山口时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

洲。

冲积扇 三角洲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堆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移动沙丘构造 静止沙丘构造 戈壁 沙漠 黄土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

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运动结果(板块

边界类型)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需注意的地方:

1、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2、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3、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4、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 后果。 [能力训练]

如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回答1—2题。

1.在六大板块中,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比较K 、L 、M 、N 四地洋底地壳的地质年龄

( )

A .L>N

B .L

C .L>K

D .M>N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 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 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3—7题。

表2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气温(℃) -7.3 -2.5 5.3 11.7 16.7 20.5 22.4 21.0 15.9 9.4 1.6 -5.7 月平均降水量(mm )

0.5

0.6

2.5

6.0

13.0

11.0

19.8

28.5

17.0

9.0

1.6

0.5

3.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 地所在地区属于

( )

A .亚热带

B .温带

C .季风气候

D .大陆性气候

4.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A.夏季降水B.春季降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融水

5.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B.臭气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6.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A.温度下降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D.过量抽取地下水

7.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A.增加移民B.控制人口数量C.扩大耕地面积D.保育天然植被

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图1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8-10题:

①黄河

②冲积平原

③侵蚀平原

④喀斯特低山

⑤花岗片麻岩低山

8.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⑤

9.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A.土壤水B.潜水C.承压水D.地表径流

10.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图4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1—12题。

1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

1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沉积作用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1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A B C

D E F 。

(2)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①太平洋西部的岛弧和海沟的成因是:

②红海的面积不断扩大原因是:

③喜马拉雅山脉的成因是:

④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能力训练答案]

1、A

2、D 3.BD 4.AD 5.AD 6.CD 7.BD、8、A 9、C 10、B 11、C 12、D

13.(1)太平洋板块亚欧地区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①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②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而形成的(或两个大陆板块相撞)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带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环境保护 综合题(10小题,共10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图1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图2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指出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2.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东南部,为热带、亚热带气候,降雨集中于夏季。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1.2月份该州大量降水。该州沿海和内河渔业发达,农业、旅游业、制造业为其经济三大支柱。2016年3月,该州甲地(主要蔬菜种植区)陷入空前的渔业危机,当地鱼类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死亡。下图是美国佛罗里达州局部图和甲地区域简图。 分析此次渔业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3.(2016厦门质检)山区道路建设中常因边坡深挖、隧洞建设产生大量弃渣,需要合理选择弃渣场,并采

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下图示意太行山区和顺至邢台铁路工程建设中某弃渣场防护措施布局。 简述该处弃渣场为防止水土流失所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原因。 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11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接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5.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矿业、交通、商业甚至垃圾处理场等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等的影响,利用率低。棕地可以被转化为多种用途的土地,如房地产、商业、绿地(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旅游、轻型无污染工业区以及交通枢纽站等。 说明棕地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开发棕地的意义。 6.1958年以来,海河某支流上游陆续建成134座水库,总库容量大于该支流年径流总量。下图示意海河流域平原主要河道干涸、断流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2)简述为改善海河流域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7.(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波湖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草原。波波湖是一个高原湖泊,湖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基础之上的, 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 往往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地理必修一核心知识点岩石与地貌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2、六大板块在软六层上滑动,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的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南缘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安第斯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与美洲版块碰撞,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的下面,使美洲板块的西部隆起,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链状岛弧形成: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使亚欧板块的东部隆起,形成深海沟—链状岛弧。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非洲板块的内部张裂形成。 大西洋的形成: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做张裂运动,形成大西洋。 4、地震的相关概念: 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能量相差30倍。 地震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由震级的大小、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地震发生的时间、人口的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灾后的措施等。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区地震烈度是不同的。 5、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介质 纵波: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介质 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所以位于震中的人先觉察到上下颠簸,在左右、前后摇晃。

高考地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2高考地理《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最新高考地理: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

《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专题训练 一、地理过程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概念:“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地理过程”所包含的知识体系: 二、2015年高考地理需要强化的“过程”内容: ●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转化过程。大气是在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同时使自身受热的。 【例1】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的纬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D) A.① B.② C.③ D.④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B) A.① B.② C.③ D.④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A) A.① B.② C.③ D.④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理论知识串讲】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最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给北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宜居城市”。所谓“宜居城市”,就是要让人们能在这个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健康、便利、高品质的都市生活。1800万是北京的宜居人口。 材料二:北京晨报2010年10月7日报道: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三: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植被覆盖率低的地方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不合理。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差异)。 【例1】读温带锋面气旋形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前 b.初生阶段 c.发展阶段 A.该图所示锋面气旋为北半球低纬度的情况 B.M锋面为暖锋,N锋面为冷锋 C.M锋面锋后多雨,N锋面锋前多雨 D.图中冷区风来源于陆地,暖区风来源于海洋 【参考答案】C 【例2】读世界某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岸线的位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图中A城市附近海岸线进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A是近百年来新建的港口城市,分析该城市布局的有利自然利条件。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复习题(选择题)_2014051609312352403

会考自我复习与检测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会考】1、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会考】2、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会考】3、下图为“太平洋东部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洋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会考】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会考】5、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会考】6、按岩石成因分类,石灰岩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会考】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 B.硅 C.氧 D.铁 【会考】8、陕西靖边有一种红砂岩沉积地貌,砂岩上的纹路颇似波浪,该红砂岩层的特征之一是 A.岩石矿物晶体颗粒较粗B.岩石表面多气孔 C.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D.具有明显的片理构造 【会考】9、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流特征差异明显,河床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曲流主要发育于长江的 A.河源区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会考】10、下图所示地貌景观所属的地貌类型多见于我国的某地形区,该地形区是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会考】11、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钙、磷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多见于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C.喀斯特地貌D.海蚀地貌【会考】12、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5 月 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 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会考】13、从形状特征看,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向低处的等高线凸出部分是A.洼地 B.山峰 C.山谷 D.山脊 【会考】14、右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5、以下等高线地形图中有一火山口湖,该湖位于 A.甲处B.乙处 C.丙处 D.丁处 【会考】16、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 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C.坡度超过25°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D黄土地貌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高考地理 过程和原理示意图的判读

二、地理示意图的判读 图及其反映的地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概括如下: 趋势) 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3.地理事物分布模式示意图的判读 该类图利用某种模式反映地理事物与空间位置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等。 ①概括地理因素分布的一般规律、 特点,掌握分布模式图的由来;②把规律落实到具体的地理位置。例如,读“世

雨,夏季炎热干燥,其典型分布地区有地中海沿岸、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洛杉矶)、非洲南端的西海岸(开普敦)、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珀斯)、南美洲的西海岸(圣地亚哥)等。 4.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剖面图是地理示意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现象、规律和本质。剖面图主要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剖面图、地租剖面图、土壤剖 面图、天气剖面图等,其中以地形剖面图最为常见。 地形剖面图判读的基本方法:①仔细读图例、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线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②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相对高度,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③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大洋、国家或地区位置;④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状况、海拔、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判断地形区的名称;⑤最后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判断其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各种地理事象,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判读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地理关联示意图通常借助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 素联系起来。用关联图考查的地理知识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如四季的产生、大气的热力作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与结果、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水 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人类活动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等。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板块交界区形成的地形: ①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②扩张着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形成海沟;大陆板块收挤压而上拱,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 ③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举例: 消亡: 落基山脉:太VS美; 安第斯山脉:南VS美;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印VS亚; 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亚VS太; 张裂: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张裂。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②纵波(固、液)先于横波(固)到达地表; ③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 ④环太平洋地震带(世界主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断层带的烈度大); ②非自然因素:地面建筑。 2、火山:环太平洋火山带、红海沿岸(印VS非)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 3 举例:日本(亚VS亚)多地震,印尼位于三大板块(亚VS 印VS太)交界处,也是火山地震高发区;英国(亚欧内部)等地区少地震。

专题6 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分类:根据成因,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①岩浆岩(火成岩) (1)定义: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是岩石圈的主体。 (3)代表: 花岗岩(侵入岩,色泽浅) 玄武岩(喷出岩,色泽深), 印度德干高原。 ②沉积岩 (1)定义:由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由植物遗体转变。 ③变质岩 (1)定义:原有岩石受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2)分类:无 (3)代表: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而成)、片岩及板岩(均由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 2、地貌景观:不同的岩石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 二、矿物 1、定义: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有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外表特征。 2、化学元素: ①地壳中已发现有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 钙、钠、钾、镁; ②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长石、云母、方解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表示键尾物质组成了键头指向的物质) 例如,长石、石英、黑云母→花岗岩 、钻石即金刚石(南非和刚果),最硬;最软的是滑石。

地理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

2018合格考知识点梳理--岩石与地貌 教学目标: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岩石的概念。 3.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 4.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5.了解主要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和喀斯特地貌) 知识详解: 一、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的含义 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未定板块边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概念: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地面的震动现象,大部分地震和地质构造有关,称为构造地震,地震 是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 弱程度。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要素:震源(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相对应有地面上的点)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分类: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唐山地震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主要地震区有: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 青藏高源和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的区别: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复习

专题一: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梳理: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2.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 酸雨。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酸雨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②使土壤酸化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物损坏 4. 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的回收与利用

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二、水污染 1. 水体富营养化 :(1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2. 海洋油污染 (1怎样清除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3.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4.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docx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练习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日本富士山顶部的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B.侵入岩C.变质岩D.沉积岩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B.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海沟 c.板块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D.全球地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3.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4.石灰岩和大理岩的化学成分都是CaCO3,而从成因划分,它们分别属于 A .沉积岩和变质岩 B .沉积岩和岩浆岩 C.变质岩和沉积岩 D .岩浆岩和沉积岩 5.能找到化石的岩石类型是 A .喷出岩 B .侵入岩C.变质岩 D .沉积岩 6.世界上的巨大山脉多分布于板块的 A .张裂地区和生长边界 B .张裂地区和消亡边界 C.碰撞地区和生长边界 D .碰撞地区和消亡边界 7.大气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 .氮与氧 B .氧与氮C.氧与硅 D .硅与氧 8.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是 A .青藏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9.下列岩石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由原岩石矿物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是 A .石灰岩 B .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10.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11.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 .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 12.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 A .花岗岩 B .玄武岩C.石灰岩 D .大理岩 13. 2011 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中首篇的撰写日期( 5 月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喀斯特地貌,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4、某山的山麓处海拔高度为300 米,气温为9℃,而山顶的气温正好为0℃,山顶处的海 拔高度为 A . 1800 米B. 1500 米C. 900 米 D .1200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专题学案5 世界地理区域定位 [目标定位]高考中,虽然有关世界区域的地理事物或在图上标注给出或以文字材料给出,地理空间定位考查难度有所下降,但对世界区域地理事物的熟练掌握和快速熟练准确的定位仍不失为解决世界区域综合试题的一把利剑,且能使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掌握落到实处。因此学生应掌握读图获取有关区域的位置、区域特征及人类活动等相关信息的能力,然后联系地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再用合理的地理术语科学表达。 一、根据经纬度定位 例1下图为世界四个地点的坐标,据此回答(1)~(3)题。 (1)作为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东西两侧地形不同,主要矿产的种类相同②B点附近有一条自西北向东南的大河注入海洋③自C点向南北两侧的自然带,依次为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④D点东西两侧降水量大致相同 (3)关于上图四个地点所在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数码)。 ①A点、B点所在国家地广人稀②B点、D点所在国家都有大牧场放牧业③C点所在国家金刚石矿产丰富④A、B、D所在国家都是世界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反思归纳】 由图中经线可知,60°E经线大致与____________一致,为________两洲的分界线,A 点位于俄罗斯,地广人稀;B点位于美国东南部,其附近____________由西北向东南注入________湾。A点所在的乌拉尔山脉西侧为________平原,东侧为______________平原,都为平原地形;C点位于________盆地,金刚石矿产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D点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位于________的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位于________坡,降水少,D点位于阿根廷,不是世界小麦出口国。 二、根据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定位 例2下图所示为“回归线沿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3)题。

第二篇 岩石与地貌(含答案)

第二篇《板块运动》、《岩石与矿物》基础知识测试 1.地壳和上地幔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层上滑动,滑动的结果产生了漂移现象。相对比较稳定,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 3.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物质的对流,板块间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和运动,前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岛弧,后者叫板块的边界,往往形成和。 4.一般在板块的边界处分布了大部分的和,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和资源也分布在这 读右侧的板块分布图完成5-6题 5.写出图中字母代表板块名称: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在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6.写出下列地形处于上图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填写字母或名称): 喜马拉雅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 北美西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南美西海岸山脉(安第斯山脉):和板块间的运动。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山系。 亚洲东部深海沟、岛弧链:和板块间的运动。 大西洋洋脊(海岭):和、板块间的运动。 红海:和板块间的运动。 7.海底扩张学说认为:由于海底的运动,因此海底岩石年龄离海岭愈远,岩龄 愈,海岭两侧岩龄呈分布,在处是大洋地壳的消融处。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中ABC三处中,表示海沟的是,表示海岭的是,C处表 示带。 9.D、E中表示大陆板块的是。 10.E板块①②③处的岩石年龄由老至新的排列顺序是。 11.根据成因分类,世界上大部分地震是属于地震。根据震级分类,级以上地 震被称为破坏性地震。

12.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地震要素的名称: 通常把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方叫,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上述两者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地面上任意一点与震中之间的距离叫。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13.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叫,地震的破坏程度用来表示。 14.震级每升高一级能量就增加倍,通常3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1级地震的倍。 15.一次地震有个震级,个烈度。 16.通常情况:震级越大,烈度越;距震中越,震源越,建筑物越, 烈度越大。此外烈度大小还与等因素有关。 17.两种地震波中传播速度较慢的是波,地震时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先是波到 达震中,所以人们感到先是。 18.中国由于位于地震带和地震带的交接处,因此多 地震。其中多地震的台湾省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云南、西藏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日本多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智利地震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19.地震常常伴生有、、等灾害。 20.按火山活动状况分类,日本富士山属火山,它位于火山带上。意大 利的维苏威火山位于火山带上,通常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带上。而本次喷发的冰岛火山位于火山带,它分布在板块的带上。火山喷发引起的不利的方面有和等,有利的方面有和等。 21.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是、、。 22.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等三大类型。 23.写出下列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 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灰岩。 24.一般岩浆在地壳内冷凝会形成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会形成岩。前者矿 物结晶颗粒;后者矿物结晶颗粒。 25.一般含有化石的是岩,有片理构造的是岩,有气孔或流纹的是岩, 有层理构造的是岩。 26.从岩浆到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具体如下:源于层中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地表的岩石在外力的、、、和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沉积岩,已生成的岩石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各类 岩石经过又成为岩浆。 27.根据图示关系判别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A B C D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第16讲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宝鸡市陈仓高级中学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6讲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与地貌) [考纲要求] 陆地的组成要素。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知识讲解] 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陆地环境组成——岩石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注意:岩石圈≠地壳 1、组成岩石的矿物 (1)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最主要的有氧硅铝,氧最多占一半,硅其次占1/4,金属元素为铝。 (2)几个概念: 矿物: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常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 矿产: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矿石:含矿产的岩石,优劣常用品位表示,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如:石灰岩、煤、花岗岩、大理岩。 矿床: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矿产的富集地段。有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变质矿床。 岩石: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如花岗岩是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大理岩由方解石组成。 2、分类及其成因: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等。理解教材P58页“岩浆岩生成示意图”。 玄武岩:密度大,有许多气孔,不宜做建筑材料。西南地区各省都有分布。 花岗岩:密度小,好的建筑材料。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 形成矿产:有色金属。 (2)沉积岩: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下形成或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 形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海滨的金、金刚石。 冰川沉积:先融化先沉积,杂乱物章。 河流沉积:上游 下游:颗粒由大到小。 下游某处垂直方向上 下:砾岩、砂岩、粘土。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e76459282.html, 地理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高考地理:区域定位的奥秘及口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试题】下图为两区域海陆轮廓图(阴影部分为海洋),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图中所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地夏季近海洋流自南向北流 B.N海区盐度比M海区低 C.P所在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D.Q所在大洲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2)将图中P、Q所在国进行比较,两国相似之处是 A.都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B.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D.二战前都是人口大量迁出地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等可以确定,左图为非洲东部索马里半岛地区,右图为亚马孙河入海口地区。(1)M地处索马里东部沿海,夏季受印度洋北部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南向北流;N区域靠近世界盐度最高海区——红海,盐度较高;P所在的非洲大陆为非洲板块;Q位于南美洲,面临热带雨林被破坏的生态危机。选A。 (2) P、Q所在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表现为高出生率和高自然增长率。选C。 【归纳总结】区域定位是解答区域地理试题的突破口,因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许多地理属性、特点等才容易与其他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要学习网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1)口诀法记忆经纬线上的地理事物:许多区域地理试题往往给出某区域的经纬度范围,要求同学们通过对经纬度的分析判别该区域名称和地理特征。例如,知道某个城市在35°N的大陆西岸,就容易展开联想并推断出它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生长着耐旱的、树皮很厚的常绿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览等。因此,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把重要的纬线、经线作为重点之一,熟悉这些经纬线经过的主要地理事物,从而形成对重要地理事物的粗略定位。 下列歌诀、顺口溜易于记忆,可帮助同学们掌握重要经纬线(3条特殊的纬线、7条重要的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3°26′N:一湾两海三半岛,还要经过台湾岛。 0°纬线:刚果苏门前,亚马加里面。 23°26′S:南非澳洲南美洲,拉普巴拉向南流。 20°W:冰岛以西格陵兰,大西洋中东部穿。 0°经线:零度经线不列颠,伊比利亚几内亚。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2)绘图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许多地理事物很难直接辨认出来,但其周围有我们熟悉的典型地理事物,这时就可以将这些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判断、推理的依据,通过对目标事物与这些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综合分析定位。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绘制图形

中图版高一地理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综合检测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回答1—3题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4.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模式图是( ) 5.地震震中地区的岩石是( )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以上岩石均有可能 6.组成花岗岩的一组矿物是( ) A.石英、方解石、云母B.石英、长石、云母 C.石英、石墨、云母D.石英、方解石、石墨 7.下列属于岩石的一组是( ) A.玄武岩、方解石B.金刚石、花岗岩 C.长石、板岩D.大理岩、页岩 8.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不同的矿产资源。储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 9.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0.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查转化的模式图是( )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 信息。右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 A.东北一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一东南向D.南北向 1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13.下列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地貌类型是( ) A.冰川地貌B.黄土地貌C.海岸地貌D.风成地貌 14.甲乙两地实地距离为900千米,在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 A.1:3000 B.1:300 000 C.三百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千米 1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比例尺越小,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B.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画的范围越大 C.图幅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 D.比例尺越大,地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16.甲地位置40°S、120°E,乙地位置40°N、20°W,甲地在乙地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17.绘一张学校平面图,采取下面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 ) A.1:1000 B.1/3000000 C.1:25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 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 D.注记就是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 19.河流由上游到下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流速逐渐增加B.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小 C.河床沉积物颗粒大小逐渐变大D.河流逐渐变得越来越弯曲 20.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二、综合分析题(60分) 1.读“云贵高原某地等高线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16分)

(推荐)高三地理限时训练(形成过程)

高三地理限时训练 目前,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超过50%,而降低依存度的出路就是开发生物能源和石油替代产品。生物能源主要指利用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等,直接作为动力。据此回答1-2题。 1.生物能源与石油 A.本质来源相同 B.均属清洁能源 C.均属可再生能源 D.分布地区一致 2.我国大规模发展生物能源的前景广阔,这主要取决于 A.交通四通八达 B.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C.原料来源丰富 D.试点企业遍及全国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3-4题。 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海水透明度表示的是海水的能见度,数值越大,透明度越高。下图示意某海城8月海水透明度(米)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甲点海域海水等透明数值可能是 A. 17 B. 16 C. 14 D. 12 6.甲海域东北部海水等透明度线较西南部密集的主要原因是东北部海域 A. 海岸线更曲折 B. 污染物排放更多 C. 海域水深更浅 D. 海底坡度更陡 7.此季节渤海海域海水透明度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气候 C. 洋流 D. 大陆轮廓 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C范围示意图和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8-9题。 8.世界1月平均气温10°C—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 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受陆地影响9.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我国某地质勘探队在某地钻取地下岩芯,钻取的岩芯样本如图所示,图中各类岩石均为沉积岩。读图,回答10-11题。(双选项) 10.该地的地质构造可能是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块山 D. 断层 11.图示乙地 A. 表层岩石较甲地更坚实 B. 地震、岩浆活动较频繁 C. 较甲、丙两地更易找到地下水 D. 适宜开挖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读图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图,回答12-13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